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08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人卫版,含答案)

免疫8A题型:A11.为患者做器官移植HLA配型时最合适的供者是A.患者父母B.患者妻子C.患者同胞兄弟姐妹D.患者子女E.患者同卵双生的兄弟或姐妹2.可以用于亲子鉴定的方法是A.声音识别B.指纹检测C.HLA型别检测D.Ig血清型检测E.面部识别3.HLAIⅡ类分子的抗原肽结合部位(即抗原肽结合槽)是A.a1和a2B. a 3C. a1和β1D.a2和β2E. β2m4.下列哪两个结构域之间构成I类MHC分子抗原肽结合部位A. a,与a2B.a,与asC.a,与β2D.β2与a1E.β,与β,5.下列细胞间作用受MHCI类分子限制的是A.APC与Th细胞B.NK细胞与靶细胞C.Th细胞与巨噬细胞D.CTL细胞与靶细胞E.Th细胞与B细胞6.HLAII类分子与抗原肽结合的部位是A.a,和β,结构域B.a,和a,结构域C.β,和β,结构域D.a,和βm结构域E.a2和βm结构域7.下列哪种疾病与HLA分子无关A.强直性脊柱炎B.多发性硬化病
免疫 8A 题型:A1 1.为患者做器官移植 HLA 配型时最合适的供者是 A.患者父母 B.患者妻子 C.患者同胞兄弟姐妹 D.患者子女 E.患者同卵双生的兄弟或姐妹 2.可以用于亲子鉴定的方法是 A.声音识别 B.指纹检测 C.HLA 型别检测 D.Ig 血清型检测 E.面部识别 3.HLAⅡ类分子的抗原肽结合部位(即抗原肽结合槽)是 A.α1 和α2 B.α3 C.α1 和β1 D.α2 和β2 E.β2m 4.下列哪两个结构域之间构成Ⅰ类 MHC 分子抗原肽结合部位 A.α1与α2 B.α2与α3 C.α2与β2m D.β2m与α1 E.β2与β1 5.下列细胞间作用受 MHCⅠ类分子限制的是 A.APC 与 Th 细胞 B.NK 细胞与靶细胞 C.Th 细胞与巨噬细胞 D.CTL 细胞与靶细胞 E.Th 细胞与 B 细胞 6.HLAⅡ类分子与抗原肽结合的部位是 A.α1和β1结构域 B.α1和α2结构域 C.β1和β2结构域 D.α1和β2m 结构域 E.α2 和β2m 结构域 7.下列哪种疾病与 HLA 分子无关 A.强直性脊柱炎 B.多发性硬化病

C.类风湿性关节炎D.血友病E.1型糖尿病8.不表达HLA类抗原的细胞是A.淋巴细胞B.成熟红细胞C.血小板D.网织红细胞E.肝细胞9.MHC分子参与下列哪些细胞的分化发育过程A.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淋巴干细胞B.淋巴干细胞分化为前T淋巴细胞C.未成熟T细胞分化为成熟T淋巴细胞D.成熟T淋巴细胞分化为记忆T淋巴细胞E.淋巴干细胞分化为B淋巴细胞10.与HLA-B27阳性关联的是A.类风湿性关节炎B.系统性红斑狼疮C.乳糜泻D.肾小球性肾炎咯血综合征E.强直性脊柱炎11.HLA基因分型已在法医上被用于对死亡者“验明正身”,其依据是A.高度多态性B.共显性表达C.连锁不平衡D.HLA基因高度易变E.HLA基因易重组12.患儿,男,9岁。腿痛、腰痛半年,严重时无法直腰。头部和腰部CT、核磁共振以及其他检查均未发现异常,医生怀疑其患有强直性脊柱炎,请问应该检测的基因是A.HLA-A5B. HLA-B7C. HLA-B8D.HLA-B27E. HLA-DR313.免疫功能相关基因中与炎症和应激反应密切相关的基因是A.Bf 基因B.TAP基因C.PSMB基因D.HSP70基因E.HLA-DM基因14.MHC分子中不形成抗原结合槽的结构域是A.ⅡI类分子的α1B.II类分子的β
C.类风湿性关节炎 D.血友病 E.1 型糖尿病 8.不表达 HLAⅠ类抗原的细胞是 A.淋巴细胞 B.成熟红细胞 C.血小板 D.网织红细胞 E.肝细胞 9.MHC 分子参与下列哪些细胞的分化发育过程 A.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淋巴干细胞 B.淋巴干细胞分化为前 T 淋巴细胞 C.未成熟 T 细胞分化为成熟 T 淋巴细胞 D.成熟 T 淋巴细胞分化为记忆 T 淋巴细胞 E.淋巴干细胞分化为 B 淋巴细胞 10.与 HLA-B27 阳性关联的是 A.类风湿性关节炎 B.系统性红斑狼疮 C.乳糜泻 D.肾小球性肾炎咯血综合征 E.强直性脊柱炎 11.HLA 基因分型已在法医上被用于对死亡者“验明正身”,其依据是 A.高度多态性 B.共显性表达 C.连锁不平衡 D.HLA 基因高度易变 E.HLA 基因易重组 12.患儿,男,9 岁。腿痛、腰痛半年,严重时无法直腰。头部和腰部 CT、核磁共振以及其 他检查均未发现异常,医生怀疑其患有强直性脊柱炎,请问应该检测的基因是 A.HLA-A5 B.HLA-B7 C.HLA-B8 D.HLA-B27 E.HLA-DR3 13.免疫功能相关基因中与炎症和应激反应密切相关的基因是 A.Bf 基因 B.TAP 基因 C.PSMB 基因 D.HSP70 基因 E.HLA-DM 基因 14.MHC 分子中不形成抗原结合槽的结构域是 A.Ⅱ类分子的α1 B.Ⅱ类分子的β1

C.ⅡI类分子的a,和β2D.I类分子的α1E.I类分子的a15.既表达MHCI类分子,又表达MHCI类分子的细胞是A.红细胞B.嗜碱性粒细胞C.B细胞D.中性粒细胞E.肥大细胞16.初始T细胞表达哪些MHC分子A.MHCI、II、IⅢI类分子B.MHCI、II类分子C.MHCI、IⅢI类分子D.MHCII类分子E.MHCI类分子17.下列过程中,体现MHC限制性的是A.巨噬细胞吞噬细菌B.ADCC作用C.B细胞识别外来抗原D.Tc细胞杀伤靶细胞E.NK细胞杀伤肿瘤细胞18.MHC分子参与下列哪种细胞的分化过程A.红细胞B.中性粒细胞C.嗜酸性粒细胞D.嗜碱性粒细胞E.T细胞19.不表达MHCII类分子的细胞是A.初始T细胞B.初始B细胞C.活化B细胞D.活化巨噬细胞E.成熟DC细胞20.HLAI类分子的轻链又称A. aiB. βmC. β1D. a2E. ds21.MHCI类分子表达缺陷病患者常出现慢性呼吸道感染,实验室检查常显示CD8+T分化发育障碍、数量减少和功能缺失,这是因为A.CD8+T淋巴细胞不表达MHCI类分子B.CD4+T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C.Ⅱ类分子的α2和β2 D.Ⅰ类分子的α1 E.Ⅰ类分子的α2 15.既表达 MHCⅠ类分子,又表达 MHCⅡ类分子的细胞是 A.红细胞 B.嗜碱性粒细胞 C.B 细胞 D.中性粒细胞 E.肥大细胞 16.初始 T 细胞表达哪些 MHC 分子 A.MHCⅠ、Ⅱ、Ⅲ类分子 B.MHCⅠ、Ⅱ类分子 C.MHCⅠ、Ⅲ类分子 D.MHCⅡ类分子 E.MHCⅠ类分子 17.下列过程中,体现 MHC 限制性的是 A.巨噬细胞吞噬细菌 B.ADCC 作用 C.B 细胞识别外来抗原 D.Tc 细胞杀伤靶细胞 E.NK 细胞杀伤肿瘤细胞 18.MHC 分子参与下列哪种细胞的分化过程 A.红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 D.嗜碱性粒细胞 E.T 细胞 19.不表达 MHCⅡ类分子的细胞是 A.初始 T 细胞 B.初始 B 细胞 C.活化 B 细胞 D.活化巨噬细胞 E.成熟 DC 细胞 20.HLAⅠ类分子的轻链又称 A.a1 B.β2m C.β1 D.α2 E.α3 21.MHCⅠ类分子表达缺陷病患者常出现慢性呼吸道感染,实验室检查常显示 CD8+ T 分化发 育障碍、数量减少和功能缺失,这是因为 A.CD8+ T 淋巴细胞不表达 MHCⅠ类分子 B.CD4+ T 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C.CD4+T淋巴细胞不表达MHCI类分子D.T细胞在胸腺发育过程中CD4+CD8+T细胞不能通过阴性选择分化为CD8+T细胞E.T细胞在胸腺发育过程中CD4+CD8+T细胞不能通过阳性选择分化为CD8+T细胞22.下列关于HLAIⅡI类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由a链和β,m链组成B.提呈外源性抗原C.分布在所有有核细胞的表面D.由HLA-A、B、C等基因编码E.可与CD8分子结合23.根据HLA单体型遗传特征,同胞兄弟姐妹之间有一个单体型相同的几率为A. 10%B. 25%C. 50%D. 75%E.100%24.肿瘤细胞表面A.HLA-II类抗原显著增加B.HLA-I类抗原显著增加C.HLA-I类抗原显著减少D.HLA-III类抗原显著增加E.HLA-I和ⅡI类抗原表达均降低25.对人类而言,HLA抗原属于A.异种抗原B.改变的自身抗原C.同种异型抗原D.隐蔽抗原E.异嗜性抗原26.进行器官移植时优先考虑的候选供者是A.患者的父母B.患者的妻子C.患者的子女D.患者的表兄弟姐妹E.患者的同胞兄弟姐妹27.HLAI类基因编码的产物是A.MHCI类分子的a链B.MHCI类分子的β链C.MHCII类分子的a链D.MHCII类分子的β链E.C2、C4、TNF28.人类MHC炎症相关基因不包括A.肿瘤坏死因子基因家族B.转录调节基因或类转录因子基因家族C.热休克蛋白基因家族
C.CD4+ T 淋巴细胞不表达 MHCⅠ类分子 D.T 细胞在胸腺发育过程中 CD4+ CD8+ T 细胞不能通过阴性选择分化为 CD8+ T 细胞 E.T 细胞在胸腺发育过程中 CD4+ CD8+ T 细胞不能通过阳性选择分化为 CD8+ T 细胞 22.下列关于 HLAⅡ类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α链和β2m 链组成 B.提呈外源性抗原 C.分布在所有有核细胞的表面 D.由 HLA-A、B、C 等基因编码 E.可与 CD8 分子结合 23.根据 HLA 单体型遗传特征,同胞兄弟姐妹之间有一个单体型相同的几率为 A.10% B.25% C.50% D.75% E.100% 24.肿瘤细胞表面 A.HLA-Ⅱ类抗原显著增加 B.HLA-Ⅰ类抗原显著增加 C.HLA-Ⅰ类抗原显著减少 D.HLA-Ⅲ类抗原显著增加 E.HLA-Ⅰ和Ⅱ类抗原表达均降低 25.对人类而言,HLA 抗原属于 A.异种抗原 B.改变的自身抗原 C.同种异型抗原 D.隐蔽抗原 E.异嗜性抗原 26.进行器官移植时优先考虑的候选供者是 A.患者的父母 B.患者的妻子 C.患者的子女 D.患者的表兄弟姐妹 E.患者的同胞兄弟姐妹 27.HLAⅠ类基因编码的产物是 A.MHCⅠ类分子的α链 B.MHCⅠ类分子的β链 C.MHCⅡ类分子的α链 D.MHCⅡ类分子的β链 E.C2、C4、TNF 28.人类 MHC 炎症相关基因不包括 A.肿瘤坏死因子基因家族 B.转录调节基因或类转录因子基因家族 C.热休克蛋白基因家族

D.C型凝集素受体基因家族E.MHCI类链相关分子(MIC)基因家族29.个体甄别是依据HLA分子的A.肽结合区B.跨膜区C.胞浆区D.Ig样区E.单体型30.HLA的表型是指A.HLA基因在体细胞一条染色体的组合B.HLA基因在体细胞两条染色体的组合C.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组合D.两条染色体上的基因组合E.某一个体HLA分子的型别31.HLA分子多态性的主要原因是A.连锁不平衡B.HLA基因是复等位基因C.HLA分子可以裂解D.HLA基因高度易变E.HLA基因发生有效重组机会较多32.对HLA基因复合体描述错误的是A.位于第6号染色体短臂B.每个II类基因亚区又有2个或2个以上功能基因座位C.经典的I类基因包括A、B、C3个座位D.经典的IⅡI类基因由DP、DQ、DR3个亚区组成E.专门编码人类白细胞抗原33.与HLAI类分子结合的CD分子是A. CD2B. CD3C. CD4D.CD8E.CD15234.下列哪项不是HLA基因复合体编码的产物A.HLAI类分子的重链B.HLAI类分子的βm链C.HLAIⅡI类分子的a链D.HLAII类分子的β链E.C2、C4、TNF35.细胞之间相互作用不受MHC限制的是A.CTL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B.NK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C.APC对Th细胞的激活作用D.CTL对病毒感染细胞的杀伤作用
D.C 型凝集素受体基因家族 E.MHCⅠ类链相关分子(MIC)基因家族 29.个体甄别是依据 HLA 分子的 A.肽结合区 B.跨膜区 C.胞浆区 D.Ig 样区 E.单体型 30.HLA 的表型是指 A.HLA 基因在体细胞一条染色体的组合 B.HLA 基因在体细胞两条染色体的组合 C.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组合 D.两条染色体上的基因组合 E.某一个体 HLA 分子的型别 31.HLA 分子多态性的主要原因是 A.连锁不平衡 B.HLA 基因是复等位基因 C.HLA 分子可以裂解 D.HLA 基因高度易变 E.HLA 基因发生有效重组机会较多 32.对 HLA 基因复合体描述错误的是 A.位于第 6 号染色体短臂 B.每个Ⅱ类基因亚区又有 2 个或 2 个以上功能基因座位 C.经典的Ⅰ类基因包括 A、B、C 3 个座位 D.经典的Ⅱ类基因由 DP、DQ、DR 3 个亚区组成 E.专门编码人类白细胞抗原 33.与 HLAⅠ类分子结合的 CD 分子是 A.CD2 B.CD3 C.CD4 D.CD8 E.CD152 34.下列哪项不是 HLA 基因复合体编码的产物 A.HLAⅠ类分子的重链 B.HLAⅠ类分子的β2m 链 C.HLAⅡ类分子的α链 D.HLAⅡ类分子的β链 E.C2、C4、TNF 35.细胞之间相互作用不受 MHC 限制的是 A.CTL 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B.NK 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C.APC 对 Th 细胞的激活作用 D.CTL 对病毒感染细胞的杀伤作用

E.Th细胞对B细胞的辅助作用36.亲代与子代间必然有一个HLA单倍型相同是因为A.单倍型遗传方式B.高度多态性现象C.连锁不平衡D.性连锁遗传E.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换题型:A237.患者,女,48岁。今年12月份突发双肾衰竭伴严重的高血压,现急需进行肾脏移植。为患者做肾移植进行HLA配型时,下列供者中哪个最合适A.患者父母B.患者丈夫C.患者同胞兄弟姐妹D.患者同卵双生姐妹E.患者子女38.海伦,女,6月龄,患有肺炎,伴严重咳嗽、高烧,血液和痰培养显示细菌阴性,但气管呼出物培养显示大量耶氏肺孢子虫,经过用潘他米丁抗肺孢子虫治疗后痊愈。海伦的肺炎是由于机会性肺孢子虫感染所致,医生怀疑其患有严重的联合免疫缺陷。取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植物血凝素(PHA)刺激,发现T细胞增殖反应正常。海伦2个月龄曾接受过百白破和小儿麻痹症糖丸(口服)疫苗,但其T细胞体外培养时对破伤风毒素刺激没有反应,而对同种B细胞刺激反应正常。进一步检查发现海伦血清中IgG、IgM和IgA含量均低于正常值;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低于正常值,而B细胞在淋巴细胞中比例相对增高,T细胞比例相对降低。因此,患者患严重的联合免疫缺陷的诊断不成立。随后,进一步检查发现海伦外周血白细胞不表达HLA-DR、HLA-DQ等分子,因此,医生最终诊断海伦患有HLA-II类分子缺陷病,即裸淋巴细胞综合征。请问采用下列哪种是治疗裸淋巴细胞综合征的最佳方案A.长期用抗细菌、抗病毒药物B.补充丙种免疫球蛋白C.服用胸腺素等免疫增强剂D.常用抗真菌药物E.骨髓或造血干细胞移植题型:B1(3940共用备选答案)共用备选答案A.初始T淋巴细胞B.血小板C.B淋巴细胞D.成熟红细胞E.NK细胞39.组成性表达HLAII类分子40.通常不表达HLAI类和II类抗原
E.Th 细胞对 B 细胞的辅助作用 36.亲代与子代间必然有一个 HLA 单倍型相同是因为 A.单倍型遗传方式 B.高度多态性现象 C.连锁不平衡 D.性连锁遗传 E.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换 题型:A2 37.患者,女,48 岁。今年 12 月份突发双肾衰竭伴严重的高血压,现急需进行肾脏移植。 为患者做肾移植进行 HLA 配型时,下列供者中哪个最合适 A.患者父母 B.患者丈夫 C.患者同胞兄弟姐妹 D.患者同卵双生姐妹 E.患者子女 38.海伦,女,6 月龄,患有肺炎,伴严重咳嗽、高烧,血液和痰培养显示细菌阴性,但气 管呼出物培养显示大量耶氏肺孢子虫,经过用潘他米丁抗肺孢子虫治疗后痊愈。海伦的肺 炎是由于机会性肺孢子虫感染所致,医生怀疑其患有严重的联合免疫缺陷。取其外周血单 个核细胞用植物血凝素(PHA)刺激,发现 T 细胞增殖反应正常。海伦 2 个月龄曾接受过百 白破和小儿麻痹症糖丸(口服)疫苗,但其 T 细胞体外培养时对破伤风毒素刺激没有反 应,而对同种 B 细胞刺激反应正常。进一步检查发现海伦血清中 IgG、IgM 和 IgA 含量均低 于正常值;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低于正常值,而 B 细胞在淋巴细胞中比例相对增高,T 细胞 比例相对降低。因此,患者患严重的联合免疫缺陷的诊断不成立。随后,进一步检查发现 海伦外周血白细胞不表达 HLA-DR、HLA-DQ 等分子,因此,医生最终诊断海伦患有 HLA-Ⅱ 类分子缺陷病,即裸淋巴细胞综合征。请问采用下列哪种是治疗裸淋巴细胞综合征的最佳 方案 A.长期用抗细菌、抗病毒药物 B.补充丙种免疫球蛋白 C.服用胸腺素等免疫增强剂 D.常用抗真菌药物 E.骨髓或造血干细胞移植 题型:B1 (39~40 共用备选答案) 共用备选答案 A.初始 T 淋巴细胞 B.血小板 C.B 淋巴细胞 D.成熟红细胞 E.NK 细胞 39.组成性表达 HLAⅡ类分子 40.通常不表达 HLAⅠ类和Ⅱ类抗原

题型:问答题41.简述HLAII类分子的结构及功能。42.简述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histocompatibilitycomplex,MHC)及其编码的分子。43.简述HLA分子的功能。44.简述HLAI类分子的结构、功能及分布。45.简述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leukocyteantigen,HLA)基因复合体。46.举例说明经典的和非经典的HLAI类基因及功能。47.简述什么是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题型:论述题48.简述什么是HLA基因复合体的多基因性和多态性,并说明其生物学意义。49.举例说明HLA与临床医学的关系。50.试举例说明经典的和非经典的HLAII类基因及其功能。51.试述HLA基因复合体的遗传特点及意义。52.何为HLA基因复合体的多基因性和多态性,试述其临床意义。53.举例说明HLA和疾病关联。54.每一个体仅携带数目有限的MHC等位基因(通常12种经典HLA等位基因产物),试述为什么能识别并提呈成于上方种不同的抗原肽给T细胞识别。55.比较HLAI类和HLAI类分子在结构、组织分布和与抗原肽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特点。56.试述MHC的主要生物学功能及与临床的关系。57.试述MHC分子是怎样参与T细胞在胸腺的分化发育的,并说明有何意义。答案:题型:A11. E2.C3. C4. A5.D6. A7. D8. B9. C10. E11.A12. D13. D14.C15. C16. E17.D18.E19.A20.B21.E22.B23.C24.C25.C26.E27.A28.D29.A30.E31.B32.E33. D34.B35.B36.A题型:A237. D38.E题型:B1
题型:问答题 41.简述 HLA Ⅱ类分子的结构及功能。 42.简述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及其编码的 分子。 43.简述 HLA 分子的功能。 44.简述 HLA Ⅰ类分子的结构、功能及分布。 45.简述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基因复合体。 46.举例说明经典的和非经典的 HLA Ⅰ类基因及功能。 47.简述什么是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题型:论述题 48.简述什么是 HLA 基因复合体的多基因性和多态性,并说明其生物学意义。 49.举例说明 HLA 与临床医学的关系。 50.试举例说明经典的和非经典的 HLA Ⅱ类基因及其功能。 51.试述 HLA 基因复合体的遗传特点及意义。 52.何为 HLA 基因复合体的多基因性和多态性,试述其临床意义。 53.举例说明 HLA 和疾病关联。 54.每一个体仅携带数目有限的 MHC 等位基因(通常 12 种经典 HLA 等位基因产物),试述 为什么能识别并提呈成千上万种不同的抗原肽给 T 细胞识别。 55.比较 HLA Ⅰ类和 HLA Ⅱ类分子在结构、组织分布和与抗原肽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特点。 56.试述 MHC 的主要生物学功能及与临床的关系。 57.试述 MHC 分子是怎样参与 T 细胞在胸腺的分化发育的,并说明有何意义。 答案: 题型:A1 1.E 2.C 3.C 4.A 5.D 6.A 7.D 8.B 9.C 10.E 11.A 12.D 13.D 14.C 15.C 16.E 17.D 18.E 19.A 20.B 21.E 22.B 23.C 24.C 25.C 26.E 27.A 28.D 29.A 30.E 31.B 32.E 33.D 34.B 35.B 36.A 题型:A2 37.D 38.E 题型:B1

39. C40. D题型:问答题41.(1)结构:HLAIⅡI类分子由HLA基因编码的α链和β链组成,胞外段分为αi、α2、β1、β,结构域。远离细胞膜一端的a、β共同构成两端开放的抗原结合凹槽,属多态性区域,能选择性结合13~17个氨基酸的抗原肽:α2、β2结构域为免疫球蛋白样区,其氨基酸序列相对恒定,为CD4分子结合的部位。(2)功能:识别和提呈外源性抗原肽,并将抗原肽提呈给CD4T细胞识别。(3)分布:主要表达在专职的抗原提呈细胞(如DC、单核/巨噬细胞、B细胞)、胸腺上皮细胞和激活T细胞表面。42.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是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其编码的产物在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也决定个体的组织相容性。小鼠的MHC称为H-2基因复合体;人的MHC称为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复合体,其编码的产物称为HLA分子或HLA抗原。43.HLA分子的功能包括:(1)加工和提呈抗原给T淋巴细胞识别,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2)参与T细胞在胸腺中的选择和分化发育:(3)作为免疫应答基因决定疾病易感性的个体差异:(4)参与构成种群免疫应答的异质性;(5)参与移植排斥反应。44.(1)结构:HLAI类分子由重链(α链,由HLA基因编码)和轻链(β,-M,由非HLA基因编码)组成。α链为跨膜结构,其胞外段有α1、α2、α结构域。远离细胞膜一端的2个结构域α,和α,构成两端封闭抗原结合凹槽,属多态性区域,能选择性结合810个氨基酸的抗原肽;而α,结构域为免疫球蛋白样区,其氨基酸序列相对恒定,为CD8分子的结合部位。(2)功能:识别和提呈内源性抗原肽,并将抗原肽提呈给CD8T细胞识别。(3)分布:分布于所有有核细胞表面。45.人类白细胞抗原复合体位于人第六染色体短臂,有224个基因座(1ocus),按其产物的结构、分布与功能分为两大类。一是经典的HLAI类和I类基因,其编码的蛋白可参与抗原提呈、制约免疫细胞之间相互及诱导免疫应答,显示极为丰富的多态性;二是免疫功能相关基因,包括传统的HLAⅢ类基因,以及新近确认的多种基因,它们编码的蛋白或参与炎症反应,或参与抗原加工处理过程,不显示或仅显示有限的多态性。46.经典HLAI类基因包括HLA-A、HLA-B和HLA-C基因,分别编码HLA-A、-B、-C分子α链,主要参与提呈内源性抗原和免疫调控:非经典HLAI类基因包括HLA-E、HLA-F、HLA-G等基因,分别编码HLA-E、-F和-G分子等,亦与免疫调控相关。47.由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编码的蛋白质统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简称为MHC抗原或MHC分子,可参与抗原提呈、制约免疫细胞之间相互及诱导免疫应答,同时也决定组织的相容性。人的MHC抗原称为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leukocyteantigen,HLA)。题型:论述题48.(1)HLA复合体含多个不同HLAI类和II类基因座,其编码产物的结构和功能相似,此谓多基因性(polygeny)。一个个体通常拥有经典HLAI类和IⅡI类等位基因产物12种以上。多基因性属于个体概念。其生物学意义在于:每一个体的细胞表面均表达一组结构和功能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的HA分子,且各具不同的抗原肽结合特性。每一个体从遗传所获的经典HLAI类和I类分子,足以结合其一生中可能遭遇的绝大多数抗原。(2)多态性(polymorphism)是HLA复合体最显著的特点。多态性属群体概念,指随机婚配人群中,特定基因座位上出现2种或2种以上等位基因产物。HLA复合体是迄今已发现多态性程度最高的人类基因复合体。HLA高度多态性具有重要生物学意义,在于能使人群针对极为多样的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均可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从而适应复杂的生存环境,有利于群体生存和延续。另外,由于HLA单体型终生不变,可视为个体特定的遗传标志
39.C 40.D 题型:问答题 41.(1)结构:HLA Ⅱ类分子由 HLA 基因编码的α链和β链组成,胞外段分为α1、α2、 β1、β2结构域。远离细胞膜一端的α1、β共同构成两端开放的抗原结合凹槽,属多态性 区域,能选择性结合 13~17 个氨基酸的抗原肽;α2、β2 结构域为免疫球蛋白样区,其氨 基酸序列相对恒定,为 CD4 分子结合的部位。(2)功能:识别和提呈外源性抗原肽,并 将抗原肽提呈给 CD4 +T 细胞识别。(3)分布:主要表达在专职的抗原提呈细胞(如 DC、单 核/巨噬细胞、B 细胞)、胸腺上皮细胞和激活 T 细胞表面。 42.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HC)是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其编码的产物在启动特异性 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也决定个体的组织相容性。小鼠的 MHC 称为 H-2 基因复合体;人 的 MHC 称为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复合体,其编码的产物称为 HLA 分子或 HLA 抗原。 43.HLA 分子的功能包括:(1)加工和提呈抗原给 T 淋巴细胞识别,启动适应性免疫应 答;(2)参与 T 细胞在胸腺中的选择和分化发育;(3)作为免疫应答基因决定疾病易感 性的个体差异;(4)参与构成种群免疫应答的异质性;(5)参与移植排斥反应。 44.(1)结构:HLA Ⅰ类分子由重链(α链,由 HLA 基因编码)和轻链(β2-M,由非 HLA 基因编码)组成。α链为跨膜结构,其胞外段有α1、α2、α3结构域。远离细胞膜一端的 2 个结构域α1和α2构成两端封闭抗原结合凹槽,属多态性区域,能选择性结合 8~10 个氨 基酸的抗原肽;而α3结构域为免疫球蛋白样区,其氨基酸序列相对恒定,为 CD8 分子的结 合部位。(2)功能:识别和提呈内源性抗原肽,并将抗原肽提呈给 CD8 +T 细胞识别。 (3)分布:分布于所有有核细胞表面。 45.人类白细胞抗原复合体位于人第六染色体短臂,有 224 个基因座(locus),按其产物的 结构、分布与功能分为两大类。一是经典的 HLA Ⅰ类和Ⅱ类基因,其编码的蛋白可参与抗 原提呈、制约免疫细胞之间相互及诱导免疫应答,显示极为丰富的多态性;二是免疫功能 相关基因,包括传统的 HLA Ⅲ类基因,以及新近确认的多种基因,它们编码的蛋白或参与 炎症反应,或参与抗原加工处理过程,不显示或仅显示有限的多态性。 46.经典 HLAⅠ类基因包括 HLA-A、HLA-B 和 HLA-C 基因,分别编码 HLA-A、-B、-C 分子α 链,主要参与提呈内源性抗原和免疫调控;非经典 HLAⅠ类基因包括 HLA-E、HLA-F、HLA-G 等基因,分别编码 HLA-E、-F 和-G 分子等,亦与免疫调控相关。 47.由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编码的蛋白质统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简称为 MHC 抗原或 MHC 分子,可参与抗原提呈、制约免疫细胞之间相互及诱导免疫应答,同时也 决定组织的相容性。人的 MHC 抗原称为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 题型:论述题 48.(1)HLA 复合体含多个不同 HLA Ⅰ类和Ⅱ类基因座,其编码产物的结构和功能相似, 此谓多基因性(polygeny)。一个个体通常拥有经典 HLA Ⅰ类和Ⅱ类等位基因产物 12 种 以上。多基因性属于个体概念。其生物学意义在于:每一个体的细胞表面均表达一组结构 和功能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的 HLA 分子,且各具不同的抗原肽结合特性。每一个体从遗 传所获的经典 HLA Ⅰ类和Ⅱ类分子,足以结合其一生中可能遭遇的绝大多数抗原。(2) 多态性(polymorphism)是 HLA 复合体最显著的特点。多态性属群体概念,指随机婚配人 群中,特定基因座位上出现 2 种或 2 种以上等位基因产物。HLA 复合体是迄今已发现多态 性程度最高的人类基因复合体。HLA 高度多态性具有重要生物学意义,在于能使人群针对 极为多样的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均可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从而适应复杂的生 存环境,有利于群体生存和延续。另外,由于 HLA 单体型终生不变,可视为个体特定的遗 传标志

三关系十分密切。同种器官移植成功49.(1)HLA和器官移植的成败以及免疫相关疾病HLA型别是否否,相当程度相配,相配程房者双方进行HLA型别分析,以尽可异常与疾病:某些恶变细胞L手异性(080,导致肿表达HLAII类分子。例溜细胞免疫逃玛如,胰岛素依赖ⅡI类分子,从而激发异常自身免疫应答。易感程度的重要基因,即A与疾病关量表正联,目前发现与HLA关联的疾病多大以自身免疫病为主,也包括一些肿瘤和传染病。(4)HLA与亲子鉴定和法医学:HLA系统所显示的多基因性和多态性意味着两个无亲缘关系个体之间,在所有A基因座位上拥有相同等位基因的机会儿乎是零。而且,每个人所拥有的HLA等位基因型别终身不变,即基因身份证,因此,HLA基因分型已在法医学上被用作亲子鉴定和对死亡者验明正身。50.经典HLAII类基因包括HLA-DP、HLA-DQ和HLA-DR三个基因亚区,分别编码HLA-DP、-DQ和-DR分子α、β链,其功能类似于经典HLAI类分子,主要参与提呈外源性抗原和免疫调控。非经典HLAII类基因,如加工相关转运体(TAP)基因,编码TAP1和TAP2分子,参与内源性抗原加工过程中抗原肽转运;HLA-DM基因,编码HLA-DM分子a、β链,参与外源性抗原的加工、提呈,等等。51.HLA基因复合体具有多态性和共显性遗传、单倍体型和连锁不平衡等遗传特点。多态性是指随机婚配的群体中,同一基因座为有2种或2种以上的形式的等位基因(复等位基因),可编码有2种或2种以上的产物。HLA复合体是目前已知人类基因组中最复杂的多态性系统,而且具有共显性遗传特点,即同一个体中,一个基因座位上来自同源染色体的两个等位基因都表达蛋白,因此,进一步增加了HLA表型多态性。HLA高度多态性具有重要生物学意义,使人群针对极为多样的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均可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从而适应复杂的生存环境,有利于群体生存和延续。另外,由于HLA单体型终生不变,可视为个体特定的遗传标。肛A基因复合体是一个紧密连锁的基因群。遗传学上将紧密连锁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复合体称为单体型。A基因复合体具有单体型遗传规律,即即亲代遗传信息传给子代时,以HLA单体型作为基本单位进行遗传,而很少发生同源染色体互换。子代所携带的2个HLA单体型,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同胞间2个HA单体型全相同的几率为25%,2个HLA单体型全不相同的儿率为25%,仅1个HLA单体型相同的几率为50%,因此,从家庭成员或近亲家系中寻找HLA型别匹配的器官移植供者,其几率较高。此外,还有利于亲子鉴定。连锁不平衡指不同基因座位的2个等位基因在同一染色体上出现(连锁)的频率与期望值间出现差异的现象。连锁不平衡的发生可能与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的选择压力有关,因此,可作为人种种群基因结构的一个特征,追溯和分析人种的迁移与进化规律:同时,高频率表达的等位基因如果与种群抵抗特定疾病有关可以此开展疾病的诊断与治疗F52.HLA复合体体的多基因性是指HLA复合体中,结构和功能相似的基因座有多个。多态性是指随机婚配的群体等位基因,可编码二种以上产物。HLA复合体是目HLA复合体中基因座位众多,每导致HLA基因型的极端复杂性基因座均有和表型的极端多科应基因均为共显性,从而增加了HLA表型多样性应复杂的环境改变,从而维持种群的生存,因为MHC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其多样性赋样性。另一方面在群体中难以寻找到予群体(多态性)HLA型别完全一致的个体,可用于不利于寻找同种移植物供者。本识别53.HLA等位基因是决定人体对疾病易感程度的重要基因。带有某个特定HLA等位基因或单体型的个体易患某一疾病(称为阳性关联)或对疾病有较强的抵抗力(称为阴性关联)都称为HLA和疾病的关联。这一关联可通过对患病者人群和健康人群作HLA分型用统计学方法加以判别。与HLA关联的疾病多大500余种,以自身免疫病为主,也包括一些肿瘤和传染病。典型例子是强直性脊柱炎,全球不同人种、民族和区域其结果高度一致,患者HLA-B27基因检出率高达58%~97%,而健康人群仅为1%~8%。对HLA关联疾病的认识有助于相
49.(1)HLA 和器官移植的成败以及免疫相关疾病发生关系十分密切。同种器官移植成功 与否,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供、受者双方的组织是否相容,尤其是供受者双方 HLA 型别是否 相配,相配程度与移植物存活呈正相关。因此,临床移植术前须对供受者双方进行 HLA 型 别分析,以尽可能选择合适的供者,提高移植术成功率。(2)HLA 表达异常与疾病:某些 恶变细胞 HLA Ⅰ类分子表达减弱甚至缺如,以致于不能有效激活特异性 CD8 +CTL,导致肿 瘤细胞免疫逃逸。某些疾病状态可诱导某些组织细胞(非 APC)高表达 HLA Ⅱ类分子。例 如,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可诱导性高表达 HLA Ⅱ类分子,从而激发异常自 身免疫应答。(3)HLA 等位基因是决定人体对疾病易感程度的重要基因,即 HLA 与疾病关 联,目前发现与 HLA 关联的疾病多大 500 余种,以自身免疫病为主,也包括一些肿瘤和传 染病。(4)HLA 与亲子鉴定和法医学:HLA 系统所显示的多基因性和多态性意味着两个无 亲缘关系个体之间,在所有 HLA 基因座位上拥有相同等位基因的机会几乎是零。而且,每 个人所拥有的 HLA 等位基因型別终身不变,即基因身份证,因此,HLA 基因分型已在法医 学上被用作亲子鉴定和对死亡者验明正身。 50.经典 HLA Ⅱ类基因包括 HLA-DP、HLA-DQ 和 HLA-DR 三个基因亚区,分别编码 HLA-DP、- DQ 和-DR 分子α、β链,其功能类似于经典 HLA Ⅰ类分子,主要参与提呈外源性抗原和免 疫调控。非经典 HLA Ⅱ类基因,如加工相关转运体(TAP)基因,编码 TAP1 和 TAP2 分子, 参与内源性抗原加工过程中抗原肽转运; HLA-DM 基因,编码 HLA-DM 分子α、β链,参与 外源性抗原的加工、提呈,等等。 51.HLA 基因复合体具有多态性和共显性遗传、单倍体型和连锁不平衡等遗传特点。多态性 是指随机婚配的群体中,同一基因座为有 2 种或 2 种以上的形式的等位基因(复等位基 因),可编码有 2 种或 2 种以上的产物。HLA 复合体是目前已知人类基因组中最复杂的多 态性系统,而且具有共显性遗传特点,即同一个体中,一个基因座位上来自同源染色体的 两个等位基因都表达蛋白,因此,进一步增加了 HLA 表型多态性。HLA 高度多态性具有重 要生物学意义,使人群针对极为多样的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均可产生特异性免 疫应答,从而适应复杂的生存环境,有利于群体生存和延续。另外,由于 HLA 单体型终生 不变,可视为个体特定的遗传标。HLA 基因复合体是一个紧密连锁的基因群。遗传学上将 紧密连锁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复合体称为单体型。HLA 基因复合体具有单体型遗传规 律,即即亲代遗传信息传给子代时,以 HLA 单体型作为基本单位进行遗传,而很少发生同 源染色体互换。子代所携带的 2 个 HLA 单体型,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同胞间 2 个 HLA 单 体型全相同的几率为 25%,2 个 HLA 单体型全不相同的几率为 25%,仅 1 个 HLA 单体型相同 的几率为 50%,因此,从家庭成员或近亲家系中寻找 HLA 型别匹配的器官移植供者,其几 率较高。此外,还有利于亲子鉴定。连锁不平衡指不同基因座位的 2 个等位基因在同一染 色体上出现(连锁)的频率与期望值间出现差异的现象。连锁不平衡的发生可能与人类在 长期进化过程中的选择压力有关,因此,可作为人种种群基因结构的一个特征,追溯和分 析人种的迁移与进化规律;同时,高频率表达的等位基因如果与种群抵抗特定疾病有关, 可以此开展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52.HLA 复合体的多基因性是指 HLA 复合体中,结构和功能相似的基因座有多个。多态性是 指随机婚配的群体中,同一基因座位上有众多的等位基因,可编码二种以上产物。HLA 复 合体是目前已知人类基因组中最复杂的多态性系统。因为 HLA 复合体中基因座位众多,每 一基因座均有众多复等位基因,各座位等位基因随机组合,导致 HLA 基因型的极端复杂性 和表型的极端多样性。人是二倍体生物,HLA 复合体中的等位基因均为共显性,从而增加 了 HLA 表型多样性。HLA 表型的多样性一方面有利于群体适应复杂的环境改变,从而维持 种群的生存,因为 MHC 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是提呈抗原,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其多样性赋 予群体(多态性)和个体(多基因性)提呈抗原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在群体中难以寻找到 HLA 型别完全一致的个体,可用于个体识别,但不利于寻找同种移植物供者。 53.HLA 等位基因是决定人体对疾病易感程度的重要基因。带有某个特定 HLA 等位基因或单 体型的个体易患某一疾病(称为阳性关联)或对疾病有较强的抵抗力(称为阴性关联)都 称为 HLA 和疾病的关联。这一关联可通过对患病者人群和健康人群作 HLA 分型用统计学方 法加以判别。与 HLA 关联的疾病多大 500 余种,以自身免疫病为主,也包括一些肿瘤和传 染病。典型例子是强直性脊柱炎,全球不同人种、民族和区域其结果高度一致,患者 HLAB27 基因检出率高达 58%~97%,而健康人群仅为 1%~8%。对 HLA 关联疾病的认识有助于相

关疾病的预测和防治。54.T细胞只能识别由MHC(HLA)分子结呈的抗原肽,此现象称为MHC限制性。换言合之,TCR识别抗原时须同时识别M可约束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通过群体进化和个体发育,体内形成降)的T细胞库。每一克降表达不同的特异性TCR1X生免疫应答。由此,T细胞库赋予每一个体具有无限的抗原子结合并提呈抗原供TCR识分别,其抗原结合槽与抗原肽互上的与抗原肽结合的关键部位,称为锚定位。基酸残基,称为锚定残基。即抗原在该部位折肽通过锚定残基而与酸组成及序列各异(即特异性不同),但只要锚定残基相同或者村型别MHC分子结合。换言之,同一型别HLA分子可选择性结合不皱结合的抗原肽含相同或相似的锚定虽然每一个体仅携带数目有限的HLA等位残基,后者称为不同抗原肽的共同基.F达此,基因,但由于不同型别HLA分子能结合含特定共同基序、数量众多的抗原肽,由此保证每一个体表达有限型别的HLA分子,但可结合、提呈自然界中多种多样的抗原肽。55.比较项目LAI类分子HLAII类分子肽链的组成由重链(α链)和轻链(β-M)组成,a链为跨膜结构,其胞外段有α、α2、α.结构域由HLA基因编码的α链和β链组成,胞外段分为α1α2、β、β,结构域。肽结合区(与抗原肽结合的部位)由α1、a2结构域组成由aα1β,结构域组成Ig样区(T细胞结合的部位)由a,结构域组成,是CD8分子结合的部位由α2、β,结构域组成,其中βz结构域是CD4分子结合的部位组织分布广泛分布于各种有核细胞及血小板表面主要表达在专职APC和激活T细胞表56.MHC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是抗原提呈。MHC分子的抗原结合凹槽选择性结合抗原肽,形成MHC分子-抗原肽复合物,以MHC限制性的方式供T细胞识别,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其中MHCI类分子提呈的抗原肽由CD8T细胞识别,MHCI类分子提呈的抗原肽由CD4'T细胞识别。另外由于MHC分子的多样性,与抗原提呈相关的功能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MHC分子参与TCR库的发育和成熟,决定特定抗原肽是否被提呈及提呈的效率,从而决定个体对特定抗原是否应答及应答的强度:(2)MHC分子决定个体的组织相容性:(3)MHC分子参与群体水平的免疫调节。MHC与临床医学有看密切的关系,主要表现以下在四个方面:(1)HLA与疾病的关联,即携带某型别的个体对特定疾病表现为易感性或抗性的现象,如携带HLA-B27者易患强直性脊柱炎)HLA抗原表达异常与疾病有关,如多种肿瘤细胞HLA-I类抗原表达减少或缺身免疫病的靶细胞异常表达HLA-II类抗原;、(3)器官移植时,供、受者间组织相容性主要取决于HLA型别相合程度,从而决定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与否或发生的强度型别分析应用于个体识别和亲子鉴定。57.从骨髓产生的T细胞前体迁移至胸成熟,最终形成多样性的T细胞库。MHC分子作为参与胸腺细胞阳性和队细胞分化、发育中起重要作用。首先发生阳性选择,即胸腺皮质的与胸腺上皮细胞表面MHCI类/IⅡI类分子以适度亲和力结合者,分别分化为日性T细胞,反之发生凋亡而被清除;随后发生阴性选择:进入胸腺髓质的凡与胸腺巨噬细胞(或DC)表面自身由此,自身反应性T细胞被清除,从而建立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结合者,即发生调亡中枢性免疫耐受
关疾病的预测和防治。 54.T 细胞只能识别由 MHC(HLA)分子结合、提呈的抗原肽,此现象称为 MHC 限制性。换言 之,TCR 识别抗原时须同时识别 MHC 分子,即 MHC 分子可约束 T 细胞对抗原的识别。通过 群体进化和个体发育,体内形成容量巨大(高达 10 12~10 15克隆)的 T 细胞库。每一克隆表 达不同的特异性 TCR,仅可识别相应特异性抗原并引发特异性免疫应答。由此,T 细胞库赋 予每一个体具有无限的抗原识别和应答潜能。MHCⅠ类和Ⅱ类分子结合并提呈抗原供 TCR 识 别,其抗原结合槽与抗原肽互补结合,其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与抗原肽结合的关键部 位,称为锚定位。在该部位抗原肽与 HLA 分子结合的氨基酸残基,称为锚定残基。即抗原 肽通过锚定残基而与 MHC 分子结合。不同抗原肽其氨基酸组成及序列各异(即特异性不 同),但只要锚定残基相同或者相似,即可与同一型别 MHC 分子结合。换言之,同一型别 HLA 分子可选择性结合不同抗原肽,其结构基础在于被结合的抗原肽含相同或相似的锚定 残基,后者称为不同抗原肽的共同基序。因此,虽然每一个体仅携带数目有限的 HLA 等位 基因,但由于不同型别 HLA 分子能结合含特定共同基序、数量众多的抗原肽,由此保证每 一个体表达有限型别的 HLA 分子,但可结合、提呈自然界中多种多样的抗原肽。 55.比较项目 HLA Ⅰ类分子 HLA Ⅱ类分子肽链的组成由重链(α链)和轻链(β2-M)组成, α 链为跨膜结构,其胞外段有α1、α2、α3结构域由 HLA 基因编码的α链和β链组成,胞外段 分为α1、α2、β1、β2结构域。肽结合区(与抗原肽结合的部位)由α1、α2结构域组成 由α1、β1结构域组成 Ig 样区(T 细胞结合的部位)由α3结构域组成,是 CD8 分子结合的 部位由α2、β2结构域组成,其中β2结构域是 CD4 分子结合的部位组织分布广泛分布于各 种有核细胞及血小板表面主要表达在专职 APC 和激活 T 细胞表 56.MHC 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是抗原提呈。MHC 分子的抗原结合凹槽选择性结合抗原肽,形成 MHC 分子-抗原肽复合物,以 MHC 限制性的方式供 T 细胞识别,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其中 MHC Ⅰ类分子提呈的抗原肽由 CD8 +T 细胞识别,MHC Ⅱ类分子提呈的抗原肽由 CD4 +T 细胞识 别。另外由于 MHC 分子的多样性,与抗原提呈相关的功能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MHC 分子参与 TCR 库的发育和成熟, 决定特定抗原肽是否被提呈及提呈的效率,从而决定 个体对特定抗原是否应答及应答的强度;(2)MHC 分子决定个体的组织相容性;(3)MHC 分子参与群体水平的免疫调节。MHC 与临床医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主要表现以下在四个方 面:(1)HLA 与疾病的关联,即携带某一 HLA 型别的个体对特定疾病表现为易感性或抗性 的现象,如携带 HLA-B27 者易患强直性脊柱炎;(2)HLA 抗原表达异常与疾病有关,如多 种肿瘤细胞 HLA-I 类抗原表达减少或缺如,而自身免疫病的靶细胞异常表达 HLA-II 类抗 原;(3)器官移植时,供、受者间组织相容性主要取决于 HLA 型别相合程度,从而决定移 植排斥反应的发生与否或发生的强度;(4)HLA 型别分析应用于个体识别和亲子鉴定。 57.从骨髓产生的 T 细胞前体迁移至胸腺内分化、成熟,最终形成多样性的 T 细胞库。MHC 分子作为参与胸腺细胞阳性和阴性选择的关键分子,在 T 细胞分化、发育中起重要作用。 首先发生阳性选择,即胸腺皮质的双阳性 T 细胞,凡与胸腺上皮细胞表面 MHCⅠ类/Ⅱ类分 子以适度亲和力结合者,分别分化为 CD8 或 CD4 单阳性 T 细胞,反之发生凋亡而被清除; 随后发生阴性选择:进入胸腺髓质的单阳性 T 细胞,凡与胸腺巨噬细胞(或 DC)表面自身 抗原肽-MHC 分子复合物结合者,即发生凋亡。由此,自身反应性 T 细胞被清除,从而建立 中枢性免疫耐受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精要讲义)第八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pdf
-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八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pdf
- 人民卫生出版社:《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材)第八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pdf
-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学习资料)人CD分子的主要特征(CD1~339).pdf
-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学习哦去)常见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及其受体.pdf
-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精要讲义)第七章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pdf
- 人民卫生出版社:《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材)第七章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pdf
-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06 细胞因子(人卫版,含答案).pdf
-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精要讲义)第六章 细胞因子.pdf
-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六章 细胞因子.pdf
- 人民卫生出版社:《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材)第六章 细胞因子.pdf
-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05 补体(人卫版,含答案).pdf
-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精要讲义)第五章 补体系统.pdf
-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五章 补体系统.pdf
- 人民卫生出版社:《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材)第五章 补体系统.pdf
-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04 抗体(人卫版,含答案).pdf
-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精要讲义)第四章 抗体.pdf
-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四章 抗体.pdf
- 人民卫生出版社:《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材)第四章 抗体.pdf
-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03 抗原(人卫版,含答案).pdf
- 人民卫生出版社:《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材)第九章 B淋巴细胞.pdf
-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九章 B淋巴细胞.pdf
-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精要讲义)第九章 B淋巴细胞.pdf
-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09 B淋巴细胞(人卫版,含答案).pdf
- 人民卫生出版社:《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材)第十章 T淋巴细胞.pdf
-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十章 T淋巴细胞.pdf
-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精要讲义)第十章 T淋巴细胞.pdf
-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10 T细胞(人卫版,含答案).pdf
-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11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人卫版,含答案).pdf
- 人民卫生出版社:《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材)第十一章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加工及提呈.pdf
- 人民卫生出版社:《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材)第十二章 T淋巴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pdf
-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精要讲义)第十二章 T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pdf
-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pdf
- 人民卫生出版社:《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材)第十三章 B淋巴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pdf
-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十三章 B淋巴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pdf
-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精要讲义)第十三章 B淋巴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pdf
-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13 B细胞介导的应答(人卫免疫).pdf
- 人民卫生出版社:《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材)第十四章 固有免疫系统及其介导的应答.pdf
-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十四章 固有免疫系统及其介导的应答.pdf
-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精要讲义)第十四章 固有免疫系统及其介导的应答.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