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医学》课程教学大纲(供动物医学专业使用)

《中兽医学》教学大纲(供动物医学专业使用)锦州医科大学·教务处二〇一六年六月
《中兽医学》教学大纲 (供动物医学专业使用) 锦 州 医 科 大 学 ·教 务 处 二 ○ 一 六年六月

《中兽医学》教学大纲适用专业:4年制动物医学专业理论学时:50实验学时:14实习学时:20总学时:84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中兽医学是我国传统的兽医学,是我国劳动人民同家畜疾病进行斗争的经验总结,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及丰富多彩的病症防治技术。《中兽医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作为相对独立的一门学科,本课程的基本特点是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作为中兽医基础理论和病证防治的中心,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理解中兽医理论的独特之处,能应用中兽医基础理论以及理法方药,防治畜禽疾病的能力。二、相关课程的衔接本课程的前继课程是:动物药理学、动物病理学、动物解剖学和微生物学、临床诊断学。因此,本课程在今后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必须处理好本门课程与相关课程之间的联系、配合,同时又要保证其课程体系和结构的科学性与完整性。此外,本课程属于中国传统医学的范畴。有其独特的一方面,讲究“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观念,与动物药理学、动物病理学等课程又有不同,所以在讲解过程中,必须与中国传统医学理论相结合起来,才可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三、教学的基本要求1、掌握阴阳的概念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五行的归类及五行的相互关系,了解五行的特性及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2、掌握脏腑学说的内容、脏腑的功能以及五脏与六腑、奇恒之腑、五体、五官之间的关系。3、掌握气血津液的概念、常见气血津液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熟悉气与血的关系,了解气血津液的分类、功能。4、掌握六淫的概念、性质和致病特点,熟悉常见风、寒、暑、湿、燥、火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5、了解察口色和切脉的部位和方法,熟悉正常的口色和脉象,掌握病口色和六纲脉的主证。6、了解中药的采集、加工及贮藏方法、中药的炮制方法,掌握中药炮制的概念、目的以及中药的性能、配伍禁忌。7、掌握常用中草药的性能、功效,熟悉常用方剂的组成及适应症。8、掌握方剂的组成原则,熟悉临床常用方剂的组成及适应症,了解方剂的变化、剂型和用法9、了解针灸作用基本原理和常用穴位。四、学时分配(理论)-1-
- 1 - 《中兽医学》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4 年制动物医学专业 总学时:84 理论学时:50 实验学时:14 实习学时:20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中兽医学是我国传统的兽医学,是我国劳动人民同家畜疾病进行斗争的经验总结,具有独特的 理论体系及丰富多彩的病症防治技术。《中兽医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作为相对独立 的一门学科,本课程的基本特点是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作为中兽医基础理论和病证防治 的中心,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理解中兽医理论的独特之处,能应用中兽医基础理论以及 理法方药,防治畜禽疾病的能力。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 本课程的前继课程是:动物药理学、动物病理学、动物解剖学和微生物学、临床诊断学。因此, 本课程在今后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必须处理好本门课程与相关课程之间的联系、配合,同时又要保 证其课程体系和结构的科学性与完整性。 此外,本课程属于中国传统医学的范畴。有其独特的一方面,讲究“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 观念,与动物药理学、动物病理学等课程又有不同,所以在讲解过程中,必须与中国传统医学理论 相结合起来,才可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的基本要求 1、掌握阴阳的概念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五行的归类及五行的相互关系,了解五行的特性 及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 2、掌握脏腑学说的内容、脏腑的功能以及五脏与六腑、奇恒之腑、五体、五官之间的关系。 3、掌握气血津液的概念、常见气血津液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熟悉气与血的关系,了解气血 津液的分类、功能。 4、掌握六淫的概念、性质和致病特点,熟悉常见风、寒、暑、湿、燥、火病的症状及治疗方 法。 5、了解察口色和切脉的部位和方法,熟悉正常的口色和脉象,掌握病口色和六纲脉的主证。 6、了解中药的采集、加工及贮藏方法、中药的炮制方法,掌握中药炮制的概念、目的以及中 药的性能、配伍禁忌。 7、掌握常用中草药的性能、功效,熟悉常用方剂的组成及适应症。 8、掌握方剂的组成原则,熟悉临床常用方剂的组成及适应症,了解方剂的变化、剂型和用法。 9、了解针灸作用基本原理和常用穴位。 四、学时分配(理论)

章节教学内容学时2绪论中兽医学的发展简史4第一章阴阳五行学说4第二章脏腑学说4第三章气血津液六淫4第四章第五章四诊技术26第六章中药总论18第七章常用中草药2第八章方剂总论2第九章防治法则合计50五、课程考核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卷面总分100分,执行辽宁医学院课程考核方案。六、教材及主要参考书(一)教科书[1]】刘钟杰,许剑琴主编.中兽医学(第四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年(二)参考书[1】刘钟杰,许剑琴主编.中兽医学(第三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2]北京农业大学主编.中兽医学(第二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年。[3】姜聪文:中兽医基础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3月。七、教学内容(理论)绪论【教学内容】主要阐述中兽医学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发展简史,现代研究的进展情况及中兽医的基本特点。【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产生深远影响的中兽医经典著作及代表人物。(2)了解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重点与难点】重点:几部影响深远的中兽医经典著作。难点:中兽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2-
- 2 - 章节 教学内容 学时 绪论 中兽医学的发展简史 2 第一章 阴阳五行学说 4 第二章 脏腑学说 4 第三章 气血津液 4 第四章 六淫 4 第五章 四诊技术 2 第六章 中药总论 6 第七章 常用中草药 18 第八章 方剂总论 2 第九章 防治法则 2 合 计 50 五、课程考核 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卷面总分 100 分,执行辽宁医学院课程考核方案。 六、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一)教科书 [1] 刘钟杰,许剑琴主编.中兽医学(第四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年 (二)参考书 [1] 刘钟杰,许剑琴主编.中兽医学(第三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年。 [2] 北京农业大学主编.中兽医学(第二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年。 [3] 姜聪文.中兽医基础.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年 3 月。 七、教学内容(理论) 绪论 【教学内容】 主要阐述中兽医学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发展简史,现代研究的进展情况及中兽医的基本特 点。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产生深远影响的中兽医经典著作及代表人物。 (2)了解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 【重点与难点】 重点:几部影响深远的中兽医经典著作。 难点:中兽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采用古代著名医药学家的历史故事讲授中医中药相关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第一章阴阳五行学说【教学内容】本章主要阐述阴阳五行的基本概念,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以及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兽医学中的运用。【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阴阳的概念与相互关系,了解阴阳的划分。(2)了解五行的特性,掌握五行的归类与调节机制。(3)了解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兽医学中的运用。【重点与难点】重点:阴阳的相互关系及五行的归类与生克制化规律。难点: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兽医学中的运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板书讲授法结合、案例教学法具体说明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兽医中的应用、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第二章脏腑学说【教学内容】本章主要阐述脏腑学说的内容以及脏腑的功能,脏与腑的关系。【教学基本要求】(1)熟悉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内容。(2)掌握五脏的生理功能。(3)掌握六腑的生理功能。(4)掌握脏腑的表里关系。【重点与难点】重点: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难点:脏腑之间关系。【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板书讲授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法,结合具体病证加深学生对脏腑功能的理解。第三章气血津液【教学内容】本章主要阐述气血津液的概念、生成、分类、作用以及气与血的相互关系,常见的气血津液病的症状与治疗。【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气血津液的概念及常见气病、血病、津液病的种类及治疗方剂。(2)掌握气的概念、分类、作用。-3-
- 3 - 采用古代著名医药学家的历史故事讲授中医中药相关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 第一章 阴阳五行学说 【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阐述阴阳五行的基本概念,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以及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兽医学中 的运用。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阴阳的概念与相互关系,了解阴阳的划分。 (2)了解五行的特性,掌握五行的归类与调节机制。 (3)了解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兽医学中的运用。 【重点与难点】 重点:阴阳的相互关系及五行的归类与生克制化规律。 难点: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兽医学中的运用。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板书讲授法结合、案例教学法具体说明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兽医中的应用、启发式教学、互动 式教学。 第二章 脏腑学说 【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阐述脏腑学说的内容以及脏腑的功能,脏与腑的关系。 【教学基本要求】 (1)熟悉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内容。 (2)掌握五脏的生理功能。 (3)掌握六腑的生理功能。 (4)掌握脏腑的表里关系。 【重点与难点】 重点: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 难点:脏腑之间关系。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板书讲授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法,结合具体病证加深学生对脏腑功能的理解。 第三章 气血津液 【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阐述气血津液的概念、生成、分类、作用以及气与血的相互关系,常见的气血津液病 的症状与治疗。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气血津液的概念及常见气病、血病、津液病的种类及治疗方剂。 (2)掌握气的概念、分类、作用

(3)熟悉常见气、血、津液病的症状。(4)掌握气与血的关系。(5)了解气、血、津液的生成及血与津液的作用。【重点与难点】重点:气的概念,常见气病、血病种类及治疗方剂。难点:气与血之间关系。【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板书讲授法结合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法、应用具体气血病的治疗方法与方剂为案例。第四章病因病机【教学内容】本章主要阐述外感致病因素中的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常见风、寒、暑、湿、燥、火病的症状及治疗方剂。【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六淫的概念。(2)掌握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3)了解常见风、寒、暑、湿、燥、火病的症状及治疗方剂,【重点与难点】重点:六淫性质和致病特点。难点:内生五邪和六淫致病的症状及治疗方剂。【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板书讲授法结合多媒体教学、常见的六淫病证做案例教学法。第五章四诊技术【教学内容】本章主要阐述察口色和切脉的部位方法以及正常口色、脉象和各种病口色、六纲脉的诊断意义。【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察口色和切脉的部位方法。(2)熟悉正常口色,掌握各种病口色和苔色的诊断意义。(3)熟悉平脉,掌握六纲脉的诊断意义。(4)了解濒死期的口色及脉象。【重点与难点】重点:病口色和六纲脉的主证。难点:病理性口色和苔色的诊断意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讲授法、多媒体教学中采用临床上的病口色图片做案例教学法。第六章中药总论-4-
- 4 - (3)熟悉常见气、血、津液病的症状。 (4)掌握气与血的关系。 (5)了解气、血、津液的生成及血与津液的作用。 【重点与难点】 重点:气的概念,常见气病、血病种类及治疗方剂。 难点:气与血之间关系。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板书讲授法结合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法、应用具体气血病的治疗方法与方剂为案例。 第四章 病因病机 【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阐述外感致病因素中的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常见风、寒、暑、湿、燥、火病的症 状及治疗方剂。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六淫的概念。 (2)掌握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3)了解常见风、寒、暑、湿、燥、火病的症状及治疗方剂。 【重点与难点】 重点:六淫性质和致病特点。 难点:内生五邪和六淫致病的症状及治疗方剂。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板书讲授法结合多媒体教学、常见的六淫病证做案例教学法。 第五章 四诊技术 【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阐述察口色和切脉的部位方法以及正常口色、脉象和各种病口色、六纲脉的诊断意义。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察口色和切脉的部位方法。 (2)熟悉正常口色,掌握各种病口色和苔色的诊断意义。 (3)熟悉平脉,掌握六纲脉的诊断意义。 (4)了解濒死期的口色及脉象。 【重点与难点】 重点:病口色和六纲脉的主证。 难点:病理性口色和苔色的诊断意义。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讲授法、多媒体教学中采用临床上的病口色图片做案例教学法。 第六章 中药总论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中药的采集、加工、贮藏,中药的炮制目的、方法,中药的性能和配伍禁忌。【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中药采集的方法和时间,加工、贮藏。(2)掌握炮制的概念目的,了解中药的炮制方法(3)掌握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概念熟悉其具体的内容。(4)掌握药性“七情”、“十八反”“十九畏”,熟悉妊娠禁忌。(5)了解中药的剂量确定与用法。【重点与难点】重点:中草药的炮制目的、性能,配伍禁忌。难点:中草药的炮制方法,配伍禁忌,剂量确定。【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中草药图片、中药炮制加工图片等做多媒体教学。第七章常用中草药【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常用中草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应用及常用解表方药、清热方药、泻下方药、消导方药、止咳化痰平喘方药、温里方药、祛湿方药、理气方药、理血方药、收涩方药、补虚方药、平肝方药、安神开窍方药、驱虫方药的组成及功效。【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中草药的分类及其各自的代表药物。(2)熟悉中草药的性味归经及药用部位。(3)掌握常用中草药的主要功效,熟悉次要功效,了解其临床应用。(4)掌握常用方剂的组成及适应症。【重点与难点】重点:中药的功效主治。难点:方药的组成及临床应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中草药图片做多媒体教学。第八章方剂总论【教学内容】介绍方剂组成、变化、剂型及用法。【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方剂的组成。(2)熟悉方剂的变化、剂型和用法。【重点与难点】-5-
- 5 - 【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中药的采集、加工、贮藏,中药的炮制目的、方法,中药的性能和配伍禁忌。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中药采集的方法和时间,加工、贮藏。 (2)掌握炮制的概念目的,了解中药的炮制方法。 (3)掌握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概念,熟悉其具体的内容。 (4)掌握药性“七情”、“十八反”、“十九畏”,熟悉妊娠禁忌。 (5)了解中药的剂量确定与用法。 【重点与难点】 重点:中草药的炮制目的、性能,配伍禁忌。 难点:中草药的炮制方法,配伍禁忌,剂量确定。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中草药图片、中药炮制加工图片等做多媒体教学。 第七章 常用中草药 【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常用中草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应用及常用解表方药、清热方药、泻下方药、消导方 药、止咳化痰平喘方药、温里方药、祛湿方药、理气方药、理血方药、收涩方药、补虚方药、平肝 方药、安神开窍方药、驱虫方药的组成及功效。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中草药的分类及其各自的代表药物。 (2)熟悉中草药的性味归经及药用部位。 (3)掌握常用中草药的主要功效,熟悉次要功效,了解其临床应用。 (4)掌握常用方剂的组成及适应症。 【重点与难点】 重点:中药的功效主治。 难点:方药的组成及临床应用。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中草药图片做多媒体教学。 第八章 方剂总论 【教学内容】 介绍方剂组成、变化、剂型及用法。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方剂的组成。 (2)熟悉方剂的变化、剂型和用法。 【重点与难点】

重点:方剂的组成。难点:方剂的变化。【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讲授法、案例教学法、中草药图片做多媒体教学。第九章防治法则【教学内容】本章主要讲授中兽医的预防法则与治疗原则及内治八法。【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放六脉血和灌四季药的具体应用。(2)熟悉扶正祛邪的概念及应用。(3)掌握治标与治本的概念及应用。(4)掌握内治八法的概念、分类及应用【重点与难点】重点:扶正与祛邪、治标与治本、八法的概念及应用。难点:治疗原则的具体应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讲授法、多媒体教学、结合中兽医基础部分内容进行启发式、引导式教学。八、实验教学(一)学时分配实验类序号学时实验项目是否书写实验报告型实验一常用中药的炮制方法是验证性4实验二中药饮片观察演示性是2实验三六味地黄水蜜丸剂的制作是2综合性实验四4赤芍的活血化瘀作用验证性是2实验五中药采集及绿色植物标本的制作是综合性合计14(二)实验内容实验一:常用中药的炮制方法(4学时)【目的与要求】了解炮制的意义,掌握炒、炙、缎、煨、水飞等常用炮制方法。【内容提要】学习清炒、辅料炒、煨、熳、、蜜炙的操作方法。实验二:中药饮片观察(2学时)【目的与要求】-6-
- 6 - 重点:方剂的组成。 难点:方剂的变化。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讲授法、案例教学法、中草药图片做多媒体教学。 第九章 防治法则 【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讲授中兽医的预防法则与治疗原则及内治八法。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放六脉血和灌四季药的具体应用。 (2)熟悉扶正祛邪的概念及应用。 (3)掌握治标与治本的概念及应用。 (4)掌握内治八法的概念、分类及应用 【重点与难点】 重点:扶正与祛邪、治标与治本、八法的概念及应用。 难点:治疗原则的具体应用。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讲授法、多媒体教学、结合中兽医基础部分内容进行启发式、引导式教学。 八、实验教学 (一)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 实验类 型 是否书写实验报告 学时 实验一 常用中药的炮制方法 验证性 是 4 实验二 中药饮片观察 演示性 是 2 实验三 六味地黄水蜜丸剂的制作 综合性 是 2 实验四 赤芍的活血化瘀作用 验证性 是 4 实验五 中药采集及绿色植物标本的制作 综合性 是 2 合 计 14 (二)实验内容 实验一:常用中药的炮制方法( 4 学时) 【目的与要求】 了解炮制的意义,掌握炒、炙、煅、煨、水飞等常用炮制方法。 【内容提要】 学习清炒、辅料炒、煨、煅、淬、蜜炙的操作方法。 实验二:中药饮片观察(2 学时) 【目的与要求】

掌握常用中药饮片的形态、气味等特征,为临床用药打下基础。【内容提要】观察50味常用中药饮片的形态、色泽、气味、味道。实验三:六味地黄水蜜丸剂的制作(2学时)【目的与要求】了解蜜丸对原料和辅料的处理要求,掌握蜜丸的制备方法与操作要领。【内容提要】制备六味地黄丸。实验四:赤的活血化瘀作用(4学时)【目的与要求】通过赤芍复钙时间的测定,了解赤芍活血化瘀的部分作用。【内容提要】通过在血浆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赤芍煎煮液,观察对凝血时间的影响,掌握该类药物的体内的作用机制。实验五:中药采集及绿色植物标本的制作(2学时)【目的与要求】认识校园内常见的中药的形态、用药部位及药效,了解原色药用植物标本的制作原理,掌握其制作方法。【内容提要】通过教师指导认识校园内常见中药的形态与生长特点,采集后进行彩色蜡叶标本的制作。(三)成绩考核实验成绩考核满分为100分,占期末总评成绩的15%,其中出勤占20分,操作过程表现及实验结果占60分,实验报告书写占20分。(四)指导用书(1)教科书[1]】钟秀会:中兽医学实验指导(第二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12月(2)参考书[1]】姜聪文,中兽医基础.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3月九、实习教学(一)学时分配序号实习项目学时18实习一中药采集28实习二清热药的体外抑菌试验34实习三针灸技术合计20-7-
- 7 - 掌握常用中药饮片的形态、气味等特征,为临床用药打下基础。 【内容提要】 观察 50 味常用中药饮片的形态、色泽、气味、味道。 实验三:六味地黄水蜜丸剂的制作(2 学时) 【目的与要求】 了解蜜丸对原料和辅料的处理要求,掌握蜜丸的制备方法与操作要领。 【内容提要】 制备六味地黄丸。 实验四:赤芍的活血化瘀作用(4 学时) 【目的与要求】 通过赤芍复钙时间的测定,了解赤芍活血化瘀的部分作用。 【内容提要】 通过在血浆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赤芍煎煮液,观察对凝血时间的影响,掌握该类药物的体内的作 用机制。 实验五:中药采集及绿色植物标本的制作(2 学时) 【目的与要求】 认识校园内常见的中药的形态、用药部位及药效,了解原色药用植物标本的制作原理,掌握其 制作方法。 【内容提要】 通过教师指导认识校园内常见中药的形态与生长特点,采集后进行彩色蜡叶标本的制作。 (三)成绩考核 实验成绩考核满分为 100 分,占期末总评成绩的 15%,其中出勤占 20 分,操作过程表现及实 验结果占 60 分,实验报告书写占 20 分。 (四)指导用书 (1) 教科书 [1] 钟秀会.中兽医学实验指导(第二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年 12 月 (2)参考书 [1] 姜聪文.中兽医基础.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年 3 月 九、实习教学 (一)学时分配 序号 实习项目 学时 1 实习一 中药采集 8 2 实习二 清热药的体外抑菌试验 8 3 实习三 针灸技术 4 合 计 20

(二)实习内容实习一:中药采集(8学时)【目的与要求】通过中药采集,掌握中药的形态、药用部分及采集方法。【内容提要】野外采集锦州地区常见动植物药材,掌握其形态、药用部分及采集方法。实习二:清热药的体外抑菌试验(8学时)【目的与要求】通过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常用清热药的抑菌活性及最小抑菌浓度。【内容提要】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常用清热药:黄连、黄芩、黄柏、金银花、苦参、秦皮、连翘、白头翁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抑菌圈大小及最小抑菌浓度。实习三:针灸技术(4学时)【目的与要求】通过动物体实践,掌握针灸技术【内容提要】马、牛、羊、犬的常用穴位的确定及进针的角度、方法;灸法的操作。(三)成续考核成绩考核采用现场操作考核,满分100分,出勤占20分,操作试验过程占60分,实验报告书写占20分。(四)指导用书(1)教科书[1]钟秀会。中兽医学实验指导(第二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12月(2)参考书[1]姜聪文中兽医基础。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3月执笔人:刘英姿教研室:临床兽医学二级学院教学副院长审核签名:-8-
- 8 - (二)实习内容 实习一:中药采集(8 学时) 【目的与要求】 通过中药采集,掌握中药的形态、药用部分及采集方法。 【内容提要】 野外采集锦州地区常见动植物药材,掌握其形态、药用部分及采集方法。 实习二:清热药的体外抑菌试验(8 学时) 【目的与要求】 通过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常用清热药的抑菌活性及最小抑菌浓度。 【内容提要】 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常用清热药:黄连、黄芩、黄柏、金银花、苦参、秦皮、连翘、白头 翁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抑菌圈大小及最小抑菌浓度。 实习三:针灸技术(4 学时) 【目的与要求】 通过动物体实践,掌握针灸技术 【内容提要】 马、牛、羊、犬的常用穴位的确定及进针的角度、方法;灸法的操作。 (三)成绩考核 成绩考核采用现场操作考核,满分 100 分,出勤占 20 分,操作试验过程占 60 分,实验报 告书写占 20 分。 (四)指导用书 (1) 教科书 [1] 钟秀会.中兽医学实验指导(第二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年 12 月 (2)参考书 [1] 姜聪文.中兽医基础.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年 3 月 执笔人:刘英姿 教研室:临床兽医学 二级学院教学副院长审核签名: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兽医产科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阴道脱出.ppt
- 《兽医产科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孕畜截瘫.ppt
- 《兽医产科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妊娠期疾病流产.ppt
- 《兽医产科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繁殖技术——人工受精采精.ppt
- 《兽医产科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分娩.ppt
- 《兽医产科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妊娠胎膜和胎盘.ppt
- 《兽医产科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母畜生殖功能的发生发展与调节.ppt
- 《兽医产科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家畜生殖内分泌学(前半部分图集,后半部分正文).ppt
- 《兽医产科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产科绪论(前半部分图集,后半部分正文).ppt
- 《兽医产科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乳房疾病.ppt
- 《兽医产科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生产瘫痪.ppt
- 《兽医产科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子宫内膜炎 endometritis.ppt
- 《兽医产科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产后期疾病——胎衣不下.ppt
- 《兽医产科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产道及子宫损伤.ppt
- 《兽医产科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分娩期疾病难产.ppt
- 《兽医产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供动植物检疫学专业适用).doc
- 《兽医产科学》课程学习指南 Veterinary obstetrics.doc
- 《兽医临床诊断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X线检查.ppt
- 《兽医临床诊断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一章 超声检查.ppt
- 《兽医临床诊断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泌尿生殖器官检查.ppt
- 《中兽医学》课程学习指南 traditional Chinese veterinary medicine.docx
- 《中兽医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中草药(1/3).ppt
- 《中兽医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中草药(2/3)清热药——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ppt
- 《中兽医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中草药(3/3)清热凉血药.ppt
- 《中兽医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总论三 中药性能.ppt
- 《中兽医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总论四 配伍禁忌.ppt
- 《中兽医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前言.ppt
- 《中兽医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四诊技术.ppt
- 《中兽医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总论一 采集加工与储存.ppt
- 《中兽医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总论二 中药炮制(含方法).ppt
- 《中兽医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气、血、津液.pptx
- 《中兽医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脏腑学说.pptx
- 《中兽医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阴阳五行学说.pptx
- 《兽医内科学》课程学习指南 Domestic Animal Medicine.doc
- 《兽医内科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家畜内科学 Domestic animal medicine(共十章).doc
- 《兽医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Veterinary Internal Medicine(适用专业:动物医学专业,专升本).doc
- 《兽医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Veterinary Internal Medicine(适用专业:动物医学专业).doc
- 《兽医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Veterinary Internal Medicine(适用专业:动物医学专业,专升本).doc
- 《兽医内科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消化系统疾病 第一节 口腔、唾液腺、咽及食道疾病口炎、咽炎.ppt
- 《兽医内科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节 马属动物胃肠疾病(肠便秘,intestinal constipation).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