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矿产勘查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实习指导)实习3 内生、外生矿床远景区的综合预测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13
文件大小:556.14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矿产勘查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实习指导)实习3 内生、外生矿床远景区的综合预测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实习三内生、外生矿床远景区的综合预测 一、实习目的 训练并提高综合分析成矿地质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及掌握内生、外生矿产综合预测的基 本方法。 二、实习内容及步骤 (1)仔细阅读和研究工作区已有的地质资料(见后面的附图、附表): (2)综合分析有关控因素和矿化信息(找矿标志)的实际资料,掌握工作区的成矿特 征: (3)合理选择及确定找矿远景区,指出各个远景区内可能找到的矿产种类、可能的矿床 类型、远景大小及其主要的地质依据。 三、实习要求 (1)图文对照、综合分析,进而归纳总结工作区内的主要成矿特征和成矿规律: 21 在附图2上合理选择及圈定出远景区范围,并分矿种按急缓重轻合理进行远景区的 定级及编号(编号务必统一):指出进一步找矿方向:最后编写出简要的书面报告。 四、注意事项(提示) (1)课前应进行预习,并把附图2上的有关地层、构造及岩体等轻轻着色(着色一定要 宁淡匆浓,并者重区内的含矿层、岩体和主要构造): (2),读图分析时,应图文对照,认真分析和总结,步步深入,讲求实际效果(图中的矿点、 重砂、金属量异常编号次序是由西→东,从北一→南): (3)区内的矿化有内牛和外生两类,一者的控制因素和矿化信息不同,外生矿产以铝锰 沉积矿床为主,在分析时主要抓住含矿岩系的分布及古地理控制因素(应着重对该类矿床形成 条件及后期保存条件进行分析)。内生矿产主要受构造条件和岩浆活动的控制,以锡、铜、铅多 金属矿床为主(应着重从成矿的物质来源、成矿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 (4),作业过程中,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提倡互相讨论、相互启发、加深认识、共同提高。 五、实习资料 (一)大黑山地区地质矿产特征及矿化标志简介 1,自然地理及交通概况 工作区地势南高北低,东南部博竹山海拔3000余米,山谷低地海拔一般为1000余米,一 般山区海拔在1400m以上。 区内水系发有,但多属间做河,常年河以南盘江为主要河流,山间湖泊和水库较多,基本 上能够满足工农业用水的需要。 工作区地处高原,气候温凉,坝区年平均气温20一22°C,最高达39~40°C,最低8一10 ·C。山区冬季最低气温为-2 4~10°C,常有霜雪

实习三内生、外生矿床远景区的综合预测 一、实习目的 训练并提高综合分析成矿地质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及掌握内生、外生矿产综合预测的基 本方法。 二、实习内容及步骤 (1) 仔细阅读和研究工作区已有的地质资料(见后面的附图、附表); (2) 综合分析有关控矿因素和矿化信息(找矿标志)的实际资料,掌握工作区的成矿特 征; (3) 合理选择及确定找矿远景区,指出各个远景区内可能找到的矿产种类、可能的矿床 类型、远景大小及其主要的地质依据。 三、实习要求 (1) 图文对照、综合分析,进而归纳总结工作区内的主要成矿特征和成矿规律; (2) 在附图 2 上合理选择及圈定出远景区范围,并分矿种按急缓重轻合理进行远景区的 定级及编号(编号务必统一);指出进一步找矿方向;最后编写出简要的书面报告。 四、注意事项(提示) (1) 课前应进行预习,并把附图 2 上的有关地层、构造及岩体等轻轻着色(着色一定要 宁淡匆浓,并着重区内的含矿层、岩体和主要构造); (2).读图分析时,应图文对照,认真分析和总结,步步深入,讲求实际效果(图中的矿点、 重砂、金属量异常编号次序是由西→东,从北→南); (3) 区内的矿化有内生和外生两类,二者的控制因素和矿化信息不同,外生矿产以铝锰 沉积矿床为主,在分析时主要抓住含矿岩系的分布及古地理控制因素(应着重对该类矿床形成 条件及后期保存条件进行分析)。内生矿产主要受构造条件和岩浆活动的控制,以锡、铜、铅多 金属矿床为主(应着重从成矿的物质来源、成矿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 (4).作业过程中,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提倡互相讨论、相互启发、加深认识、共同提高。 五、实习资料 (一) 大黑山地区地质矿产特征及矿化标志简介 1.自然地理及交通概况 工作区地势南高北低,东南部博竹山海拔 3 000 余米,山谷低地海拔一般为 1 000 余米,一 般山区海拔在 1 400m 以上。 区内水系发育,但多属间歇河,常年河以南盘江为主要河流,山间湖泊和水库较多,基本 上能够满足工农业用水的需要。 工作区地处高原,气候温凉,坝区年平均气温 20~22°C,最高达 39~40°C,最低 8~10 °C。山区冬季最低气温为-2 4~10°C,常有霜雪

交通尚便利,有铁路与外界相通,区内公路四通八达。 2.地层 区内沉积岩系广泛发有,占总面积的90%以上,除震日系、志留系和白垩系缺失外,均有 出露,其中三叠系分布最为广泛,详见矿产地质图和地层简表(表Ⅲ1)。 3.岩浆岩 工作区内的岩浆侵入活动具有多期性特征,其中以基山期的岩浆活动最为强烈。侵入岩主 要分布在工作区的东南角及西南角。各侵入期及其主要岩体特征如表2所列。其中四角山、北 炮台岩体绝对年龄经测定为91Ma:白沙冲、牛角寨岩体的绝对年龄经测定为62~72Ma。 燕山期各侵入体中副矿物普遍发育,含量较高者为钛铁矿、结石、磷灰石,其次是独居石 磁铁矿。此外博竹山岩体出现含最较高的绿帘石和电气石:四角山岩体具有多最的褐帘石、稀 石和黄铁矿:牛角寨、白沙冲岩体发有较多的铌铁矿及萤石。燕山期锆石晶形特征为(100)柱 面与(111)锥面组成的聚形。 喜马拉雅期侵入体中副矿物亦普遍出现,含量较高者为磁铁矿、橱石、错石、钛铁矿、石 榴石:其次第一亚期岩浆岩中还有方铅矿、褐帘石、结石、铈磷灰石及烧绿石:第二亚期岩石 中还有砖忆矿、辉梯矿、金红石及黄铁矿。喜马拉雅期锆石品形特征为(110)柱面与(111) 锥面组成的聚形。 4构造 工作区处于川滇S向构造和南岭EW向复杂构造带西缘地区的交接地带。区域构造由于 经历了多期变动而极为复杂。EW向构造、SN向构造等自成体系(附图2)。 不同规模及时代的构造控制了相应的地层、岩体及矿产(床)的空间分布(附图2)。 区域性断裂对热液矿床起者明显的制约作用,不同规模的断裂构造分别起到了导矿、运矿及容 矿作用,决定了相应矿床(点)的空间定位。次级断裂、裂隙、层间错动及它们之间的复合交 汇处,背斜倾没端的张性裂隙均为有利的成矿部位(附图2)。 5矿产 大黑山地区矿产十分丰富,已发现有较多的矿床及矿点,各类矿产及具体矿床(点)基本 地质特征(附图2,表3)。 在考虑各矿床(点)的远景时,还要考虑各类矿床的一般工业要求(工业指标)(表Ⅲ7) 6重砂测量结果 大黑山地区经过自然重砂测量,圈出了W、Sn、Hg、Sb、PbZ等17个相应和矿物的重砂异 常。每个具体异常的基本特征(面积、形态、矿物组合、矿物标型特征及重砂矿物含最等)(附 图2,表Ⅲ-4)。 7.金属量测量成果 工作区经过地球化学测量,图出了PbZn、Mn、Sb、WSbPb、Sn等20个金属量异常。各具 体异常的基本特征(晕的面积、异常的主要元素组合及含量,伴生元素组合及含量等)(附图2 表-5)。 (二)附图及附表 (1)附图2大黑山地区矿产地质图: (2)图1大黑山地区晚二叠世龙潭组沉积岩相古地理略图 (3)图Ⅲ-2区域构造纲要略图:

交通尚便利,有铁路与外界相通,区内公路四通八达。 2. 地层 区内沉积岩系广泛发育,占总面积的 90%以上,除震旦系、志留系和白垩系缺失外,均有 出露,其中三叠系分布最为广泛,详见矿产地质图和地层简表(表Ⅲ-1)。 3. 岩浆岩 工作区内的岩浆侵入活动具有多期性特征,其中以燕山期的岩浆活动最为强烈。侵入岩主 要分布在工作区的东南角及西南角。各侵入期及其主要岩体特征如表Ⅲ2 所列。其中四角山、北 炮台岩体绝对年龄经测定为 91Ma;白沙冲、牛角寨岩体的绝对年龄经测定为 62~72Ma。 燕山期各侵入体中副矿物普遍发育,含量较高者为钛铁矿、锆石、磷灰石,其次是独居石、 磁铁矿。此外博竹山岩体出现含量较高的绿帘石和电气石;四角山岩体具有多量的褐帘石、榍 石和黄铁矿;牛角寨、白沙冲岩体发育较多的铌铁矿及萤石。燕山期锆石晶形特征为(100)柱 面与(111)锥面组成的聚形。 喜马拉雅期侵入体中副矿物亦普遍出现,含量较高者为磁铁矿、榍石、锆石、钛铁矿、石 榴石;其次第一亚期岩浆岩中还有方铅矿、褐帘石、锆石、铈磷灰石及烧绿石;第二亚期岩石 中还有磷钇矿、辉锑矿、金红石及黄铁矿。喜马拉雅期锆石晶形特征为(110)柱面与(111) 锥面组成的聚形。 4. 构造 工作区处于川滇 SN 向构造和南岭 EW 向复杂构造带西缘地区的交接地带。区域构造由于 经历了多期变动而极为复杂。EW 向构造、SN 向构造等自成体系(附图 2)。 不同规模及时代的构造控制了相应的地层、岩体及矿产(床)的空间分布(附图 2)。 区域性断裂对热液矿床起着明显的制约作用,不同规模的断裂构造分别起到了导矿、运矿及容 矿作用,决定了相应矿床(点)的空间定位。次级断裂、裂隙、层间错动及它们之间的复合交 汇处,背斜倾没端的张性裂隙均为有利的成矿部位(附图 2)。 5. 矿产 大黑山地区矿产十分丰富,已发现有较多的矿床及矿点,各类矿产及具体矿床(点)基本 地质特征(附图 2,表Ⅲ3)。 在考虑各矿床(点)的远景时,还要考虑各类矿床的一般工业要求(工业指标)(表Ⅲ7)。 6. 重砂测量结果 大黑山地区经过自然重砂测量,圈出了 W、Sn、Hg、Sb、PbZn 等 17 个相应矿物的重砂异 常。每个具体异常的基本特征(面积、形态、矿物组合、矿物标型特征及重砂矿物含量等)(附 图 2,表Ⅲ-4)。 7. 金属量测量成果 工作区经过地球化学测量,圈出了 PbZn、Mn、Sb、WSbPb、Sn 等 20 个金属量异常。各具 体异常的基本特征(晕的面积、异常的主要元素组合及含量,伴生元素组合及含量等)(附图 2, 表Ⅲ-5)。 (二) 附图及附表 (1) 附图 2 大黑山地区矿产地质图; (2) 图Ⅲ-1 大黑山地区晚二叠世龙潭组沉积岩相古地理略图; (3) 图Ⅲ-2 区域构造纲要略图;

MC X 其 ⊙ 上二叠统露头 ☑ 叠纪前上二叠统被到蚀区 MK滨海相 ,铝士矿分布区 &D 二叠纪玄武岩露头 EPS 三叠纪以后上二叠统被蚀区 MS我南相 ① 二叠系露头 甲用古陆 空双海侵方向 ⑧晚二叠世铝土矿资料点 ☒相区线 沙物源方向 回 上二叠统或二叠系)可能分布区 MC?玄武岩分布区 图Ⅲ1大黑山地区晚二叠世龙潭组沉积岩相古地理略图(

图Ⅲ-1 大黑山地区晚二叠世龙潭组沉积岩相古地理略图(

图例 X 冲断园 神断园 移新层 扭断层 中断层 状 0504m 图Ⅲ-2区域构造纲要图

图Ⅲ-2 区域构造纲要图

(4)表Ⅲ-1大黑山地区主要岩体特征简表 (5)表-2大黑山地区地层简表: (6) 表Ⅲ3大黑山地区主要矿床(点)统计简表: (7) 表4重砂测量成果表 表Ⅲ-5金属量测量成果表 (9) 表Ⅲ-61某些重矿物连续含量分级参考数字: (10)表Π-6-2重砂矿物递增含量分级参考数字: (11)表7某些常见矿产的一般工业求简表 表Ⅲ1大黑山地区主要岩体特征简表 侵入时岩体 号主要组成岩产状 出露面 有关矿产或矿化 时期 代代号 名称 岩石 石名称 积(m2) 松子树 2 细粒花岗岩 岩枝 Pb. Mo 喜 螺丝寨 3 细粒花岗岩 岩枝 马拉雅期 水头 6 细粒花岗岩 岩株 白云山 霞石正长岩 岩株 17 Nb.Ta 碱性正长岩 长岗岭 1 霞石正长岩 岩株 h 碱性正长岩 3 牛角寨 7 中数黑云母小岩 Sn. Pb、Zn、Cu 花岗岩 基 3 白沙冲 中粒黑云母 岩株 (b)3 花岗岩 北炮台 细粒斑状黑 岩枝 0.1 Sn、Pb、ZA、Cu (a) 云母花岗岩 四角山 4 中粒斑状黑 岩基 70 Pb. Zn、Mo 云母花冈岩 罗 博竹山 11 中数里云母 岩基 Pb. Zn、Sn、W、CuAs 25 长花岗岩 Y 2 所作底 12 细粒花岗岩 岩枝 020 P%、Zn、Sn、W、Cu、A 印支 8. 10 擦长岩、正长 岩株 815 闪长岩等

(4) 表Ⅲ-1 大黑山地区主要岩体特征简表; (5) 表Ⅲ-2 大黑山地区地层简表; (6) 表Ⅲ-3 大黑山地区主要矿床(点)统计简表; (7) 表Ⅲ-4 重砂测量成果表; (8) 表Ⅲ-5 金属量测量成果表; (9) 表Ⅲ-6-1 某些重矿物连续含量分级参考数字; (10) 表Ⅲ-6-2 重砂矿物递增含量分级参考数字; (11) 表Ⅲ-7 某些常见矿产的一般工业要求简表。 表Ⅲ-1 大黑山地区主要岩体特征简表 侵入 岩体 时期 时 代 代号 名称 编 号 岩石 主要组成岩 石名称 产状 出露面 积(km2 ) 有关矿产或矿化 松子树 2 细粒花岗岩 岩枝 2 螺丝寨 3 细粒花岗岩 岩枝 4 γb 6 水头 6 细粒花岗岩 岩株 9 Pb, Mo εa6 白云山 5 霞石正长岩、 碱性正长岩 岩株 17 Nb, Ta 喜 马 拉 雅 期 第 三 纪 长岗岭 1 霞石正长岩、 碱性正长岩 岩株 16 U、 Th γ 3 (b)5 牛角寨 7 中粒黑云母 花岗岩 小 岩 基 26 γ 3 (b)5 白沙冲 8 中粒黑云母 花岗岩 岩株 5 Sn、 Pb、 Zn、 Cu 北炮台 9 细粒斑状黑 云母花岗岩 岩枝 0.17 Sn、 Pb、 Zn、Cu 白 垩 纪 γ 3 (a)5 四角山 4 中粒斑状黑 云母花岗岩 岩基 70 Pb、 Zn、 Mo η γ 25 博竹山 11 中粒黑云母 二长花岗岩 岩基 78 Pb、 Zn、 Sn、 W、 Cu、 As 燕 山 期 侏 罗 纪 γ 2 (b)5 所作底 12 细粒花岗岩 岩枝 0.20 Pb、 Zn、 Sn、 W、 Cu、 As 印支 期 三 叠 纪 δ-ε δ15 贾沙 10 辉长岩、正长 闪长岩等 岩株 14

表而2大黑山地区地层简表 系 地层名称 代号厚度(m) 岩性 第四系 90 黄土、粘士 、砂同 上第三系 灰白色钙质泥岩、泥灰岩夹褐煤,底 506-1211 部灰色砂砾岩 下激三系 s30 钙质泥兴。砂兴。乐岁 214443 上三叠统 火把冲组 砂页岩夹煤层,局部夹砾状砂岩 乌格组 387 钙质砂项岩互层 西区:上部负岩,中部灰岩含锰灰岩 下部硅质岩:东区:上部粉细砂岩, 法郎组 155705 中部泥质粉砂岩,含锰矿层。下部灰 中三叠 绿、紫红色粉砂岩、泥岩 中生 三叠系 上部灰岩,下部白云岩与灰岩互层 1890-2 个旧组 底部项岩夹灰岩,岩性差异较大,层 507 理发育 永宁镇组 灰色灰岩、泥质灰岩,具蠕虫状构造 飞仙关组:暗紫、灰绿色粉砂质页 飞仙 洗马 夹粉砂岩,局部夹泥质灰岩洗马期 下三叠 关组 塘细 T 110-215 组:黄绿色页岩、粉砂质页岩。上部 卖灰尝 长兴组 0-8 灰色灰岩,含石条带及团块 龙潭组 砂页岩夹煤层,顶部为硅质岩,底 29118 上二叠线 为铝土矿层 二叠系 安武贵 PaB 310455 玄武岩、冠灰岩夹硅质紫色泥岩 组 下二叠统 茅口组 211-563 灰白色灰岩,西部有玄武岩喷发 柄覆组 Pc 0-101 灰、深灰色灰岩,局部有硅质条带 上石炭整 C. 180-347灰白色灰岩 石炭系 中石炭 133411 灰白色灰岩,局部具状结构 下石 370-450 灰色灰岩 上泥盆统 D 0-259 灰色灰岩、白云岩 灰色灰岩、白云岩,局部为硅质岩 泥盆系 东岗岭组 334-179 中泥盆线 个别地方有锰矿层存在 坡脚组 325 灰色 浅黄、灰绿色 砂岩、页岩夹泥 D-p 灰岩 奥陶系 下奥陶统 02 505 浅黄色石英砂岩夹页岩、灰岩 715 浅黄色细砂岩与白云质灰岩互月 双龙潭组 灰色白云质灰岩与浅灰色页岩 寒武系 中寒武 616 灰绿、钱黄色页岩,细砂岩,夹灰岩 高台组 白云质灰岩或互层 下塞武缕 沦浪铺组 71 浅黄浅红色页岩与细砂岩互层 元古 上部为浅黄、棕黄色干枚状砂质页 美党组 岩、千枚岩 下部为灰黑色板岩、千枚岩

表Ⅲ-2 大黑山地区地层简表 界 系 统 地层名称 代号 厚度(m) 岩 性 第四系 Q 90 黄土、粘土、砂砾 上第三系 N 506~1 211 灰白色钙质泥岩、泥灰岩夹褐煤,底 部灰色砂砾岩 新 生 界 下第三系 E 530 钙质泥岩、砂岩、砾岩 火把冲组 T3h 214~442 砂页岩夹煤层,局部夹砾状砂岩 上三叠统 乌格组 T2w 387 钙质砂页岩互层 法郎组 T2f 155~705 西区:上部页岩,中部灰岩含锰灰岩, 下部硅质岩;东区:上部粉细砂岩, 中部泥质粉砂岩,含锰矿层。下部灰 绿、紫红色粉砂岩、泥岩 个旧组 T2g 1 890~2 507 上部灰岩,下部白云岩与灰岩互层, 底部页岩夹灰岩,岩性差异较大,层 理发育 中 三 叠 统 永宁镇组 T1r 灰色灰岩、泥质灰岩,具蠕虫状构造 中 生 界 三叠系 下三叠统 飞仙 关组 洗马 塘组 T1f T1x 110~215 飞仙关组:暗紫、灰绿色粉砂质页岩 夹粉砂岩,局部夹泥质灰岩洗马塘 组:黄绿色页岩、粉砂质页岩。上部 夹灰岩 长兴组 P2c 0~8 灰色灰岩,含燧石条带及团块 龙潭组 P2l 29~118 砂页岩夹煤层,顶部为硅质岩,底部 上二叠统 为铝土矿层 玄武岩 组 P2β 310~455 玄武岩、凝灰岩夹硅质紫色泥岩 茅口组 P1m 211~563 灰白色灰岩,西部有玄武岩喷发 二叠系 下二叠统 栖霞组 P1c 0~101 灰、深灰色灰岩,局部有硅质条带 上石炭统 C3 180~347 灰白色灰岩 石 炭 系 中石炭统 C2 133~411 灰白色灰岩,局部具鲕状结构 下石炭统 C1 370~450 灰色灰岩 上泥盆统 D 0~259 灰色灰岩、白云岩 东岗岭组 D2d 334~179 灰色灰岩、白云岩,局部为硅质岩, 泥 盆 系 个别地方有锰矿层存在 中泥盆统 坡脚组 D2p 325 灰色、浅黄、灰绿色砂岩、页岩夹泥 灰岩 奥陶系 下奥陶统 O2 505 浅黄色石英砂岩夹页岩、灰岩 上寒武统 ∈3 715 浅黄色细砂岩与白云质灰岩互层 双龙潭组 ∈2s 灰色白云质灰岩与浅灰色页岩 中寒武统 高台组 ∈2 616 灰绿、浅黄色页岩、细砂岩,夹灰岩、 白云质灰岩或互层 古 生 界 寒武系 下寒武统 沦浪铺组 ∈1 71 浅黄浅红色页岩与细砂岩互层 元 古 界 美党组 Pt1m 1 084 上部为浅黄、棕黄色千枚状砂质页 岩、千枚岩。 下部为灰黑色板岩、千枚岩

表Ⅲ3大黑山地区主要矿床(点)统计简表 矿点(床) 号 名称 矿床地质况 备注 体赋存于东岗岭组的白云岩中,属中温热液充填交代矿味,受地层及NNE向断裂 木羊铅锌 控制.矿体一般长数百米,厚1~7m.铅品位2%~4%,锌品位3%一6%,矿石 矿矿 为士状及块状,主要金属矿物为方铅矿、闪锌矿,其次为黄铁矿、黄铜矿、辉锯 矿,歌石矿物主要为白云石、方解石,近矿围岩使变为碳酸盐化及重结品现奥 宜武寨铁 菱铁矿产于 二叠统玄武岩风化面上、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中。矿石呈扁豆状、结 A2 状或条带状夹于页岩及砂岩中,矿体一般厚30~50m,矿石品位20%~37%,地 表大多氧化成褐铁矿,同样的褐铁矿在矿区西南面尚可见到两处 矿层慰存于龙潭组海进岩系的底部,整个带长约13km,平均厚约6m,单个司 大格铝土 A 体为透镜状,似层状一般长500一2000m.矿石成分简单,主要为一水铝土矿 次为粘土、褐铁矿等,矿石为鲕状、豆状,含A,0340%一65%,A:S2.332. 菲则铝士矿层赋存于龙潭组地层内,矿体长约2m,厚约10m,似层状,相变发育,含,O A 40%~65%,A1:5i=1~13.8 席塘铝土矿层腻存于龙源组地尽内,矿尽厚约1.7m,含A20340%一60%.A1:Si=2.7~ A 130 大沟锰矿矿层赋存于法郎组地层内,矿体单层厚10cm左右,矿石成分为碳酸锰,目估品 A6 锰矿位为5% 舍姑铝土矿层赋存于龙潭组地层内,矿体长约500m.厚约5m.呈透镜状,含A1O135%~ 45%6,A:S=2541 牛皮铝士 矿层赋存于龙源组地层内,长约800 矿体为透镜状,相变发 含Al0340%65%,AlSi=1.3~15 A。定古锰矿矿层赋存于法邻组地层内,为含任灰岩,品位低 矿尽减在于法郎组地层内,下部含锰灰岩共四民,厚度03心1m(单尽厚)。 八盘锰矿 体呈似层状及透镜状产出.目估矿石品位为1%一6,5%:上部亦见含锰灰岩四层 A10 各层厚12一3.4m,品位2%一7% 矿石物主要为碳酸 A!摩依锰矿矿层赋存于法郎组地层内,含锰薄层灰岩,厚10m,品位低 铜产在二叠系玄武岩与灰岩接触处的裂隙内,沿NE20°方向裂隙内充填有孔 民窿 龙潭组矿 雀石,厚3050cm。品位015%3.5影% 开采过 矿体赋存在二叠系玄武岩与灰岩接触处的裂内 星细脉浸染状。矿体受NW NE向两组裂控制,围岩蚀变有绿泥石化、硅化、绢云母化等,矿石为硫化矿石 民修开 AB 歪头铜矿及氧化矿石,主要由黄铁矿、黄铜矿、辉铜矿、孔雀石等组成。矿石中铜品位 采过 为05左右 Au 麻枝锰矿矿层位于法郎组地层内,为厚220cm的腾层含锰灰岩,矿石品位低 桃树汞矿 矿体呈脉状,长25m,宽0.9m,产于龙源组白色厚层耐火精士岩中及紫色破裂岩 A5 魔棱岩中。矿石为细脉浸染状,矿物成分简单,主要为辰砂、方解石 都比锑矿 锑矿赋存于水宁镇组泥灰岩层间爱隙中,近矿围岩蚀变为黄铁矿化,矿体呈似层 状.厚30m,矿石为块状,星点状,矿物成分简单,主要是辉锑矿、黄铁矿

表Ⅲ-3 大黑山地区主要矿床(点)统计简表 编 号 矿点(床) 名称 矿 床 地 质 概 况 备 注 A1 木羊铅锌 矿矿 体赋存于东岗岭组的白云岩中,属中温热液充填交代矿床,受地层及 NNE 向断裂 控制。矿体一般长数百米,厚 1~7m。铅品位 2%~4%,锌品位 3%~6%,矿石 为土状及块状,主要金属矿物为方铅矿、闪锌矿,其次为黄铁矿、黄铜矿、辉银 矿,脉石矿物 主要为白云石、方解石,近矿围岩蚀变为碳酸盐化及重结晶现象 A2 宣武寨铁 矿 菱铁矿产于二叠统玄武岩风化面上、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中。矿石呈扁豆状、结核 状或条带状夹于页岩及砂岩中,矿体一般厚 30~50m,矿石品位 20%~37%,地 表大多氧化成褐铁矿,同样的褐铁矿在矿区西南面尚可见到两处 A3 大格铝土 矿 矿层赋存于龙潭组海进岩系的底部,整个矿带长约 13km,平均厚约 6m。单个矿 体为透镜状,似层状一般长 500~2 000m。矿石成分简单,主要为一水铝土矿, 次为粘土、褐铁矿等,矿石为鲕状、豆状,含Al2O3 40%~65%,Al∶Si=2.3~32. 6 A4 菲则铝土 矿 矿层赋存于龙潭组地层内,矿体长约 2km,厚约 10m,似层状,相变发育,含Al2O3 40%~65%,Al∶Si=11~13.8 A5 席塘铝土 矿 矿层赋存于龙潭组地层内,矿层厚约 1.7m,含 Al2O3 40%~60%,Al∶Si=2.7~ 13.0 A6 大沟锰矿 锰矿 矿层赋存于法郎组地层内,矿体单层厚 10cm 左右,矿石成分为碳酸锰,目估品 位为 5% A7 舍姑铝土 矿 矿层赋存于龙潭组地层内,矿体长约 500m,厚约 5m,呈透镜状, 含Al2O3 35%~ 45%,Al∶Si=2.5~4.1 A8 牛皮铝土 矿 矿层赋存于龙潭组地层内,长约 800m,厚 约 7m,矿体为透镜状,相变发育, 含Al2O3 40%~65%,Al∶Si=1.3~15 A9 定古锰矿 矿层赋存于 法郎组地层内,为含锰灰岩,品位低 A10 八盘锰矿 矿层赋存于法郎组地层内,下部含锰灰岩共四 层,厚度 0.3~1m(单层厚),矿 体呈似层状及透镜状产出。目估矿石品位为 1%~6.5%;上部 亦见含锰灰岩四层, 各层厚 1.2~3.4m,品位 2%~7%,矿石矿物主要为碳酸锰 A11 摩依锰矿 矿层赋存于法郎组地层内,含锰薄层灰岩,厚 10cm,品位低 A12 龙潭铜矿 铜矿产在二叠系玄武岩与灰 岩接触处的裂隙内,沿 NE20°方向裂隙内充填有孔 雀石,厚 30~50cm,铜品位 0.15%~3.5% 民 窿 开采过 A13 歪头铜矿 矿体赋存在二叠系玄武岩与灰岩接触处的裂隙内,呈细脉浸染状。矿体受 NW 、 NE 向两组裂隙控制,围岩蚀变有绿泥石化、硅化、绢云母化等,矿石为硫化矿石 及氧化矿石, 主要由黄铁矿、黄铜矿、辉铜矿、孔雀石等组成。矿石中铜品位 为 0.5%左右 民窿开 采过 A14 麻被锰矿 矿层位于法郎组地层内,为厚 2~20cm 的薄层含锰灰岩,矿石品位低 A15 桃树汞矿 矿体呈脉状,长 25m,宽 0.9m,产于龙潭组白色厚层耐火粘土岩中及紫色破裂岩、 糜棱岩中。矿石为细脉浸染状,矿物成分简单,主要为辰砂、方解石 A16 都比锑矿 锑矿赋存于永宁镇组泥灰岩层间裂隙中,近矿围岩蚀变为黄铁矿化,矿体呈似层 状。厚 30cm,矿石为块状,星点状,矿物成分简单,主要是辉锑矿、黄铁矿

表Ⅲ3(续) 编 矿点(依) 号 名称 矿床地质概况 备注 矿体产于二叠系玄武岩与灰岩接触处的裂隙内,已发现两条矿脉,宽26~50cm, 民隆 An 牛白铜 长度大于20m,矿石为斑铜矿、孔雀石、黄铜等,铜品位一般为4%一5% 开采 过 层产于法郎组地层内,共有6层矿,各层厚2060cm,可采广层总厚度约2m, 矿层长约3000m,锰品位为15%。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矿石矿物主要为硬 ,软锰矿及锰灰岩等。地表露头锰帽及铁锰质结核发有,在图幅东南部银子梁之 南法邮组地层中也有锰线和风化锰帽数处,但未详细工作 层产于法郎组地层内,为湾层含锰灰岩,单层厚10m,矿物以碳酸锰为主,矿 七树锰矿 石品位约2% 矿层 于法郎组地层内,共有四层矿,各层厚度0.44细不等,锰品位为10%一559% 北斗锰矿 矿体是层状、似层状产出,矿体沿走向断续延长数百到3000一4000m 和石物 主要为硬锰矿、软锰矿,可见辄状、豆状结构,层状、块状、条带状构造矿石 矿体位于花岗岩体与T2g灰岩的接触带上,矿体形态复杂。矿石成分以方铅矿、次 A 纸厂铅矿 生铅矿为主,也有黄铁矿、闪锌矿、石英及方解石,围岩普遍大理岩化或矽卡岩化 矿区内出露有中、上三叠世地层。侵入岩主要为花岗岩陵石正长岩。矿床类型主要 宝寨钨矿 为矽卡岩型钨矿、高温热液型钨矿。近矿花岗岩已云英岩化。矿化带宽1~15m, 长30m,霞石正长岩中含烧绿石、氣碳梯矿、方钛石等矿物 玉皇铅可 矿体为透镜状,长约30一40m,宽约1.5m,但不稳定。见块状褐铁矿(光诺分析 含P%>1%) 茅洞锑矿 矿体赋存于坡與组断裂带中,近矿围岩已蚀变,矿石呈块状,矿石矿物主要为辉 A 矿体献存于矽卡岩带中,的卡岩带产状与地层一致,长800m,宽4一5m,的卡岩 瓜林锡彩 物以石榴石、诱辉石为主。含银石、白钨旷、方铅,因锌、黄铁矿、电气石 金属矿 及石英等 矿体产于花岗岩体与湾层泥灰岩接触带,呈似层状产出,长10一15m,宽1一2m, 戈费铅 矿石上部为褐铁矿铁帽(含P6>1%) 区出露三叠系地层,见的卡岩型锡矿,脉状、网脉状热液型锡矿,矿石主要由钢 口进 马拉锡多 石、黑钨矿、毒砂、电气石、石英。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及黄铜矿等。矿宋具 有水平和垂直分带现象,自下而上,由内向外锡石含量由多变少,含铜矿物及含 行过 物 矿物逐渐为含铅、锌矿物所替代 松坡银多 矿体产于黑云母花岗岩与大理岩接触带,矿化较好,除矽卡岩型外,还有产于碳 酸岩层中的似层状矿体,长20~100m,矿石中的矿物共生组合主要为锡石、黑鹤 金属矿 矿、毒砂、电气石、石英、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及黄铜矿等 矿床属于高温热液型矿床,矿体产于慈山期花岗岩与寒武系角岩接触带的花岗岩休 岩羊钨锡内,矿体呈脉成群出现,矿脉走向NWW,长200m,充30m,近矿围岩蚀变为云 A20 矿 英岩化。矿石矿物组合为黑钨矿、石英、锡石、辉相矿、泡铭矿、黄玉、俚云母及 黑云母等 体在于步岗兴与用岩(寒武灰岩)接如带。体上部为上寒武不纯灰兴。 牛首铅锌 化沿层理或裂隙交代及发有。形成了以铅锌矿为主的卡岩矿床。围岩蚀变主要》 硅化、大理岩化及矽卡岩化

表Ⅲ3(续) 编 号 矿点(床) 名称 矿 床 地 质 概 况 备 注 A17 牛白铜矿 矿体产于二叠系玄武岩与灰岩接触处的裂隙内,已发现两条矿脉,宽 26~50cm, 长度大于 20m,矿石为斑铜矿、孔雀石、黄铜矿等,铜品位一般为 4%~5% 民窿 开采 过 A18 淌甸锰矿 矿层产于法郎组地层内,共有 6 层矿,各层厚 20~60cm,可采矿层总厚度约 2m, 矿层长约 3 000m,锰品位为 15%。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矿石矿物主要为硬锰 矿、软锰矿及锰灰岩等。地表露头锰帽及铁锰质结核发育,在图幅东南部银子梁之 南法郎组地层中也有锰线和风化锰帽数处,但未详细工作 A19 七树锰矿 矿层产于法郎组地层内,为薄层含锰灰岩,单层厚 10cm,矿物以碳酸锰为主,矿 石品位约 2% A20 北斗锰矿 矿层产于法郎组地层内,共有四层矿,各层厚度 0.4~4m 不等,锰品位为 10%~55%, 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出,矿体沿走向断续延长数百到 3 000~4 000m。矿石矿物 主要为硬锰矿、软锰矿,可见鲕状、豆状结构,层状、块状、条带状构造矿石 A21 纸厂铅矿 矿体位于花岗岩体与 T2g 灰岩的接触带上,矿体形态复杂。矿石成分以方铅矿、次 生铅矿为主,也有黄铁矿、闪锌矿、石英及方解石,围岩普遍大理岩化或矽卡岩化 A22 宝寨钨矿 矿区内出露有中、上三叠世地层。侵入岩主要为花岗岩霞石正长岩。矿床类型主要 为矽卡岩型钨矿、高温热液型钨矿。近矿花岗岩已云英岩化。矿化带宽 1~15m, 长 30m,霞石正长岩中含烧绿石、氟碳锑矿、方钛石等矿物 A23 玉皇铅矿 矿体为透镜状,长约 30~40m,宽约 1.5m,但不稳定。见块状褐铁矿(光谱分析 含 Pb>1%) A24 茅洞锑矿 矿体赋存于坡脚组断裂带中,近矿围岩已蚀变,矿石呈块状,矿石矿物主要为辉锑 矿 A25 瓜林锡多 金属矿 矿体赋存于矽卡岩带中,矽卡岩带产状与地层一致,长 800m,宽 4~5m,矽卡岩 矿物以石榴石、透辉石为主,含锡石、白钨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电气石 及石英等 A26 戈贾铅矿 矿体产于花岗岩体与薄层泥灰岩接触带,呈似层状产出,长 10~15m,宽 1~2m, 矿石上部为褐铁矿铁帽(含 Pb>1%) A27 马拉锡多 金属矿 矿区出露三叠系地层,见矽卡岩型锡矿,脉状、网脉状热液型锡矿,矿石主要由锡 石、黑钨矿、毒砂、电气石、石英。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及黄铜矿等。矿床具 有水平和垂直分带现象,自下而上,由内向外锡石含量由多变少,含铜矿物及含砷 矿物逐渐为含铅、锌矿物所替代 已进 行过 勘探 A28 松坡锡多 金属矿 矿体产于黑云母花岗岩与大理岩接触带,矿化较好,除矽卡岩型外, 还有产于碳 酸岩层中的似层状矿体,长 20~100m,矿石中的矿物共生组合主要为锡石、黑钨 矿、 毒砂、电气石、石英、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及黄铜矿等 A29 岩羊钨锡 矿 矿床属于高温热液型矿床,矿体产于燕山期花岗岩与寒武系角岩接触带的花岗岩体 内,矿体呈脉成群出现,矿脉走向 NWW,长 200m,宽 30m,近矿围岩蚀变为云 英岩化。矿石矿物组合为黑钨矿、石英、锡石、辉钼矿、泡铋矿、黄玉、锂云母及 黑云母等 A30 牛首铅锌 矿 矿体产于花岗岩与围岩(寒武统灰岩)接触带,矿体上部为上寒武统不纯灰岩,矿 化沿层理或裂隙交代及发育。形成了以铅锌矿为主的矽卡岩矿床。围岩蚀变主要为 硅化、大理岩化及矽卡岩化

表Ⅲ4重砂测量成果表 异常 异常 异常特征 编号 种类 面积(km2) 主要矿物组合及含量 B Pb 方铅矿、白铅矿、铅机、黄铁矿、重品石等,铅含量高,多数4级(0.06 13.90e/30kg) B He 1 辰砂、黄铁矿、重品石、磷氯铅矿,辰砂含量1一24颗。粒径03~0.8mm B Cu 黄矿、孔雀石1一3级含量,有辰砂小颗粒存在(1~5颗) g 辰砂20~100颗,粒径03~07mm,其他有重晶石、黄铁矿及铅矿物 Cu 黄铜矿、孔雀石含量为4级(100颗左右) 孔石含量很高,320一1000预,次生铅矿、锡石、萤石、铁绿泥石、褐铁矿等 Cu 均有一定含量,其中锡石含量86~100颗,粒径020.6mm,星棕色,袖脂光 泽,长柱状,双锥品形 辰砂含量较低(2~18颗),粒径03~1mm,有些样品尚有白铅矿、雄黄、雄 Hg 黄等 Hg-Sb 辰砂含量25~55颗,粒径03~15mm,有次生铅矿、辉锑矿伴生 B Pb-Zn 17 方铅矿、闪锌矿、磷氯铅矿、铅矾、绿帘石、重晶石、黄铁矿、寿砂、辉锑矿、 辰砂等。铅矿物含量高,多在3级以上(0.04~2.5g30kg 白鹤矿、锡石、泡铭矿、方铅矿、白铅矿、菱锌矿、砖氧铅矿、自然铜毒破、石 榴石、电气石等,锡石含量较高(0.02-0.12g30kg),粒径为0.1~0.7mm,呈长 柱状双锥品形 15 石榴石、绿帘石、白钨矿、锡石、钼铝矿、白铅矿、磷氯铅矿、泡矿、黄铁矿 Sn 黄铜矿、毒砂等。铅矿物最遍,含量较高,多数达0.04~0.12g30kg Hg 6 辰砂含量2~3颗,粒径0.1~02mm,还有重品石、雌黄 Bus Sn-W 2 锡石、白钨矿、泡铋矿、次生铅矿、锡石含量0,26~1.5g30kg,自钨矿含量为 0.03g/30kg Hg 1 辰砂含量1一2颗,还有白铅矿、黄铁矿 Hg 辰砂含量1~2颗,粒径0.1~0.2mm,尚有重品石、黄铁矿、绿泥石 锡石、黑钨矿、白钨矿、泡铋矿、黄玉、辉相矿、自然金、石榴石、蛋白石、电 Sn 10 气石等。锡石含量为3级(0.08~0.g/30kg),粒径05~2mm,品体为短柱状双 谁,该异常内有石英脉发自 Bi7 Pb-W 电气石、绿帘石、石榴石、白钨矿、锡石、方铅矿、白铅矿旷、磷氯铅矿、菱锌矿、 孔雀石、黄铁矿及毒砂等

表Ⅲ-4 重砂测量成果表 异 常 特 征 异常 编号 异常 种类 面积(km2) 主要矿物组合及含量 BB 1 Pb 10 方铅矿、白铅矿、铅矾、黄铁矿、重晶石 等,铅含量高,多数 4 级(0.06~ 13.90g/30kg) BB 2 Hg 7 辰砂、黄铁矿、重晶石、磷氯铅矿,辰砂含量 1~24 颗,粒径 0.3~0.8mm BB 3 Cu 3 黄铜矿、孔雀石 1~3 级含量,有辰砂小颗粒存在(1~75 颗) BB 4 Hg 15 辰砂 20~100 颗,粒径 0 3~0 7mm,其他有重晶石、黄铁矿及铅矿物 BB 5 Cu 2 黄铜矿、孔雀石含量为 4 级(100 颗左右) BB 6 Cu 2 孔雀石含量很高,320~1 000 颗,次生铅矿、锡石、萤石、铁绿泥石、褐铁矿等 均有一定含量,其中锡石含量 86~100 颗,粒径 0.2~0.6mm,呈棕色,油脂光 泽,长柱状,双锥晶形 BB 7 Hg 10 辰砂含量较低(2~18 颗),粒径 0 3~1mm,有些样品尚有白铅矿、雄黄、雌 黄等 BB 8 Hg-Sb 12 辰砂含量 25~55 颗,粒径 0 3~1 5mm,有次生铅矿、辉锑矿伴生 BB 9 Pb-Zn 17 方铅矿、闪锌矿、磷氯铅矿、铅矾、绿帘石、重晶石、黄铁矿、毒砂、辉锑矿、 辰砂等。铅矿物含量高,多在 3 级以上(0.04~2.5g/30kg) BB 10 Sn 5 白钨矿、锡石、泡铋矿、方铅矿、白铅矿、菱锌矿、磷氯铅矿、自然铜毒砂、石 榴石、电气石等,锡石含量较高(0.02~0.12g/30kg),粒径为 0.1~0.7mm,呈长 柱状双锥晶形 BB 11 Pb W Sn 15 石榴石、绿帘石、白钨矿、锡石、钼铅矿、白铅矿、磷氯铅矿、泡铋矿、黄铁矿、 黄铜矿、毒砂等。铅矿物最普遍,含量较高,多数达 0.04~0.12g/30kg BB 12 Hg 6 辰砂含量 2~3 颗,粒径 0.1~0.2mm,还有重晶石、雌黄 BB 13 Sn-W 2 锡石、白钨矿、泡铋矿、次生铅矿、锡石含量 0.26~1.5g/30kg,白钨矿含量为 0.03g/30kg BB 14 Hg 1 辰砂含量 1~2 颗,还有白铅矿、黄铁矿 BB 15 Hg 4 辰砂含量 1~2 颗,粒径 0.1~0.2mm,尚有重晶石、黄铁矿、绿泥石 BB 16 Sn 10 锡石、黑钨矿、白钨矿、泡铋矿、黄玉、辉钼矿、自然金、石榴石、蛋白石、电 气石等。锡石含量为 3 级(0.08~0.9g/30kg),粒径 0.5~2mm,晶体为短柱状双 锥,该异常内有石英脉发育 BB 17 Pb- W 4 电气石、绿帘石、石榴石、白钨矿、锡石、方铅矿、白铅矿、磷氯铅矿、菱锌矿、 孔雀石、黄铁矿及毒砂等

表Ⅲ5金属量测量成果表 其 特征 异常编号 的 面积(km3) 主要元素组合及含量(%) 伴生元素组合及含量(%) G Pb-Zn 5 Zn1,P%0.1-0.3 Cu0.01-0.07 %最高02、一般0.010.015 Pb-Zn 6.5 Zn最高1、一般0.2-0.4 Cu0.01-0.05 G3 Pb 9 P%最高0.04、一般0.008~0.02 Cu0.001-0.008,Sn0.004 G Mn 3 Mn最高15、一般0.350.6 M00.002-0.003 Gs Sb 1 5b最高0.03、一般0.01 P%0.01-0.015 G 较大 Sb最高0.04 般0.010.02 P%0.01.Cu0.01,Co0.006 Mn0.4-0.5,Mo0.002 Gz Mn 8 M最高4、一般1 Cu0.01-0.015 As0020.05, Gs 16 Sb最高0.1.一般0.02-0.04 Cu0.008-0.03 Cu0.010.02,As0.03, G Pb P%最高0.1、一般0.02-0.04 sb0.02,Zn0.07-0.1,Ag0.0001 Go Sb 8 Sb最高0.03、一般0.02 As0.0150.03.Cu0.0080.01 G Pb 85 Pb最高0.1、 -般0.01-0.02 Sn0.001-0.02,Zn0.07 Mn5.Mo0.015 Sb 14 W最高0.01,Pb最高0.03 As0.02 Sb0.01 Ph Sb 15 5b最高0.03、一般0.01 G14 %最高0.1、一般0.0150.03 Zn0.07,Mn0.5,Mo0.002. Sn0.003,Cu0.008-0.01 gh<001. P%最高0.07、一般0.03~0.005 Sn0.07 Be00010001s 003 W0.005-0.01 i0.02-0.05 Zn0.02-0.05 P0.020.6,7n0015-0.15, 8n后高01-02 w0.005-0.01,Cu0.008-0.07, Sn 9.5 Sn一般0.002~0.004 00002-00 Be0.001-0.02 1.5 sb0.5 As0.015 G1 Sb-Pb 2.5 Sb0.4,Pb0.07 Ag0.0003-0.0005 Cu0.01-0.04.Zn0.03-0.04. Sn 85 Sn最高0.02 n一般0.04 As005-02,w0.005-0.03 P%0.0 Ga Ag 4 Ag0.00010.0002 As0.01~0.035

表Ⅲ-5 金属量测量成果表 异 常 的 基 本 特 征 异常编号 异常 类型 面积(km2 ) 主要元素组合及含量(%) 伴生元素组合及含量(%) G1 Pb-Zn 5 Zn 1,Pb 0.1~0.3 Cu 0.01~0.07 G2 Pb-Zn 6.5 Pb 最高 0.2、一般 0.01~0.015 Zn 最高 1、一般 0.2~0.4 Cu0.01~0.05 G3 Pb 9 Pb 最高 0.04、一般 0.008~0.02 G4 Mn 3 Mn 最高 1.5、一般 0.5~0.6 Cu 0.001~0.008, Sn 0. 004 Mo 0.002~0.003 G5 Sb 1 Sb 最高 0.03、一般 0.01 Pb 0.01~0.015 G6 Sb 较大 Sb 最高 0.04、一 般 0.01~0.02 Pb 0.01, Cu 0.01, Co 0.006 Mn 0.4~0.5, Mo 0.002 G7 Mn 8 Mn 最高 4、一般 1 Cu 0.01~0.015 G8 Sb 16 Sb 最高 0.1、一般 0.02~0.04 As 0.02~0.05, Cu 0.008~0.03 G9 Pb 18 Pb 最高 0.1、一般 0.02~0.04 Cu 0.01~0.02, As 0.03, Sb 0.02, Zn 0.07~0.1, Ag 0.000 1 G10 Sb 8 Sb 最高 0.03、一般 0.02 As 0.015~0.03 , Cu 0.008~0.01 G11 Pb 8.5 Pb 最高 0.1、一般 0.01~0.02 Sn 0.001~0.02, Zn 0.07 Mn 5, Mo 0.015 G12 W Sb Pb 14 W 最高 0.01,Pb 最高 0.03 Sb 0.01 As 0.02 G13 Sb 1.5 Sb 最高 0.03、一般 0.01 G14 Pb 10 Pb 最高 0.1、一般 0.015~0.03 Zn 0.07, Mn 0.5, Mo 0.002, Sn 0.003, Cu 0.008~0.01 G15 Pb Sn W 9 Pb 最高 0.07、一般 0.03~0.005 Sn 0.007~0.02 W 0.005~0.01 Sb <0.01, Be 0.001~0.001 5, Li 0.02~0.05, Zn 0.02~0.05, G16 Sn 9.5 Sn 最高 0.1~0.2 Sn 一般 0.002~0.004 Pb 0.02~0.6,Zn 0.015~0.15, W 0.005~0.01,Cu 0.008~0.07, Mo 0.002~0.01, Be 0.001~0.002 G17 Sb 1.5 Sb 0.5 As 0.015 G18 Sb-Pb 2.5 Sb 0.4,Pb 0.07 Ag 0.000 3~0.000 5 G19 Sn 8.5 Sn 最高 0.02 Sn 一般 0.004 Cu 0.01~0.04,Zn 0.03~0.04, As 0.05~0.2,W 0.005~0.03, Pb 0.01 G20 Ag 4 Ag 0.000 1~0.000 2 As 0.01~0.035

共13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