《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七章 数据链路层 第38讲 数据链路层及差错控制

第38讲数据链路层基本概念与差错控制
第38 讲数据链路层基本概念 与差错控制

第7章数据链路层协议及编程方法
第7章 数据链路层协议 及编程方法 *

章主要回答以下儿个问题:数据链路层协议的主要功能是什么?数据链路层协议分为哪几种类型?数据链路层采取了哪些差错控制技术?·HDLC协议包哪些基本内容?·PPP协议包括哪些基本内容?·Ethernet网MAC层协议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主要内容 • *

7.1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7.1.1物理线路与数据链路物理线路与数据链路的关系计算机计算机调制解调器调制解调器电话交换网物理线路数据链路
7.1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 7.1.1物理线路与数据链路 •物理线路与数据链路的关系 *

7.1.2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差错控·链路管理制·帧同步·透明传输·寻址·流量控制
7.1.2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 •链路管理 •差错控 制 •帧同步 •透明传 输 •流量控制 •寻址 *

7.1.3数据链路层向网络层提供的服务·设立数据链路层的主要目的是将存在数据传输差错的物理线路变为对于网络层来说是无差错的数据链路:·数据链路层提供:链路管理、帧传输、流量控制、差错控制等功能;数据链路层为网络层提供的服务表现在:·正确传输网络层的用户数据:·向网络层屏蔽物理层采用传输技术的差异性
7.1.3数据链路层向网络层提供的服务 •设立数据链路层的主要目的是将存在数据 传输差错的物理线路变为对于网络层来说 是无差错的数据链路; •数据链路层提供:链路管理、帧传输、流 量控制、差错控制等功能; 数据链路层为网络层提供的服务表现在: •正确传输网络层的用户数据; •向网络层屏蔽物理层采用传输技术的差异 性。 *

7.2差错产生与差错控制方法信源通信信道信宿设计数据7.2.14数据噪声数据+噪声链路层的原因(a)传输数据7.2.2差错产生噪声wywapwMayhwwwwywyw的原因与类型数据信号与噪声信号叠加后的波形采样时间时间001接收数据11000111原始数据000出销的(b)
7.2差错产生与差错控制方法 7.2.1 设计数据 链路层的原因 7.2.2差错产生 的原因与类型 *

7.2.3误码率的定义·误码率是指二进制比特序列在数据传输系统中被传错的概率;在数值上近似等于:Pe = Ne/N;·其中:N为传输的二进制比特总数,Ne为被传错的比特数
7.2.3误码率的定义 • 误码率是指二进制比特序列在数据 传输系统中被传错的概率; •在数值上近似等于:Pe = Ne/N; •其中:N为传输的二进制比特总数 ,Ne为被传错的比特数。 *

理解误码率的定义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误码率是衡量数据传输系统正常工作状态下传输可靠性的参数:·对于一个实际的数据传输系统,不能笼统地说误码率越低就越好,要根据实际传输要求提出误码率要求;·对于实际数据传输系统,如果传输的不是二进制位,需要折合成二进制位来计算:·差错的出现具有随机性,在实际测量一个数据传输系统时,只有被测量的传输二进制位数越大,才会越接近真正的误码率值
理解误码率的定义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误码率是衡量数据传输系统正常工作状态下传 输可靠性的参数; •对于一个实际的数据传输系统,不能笼统地说 误码率越低就越好,要根据实际传输要求提出 误码率要求; •对于实际数据传输系统,如果传输的不是二进 制位,需要折合成二进制位来计算; •差错的出现具有随机性,在实际测量一个数据 传输系统时,只有被测量的传输二进制位数越 大,才会越接近真正的误码率值。 *

7.2.4检错码与纠错码差错控制一在通信通信过程中能够自动检测出错误并进行纠正的方法:差错控制有两种基本的方案:·纠错码:为每个分组加上足够多的亢余信息接收方能发现并自动纠正传输差错检错码:为每个分组加上一定的亢余信息,接收方能发现传输差错,但是自己不能纠正,必须通过重发机制来解决
7.2.4检错码与纠错码 差错控制—在通信通信过程中能够自动检测出错 误并进行纠正的方法; 差错控制有两种基本的方案: •纠错码:为每个分组加上足够多的冗余信息, 接收方能发现并自动纠正传输差错 ; •检错码:为每个分组加上一定的冗余信息,接 收方能发现传输差错,但是自己不 能 纠正,必须通过重发机制来解决。 *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七章 数据链路层 第45讲 以太网组网与网桥.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七章 数据链路层 第43讲 高速以太网.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七章 数据链路层 第44讲 交换与虚拟局域网.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七章 数据链路层 第42讲 以太网工作原理.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六章 网络层 第26讲 IPv4协议演变与基本内容.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六章 网络层 第28讲 CIDR、内部地址与NAT.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六章 网络层 第29讲 路由选择基本概念与路由协议.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六章 网络层 第27讲 IP地址与子网划分.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六章 网络层 第33讲 多播IGMP与QoS.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六章 网络层 第30讲 RIP、OSPF和BGP协议.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六章 网络层 第31讲 三层交换技术.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六章 网络层 第32讲 ICMP协议.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六章 网络层 第35讲 ARP协议与移动IP.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六章 网络层 第37讲 IPv6扩展报头与过渡方法.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六章 网络层 第34讲 MPLS协议.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六章 网络层 第36讲 IPv6基本概念与基本报头.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五章 传输层协议 第21讲 传输层概念与特点.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五章 传输层协议 第22讲 UDP协议与TCP协议特点.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五章 传输层协议 第25讲 TCP窗口与UNIX通信方法.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五章 传输层协议 第24讲 TCP流量控制.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七章 数据链路层 第41讲 PPP协议.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七章 数据链路层 第40讲 滑动窗口协议.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七章 数据链路层 第39讲 链路层协议BSC及HDLC.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八章 物理层 第49讲 同步光纤网.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八章 物理层 第46讲 物理层概念及编码.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八章 物理层 第48讲 数据速率与多路复用.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八章 物理层 第47讲 通信方式与传输介质.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九章 无线网络 第51讲 无线城域网及个人区域网.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九章 无线网络 第50讲 无线局域网与802.11协议.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九章 无线网络 第52讲 Adhoc及WSN.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九章 无线网络 第53讲 无线网状网.doc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十章 大数据之Web典型应用 第57讲 Mahout数据挖掘平台.pdf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十章 大数据之Web典型应用 第54讲 Web信息检索简介.pdf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十章 大数据之Web典型应用 第55讲 Lucene信息检索平台.pdf
-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第十章 大数据之Web典型应用 第56讲 推荐系统简介.pdf
- 武汉理工大学:《模式识别》课程教学大纲 Pattern Recognition(研究生).pdf
- 武汉理工大学:《模式识别》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1章 绪论.pdf
- 武汉理工大学:《模式识别》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2章 贝叶斯决策理论.pdf
- 武汉理工大学:《模式识别》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3章 概率密度函数的参数估计.pdf
- 武汉理工大学:《模式识别》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4章 非参数判别分类方法.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