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枣庄学院:《土木工程材料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Experi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Materials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6
文件大小:168.77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枣庄学院:《土木工程材料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Experi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Materials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课程名称:《土木工程材料实验》英文名称:Experimentof CivilEngineeringMaterials课程性质:专业教育必修课程课程编号:T131002周学时:1学时总学时:16学时学分:0.5学分开设学期:第二学年第3学期教学对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学生一、课程简介本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属于专业教育必修课,主要使让学生能够熟悉土木工程材料相关试验设备、操作技术及有关的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并获得对主要土木工程材料试验和设计方法的技术技能训练。它的开设可以为土木工程专业其它课程如混凝土结构、建设工程施工技术与组织管理、路基路面工程等奠定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二、课程教学目标从知识、能力、素养等方面说明本课程教学目标及对毕业要求的贡献度。贡献度分为高(H)中(M)和弱(L)三级。课程教学目标1:熟悉主要土木工程材料的技术要求,掌握主要土木工程材料制备和检测方法,对具体材料的性质有进一步的了解。课程教学目标2:培养学生具有对常用土木工程材料进行质量检验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能够在设计中合理选材、施工中正确用材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课程教学目标3: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作风及协同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环保及创新意识;培养学生遵守职业规则的意识。表1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矩阵关系(样例)毕业要求课程教学贡献度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名称:《土木工程材料实验》 英文名称:Experi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Materials 课程性质:专业教育必修课程 课程编号:T131002 周 学 时:1学时 总 学 时:16学时 学 分:0.5学分 开设学期:第二学年第3学期 教学对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学生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属于专业教育必修课,主要使让学生能够熟悉土木工程材料相关试验设备、 操作技术及有关的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并获得对主要土木工程材料试验和设计方法的技术技能训练。它的开设 可以为土木工程专业其它课程如混凝土结构、建设工程施工技术与组织管理、路基路面工程等奠定 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从知识、能力、素养等方面说明本课程教学目标及对毕业要求的贡献度。贡献度分为高(H)中 (M)和弱(L)三级。 课程教学目标1:熟悉主要土木工程材料的技术要求,掌握主要土木工程材料制备和检测方法, 对具体材料的性质有进一步的了解。 课程教学目标2:培养学生具有对常用土木工程材料进行质量检验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能够在设计中合理选材、施工中正确用材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 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程教学目标3: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作风及协同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环保及创新意识;培 养学生遵守职业规则的意识。 表1 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矩阵关系(样例) 毕业要求 课程教学贡献度 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教学目标14.研究M (中)课程教学目标2课程教学目标1M(中)5.使用现代工具课程教学目标2课程教学目标2L (低)9.个人和团队课程教学目标3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负压筛析仪、水泥标准稠度仪、水泥净浆搅拌机、水泥胶砂搅拌机、水泥胶砂振动台、水泥抗折抗压试验仪、混凝土落度筒、混凝土搅拌机、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仪、摇筛机、砂浆稠度仪、砂浆分层度筒、沥青针入度仪、沥青软化点仪、沥青延度仪。四、实验主要消耗材料水泥、碎石、砂、标准砂、水、沥青五、安全风险及控制措施1.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仪器故障必须及时向指导教师报告,不可随意自行处理。如遇问题须及时向指导教师提出。2.实验过程中使用仪器、工具时应严格按照实验规程操作,注意安全,避免受伤。多人使用同一台设备时,应有序使用,并按要求填写实验项目卡及使用记录本。3.实验过程中,各组应妥善保护仪器、工具,各组间不得随意调换,若有损坏或遗失,视情节照章处理。实验结束后,所用废料应丢弃至规定地点,所用仪器应清理干净并归置原位置,所用工具应清理干净冰交还实验室由管理人员点验。实验完成后应检查仪器是否完好,关闭水电门窗等,确定无安全隐患后方可离开。4.实验室全面禁烟,学生不得携带任何易燃、易爆或有挥发性、放射性等危险性物品进入实验室。六、实验项目汇总表学时实验思政映射对应的序号实验项目分配类型与融入点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目标1材料的基本性质:无2验证性课程教学目标2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课程教学目标3课程教学目标1普通硅酸盐水泥性能一:无验证性2课程教学目标2细度、标准稠度用水量课程教学目标3验证性无2课程教学目标普通硅酸盐水泥性能二:

4.研究 M(中) 课程教学目标1 课程教学目标2 5.使用现代工具 M(中) 课程教学目标1 课程教学目标2 9.个人和团队 L(低) 课程教学目标2 课程教学目标3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负压筛析仪、水泥标准稠度仪、水泥净浆搅拌机、水泥胶砂搅拌机、水泥胶砂振动台、水泥抗 折抗压试验仪、混凝土坍落度筒、混凝土搅拌机、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仪、摇筛机、砂浆稠度仪、 砂浆分层度筒、沥青针入度仪、沥青软化点仪、沥青延度仪。 四、实验主要消耗材料 水泥、碎石、砂、标准砂、水、沥青 五、安全风险及控制措施 1.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仪器故障必须及时向指导教师报告,不可随意自行处理。如遇问题须及时 向指导教师提出。 2.实验过程中使用仪器、工具时应严格按照实验规程操作,注意安全,避免受伤。多人使用同 一台设备时,应有序使用,并按要求填写实验项目卡及使用记录本。 3.实验过程中,各组应妥善保护仪器、工具,各组间不得随意调换,若有损坏或遗失,视情节 照章处理。实验结束后,所用废料应丢弃至规定地点,所用仪器应清理干净并归置原位置,所用工 具应清理干净冰交还实验室由管理人员点验。实验完成后应检查仪器是否完好,关闭水电门窗等, 确定无安全隐患后方可离开。 4.实验室全面禁烟,学生不得携带任何易燃、易爆或有挥发性、放射性等危险性物品进入实验 室。 六、实验项目汇总表 序号 实验项目 学时 分配 实验 类型 思政映射 与融入点 对应的 课程教学目标 1 材料的基本性质: 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 2 验证性 无 课程教学目标1 课程教学目标2 课程教学目标3 2 普通硅酸盐水泥性能一: 细度、标准稠度用水量 2 验证性 无 课程教学目标1 课程教学目标2 课程教学目标3 3 普通硅酸盐水泥性能二: 2 验证性 无 课程教学目标1

课程教学目标2水泥胶砂强度课程教学目标3课程教学目标1混凝土用骨料性能:2无验证性课程教学目标2砂的筛分析课程教学目标3课程教学目标1普通混凝土性能:我国新型建54综合性材在混凝土课程教学目标2配合比设计、和易性、标准立方中的应用体抗压强度课程教学目标3课程教学目标1建筑砂浆性能:2验证性无6课程教学目标2稠度、分层度课程教学目标3课程教学目标1石油沥青性能:无2验证性7课程教学目标2针入度、软化点、延度课程教学目标3七、实验教学要求(含教学重点、难点):实验项目一材料的基本性质(2学时)【教学要求/目的】测定砂的密度、表观密度及堆积密度,以此评定砂的质量。【教学内容】测定砂子的密度、表观密度及堆积密度,计算空隙率。【教学重点】容量瓶的使用:相关指标的计算。【教学难点】容量瓶的使用。实验项目二普通硅酸盐水泥性能一(2学时)【教学要求/目的】学会使用负压筛析仪测定水泥的细度,使用水泥标准稠度仪测定水泥净浆达到标准稠度的用水量。【教学内容】测定普通硅酸盐水泥的细度及标准稠度用水量

水泥胶砂强度 课程教学目标2 课程教学目标3 4 混凝土用骨料性能: 砂的筛分析 2 验证性 无 课程教学目标1 课程教学目标2 课程教学目标3 5 普通混凝土性能: 配合比设计、和易性、标准立方 体抗压强度 4 综合性 我国新型建 材在混凝土 中的应用 课程教学目标1 课程教学目标2 课程教学目标3 6 建筑砂浆性能: 稠度、分层度 2 验证性 无 课程教学目标1 课程教学目标2 课程教学目标3 7 石油沥青性能: 针入度、软化点、延度 2 验证性 无 课程教学目标1 课程教学目标2 课程教学目标3 七、实验教学要求(含教学重点、难点): 实验项目一 材料的基本性质(2学时) 【教学要求/目的】 测定砂的密度、表观密度及堆积密度,以此评定砂的质量。 【教学内容】 测定砂子的密度、表观密度及堆积密度,计算空隙率。 【教学重点】 容量瓶的使用;相关指标的计算。 【教学难点】 容量瓶的使用。 实验项目二 普通硅酸盐水泥性能一(2学时) 【教学要求/目的】 学会使用负压筛析仪测定水泥的细度,使用水泥标准稠度仪测定水泥净浆达到标准稠度的用水 量。 【教学内容】 测定普通硅酸盐水泥的细度及标准稠度用水量

【教学重点】水泥净浆搅拌机的使用;水泥标准稠度仪的使用;稠度不符合要求时的调整方法。【教学难点】水泥标准稠度仪的使用;稠度不符合要求时的调整方法。实验项目三普通硅酸盐水泥性能二(2学时)【教学要求/目的】学会制作水泥胶砂试件,并使用仪器测定水泥抗折抗压强度。【教学内容】测定水泥胶砂强度。【教学重点】水泥胶砂搅拌机的使用:水泥抗压抗折强度的测定。【教学难点】水泥抗压抗折强度的测定。实验项目四混凝土用骨料性能(2学时)【教学要求/目的】测定砂的颗粒级配,计算砂的细度模数,评定砂粒粗细程度并绘制级配曲线,【教学内容】砂的筛分析试验,细度模数的计算及级配曲线的绘制。【教学重点】摇筛机的使用;称量时的注意事项;细度模数的计算;级配曲线的绘制。【教学难点】砂的细度模数计算;级配曲线的绘制。实验项目五普通混凝土性能(4学时)【教学要求/目的】

【教学重点】 水泥净浆搅拌机的使用;水泥标准稠度仪的使用;稠度不符合要求时的调整方法。 【教学难点】 水泥标准稠度仪的使用;稠度不符合要求时的调整方法。 实验项目三 普通硅酸盐水泥性能二(2学时) 【教学要求/目的】 学会制作水泥胶砂试件,并使用仪器测定水泥抗折抗压强度。 【教学内容】 测定水泥胶砂强度。 【教学重点】 水泥胶砂搅拌机的使用;水泥抗压抗折强度的测定。 【教学难点】 水泥抗压抗折强度的测定。 实验项目四 混凝土用骨料性能(2学时) 【教学要求/目的】 测定砂的颗粒级配,计算砂的细度模数,评定砂粒粗细程度并绘制级配曲线。 【教学内容】 砂的筛分析试验,细度模数的计算及级配曲线的绘制。 【教学重点】 摇筛机的使用;称量时的注意事项;细度模数的计算;级配曲线的绘制。 【教学难点】 砂的细度模数计算;级配曲线的绘制。 实验项目五 普通混凝土性能(4学时) 【教学要求/目的】

能够自主设计混凝土配合比并通过实验进行调整。【教学内容】学生按组自主设计混凝土初步配合比,通过测定新拌混凝土的落度,同时测定拌合物的粘聚性和保水性,调整初步配合比,根据调整后的基准配合比配制混凝土,制作标准立方体试件,按规定龄期养护后测定其抗压强度。【教学重点】落度筒的使用要点;混凝土配合比的调整方法;制作试件的注意事项;抗压试验机的使用。【教学难点】混凝土配合比的调整方法。实验项目六建筑砂浆性能(2学时)【教学要求/目的】评定砂浆的流动性及保水性,便于施工时控制砂浆的稠度及分层度,以达到控制用量的目的。【教学内容】建筑砂浆的稠度、分层度检验。【教学重点】砂浆稠度仪及分层度筒的使用。【教学难点】砂浆稠度不符合要求时的调整方法。实验项目七石油沥青性能(2学时)【教学要求/目的】能够使用沥青针入度仪、软化点仪及延度仪测定石油沥青的三大指标。【教学内容】石油沥青的针入度、软化点、延度测定。【教学重点】针入度仪、软化点仪、延度仪的使用:试验过程中时间的掌控

能够自主设计混凝土配合比并通过实验进行调整。 【教学内容】 学生按组自主设计混凝土初步配合比,通过测定新拌混凝土的坍落度,同时测定拌合物的粘聚 性和保水性,调整初步配合比,根据调整后的基准配合比配制混凝土,制作标准立方体试件,按规 定龄期养护后测定其抗压强度。 【教学重点】 坍落度筒的使用要点;混凝土配合比的调整方法;制作试件的注意事项;抗压试验机的使用。 【教学难点】 混凝土配合比的调整方法。 实验项目六 建筑砂浆性能(2学时) 【教学要求/目的】 评定砂浆的流动性及保水性,便于施工时控制砂浆的稠度及分层度,以达到控制用量的目的。 【教学内容】 建筑砂浆的稠度、分层度检验。 【教学重点】 砂浆稠度仪及分层度筒的使用。 【教学难点】 砂浆稠度不符合要求时的调整方法。 实验项目七 石油沥青性能(2学时) 【教学要求/目的】 能够使用沥青针入度仪、软化点仪及延度仪测定石油沥青的三大指标。 【教学内容】 石油沥青的针入度、软化点、延度测定。 【教学重点】 针入度仪、软化点仪、延度仪的使用;试验过程中时间的掌控

【教学难点】试验过程中时间的掌控、软化点试件的切模操作。八、课程考核本课程为考查课,考核的主要环节包括:考勤及课堂表现、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四个部分,分别占比为:课堂表现(20%):实验操作(40%)实验报告(40%):各环节考核主要内容、依据、计分方式等参见下表:表2李实验课程考核细则建议对应的考核依据考核/评价细则比例课程教学目标1.课前预习准备充分;课程教学目标12.按时出勤,不迟到不早退:缺勤1次扣5分,缺勤3次考勤及课堂表20及3次以上者实验课成绩为0分:课程教学目标2现课程教学目标33.试验过程中遵守课堂纪律,不打闹喧哗,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能按照指导教师的要求开展试验。1.能积极、认真参与实验任务各环节;课程教学目标12.能够与团队成员有效交流沟通、团结协作:实验操作40课程教学目标23.实验操作能够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操作规程开展;课程教学目标34.能够爱护仪器设备,使用后清理干净并按时归还。1.报告必须有以下六个部分:实验名称、实验目的、课程教学目标1实验原理、实验内容与操作步骤、实验数据与处理结果分析与讨论。还可包括收获体会、意见建议等。实验报告40课程教学目标22.简明扼要,文理通顺,字迹端正,图表清晰,结论课程教学目标3正确,分析合理,讨论力求深入。九、建议教材[1]王春阳.建筑材料(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2] Michael S.Mamlouk, JohnP.Zaniewski.Materialsfor Civil andConstructionEngineers (FourthEdition).Published by Pearson Education,2017十、参考书目[1]赵志曼编著,土木工程材料.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2]黄新友等编著.新型建筑材料及其应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教学难点】 试验过程中时间的掌控、软化点试件的切模操作。 八、课程考核 本课程为考查课,考核的主要环节包括:考勤及课堂表现、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四个部分,分 别占比为:课堂表现(20%),实验操作(40%),实验报告(40%)。各环节考核主要内容、依 据、计分方式等参见下表: 表2 实验课程考核细则 考核依据 建议 比例 考核/评价细则 对应的 课程教学目标 考勤及课堂表 现 20 1.课前预习准备充分; 2.按时出勤,不迟到不早退;缺勤1次扣5分,缺勤3次 及3次以上者实验课成绩为0分; 3.试验过程中遵守课堂纪律,不打闹喧哗,不做与课 堂无关的事情,能按照指导教师的要求开展试验。 课程教学目标1 课程教学目标2 课程教学目标3 实验操作 40 1.能积极、认真参与实验任务各环节; 2.能够与团队成员有效交流沟通、团结协作; 3.实验操作能够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操作规程开展; 4.能够爱护仪器设备,使用后清理干净并按时归还。 课程教学目标1 课程教学目标2 课程教学目标3 实验报告 40 1.报告必须有以下六个部分:实验名称、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实验内容与操作步骤、实验数据与处理、 结果分析与讨论。还可包括收获体会、意见建议等。 2.简明扼要,文理通顺,字迹端正,图表清晰,结论 正确,分析合理,讨论力求深入。 课程教学目标1 课程教学目标2 课程教学目标3 九、建议教材 [1] 王春阳. 建筑材料(第三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 [2] Michael S. Mamlouk, John P. Zaniewski. Materials for Civil and Construction Engineers (Fourth Edition). Published by Pearson Education,2017. 十、参考书目 [1] 赵志曼编著. 土木工程材料.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2] 黄新友等编著. 新型建筑材料及其应用.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