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学院:《土木工程测试技术》课程实验指导书

《土木工程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实验一电阻应变片的黏贴和选取原则一、实验目的1.了解应变片选取的原则及质量鉴别方法2.掌握应变片的粘贴技术,学会防潮层的制作;二、仪器和设备1.电阻应变片(型号:3mm×2mm:灵敏系数:2.08)、连接端子、连接导线:2.惠斯登电桥、放大镜、高阻表;3.万能试验机、静态电阻应变仪、螺丝刀;4.打磨机、砂布、铅笔;5.丙酮(或无水酒精)、药棉、镊子;6.剥线钳、剪刀、白胶布、绝缘胶布;7.502胶水(或环氧树脂)、塑料膜;8.直尺、游标卡尺。三、试验步骤(一)检查应变片的外观质量及测量应变片的阻值1.外观检查用放大镜检查片内有无锈斑、霉点等缺陷。2.测量阻值用惠斯登电桥测量阻值,同一测区的阻值相差不得超过土0.5Q,否则不易预调平衡。(二)测量钢筋截面尺寸用游标卡尺在中截面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测量钢筋截面尺寸,取平均值。(三)测点打磨、定位及清洗1.打磨用磨光机或砂布磨光钢筋中点处的表面,光洁度要求达到△6左右。2.测点定位在钢筋中点处两侧对答称位置上沿钢筋轴向和横向画出线,定出贴片方位,。3.清洗1
1 《土木工程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 电阻应变片的黏贴和选取原则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应变片选取的原则及质量鉴别方法; 2.掌握应变片的粘贴技术,学会防潮层的制作; 二、仪器和设备 1.电阻应变片(型号: 3mm×2mm;灵敏系数: 2.08 )、连接端子、连接导线; 2.惠斯登电桥、放大镜、高阻表; 3.万能试验机、静态电阻应变仪、螺丝刀; 4.打磨机、砂布、铅笔; 5.丙酮(或无水酒精)、药棉、镊子; 6.剥线钳、剪刀、白胶布、绝缘胶布; 7.502胶水(或环氧树脂)、塑料膜; 8.直尺、游标卡尺。 三、试验步骤 (一)检查应变片的外观质量及测量应变片的阻值 1.外观检查 用放大镜检查片内有无锈斑、霉点等缺陷。 2.测量阻值 用惠斯登电桥测量阻值,同一测区的阻值相差不得超过±0.5Ω,否则不易预调平 衡。 (二)测量钢筋截面尺寸 用游标卡尺在中截面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测量钢筋截面尺寸,取平均值。 (三)测点打磨、定位及清洗 1.打磨 用磨光机或砂布磨光钢筋中点处的表面,光洁度要求达到Δ6左右。 2.测点定位 在钢筋中点处两侧对答称位置上沿钢筋轴向和横向画出线,定出贴片方位,。 3.清洗

用镊子夹浸有内酮或无水酒精的药棉将贴片位置及周边清洗干净,直到棉花上无污垢为止。(四)应变片的粘贴、焊接及防护1.涂胶用手捏住应变片引出线,在其背面均匀涂抹一层胶水,然后放在测点上,迅速调整应变片的位置,使其对准方向线。2.滚压在应变片上覆盖小片塑料薄膜,用手指轻轻滚压,挤出多余胶水和气泡。注意:按压时不要使应变片位置移动。3.轻按用手指轻按1~2分钟,待胶水初步固化后即可松手。粘贴质量好的应变片应是胶层均匀,位置准确。4.贴连接端子粘贴连接端子的方向同前1~3。注意:端子和应变片之间不留空隙。5.干燥(1)自然干燥当气温较高,相对湿度较低时,可自然干燥,时间一般一天左右。(2)人工干燥用红外线灯烘烤或用电吹风干燥,温度不要高于50℃,避免骤热。6.焊接(1)焊接将应变片引出线焊在连接端子上,然后焊导线,导线要编号,捆扎牢固、焊点光滑丰满,没有虚焊。(2)检查用万用表检查焊接后应变片阻值。(3)固化用高阻表测量绝缘电阻,绝缘电阻是固化的标志。要求绝缘电阻达500兆欧以上。7.防护检查合格后立即涂上凡士林石蜡合剂作防潮剂,应变片基底四周外多涂5~10mm。2
2 用镊子夹浸有丙酮或无水酒精的药棉将贴片位置及周边清洗干净,直到棉花上无污 垢为止。 (四)应变片的粘贴、焊接及防护 1.涂胶 用手捏住应变片引出线,在其背面均匀涂抹一层胶水,然后放在测点上,迅速调整 应变片的位置,使其对准方向线。 2.滚压 在应变片上覆盖小片塑料薄膜,用手指轻轻滚压,挤出多余胶水和气泡。 注意:按压时不要使应变片位置移动。 3.轻按 用手指轻按1~2分钟,待胶水初步固化后即可松手。粘贴质量好的应变片应是胶层均 匀,位置准确。 4.贴连接端子 粘贴连接端子的方向同前1~3。注意:端子和应变片之间不留空隙。 5.干燥 (1)自然干燥 当气温较高,相对湿度较低时,可自然干燥,时间一般一天左右。 (2)人工干燥 用红外线灯烘烤或用电吹风干燥,温度不要高于 50℃,避免骤热。 6.焊接 (1)焊接 将应变片引出线焊在连接端子上,然后焊导线,导线要编号,捆扎牢固、焊点光滑 丰满,没有 虚焊。 (2)检查 用万用表检查焊接后应变片阻值。 (3)固化 用高阻表测量绝缘电阻,绝缘电阻是固化的标志。要求绝缘电阻达500兆欧以上。 7.防护 检查合格后立即涂上凡士林石蜡合剂作防潮剂,应变片基底四周外多涂5~10mm

对埋入混凝土中的应变片(或长期观测的应变片)应将纱布浸透环氧树脂捆扎。(五)测试钢筋的弹性模量1.将应变片采用半桥(见图1-1)或全桥(见图1-2)方式连接。BBRTR科R.R#ACARIR120Q2120DD图1-1半桥温度片补偿图1-2全桥温度片补偿2.将钢筋夹持到试验机夹具上。3.给钢筋施加1~1.5MPa的预加试验力。4.应变仪调零。5.按660MPa/s的加载速率加载分级5级加载到167MPa,记录每级荷载的应变读数。6.按式(1-1)计算切线模量。Etan(式1-1)85-8)式中:F5-一第5级荷载值(N);F1一一第1级荷载值(N);So一一原始截面积(mm);85一一第5级荷载作用下的应变读数;81一一第1级荷载作用下的应变读数。3
3 对埋入混凝土中的应变片(或长期观测的应变片)应将纱布浸透环氧树脂捆扎。 (五)测试钢筋的弹性模量 1.将应变片采用半桥(见图1-1)或全桥(见图1-2)方式连接。 图 1-1半桥温度片补偿 图1-2全桥温度片补偿 2.将钢筋夹持到试验机夹具上。 3.给钢筋施加1~1.5MPa的预加试验力。 4.应变仪调零。 5.按6~60MPa/s的加载速率加载分级5级加载到167MPa,记录每级荷载的应变读数。 6.按式(1-1)计算切线模量。 5 1 tan 5 1 0 F F E ( ) S (式1-1) 式中:F5――第5级荷载值(N); F1――第1级荷载值(N); S0――原始截面积(mm); 5 ――第5级荷载作用下的应变读数; 1 ――第1级荷载作用下的应变读数

实验二静态应变仪的使用与典型测试线路的接法一、实验目的1.掌握在静载荷下,使用静态电阻应变仪单点应变和多点应变测量的方法。2熟悉电阻应变片半桥、全桥的接线方法并测定等强度梁逐级加载的应变值。二、试验设备及仪器1.等强度梁2.静态电阻应变仪3.数字万用表、游表卡尺三、实验原理[等强度梁的应力等强度梁如图3一1所示,其截面为矩形;高为A;宽度6,随」的变化而变化,有效长度段的斜率为tga1A图 3 -1由材料力学可知,距加载点x处截面上的正应力为:M (x)3P理W(x)h?.tgα其中M(x)一一离加载点距离x处的截面弯矩:W(x)一一离加载点距离x处的截面抗弯模量;tgα一一等强度梁有效长度段的斜率;h一一等强度梁截面高度;在等强度梁的上表面粘贴纵向电阻应变片,用电阻应仪可以测得在外力户作用下的应变值,根据虎克定律可得到应力实验值,即可将实验测得的应力值与理论应力值dg加以比较分析。四、电阻应变法4
4 实验二 静态应变仪的使用与典型测试线路的接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在静载荷下,使用静态电阻应变仪单点应变和多点应变测量的方法。 2.熟悉电阻应变片半桥、全桥的接线方法并测定等强度梁逐级加载的应变值。 二、试验设备及仪器 1.等强度梁 2.静态电阻应变仪 3.数字万用表、游表卡尺 三、实验原理 L 等强度梁的应力 等强度梁如图 3—1 所示,其截面为矩形;高为 A;宽度 6,随 J 的变化而变化,有 效长度段的斜率为 tga 由材料力学可知,距加载点 x 处截面上的正应力为: 其中 M(x)——离加载点距离 x 处的截面弯矩; W(x)——离加载点距离 x 处的截面抗弯模量; tgα——等强度梁有效长度段的斜率; h——等强度梁截面高度; 在等强度梁的上表面粘贴纵向电阻应变片,用电阻应仪可以测得在外力户作用下的 应变值,根据虎克定律可得到应力实验值,即可将实验测得的应力值与理论应力值 dg 加以比较分析。 四、电阻应变法 2 3 = = M x P W x h tg 理

电阻应变法测量主要由电阻应变片和电阻应变仪组成。1.电阻应变片电阻应变片(简称应变片)是由很细的电阻丝绕成栅状或用很薄的金属箔腐蚀成栅状,并用胶水粘在两层绝缘薄片中制成的,如图2一1所示。栅的两端各焊一小段引线,以供试验时与导线联接。实验时,将应变片用专门的胶水牢固地粘贴在构件表面需测应变片。当该部位沿应变片L方向产生线变形时,应变片亦随之一起变形,应变片的电阻值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其中R一一应变片的初始电阻值;△R一一应变片电阻变化值;——应变片处纵轴方向构件的应变值e;LK一一应变片的灵敏系数,表示每单位应变所造成的相对电阻变化。由制造厂家抽样标定给出的,一般K值在2.0左右。2.电阻应变仪由电阻应变片将构件应变“转换成电阻片的电阻变化AR,而应变片所产生的电阻变化是很微小的。通常用惠斯顿电桥方法来测量,如图3-2所示。电阻RI、R2、R,和R构成电桥的四个桥壁。在对角节点AC上接上电桥工作电压正,另一对角点BD为电桥输出端,输出端电压Ueo。当四个桥臂上电阻值满足一定关系时,电桥输出电压为零,此时,称电桥平衡。由电工原理可知,电桥的平衡条件为R.R=R2R.(3-4)UanDU图3-2若电桥的四个桥臂为粘贴在构件上的四个应变片,其初始电阻都相等,即R1,R2,R3和R4构件受力前,电桥保持平衡,即UBD。构件受力后,应变片各自受到应变后分别有微小电阻变化△R1,△R2,△R3和△R4这时,电桥的输出电压将有增量△UBD,即5
5 电阻应变法测量主要由电阻应变片和电阻应变仪组成。 1.电阻应变片 电阻应变片(简称应变片)是由很细的电阻丝绕成栅状或用很薄的金属箔腐蚀成栅 状, 并用胶水粘在两层绝缘薄片中制成的,如图 2—1 所示。栅的两端各焊一小段引线, 以供试验时与导线联接。 实验时,将应变片用专门的胶水牢固地粘贴在构件表面需测应变片。当该部位沿应 变片 L 方向产生线变形时,应变片亦随之一起变形,应变片的电阻值也产生了相应的变 化。 其中 R——应变片的初始电阻值; ΔR——应变片电阻变化值; K——应变片的灵敏系数,表示每单位应变所造成的相对电阻变化。由制造厂家抽 样标定给出的,一般 K 值在 2.0 左右。 2.电阻应变仪 由电阻应变片将构件应变‘转换成电阻片的电阻变化 AR,而应变片所产生的电阻 变化是很微小的。通常用惠斯顿电桥方法来测量,如图 3—2 所示。电阻 构成电桥的四个桥壁。在对角节点 AC 上接上电桥工作电压正,另一对角点 BD 为电桥 输出端,输出端电压 Ueo。当四个桥臂上电阻值满足一定关系时,电桥输出电压为零, 此时,称电桥平衡。由电工原理可知,电桥的平衡条件为 (3-4) 若电桥的四个桥臂为粘贴在构件上的四个应变片,其初始电阻都相等,即 R1 ,R2 ,R3 和 R4 构件受力前,电桥保持平衡,即 UBD。构件受力后,应变片各自受到应变后分别 有微小电阻变化ΔR1 , ΔR2 , ΔR3 和ΔR4这时,电桥的输出电压将有增量ΔUBD,即

U(AR-AR2+AR-ARAU+岁若四个电阻应变片的灵敏系数K都相同,则AUap = K:U(e - e2 + e, - ex)4上式表明,应变片感受到的应变通过电桥可以线性转变为电压(或电流)信号,将此信号进一步放大,处理就可用应变仪应变读数ε仪表示出来。即(3-5)8仅=6-82+63-84此式为电阻应变仪的基本工作原理。若四个桥臂都接入应变片,称“全桥接法”。若只在AB和BC上接入应变片,而另外两个桥臂CD、DA利用仪器内部的标准电阻,则称“半桥接法”。这时,应变仪读数与测量电桥两应变片的应变为:E仪=E1—E2((3-6)应变片的电阻值对温度的变化十分敏感,在测量过程中若温度有变化,将影响测试精度。在半桥测试中,将应变片贴R1在被测试件表面,而R5为温度补偿片。电阻应变片R1粘贴在与被测试件材料相同的小试块上,放置在被测试件附近,但其不受力。由式(3一6)可知,电阻应变片R1与R2由于温度变化而产生的温度影响将相互抵消,从而使应变仪测量结果ε为由加载引起的应变。为简便起见,以上讨论中,假设R1=R2=R3=R4。实际上,四个电阻片的电阻值是不可能完全相等的:电桥工作电源亦为交流电。所以,设有电阻平衡,电容平衡调节装置。在未加载之前,预调平衡后,方可进行测量。常用的静态电阻应变仪有YJ9一25型、YJ一28型等。在等强度梁的上下表面粘贴四枚应变片R1,R2,R3和R4。在温度补偿块上粘贴二枚应变片Rs和R如图3一3所示。手LR人R.R.IRRRo手100R图3-3a.半桥接线法接线方式如图3一4(a)所示。AB桥臂接上R1和R2.3,4,BC桥臂接上温度补偿片Rs或6
6 若四个电阻应变片的灵敏系数 K 都相同,则 上式表明,应变片感受到的应变通过电桥可以线性转变为电压(或电流)信号,将此 信号进一步放大,处理就可用应变仪应变读数ε仪表示出来。即 = 1 2 3 4 仪 (3-5) 此式为电阻应变仪的基本工作原理。 若四个桥臂都接入应变片,称“全桥接法”。若只在 AB 和 BC 上接入应变片,而另 外两个桥臂 CD、DA 利用仪器内部的标准电阻,则称“半桥接法”。这时,应变仪读数 与测量电桥两应变片的应变为: ( (3-6) 应变片的电阻值对温度的变化十分敏感,在测量过程中若温度有变化,将影响测试 精度。在半桥测试中,将应变片贴 R1在被测试件表面,而 R5为温度补偿片。电阻应变 片 R1 粘贴在与被测试件材料相同的小试块上,放置在被测试件附近,但其不受力。由 式(3—6)可知,电阻应变片 R1 与 R2由于温度变化而产生的温度影响将相互抵消,从而 使应变仪测量结果ε仪为由加载引起的应变。 为简便起见,以上讨论中,假设 R1 =R2 =R3 =R4。实际上,四个电阻片的电阻值是不 可能完全相等的;电桥工作电源亦为交流电。所以,设有电阻平衡,电容平衡调节装置。 在未加载之前,预调平衡后,方可进行测量。常用的静态电阻应变仪有 YJ9—25 型、YJ —28 型等。 在等强度梁的上下表面粘贴四枚应变片 R1 ,R2 ,R3 和 R4。在温度补偿块上粘贴二枚 应变片 R5和 R6如图 3—3 所示。 a.半桥接线法 接线方式如图 3—4(a)所示。AB 桥臂接上 R1和 R2,3,4,BC 桥臂接上温度补偿片 R5或

R6,DC、AD桥臂为应变仪内部的电阻R。由式(3一5)可知,其输出只有应变ε1,即应变仪读数=校。若梁上表面应变片R1与梁下表面应变片R2接成半桥,如图3一4(b)所示。此时输出为即=2BR.D补偿片或RuR成R.RDD(a) E=(b) Eu=26BB补偿儿DD(c) ER=28:(d)E=48I图3-4b.全桥接线法若将试件上表面的电阻应变片R1和R3和温度补偿片Rs和R6,组成全桥,如图3一4(c)所示,其输出为8+83,即应变仪读数28=8仅。若应变片R1和R3,(上面受拉)与R2和R4(下面受压)接成全桥,如图3一4(d)所示。其输出为&,+e+&3+&即应变仪读数4&,=8夜。可见,在实验中采用恰当的布片与接桥方法,可以抵消测量片的温度效应,实行自动温度补偿,提高应变测量的灵敏度及不同应力的分离。3.电阻应变仪的操作程序YJABA-P10OR型静态电阻应变仪,如图3一5所示。(1)调整灵敏系数K在YJ28A一P10R静态电阻应变仪的前面板的A、B、C接线柱上接上标准电阻,此时后面板的两位开关处在“测量”,用起子调节前面板Ro,使示值为零,即预调平衡。将后面板的两位开关拨向“标定”,调节后面板灵敏度旋钮,使显示值为测点应变片灵敏系数K的对应数值。如应变片的灵敏系数K=2.0时,显示值为10000。取下前面板上的标准电阻,将后面板的两位开关拨向“测量”,电阻应变仪的灵敏7
7 R6,DC、AD 桥臂为应变仪内部的电阻 R。由式(3—5)可知,其输出只有应变ε1,即应 变仪读数ε1 =ε仪。 若梁上表面应变片 R1与梁下表面应变片 R2接成半桥,如图 3—4(b)所示。此时输出 为ε1 -ε2即ε仪=2ε1 b.全桥接线法 若将试件上表面的电阻应变片 R1 和 R3 和温度补偿片 R5 和 R6,组成全桥,如图 3 —4(c)所示,其输出为ε1 +ε3,即应变仪读数 2ε1 =ε仪。若应变片 R1 和 R3,(上面受拉) 与 R2 和 R4(下面受压)接成全桥,如图 3—4(d)所示。 其输出为ε1 +ε2 +ε3 +ε4 即应变仪读数 4ε1 =ε仪。 可见,在实验中采用恰当的布片与接桥方法,可以抵消测量片的温度效应,实行自 动温度补偿,提高应变测量的灵敏度及不同应力的分离。 3.电阻应变仪的操作程序 YJABA-P10R 型静态电阻应变仪,如图 3—5 所示。 (1)调整灵敏系数 K 在 YJ28A—P10R 静态电阻应变仪的前面板的 A、B、C 接线柱上接上标准电阻,此 时后面板的两位开关处在“测量”,用起子调节前面板 R0,使示值为零,即预调平衡。 将后面板的两位开关拨向“标定”,调节后面板灵敏度旋钮,使显示值为测点应变 片灵敏系数 K 的对应数值。如应变片的灵敏系数 K=2.0 时,显示值为 10000。 取下前面板上的标准电阻,将后面板的两位开关拨向“测量”,电阻应变仪的灵敏

系数已调整好,可接线准备测量。80R.MEO150000060010YJ28A-P10R型O0静态电阻应变仪电阻平薪图3-5(a)前面板A.OOAAOOA.AOOMAOOMAOOABOOB:BOOBBOOB.BOOBBOOBC.OOc:C.OOC.C.OOc.cOOcC.OOChDOOD,D.OOD.D.OOD.DOODID.OODIe标定输出灵烫敏度保险丝电源0OOB??0刻量关图3-5(6)前面板(2)单点应变测量将电阻应变片分别接到前面板A、B、C、D接线柱上,可实行单点半桥、单点全桥测量。此时,应变仪前面板上方的旋钮置在“R。”位:用起子调节Ro。使示数为零,即电桥平衡。施加荷载,开始应变测量,示值为该点荷载作用下的应变读数。(3)多点应变测量YJ28一PIOR静态电阻应变仪后面板上有A1、B1、C1、D1至A10、B10、C10、D10个接线柱,其分别接上电阻应变片,可实行(1一10)多点半桥、全桥测量。测量前,预调平衡。将应变仪前面板右上部旋钮置在“1”,用起子调节左下部“1”,使显示数为零,则表示A1、B1、C1、D1组成的电桥平衡。同理依次将右上部旋置于“2”..“10"位,调节对应左下部的“2”.“10",即各点预调平衡。施加载荷开始测量,前面板右上方旋钮置在“1”位,显示数为第一点的应变读数:旋钮置在哪位,显示数则为那一点的应变读数。五、等强度梁的应变测量应变多点测量,此时将等强度梁上四枚应变片及温度补偿片,用半桥连接到应变仪上,逐级加载时,测定各应变片的应变值。测试数据记录在表一中。8
8 系数已调整好,可接线准备测量。 (2)单点应变测量 将电阻应变片分别接到前面板 A、B、C、D 接线柱上,可实行单点半桥、单点全桥 测量。此时,应变仪前面板上方的旋钮置在“R0”位;用起子调节 R0。使示数为零,即 电桥平衡。施加荷载,开始应变测量,示值为该点荷载作用下的应变读数。 (3)多点应变测量 YJ28—PIOR 静态电阻应变仪后面板上有 A1、B1、C1、D1 至 A10、B10、C10、D10个接 线柱,其分别接上电阻应变片,可实行(1—10)多点半桥、全桥测量。 测量前,预调平衡。将应变仪前面板右上部旋钮置在“1”,用起子调节左下部“1”, 使显示数为零,则表示 A1、B1、C1、D1组成的电桥平衡。同理依次将右上部旋置于“2”. “10"位,调节对应左下部的“2”.“10",即各点预调平衡。施加载荷开始测量, 前面板右上方旋钮置在“1”位,显示数为第一点的应变读数;旋钮置在哪位,显示数 则为那一点的应变读数。 五、等强度梁的应变测量 应变多点测量,此时将等强度梁上四枚应变片及温度补偿片,用半桥连接到应变仪 上, 逐级加载时,测定各应变片的应变值。测试数据记录在表一中

分别按图3一4所示的各种接线法接成桥路,测定等强度梁在各级加载下的应变值,测试数据记录在表二中。六、实验方法和步骤1.测量等强度梁的几何尺寸,,b,x,h。2.电阻应变仪的调整。(按调整灵敏系数K,接线平衡及测量等程序进行)3.半桥多点测量,将4枚应变片分别接到应变仪上,平稳逐级加载,△P=4.9N测定相应的应变值。4.分别按图3一5所示各种接线法接成桥路,测定在逐级加载下的应变值。5.由式(3一1)计算等强度梁在△P下的应力理论值△0理。6.计算不同应变片不同组桥时测定的等强度梁的应力实验值△α实。实,并与应力理论值比较分析误差。七、实验数据记录电阻应变仪型号应变片灵敏系数k=(mm)等强度梁的厚度h=测点距加载点处的距离工=(mm)GPa等强度梁测点A处的宽度b,=(mn)等强度梁的弹性模量E=应变读数记录表(一)载荷增量电阻应变仪读数(ue)读载荷P应变片R1应变片R2应变片Rs应变片R4(N)次APS,AS,S,AS2Ss4S3S.4S.(N)12345梁的平均应变(ue)梁的应力。(MPa)9
9 分别按图 3—4 所示的各种接线法接成桥路,测定等强度梁在各级加载下的应变值, 测试数据记录在表二中。 六、实验方法和步骤 1.测量等强度梁的几何尺寸,l,b,x,h。 2.电阻应变仪的调整。(按调整灵敏系数 K,接线平衡及测量等程序进行) 3.半桥多点测量,将 4 枚应变片分别接到应变仪上,平稳逐级加载,ΔP=4.9N 测定 相应的应变值。 4.分别按图 3—5 所示各种接线法接成桥路,测定在逐级加载下的应变值。 5.由式(3—1)计算等强度梁在ΔP 下的应力理论值Δσ理。 6.计算不同应变片不同组桥时测定的等强度梁的应力实验值Δσ实。实,并与应力 理论值比较分析误差。 七、实验数据记录

应变读数记录表(二)重荷特量电阻应变仪读数(ue)读载荷P半桥(α)半桥(6)全桥(c)全桥(d)(N)次SaS.AS.SsAS.AS.SdASd12345应变读数平均值(ue)梁的应变(e)梁的应力。(MPa)八、思考与分析1.试分析电测实验中,产生实验误差的主要因素。2.在本实验装置上,你还能设计什么实验项目与测试内容。3.试设计测量荷重、位移的应变式传感器。10
10 八、思考与分析 1.试分析电测实验中,产生实验误差的主要因素。 2.在本实验装置上,你还能设计什么实验项目与测试内容。 3.试设计测量荷重、位移的应变式传感器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枣庄学院:《土力学及混凝土基本构件实验》课程实验指导书.pdf
- 枣庄学院:《土木工程测试技术》课程实验指导书.pdf
- 《结构动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10 Evaluation of structural-property matrices.pdf
- 《结构动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11 Multi-degree-of-freedom systems(MDOF)Undamped free vibrations.pdf
- 《结构动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12 Analysis of dynamic response using superposition.pdf
- 《结构动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13 Vibration analysis by matrix iteration.pdf
- 《结构动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15 Analysis of MDOF dynamic response(step-by-step methods).pdf
- 《结构动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14 Selection of dynamic degrees of freedom.pdf
- 《结构动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17 Distributed-parameter systems(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of motion).pdf
- 《结构动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19 Distributed-parameter systems(Analysis of dynamic response).pdf
- 《结构动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16 Variational formulation of the equations of motion.pdf
- 《结构动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18 Distributed-parameter systems(Analysis of undamped free vibration).pdf
- 《结构动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01 Overview of structural dynamics(1/2).pdf
- 《结构动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01 Overview of structural dynamics(2/2).pdf
- 《结构动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03 Response to harmonic loading.pdf
- 《结构动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05 Response to impulsive loading.pdf
- 《结构动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04 Response to periodic loading.pdf
- 《结构动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02 Analysis of free vibration.pdf
- 《结构动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08 Generalized SDOF systems.pdf
- 《结构动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07 Response to general dynamic loading(step-by-step methods).pdf
- 枣庄学院:《土木工程材料实验》课程指导书.pdf
- 枣庄学院:《土力学及混凝土基本构件实验》课程教学大纲.pdf
- 枣庄学院:《土木工程材料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Experi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Materials.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