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大纲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4
文件大小:493.54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大纲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杨北联后大学iuh环境监测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环境监测课程编号:H04403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monitoring课程属性:必修课学时:40学分:2.5先修课程: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环境化学适用专业:环境工程、环境科学一、课程简介1.知识掌握: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相关法规,监测方法的科学原理和技术关键、各类监测方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等一系列理论与技术问题;掌握监测方案设计,优化布点、样品的采集、运输及保存,样品的预处理和分析测定、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数据处理与分析评价的基本技能:了解环境监测新方法、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2.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在监测数据收集、整理和评价等方面达到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综合应用多种方法处理环境监测实践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发展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3.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直观性。同步进行实验课程教学。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教学环节课时安排讲课习题课讨论课实验课上机其它合计36200240第一单元:绪论(建议学时数:2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了解环境监测的目的及分类。了解环境污染的特点及监测特点。掌握环境监测的一般过程或程序。掌握优先污染物和优先监测的概念。了解制订环境标准的原则及制订环境标准的作用、分类、分级情况。掌握大气、水、土壤等最新的环境质量标准及其应用范围:了解各类污染物的控制或排放标准。2.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获取新颁布的环境标准的能力3.教学方法多媒体【重点】环境监测的定义;环境监测的一般过程;监测原则中的优先监测原则;环境标准的分类和分级。【难点】环境标准的分类和分级;优先污染物和优先监测第二单元:水和废水监测(建议学时数:16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了解水资源及其污染概况;水体主要污染物的分类;水质监测的对象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环境监测 课程编号:H04403 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课程属性:必修课 学 时:40 学 分: 2.5 先修课程: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环境化学 适用专业:环境工程、环境科学 一、课程简介 1.知识掌握: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相关法 规,监测方法的科学原理和技术关键、各类监测方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等一系列理论与 技术问题;掌握监测方案设计,优化布点、样品的采集、运输及保存,样品的预处理和 分析测定、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数据处理与分析评价的基本技能;了解环境监测新方 法、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2.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在监测数据收集、整理和评价等方面达到独立开展工作的能 力,培养学生具有综合应用多种方法处理环境监测实践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发展新 方法和新技术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3.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直观性。同步进行实验课程教学。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教 学 环 节 课 时 安 排 讲课 习题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上机 其它 合计 36 2 0 0 2 40 第一单元:绪论(建议学时数:2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 了解环境监测的目的及分类。了解环境污染的特点及监测特点。掌 握环境监测的一般过程或程序。掌握优先污染物和优先监测的概念。了解制订环境标准 的原则及制订环境标准的作用、分类、分级情况。掌握大气、水、土壤等最新的环境质 量标准及其应用范围;了解各类污染物的控制或排放标准。 2.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获取新颁布的环境标准的能力 3.教学方法 多媒体 【重点】 环境监测的定义;环境监测的一般过程;监测原则中的优先监测原则;环境标准的 分类和分级。 【难点】 环境标准的分类和分级;优先污染物和优先监测 第二单元:水和废水监测(建议学时数:16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 了解水资源及其污染概况;水体主要污染物的分类;水质监测的对象

杨北联后大学ESEIUNITEDUNIVERSIT和目的环境水体主要监测项目。掌握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的方案制订。掌握水质监测的布点、水样采样与保存方法,了解水样的一般预处理方法。掌握典型污染物监测方法的原理、监测技术、监测结果数据的处理方法。掌握主要的监测分析仪器的基本组成、原理。配合相关实验掌握操作方法。了解典型污染物与国家标准方法等效的监测方法的原理、监测技术及结果处理。2.能力培养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采样方案的能力;对水样制定预处理方案的能力;结合实验教学培养对重点监测指标的实际操作能力。3.教学方法多媒体、课堂教具、同步进行实验教学【重点】地表水质量和水污染源监测方案的制定方法,包括地表水采样断面的设置,采样点的确定等;水样采集、保存方法;水样预处理的方法;物理指标的意义和检验方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金属化合物的原理和操作要点:冷原子吸收测汞仪原理和测定要点:酸、碱度、pH、DO、F-、氮、磷等项目的测定方法原理及操作要点;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总有机碳测定方法原理及操作要点【难点】仪器分析法原理和操作、综合指标的内涵、有机试剂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第三单元:空气和废气监测(建议学时数:8学时)【学习自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了解大气污染物的存在状态及时空分布特点,初步掌握监测方案的制定方法。掌握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光化学氧化剂、臭氧、总烃及非甲烷烃、氟化物、汞蒸汽等气态、蒸气态污染物的国家标准测定方法的原理及测定技术,了解仪器测定方法的原理。掌握各种颗粒物的测定方法。了解测定大气降水的目的,并能进行布点采样,对降水中的组分进行测定。掌握对烟气的温度、压力的测定方法,并能利用测得的数据进行烟气流速、流量的计算。一般了解流动污染源各种污染物的采样监测方法。一般了解标准气体的两种类型的配制方法及使用范围。2.能力培养能够根据监测目的确定监测项目,并根据监测区域污染源的分布特点布设采样网点、确定采样时间和频率。能够根据污染物的存在状态、浓度、污染源的特点及所采用的监测方法,正确选用合适的采样仪器和采样方法。3.教学方法多媒体、课堂教具、演示实验、同步进行实验教学【重点】大气样品的采集方法和仪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测定;颗粒物的测定方法;测定结果的计算;【难点】颗粒物的动力学当量直径、污染源参数测量。第四单元:固体废物监测(建议学时数:2学时)【学习自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了解固体废物的定义与分类。了解危险废物的定义及其鉴别方法。掌握固体废物的采样方法、制备方法、保存方法及预处理方法。掌握固体废物有害特性的监测方法。了解垃圾的特性分析方法

和目的;环境水体主要监测项目。掌握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污 染源监测的方案制订。掌握水质监测的布点、水样采样与保存方法,了解水样的一般预 处理方法。掌握典型污染物监测方法的原理、监测技术、监测结果数据的处理方法。掌 握主要的监测分析仪器的基本组成、原理。配合相关实验掌握操作方法。了解典型污染 物与国家标准方法等效的监测方法的原理、监测技术及结果处理。 2.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采样方案的能力;对水样制定预处理方案 的能力;结合实验教学培养对重点监测指标的实际操作能力。 3.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堂教具、同步进行实验教学 【重点】 地表水质量和水污染源监测方案的制定方法,包括地表水采样断面的设置,采样点 的确定等; 水样采集、保存方法;水样预处理的方法; 物理指标的意义和检验方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金属化合物的原理和操作要点; 冷原子吸收测汞仪原理和测定要点; 酸、碱度、pH、DO、F-、氮、磷等项目的测定方法原理及操作要点; 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总有机碳测定方法原理及操作要点 【难点】 仪器分析法原理和操作、综合指标的内涵、有机试剂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第三单元:空气和废气监测(建议学时数:8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 了解大气污染物的存在状态及时空分布特点,初步掌握监测方案的制 定方法。掌握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光化学氧化剂、臭氧、总烃及非甲烷烃、 氟化物、汞蒸汽等气态、蒸气态污染物的国家标准测定方法的原理及测定技术,了解仪 器测定方法的原理。掌握各种颗粒物的测定方法。了解测定大气降水的目的,并能进行 布点采样,对降水中的组分进行测定。掌握对烟气的温度、压力的测定方法,并能利用 测得的数据进行烟气流速、流量的计算。一般了解流动污染源各种污染物的采样监测方 法。一般了解标准气体的两种类型的配制方法及使用范围。 2.能力培养 能够根据监测目的确定监测项目,并根据监测区域污染源的分布特点 布设采样网点、确定采样时间和频率。能够根据污染物的存在状态、浓度、污染源的特 点及所采用的监测方法,正确选用合适的采样仪器和采样方法。 3.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堂教具、演示实验、同步进行实验教学 【重点】 大气样品的采集方法和仪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测定;颗粒物的测定方法;测定 结果的计算; 【难点】 颗粒物的动力学当量直径、污染源参数测量。 第四单元:固体废物监测(建议学时数:2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 了解固体废物的定义与分类。了解危险废物的定义及其鉴别方法。掌 握固体废物的采样方法、制备方法、保存方法及预处理方法。掌握固体废物有害特性的 监测方法。了解垃圾的特性分析方法

杨北联后大学ESEIUNITEDUNIVERSIT2.能力培养对于给定的单元制定采用方案和样品的制备方案3.教学方法多媒体【重点】采样份数和份样量的确定:固体废物组成特征:有害固体废物有害特性指标和监测方法;渗沥水(沥滤液)分析。【难点】样品制备的缩分流程第五单元:噪声监测(建议学时数:4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了解噪声的定义,噪声的来源及危害。掌握噪声的物理量度及噪声评价。了解噪声标准。掌握噪声的测定方法。了解一般监测仪器的工作原理2.能力培养制定噪声监测方案的能力、便用噪声级实施监测和处理监测数据的能力3.教学方法多媒体、课堂演示噪声计、同步进行设计性实验【重点】声音的物理特性和量度;分贝的定义;噪声叠加原理与计算;等响曲线的特征:计权声级的意义:等效连续声级、昼夜等效声级的测定和计算方法:噪声频谱分析的方法和仪器。【难点】噪声叠加原理与计算:等响曲线的特征:计权声级。第六单元: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建议学时数:4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了解进行质量保证活动的意义和方法。了解对监测实验室的要求。掌握监测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及结果的表示方法。学会检查检测过程的可靠性及监测结果的可靠程度。了解质量保证检查单和环境质量图的使用方法。2.能力培养正确处理监测数据的能力、设计实验室内控方法的能力3.教学方法多媒体【重点】质量保证的意义和内容;数据处理的方法及结果表示;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图的绘制与运用;环境标准物质及其分类【难点】质控图的绘制、尤登实验原理第七单元:自动监测技术(建议学时数:2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了解现代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的作用、原理和功能:一般了解几种简易监测方法的原理。2.能力培养目自动监测系统涉及的相关知识的获取能力3.教学方法多媒体【重点】典型的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现代自动监测系统;典型的简易监测方法【难点】各种监测仪的工作原理三、考核方式及要求

2.能力培养 对于给定的单元制定采用方案和样品的制备方案 3.教学方法 多媒体 【重点】 采样份数和份样量的确定;固体废物组成特征;有害固体废物有害特性指标和监测 方法;渗沥水(沥滤液)分析。 【难点】 样品制备的缩分流程 第五单元:噪声监测(建议学时数:4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 了解噪声的定义,噪声的来源及危害。掌握噪声的物理量度及噪声评 价。了解噪声标准。掌握噪声的测定方法。了解一般监测仪器的工作原理 2.能力培养 制定噪声监测方案的能力、使用噪声级实施监测和处理监测数据的能 力 3.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堂演示噪声计、同步进行设计性实验 【重点】 声音的物理特性和量度;分贝的定义;噪声叠加原理与计算;等响曲线的特征;计 权声级的意义;等效连续声级、昼夜等效声级的测定和计算方法;噪声频谱分析的方法 和仪器。 【难点】 噪声叠加原理与计算;等响曲线的特征;计权声级。 第六单元: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建议学时数:4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 了解进行质量保证活动的意义和方法。了解对监测实验室的要求。掌 握监测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及结果的表示方法。学会检查检测过程的可靠性及监测结果 的可靠程度。了解质量保证检查单和环境质量图的使用方法。 2.能力培养 正确处理监测数据的能力、设计实验室内控方法的能力 3.教学方法 多媒体 【重点】 质量保证的意义和内容;数据处理的方法及结果表示;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图的绘制 与运用;环境标准物质及其分类 【难点】 质控图的绘制、尤登实验原理 第七单元:自动监测技术(建议学时数:2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 了解现代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的作用、原理和功能;一般了解几种简易 监测方法的原理。 2.能力培养 自动监测系统涉及的相关知识的获取能力 3.教学方法 多媒体 【重点】 典型的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现代自动监测系统;典型的简易监测方法 【难点】 各种监测仪的工作原理 三、考核方式及要求

西北联启后大学可采用闭卷、开卷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出勤、作业、课堂提问情况确定。四、教材及参考书★教材:《环境监测》(第四版)奚旦立、孙裕生、刘秀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参考书《环境监测》,吴忠标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8月《环境工程手册-环境监测卷》,奚旦立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8月《水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局主编,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年11月《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手册》,国家环保局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年6月《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局主编,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年8月《环境样品前处理技术》,江桂斌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7月五、责任认定1.大纲执笔人:张书林2.大纲审定人:3.制定时间:2013年11月

可采用闭卷、开卷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 7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 30%,平时成绩主 要根据出勤、作业、课堂提问情况确定。 四、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环境监测》(第四版)奚旦立、孙裕生、刘秀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年 7 月 ★参考书 《环境监测》,吴忠标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年 8 月 《环境工程手册-环境监测卷》,奚旦立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年 8 月 《水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局主编,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年 11 月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手册》,国家环保局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年 6 月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局主编,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年 8 月 《环境样品前处理技术》,江桂斌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年 7 月 五、责任认定 1.大纲执笔人:张书林 2.大纲审定人: 3.制定时间:2013 年 11 月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