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3章 抗原(含答案)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5
文件大小:204.2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3章 抗原(含答案)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第3章抗原一、单选题1.与载体偶联才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A.变应原B.完全抗原C.半抗原D.佐剂2.决定抗原与抗体反应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A.载体B.佐剂C.抗原决定基(簇)D. TD-Ag3.抗原的免疫原性是指()A.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的性能B.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致敏淋巴细胞的性能C.与相应的抗体和(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特异性结合的性能D.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和(或)致敏淋巴细胞的性能4.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过程中依赖T细胞的辅助的抗原称为(A.完全抗原B.半抗原C. TI-AgD. TD-Ag5.异嗜性抗原是一种()A.共同抗原B.自身抗原C.半抗原D.同种异型抗原6.兄弟姐妹间进行器官移植引起排斥反应的物质是()A.异种抗原

第 3 章 抗原 一、单选题 1.与载体偶联才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 ) A.变应原 B.完全抗原 C.半抗原 D.佐剂 2.决定抗原与抗体反应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 ) A.载体 B.佐剂 C.抗原决定基(簇) D.TD-Ag 3.抗原的免疫原性是指( ) A.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的性能 B.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致敏淋巴细胞的性能 C.与相应的抗体和(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特异性结合的性能 D.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和(或)致敏淋巴细胞的性能 4.激活 B 细胞产生抗体过程中依赖 T 细胞的辅助的抗原称为( ) A.完全抗原 B.半抗原 C.TI-Ag D.TD-Ag 5.异嗜性抗原是一种( ) A.共同抗原 B.自身抗原 C.半抗原 D.同种异型抗原 6.兄弟姐妹间进行器官移植引起排斥反应的物质是( ) A.异种抗原

B.自身抗原C.同种异体抗原D.异嗜性抗原7.甲、乙两种抗原都能与某一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这两种抗原相互称为()A.半抗原B.完全抗原C.共同抗原D. TI-Ag8.对人体不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是()A.异体移植的皮肤B.自身移植的皮肤C.自身释放的眼晶状体蛋白D.动物的免疫血清9.机体对自身成分不发生免疫应答的原因是由于(A.免疫耐受B.超敏反应C.自身免疫性疾病D.免疫缺陷10..超抗原()A.可以多克隆激活某些T淋巴细胞或B淋巴细胞B.需要经过抗原提呈细胞加工处理C.与自身免疫病无关D.有严格的MHC限制性11.关于佐剂,不正确的叙述是()A.是一种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B.弗氏佐剂通常用于人工被动免疫C.可以改变抗体产生的类型D.可以延长抗原在体内的存留时间12.表位又称为()A.佐剂

B.自身抗原 C.同种异体抗原 D.异嗜性抗原 7.甲、乙两种抗原都能与某一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这两种抗原相互称为( ) A.半抗原 B.完全抗原 C.共同抗原 D.TI-Ag 8.对人体不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是( ) A.异体移植的皮肤 B.自身移植的皮肤 C.自身释放的眼晶状体蛋白 D.动物的免疫血清 9.机体对自身成分不发生免疫应答的原因是由于( ) A.免疫耐受 B.超敏反应 C.自身免疫性疾病 D.免疫缺陷 10.超抗原( ) A.可以多克隆激活某些 T 淋巴细胞或 B 淋巴细胞 B.需要经过抗原提呈细胞加工处理 C.与自身免疫病无关 D.有严格的 MHC 限制性 11.关于佐剂,不正确的叙述是( ) A.是一种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 B.弗氏佐剂通常用于人工被动免疫 C.可以改变抗体产生的类型 D.可以延长抗原在体内的存留时间 12.表位又称为( ) A.佐剂

B.抗原决定簇C.隐蔽性抗原D.交叉反应二、多选题1.以下哪些是TD抗原的特性()A.通常是蛋白质B.引起强的IgG应答c.能产生记忆和二次应答D.引起抗体产生需T细胞的参与E.既有T细胞决定簇又有B细胞决定簇2.属于同种异型抗原的是()A:ABO血型系统B.HLA分子Rh系统c.D.补体系统E.AFP3.属于异嗜性抗原的是(A.青霉素B. HLAc.Fossman抗原D.溶血性链球菌细胞壁多糖成分与人的心肌组织E.大肠杆菌014型脂多糖与人的结肠粘膜4.佐剂的生物学作用()A.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B.改变产生抗体的类型C.诱导免疫耐受D.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E.增加抗体效价5.抗原的免疫原性与何相关()A.抗原的分子量大小

B.抗原决定簇 C.隐蔽性抗原 D.交叉反应 二、多选题 1.以下哪些是 TD 抗原的特性( ) A. 通常是蛋白质 B.引起强的 IgG 应答 C.能产生记忆和二次应答 D. 引起抗体产生需 T 细胞的参与 E.既有 T 细胞决定簇又有 B 细胞决定簇 2.属于同种异型抗原的是( ) A.ABO 血型系统 B.HLA 分子 C.Rh 系统 D.补体系统 E.AFP 3.属于异嗜性抗原的是( ) A.青霉素 B.HLA C.Fossman 抗原 D. 溶血性链球菌细胞壁多糖成分与人的心肌组织 E.大肠杆菌 O14 型脂多糖与人的结肠粘膜 4.佐剂的生物学作用( ) A.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 B.改变产生抗体的类型 C.诱导免疫耐受 D.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E.增加抗体效价 5.抗原的免疫原性与何相关( ) A.抗原的分子量大小

B.抗原的异己性程度C.抗原的化学组成D.抗原的分子构象E.抗原进入机体的途径三、简答题1.比较TD-Ag和TI-Ag引起的免疫应答的特点。2.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有哪些?3.何谓隐蔽的自身抗原?举例说明隐蔽的自身抗原释放后,可引起哪些相应的临床疾病?4.简述异嗜性抗原,并举例说明其在医学中的实践意义。5.佐剂的主要作用机制。6.简述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异同点。7.超抗原和常规(普通)抗原有何区别?第3章抗原答案与题解一、单选题1.C2.C3.D4.D5.A6.C7.C8.B9.A10.A11.B12.B二、多选题1.ABCDE2.ABC3.CDE4.ABDE5.ABCDE三、简答题1.答:TD-Ag与TI-Ag的特性比较:比较项目TD-AgTI-Ag组成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表位重复B淋巴细胞表位T细胞辅助需要不需要体液免疫免疫应答类型体液和细胞免疫多种抗体类型IgM有无免疫记忆2.答:影响抗原免疫原性因素有3个方面:(1)抗原的异物性及抗原分子的理化性质,包括化学性质、分子量大小、化学结构复杂性、分子构象与易接近性及一定的物理状态;(2)宿主方面的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年龄、性别与健康状态;(3)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包括途径、剂量、次数、两次免疫的间隔时间以及是否应用佐剂

B.抗原的异己性程度 C.抗原的化学组成 D.抗原的分子构象 E.抗原进入机体的途径 三、简答题 1.比较 TD-Ag 和 TI-Ag 引起的免疫应答的特点。 2.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有哪些? 3.何谓隐蔽的自身抗原?举例说明隐蔽的自身抗原释放后,可引起哪些相应的临床疾病? 4.简述异嗜性抗原,并举例说明其在医学中的实践意义。 5.佐剂的主要作用机制。 6.简述 T 细胞表位和 B 细胞表位异同点。 7.超抗原和常规(普通)抗原有何区别? 第 3 章 抗原答案与题解 一、单选题 1.C 2.C 3.D 4.D 5.A 6.C 7.C 8.B 9.A 10.A 11. B 12. B 二、多选题 1.ABCDE 2.ABC 3.CDE 4.ABDE 5.ABCDE 三、简答题 1.答:TD-Ag 与 TI-Ag 的特性比较: 比较项目 TD-Ag TI-Ag 组成 B 淋巴细胞和 T 淋巴细胞表位 重复 B 淋巴细胞表位 T 细胞辅助 需要 不需要 免疫应答类型 体液和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抗体类型 多种 IgM 免疫记忆 有 无 2.答:影响抗原免疫原性因素有 3 个方面:(1)抗原的异物性及抗原分子的理化性质,包 括化学性质、分子量大小、化学结构复杂性、分子构象与易接近性及一定的物理状态;(2) 宿主方面的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年龄、性别与健康状态;(3)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包括 途径、剂量、次数、两次免疫的间隔时间以及是否应用佐剂

3.答:正常情况下与血流和免疫系统相对隔绝的自身物质称为隐蔽的自身抗原,主要包括眼晶状体蛋白、眼葡萄膜色素蛋白、甲状腺球蛋白和精子等。这些自身抗原在胚胎期没有机会与具有相应抗原受体的自身淋巴细胞接触,机体未能建立针对这些抗原的免疫耐受。当外伤、感染等原因使这些物质进入血流后,严重者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甲状腺球蛋白释放入血,可引起变态反应性甲状腺炎;眼晶体状蛋白、眼葡萄膜色素蛋白释放,可以引起晶状体过敏性眼炎或交感性眼炎;精子抗原释放可引起男性不育等。4.答:异嗜性抗原是一类与种属特异性无关的,存在于不同种属生物如人、动物、植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又名Forssman抗原。某些异嗜性抗原在医学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例如溶血性链球菌表面成分与人的心肌、心瓣膜或肾小球基底膜之间存在异嗜性抗原,人体感染溶血性链球菌后产生的抗体可与含有异嗜性抗原的上述组织发生交叉反应,导致心肌炎、风湿热或肾小球肾炎。5.答:(1)改变抗原物理性状,延长抗原在体内的存留期,从而持续刺激机体免疫系统。(2)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对抗原的吞噬、处理和提呈能力;3)刺激淋巴细胞的活化、增殖、分化,从而增强和扩大免疫应答的能力。6.答:比较项目T细胞表位B细胞表位表位识别受体BCRTCR无需必需与MHC分子结合无需必需由APC加工处理表位类型线性表位构象表位或线性表位表位位置抗原分子表面抗原分子表面或内部7.答:(1)常规(普通)抗原仅能激活极少数具有抗原特异性受体的T细胞或B细胞克隆;超抗原只需极低浓度即可激活多个克隆的T细胞或B细胞。(2)常规(普通)抗原与TCR超变区的抗原结合槽结合。超抗原的一端能与TCRVβ的外侧结合,另一端与MHC-II类分子结合。(3)T细胞识别常规(普通)抗原是特异性的:识别超抗原是非特异性的。(4)T细胞识别常规(普通)抗原受MHC限制:识别超抗原不受MHC限制

3.答:正常情况下与血流和免疫系统相对隔绝的自身物质称为隐蔽的自身抗原,主要包括 眼晶状体蛋白、眼葡萄膜色素蛋白、甲状腺球蛋白和精子等。这些自身抗原在胚胎期没有机 会与具有相应抗原受体的自身淋巴细胞接触,机体未能建立针对这些抗原的免疫耐受。当外 伤、感染等原因使这些物质进入血流后,严重者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甲状腺球蛋白释 放入血,可引起变态反应性甲状腺炎;眼晶体状蛋白、眼葡萄膜色素蛋白释放,可以引起晶 状体过敏性眼炎或交感性眼炎;精子抗原释放可引起男性不育等。 4.答:异嗜性抗原是一类与种属特异性无关的,存在于不同种属生物如人、动物、植物及 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又名 Forssman 抗原。某些异嗜性抗原在医学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溶血性链球菌表面成分与人的心肌、心瓣膜或肾小球基底膜之间存在异嗜性抗原,人体 感染溶血性链球菌后产生的抗体可与含有异嗜性抗原的上述组织发生交叉反应,导致心肌炎、 风湿热或肾小球肾炎。 5.答:(1) 改变抗原物理性状,延长抗原在体内的存留期,从而持续刺激机体免疫系统。(2) 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对抗原的吞噬、处理和提呈能力;(3) 刺激淋巴细胞的活化、增殖、 分化,从而增强和扩大免疫应答的能力。 6.答: 比较项目 B 细胞表位 T 细胞表位 表位识别受体 BCR TCR 与 MHC 分子结合 无需 必需 由 APC 加工处理 无需 必需 表位类型 构象表位或线性表位 线性表位 表位位置 抗原分子表面 抗原分子表面或内部 7.答:(1)常规(普通)抗原仅能激活极少数具有抗原特异性受体的 T 细胞或 B 细胞克隆; 超抗原只需极低浓度即可激活多个克隆的 T 细胞或 B 细胞。(2) 常规(普通)抗原与 TCR 超变区的抗原结合槽结合。超抗原的一端能与 TCRVβ 的外侧结合,另一端与 MHC-Ⅱ类分 子结合。(3)T 细胞识别常规(普通)抗原是特异性的;识别超抗原是非特异性的。(4)T 细胞识别常规(普通)抗原受 MHC 限制;识别超抗原不受 MHC 限制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