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材料的介电性能

第七章材料的介电性能 第一节概论 第二节 介质的极化 第三节 介质的损耗 第四节 介电强度 第五节 铁电性与压电性
第七章 材料的介电性能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介质的极化 第三节 介质的损耗 第四节 介电强度 第五节 铁电性与压电性

7.1概论 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能建立极化的一切物质。通常 是指电阻率大于10102cm的一类在电场中以感应而并非 传导的方式呈现其电学性能的物质。 陶瓷电介质的主要应用:电子电路中的电容元件、电绝 缘体、谐振器。某些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如:具有压 电效应、铁电效应、热释电效应等特殊功能的电介质材 料,它们在电声、电光等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电介质的主要性能:介电常数、介电损耗因子、介电强 度。 目前的发展方向:新型器件的研制、提高使用频率范围、 扩大环境条件范围,特别是温度范围
7.1 概论 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能建立极化的一切物质。通常 是指电阻率大于1010·cm的一类在电场中以感应而并非 传导的方式呈现其电学性能的物质。 陶瓷电介质的主要应用:电子电路中的电容元件、电绝 缘体、谐振器。某些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如:具有压 电效应、铁电效应、热释电效应等特殊功能的电介质材 料,它们在电声、电光等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电介质的主要性能:介电常数、介电损耗因子、介电强 度。 目前的发展方向:新型器件的研制、提高使用频率范围、 扩大环境条件范围,特别是温度范围

无机材料与有机塑料比较: 有机塑料: 便宜、易制成更精确的尺寸; 无机材料: 具有优良的电性能;室温时在应力作用下,无蠕变 或形变;有较大的抵抗环境变化能力(特别是在高温下, 塑料常会氧化、气化或分解);能够与金属进行气密封 接而成为电子器件不可缺少的部分
无机材料与有机塑料比较: 有机塑料: 便宜、易制成更精确的尺寸; 无机材料: 具有优良的电性能;室温时在应力作用下,无蠕变 或形变;有较大的抵抗环境变化能力(特别是在高温下, 塑料常会氧化、气化或分解);能够与金属进行气密封 接而成为电子器件不可缺少的部分

7.2介质的极化 7.2.1极化现象及其物理量 1.具有一系列偶极子和束缚电荷的极化现象 真空 E ○自由电荷 偶极子 束缚电荷
真空 - + + + + - - - 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自由电荷 + - 偶极子 束缚电荷 1. 具有一系列偶极子和束缚电荷的极化现象 7.2.1 极化现象及其物理量 7.2 介质的极化

2.物理量 电极化:在外电场作用下,介质内的质点(原 子、分子、离子)正负电荷重心的分离,使其 转变成偶极子的过程。 或在外电场作用下,正、负电荷尽管可以逆向 移动,但它们并不能挣脱彼此的束缚而形成电 流,只能产生微观尺度的相对位移并使其转变 成偶极子的过程。 偶极子:构成质点的正负电荷沿电场方向在有 限范围内短程移动,形成一个偶极子
电极化:在外电场作用下,介质内的质点(原 子、分子、离子)正负电荷重心的分离,使其 转变成偶极子的过程。 或在外电场作用下,正、负电荷尽管可以逆向 移动,但它们并不能挣脱彼此的束缚而形成电 流,只能产生微观尺度的相对位移并使其转变 成偶极子的过程。 偶极子:构成质点的正负电荷沿电场方向在有 限范围内短程移动,形成一个偶极子。 2. 物理量

偶极子 电偶极矩μ:μ=q刚(单位:库仑·米) 电偶极矩的方向:负电荷指向正电荷。电偶极矩的方向与 外电场的方向一致。 局部电场Eoc:作用在微观质点上的局部电场。 质点的极化率o:=/Eoc,表征材料的极化能力。 介质的极化强度P:P=∑μV单位介质体积内的电偶极矩 总和;或束缚电荷的面密度
电偶极矩 :=ql(单位:库仑 · 米) 电偶极矩的方向:负电荷指向正电荷。电偶极矩的方向与 外电场的方向一致。 局部电场Eloc :作用在微观质点上的局部电场。 质点的极化率: = /Eloc ,表征材料的极化能力。 介质的极化强度P:P= /V单位介质体积内的电偶极矩 总和;或束缚电荷的面密度。 ± -q +q l E 偶极子

3介质的极化强度与宏观可测量之间的关系 单位板面上束缚电荷的数值(极化电荷密度)可以用单位 体积材料中总的偶极矩即极化强度P来表示。 设N是体积V内偶极矩的数目,电偶极矩相等于两个异号 电荷±Q乘以间距d,则: P=Nu/V=Q d/V=Q/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单位板面上束缚电荷的数值(极化电荷密度)可以用单位 体积材料中总的偶极矩即极化强度P来表示。 设N是体积V内偶极矩的数目,电偶极矩相等于两个异号 电荷Q乘以间距d,则: P= N /V = Q d/V= Q/A - + + - - + P -Q + Q 3 介质的极化强度与宏观可测量之间的关系

两块金属板间为真空时,板上的电荷与所施加的电压 成正比: Q。=C。V 两板间放入绝缘材料,施加电压不变电荷增加了Q1, 有: Qo+Q1=CV 相对介电常数ε:介电质引起电容量增加的比例。 e,=C/C。=(Qo+Q1)/Qo 电介质提高电容量的原因: 由于质点的极化作用,结果在材料表面感应了异性电荷, 它们束缚住板上一部分电荷,抵消(中和)了这部分电 荷的作用,在同一电压下,增加了电容量。 结果:材料越易极化,材料表面感应异性电荷越多,束 缚电荷也越多,电容量越大,相应电容器的尺寸可减小
两块金属板间为真空时,板上的电荷与所施加的电压 成正比: Qo=CoV 两板间放入绝缘材料,施加电压不变电荷增加了Q1, 有: Qo+ Q1 =CV 相对介电常数r :介电质引起电容量增加的比例 。 r=C/Co= (Qo+ Q1 )/Qo 电介质提高电容量的原因: 由于质点的极化作用,结果在材料表面感应了异性电荷, 它们束缚住板上一部分电荷,抵消(中和)了这部分电 荷的作用,在同一电压下,增加了电容量。 结果:材料越易极化,材料表面感应异性电荷越多,束 缚电荷也越多,电容量越大,相应电容器的尺寸 可减小

极板上自由电荷密度: Q/A=C。V/A=(e。A/d)V1A=eoE (E-两极板间自由电荷形成的电场,也即宏观电场) 介电材料存在时极板上电荷密度D:等于自由电荷密度 与束缚电荷密度之和。 由:8=(Q+Q1)/Qo 得:8Q。/A=(Qo+Q1)/A 有: 8re。E=(Q+Q1)/A=D D=8。E+P=8。,E=81E(8-绝对介电常数) P=(81-εo)E=8(er1)E 电介质的电极化率:束缚电荷和自由电荷的比例: Xe=P/eE=(e-1)得:P=8。XcE(作用物理量与感 应物理量间的关系)
极板上自由电荷密度: Qo /A= CoV/A=(o A/d)V/A= o E ( E-两极板间自由电荷形成的电场,也即宏观电场) 介电材料存在时极板上电荷密度D:等于自由电荷密度 与束缚电荷密度之和。 由: r= (Qo+ Q1 )/Qo 得:r Qo /A = (Qo+ Q1 )/A 有: r o E = (Qo+ Q1 )/A= D D= o E+P= o r E = 1 E (l -绝对介电常数) P= (1- o )E = o ( r - 1) E 电介质的电极化率e:束缚电荷和自由电荷的比例: e=P/ oE= (r -1 ) 得: P= o eE(作用物理量与感 应物理量间的关系)

7.2.2克劳修斯-莫索蒂方程 外加电场E外(物体外部固定电荷所产生。 即极板上的所有电荷所产生) 1.宏观电场 构成物体的所有质点电荷的电场之和E1 (退极化电场,即由材料表面感应的电荷所产生) E宏=E外+E1 外加电场E外 ⊕
7.2.2 克劳修斯-莫索蒂方程 E1 外加电场E外 外加电场E外(物体外部固定电荷所产生。 即极板上的所有电荷所产生) 构成物体的所有质点电荷的电场之和E1 (退极化电场,即由材料表面感应的电荷所产生) E宏=E外+E1 1 . 宏观电场: - + + + + - - - - + + - - + - + + + + - - -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清华大学出版社:《无机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材书籍PDF电子版(共七章,编著:关振铎、张中太、焦金生).pdf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2012-2013第2学期无机材料物理性能——试卷A及参考答案.doc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2013-2014第2学期无机材料物理性能——试卷A及参考答案.doc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2015-2016第2学期无机材料物理性能——试卷A及参考答案.doc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2017-2018第2学期无机材料物理性能——试卷A及参考答案.doc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2018-2019第2学期无机材料物理性能——试卷A及参考答案.doc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绪论——材料、物理、性能.pdf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章 无机材料的受力形变 1.3 无机材料中晶相的塑性变形 1.4 高温下玻璃相的粘性流动.pdf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章 无机材料的受力形变 1.1 应力、应变 1.2 无机材料的弹性形变.pdf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章 无机材料的受力形变 1.5无机材料的高温蠕变.pdf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章 材料的断裂强度.pdf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章 无机材料的断裂及裂纹扩展.pdf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四章 材料的热学性能 第一节 材料的热容 第二节 材料的热膨胀.pdf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五章 材料的光学性能.pdf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四章 材料的热学性能 第三节 材料的热传导 第四节 材料的热稳定性.pdf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六章 无机材料的电导.pdf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七章 材料的介电性能.pdf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八章 无机材料的磁学性能.pdf
- 《无机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绪论(山东理工大学:唐竹兴).ppt
- 《无机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无机材料的受力形变 1.1 应力、应变.ppt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无机材料的电导.ppt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材料的热学性能 第三节 材料的热传导 第四节 材料的热稳定性.ppt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材料的热学性能 第一节 材料的热容 第二节 材料的热膨胀.ppt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无机材料的断裂及裂纹扩展.ppt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材料的断裂强度 2.2 断裂强度的微裂纹理论 2.3 无机材料中微裂纹的起源 2.4 无机材料断裂强度测试方法 2.5 无机材料强度的统计性质 2.6 显微结构对材料脆性断裂强度的影响.ppt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材料的断裂强度 2.1 脆性断裂现象.ppt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无机材料的受力形变 1.5 无机材料的高温蠕变.ppt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无机材料的受力形变 1.3 无机材料中晶相的塑性变形 1.4 高温下玻璃相的粘性流动.ppt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无机材料的受力形变 1.1 应力、应变 1.2 无机材料的弹性形变.ppt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绪论——材料、物理、性能.ppt
- 《材料表面与界面》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总复习讲稿.ppt
- 《材料表面与界面》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0章 复合材料界面 10.4 界面力学性能的分析表征 10.5 界面形态的微观分析表征.ppt
- 《材料表面与界面》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0章 复合材料界面 10.4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的界面 10.5 先进复合材料的界面.ppt
- 《材料表面与界面》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0章 复合材料界面 10.3 偶联剂.ppt
- 《材料表面与界面》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0章 复合材料界面 10.3 复合材料的界面.ppt
- 《材料表面与界面》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0章 复合材料界面 10.1 复合材料概述 10.2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基体.ppt
- 《材料表面与界面》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液体表面张力的测定、Kelvin公式、Gibbs吸附等温式.ppt
- 《材料表面与界面》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金属材料的表面 8.4 金属的表面腐蚀 8.5 金属的表面改性.ppt
- 《材料表面与界面》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金属材料的表面 8.1 金属材料概述 8.2 金属的表面及表面反应 8.3 金属表面上分子的吸附态.ppt
- 《材料表面与界面》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4章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表界面 4.2 玻璃表界面.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