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勘查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实习指导)实习12 地质块段法

实习12 地质块段法储量计算 一、实习目的 通过本次实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在平面图上圈定矿体、划分块段、确定储量计算参数、 用地质块段法计算储量的基本技能。 二、方法原理 地质块段法计算储量,有圈定矿体、划分块段及对每个块段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储量等步 骤。 1.图定矿体 地质块段法计算储量所使用的图件是各类投影图。矿体的倾角大小是选择投影面的主要 依据,缓倾斜矿体选用水平投影图,陡倾斜矿体则选用垂直纵投影图。在选择投影面时,还 得考虑到勘探系统,以钻孔为主,特别以直孔为主时,应选择水乎投影面。而以水平坑道为 主时,则应选择垂直投影面。在投影图上,矿体地表露头可直接投绘露头线:而在深部钻孔 见矿点,则应将见矿中心点投到投影图上,而不能将在地表的钻孔孔位投到图上。 根据工业指 、控制矿体产出的地质因素和物化探资料圈定矿体。控矿的主要地质因素 越明确,掌握影响可矿体圈定的物、化探资料越多,用以圈定矿体的地质信息越丰富,所圈定 的矿体就越接近于实际,精度也就越高。在平面图上圈定矿体,首先是圈定矿体的外边界线, 即在矿体边缘,用有限外推或无限外推的方法所确定的边界线。在有些文献中提出应分别圈 出零点边界线和可采边界线。然后将边缘的见可矿钻孔相联。即得到内边界线。 2.块段划分 在矿体圈定后,应根据如下因素划分块段: ①矿物原料的自身特点,如矿石自然类型工业品级: ②矿床开采条件,如浅部露采部分与深部坑采部分应划分为不同块段,被垂直断距较 大的断裂所断开,不能作为同一块段一起开采的断层上、下盘: ③探程度不一,主要表现在具有不同拗探网密度的地段应划分为不同块段。 算术平均法计算储量 计算步骤为: 1)用求积仪、方格纸或其它方法测定块段面积S: 2)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块段内矿体的平均厚度m, m=∑”m,/n(12-1) 者重指出,矿体厚度并非是指可矿体的真厚度,而是指垂直于投影面的矿体厚度。 3)相应地,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出块段内的平均品位C及平均体重d c=∑”C/n(12-2) d=∑"d,/n (12-3) 式中:C,一为工程平均品位值:d,一为矿石体重
实习 12 地质块段法储量计算 一、实习目的 通过本次实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在平面图上圈定矿体、划分块段、确定储量计算参数、 用地质块段法计算储量的基本技能。 二、方法原理 地质块段法计算储量,有圈定矿体、划分块段及对每个块段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储量等步 骤。 1.圈定矿体 地质块段法计算储量所使用的图件是各类投影图。矿体的倾角大小是选择投影面的主要 依据,缓倾斜矿体选用水平投影图,陡倾斜矿体则选用垂直纵投影图。在选择投影面时,还 得考虑到勘探系统,以钻孔为主,特别以直孔为主时,应选择水乎投影面。而以水平坑道为 主时,则应选择垂直投影面。在投影图上,矿体地表露头可直接投绘露头线;而在深部钻孔 见矿点,则应将见矿中心点投到投影图上,而不能将在地表的钻孔孔位投到图上。 根据工业指标、控制矿体产出的地质因素和物化探资料圈定矿体。控矿的主要地质因素 越明确,掌握影响矿体圈定的物、化探资料越多,用以圈定矿体的地质信息越丰富,所圈定 的矿体就越接近于实际,精度也就越高。在平面图上圈定矿体,首先是圈定矿体的外边界线, 即在矿体边缘,用有限外推或无限外推的方法所确定的边界线。在有些文献中提出应分别圈 出零点边界线和可采边界线。然后将边缘的见矿钻孔相联。即得到内边界线。 2.块段划分 在矿体圈定后,应根据如下因素划分块段: ① 矿物原料的自身特点,如矿石自然类型工业品级; ② 矿床开采条件,如浅部露采部分与深部坑采部分应划分为不同块段,被垂直断距较 大的断裂所断开,不能作为同一块段一起开采的断层上、下盘; ③ 勘探程度不一,主要表现在具有不同勘探网密度的地段应划分为不同块段。 3.算术平均法计算储量 计算步骤为: 1) 用求积仪、方格纸或其它方法测定块段面积 S; 2) 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块段内矿体的平均厚度 m , nmm n n ∑ i = = 1 (12-1) 着重指出,矿体厚度并非是指矿体的真厚度,而是指垂直于投影面的矿体厚度。 3)相应地,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出块段内的平均品位C 及平均体重 d nCC n n ∑ i = = 1 (12-2) ndd n n ∑ i = = 1 (12-3) 式中: ——为工程平均品位值; ——为矿石体重 Ci di

625 62 626 图肛I-1某矿屈号矿体水平投影图 4)计算块段体积V 在内边界线以内的块段体积为 V=Sxm (XII-4) 在内、外边界线之间的块段体积为 V-S×(m+m)/2(XI-5)
图 XII-1 某矿屈号矿体水平投影图 4)计算块段体积 V 在内边界线以内的块段体积为 = ×mSV (XII-4) 在内、外边界线之间的块段体积为 2)( = × + mmSV min (XII-5)

式中:mm一为外边界线上所采用的厚度值。若是零点边界线,则mm=0,而可采边界 线,则m为最小可采厚度。 6)计算块段矿石储量Q及金属储量P o=va (XII-6) P=QC (XII-7) 4.整个床的储量汇总 汇总表内,应分矿体,按照不同的储量级别和可石类型分别统计汇总。 三、实习步骤 根据图12一1及表12一1所提供的资料用地质块段法计算某铁矿床9号矿体的储量。具 体步骤为: 1,根据各钻孔见情况,圈定体,作出零点边界线(外边界线)及内边界线: 2.根据矿体各部分控制程度的不同,划分出不同块段,并在图上标注出来。根据本矿 床的特征 可以50×50m网度求C级储量,以100×50m的网度求D级储量,内 边界线与外边界线之间的部分可以作为E级资源量。块段的编号可以用“储量级别 十该级别的编号”如“D一1”: 3.对各块段分别计算储量: ①深最出块段面积,填人表12一3的相应位置 ②按块身 将同 -块段内工程编号、各工程厚度、品位等数据填人表X一2: ③计算块段的平均品位: ④计算块段的平均厚度: ⑤没有提供体重资料,计算时取d=3.5t/m。 ⑥计算各块段的体积。E级资源量用公式(XII一5)计算,其中m=0。其余块段用式 (12-4)计算 ⑦分别用式(XII-6)、(XII-7)计算各块段的矿石储量Q和金属储量P. 3.将各块段的储量累加,即得到整个9号矿体的矿石储量和金属储量。 四、附录 某铁矿床9号矿体地质情况简介。 9号矿体长360m左右,最大延深300m左右。埋藏深度90~280m,一般为170m。呈 规模较大的透镜体产出,局部有分叉现象,倾向NEE,倾角20°~50°。沿倾向,上、下两 瑞比较平缓面日较燕,中部厚大而较陆,早反“s”形弯曲。沿走向及倾向虽然厚度变化较 大,但矿化连续性却比较好。从钻孔控制的情况来看,北端至0线变薄而尖灭,南端在6 线厚度较大,但在8线却未见矿体.突然失灭。最大厚度为64.01m,平均厚度22.72m。 品位变化鱼不很大,但富矿的分布却很不稳定。矿体中以贫矿石为主,平均T吓阳品位 38.38%。氧化矿石分布零乱,矿体与围岩界线清楚
式中: ——为外边界线上所采用的厚度值。若是零点边界线,则 =0,而可采边界 线,则 为最小可采厚度。 mmin mmin mmin 6)计算块段矿石储量 Q 及金属储量 P = dVQ (XII-6) = CQP (XII-7) 4.整个矿床的储量汇总 汇总表内,应分矿体,按照不同的储量级别和矿石类型分别统计汇总。 三、实习步骤 根据图 12-1 及表 12-1 所提供的资料用地质块段法计算某铁矿床 9 号矿体的储量。具 体步骤为: 1. 根据各钻孔见矿情况,圈定矿体,作出零点边界线(外边界线)及内边界线; 2. 根据矿体各部分控制程度的不同,划分出不同块段,并在图上标注出来。根据本矿 床的特征,可以 50×50 m 网度求 C 级储量,以 100×50m 的网度求 D 级储量,内 边界线与外边界线之间的部分可以作为 E 级资源量。块段的编号可以用“储量级别 十该级别的编号”如“D-1”; 3.对各块段分别计算储量: ①测量出块段面积,填人表 12-3 的相应位置; ②按块段,将同一块段内工程编号、各工程厚度、品位等数据填人表 XII-2; ③计算块段的平均品位; ④计算块段的平均厚度; ⑤没有提供体重资料,计算时取d=3.5t/m3 。 ⑥计算各块段的体积。E 级资源量用公式(XII-5)计算,其中 =0。其余块段用式 ( 12-4)计算; mmin ⑦分别用式(XII-6)、(XII-7)计算各块段的矿石储量 Q 和金属储量 P。 3. 将各块段的储量累加,即得到整个 9 号矿体的矿石储量和金属储量。 四、附录 某铁矿床 9 号矿体地质情况简介。 9 号矿体长 360 m 左右,最大延深 300m 左右。埋藏深度 90~280 m,一般为 170 m。呈 规模较大的透镜体产出,局部有分叉现象,倾向 NEE,倾角 20°~50°。沿倾向,上、下两 端比较平缓面且较薄,中部厚大而较陡,呈反“s”形弯曲。沿走向及倾向虽然厚度变化较 大,但矿化连续性却比较好。从钻孔控制的情况来看,北端至 0 线变薄而尖灭,南端在 6 线厚度较大,但在 8 线却未见矿体.突然失灭。最大厚度为 64.01m,平均厚度 22.72m。 品位变化虽不很大,但富矿的分布却很不稳定。矿体中以贫矿石为主,平均 TFe 品位 38.38%。氧化矿石分布零乱,矿体与围岩界线清楚

石以浸染 状、班杂状为主。矿物组分较简单,以磁铁矿为主,其次有赤铁矿、针铁矿、黄铁矿及 少量黄铜 矿石含硫较低 平均含量为0.28%。以半自熔性至 性矿石为主 根据上述特征,本矿床勘探类型应属V类。可以50×50m网度求C级储量,以100× 60m的网度求D级储量。D级储量外椎部分,可以作为E级资源量。 表X工工-19号矿体钻孔见矿铅垂厚度及平均品位一览表 工程号 厚度(m) 平均品位 采取率 工程号 厚度(m) 平均品位采取率 TFe(% TFe(%) ZK24 4.19 34.22 75.9 ZK99 52.93 35.78 83.0 ZK71 4.01 25.89 99.8 7K84 8.19 38.22 76.8 7K73 4.59 32.26 7K29 11.69 30.07 84.6 39. ZK7 90.3 ZK19 38 39.97 ZK25 64.01 38.22 84. 2K12 .88 33.60 7K75 25.23 35.07 76.8 ZK93 2.44 24.30 60.2 ZK16 9.21 25.62 80.7 ZK5 38.65 36.04 74.6 ZK98 23.39 39.47 94.3 ZK94 8.70 38.08 99.1 表XI-2 块段储量计算表 矿体 块段 储量 块段面 块段平块段体 矿石体矿石储 块段平 金属 积(m3 均厚度 积(m3) 重Um 均品位 表X3块食平均厚度平均品位计算表 块段号 工程号 厚度(m) 品位T下(%)块段平均厚度(m)块段平均品TF©(%)
矿石以浸染 状、班杂状为主。矿物组分较简单,以磁铁矿为主,其次有赤铁矿、针铁矿、黄铁矿及 少量黄铜矿。矿石含硫较低,平均含量为 0.28%。以半自熔性至碱性矿石为主。 根据上述特征,本矿床勘探类型应属Ⅳ类。可以 50×50m 网度求 C 级储量,以 100× 60 m 的网度求 D 级储量。D 级储量外椎部分,可以作为 E 级资源量。 表 XII-1 9 号矿体钻孔见矿铅垂厚度及平均品位一览表 工程号 厚度(m) 平均品位 TFe(%) 采取率 (%) 工程号 厚度(m) 平均品位 TFe(%) 采取率 (%) ZK24 ZK71 ZK73 ZK10 ZK74 ZK25 ZK75 ZK16 ZK98 4.19 4.01 4.59 32.38 27.56 64.01 25.23 9.21 23.39 34.22 25.89 32.26 44.51 37.52 38.22 35.07 25.62 39.47 75.9 99.8 98.7 77.5 90.3 84.2 76.8 80.7 94.3 ZK99 ZK84 ZK22 ZK85 ZK19 ZK12 ZK93 ZK5 ZK94 52.93 8.19 11.69 46.51 38.44 2.88 2.44 38.65 8.70 35.78 38.22 30.07 39.95 39.97 33.60 24.30 36.04 38.08 83.0 76.8 84.6 81.7 75.9 85.1 60.2 74.6 99.1 表 XII-2 块段储量计算表 序 号 矿体 号 块段 号 储量 级别 块段面 积(m2 ) 块段平 均厚度 (m) 块段体 积(m3) 矿石体 重(t/m3 ) 矿石储 量(t) 块段平 均品位 (%) 金属 储量 (t) 表 XII3 块段平均厚度平均品位计算表 块段号 工程号 厚度(m) 品位 TFe(%) 块段平均厚度(m) 块段平均品 TFe(%)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矿产勘查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实习指导)实习11 平行断面法储量计算.pdf
- 《矿产勘查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实习指导)实习1 内生金属矿床远景区的预测.pdf
- 《矿产勘查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学习方法)思维导图PPT讲稿.ppt
- 《矿山地质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矿山建设阶段的地质工作.ppt
- 《矿山地质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绪论.ppt
- 《矿产勘查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成矿预测与矿产普查 4.6 靶区优选.ppt
- 《矿产勘查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成矿预测与矿产普查 4.5 数据模型与信息合成.ppt
- 《矿产勘查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成矿预测与矿产普查 4.4 找矿技术方法与信息提取.ppt
- 《矿产勘查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成矿预测与矿产普查 4.3 成矿规律研究.ppt
- 《矿产勘查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成矿预测与矿产普查 4.2.2 找矿标志.ppt
- 《矿产勘查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成矿预测与矿产普查 4.2.1 控矿因素.ppt
- 《矿产勘查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矿床勘探与探采结合 5.5 储量计算与比较评价.ppt
- 《矿产勘查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矿床勘探与探采结合 5.4 矿体构形与勘查剖面.ppt
- 《矿产勘查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矿床勘探与探采结合 5.3 矿产取样与质量评价.ppt
- 《矿产勘查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矿床勘探与探采结合 5.2 勘查精度与勘查程度.ppt
- 《矿产勘查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矿床勘探与探采结合 5.1 矿体变异与勘查类型.ppt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固体矿产勘查工作规范(GB/T 33444-2016)Specification for exploration of solid mineral resources.pdf
- 《矿产勘查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资源(教材专著)Geological Methods in Mineral Exploration and Mining,Second Edition,Roger Marjoribanks.pdf
- 《矿山地质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矿石质量研究与管理.ppt
- 《矿山地质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二章 生产矿山隐伏矿体预测.ppt
- 《矿产勘查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实习指导)实习2 典型矿床找矿标志研究.pdf
- 《矿产勘查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实习指导)实习3 内生、外生矿床远景区的综合预测.pdf
- 《矿产勘查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实习指导)实习4 矿区深部矿体定位预测.pdf
- 《矿产勘查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实习指导)实习5 勘探地质设计.pdf
- 《矿产勘查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实习指导)实习6 岩心钻孔地质编录.pdf
- 《矿产勘查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实习指导)实习7 钻孔投影.pdf
- 《矿产勘查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实习指导)实习8 地质剖面图类的编制.pdf
- 《矿产勘查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实习指导)实习9 取样技术误差的评价.pdf
- 《矿产勘查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习一 内生金属矿床远景区的预测.ppt
- 《矿产勘查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习七 钻孔投影.ppt
- 《矿产勘查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习三 内生、外生矿床远景区的综合预测.ppt
- 《矿产勘查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习二 典型矿床找矿标志研究.ppt
- 《矿产勘查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习五 勘查地质设计(1/2).ppt
- 《矿产勘查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习五 勘查地质设计(2/2).ppt
- 《矿产勘查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习八 地质剖面图类的编制.ppt
- 《矿产勘查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习六 岩心钻孔地质编录.ppt
- 《矿产勘查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习四 矿区深部矿体定位预测.ppt
- 《矿产勘查理论与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大纲.doc
- 《矿产勘查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Theories and Technologies of Mineral Exploration(含考核大纲).doc
- 《矿产勘查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绪论(山东理工大学:张照录).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