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沈阳师范大学:《在线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授课教案(授课教师:王凯丽)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10
文件大小:694.69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沈阳师范大学:《在线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授课教案(授课教师:王凯丽)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与传播8urnalism&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案课程名称:在线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代码:24200151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总学时:72(54+18)授课年级:教育技术学2021级授课教师:王凯丽单位:新闻与传播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 教 案 课程名称:在线教育理论与实践 课程代码:24200151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总 学 时:72(54+18) 授课年级:教育技术学 2021 级 授课教师:王凯丽 单 位:新闻与传播学院

课程远程教育理论名称授课2021级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班级人数:69人)对象选用在线教育原理教材混合学习环境线下:多媒体教室线上:超星网络教学平台(学习通)https://mooc1.chaoxing.com/course/236104750.html教学班级-1环境邀请码:71391395

课程 名称 远程教育理论 授课 对象 2021 级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班级人数:69 人) 选用 教材 教学 环境 混合学习环境 线下:多媒体教室 线上:超星网络教学平台(学习通) https://mooc1.chaoxing.com/course/236104750.html

主模块一在线教育的发展脉络题单元一在线教育的内涵与特点学习者已完成教育技术学导论、教育学相关课程学学情教学习,清楚本专业的学习目标与实践领域,对于学习科学、2学时分析网络学习有一定的了解,并已体验过网络学习,以上可作时数为本课程开展混合学习的基础。本次课内容(主题1-主题3)包括在线教育的内涵、特点、优势与不足,同教学时涉及在线教育的发展的历史,是对在线教育的历史、发展趋势与关键概念的回内容顾与总结。1.全面了解在线教育的内涵、特征和要素:教学了解在线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充分认识在线教育在信息化社会中发挥的2.目标重要作用;培养对在线教育的学习与研究兴趣,激发内在学习动机。3.重点本次课内容的重点是在线教育的历史发展、相关概念与术语的演变;与难难点在于区分广义及狭义的远程教育及相关概念辨析,需要学生对当前远程点教育发展现状与各种实践深入了解。教学依托超星网络教学平台/学习通APP,以问题为导向,在线下课堂运用先行组方法织者策略,促进学生将之前所学与本讲内容建立链接:基于拓展资源设计线上线教学下讨论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与探究,激发批判性思维。手段:本节活动建议(网络文本)数字:阅读资料(PDF)化资:拓展资源课件(PPT)源思考与练习题(网络文本)书目:陈丽《在线教育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参考拓展文献:资料Moore, M. G.& Kearsley, G. (1996). Chapter8 The Distance Education Student. DistanceEducation: A Systems View.pp.153-17I. Belmont Wadsworth Publishing.、课程介绍课程整体目标,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学生学习之前须掌握教育技术教学学基本理论,考核方式,课程教学安排,资源获取方式,课程教学平台介绍。环二、模块学习要求节模块学习目标与内容结构介绍(结合模块内容结构图),提醒学生关注内容重难点

主 题 模块一 在线教育的发展脉络 单元一 在线教育的内涵与特点 学情 分析 学习者已完成教育技术学导论、教育学相关课程学 习,清楚本专业的学习目标与实践领域,对于学习科学、 网络学习有一定的了解,并已体验过网络学习,以上可作 为本课程开展混合学习的基础。 教学 时数 2 学时 教学 内容 本次课内容(主题1-主题3)包括在线教育的内涵、特点、优势与不足,同 时涉及在线教育的发展的历史,是对在线教育的历史、发展趋势与关键概念的回 顾与总结。 教学 目标 1. 全面了解在线教育的内涵、特征和要素; 2. 了解在线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充分认识在线教育在信息化社会中发挥的 重要作用; 3. 培养对在线教育的学习与研究兴趣,激发内在学习动机。 重点 与难 点 本次课内容的重点是在线教育的历史发展、相关概念与术语的演变; 难点在于区分广义及狭义的远程教育及相关概念辨析,需要学生对当前远程 教育发展现状与各种实践深入了解。 教学 方法 教学 手段 依托超星网络教学平台/学习通APP,以问题为导向,在线下课堂运用先行组 织者策略,促进学生将之前所学与本讲内容建立链接;基于拓展资源设计线上线 下讨论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与探究,激发批判性思维。 数字 化资 源  本节活动建议(网络文本)  阅读资料(PDF)  拓展资源课件(PPT)  思考与练习题(网络文本) 参考 资料 书目: 陈丽《在线教育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拓展文献: Moore, M. G. & Kearsley, G. (1996). Chapter8 The Distance Education Student. Distance Education: A Systems View. pp. 153-17I. Belmont: Wadsworth Publishing. 教 学 环 节 一、课程介绍 课程整体目标,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学生学习之前须掌握教育技术 学基本理论,考核方式,课程教学安排,资源获取方式,课程教学平台介绍。 二、模块学习要求 模块学习目标与内容结构介绍(结合模块内容结构图),提醒学生关注内容 重难点

在我款育的内润在线教育的内酒与特点在规教育的特点在我教育的优势与不是在线教育的发展脉络在效教育的发加的组在线教育的发展在理教育发展的原理在纯教育属望并始:课程总体介绍(日标、内容结构、考核方法、学习建议)教师讲技课件学生随课件听讲课堂活动教随室练习学可随得到彩款师解答环小结、在线活动布置节建立课程学习共同体阅读平台使用指南,观看课程学对指南、阅读清动建议线上活动阅读资料、现看微视频、结合课件复习本节重点内容教师在线个别答疑,共同的疑难疑难间题在共同体中提出或问题提请学生深入思考待课上讨二总至助教处,得课上订论论或解答或解答:预习下节内容三、导入新课:问题思考通过教育的广义与狭义区分,引入在线教育的概念。四、讲授新知主题1在线教育的内涵(结合课件)(广义:在线教育指区别于面对面教育的各种形式的教育,也指远

教 学 环 节 三、导入新课:问题思考 通过教育的广义与狭义区分,引入在线教育的概念。 四、讲授新知 主题 1 在线教育的内涵(结合课件) (广义:在线教育指区别于面对面教育的各种形式的教育,也指远

程教育。狭义:在线教育一般指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的利用互联网开展的教育。)小结:在线教育是指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主题2在线教育的特点(提问:学生分享在线学习体验)小结(结合实例,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资源利用最大化学习行为自主化学习过程互动化学习内容个性化教学管理网络化主题3在线教育的优势与不足(结合提问,有重点地小结)优势:开放共享、随意灵活、高效便利、全面多元不足:缺乏面对面的交流、缺乏学习环境与氛围、缺乏学习督导和监控(提出思考问题:在线教育为何有这些优势与不足?如何弥补不足?在线教学有哪些要求?要求学生提出初步想法)。五、总结归纳结合单元内容结构图(课件),板书强调本单元重点难点,布置课后阅读任务与思考题目:通过学习通课程平台建立教师、助教与学生的学习共同体。六、线上学习活动1.自主学习教材第一章,探究在线教育有哪些要素(准备下节课上讨论);2.阅读课程平台提供的拓展资源,理解在线教育的使命与作用。七、课程思政元素提出思考:在线教育的优势与不足有哪些?引导学生对于学科课程价值观的思考,明确在线教育设计者在数字化转型阶段所担负的责任。教学反思

程教育。 狭义:在线教育一般指从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开始的利用互联网开 展的教育。) 小结:在线教育是指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与 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主题 2 在线教育的特点 (提问:学生分享在线学习体验) 小结(结合实例,促进学生深入理解): 资源利用最大化 学习行为自主化 学习过程互动化 学习内容个性化 教学管理网络化 主题 3 在线教育的优势与不足 (结合提问,有重点地小结) 优势: 开放共享、随意灵活、高效便利、全面多元 不足: 缺乏面对面的交流、缺乏学习环境与氛围、缺乏学习督导和监控 (提出思考问题:在线教育为何有这些优势与不足?如何弥补不足?在 线教学有哪些要求?要求学生提出初步想法)。 五、总结归纳 结合单元内容结构图(课件),板书强调本单元重点难点,布置课后阅读任 务与思考题目;通过学习通课程平台建立教师、助教与学生的学习共同体。 六、线上学习活动 1.自主学习教材第一章,探究在线教育有哪些要素(准备下节课上讨论); 2.阅读课程平台提供的拓展资源,理解在线教育的使命与作用。 七、课程思政元素 提出思考:在线教育的优势与不足有哪些?引导学生对于学科课程价值观的 思考,明确在线教育设计者在数字化转型阶段所担负的责任。 教学 反思

模块一在线教育的发展脉络主题单元二在线教育的发展课程教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2学时形式时数教学本次课内容在线教育的发展阶段、发展原理与在线教育展望。内容教学了解中外在线教育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1目标2.掌握在线教育的发展原理。重点本讲内容的重点是世界在线教育的发展脉络,陈述性知识较多:与难难点在于对比各国在线教育发展的侧重点,总结我国在线教育发展方面的不点足。教学本讲采用基于证据的讲授法对于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在线教育发展的方法过程、我国在线教育的各阶段进行梳理:引导学生总结在线教育发展应遵循的原教学理。手段:本节活动建议(网络文本)数字·拓展阅读文献(PDF)化资·课件(PPT)源:练习题(网络文本)郭文革,教育的“技术”发展史[,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3):137-157解密教育的技术变革史_北京大学_中国大学MOOC(慕课)(icourse163.org).2023.08丁兴富.(2009)从超级巨型大学到一流开放大学—中国广播电视大参考学30年发展历程回顾与未来展望[].开放教育研究,15(05):11-14.资料杨晓宏,郭治虎.(2007).西部“农远工程"建设及应用现状分析[]开放教育研究.13(1):58-62陈丽.(2010)全民教育路在何方?一一约翰·丹尼尔新作《通向全民教育之路:巨型学校、技术和教育》评价[]中国远程教育.(3):75-76

主 题 模块一在线教育的发展脉络 单元二 在线教育的发展 课程 形式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教学 时数 2 学时 教学 内容 本次课内容在线教育的发展阶段、发展原理与在线教育展望。 教学 目标 1. 了解中外在线教育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 2. 掌握在线教育的发展原理。 重点 与难 点 本讲内容的重点是世界在线教育的发展脉络,陈述性知识较多; 难点在于对比各国在线教育发展的侧重点,总结我国在线教育发展方面的不 足。 教学 方法 教学 手段 本讲采用基于证据的讲授法对于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在线教育发展的 过程、我国在线教育的各阶段进行梳理;引导学生总结在线教育发展应遵循的原 理。 数字 化资 源  本节活动建议(网络文本)  拓展阅读文献(PDF)  课件(PPT)  练习题(网络文本) 参考 资料  郭文革,教育的“技术”发展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3):137-157.  解密教育的技术变革史_北京大学_中国大学MOOC(慕课) (icourse163.org). 2023.08  丁兴富.(2009)从超级巨型大学到一流开放大学——中国广播电视大 学30年发展历程回顾与未来展望[J].开放教育研究,15(05):11-14.  杨晓宏,郭治虎. (2007). 西部“农远工程”建设及应用现状分析[J]. 开放教 育研究. 13(1):58-62.  陈丽. (2010). 全民教育路在何方?——约翰・丹尼尔新作《通向全民教 育之路:巨型学校、技术和教育》评价[J]. 中国远程教育. (3):75-76

导入新课:问题思考通过上节课对在线教育内涵的理解,你是否了解了在线教育的优势作用?对我国及世界各国的在线教育有没有一些认识?是否想知道我国的在线教育发展到现阶段面临着哪些问题?二、讲授新知(结合课件、案例)主题四在线教育的发展阶段·背景知识Bullen&Janes关于现代教育的划分教学环节PRINTFACE-TO-FACECLASSROOMMIXED-MODE:FULLYONLINECLASSROOMAIDSCLASSROOMAUDIOTAPESANDONLINETV,VIDEOCONFERENCINGE-LEARNINGDISTANCE EDUCATION三代信息技术与三代远程教育(英贝茨,中国丁兴富的划分)年代分期远程教育信息技术主要媒体印刷材料、照相、电传统印刷技术19世纪中叶至话、幻灯、电唱、投第一代函授教育邮政运输技术影、录音、电影、草20世纪中叶教早期的视听技术期录音大众媒体(广播电视、卫星电视)、个人媒学20世纪中叶至多种媒体教学单向传输为主的电体(录音录像、光盘、第二代80年代末的远程教育微机)、远程电子通子信息通信技术信(始)、计算机辅助教学环远程电子通信(续)、无线移动通信、计算20世纪90年代开放灵活的远双向交互的电子信第三代机多媒体、计算机网初至今程学习息通信技术节络、知识(智能)媒体、虚拟技术(总结)第三代远程教育:开放灵活的远程学习(OpenandFlexible特征:双向交互Distance Education)1.世界在线教育发展1981、1984、1989美国传统AOC课程:以在线学习活动为核心纸质教材、小班教学SPOC、密涅瓦计划

教 学 环 节 教 学 环 节 一、导入新课:问题思考 通过上节课对在线教育内涵的理解,你是否了解了在线教育的优势作用?对 我国及世界各国的在线教育有没有一些认识?是否想知道我国的在线教育发展到 现阶段面临着哪些问题? 二、讲授新知(结合课件、案例) 主题四 在线教育的发展阶段 •背景知识  Bullen & Janes关于现代教育的划分  三代信息技术与三代远程教育 (英 贝茨,中国 丁兴富的划分) (总结)第三代远程教育:开放灵活的远程学习( Open and Flexible Distance Education) 特征:双向交互 1.世界在线教育发展 • 1981、1984、1989 • 美国传统AOC课程:以在线学习活动为核心 • 纸质教材、小班教学 • SPOC、密涅瓦计划

2000年-2005年,MITOCW运动、视频类教育内容:可汗学院、TED、视.频公开课2012,MO0Cs.2.我国在线教育发展阶段主要实践形式、作用与目的开放共享阶段(20世纪末至2007年)在线教育的主要实践形式:网络教育和数字资源共享主要作用: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传播主要目的:扩大优质教育的服务范围,促进教育公平.混合式教学阶段(2007-2015)主要实践形式:翻转课堂和习本课堂作用:推动传统课堂教学方式改变目的:提高教学质量·“互联网+教育”阶段主要实践形式: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s)、可汗学院等主要作用:优化教育服务供给方式、重构教育组织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目的:构建为全民终身服务的教育体系。主题五在线教育发展的原理互联网推动教育变革的原理:二元空间(物理、社会)转变为三元空间(物理、社会、信息)使得教育教学具有以下特征(结合实例):时空灵活性、资源共享化、行为数据化、信息众筹化、关系网络化、系统联通化主题六在线教育的现状与展望“互联网+教育”创新实践的方向·线上线下融合推动教学模式变革·在线灵活学习推动学习方式变革·开放共享推动教育资源建设方式变革·行为数据化推动教育评价范式改革·互联网思维推动教育服务供给方式变革·云空间推动教育服务公共平台出现·汇聚联通推动知识观、本体论与认知论发展三、总结归纳与拓展结合单元内容结构图(课件),课件文字高亮强调内容重点难点,布置课后思考与讨论活动。(拓展讲解:教育不公平现象的表现形式(1)城乡教育机会的差异(2)地区间的教育差异

• 2000年-2005年,MIT OCW运动、视频类教育内容:可汗学院、TED、视 频公开课 • 2012,MOOCs 2.我国在线教育发展阶段主要实践形式、作用与目的 • 开放共享阶段(20世纪末至2007年) 在线教育的主要实践形式:网络教育和数字资源共享 主要作用: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传播 主要目的:扩大优质教育的服务范围,促进教育公平 • 混合式教学阶段(2007-2015) 主要实践形式:翻转课堂和习本课堂 作用:推动传统课堂教学方式改变 目的:提高教学质量 • “互联网+教育”阶段 主要实践形式: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s)、可汗学院等 主要作用:优化教育服务供给方式、重构教育组织体系、创新人才培养 模式 目的:构建为全民终身服务的教育体系。 主题五 在线教育发展的原理 互联网推动教育变革的原理: 二元空间(物理、社会)转变为三元空间(物理、社会、信息) 使得教育教学具有以下特征(结合实例): 时空灵活性、资源共享化、行为数据化、信息众筹化、关系网络化、 系统联通化 主题六 在线教育的现状与展望 “互联网+教育”创新实践的方向 •线上线下融合推动教学模式变革 •在线灵活学习推动学习方式变革 •开放共享推动教育资源建设方式变革 •行为数据化推动教育评价范式改革 •互联网思维推动教育服务供给方式变革 •云空间推动教育服务公共平台出现 •汇聚联通推动知识观、本体论与认知论发展 三、总结归纳与拓展 结合单元内容结构图(课件),课件文字高亮强调内容重点难点,布置课后 思考与讨论活动。 (拓展讲解:教育不公平现象的表现形式 (1)城乡教育机会的差异 (2)地区间的教育差异

(3)父辈的职业位置、教育水平带来的影响.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国家教育基本政策,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基本诉求;促进教育公平,不仅涉及“如何促进”的问题,更关键的问题在于“促进何种教育公平”。①分配的教育公平:代表人物罗尔斯《正义论》力图通过分配公平来构建正义社会;公平正义的三个原则:平等、差异、弱势补偿原则。分配意义上的教育公平,更多着眼于教育权利、机会与资料的分配。信息化促进分配公平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政策实践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②承认的公平:代表人物霍耐特《为承认而斗争》公平不仅是经济上的资源和机会的分配,还是文化上的身份认同、主体尊重与主体间的相互认可。承认公平,即承认人的主体性、文化的多样性与公民的平等性。承认意义上的教育公平,更多着眼于个体的心理关怀、尊严与自信等,反对任何形式的蔑视、排斥、诽谤与伤害。以信息化促进承认的教育公平,对于流动性不断增强、社会形态中日益多元多样的社会群体的教育承认而言,是一个迫切需要关注的新领域。③参与的公平:代表人物弗雷泽《正义的中断》公平要回答“什么是公平”更要回答“谁的公平”。分配、承认的公平还不够,更需要一种“代表或“参与”公平。社会公平需要分配、身份和参与公平的多维结合。参与意义上的教育公平,更多着眼于政治身份与代表权。以信息化促进参与的教育公平,对于社会的中下阶层或弱势群体而言,如何尊重并保障他们的教育诉求也是一个新挑战。第二鸿沟、第三鸿沟的现象(彭红超,ICT促进教育公平了吗?OECD的视角,2020.09)。新时代教育公平面临着低位均衡、中位优质与高位个性发展的复合挑战:提出了分配公平、承认公平与参与公平的多维诉求。信息技术智能、互联、数据驱动、跨界,成为新引擎、新动能、新路径。扩大资源供给,优化资源配置,在分配意义上推进教育公共服务的均衡

(3)父辈的职业位置、教育水平带来的影响.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国家教育基本政策,是人民美好生 活的基本诉求;促进教育公平,不仅涉及“如何促进”的问题,更关键的问题 在于“促进何种教育公平”。 ①分配的教育公平:代表人物 罗尔斯《正义论》 力图通过分配公平来构建正义社会;公平正义的三个原则:平等、差 异、弱势补偿原则。 分配意义上的教育公平,更多着眼于教育权利、机会与资料的分配。 信息化促进分配公平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政策实践在促进教育公平方 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 ②承认的公平:代表人物 霍耐特《为承认而斗争》 公平不仅是经济上的资源和机会的分配,还是文化上的身份认同、主体 尊重与主体间的相互认可。承认公平,即承认人的主体性、文化的多样性与 公民的平等性。 承认意义上的教育公平,更多着眼于个体的心理关怀、尊严与自信等, 反对任何形式的蔑视、排斥、诽谤与伤害。 以信息化促进承认的教育公平,对于流动性不断增强、社会形态中日益 多元多样的社会群体的教育承认而言,是一个迫切需要关注的新领域。 ③参与的公平:代表人物 弗雷泽《正义的中断》 公平要回答“什么是公平”更要回答“谁的公平”。分配、承认的公平还不 够,更需要一种“代表”或“参与”公平。社会公平需要分配、身份和参与公平 的多维结合。 参与意义上的教育公平,更多着眼于政治身份与代表权。 以信息化促进参与的教育公平,对于社会的中下阶层或弱势群体而言, 如何尊重并保障他们的教育诉求也是一个新挑战。 ――――――――――――― 第二鸿沟、第三鸿沟的现象(彭红超,ICT促进教育公平了吗?OECD的 视角,2020.09)。 新时代教育公平面临着低位均衡、中位优质与高位个性发展的复合挑 战;提出了分配公平、承认公平与参与公平的多维诉求。 信息技术智能、互联、数据驱动、跨界,成为新引擎、新动能、新路 径。 ――――――――――――― 扩大资源供给,优化资源配置,在分配意义上推进教育公共服务的均衡

化;提供适合的教育与亲和的接入方式,在承认意义上探索线上线下的教育融合,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有尊严的成长。尊重弱势群体的教育参与权,健全沟通与交流渠道机制,在参与意义上保障弱势群体的教育利益诉求与理想构建(华东师大刘世清,2020)。政策调节:招生、收费、就业:技术创新:加大弱势地区资源供给,推行个性化学习与个别化学习,增加学生学习能力和应变能力(谈松华,2020)。介绍美、英、印、日在线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实践)四、线上活动1.阅读与思考:阅读教材与拓展资源(线上文档),比较我国在线教育与世界在线教育发展有哪些不同之处?哪些方面须改进?(下节课上讨论)2.线上讨论:结合课件与平台的拓展资源,阐述在我国在线教育如何促进教育公平。要求::结合论据(文献、已有研究结论、调查或访谈数据)或教育教学实际展开讨论;:作出结论,提出建议或对策;:回复其他同学的发言至少一次。五、课程思政元素引导学生客观地看待在线教育发展历史并意识到我国发展在线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和面临的挑战,增强通过在线教育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信心。教学反思

化;提供适合的教育与亲和的接入方式,在承认意义上探索线上线下的教育 融合,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有尊严的成长。尊重弱势群体的教育参与 权,健全沟通与交流渠道机制,在参与意义上保障弱势群体的教育利益诉求 与理想构建(华东师大 刘世清,2020)。 政策调节:招生、收费、就业;技术创新:加大弱势地区资源供给,推 行个性化学习与个别化学习,增加学生学习能力和应变能力(谈松华, 2020)。 ―――――――――――――― 介绍美、英、印、日在线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实践) 四、线上活动 1.阅读与思考:阅读教材与拓展资源(线上文档),比较我国在线教育与 世界在线教育发展有哪些不同之处?哪些方面须改进? (下节课上讨论) 2.线上讨论:结合课件与平台的拓展资源,阐述在我国在线教育如何促进 教育公平。 要求:  结合论据(文献、已有研究结论、调查或访谈数据)或教育教学实际展 开讨论;  作出结论,提出建议或对策;  回复其他同学的发言至少一次。 五、课程思政元素 引导学生客观地看待在线教育发展历史并意识到我国发展在线教育的必要 性、重要性和面临的挑战,增强通过在线教育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信心。 教学 反思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