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岩土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Geoenvironment Engineering

附件1《环境岩士工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CIVL710522课程名称:环境岩土工程(GeoenvironmentEngineering)学时学分:32/2课程性质:专业学位课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岩土工程、环境工程等开课学院: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二、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岩土体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地质基础,《环境岩土工程》是高度内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核心课程,对培养一批高素质且具有家国情怀的环境岩土工程人才对全面贯彻党的绿色发展方针路线具有强烈现实意义。教学目的:本课程主要以当前西部岩土工程建设中的环境问题为对象,力图引入近年来环境岩土工程领域的焦点问题、最新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岩主环境保护与防灾减灾意识。教学任务:本课程作为环境岩土工程领域研究生培养的重要部分,旨在培养学生形成自已的认识和从业理念,将来能创造性地综合运用岩土工程、环境工程及相关学科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手段预防自然和人类建设活动引起的环境恶化。三、教学目标与要求本课程通过授课、课程实践等方式,使学生掌握环境岩土工程的形成、发展历史、现状、基本概念、主要内容;掌握城市固废的物理、渗透、变形、强度问题;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主要系统及设计原理:掌握污染场地的概念:修复技术分类:污染场地土壤和地下水不同的修复技术:污染场地环境修复技术筛选及应用:掌握固废资源化利用的原则:掌握自然营力作用引起环境岩土灾害的主要类型与特征;掌握生态护坡工程的主要类型及其发展和应用;掌握国内外绿色基坑开挖支护主要方法及最新技术;常见的人工智能方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四、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及基本要求第1章绪论(4学时)(一)教学内容1.1岩土工程与环境的发展1.2岩土工程与环境的基本概念1.3岩土工程与环境研究的内容和分类1.4岩土工程与环境的研究现状(二)基本要求掌握:环境岩土工程的形成、发展历史、现状、基本概念、主要内容。理解:环境岩土工程的基本概念、环境岩土工程的研究理论与方法。了解:环境岩土工程与人类的关系
附件 1 《环境岩土工程》教学大纲 一、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CIVL710522 课程名称:环境岩土工程(Geoenvironment Engineering) 学时学分:32/2 课程性质:专业学位课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岩土工程、环境工程等 开课学院: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 二、 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 岩土体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地质基础,《环境岩土工程》是高度内化“人与自然和谐 共生”理念的核心课程,对培养一批高素质且具有家国情怀的环境岩土工程人才对全面贯彻 党的绿色发展方针路线具有强烈现实意义。 教学目的:本课程主要以当前西部岩土工程建设中的环境问题为对象,力图引入近年来 环境岩土工程领域的焦点问题、最新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岩土环 境保护与防灾减灾意识。 教学任务:本课程作为环境岩土工程领域研究生培养的重要部分,旨在培养学生形成自 己的认识和从业理念,将来能创造性地综合运用岩土工程、环境工程及相关学科的基本原理、 方法和手段预防自然和人类建设活动引起的环境恶化。 三、 教学目标与要求 本课程通过授课、课程实践等方式,使学生掌握环境岩土工程的形成、发展历史、现状、 基本概念、主要内容;掌握城市固废的物理、渗透、变形、强度问题;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 的主要系统及设计原理;掌握污染场地的概念;修复技术分类;污染场地土壤和地下水不同 的修复技术;污染场地环境修复技术筛选及应用;掌握固废资源化利用的原则;掌握自然营 力作用引起环境岩土灾害的主要类型与特征;掌握生态护坡工程的主要类型及其发展和应 用;掌握国内外绿色基坑开挖支护主要方法及最新技术;常见的人工智能方法、解决问题的 基本思路。 四、 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及基本要求 第1章 绪论(4 学时) (一)教学内容 1.1 岩土工程与环境的发展 1.2 岩土工程与环境的基本概念 1.3 岩土工程与环境研究的内容和分类 1.4 岩土工程与环境的研究现状 (二)基本要求 掌握:环境岩土工程的形成、发展历史、现状、基本概念、主要内容。 理解:环境岩土工程的基本概念、环境岩土工程的研究理论与方法。 了解:环境岩土工程与人类的关系

第2章岩士工程场地调查与环境评价(4学时)(一)教学内容2.1概述2.2环境岩土工程相关的场地调查2.3环境岩十工程相关的检测与监测2.4岩土工程建设中的环境影响评价(二)基本要求掌握:城市固废的物理、渗透、变形、强度问题;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主要系统及设计原理。理解:城市固废废弃物的降解及带来的环境灾害问题;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衬垫系统、封顶系统、渗滤液收集系统、填埋气收集系统的设计方法。了解:城市生活垃圾的焚烧处理原理及工艺。第3章土壤及地下水污染修复工程(4学时)(一)教学内容3.1概述3.2污染场地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3.3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3.4地下水的污染及联合修复(二)基本要求掌握:污染场地的概念;修复技术分类:污染场地土壤和地下水不同的修复技术;污染场地环境修复技术筛选及应用。理解:污染场地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污染场地修复流程及其评价:污染场地修复过程次生污染的预防。了解:城市工业污染土地环境修复与再开发的过程。第4章固废资源化利用工程(4学时)(一)教学内容4.1概述4.2粉煤灰的利用4.3煤研石的利用4.4炉渣的利用4.5固废资源化利用案例(二)基本要求掌握:固废资源化利用的原则。理解:固废资源化利用的方法。了解:固废资源化利用的现状。第5章内外营力作用下环境岩土灾害(4学时)(一)教学内容
第2章 岩土工程场地调查与环境评价(4 学时) (一)教学内容 2.1 概述 2.2 环境岩土工程相关的场地调查 2.3 环境岩土工程相关的检测与监测 2.4 岩土工程建设中的环境影响评价 (二)基本要求 掌握:城市固废的物理、渗透、变形、强度问题;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主要 系统及设计原理。 理解:城市固废废弃物的降解及带来的环境灾害问题;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 衬垫系统、封顶系统、渗滤液收集系统、填埋气收集系统的设计方法。 了解:城市生活垃圾的焚烧处理原理及工艺。 第 3 章 土壤及地下水污染修复工程(4 学时) (一)教学内容 3.1 概述 3.2 污染场地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 3.3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 3.4 地下水的污染及联合修复 (二)基本要求 掌握:污染场地的概念;修复技术分类;污染场地土壤和地下水不同的修复技 术;污染场地环境修复技术筛选及应用。 理解:污染场地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污染场地修复流程及其评价;污染场地修 复过程次生污染的预防。 了解:城市工业污染土地环境修复与再开发的过程。 第 4 章 固废资源化利用工程(4 学时) (一)教学内容 4.1 概述 4.2 粉煤灰的利用 4.3 煤矸石的利用 4.4 炉渣的利用 4.5 固废资源化利用案例 (二)基本要求 掌握:固废资源化利用的原则。 理解:固废资源化利用的方法。 了解:固废资源化利用的现状。 第 5 章 内外营力作用下环境岩土灾害(4 学时) (一)教学内容

5.1概述5.2自然营力作用下的环境岩土灾害5.3人类工程建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5.4资源开采过程中的地面变形与塌陷(二)基本要求掌握:自然营力作用引起环境岩土灾害的主要类型与特征,人类工程建设引起环境岩土灾害的主要类型与特征,资源开采带来的环境岩土灾害的主要类型与特征。理解:内外营力作用引起各类环境岩土灾害的地质学、土力学、工程地质学机理,各类环境岩土灾害带来的危害。了解:预防环境岩土灾害的的措施,环境岩土灾害发生后的治理措施。第6章生态边坡防护工程(4学时)(一)教学内容6.1概述6.2边坡治理主要技术及环境问题6.3生态护坡设计方法6.4生态护坡案例(二)基本要求了解:传统护坡工程的主要技术及其对环境问题的影响。掌握:生态护坡工程的主要类型及其发展和应用。掌握:传统护坡工程及生态护坡工程的适用范围及优缺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7章绿色基坑开挖支护工程(4学时)(一)教学内容7.1概述7.2基坑开挖过程中的环境问题7.3绿色基坑开挖支护主要技术7.4绿色基坑开挖支护案例(二)基本要求了解:基坑开挖过程中的不良环境问题及次生灾害。掌握:国内外绿色基坑开挖支护主要方法及最新技术。掌握:国内外绿色基坑开挖支护案例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8章人工智能在环境岩土工程中的应用(4学时)(一)教学内容8.1概述8.2人工智能与环境岩土工程的关系8.3基于人工智能的环境岩土工程防灾减灾8.4人工智能在环境岩土工程中的应用案例(二)基本要求
5.1 概述 5.2 自然营力作用下的环境岩土灾害 5.3 人类工程建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5.4 资源开采过程中的地面变形与塌陷 (二)基本要求 掌握:自然营力作用引起环境岩土灾害的主要类型与特征,人类工程建设引起 环境岩土灾害的主要类型与特征,资源开采带来的环境岩土灾害的主要类型与特征。 理解:内外营力作用引起各类环境岩土灾害的地质学、土力学、工程地质学机 理,各类环境岩土灾害带来的危害。 了解:预防环境岩土灾害的的措施,环境岩土灾害发生后的治理措施。 第 6 章 生态边坡防护工程(4 学时) (一)教学内容 6.1 概述 6.2 边坡治理主要技术及环境问题 6.3 生态护坡设计方法 6.4 生态护坡案例 (二)基本要求 了解:传统护坡工程的主要技术及其对环境问题的影响。 掌握:生态护坡工程的主要类型及其发展和应用。 掌握:传统护坡工程及生态护坡工程的适用范围及优缺性,提高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 第 7 章 绿色基坑开挖支护工程(4 学时) (一)教学内容 7.1 概述 7.2 基坑开挖过程中的环境问题 7.3 绿色基坑开挖支护主要技术 7.4 绿色基坑开挖支护案例 (二)基本要求 了解:基坑开挖过程中的不良环境问题及次生灾害。 掌握:国内外绿色基坑开挖支护主要方法及最新技术。 掌握:国内外绿色基坑开挖支护案例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 8 章 人工智能在环境岩土工程中的应用(4 学时) (一)教学内容 8.1 概述 8.2 人工智能与环境岩土工程的关系 8.3 基于人工智能的环境岩土工程防灾减灾 8.4 人工智能在环境岩土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二)基本要求

了解:人工智能技术与环境岩土工程的关系。掌握:常见的人工智能方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了解:国内外人工智能在环境岩土工程中的应用案例,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教材《环境岩土工程学概论》,缪林昌、刘松玉,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ISBN:978-7-80159-500-3,2015年8月出版。六,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采用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学生主题汇报等方式,并结合实验室试验、知名专家学术讲座等多维度、全方面的灵活方式进行。七、考核方式与考核方法考核目标:本课程作为环境岩土工程领域研究生培养的重要载体,宣在境养学生形成自已的认识和从业理念,将来能创造性地综合运用岩土工程、环境工程及相关学科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手段预防自然和人类建设活动引起的环境恶化。考核内容:本课程通过引入学科前沿和学科交叉内容,致力于锻炼学生的求真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课程的主要考核目标是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沟通交流能力以及适应于土木工程行业建设发展的专业知识技能。旨在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操守和品德修养、良好的人文情怀和科学素养,同时具有较强的批判思维。成绩构成:本课程致力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包含启发式提问、自由讨论、主题汇报、案例辩论和论文撰写等多个环节。整体成绩构成为:课堂提问(10%)+自由讨论(20%)+主题汇报(20%)+案例辩论(10%)+论文撰写(40%)
了解:人工智能技术与环境岩土工程的关系。 掌握:常见的人工智能方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了解:国内外人工智能在环境岩土工程中的应用案例,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 五、 教材 《环境岩土工程学概论》,缪林昌、刘松玉,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ISBN:978-7-80159- 500-3,2015 年 8 月出版。 六、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采用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学生主题汇报等方式,并结合实验室试验、知名专家 学术讲座等多维度、全方面的灵活方式进行。 七、考核方式与考核方法 考核目标:本课程作为环境岩土工程领域研究生培养的重要载体,旨在培养学生形成自 己的认识和从业理念,将来能创造性地综合运用岩土工程、环境工程及相关学科的基本原理、 方法和手段预防自然和人类建设活动引起的环境恶化。 考核内容:本课程通过引入学科前沿和学科交叉内容,致力于锻炼学生的求真创新精神 和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课程的主要考核目标是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沟通 交流能力以及适应于土木工程行业建设发展的专业知识技能。旨在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操 守和品德修养、良好的人文情怀和科学素养,同时具有较强的批判思维。 成绩构成:本课程致力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包含启发式提问、自由讨论、主题汇报、 案例辩论和论文撰写等多个环节。整体成绩构成为: 课堂提问(10%)+自由讨论(20%)+主题汇报(20%)+案例辩论(10%)+论文撰写(40%)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枣庄学院:《土木工程材料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Experi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Materials.pdf
- 枣庄学院:《土力学及混凝土基本构件实验》课程教学大纲.pdf
- 枣庄学院:《土木工程材料实验》课程指导书.pdf
- 枣庄学院:《土木工程测试技术》课程实验指导书.pdf
- 枣庄学院:《土力学及混凝土基本构件实验》课程实验指导书.pdf
- 枣庄学院:《土木工程测试技术》课程实验指导书.pdf
- 《结构动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10 Evaluation of structural-property matrices.pdf
- 《结构动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11 Multi-degree-of-freedom systems(MDOF)Undamped free vibrations.pdf
- 《结构动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12 Analysis of dynamic response using superposition.pdf
- 《结构动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13 Vibration analysis by matrix iteration.pdf
- 《结构动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15 Analysis of MDOF dynamic response(step-by-step methods).pdf
- 《结构动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14 Selection of dynamic degrees of freedom.pdf
- 《结构动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17 Distributed-parameter systems(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of motion).pdf
- 《结构动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19 Distributed-parameter systems(Analysis of dynamic response).pdf
- 《结构动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16 Variational formulation of the equations of motion.pdf
- 《结构动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18 Distributed-parameter systems(Analysis of undamped free vibration).pdf
- 《结构动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01 Overview of structural dynamics(1/2).pdf
- 《结构动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01 Overview of structural dynamics(2/2).pdf
- 《结构动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03 Response to harmonic loading.pdf
- 《结构动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05 Response to impulsive loading.pdf
- 《环境岩土工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章 环境岩土工程概论(西安交通大学:许领).pptx
- 《环境岩土工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8章 人工智能在环境岩土工程中的应用.pptx
- 《水工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资源(思政课件)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pdf
- 《水工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资源(思政课件)梁、板的构造知识.pdf
- 《水工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资源(思政课件)单筋矩形截面梁板正截面承载力计算.pdf
- 南京工业大学: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指导书.pdf
- 《水工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资源(思政课件)轴心受压柱设计.pdf
- 《水工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资源(思政课件)绪论 Hydraulic Concrete Structure.pdf
- 江苏科技大学:船舶工业《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Principles of Steel Structure Course Design.pdf
- 江苏科技大学:船舶工业《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pdf
- 惠州学院:《城市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Urban Design.pdf
- 惠州学院:《城市设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01 城市设计概念的发展.pdf
- 惠州学院:《城市设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02 城市设计的基本特征.pdf
- 惠州学院:《城市设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03 城市设计的控制要素.pdf
- 惠州学院:《城市设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04 城市设计的理论思潮.pdf
- 惠州学院:《城市设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05 城市设计的分析方法.pdf
- 惠州学院:《城市设计》课程教学课件(讲稿)06 城市空间设计.pdf
- 江苏科技大学:《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Principles of Steel Structure Course Design.pdf
- 《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大纲 Chinese and Foreign Architecture History.doc
- 东南大学:《建筑力学 Architectural Mechanics》课程教学课件(英文讲稿)A02 Statics of Particles.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