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科技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十一 蔗糖水解

实验十一蔗糖水解一、实验目的1.用旋光法测定蔗糖在酸存在下的水解速率常数2.掌握旋光仪的原理与使用方法。二、实验原理蔗糖水溶液在有氢离子存在时将发生水解反应:C12H2201l(蔗糖)+H20→CgH120%(葡萄糖)+CgH120(果糖)蔗糖、葡萄糖、果糖都是旋光性物质,它们的比旋光度为:[α]D=66.650,[a葡]p=52.50,[a果]=-91.90式中:表示在20℃用钠黄光作光源测得的比旋光度。正值表示右旋,负值表示左旋。由于蔗糖的水解是能进行到底的,并且果糖的左旋远大于葡萄糖的右旋性,因此在反应进程中,将逐渐从右旋变为左旋,当氢离子浓度一定,蔗糖溶液较稀时,蔗糖水解为假一级反应,其速率方程式可写成nCm=ktCA(1)式中:CAO—蔗糖初浓度:CA——反应时刻蔗糖浓度。当某物理量与反应物和产物浓度成正比,则可导出用物理量代替浓度的速率方程。对本实验而言,以旋光度代入(1)式,得一级反应速度方程式:C0-= ktIn a-a(2)以In(a-a)/对t作图,直线斜率即为-k。通常有两种方法测定α。一是将反应液放置48小时以上,让其反应完全后测:一是将反应液在50一60℃水浴中加热半小时以上再冷到实验温度测。前一种方法时间太长,而后一种方法容易产生副反应,使溶液颜色变黄。本实验采用Guggenheim法处理数据,可以不必测ag·把在和t+△(代表一定的时间间隔)测得的分别用a,和t+表示,则有4 - 0%, = (% - 0% )e-k(3)4+± - C%g =(cg - Cg )e*k(+)(4) (3)式一(4)式:C4 - C4+± =(c - α。)e- (1 -e-m)取对数:In(cy - C4+)= In(c - C)(1--)- kt (5)从(5)式可看出,只要4保持不变,右端第一项为常数,从In(at-αt+2)对作图所得直线的斜率即可求得k。4可选为半衰期的2-3倍,或反应接近完成的时间之半。本实验可取4=30min,每隔5min取一次读数。仪器与试剂旋光仪全套;25ml容量瓶1个;25ml移液管1支;100ml锥形瓶1个;50ml烧杯1个。4mol-L-*HCl;蔗糖
实验十一 蔗糖水解 一、实验目的 1. 用旋光法测定蔗糖在酸存在下的水解速率常数。 2. 掌握旋光仪的原理与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蔗糖水溶液在有氢离子存在时将发生水解反应: C12H22O11 (蔗糖)+H2O→ C6H12O6 (葡萄糖)+ C6H12O6 (果糖) 蔗糖、葡萄糖、果糖都是旋光性物质,它们的比旋光度为: [α蔗]D=66.650, [α葡]D=52.50, [α果]D=-91.90 式中: 表示在20℃用钠黄光作光源测得的比旋光度。正值表示右旋,负值表示左旋。由于蔗糖的水解是能进行到底的,并且果糖的左 旋远大于葡萄糖的右旋性,因此在反应进程中,将逐渐从右旋变为左旋。 当氢离子浓度一定,蔗糖溶液较稀时,蔗糖水解为假一级反应,其速率方程式可写成: (1) 式中:CA0——蔗糖初浓度;CA——反应t时刻蔗糖浓度。 当某物理量与反应物和产物浓度成正比,则可导出用物理量代替浓度的速率方程。 对本实验而言,以旋光度代入(1)式,得一级反应速度方程式: (2) 以 ln(α-α∞)/对t作图,直线斜率即为-k。 通常有两种方法测定α∞ 。一是将反应液放置48小时以上,让其反应完全后测 ;一是将反应液在50—60℃水浴中加热半小时以上再冷到 实验温度测 。前一种方法时间太长,而后一种方法容易产生副反应,使溶液颜色变黄。本实验采用Guggenheim法处理数据,可以不必 测α∞ 。 把在t和t+△(△代表一定的时间间隔)测得的 分别用αt 和αt+△表示,则有 (3) (4) (3)式—(4)式 : 取对数: (5) 从(5)式可看出,只要△保持不变,右端第一项为常数,从 ln(αt -αt+△) 对t作图所得直线的斜率即可求得k。△可选为半衰期的2-3倍,或 反应接近完成的时间之半。本实验可取△=30min,每隔5min取一次读数。 仪器与试剂 旋光仪全套;25ml容量瓶1个;25ml移液管1支;100ml锥形瓶1个;50ml烧杯1个。4mol•L-1HCl;蔗糖

2007.04.23.13:48三、实验步骤1、先作仪器零点校正。将空的或装满水的旋光管置于旋光仪暗厘内,开亮光源,眼对目镜,旋转检偏镜,同时调整焦距,直至视野亮度均匀,观察此时读到的旋光度是否为零,(见零度视场)。如不是零,需调整到零。2、在小烧杯中称取蔗糖约5g,用少量蒸馏水溶解,倾入25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再倾入100ml锥形瓶中。又用25ml移液管吸取4mo·L-盐酸溶液放入锥形瓶中。及时记录反应开始时间,混合均匀,尽快用此溶液尚洗旋光管后立即装满旋光管,盖上玻璃片,注意勿使管内存在气泡,旋紧管帽后即放置在旋光仪中测出比旋光度。每隔5min测一次,经1小时后停止实验。四、数据处理1、取为30min,每5min取一次数据,列出记录表格。atIn(a-at+)t/min(t+)/mina+a,-a+535104015452050255530602、以In(ax-αt+2)对作图,从所得直线斜率求k。并求t1/2.五、园盘旋光仪的使用1、接通电源,约点燃10min,待完全发出钠黄光后,才可观察使用。2、检验度盘零度位置是否正确。(见零度视场)3、把待测溶液盛入试管时,应注意试管两端螺旋不能旋得太紧(一般以随手旋紧不漏水为止),以免护玻片产生应力而引起视场亮度发生变化,影响测定准确度,并将两端残液指拭干净。4、打开镜盖,把试管放入镜筒中测定,并应把镜盖盖上和试管有圆泡一端朝上,以便把气泡存入,不致影响观察和测定。5、调节视度螺旋至视场中三分视界清晰时止。(a)或(b)6、转动度盘手轮,至视场照度相一致(暗视场)时止。(如右下图)7、从放大镜中读出度盘所旋转的角度8、试管使用后,应及时用水或蒸馏留水冲洗干净,指干藏好
三、实验步骤 1、先作仪器零点校正。将空的或装满水的旋光管置于旋光仪暗匣内,开亮光源,眼对目镜,旋转检偏镜,同时调整焦距,直至视野亮 度均匀,观察此时读到的旋光度是否为零,(见零度视场)。如不是零,需调整到零。 2、在小烧杯中称取蔗糖约5g,用少量蒸馏水溶解,倾入25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再倾入100ml锥形瓶中。又用25ml移液管吸取 4mol•L-1盐酸溶液放入锥形瓶中。及时记录反应开始时间,混合均匀,尽快用此溶液淌洗旋光管后立即装满旋光管,盖上玻璃片,注 意勿使管内存在气泡,旋紧管帽后即放置在旋光仪中测出比旋光度。每隔5min测一次,经1小时后停止实验。 四、数据处理 1、取△为30min,每5min取一次数据,列出记录表格。 t/min αt (t+△)/min αt+△ αt -αt+△ ln(αt -αt+△)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2、以 ln(αt -αt+△) 对t作图,从所得直线斜率求k。,并求t1/2。 五、园盘旋光仪的使用 1、接通电源,约点燃10min,待完全发出钠黄光后,才可观察使用。 2、检验度盘零度位置是否正确。(见零度视场) 3、把待测溶液盛入试管时,应注意试管两端螺旋不能旋得太紧(一般以随手旋紧不漏水为止),以免护玻片产生应力而引起视场亮度 发生变化,影响测定准确度,并将两端残液揩拭干净。 4、打开镜盖,把试管放入镜筒中测定,并应把镜盖盖上和试管有圆泡一端朝上,以便把气泡存入,不致影响观察和测定。 5、调节视度螺旋至视场中三分视界清晰时止。(a)或(b) 6、转动度盘手轮,至视场照度相一致(暗视场)时止。(如右下图) 7、从放大镜中读出度盘所旋转的角度。 8、试管使用后,应及时用水或蒸馏水冲洗干净,揩干藏好

(a)(b)T-2010103020-iininlEO2010103010810I10020零度视场α=11.90°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浙江科技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十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pdf
- 浙江科技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九 表面张力的测定.pdf
- 浙江科技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八 电动势的测定.pdf
- 浙江科技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七 氨基甲酸铵的分解平衡.pdf
- 浙江科技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六 二组分合金相图.pdf
- 浙江科技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五 二元液系相图.pdf
- 浙江科技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四 凝固点下降法测定摩尔质量.pdf
- 浙江科技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三 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pdf
- 浙江科技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二 燃烧焓的测定.pdf
- 浙江科技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一 恒温槽的装配和性能测试.pdf
- 浙江科技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教学大纲)2021版物理化学A课程教学大纲.doc
- 浙江科技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教学大纲)2025版物理化学A课程教学大纲.doc
- 浙江科技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教学大纲)2017版物理化学实验C教学大纲.doc
- 浙江科技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教学大纲)2017版物理化学实验B教学大纲.doc
- 浙江科技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教学大纲)2017版物理化学实验A教学大纲.doc
- 浙江科技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教学大纲)2017版物理化学C课程教学大纲.doc
- 浙江科技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教学大纲)2017版物理化学B课程教学大纲.doc
- 浙江科技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教学大纲)2017版物理化学A课程教学大纲.doc
- 浙江科技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教学大纲)2015版化工专业物理化学A课程教学大纲.pdf
- 浙江科技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教学大纲)2015版化工专业物理化学实验A课程教学大纲.doc
- 浙江科技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数字阿贝折光仪的使用.doc
- 浙江科技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01章 绪论-气体的pvt关系(1/2).pdf
- 浙江科技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01章 绪论-气体的pvt关系(2/2).pdf
- 浙江科技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02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1/5).pdf
- 浙江科技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02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2/5).pdf
- 浙江科技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02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3/5).pdf
- 浙江科技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02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4/5).pdf
- 浙江科技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02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5/5).pdf
- 浙江科技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03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1/5).pdf
- 浙江科技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03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2/5).pdf
- 浙江科技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03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3/5).pdf
- 浙江科技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03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4/5).pdf
- 浙江科技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03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5/5).pdf
- 浙江科技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04章 多组分系统热力学(1/3).pdf
- 浙江科技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04章 多组分系统热力学(2/3).pdf
- 浙江科技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04章 多组分系统热力学(3/3).pdf
- 浙江科技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05章 化学平衡(1/2).pdf
- 浙江科技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05章 化学平衡(2/2).pdf
- 浙江科技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06章 相平衡(1/3).pdf
- 浙江科技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06章 相平衡(2/3).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