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表面与界面》课程实验指导书(共四个实验)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材料表面与界面》实验指导书 by李成峰高巧春王厚德 实验一液体表面张力的测定 、实验目的 1、了解JYW200A型自动界面张力仪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操作技巧 2、掌握利用Yw-200A型自动界面张力仪测定液体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的 二、引言 1、表面张力 表面张力是液体的一个重要的性质,它跟溶液的性质、温度有很大关系,数值的大小会 使液体与固体、气体接触时表现出不同的表界面现象,在涉及到润湿、粘附和铺展过程的材 料工艺过程、使用性能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2、仪器结构和工作原理 JYW-200A型自动界面张力仪主要由扭力丝、传感器、铂金环及升降部分组成,使用时 将铂金环浸入到被测液体中的一定位置,通过电机、皮带轮、托盘带动盛有液体的玻璃器皿 下降,这时铂金环与被测液体之间的膜被拉长,使铂金环受到一个向下的力,通过杠杆臂使 相力随之扭转,传器测出杠杆警另一端的位移,将被拉伸的隙形量转为申压量】 经过电路处理转化为相应张力值,并自动显示出来。随着薄膜被逐渐拉长,张力值逐渐增大 直至薄膜破裂,记下最大值就是该液体的实测张力值P,再乘以该液体的校正因子F,就得 到液体的实际张力值V,即V=PF,校正因子F取决于实测张力值P,液体密度,铂金丝的半 径及铂金环的半径。 直品任公司 图1-1JYW-200A自动界面张力仪 三、实验内容 1、测量液体的表面张力,选择水、无水乙醇和丙二醇的表面张力,实验测试实验重复 三次,取平均值为测定值 实验步骤包括:把调整到25℃的试样倒入玻璃杯中20-25mm高,将玻璃杯放在托盘的 中间位置上,按“上升“键,使铂金环深入到液体中5一7mm处,按“停止键停止,待示数稳定后, 按下“置零”键,稍有延迟后,示值回零,然后按“试验键,托盘和被测液体开始下降,显示 1
2012-2013 学年 第一学期 《材料表面与界面》实验指导书 by 李成峰 高巧春 王厚德 1 实验一 液体表面张力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 JYW-200A 型自动界面张力仪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操作技巧 2、掌握利用 JYW-200A 型自动界面张力仪测定液体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的 二、引言 1、表面张力 表面张力是液体的一个重要的性质,它跟溶液的性质、温度有很大关系,数值的大小会 使液体与固体、气体接触时表现出不同的表界面现象,在涉及到润湿、粘附和铺展过程的材 料工艺过程、使用性能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2、仪器结构和工作原理 JYW-200A 型自动界面张力仪主要由扭力丝、传感器、铂金环及升降部分组成,使用时 将铂金环浸入到被测液体中的一定位置,通过电机、皮带轮、托盘带动盛有液体的玻璃器皿 下降,这时铂金环与被测液体之间的膜被拉长,使铂金环受到一个向下的力,通过杠杆臂使 扭力丝随之扭转,传感器测出杠杆臂另一端的位移,将被拉伸的薄膜变形量转变为电压量, 经过电路处理转化为相应张力值,并自动显示出来。随着薄膜被逐渐拉长,张力值逐渐增大, 直至薄膜破裂,记下最大值就是该液体的实测张力值 P,再乘以该液体的校正因子 F,就得 到液体的实际张力值 V,即 V=P·F,校正因子 F 取决于实测张力值 P,液体密度,铂金丝的半 径及铂金环的半径。 图 1-1 JYW-200A 自动界面张力仪 三、实验内容 1、测量液体的表面张力,选择水、无水乙醇和丙二醇的表面张力,实验测试实验重复 三次,取平均值为测定值。 实验步骤包括:把调整到 25℃的试样倒入玻璃杯中 20—25mm 高,将玻璃杯放在托盘的 中间位置上,按“上升”键,使铂金环深入到液体中 5—7mm 处,按“停止”键停止,待示数稳定后, 按下“置零”键,稍有延迟后,示值回零,然后按“试验”键,托盘和被测液体开始下降,显示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材料表面与界面》实验指导书 by李成峰高巧春王厚德 值将逐渐增大,最终保持在最大值(显示器左侧的数字为当前值,右侧的数字为最大值)该 最大值就是液体的实测表面张力值,按“停止”健停止,最大值将被记录在显示屏的右侧。 2、测量界面张力,选择水和正辛烷作为实验目标,实验测试重复三次,取平均值为测 定值。 实验步骤:以石油产品油对水界面张力为例,把一定量的25℃的蒸馏水倒入玻璃杯中 (高约10mm),将玻璃杯放在托盘的中间位置,升高托盘,使铂金环深入到液体中5一mm 深 密水 110mm高, 不要使铂金环触及油一水 3、对实际张力的校正:用圆环法测定张力时需考虑以下两种情况。 ()、在测量过程中环是被向上拉起的使液体表面变形。随着环向上移动距离的增加 (②)、少量液体沾附在环下部,这种影响可以用一种函数形式表示。从以上两种情况看, 实际的张力值V应由测得的张力P乘以一个校正因子V=P×F,在该仪器中,按ASTMD-971 计算校正因子公式为: 0.01452P ci(D-d +004534-1679 F-0.7250+ 式中P:显示的读数值mN/m C:环的周长6.00cm R:环的半径0.955cm D:下相密度(25C时)gml d上相密度(25℃时)gml r铂金丝的半径0.03cm 在液体和气体的情况下:D是液体的密度,d是气体的密度。 四、注意事项: 1、掌握仪器的操作方法后方可进行实验数据测试: 2、对于界面张力的测定,每次试验前都必须对铂金环进行净化、烘干处理: 3、无论是表面张力还是界面张力的测定,调零前铂金环必须是净化处理过的。 五、思考题: 1、为什么液体会有表面张力? 2、表面张力与那些因素有关系? 3、在表面与界面基础知识中与表面张力有关系的公式有哪些?
2012-2013 学年 第一学期 《材料表面与界面》实验指导书 by 李成峰 高巧春 王厚德 2 值将逐渐增大,最终保持在最大值(显示器左侧的数字为当前值,右侧的数字为最大值)该 最大值就是液体的实测表面张力值,按“停止”键停止,最大值将被记录在显示屏的右侧。 2、测量界面张力,选择水和正辛烷作为实验目标,实验测试重复三次,取平均值为测 定值。 实验步骤:以石油产品油对水界面张力为例,把一定量的 25℃的蒸馏水倒入玻璃杯中 (高约 10mm),将玻璃杯放在托盘的中间位置,升高托盘,使铂金环深入到液体中 5—7mm 深,在蒸馏水上慢慢倒入已调至 25℃的试样约 10mm 高,注意:不要使铂金环触及油—水 界面。让油—水界面保持 30 秒钟,按上述试验步骤进行试验即可。 3、对实际张力的校正:用圆环法测定张力时需考虑以下两种情况。 ⑴、在测量过程中,环是被向上拉起的,使液体表面变形。随着环向上移动距离的增加, 液体的变形量也在增加,所以由中心到破裂点的半径小于环的平均半径,这种影响由环的半径 和铂金丝的半径比给出。 ⑵、少量液体沾附在环下部,这种影响可以用一种函数形式表示。从以上两种情况看, 实际的张力值 V 应由测得的张力 P 乘以一个校正因子 V=P×F。在该仪器中,按 ASTMD—971 计算校正因子公式为: F=0.7250+ r C D d R P 1.679 0.04534 ( ) 0.01452 2 + − − 式中 P:显示的读数值 mN/m C:环的周长 6.00cm R:环的半径 0.955cm D:下相密度(25℃时)g/m1 d:上相密度(25℃时)g/m1 r: 铂金丝的半径 0.03cm 在液体和气体的情况下:D 是液体的密度,d 是气体的密度。 四、注意事项: 1、掌握仪器的操作方法后方可进行实验数据测试; 2、对于界面张力的测定,每次试验前都必须对铂金环进行净化、烘干处理; 3、无论是表面张力还是界面张力的测定,调零前铂金环必须是净化处理过的。 五、思考题: 1、为什么液体会有表面张力? 2、表面张力与那些因素有关系? 3、在表面与界面基础知识中与表面张力有关系的公式有哪些?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材料表面与界面》实验指导书 by李成峰高巧春王厚德 实验二接触角的测定 对固体的浸润性,通过测量液体对固体的接触角、计算、测定液体的自由能即液体对固 体的附者力,张力等指标,接触角可通过停滴法、吊片法、浸润法以及接触角测定仪法(液 滴角度测量法)等测量得到。本实验采用接触角测定仪测定。该仪器的具体应用领域有:金 属焊接过程中,检测焊剂对金属的附着力:印刷行业油墨、金属、纸张之间的附着力:粘贴 剂与固体间的粘接程度研究:航天工业空中雨雾对飞机基体的润湿程度检测:军事科学中弹 有药中的来新释苦乘的程闲有药定:香来使健角。后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润湿作用、接触角等概念: 2、用液滴角度测量法测量水在石蜡、聚合物等固体表面上的接触。 二、实验原理 生产触 中常见的现象。通常将固 气界面被固液界面 取代的过程称 可用这一过程 由能梳的多少来衡量 有 在未接触前总的表面自由能为 为L·因此,这一过程体系自由的降:△G为: -△G=YsG+nG-Ys=Wg (3.1) Ws称为粘附功,它的大小可衡量润湿的程度。由于现时尚无可靠的方法测定和 L,故由上式求出WL需要用被动的方法 液 液 -△G=W 固 固 图31液体对固体的粘附功 气(A) Y红液(1) 固(s) 图3-2固体表面上液滴的接触角 自由能s、YL、九6和接触角间0有如下关系:
2012-2013 学年 第一学期 《材料表面与界面》实验指导书 by 李成峰 高巧春 王厚德 3 实验二 接触角的测定 对固体的浸润性,通过测量液体对固体的接触角、计算、测定液体的自由能即液体对固 体的附着力,张力等指标,接触角可通过停滴法、吊片法、浸润法以及接触角测定仪法(液 滴角度测量法)等测量得到。本实验采用接触角测定仪测定。该仪器的具体应用领域有:金 属焊接过程中,检测焊剂对金属的附着力;印刷行业油墨、金属、纸张之间的附着力;粘贴 剂与固体间的粘接程度研究;航天工业空中雨雾对飞机基体的润湿程度检测;军事科学中弹 片在空气中与雨雾接触角的测定;石油开采过程中,注入添加剂与原油中固体前进角,后退 角的测定;纳米材料与不同活性剂间湿润性的测定、研究;铝箔亲水角的测定等。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润湿作用、接触角等概念; 2、用液滴角度测量法测量水在石蜡、聚合物等固体表面上的接触。 二、 实验原理 润湿是自然界和生产过程中常见的现象。通常将固-气界面被固-液界面所取代的过程称 为润湿。当液体与固体接触后,体系的自由能降低。因此,液体在固体上润湿程度的大小 可用这一过程自由能降低的多少来衡量。设有面积皆为 1cm2 的液体及固体,如图 1 所示, 在未接触前总的表面自由能为 γSG+γLG,接触后原来的液-气界和固-液界面,其界面自由能 为 γSL。因此,这一过程体系自由的降-△G 为: -△G=γSG+γLG-γSL=WSL (3-1) WSL 称为粘附功, 它的大小可衡量润湿的程度。由于现时尚无可靠的方法测定 γSG 和 γSL, 故由上式求出 WSL 需要用被动的方法。 图 3-1 液体对固体的粘附功 图 3-2 固体表面上液滴的接触角 如果液体在固体表面上形成一液滴如下图 2 所示,在固、液、气三相交界处自固-液界 面经液体内部到气-液界面的夹角成为接触角。以 θ 表示。当达到平衡时 s-g、s-l、g-l 界面 自由能 γSG、γSL、γLG 和接触角间 θ 有如下关系: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材料表面与界面》实验指导书 by李成峰高巧春王厚德 YLG cos0-YsG-Ys (3-2) 此式称为Youg方程或润湿方程。它是描述润湿作用的基本公式。 将(3-2)式代入(3-1)式,可得: WsL=YLG (1+cos0 (3-3) 只要测量出液体与固体间的接触角和测定出液体的表面张力G即可由式(33)求出 粘附功Ws,从而可衡量润湿程度。由式(3-3)可以看出。 当0-180°时(Ws1=0)即完全不润湿: 0=0°时,(Ws=2LG)为完全润湿: 0°90°称为不润湿,0越小润湿性能越好,这为判断润湿程度带来方便。 接触角测定仪法是测量接触的常用的方法之 ,它是在平整的固体表面上滴一滴小液 滴,直接测量接触角的大小。为此,可用低倍显微镜中装有的量角器测量,也可将液滴图 象投影到屏幕上或拍摄图象再用量角器测量,但这类方法不可避免人为作切线的误差。 和液体的性质及杂质,添加物的 湿性 且随 接触时 的延长接触角有 于定值的趋势, 这是由于表面 界面 吸附的结果 三、仪器和药品 子:接能测定仪、注系、容量、装面、不钢片、聚乙片、 2、药品:石蜡、蒸馏水、十二烷基硫酸钠 四、实验步骤 1、接触角测量仪的调试 本实验采用国产水82接触角测量仪,其使用方法如下:
2012-2013 学年 第一学期 《材料表面与界面》实验指导书 by 李成峰 高巧春 王厚德 4 γLG cosθ=γSG-γSL (3-2) 此式称为 Young 方程或润湿方程。它是描述润湿作用的基本公式。 将(3-2)式代入(3-1)式,可得: WSL=γLG (1+ cosθ ) (3-3) 只要测量出液体与固体间的接触角和测定出液体的表面张力 γLG 即可由式(3-3)求出 粘附功 WSL,从而可衡量润湿程度。由式(3-3)可以看出。 当 θ=180°时 (WSL=0) 即完全不润湿; θ=0°时, (WSL=2γLG)为完全润湿; 0°90°称为不润湿,θ 越小润湿性能越好,这为判断润湿程度带来方便。 接触角测定仪法是测量接触的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在平整的固体表面上滴一滴小液 滴,直接测量接触角的大小。为此,可用低倍显微镜中装有的量角器测量,也可将液滴图 象投影到屏幕上或拍摄图象再用量角器测量,但这类方法不可避免人为作切线的误差。 决定和影响润湿作用的接触角的因素很多。如固体和液体的性质及杂质,添加物的影 响,固体表面的粗糙程度,不均匀性的影响,表面污染等。对于一定固体表面,在液相中 加入表面活性物质可改善润湿性质,并且随着液体和固体表面接触时间的延长,接触角有 逐渐变小趋于定值的趋势,这是由于表面活性物质在各界面上吸附的结果。 三、仪器和药品 1、仪器:接触角测定仪、注射器、容量瓶、玻璃截面、不锈钢片、聚乙烯片、坩埚、 镊子。 2、药品:石蜡、蒸馏水、十二烷基硫酸钠 四、 实验步骤 1、接触角测量仪的调试 本实验采用国产 JY-82 接触角测量仪,其使用方法如下: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材料表面与界面》实验指导书 by李成峰高巧春王厚德 图3-3JY-82接触角测量仪 7 8910 16 o t 12 15 17 18 图34JY82接触角测量仪示意图(1、照相机:2、照相接头:3、目镜:4、照相专用 旋钮:5、物镜:6、液滴调整器:7、支架垂直旋钮:8支架横向旋钮:9、主轴周定螺钉: 工作台垂直移动旋钮:11、工作台外壳:12、工作台调节旋钮:13、工作台水平移 旋水准泡:、调焦大旋16显镜 下调节手轮:17、显做镜水平调节手 轮:18、主机调节螺钉) ①调节水平,打开电源,调节光源,使目镜中可看到柔和的光线 ④使液滴一端之固液气三相交界点与目镜中刻度板中,心占重合。调带目镜中可转动线在 刻度板中心点(即液滴一端三相交界点)与液滴相切,该线所指示角即为接触角。每种液体 和样品片都需多次测量,将所得结果取平均值。 ⑤测试完毕,关闭电源,清洗仪器。 2、将玻璃片用热洗液洗净,烘干。另取洁净之石蜡在坩塌中熔化,将已干燥的玻片浸 入,用慑子夹一角取出,挖去多余的石蜡,冷却,形成薄石蜡层。所有洗净和制备完成的固 体样品片切忌用手等触摸,以避免表面污染。最好准备好样品片后立即测量。 3、按照步骤1中所述接触角测量仪的应用方法。测量水在石蜡、玻璃片、聚乙烯和不 锈钢片上的接触角。 4、制0.001,0.004,0.01,0.02g100mL浓度的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测量这些溶 液在石蜡表面上的接触角,每次测量要在20秒内完成。 5、测浓度为0.02g100mL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滴在石蜡和聚乙烯表面上的接触角随 时间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处理 1、列表表示所得实验结果
2012-2013 学年 第一学期 《材料表面与界面》实验指导书 by 李成峰 高巧春 王厚德 5 图 3-3 JY-82 接触角测量仪 图 3-4 JY-82 接触角测量仪示意图 (1、 照相机;2、照相接头;3、目镜;4、照相专用 旋钮;5、物镜;6、液滴调整器; 7、支架垂直旋钮;8 支架横向旋钮;9、主轴固定螺钉; 10、工作台垂直移动旋钮;11、工作台外壳;12、工作台调节旋钮;13、工作台水平移动 旋钮;14、水准泡;15、调焦大旋钮;16、显微镜上下调节手轮;17、显微镜水平调节手 轮;18、主机调节螺钉) ① 调节水平,打开电源,调节光源,使目镜中可看到柔和的光线。 ② 将固体样品置于样品测试工作台上,调节工作台调节旋钮 10,12 和 13,使在目镜中看 到清晰的固体样品片的横向面,并使其表面线与目镜中刻度板水平线重合。 ③ 用注射器小心地滴一滴待测液体在样品上。(液滴直径以 1~3mm 为宜)液滴不宜太靠 近样品中部和边缘,用横向调节手轮调节,使液滴进入光路,各种液体的注射器不得混用。 ④ 使液滴一端之固-液-气三相交界点与目镜中刻度板中心点重合。调节目镜中可转动线在 刻度板中心点(即液滴一端三相交界点)与液滴相切,该线所指示角即为接触角。每种液体 和样品片都需多次测量,将所得结果取平均值。 ⑤ 测试完毕,关闭电源,清洗仪器。 2、将玻璃片用热洗液洗净,烘干。另取洁净之石蜡在坩埚中熔化,将已干燥的玻片浸 入,用镊子夹一角取出,挖去多余的石蜡,冷却,形成薄石蜡层。所有洗净和制备完成的固 体样品片切忌用手等触摸,以避免表面污染。最好准备好样品片后立即测量。 3、 按照步骤 1 中所述接触角测量仪的应用方法。测量水在石蜡、玻璃片、聚乙烯和不 锈钢片上的接触角。 4、 制 0.001,0.004,0.01,0.02g/100mL 浓度的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测量这些溶 液在石蜡表面上的接触角,每次测量要在 20 秒内完成。 5、测浓度为 0.02g/100mL 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滴在石蜡和聚乙烯表面上的接触角随 时间的变化。 五、 实验结果处理 1、列表表示所得实验结果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材料表面与界面》实验指导书 by李成峰高巧春王厚德 2、作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在石蜡上接触角与时间的关系图。作0.02g100mL十二烷基 硫酸钠水溶液在石蜡上接触角与时间的关系图。初步解释所得结果的原因。 六、思考题 1、请总结影响固体表面接触角准确测定的因素有哪些? 2.、请判断水能否在汞的表面上铺展? 附:矿物表面润湿性分类 表面不饱和 类型 表面同水的 键性质 作用能E 接触角 界面水结构 代表性矿物 石英、 强亲水 >1 直接水化层 矿、高岭石、 方 解石 弱亲水 方铅矿、辉铜 弱疏水 1左右 无或很小 直接水化层 身闭合) 为主 闪锌矿 分子键为 (层面间), 中等 疏水 离子、共价 1 (40-9d 次生水化层 滑石、石墨、辉 键为辅(层 为主 铝矿、叶腊石 度) 端、断面》 大 强疏水 色散力为主 <1 (90-110 次生水化层 自然硫、石蜡 的分子键 度) 6
2012-2013 学年 第一学期 《材料表面与界面》实验指导书 by 李成峰 高巧春 王厚德 6 2、作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在石蜡上接触角与时间的关系图。 作 0.02g/100mL 十二烷基 硫酸钠水溶液在石蜡上接触角与时间的关系图。初步解释所得结果的原因。 六、 思考题 1、请总结影响固体表面接触角准确测定的因素有哪些? 2.、请判断水能否在汞的表面上铺展? 附:矿物表面润湿性分类 类型 表面不饱和 键性质 表面同水的 作用能 E 接触角 界面水结构 代表性矿物 强亲水 性 离子键、共 价键、金属 键 >>1 无 直接水化层 石英、云母、锡 石、刚玉、菱铁 矿、高岭石、方 解石 弱亲水、 弱疏水 离子-共价 键(部分自 身闭合) 1 左右 无或很小 直接水化层 为主 方铅矿、辉铜矿、 闪锌矿 疏水 分子键为主 (层面间), 离子、共价 键为辅(层 端、断面) <1 中等 (40~90 度) 次生水化层 为主 滑石、石墨、辉 钼矿、叶腊石 强疏水 色散力为主 的分子键 <<1 大 (90~110 度) 次生水化层 自然硫、石蜡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材料表面与界面》实验指导书 by李成峰高巧春王厚德 实验三颗粒的Zeta电位值测定 纳米颗粒制备过程中,往往采用化学沉淀法,纳米颗粒在溶液中形成小晶体,以沉淀的 形式在溶液中生核和长大,在沉降、浓缩、分离和干燥过程中,往往会引起颗粒的团聚,号 致纳米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丧失比表面积高、活性强等优点,在改善纳米颗粒在溶液中的分散 性能、提高纳米颗粒抗团聚能力方面有许多的机制,包括静电排斥、空间位阻和静电空间 位阻的协同作用,这些往往靠颗粒表面的带电机制、表面改性剂和工艺选择、溶剂性质有很 大关系,其中静电排斥作用可通过测量颗粒表面荷电大小,即表面zca(G)电位值来定性 描述。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纳米粒子的荷电性: 2、掌握测定颗粒(电位的方法: 3、分析表面改性剂对(电位和等电点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纳米颗粒的分散相,即在溶液中高度分散的纳米粒子,往往都带有电荷,这是由于品格 内离子的同品置换,构品离子的电荷性质以及表面少量有机质的离解等原因。 当颗粒分散在水中时,在颗粒和液相的界面上就有双电层出现。粒子(胶核)对水化阳离 子的吸附,随粒子与阳离子之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弱。在外电场作用下,粒子与一部分吸附牢 固的水化阳离子一起移动。这部分水化阳离子膜称为吸附层(胶核加吸附层构成胶粒)。而另 一部分水化阳离子,在外电场作用下,则向相反方向移动这部分称为扩散层(胶粒加扩散层 构成胶团),见图1。吸附层与扩散层各带相反电荷。 相对移动的两者之间存在着电位差,这个电位差称动电动电位或z心ta()电位。也就是说 当胶粒对均匀的液相介质作相对移动时,所测出的电位差为电动电位或(电位,而粒子表面 与扩散层之间的总电位差称为热力学电位差,用E表示显然E>(。影响胶粒(电位的因素 主要是颗粒本身的状况(结构、有机质的含量),系统中电解质的种类和浓度,飞电位常用来 衡量胶体系统的稳定程度,它对于纳米颗粒的分散、粘土泥浆的陶瓷工艺性质同样有重要意 可以提高泥浆的稳定性 增经有人(瓦雷尔)研究指出, 一个稳定的陶瓷 吸附层 打散层 图2-1热力学电位与z心ta电位和胶团结构示意图 >
2012-2013 学年 第一学期 《材料表面与界面》实验指导书 by 李成峰 高巧春 王厚德 7 实验三 颗粒的 Zeta 电位值测定 纳米颗粒制备过程中,往往采用化学沉淀法,纳米颗粒在溶液中形成小晶体,以沉淀的 形式在溶液中生核和长大,在沉降、浓缩、分离和干燥过程中,往往会引起颗粒的团聚,导 致纳米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丧失比表面积高、活性强等优点,在改善纳米颗粒在溶液中的分散 性能、提高纳米颗粒抗团聚能力方面有许多的机制,包括静电排斥、空间位阻和静电-空间 位阻的协同作用,这些往往靠颗粒表面的带电机制、表面改性剂和工艺选择、溶剂性质有很 大关系,其中静电排斥作用可通过测量颗粒表面荷电大小,即表面 zeta(ζ)电位值来定性 描述。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纳米粒子的荷电性; 2、掌握测定颗粒 ζ 电位的方法; 3、分析表面改性剂对 ζ 电位和等电点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纳米颗粒的分散相,即在溶液中高度分散的纳米粒子,往往都带有电荷,这是由于晶格 内离子的同晶置换,构晶离子的电荷性质以及表面少量有机质的离解等原因。 当颗粒分散在水中时,在颗粒和液相的界面上就有双电层出现。粒子(胶核)对水化阳离 子的吸附,随粒子与阳离子之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弱。在外电场作用下,粒子与一部分吸附牢 固的水化阳离子一起移动。这部分水化阳离子膜称为吸附层(胶核加吸附层构成胶粒)。而另 一部分水化阳离子,在外电场作用下,则向相反方向移动这部分称为扩散层(胶粒加扩散层 构成胶团),见图 1。吸附层与扩散层各带相反电荷。 相对移动的两者之间存在着电位差,这个电位差称动电动电位或 zeta(ζ)电位。也就是说, 当胶粒对均匀的液相介质作相对移动时,所测出的电位差为电动电位或 ζ 电位,而粒子表面 与扩散层之间的总电位差称为热力学电位差,用 E 表示显然 E>ζ。影响胶粒 ζ 电位的因素, 主要是颗粒本身的状况(结构、有机质的含量),系统中电解质的种类和浓度,ζ 电位常用来 衡量胶体系统的稳定程度,它对于纳米颗粒的分散、粘土泥浆的陶瓷工艺性质同样有重要意 义。ζ 电位增高时,可以提高泥浆的稳定性。曾经有人(瓦雷尔)研究指出,一个稳定的陶瓷 泥浆悬浮液,粘土胶粒的 ζ 电位必在 50μV 以上。 图 2-1 热力学电位与 zeta 电位和胶团结构示意图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材料表面与界面》实验指导书 by李成峰高巧春王厚德 加入表面改性剂后,颗粒表面带电性质会有改变,体现为带电量的增减、等电点的移动, 这是由表面改性剂带来的附加电荷性质导致的。 三、实验仪器 JS94g+型为电泳仪:超声波分散器:酸度计:电子天平(精度0.01g:胶头滴管:滤纸 (7厘米) 四、实验步骤 1、配制溶液 称取1克氧化铝颗粒,加入100毫升去离子水,在超声波分散器中充分 分散。然后用酸度计测出其酸度值。 2、调焦与定位用去离子水清洗电泳杯和十字标,将被测样品注入电泳杯,插入十字 标后洗涤数次,并让十字标充分湿润:取0.5ml样品注入电泳杯,倾斜电泳杯,缓缓插入十 字标 将标有前的一面面向自已插入,细心观察,不要产 气泡: 擦拭 电泳杯的外面 将电泳杯平稳放入样品槽,轻轻按到底,切忌重压。点击主界面上的活动图像,调节上下、 左右旋扭和焦距,直到看到清洗的十字图像。 3、采样与截图用去离子水冲洗电泳杯和电极,将被测试样注入电泳杯,插入电极后 洗涤数次,并让电极装置充分湿润:取0.5m样品注入电泳杯,顿斜电泳杯,缓缓插入电极 装置,细心观察, 不要产生气泡:擦拭 电泳杯外面,将电泳杯平稳放入样品槽,轻轻按到 底,切忌重压,连上电极线,然后点按活动图像,调节所需电压,设置文件名,输入样品 pH值,按启动,图像上颗粒会随电极的切换左右移动,使用快捷键调节,使待测颗粒处于 取景框内,立刻按存盘,程序将截取图像供分析计算时使用。 4、分析按分析程序进入分析计算子程序界面。首先在分析1区内确认一个颗粒,在 定标数据区内的颗粒O位置将显示所确认的位置数据,然后根据颗粒位置的相关性,在分 析2区确认同一颗粒,其位置数据显示在定标数据区内的颗粒OB后,至此获得第一组数 据,然后再用同样的方法获得第二组数据,依此类推可获得多至十组数据,按存盘,输入电 荷极性,确认,即可得到样品的电位,本实验要求每个pH值下选定5个颗粒,取平均值作 为zeta电位值。 5、取出电泳杯,用去离子水反复冲洗电泳杯和十字标,直至冲洗干净。将上述原溶液 用稀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后,重复上述测定。 6、(选做)表面改性后颗粒zcta电位值的测量:在配制溶液时加入0.05克油酸钠,其 他步骤同未改性颗粒zcta电位值测量步骤。 五、数据记录 1、未改性颗粒的zta(G)电位与pH值的关系 Zcta电位测量值 pH值 1 2 3 4 5 只0
2012-2013 学年 第一学期 《材料表面与界面》实验指导书 by 李成峰 高巧春 王厚德 8 加入表面改性剂后,颗粒表面带电性质会有改变,体现为带电量的增减、等电点的移动, 这是由表面改性剂带来的附加电荷性质导致的。 三、实验仪器 JS94g+型为电泳仪;超声波分散器;酸度计;电子天平(精度 0.01g);胶头滴管;滤纸 (Φ7 厘米) 四、实验步骤 1、配制溶液 称取 1 克氧化铝颗粒,加入 100 毫升去离子水,在超声波分散器中充分 分散。然后用酸度计测出其酸度值。 2、调焦与定位 用去离子水清洗电泳杯和十字标,将被测样品注入电泳杯,插入十字 标后洗涤数次,并让十字标充分湿润;取 0.5ml 样品注入电泳杯,倾斜电泳杯,缓缓插入十 字标,将标有“前”的一面面向自己插入,细心观察,不要产生气泡;擦拭干电泳杯的外面, 将电泳杯平稳放入样品槽,轻轻按到底,切忌重压。点击主界面上的活动图像,调节上下、 左右旋扭和焦距,直到看到清洗的十字图像。 3、采样与截图 用去离子水冲洗电泳杯和电极,将被测试样注入电泳杯,插入电极后 洗涤数次,并让电极装置充分湿润;取 0.5ml 样品注入电泳杯,倾斜电泳杯,缓缓插入电极 装置,细心观察,不要产生气泡;擦拭干电泳杯外面,将电泳杯平稳放入样品槽,轻轻按到 底,切忌重压,连上电极线,然后点按活动图像,调节所需电压,设置文件名,输入样品 pH 值,按启动,图像上颗粒会随电极的切换左右移动,使用快捷键调节,使待测颗粒处于 取景框内,立刻按存盘,程序将截取图像供分析计算时使用。 4、分析 按分析程序进入分析计算子程序界面。首先在分析#1 区内确认一个颗粒,在 定标数据区内的颗粒 OA 位置将显示所确认的位置数据,然后根据颗粒位置的相关性,在分 析#2 区确认同一颗粒,其位置数据显示在定标数据区内的颗粒 OB 后,至此获得第一组数 据,然后再用同样的方法获得第二组数据,依此类推可获得多至十组数据,按存盘,输入电 荷极性,确认,即可得到样品的电位,本实验要求每个 pH 值下选定 5 个颗粒,取平均值作 为 zeta 电位值。 5、取出电泳杯,用去离子水反复冲洗电泳杯和十字标,直至冲洗干净。将上述原溶液 用稀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调节 pH 值后,重复上述测定。 6、(选做)表面改性后颗粒 zeta 电位值的测量:在配制溶液时加入 0.05 克油酸钠,其 他步骤同未改性颗粒 zeta 电位值测量步骤。 五、数据记录 1、未改性颗粒的 zeta(ζ)电位与 pH 值的关系: pH 值 Zeta 电位测量值 1 2 3 4 5 4.0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材料表面与界面》实验指导书 by李成峰高巧春王厚德 6.0 7.0 90 10.0 11.0 2、根据zCta电位一pH值关系图,确定等电点。 3、(选做)改性后颗粒的(电位与pH值的关系: Zeta电位测量值 pH值 12 3 4 5 4.0 6.0 70 9.0 10.0 11.0 4、(选做)根据zta电位一pH值关系图,确定等电点。 六、思考题 1.颗粒胶团的结构如何? 2.何谓颗粒的荷电性,矿物颗粒荷电原因如何 3.吸附阳离子的价数、半径对心a电位的影响如何? 4.颗粒zta电位的意义,影响zta电位的因素有哪些? 5.分析本实验测定za电位的方法,可能引起的误差有哪些?
2012-2013 学年 第一学期 《材料表面与界面》实验指导书 by 李成峰 高巧春 王厚德 9 6.0 7.0 9.0 10.0 11.0 2、根据 zeta 电位—pH 值关系图,确定等电点。 3、(选做)改性后颗粒的 ζ 电位与 pH 值的关系: pH 值 Zeta 电位测量值 1 2 3 4 5 4.0 6.0 7.0 9.0 10.0 11.0 4、(选做)根据 zeta 电位—pH 值关系图,确定等电点。 六、思考题 1.颗粒胶团的结构如何? 2.何谓颗粒的荷电性,矿物颗粒荷电原因如何? 3.吸附阳离子的价数、半径对 zeta 电位的影响如何? 4.颗粒 zeta 电位的意义,影响 zeta 电位的因素有哪些? 5.分析本实验测定 zeta 电位的方法,可能引起的误差有哪些?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材料表面与界面》实验指导书 by李成峰高巧春王厚德 实验四利用旋转粘度计测定胶体悬浮液的粘度 一、实验目的 在陶瓷的制备过程或分析测试中,经常遇到将粉体颗粒分散并悬浮于液体中的问题,而 对结构陶瓷的胶态成型来说,制各备高固相含量的具有分散良好、悬浮稳定、好的流动性的浆 体,更是必要的前提和关键:对功能陶瓷颗粒制成的悬浮液来说,具有高比表面积的纳米颗 粒的悬浮稳定对其光学、电磁和承载功能小分子等性能的发挥起若重要的作用。本实验以结 构陶瓷颗粒为研究对象,制备胶体颗粒悬浮液开展实验,实验目的主要包括: 1.了解胶体颗粒在液体中分散并悬浮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常用分散剂的种类和作用: 2.掌握胶体悬浮液的制备方法: 3.掌握悬浮液绝对粘度的测试方法: 4.了解影响粘度性能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 在有关课程介绍的陶瓷浆体,也就是颗粒悬浮液,往往会涉及到颗粒水系统。例如, 在粘士一水系统双电层模型中,粘士颗粒表面带电,吸附电解质的阳离子,一价阳离子因离 解程度大、水化半径大 主要进入胶团的扩散层,使其厚度增大, 电动电位(化电位 增大 从而靠静电斥力阻碍颗粒团聚,以得到具有分散良好、悬浮稳定、好的流动性的浆体。这种 静电阻聚作用机理对瘠性粉体颗粒,包括结构陶瓷粉体、功能陶瓷颗粒和纳米颗粒都同样适 用。只是由于瘠性粉体颗粒与塑性的粘土颗粒不同,通常还加入有机表面活性剂,使有机分 子成链状定向吸附在颗粒表面,依靠链状分子占据一定空间,阻碍猪性粉体颗粒的聚合,使 浆体具有良好的 浮性。这种机理称空间位阻作用。对各类起分散、悬浮作用 的添加剂叫法 ,在此均统称为分散剂。常用于制备A203、ZO2浆体的分散剂有:聚乙二醇(PEG) 聚甲基丙烯酸盐(铵、钠)、我甲基纤维素钠(CMC)等。 颗粒悬浮液的悬浮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颗粒的粒度及分布、颗粒的密度与形状及表面 形貌、悬浮液的浓度(固相含量)、分做剂的种类与加入量、液体介质的粘度、温度、悬浮 液的pH值等,都对分散剂在颗粒表面的吸附性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 响,从而影响颗粒的聚 侧律并影响浆体的流动性。由于影币因素众多复聚,必须通过大量实验来确定各因素的影响 悬浮液在流动时,存在若内摩擦力,可以用悬浮液的粘度来表征内摩擦力的大小,粘度 越小、流动性越好。一般最小粘度是与电动电位的最大值相对应的。故可用测量悬浮液粘度 来评价其流动性,判别分散、悬浮的效果。粘度分相对粘度和绝对粘度,绝对粘度可用旋转 粘度计来测定。旋转粘度计的构造如图所示。两个作相对转动的同心圆筒(转子)浸入被测 浆体,当外筒固定、内筒旋转时,液体成若干同心圆层运动,其速度从内向外逐渐由大降为 零,粘度n由下式表达:F/D,t-剪切应力,0.1Pa:D-剪切速率,s-1: 2R2Q 又=2Rh,DR- ,式中M-总转动力矩,10-7Nm:R1、R2-内、外转子, 1π cm:h一转子浸入液体深度,cm:一转子转动角速度,30l:一转速,转min。代入
2012-2013 学年 第一学期 《材料表面与界面》实验指导书 by 李成峰 高巧春 王厚德 10 实验四 利用旋转粘度计测定胶体悬浮液的粘度 一、实验目的 在陶瓷的制备过程或分析测试中,经常遇到将粉体颗粒分散并悬浮于液体中的问题,而 对结构陶瓷的胶态成型来说,制备高固相含量的具有分散良好、悬浮稳定、好的流动性的浆 体,更是必要的前提和关键;对功能陶瓷颗粒制成的悬浮液来说,具有高比表面积的纳米颗 粒的悬浮稳定对其光学、电磁和承载功能小分子等性能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本实验以结 构陶瓷颗粒为研究对象,制备胶体颗粒悬浮液开展实验,实验目的主要包括: 1.了解胶体颗粒在液体中分散并悬浮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常用分散剂的种类和作用; 2.掌握胶体悬浮液的制备方法; 3.掌握悬浮液绝对粘度的测试方法; 4.了解影响粘度性能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 在有关课程介绍的陶瓷浆体,也就是颗粒悬浮液,往往会涉及到颗粒-水系统。例如, 在粘土—水系统双电层模型中,粘土颗粒表面带电,吸附电解质的阳离子,一价阳离子因离 解程度大、水化半径大,主要进入胶团的扩散层,使其厚度增大,电动电位(ζ 电位)增大, 从而靠静电斥力阻碍颗粒团聚,以得到具有分散良好、悬浮稳定、好的流动性的浆体。这种 静电阻聚作用机理对瘠性粉体颗粒,包括结构陶瓷粉体、功能陶瓷颗粒和纳米颗粒都同样适 用。只是由于瘠性粉体颗粒与塑性的粘土颗粒不同,通常还加入有机表面活性剂,使有机分 子成链状定向吸附在颗粒表面,依靠链状分子占据一定空间,阻碍瘠性粉体颗粒的聚合,使 浆体具有良好的悬浮性。这种机理称空间位阻作用。对各类起分散、悬浮作用的添加剂叫法 不一,在此均统称为分散剂。常用于制备 Al2O3、ZrO2 浆体的分散剂有:聚乙二醇(PEG)、 聚甲基丙烯酸盐(铵、钠)、羧甲基纤维素钠(CMC)等。 颗粒悬浮液的悬浮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颗粒的粒度及分布、颗粒的密度与形状及表面 形貌、悬浮液的浓度(固相含量)、分散剂的种类与加入量、液体介质的粘度、温度、悬浮 液的 pH 值等,都对分散剂在颗粒表面的吸附性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影响颗粒的聚 集,并影响浆体的流动性。由于影响因素众多复杂,必须通过大量实验来确定各因素的影响 规律。 悬浮液在流动时,存在着内摩擦力,可以用悬浮液的粘度来表征内摩擦力的大小,粘度 越小、流动性越好。一般最小粘度是与电动电位的最大值相对应的。故可用测量悬浮液粘度 来评价其流动性,判别分散、悬浮的效果。粘度分相对粘度和绝对粘度,绝对粘度可用旋转 粘度计来测定。旋转粘度计的构造如图所示。两个作相对转动的同心圆筒(转子)浸入被测 浆体,当外筒固定、内筒旋转时,液体成若干同心圆层运动,其速度从内向外逐渐由大降为 零,粘度 η 由下式表达:η=τ/D ,τ—剪切应力,0.1 Pa; D-剪切速率,s-1; 又 τ= R h M 2 2 1 ,D= 2 1 2 2 2 2 2 R R R − ,式中 M—总转动力矩,10-7 N·m;R1、R2-内、外转子, cm;h—转子浸入液体深度,cm;Ω—转子转动角速度, 30 n s-1;n—转速,转/min。代入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材料表面与界面》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NaCl-TiO2颗粒用于人工降雨-Kelvin方程的应用 Core/Shell Microstructure Induced Synergistic Effect for Efficient Water-Droplet Formation and Cloud-Seeding Application.pdf
- 《材料表面与界面》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二氧化碳在多孔材料上的吸附 Sub-Angstrom Level for Maximizing Specific Capacitance and CO2 Uptake.pdf
- 《材料表面与界面》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绪论、第1章 表界面基础知识.ppt
- 《材料表面与界面》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表界面基础-液体表面(固-液界面).ppt
- 《材料表面与界面》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表界面基础-固体表面的吸附性能.ppt
- 《材料表面与界面》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2章 表面活性剂.ppt
- 《材料表面与界面》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6章 高分子材料的表界面.ppt
- 《材料表面与界面》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7章 聚合物的表面改性.ppt
- 《材料表面与界面》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4章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表界面 4.1 陶瓷表界面.ppt
- 《材料表面与界面》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4章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表界面 4.2 玻璃表界面.ppt
- 《材料表面与界面》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金属材料的表面 8.1 金属材料概述 8.2 金属的表面及表面反应 8.3 金属表面上分子的吸附态.ppt
- 《材料表面与界面》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金属材料的表面 8.4 金属的表面腐蚀 8.5 金属的表面改性.ppt
- 《材料表面与界面》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液体表面张力的测定、Kelvin公式、Gibbs吸附等温式.ppt
- 《材料表面与界面》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0章 复合材料界面 10.1 复合材料概述 10.2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基体.ppt
- 《材料表面与界面》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0章 复合材料界面 10.3 复合材料的界面.ppt
- 《材料表面与界面》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0章 复合材料界面 10.3 偶联剂.ppt
- 《材料表面与界面》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0章 复合材料界面 10.4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的界面 10.5 先进复合材料的界面.ppt
- 《材料表面与界面》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0章 复合材料界面 10.4 界面力学性能的分析表征 10.5 界面形态的微观分析表征.ppt
- 《材料表面与界面》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总复习讲稿.ppt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绪论——材料、物理、性能.ppt
- 山东理工大学:《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作业习题(含答案)第一章 塑料成形基础.doc
- 山东理工大学:《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塑料成形基础 1.4 塑料成形工艺 1.5 塑件设计.ppt
- 山东理工大学:《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塑料成形基础 1.1 塑料概论 1.2 塑料的工艺性能 1.3 常用塑料.ppt
- 山东理工大学:《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作业习题(含答案)第二章 塑料模具与设备.doc
- 山东理工大学:《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塑料模具与设备 2.1 塑料模具 2.2 塑料成形设备.ppt
- 山东理工大学:《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作业习题(含答案)第三章 单分型面注射.doc
- 山东理工大学:《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单分型面注射 3.4 成形零部件设计 3.5 单分型面注射模具推出机构设计.pdf
- 山东理工大学:《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单分型面注射 3.1 单分型面注射模概述 3.2 塑件在单分型面注射模具中的位置.ppt
- 山东理工大学:《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作业习题(含答案)第四章 双分型面注射模.doc
- 山东理工大学:《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双分型面注射模.ppt
- 山东理工大学:《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其他类型注射模.pdf
- 山东理工大学:《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作业习题(含答案)第六章 侧分型与抽芯注射模.doc
- 山东理工大学:《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侧分型与抽芯注射模.pdf
- 山东理工大学:《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作业习题(含答案)第七章 压缩模与压注模.doc
- 山东理工大学:《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压缩模与压注模.pdf
- 山东理工大学:《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作业习题(含答案)第八章 挤出模.doc
- 山东理工大学:《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挤出模 8.3 吹塑薄膜挤出机头 8.4 板材与片材挤出机实例.ppt
- 山东理工大学:《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气动成形模具(模具设计实例、LFT浸渍机头及PTC管机头及设计).ppt
- 山东理工大学:《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气动成形模具.ppt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超导体(超导材料).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