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五章 补体系统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36
文件大小:2.4M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一、补体概述 二、补体激活途径 三、补体激活的调节 四、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第五章补体系统包头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

包头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

教学目标:1..掌握补体的概念、补体激活途径和补体的生物学功能;2.熟悉补体的组成与生物学特性:3.了解补体激活的调节,补体与疾病的关系

1. 掌握补体的概念、补体激活途径和补体的生物学 功能; 2. 熟悉补体的组成与生物学特性; 3. 了解补体激活的调节,补体与疾病的关系。 教学目标: 2

主要内容补体概述7、二、补体激活途径二三、补体激活的调节四、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3 主要内容 一、补体概述 二、补体激活途径 三、补体激活的调节 四、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一、补体概述补体(complement,C):又称补体系统。是存在于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膜表面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包括30余种可溶性蛋白和膜结合蛋白。JulesBodet(1870-1961)

4 Jules Bodet (1870-1961) 补体(complement,C): 又称补体系统。是存在于血清、组 织液和细胞膜表面的一组经活化后具 有酶活性的蛋白质,包括30余种可溶 性蛋白和膜结合蛋白。 一、补体概述

)补体系统的组成1.补体固有成分经典途径的C1(C1q、C1r、C1s)、C4、C2凝集素途径的MBL、MASP旁路途径的B因子、D因子、P因子共同未端通路的C3、C5、C6、C7、C8、C92.补体调节蛋白可溶性调节蛋白、膜结合调节蛋白3. 补体受体(CR)CR1~CR5、C3aR

5 (一)补体系统的组成 1. 补体固有成分  经典途径的C1(C1q、C1r、C1s )、C4、C2  凝集素途径的MBL、MASP  旁路途径的B因子、D因子、P因子 2. 补体调节蛋白 可溶性调节蛋白、膜结合调节蛋白 3. 补体受体(CR)  共同末端通路的C3、C5、C6、C7、C8、C9 CR1~CR5、C3aR

(二)补体的命名经典途径的固有成分:C1、C2、C3、......C9VB因子、D因子、P因子等。补体系统其他成分:C1抑制物、C4结合蛋白等补体调节蛋白:补体活化的裂解片段:C3alC3biC3b灭活的补体片段:C3

6 (二)补体的命名  经典途径的固有成分: C1、C2、C3、.C9  补体系统其他成分: B因子、D因子、P因子等。  补体调节蛋白: C1抑制物、C4结合蛋白等。  补体活化的裂解片段:  灭活的补体片段: iC3b C3a C3b C3

(三)补体的生物合成和理化性质补体主要由肝细胞、巨噬细胞产生:血清中补体蛋白占血清总蛋白5~6%,以C3含量最高,均为糖蛋白,多属β球蛋白,少数为α、球蛋白。对热敏感,56℃30分钟灭活,应保存在一20℃以下

7 (三)补体的生物合成和理化性质  补体主要由肝细胞、巨噬细胞产生;  血清中补体蛋白占血清总蛋白5~6%,以C3含量最高,均 为糖蛋白,多属β球蛋白,少数为α、γ球蛋白。  对热敏感,56℃30分钟灭活,应保存在-20 ℃以下

二、补体激活途径经典途径旁路途径共同末端通路凝集素途径

8 经典途径 旁路途径 凝集素途径 共同末端通路 二、补体激活途径

()经典途径由抗原抗体复合物(IC)结合C1q启动激活的途径。激活物:1.Ag-Ab复合物激活顺序:2C1→ C4→ C2→ C3→ C5~C9激活过程:3.识别阶段:C1q的识别及活化活化阶段:C3转化酶、C5转化酶膜攻击阶段:膜攻击复合物

9 (一)经典途径 1. 激活物: 2. 激活顺序: 3. 激活过程: Ag-Ab复合物 C1→ C4→ C2→ C3→ C5~C9  识别阶段:  活化阶段:  膜攻击阶段: C1q的识别及活化 C3转化酶、C5转化酶 膜攻击复合物 由抗原抗体复合物(IC)结合C1q启动激活的途径

识别阶段C1 (C1q)与免疫复合物中Ig补体结合位点结合一C1r一C1sC1qC1r2C1S2C1复合物(C1qr2S2)2C1分子结构模式图

10 识别阶段 C1(C1q)与免疫复合物中Ig补体结合位点结合→C1r→C1s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