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材料表面与界面》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金属材料的表面 8.4 金属的表面腐蚀 8.5 金属的表面改性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PT
文档页数:60
文件大小:21.16M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材料表面与界面》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金属材料的表面 8.4 金属的表面腐蚀 8.5 金属的表面改性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第八章金属材料的表面 参考书:赵文轸著,金属材料表面新 技术,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2.11

第八章 金属材料的表面 参考书:赵文轸著,金属材料表面新 技术,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2.11

一、金属材料概述 二、金属的表面及表面反应 三、金属表面上分子的吸附态 四、金属的表面腐蚀 五、金属的表面改性

四、金属的表面腐蚀 金属表面腐蚀不仅造成经济损失,也经常对人的 安全造成危害

四、金属的表面腐蚀 1.金属的腐蚀与钝化: 金属及合金在外围介质的化学或电化学作用下发生 破坏的过程称为金属腐蚀。 化学不均匀性 内部因素 能量不均匀性 腐蚀 因素 化学成分 外部因素 离子浓度 温度、压力

四、金属的表面腐蚀 1.金属的腐蚀: 与金属材料本身性质有关的因素称之为内部因素。包括金属 的组成元素、多晶体的晶粒晶界、金属的纯度、金相组织、 热处理、冷加工等。 化学不均匀性 内部因素 能量不均匀性 化学不均匀性起因于异质金属,金属氧化物或其他金属化合物 的夹杂。对于合金而言,则由结构中存在的不同相而造成。化 学不均匀性是导致在金属表面各点腐蚀速度各异的主要原因。 能量不均匀性源于材料中因各种原因产生的内应力差异。能量 不均匀性的存在是使金属表面的均匀腐蚀变为局部腐蚀或晶间 腐蚀的主要原因

四、金属的表面腐蚀 1.金属的腐蚀与钝化: 与腐蚀介质性质有关的因素称之为外部因素。 化学成分 外部因素 离子浓度 温度、压力 这些因素在腐蚀过程的初始阶段决定热力学和动力学反应参数, 对腐蚀过程起决定性作用。与内部因素不同的是,外部因素在 腐蚀过程中通常要发生变化。如在腐蚀的初始阶段,温度及压 力是决定因素,但随着表面氧的消耗,反应所需要的氧只能靠 扩散的方式向表面趋近,此时氧的扩散就变成了决定性因素

四、金属的表面腐蚀 1金属的腐蚀与钝化: 金属的钝化: 金属表面由活性溶解状态转变为钝态的过程。金属 钝化后,由于金属和介质的作用,在金属表面生成 一层极薄的、致密的、覆盖性能良好的钝化膜。 金属钝化膜可以是固相膜,也可以使吸附膜。大多 数钝化膜是由金属氧化物组成的,此外还可以是难 溶的金属盐

四、金属的表面腐蚀 1,金属的腐蚀与钝化: 金属的钝化: 金属钝化后会有两个显著特征:腐蚀速度大幅度下 降,可降4-8个数量级:大多伴随电极电位正向移 动(0.5-2.0V),接近贵金属的电位。 钝态现象对金属的表面防腐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许多防止金属表面腐蚀的加工方法就是建立在这一 现象的基础之上的

金属腐蚀与防护基本原理 电极电位(electrode potential) (一)电极与电极电位 电极:电子导体(金属)与离子导体(液、固电解质) 接触,并且有电荷在两相之间迁移而发生氧化还原反 应的体系,称为电极。 电极反应:在电极与溶液界面上的进行的电化学反应 称为电极反应。 Cu HCI Zn

双电层:当金属浸入电解质溶液中时,其表面离子与 溶液中的离子相互作用,使界面处金属和溶液分别带 异电荷,即双电层(electrostatic double layer,.double electrode layer). 电极电位:双电层两侧的电位差,即金属与溶液之间 的电位差称为电极电位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