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13 B细胞介导的应答(人卫免疫)

13医学免疫学A题型:A11.关于TI抗原描述错误的是A.能刺激初始B细胞B.如某些细菌多糖及脂多糖C.即胸腺非依赖性抗原D.能在无胸腺鼠诱导Ab应答E.在正常个体可诱导Ab产生和T细胞应答2.BCR识别抗原产生的活化信号传导是通过A. Iga和IgβB. CD19C.CD21D. CD40E.CD813.在B细胞对TD抗原的应答中,Th细胞不发挥作用的是A.抗体亲和力成熟B.生发中心的形成C.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D.B细胞的活化E.Ig类别转换4.除B细胞和T细胞外,与抗体产生有关的细胞还有A.FDC细胞B.嗜酸性粒细胞C.嗜碱性粒细胞D.肥大细胞E.NK细胞5.生发中心大约形成于A.抗原进入机体时B.抗原进入机体第二天
13 医学免疫学 A 题型:A1 1.关于 TI 抗原描述错误的是 A.能刺激初始 B 细胞 B.如某些细菌多糖及脂多糖 C.即胸腺非依赖性抗原 D.能在无胸腺鼠诱导 Ab 应答 E.在正常个体可诱导 Ab 产生和 T 细胞应答 2.BCR 识别抗原产生的活化信号传导是通过 A.Igα和 Igβ B.CD19 C.CD21 D.CD40 E.CD81 3.在 B 细胞对 TD 抗原的应答中,Th 细胞不发挥作用的是 A.抗体亲和力成熟 B.生发中心的形成 C.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 D.B 细胞的活化 E.Ig 类别转换 4.除 B 细胞和 T 细胞外,与抗体产生有关的细胞还有 A.FDC 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嗜碱性粒细胞 D.肥大细胞 E.NK 细胞 5.生发中心大约形成于 A.抗原进入机体时 B.抗原进入机体第二天

C.抗原进入机体一周后D.抗原进入机体两周后E.抗原进入机体三周后6.对体液免疫二次应答Ab产生,叙述错误的是A.再次接受较少量相同Ag刺激即可诱发B.潜伏期大约为初次应答时的一半C.主要为IgG,亲和力高且较均一D.达平台期快,平台高且时间长E.下降期短或无7.对TI-1抗原描述错误的是A.低浓度时激活抗原特异性B细胞B.可诱导产生记忆B细胞C.高浓度时多克隆活化B细胞D.又称B细胞丝裂原E.诱导B细胞应答比TD抗原早8.关于T细胞和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均产生效应产物B.对TD-Ag的应答均需T细胞的参与C.效应产物的作用都是特异性的D.都能形成免疫耐受E.对TD-Ag的应答都产生记忆细胞9.浆细胞A.可发育为B细胞B.具有细胞毒作用C.分泌大量IFN-D.来源于Th细胞E.能分泌抗体10.可诱导B细胞分化为分泌IgE的浆细胞的细胞因子是A. IL-4B. IL-2
C.抗原进入机体一周后 D.抗原进入机体两周后 E.抗原进入机体三周后 6.对体液免疫二次应答 Ab 产生,叙述错误的是 A.再次接受较少量相同 Ag 刺激即可诱发 B.潜伏期大约为初次应答时的一半 C.主要为 IgG,亲和力高且较均一 D.达平台期快,平台高且时间长 E.下降期短或无 7.对 TI-1 抗原描述错误的是 A.低浓度时激活抗原特异性 B 细胞 B.可诱导产生记忆 B 细胞 C.高浓度时多克隆活化 B 细胞 D.又称 B 细胞丝裂原 E.诱导 B 细胞应答比 TD 抗原早 8.关于 T 细胞和 B 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均产生效应产物 B.对 TD-Ag 的应答均需 T 细胞的参与 C.效应产物的作用都是特异性的 D.都能形成免疫耐受 E.对 TD-Ag 的应答都产生记忆细胞 9.浆细胞 A.可发育为 B 细胞 B.具有细胞毒作用 C.分泌大量 IFN-γ D.来源于 Th 细胞 E.能分泌抗体 10.可诱导 B 细胞分化为分泌 IgE 的浆细胞的细胞因子是 A.IL-4 B.IL-2

C. IL-6D. IFN-YE.TGF-β11.TI抗原单独可以诱导A.抗体亲和力成熟B.Ig类别转换C.记忆B细胞形成D.B1细胞的免疫应答E.B2细胞的免疫应答12.TD-Ag引起免疫应答的特点是A.产生体液免疫应答的细胞为B1细胞B.只引起体液免疫应答,不引起细胞免疫应答C.可诱导T、B淋巴细胞产生免疫应答D.只引起细胞免疫应答,不能引起体液免疫应答E.不可诱导免疫记忆细胞形成13.B细胞分化成浆细胞后A.表面表达BCR和MHCII分子,能够继续识别抗原,并产生抗体B.表面表达BCR和MHCII分子,能够继续识别抗原,不产生抗体C.表面不表达BCR和MHCIⅡI分子,能够继续识别抗原,不产生抗体D.表面不表达BCR和MHCII分子,不能够继续识别抗原,并产生抗体E.表面不表达BCR和MHCII分子,不能够继续识别抗原,但能产生抗体14.传递B细胞活化信号到细胞质中的主要是A. CD4B. CD19C. CD21D.CD79E. BCR15.B细胞活化所需的双信号是A.SmIg-Ag表位,SmIg-MHCI类分子结合B.SmIg-Ag表位,SmIg-MHCII类分子结合
C.IL-6 D.IFN-γ E.TGF-β 11.TI 抗原单独可以诱导 A.抗体亲和力成熟 B.Ig 类别转换 C.记忆 B 细胞形成 D.B1 细胞的免疫应答 E.B2 细胞的免疫应答 12.TD-Ag 引起免疫应答的特点是 A.产生体液免疫应答的细胞为 B1 细胞 B.只引起体液免疫应答,不引起细胞免疫应答 C.可诱导 T、B 淋巴细胞产生免疫应答 D.只引起细胞免疫应答,不能引起体液免疫应答 E.不可诱导免疫记忆细胞形成 13.B 细胞分化成浆细胞后 A.表面表达 BCR 和 MHC Ⅱ分子,能够继续识别抗原,并产生抗体 B.表面表达 BCR 和 MHC Ⅱ分子,能够继续识别抗原,不产生抗体 C.表面不表达 BCR 和 MHC Ⅱ分子,能够继续识别抗原,不产生抗体 D.表面不表达 BCR 和 MHC Ⅱ分子,不能够继续识别抗原,并产生抗体 E.表面不表达 BCR 和 MHC Ⅱ分子,不能够继续识别抗原,但能产生抗体 14.传递 B 细胞活化信号到细胞质中的主要是 A.CD4 B.CD19 C.CD21 D.CD79 E.BCR 15.B 细胞活化所需的双信号是 A.SmIg-Ag 表位,SmIg-MHCⅠ类分子结合 B.SmIg-Ag 表位,SmIg-MHCⅡ类分子结合

C.Iga,Igβ与Ag表位结合D.sIg-Ag表位,CD40-CD40LE.半抗原决定簇-MHCII类分子结合16.关于TI-1抗原,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LPS是一种TI-1抗原B.成熟B细胞可以被其激活C.不成熟B细胞可以被其激活D.诱导产生高亲和力IgME.又称B细胞丝裂原17.B细胞对以下哪种抗原进行免疫应答时需要T细胞的辅助A. TAB. TBC. TCD. TDE. TI18.用肺炎球菌荚膜多糖免疫裸鼠,将出现下列哪种情况A.无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应答产生B.有IgM抗体产生C.没有特异性抗体产生D.有肺炎球菌败血症产生E.有IgG抗体产生19.TI-Ag引起免疫应答的特点是A.只引起体液免疫B.可以产生各种类别的IgC.有免疫记忆D.可以引起细胞免疫E.需要巨噬细胞进行加工处理20.关于BCR,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主体是一个mIgD分子B.主体是一个mIgG分子
C.Igα,Igβ与 Ag 表位结合 D.sIg-Ag 表位,CD40-CD40L E.半抗原决定簇-MHCⅡ类分子结合 16.关于 TI-1 抗原,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LPS 是一种 TI-1 抗原 B.成熟 B 细胞可以被其激活 C.不成熟 B 细胞可以被其激活 D.诱导产生高亲和力 IgM E.又称 B 细胞丝裂原 17.B 细胞对以下哪种抗原进行免疫应答时需要 T 细胞的辅助 A.TA B.TB C.TC D.TD E.TI 18.用肺炎球菌荚膜多糖免疫裸鼠,将出现下列哪种情况 A.无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应答产生 B.有 IgM 抗体产生 C.没有特异性抗体产生 D.有肺炎球菌败血症产生 E.有 IgG 抗体产生 19.TI-Ag 引起免疫应答的特点是 A.只引起体液免疫 B.可以产生各种类别的 Ig C.有免疫记忆 D.可以引起细胞免疫 E.需要巨噬细胞进行加工处理 20.关于 BCR,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主体是一个 mIgD 分子 B.主体是一个 mIgG 分子

C.主体是一个mIgM分子D.主体是五个mIgD分子E.主体是五个mIgM分子21.以下分类正确的是A.白喉毒素属于TI-1抗原,LPS属于TI-2抗原B.白喉毒素属于TI-1抗原,LPS属于TD抗原C.白喉毒素属于TI-2抗原,LPS属于TI-1抗原D.白喉毒素属于TD抗原,LPS属于TI-1抗原E.白喉毒素属于TD抗原,LPS属于TI-2抗原22.TI-2抗原可以A.单独激活B细胞B.诱导Ig类别转换C.诱导抗体亲和力成熟D.诱导记忆B细胞形成E.激活Th细胞23.关于TI-2抗原说法错误的是A.细菌胞壁是TI-2抗原B.荚膜多糖是TI-2抗原C.对TI-2抗原应答的主要是B2细胞D.仅能激活成熟B细胞E.不能诱导抗体亲和力成熟24.下列哪个部位的浆细胞一般情况下不能产生IgEA.胃肠道黏膜B.鼻咽C.支气管D.扁桃体E.脾脏25.关于生发中心的FDC,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这是B细胞分化中的一个阶段B.这是一种脂肪细胞
C.主体是一个 mIgM 分子 D.主体是五个 mIgD 分子 E.主体是五个 mIgM 分子 21.以下分类正确的是 A.白喉毒素属于 TI-1 抗原,LPS 属于 TI-2 抗原 B.白喉毒素属于 TI-1 抗原,LPS 属于 TD 抗原 C.白喉毒素属于 TI-2 抗原,LPS 属于 TI-1 抗原 D.白喉毒素属于 TD 抗原,LPS 属于 TI-1 抗原 E.白喉毒素属于 TD 抗原,LPS 属于 TI-2 抗原 22.TI-2 抗原可以 A.单独激活 B 细胞 B.诱导 Ig 类别转换 C.诱导抗体亲和力成熟 D.诱导记忆 B 细胞形成 E.激活 Th 细胞 23.关于 TI-2 抗原说法错误的是 A.细菌胞壁是 TI-2 抗原 B.荚膜多糖是 TI-2 抗原 C.对 TI-2 抗原应答的主要是 B2 细胞 D.仅能激活成熟 B 细胞 E.不能诱导抗体亲和力成熟 24.下列哪个部位的浆细胞一般情况下不能产生 IgE A.胃肠道黏膜 B.鼻咽 C.支气管 D.扁桃体 E.脾脏 25.关于生发中心的 FDC,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这是 B 细胞分化中的一个阶段 B.这是一种脂肪细胞

C.始终与T细胞接触D.这是具备抗原提呈能力的DCE.可将抗原浓缩、滞留在细胞表面26.B细胞识别特异性抗原A.需要细胞因子B.具有MHCI类分子限制性C.通过CD3传递抗原信号D.具有MHCII类分子限制性E.没有MHC限制性27.Ig的类别转换主要发生在哪个过程中A.从IgG转换为IgM、IgA等B.从IgM转换为IgG、IgA等C.从IgD转换为IgM、IgA等D.从IgE转换为IgG、IgA等E.从IgA转换为IgM、IgG等28.属于TI-1抗原的是A.百日咳菌胞壁脂多糖B.葡聚糖半Ag偶联的聚煎糖C.沙门菌多聚鞭毛素D.肺炎球菌荚膜多糖E.结核杆菌纯蛋白衍生物29.合成和分泌抗体的细胞是A.B细胞B. Th1C. Th2D.浆细胞E.CTL30.关于体细胞高频突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Ig恒定区基因也可能发生B.不需要抗原诱导
C.始终与 T 细胞接触 D.这是具备抗原提呈能力的 DC E.可将抗原浓缩、滞留在细胞表面 26.B 细胞识别特异性抗原 A.需要细胞因子 B.具有 MHCⅠ类分子限制性 C.通过 CD3 传递抗原信号 D.具有 MHCⅡ类分子限制性 E.没有 MHC 限制性 27.Ig 的类别转换主要发生在哪个过程中 A.从 IgG 转换为 IgM、IgA 等 B.从 IgM 转换为 IgG、IgA 等 C.从 IgD 转换为 IgM、IgA 等 D.从 IgE 转换为 IgG、IgA 等 E.从 IgA 转换为 IgM、IgG 等 28.属于 TI-1 抗原的是 A.百日咳菌胞壁脂多糖 B.葡聚糖半 Ag 偶联的聚蔗糖 C.沙门菌多聚鞭毛素 D.肺炎球菌荚膜多糖 E.结核杆菌纯蛋白衍生物 29.合成和分泌抗体的细胞是 A.B 细胞 B.Th1 C.Th2 D.浆细胞 E.CTL 30.关于体细胞高频突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Ig 恒定区基因也可能发生 B.不需要抗原诱导

C.不需要Th细胞的辅助D.导致BCR的多样性E.最终结果导致抗体亲和力下降31.B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中最重要的分子是A.CD40/CD40LB.B7/CD28C.CTLA-4/CD28D.CD19/CD81E. IgM32.B细胞表面的抗原识别受体是A. CD19B. CD21C. CD40D. BCRE.Iga/Igβ33.婴幼儿易感染含TI-2抗原的病原体的原因是A.婴幼儿体内的B1细胞不成熟B.婴幼儿体内的B2细胞不成熟C.婴幼儿体内的Th1细胞不成熟D.婴幼儿体内的Th2细胞不成熟E.婴幼儿体内的DC细胞不成熟34.Th细胞辅助抗体产生A.可发生于经X线照射的小鼠B.依靠T细胞识别结合于BCR的完整抗原C.发生在对LPS的应答过程中D.依靠T细胞识别经B细胞处理、提呈的抗原E.涉及B细胞上的MHCI类分子35.初次应答中产生的抗体主要是A. IgAB. IgD
C.不需要 Th 细胞的辅助 D.导致 BCR 的多样性 E.最终结果导致抗体亲和力下降 31.B 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中最重要的分子是 A.CD40/CD40L B.B7/CD28 C.CTLA-4/CD28 D.CD19/CD81 E.IgM 32.B 细胞表面的抗原识别受体是 A.CD19 B.CD21 C.CD40 D.BCR E.Igα/Igβ 33.婴幼儿易感染含 TI-2 抗原的病原体的原因是 A.婴幼儿体内的 B1 细胞不成熟 B.婴幼儿体内的 B2 细胞不成熟 C.婴幼儿体内的 Th1 细胞不成熟 D.婴幼儿体内的 Th2 细胞不成熟 E.婴幼儿体内的 DC 细胞不成熟 34.Th 细胞辅助抗体产生 A.可发生于经 X 线照射的小鼠 B.依靠 T 细胞识别结合于 BCR 的完整抗原 C.发生在对 LPS 的应答过程中 D.依靠 T 细胞识别经 B 细胞处理、提呈的抗原 E.涉及 B 细胞上的 MHCⅠ类分子 35.初次应答中产生的抗体主要是 A.IgA B.IgD

C. IgED. IgGE. IgM36.关于记忆B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合成大量IgMB.接触同一抗原可迅速活化C.在生发中心形成D.与静息B细胞的大小相似E.介导B细胞的再次免疫37.关于浆细胞的描述错误的是A.来自B细胞B.是B细胞分化的中间阶段C.细胞质中富含粗面内质网D.不再表达BCRE.不再表达MHCI类分子38.抗体产生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TI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需T细胞的辅助B.应答早期主要产生低亲和力的IgMC.Th细胞与B细胞的相互作用受MHC限制D.Ig的类别转换需要Th细胞的辅助E.浆细胞是产生抗体的细胞39.对TI-1抗原叙述错误的是A.常被称为B细胞丝裂原B.诱导B细胞应答比TD-Ag早C.低浓度时特异活化相应B细胞D.高浓度时多克隆活化B细胞E.可诱导记忆性B细胞40.借助抗原识别受体捕获抗原的细胞是A.巨噬细胞B.树突状细胞
C.IgE D.IgG E.IgM 36.关于记忆 B 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合成大量 IgM B.接触同一抗原可迅速活化 C.在生发中心形成 D.与静息 B 细胞的大小相似 E.介导 B 细胞的再次免疫 37.关于浆细胞的描述错误的是 A.来自 B 细胞 B.是 B 细胞分化的中间阶段 C.细胞质中富含粗面内质网 D.不再表达 BCR E.不再表达 MHCⅡ类分子 38.抗体产生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I 抗原刺激 B 细胞产生抗体需 T 细胞的辅助 B.应答早期主要产生低亲和力的 IgM C.Th 细胞与 B 细胞的相互作用受 MHC 限制 D.Ig 的类别转换需要 Th 细胞的辅助 E.浆细胞是产生抗体的细胞 39.对 TI-1 抗原叙述错误的是 A.常被称为 B 细胞丝裂原 B.诱导 B 细胞应答比 TD-Ag 早 C.低浓度时特异活化相应 B 细胞 D.高浓度时多克隆活化 B 细胞 E.可诱导记忆性 B 细胞 40.借助抗原识别受体捕获抗原的细胞是 A.巨噬细胞 B.树突状细胞

C.并指细胞D.朗格汉斯细胞E.B细胞41.对B细胞内化抗原描述错误的是A.内化的抗原可经MHCII类分子途径提呈B.只有产生了第一信号,B细胞才能内化抗原C.内化的抗原可经MHCI类分子途径提呈D.B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是抗原与BCR结合后产生E.抗原信息提呈给抗原特异性Th细胞42.TD-Ag诱导B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是A.抗原信号B.BCR提供的信号C.树突状细胞提供的信号D.FC受体提供的信号E.Th细胞提供的信号43.关于再次应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主要产生高亲和力的IgG抗体B.抗体浓度增加快C.抗体维持时间短D.诱发再次应答所需抗原剂量小E.再次应答较初次应答的潜伏期短44.可直接调节Ig类别转换的细胞是A.Th细胞B.B细胞C.Tc细胞D.NK细胞E.中性粒细胞45.下列物质可以被动转移特异性体液免疫的是A. TNFB.抗体
C.并指细胞 D.朗格汉斯细胞 E.B 细胞 41.对 B 细胞内化抗原描述错误的是 A.内化的抗原可经 MHCⅡ类分子途径提呈 B.只有产生了第一信号,B 细胞才能内化抗原 C.内化的抗原可经 MHCⅠ类分子途径提呈 D.B 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是抗原与 BCR 结合后产生 E.抗原信息提呈给抗原特异性 Th 细胞 42.TD-Ag 诱导 B 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是 A.抗原信号 B.BCR 提供的信号 C.树突状细胞提供的信号 D.FC 受体提供的信号 E.Th 细胞提供的信号 43.关于再次应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主要产生高亲和力的 IgG 抗体 B.抗体浓度增加快 C.抗体维持时间短 D.诱发再次应答所需抗原剂量小 E.再次应答较初次应答的潜伏期短 44.可直接调节 Ig 类别转换的细胞是 A.Th 细胞 B.B 细胞 C.Tc 细胞 D.NK 细胞 E.中性粒细胞 45.下列物质可以被动转移特异性体液免疫的是 A.TNF B.抗体

C.T细胞D. IL-1E. IL-246.TI-1型抗原与TI-2型抗原的主要区别是A.TI-1型抗原不能结合BCR,而TI-2型抗原可以B.TI-2型抗原不能结合BCR,而TI-1型抗原可以C.TI-1型抗原不能结合丝裂原受体,而TI-2型抗原可以D.TI-2型抗原不能结合丝裂原受体,而TI-1型抗原可以E.TI-1型抗原是蛋白质,TI-2型抗原则是多糖47.BCR识别的对象是A.抗原肽-MHCI类分子复合物B.抗原肽-MHCII类分子复合物C.TD抗原D.被APC加工处理过的抗原肽E.被DC提呈的抗原48.关于再次应答叙述错误的是A.生发中心有大量浆细胞B.潜伏期比初次应答短C.下降期比初次应答短D.维持高抗体浓度的时间比初次应答长E.IgG浓度超过IgM49.B细胞的体细胞高频突变是指A.B细胞在任何时候都可能发生突变,频率远高于普通体细胞B.B细胞在分裂时发生突变的频率远高于普通体细胞C.B细胞在骨髓中阴性选择时突变的频率远高于普通体细胞D.B细胞的突变频率远高于普通体细胞,大约高10倍E.B细胞的突变频率远高于普通体细胞,大约高100倍50.体液免疫应答过程中,Th0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是A.MHC-I类分子与CD8分子间相互作用B.MHC-IⅡI类分子与CD8分子间相互作用
C.T 细胞 D.IL-1 E.IL-2 46.TI-1 型抗原与 TI-2 型抗原的主要区别是 A.TI-1 型抗原不能结合 BCR,而 TI-2 型抗原可以 B.TI-2 型抗原不能结合 BCR,而 TI-1 型抗原可以 C.TI-1 型抗原不能结合丝裂原受体,而 TI-2 型抗原可以 D.TI-2 型抗原不能结合丝裂原受体,而 TI-1 型抗原可以 E.TI-1 型抗原是蛋白质,TI-2 型抗原则是多糖 47.BCR 识别的对象是 A.抗原肽-MHCⅠ类分子复合物 B.抗原肽-MHCⅡ类分子复合物 C.TD 抗原 D.被 APC 加工处理过的抗原肽 E.被 DC 提呈的抗原 48.关于再次应答叙述错误的是 A.生发中心有大量浆细胞 B.潜伏期比初次应答短 C.下降期比初次应答短 D.维持高抗体浓度的时间比初次应答长 E.IgG 浓度超过 IgM 49.B 细胞的体细胞高频突变是指 A.B 细胞在任何时候都可能发生突变,频率远高于普通体细胞 B.B 细胞在分裂时发生突变的频率远高于普通体细胞 C.B 细胞在骨髓中阴性选择时突变的频率远高于普通体细胞 D.B 细胞的突变频率远高于普通体细胞,大约高 10 倍 E.B 细胞的突变频率远高于普通体细胞,大约高 100 倍 50.体液免疫应答过程中,Th0 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是 A.MHC-Ⅰ类分子与 CD8 分子间相互作用 B.MHC-Ⅱ类分子与 CD8 分子间相互作用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精要讲义)第十三章 B淋巴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pdf
-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十三章 B淋巴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pdf
- 人民卫生出版社:《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材)第十三章 B淋巴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pdf
-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pdf
-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精要讲义)第十二章 T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pdf
- 人民卫生出版社:《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材)第十二章 T淋巴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pdf
- 人民卫生出版社:《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材)第十一章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加工及提呈.pdf
-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11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人卫版,含答案).pdf
-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10 T细胞(人卫版,含答案).pdf
-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精要讲义)第十章 T淋巴细胞.pdf
-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十章 T淋巴细胞.pdf
- 人民卫生出版社:《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材)第十章 T淋巴细胞.pdf
-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09 B淋巴细胞(人卫版,含答案).pdf
-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精要讲义)第九章 B淋巴细胞.pdf
-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九章 B淋巴细胞.pdf
- 人民卫生出版社:《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材)第九章 B淋巴细胞.pdf
-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08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人卫版,含答案).pdf
-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精要讲义)第八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pdf
-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八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pdf
- 人民卫生出版社:《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材)第八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pdf
- 人民卫生出版社:《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材)第十四章 固有免疫系统及其介导的应答.pdf
-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十四章 固有免疫系统及其介导的应答.pdf
-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精要讲义)第十四章 固有免疫系统及其介导的应答.pdf
-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14 固有免疫应答(人卫版,含答案).pdf
-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教学大纲(讲稿,分上下两篇,共二十五章).pdf
-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材,人卫第9版,彩色版,PDF电子版).pdf
- 包头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章 绪论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授课教师:陈晶).pdf
- 包头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章 结缔组织 Connective tissue.pdf
- 包头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四章 血液(blood).pdf
- 包头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五章 骨和软骨 Cartilage and bone.pdf
- 包头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六章 肌组织.pdf
- 包头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七章 神经组织.pdf
- 包头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九章 循环系统(Circulatory system).pdf
- 包头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十章 免疫系统 Immune System.pdf
- 包头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3章 内分泌系统 Endocrine system.pdf
- 包头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4章 消化管 digestive tract.pdf
- 包头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5章 消化腺 digestive gland.pdf
- 包头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6章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ystem.pdf
- 包头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7章 泌尿系统 Urinary System.pdf
- 包头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7章 泌尿系统 urinary system.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