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运输船舶储运技术》课程授课教案(讲义,共十六章,武汉理工大学:王弢)

目录第一篇现代大型油船的结构、设备及安全管理措施1第一章石油与运输.第一节石油的组成及其性质12第二节石油的分类与分级,3第三节石油及其制品的特性.5第四节石油运输概况第二章油船...9第一节概述..9第二节10油船的分类14第三章货油系统第一节货油泵.14第二节18扫舱泵.19第三节喷射泵第四节20自动扫舱系统第五节货油监控系统(CARGOMASTER)简介3135第四章情性气体系统(IGS)35第一节概述.37第二节情气系统(IGC)的构成设备及其作用48第三节安全控制装置.49第四节情性气体系统(IGC)的基本运行(操作)54第五节其它船舶情性气体系统的要求58第五章油船洗舱第一节概述58第二节58洗舱系统.第三节洗舱程序6570第四节洗舱作业的安全防范措施第五节74洗舱作业的实施,第六节80油舱检验.第六章82原油洗舱(COW)82第一节概述.第二节83对原油洗舱(COW)设备和人员的要求第三节84原油洗舱(COW)方法.第四节85卸货和COW计划.87第七章透气系统及油舱除气作业87第一节透气方式及透气系统布置89第二节附属装置92第三节油舱除气.第八章安全管理100第一节100一般安全
目录 第一篇 现代大型油船的结构、设备及安全管理措施 . 1 第一章 石油与运输 . 1 第一节 石油的组成及其性质. 1 第二节 石油的分类与分级. 2 第三节 石油及其制品的特性. 3 第四节 石油运输概况. 5 第二章 油 船 . 9 第一节 概 述. 9 第二节 油船的分类. 10 第三章 货油系统 . 14 第一节 货油泵. 14 第二节 扫舱泵. 18 第三节 喷射泵. 19 第四节 自动扫舱系统. 20 第五节 货油监控系统(CARGO MASTER)简介. 31 第四章 惰性气体系统(IGS) . 35 第一节 概述. 35 第二节 惰气系统(IGC)的构成设备及其作用. 37 第三节 安全控制装置. 48 第四节 惰性气体系统(IGC)的基本运行(操作). 49 第五节 其它船舶惰性气体系统的要求. 54 第五章 油船洗舱 . 58 第一节 概述. 58 第二节 洗舱系统. 58 第三节 洗舱程序. 65 第四节 洗舱作业的安全防范措施. 70 第五节 洗舱作业的实施. 74 第六节 油舱检验. 80 第六章 原油洗舱(COW) . 82 第一节 概述. 82 第二节 对原油洗舱(COW)设备和人员的要求. 83 第三节 原油洗舱(COW)方法. 84 第四节 卸货和 COW 计划. 85 第七章 透气系统及油舱除气作业 . 87 第一节 透气方式及透气系统布置. 87 第二节 附属装置. 89 第三节 油舱除气. 92 第八章 安全管理 . 100 第一节 一般安全. 100

第二节静电灾害及其一般预防101112第三节油船消防116第四节石油毒性与急救.120第二篇现代液化气船舶的结构、设备及安全管理措施120第九章液化气与运输.120第一节液化气体的定义和液化气货品的种类121第二节常见的液化气货品.第三节气体液化的主要方法和液化气船的种类131137第十章液化气体的性质.137第一节液化气体的基本性质.141第二节液化气体的物理性质.第三节液化气体的化学性质146第十一章液化气船的设计及构造原则155第一节液化气船的安全布置与要求.155第二节158液化气船液货舱及货物围护系统.166第三节液化气船的设计原则及结构特点.176第四节液化气船的船舶检验和发证.179第十二章液化气船货物操作设备及附属系统第一节货物管路和阀门179181第二节液货泵.第三节186货物压缩机.第四节191货物加热器和蒸发器第五节情性气体系统.192第六节195压力释放系统.第七节应急切断系统198第十三章201液化气体再液化原理及再液化装置第一节201热力学基础。第二节221液化气体再液化原理.第三节227再液化装置的功用与类型第四节231再液化装置的应用实例及相关设备234第十四章液化天然气船的技术特征和液货舱技术234第一节液化天然气船的技术特征及技术开发重点.第二节237液化天然气船液货舱结构形式.第三节244液化天然气船液货舱绝热技术第十五章251液化气船液货装卸作业第一节251液化气船营运流程.第二节251干燥与惰化第三节驱气.254第四节预冷.255第五节装货.258第六节载货航行.262第七节卸货..265
第二节 静电灾害及其一般预防. 101 第三节 油船消防. 112 第四节 石油毒性与急救. 116 第二篇 现代液化气船舶的结构、设备及安全管理措施 . 120 第九章 液化气与运输 . 120 第一节 液化气体的定义和液化气货品的种类. 120 第二节 常见的液化气货品. 121 第三节 气体液化的主要方法和液化气船的种类. 131 第十章 液化气体的性质 . 137 第一节 液化气体的基本性质. 137 第二节 液化气体的物理性质. 141 第三节 液化气体的化学性质. 146 第十一章 液化气船的设计及构造原则 . 155 第一节 液化气船的安全布置与要求. 155 第二节 液化气船液货舱及货物围护系统. 158 第三节 液化气船的设计原则及结构特点. 166 第四节 液化气船的船舶检验和发证. 176 第十二章 液化气船货物操作设备及附属系统 . 179 第一节 货物管路和阀门. 179 第二节 液货泵. 181 第三节 货物压缩机. 186 第四节 货物加热器和蒸发器. 191 第五节 惰性气体系统. 192 第六节 压力释放系统. 195 第七节 应急切断系统. 198 第十三章 液化气体再液化原理及再液化装置 . 201 第一节 热力学基础. 201 第二节 液化气体再液化原理. 221 第三节 再液化装置的功用与类型. 227 第四节 再液化装置的应用实例及相关设备. 231 第十四章 液化天然气船的技术特征和液货舱技术 . 234 第一节 液化天然气船的技术特征及技术开发重点. 234 第二节 液化天然气船液货舱结构形式. 237 第三节 液化天然气船液货舱绝热技术. 244 第十五章 液化气船液货装卸作业 . 251 第一节 液化气船营运流程. 251 第二节 干燥与惰化. 251 第三节 驱气. 254 第四节 预冷. 255 第五节 装货. 258 第六节 载货航行. 262 第七节 卸 货. 265

272第八节液货舱换装货品.275第九节液货舱检修前的准备工作278第十六章液化气船的安全管理278第一节液化气船的应变部署和应急程序.第二节液化气船船岸安全管理..287293第三节液化气船“船岸安全检查表”第四节液化气船的港口国监督.298312参考文献
第八节 液货舱换装货品. 272 第九节 液货舱检修前的准备工作. 275 第十六章 液化气船的安全管理 . 278 第一节 液化气船的应变部署和应急程序. 278 第二节 液化气船船岸安全管理. 287 第三节 液化气船“船岸安全检查表”. 293 第四节 液化气船的港口国监督. 298 参考文献 . 312

第一篇现代大型油船的结构、设备及安全管理措施第一章石油与运输第一节石油的组成及其性质由于地壳的变迁,古代动、植物的遗体便被压在地层深处,在缺氧、高温和高压的条件下,逐渐变化成石油。通常把开采出来的未经加工的石油叫做原油,因而也把原油称作石油,原油的颜色一般为褐色或黑色,在其凝点以上为粘稠液体,在其凝点以下则呈膏状物或固体。它有着特殊的气味,密度远远小于1,比水轻,不溶解于水,能燃烧。原油经炼制后的产品叫做石油制品。原油的主要成分是由碳和氢两种元素(共占组成石油元素的96%99%)组成的碳氢化合物。碳氢化合物简称烃,它是石油加工利用的主要对象。石油中还含有硫、氮、氧等元素,其含量虽只有1%~3%,但他们与碳氢形成的硫化物、氮化物、氧化物和胶质、沥青等非烃化合物的含量常达10%~20%,它们是石油产品中的不良成份,须在精制过程中尽量除去,此外,石油中还会有微量的氯、碘、砷、磷、钟、钠、铁、镍等元素,对石油制品影响不大。石油中的烃类按其结构的不同,大体分为烧烃(甲烧、乙烷、丙烧)、环烷烃、芳香烃和不饱和烃等类。不同烃类对各种石油产品的影响各不相同。总之,石油是由各种烃类和非烃类化合物所组成的复杂混合物。根据石油中的碳含量和主要烃类成分的不同,大体上可分为低硫、含硫和高硫的石腊基石油、环烷基石油和中间基石油三种。石腊基石油含烷烃较多;环烷基石油含环烷烃、芳香经较多:中间基石油介于两者之间。我国大庆原油属于低硫一一石腊基石油。这种原油硫含量低,含腊量高,凝点高,能生产出优质的灯用煤油、柴油、溶剂油、润滑油和商品石腊。直馏汽油馏分的感铅性好,每kg汽油加入1.3g四乙基铅后,辛烷值可提高20个单位以上。辽河原油的硫含量低,轻质馏分多,属低硫中间一一石腊基石油,是一种质量较好的原油,其汽油馏分辛烷值高达62%。渣油经氧化后可制取石油建筑沥青。胜利原油硫质含量高(1.9%),密度大(0.91左右),含腊量高(15%一21%),属含硫一一中间基石油。印度尼西亚的米纳斯原油则属低硫一一石腊基石油,类似于大庆原油,其倾点超过30℃,在常温下呈固体状态。几种国产原油的主要性质见表1-11
1 第一篇 现代大型油船的结构、设备及安全管理措施 第一章 石油与运输 第一节 石油的组成及其性质 由于地壳的变迁,古代动、植物的遗体便被压在地层深处,在缺氧、高温和高 压的条件下,逐渐变化成石油。通常把开采出来的未经加工的石油叫做原油,因而 也把原油称作石油,原油的颜色一般为褐色或黑色,在其凝点以上为粘稠液体,在 其凝点以下则呈膏状物或固体。它有着特殊的气味,密度远远小于 1,比水轻,不 溶解于水,能燃烧。原油经炼制后的产品叫做石油制品。 原油的主要成分是由碳和氢两种元素(共占组成石油元素的 96%~99%)组成 的碳氢化合物。碳氢化合物简称烃,它是石油加工利用的主要对象。石油中还含有 硫、氮、氧等元素,其含量虽只有 1%~3%,但他们与碳氢形成的硫化物、氮化物、 氧化物和胶质、沥青等非烃化合物的含量常达 10%~20%,它们是石油产品中的不 良成份,须在精制过程中尽量除去,此外,石油中还会有微量的氯、碘、砷、磷、 钾、钠、铁、镍等元素,对石油制品影响不大。 石油中的烃类按其结构的不同,大体分为烷烃(甲烷、乙烷、丙烷)、环烷烃、 芳香烃和不饱和烃等类。不同烃类对各种石油产品的影响各不相同。 总之,石油是由各种烃类和非烃类化合物所组成的复杂混合物。根据石油中的 碳含量和主要烃类成分的不同,大体上可分为低硫、含硫和高硫的石腊基石油、环 烷基石油和中间基石油三种。石腊基石油含烷烃较多;环烷基石油含环烷烃、芳香 烃较多;中间基石油介于两者之间。 我国大庆原油属于低硫——石腊基石油。这种原油硫含量低,含腊量高,凝点 高,能生产出优质的灯用煤油、柴油、溶剂油、润滑油和商品石腊。直馏汽油馏分 的感铅性好,每 kg 汽油加入 1.3g 四乙基铅后,辛烷值可提高 20 个单位以上。 辽河原油的硫含量低,轻质馏分多,属低硫中间——石腊基石油,是一种质量 较好的原油,其汽油馏分辛烷值高达 62%。渣油经氧化后可制取石油建筑沥青。 胜利原油硫质含量高(1.9%),密度大(0.91 左右),含腊量高(15%—21%), 属含硫——中间基石油。 印度尼西亚的米纳斯原油则属低硫——石腊基石油,类似于大庆原油,其倾点 超过 30℃,在常温下呈固体状态。 几种国产原油的主要性质见表 1-1

表 1-1几种国产原油的主要性质性质原大庆胜利辽河油名密度,g/cm,20℃0. 8610.90050.8662运动粘度,厘池,50℃23. 8583. 369.05凝点,℃312817含腊量,%吸附法25. 7614. 6含腊量,%蒸馏法......13. 5......沥青质,%5. 10. 120. 17硅胶胶质,%17. 9623. 214. 4残碳,%2. 996. 43. 591. 06. 0水分,%0.833444闪点(开口),℃23(开口)低硫石腊基含硫中间基低硫中间一石腊基第二节石油的分类与分级一、石油的分类石油有两大类,即原油及其制品一一成品油。1.原油原油可分为酸性原油,添加原油和特殊原油。酸性原油一—含硫化氢量超过10μ(10ppm)的原油。添加原油一一掺进石油气或其它烃类液体的原油。特殊原油一一从运输装卸的意义出发,异于普通原油的原油,如高挥发原油高流动点原油和高粘度原油等。2.成品油(石油制品)成品油,通常也分为两大类,即白油和黑油。白油也称清油(CLAENOIL)。白油包括汽油,透平油,煤油,溶剂油和石脑油以及轻柴油(GASOIL),润滑油等化工产品。黑油包括燃料油、船用柴油、渣油和沥青等。除石油类外,油船载运的还有动、植物油。(动、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各种高级脂肪酸的混合甘油脂)。常温下为固体或半固体的动、植物油习惯上叫做脂肪。液态油类又可根据它们在空气中能否干燥的情况分为:干性油、半干性油和非干性油三种。动植物油都能燃烧,但其燃点都较高,而且不易挥发,因此,运输中比较安全,故多属于普通货。在运输干性油时应注意容器的密封,否则容易被空气氧化而硬化变质。二、石油的分级2
2 几种国产原油的主要性质 表 1-1 性质 原 油名 大 庆 胜 利 辽 河 密度,g /cm,20℃ 0.861 0.9005 0.8662 运动粘度,厘沲,50℃ 23.85 83.36 9.05 凝点,℃ 31 28 17 含腊量,% 吸附法 25.76 14.6 . 含腊量,% 蒸馏法 . . 13.5 沥青质,% 0.12 5.1 0.17 硅胶胶质,% 17.96 23.2 14.4 残碳,% 2.99 6.4 3.59 水分,% 0.83 1.0 6.0 闪点(开口),℃ 34 44 23(开口) 低硫石腊基 含硫中间基 低硫中间—石腊 基 第二节 石油的分类与分级 一、石油的分类 石油有两大类,即原油及其制品——成品油。 1.原油 原油可分为酸性原油,添加原油和特殊原油。 酸性原油——含硫化氢量超过 10μ(10ppm)的原油。 添加原油——掺进石油气或其它烃类液体的原油。 特殊原油——从运输装卸的意义出发,异于普通原油的原油,如高挥发原油, 高流动点原油和高粘度原油等。 2.成品油(石油制品) 成品油,通常也分为两大类,即白油和黑油。白油也称清油(CLAEN OIL)。 白油包括汽油,透平油,煤油,溶剂油和石脑油以及轻柴油(GAS OIL),润滑 油等化工产品。黑油包括燃料油、船用柴油、渣油和沥青等。 除石油类外,油船载运的还有动、植物油。(动、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各种高 级脂肪酸的混合甘油脂)。常温下为固体或半固体的动、植物油习惯上叫做脂肪。 液态油类又可根据它们在空气中能否干燥的情况分为:干性油、半干性油和非干性 油三种。动植物油都能燃烧,但其燃点都较高,而且不易挥发,因此,运输中比较 安全,故多属于普通货。在运输干性油时应注意容器的密封,否则容易被空气氧化 而硬化变质。 二、石油的分级

石油的分级是针对石油的易燃性能而言。即根据闪点的高低,将石油划分成“挥发性和非挥发性”两级,以便在装卸运输中,据此定出相应的防患措施。液体释放的蒸汽足以在其表面附近形成易燃混合气的最低温度可在实验室用标准仪器按规定的方法测定。挥发性石油用闭杯试验法测定出的闪点在60℃(140F)以下的油类。这种油类包括原油及其混合物、汽油、透平油及喷汽机燃料油、煤油、石脑油、轻质瓦斯油和稀释柏油(沥青)等。非挥发性石油用闭杯试验测定出的闪点在60℃(140F)或(66℃)以上的油类。这种油类包括重质瓦斯油、柴油、重质燃料油、燃料油和各种润滑油等。对某一种类的性质发生怀疑时,则作为挥发性石油处理。当某种非挥发性石油在装卸时的温度已达到比自身内点减10℃的温度时,则也应按挥发性石油处理之。以上是国际上的分类方法。我国则根据闪点的高低将石油分成三级,即:一级石油:开口闪点在28℃以下的石油,诸如汽油、溶剂油等。二级石油:开口闪点在2865℃之间的石油,如煤油等。三级石油:开口闪点在65℃以上的石油,诸如柴油、重质燃料油、各种润滑油等。第三节石油及其制品的特性一、挥发性当石油液体温度低于沸点时出现的汽化蒸发现象叫做挥发。通常把这种汽化倾向称为挥发性。石油的挥发性是以其蒸汽压力为特征的。当一种石油混合物被装入一个经过除气的油舱或容器时,它就开始挥发,并释放出石油气体而扩散到其液面上的空间。此时,挥发出来的气体仍有重新溶进这种石油的倾向,最后达到平衡,在液面上的空间留下一定数量的均勾分布着的石油气。这种石油气所施加的气压叫做该种石油的饱和蒸汽压,简称蒸汽压。石油的挥发性主要决定于其挥发性成分(具有低沸点时的那种成分)的含量含量愈多,挥发性就愈大。石油的挥发性一般用雷氏蒸汽压(RV.P)和闪点来衡量.两者之间的关系是闪点越低,则雷氏蒸汽压越高。反之则相反。雷氏蒸汽压是指在密封的容器内装入125ml油品,使液体和气体的容积比保持在1:4,在容器内温度保持在37.8℃(100F)的条件下测得的蒸汽压。尽管石油的挥发性应用雷氏蒸汽压和闪点两项指标来衡量,但在实际中,装运高挥发性石油时,最重要的是要掌握其雷氏蒸汽压,而没有必要掌握其闪点。例如,汽油闪点为一50℃。这样的低温在装运和操作中没有什么意义。而且舱内空档应是3
3 石油的分级是针对石油的易燃性能而言。即根据闪点的高低,将石油划分成“挥 发性和非挥发性”两级,以便在装卸运输中,据此定出相应的防患措施。液体释放 的蒸汽足以在其表面附近形成易燃混合气的最低温度可在实验室用标准仪器按规 定的方法测定。 挥发性石油 用闭杯试验法测定出的闪点在 60℃(140℉)以下的油类。这种油类包括原油 及其混合物、汽油、透平油及喷汽机燃料油、煤油、石脑油、轻质瓦斯油和稀释柏 油(沥青)等。 非挥发性石油 用闭杯试验测定出的闪点在 60℃(140℉)或(66℃)以上的油类。这种油类 包括重质瓦斯油、柴油、重质燃料油、燃料油和各种润滑油等。 对某一种类的性质发生怀疑时,则作为挥发性石油处理。当某种非挥发性石油 在装卸时的温度已达到比自身闪点减 10℃的温度时,则也应按挥发性石油处理之。 以上是国际上的分类方法。我国则根据闪点的高低将石油分成三级,即: 一级石油:开口闪点在 28℃以下的石油,诸如汽油、溶剂油等。 二级石油:开口闪点在 28~65℃之间的石油,如煤油等。 三级石油:开口闪点在 65℃以上的石油,诸如柴油、重质燃料油、各种润滑油 等。 第三节 石油及其制品的特性 一、挥发性 当石油液体温度低于沸点时出现的汽化蒸发现象叫做挥发。通常把这种汽化倾 向称为挥发性。 石油的挥发性是以其蒸汽压力为特征的。当一种石油混合物被装入一个经过除 气的油舱或容器时,它就开始挥发,并释放出石油气体而扩散到其液面上的空间。 此时,挥发出来的气体仍有重新溶进这种石油的倾向,最后达到平衡,在液面上的 空间留下一定数量的均匀分布着的石油气。这种石油气所施加的气压叫做该种石油 的饱和蒸汽压,简称蒸汽压。 石油的挥发性主要决定于其挥发性成分(具有低沸点时的那种成分)的含量, 含量愈多,挥发性就愈大。 石油的挥发性一般用雷氏蒸汽压(R.V.P)和闪点来衡量.两者之间的关系是闪 点越低,则雷氏蒸汽压越高。反之则相反。雷氏蒸汽压是指在密封的容器内装入 125ml 油品,使液体和气体的容积比保持在 1:4,在容器内温度保持在 37.8℃(100℉) 的条件下测得的蒸汽压。 尽管石油的挥发性应用雷氏蒸汽压和闪点两项指标来衡量,但在实际中,装运 高挥发性石油时,最重要的是要掌握其雷氏蒸汽压,而没有必要掌握其闪点。例如, 汽油闪点为-50℃。这样的低温在装运和操作中没有什么意义。而且舱内空档应是

过浓舱气状态,但按该种石油的雷氏蒸汽压掌握空档气体压力和饱和石油气浓度的大致百分比,却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对于非挥发性或低挥发性石油说来,则闪点是很重要的。因为这类石油的闪点和环境气温(或货油加热温度)相差不大。因此应特别注意掌握油温和闪点二者的关系和变化。以便很好地掌握石油挥发出来的气体与可燃极限的关系。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兼顾考虑闪点和雷氏蒸汽压两项指标值全面掌握挥发性能差别甚大的各种石油货物,以便对舱内石油气浓度情况(过稀气体、可燃气体、过浓气体)以及载运高挥发性石油时对舱内气体压力作出正确的估计。二、易燃性石油着火,是不断蒸发的石油蒸汽在燃烧,并非油液燃烧。就是说,在燃烧的同时,石油不断释放出能燃成可见火焰的气体。石油释放气体量的多少,由其挥发性所决定。石油气与一定比例的空气混合时,才能被引燃。石油气浓度过大或过低都不会被引燃。其比例极限,即所谓燃烧上限和燃烧下限或爆炸上限和下限,因油液挥发物的不同成份而异。一般石油混合气体的爆燃上限和下限分别为10%和1%(按容积百分比)。如石油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在蔽开处所燃烧,气体便急剧膨胀。如果在封闭处所燃烧,燃烧所产生的气体膨胀受到压制,使压力迅速提高到爆炸的程度。一般石油的爆炸极限见表1-2。表 1-2一般石油的爆炸极限名称爆炸下限爆炸上限汽油1. 810. 0煤油1. 47. 6轻油1. 16. 0原油101. 0沥青111. 08石油石脑油1. 0三、易生静电性一般石油制品大都会有一些杂质。而这些杂质有分解成带正电和带负电分子的倾向,这样就使某些品种的石油可以产生静电。静电危险基本上经这三个阶段构成即电荷分离、电荷积蓄、静电放电。这是构成静电起火的三要素。在油船作业中,静电会引起火灾和爆炸事故。在油船作业中有以下几种静电现象:1:油液在管路中流动摩擦而引起带电现象2.油液中掺入水份而引起静电:3.油液泼溅在其他物体上时而引起静电;4
4 过浓舱气状态,但按该种石油的雷氏蒸汽压掌握空档气体压力和饱和石油气浓度的 大致百分比,却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对于非挥发性或低挥发性石油说来,则闪点是 很重要的。因为这类石油的闪点和环境气温(或货油加热温度)相差不大。因此应 特别注意掌握油温和闪点二者的关系和变化。以便很好地掌握石油挥发出来的气体 与可燃极限的关系。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兼顾考虑闪点和雷氏蒸汽压两项指标值, 全面掌握挥发性能差别甚大的各种石油货物,以便对舱内石油气浓度情况(过稀气 体、可燃气体、过浓气体)以及载运高挥发性石油时对舱内气体压力作出正确的估 计。 二、易燃性 石油着火,是不断蒸发的石油蒸汽在燃烧,并非油液燃烧。就是说,在燃烧的 同时,石油不断释放出能燃成可见火焰的气体。石油释放气体量的多少,由其挥发 性所决定。 石油气与一定比例的空气混合时,才能被引燃。石油气浓度过大或过低都不会 被引燃。其比例极限,即所谓燃烧上限和燃烧下限或爆炸上限和下限,因油液挥发 物的不同成份而异。一般石油混合气体的爆燃上限和下限分别为 10%和 1%(按容 积百分比)。 如石油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在敝开处所燃烧,气体便急剧膨胀。如果在封闭处 所燃烧,燃烧所产生的气体膨胀受到压制,使压力迅速提高到爆炸的程度。一般石 油的爆炸极限见表 1-2。 一般石油的爆炸极限 表 1-2 名 称 爆 炸 下 限 爆 炸 上 限 汽 油 1.8 10.0 煤 油 1.4 7.6 轻 油 1.1 6.0 原 油 1.0 10 沥 青 1.0 11 石 油 石 脑 油 1.0 8 三、易生静电性 一般石油制品大都会有一些杂质。而这些杂质有分解成带正电和带负电分子的 倾向,这样就使某些品种的石油可以产生静电。静电危险基本上经这三个阶段构成, 即电荷分离、电荷积蓄、静电放电。这是构成静电起火的三要素。 在油船作业中,静电会引起火灾和爆炸事故。在油船作业中有以下几种静电现 象: 1.油液在管路中流动摩擦而引起带电现象; 2.油液中掺入水份而引起静电; 3.油液泼溅在其他物体上时而引起静电;

4.高速喷射时引起带电现象。四、流动性原油和许多不透明的石油产品在低温时呈现出很大的粘性,有的甚至在夏季气温条件下也是凝结的。表明其流动性能很差。石油的流动性与其粘度和凝点有关。凝点是指石油在其液面不能流动时的最高温度,一般高于凝点3℃的温度则为流动点,石油的粘度越小则流动性越好,反之则相反。在一般的情况下石油粘度的大小因其性质和温度而变化,因此在装运石油时,应采取相应的保温和加热措施,提高流动性,从而保证顺利卸货。如大庆原油,粘度高、流动点高,其流动点为33℃。而在日本卸货扫舱阶段,要达到50~52℃,甚至要达到55℃。五、毒性石油具有一定的毒性,不管其为液态还是作为其挥发的气体都会对人体产生毒害。例如吞入某些液态石油时,可能会给肺脏带来恶果,当使皮肤接触某些液态石油时,可能造成皮肤疾病。石油气的毒性程度主要取决于石油气中烃的成分。如果含有某些微量成分,像芳香烃(例如本)和硫化氢,则会大幅度提高其毒性。有毒的成分主要有苯类芳香烃、硫化氢、还有四乙铅或四甲铅汽油等,惰性气体中的氧化氮、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对人体都是有害的。六、胀缩性石油在受热后容积会膨胀,冷却后容积会收缩,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膨胀时危害性很大。比如在有限的舱内膨胀时会造成溢油或油舱破裂,甚至出现燃烧爆炸事故。因此在载运石油货物时,油舱内必须留有足够的空余舱容以允许在温度升高时货油容积的增大。通常每个油舱都留出舱容2%左右。在实际的日常装载中,应根据货油种类,航行区域的气温和海水温度变化情况来计算出留有多少必要的舱容,即空档高度。第四节石油运输概况石油是当今人类的主要能源。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技术的进步,工业的迅速发展,石油的使用日趋广泛,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地位迅猛上升,成为工业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随着石油需求的增长,产油国的石油生产也迅速发展起来。1979年世界石油产量达到32.2亿t。近些年来,由于世界经济的好转以及油价的相对低廉,使石油消费量不断增加。与此同时,石油输出国组织也相应增加石油产量,1989年达2000万桶/d以上,世界石油产量达6000万桶/d以上。一、石油的产区与消费区目前,世界石油产区主要有:1.中东海湾地区:这是世界规模最大的油田,是储量最高,产量最高,运输条件优越,输出最多,经济效益最好的石油产品。5
5 4.高速喷射时引起带电现象。 四、流动性 原油和许多不透明的石油产品在低温时呈现出很大的粘性,有的甚至在夏季气 温条件下也是凝结的。表明其流动性能很差。 石油的流动性与其粘度和凝点有关。凝点是指石油在其液面不能流动时的最高 温度,一般高于凝点 3℃的温度则为流动点,石油的粘度越小则流动性越好,反之 则相反。在一般的情况下石油粘度的大小因其性质和温度而变化,因此在装运石油 时,应采取相应的保温和加热措施,提高流动性,从而保证顺利卸货。如大庆原油, 粘度高、流动点高,其流动点为 33℃。而在日本卸货扫舱阶段,要达到 50~52℃, 甚至要达到 55℃。 五、毒性 石油具有一定的毒性,不管其为液态还是作为其挥发的气体都会对人体产生毒 害。例如吞入某些液态石油时,可能会给肺脏带来恶果,当使皮肤接触某些液态石 油时,可能造成皮肤疾病。 石油气的毒性程度主要取决于石油气中烃的成分。如果含有某些微量成分,像 芳香烃(例如苯)和硫化氢,则会大幅度提高其毒性。 有毒的成分主要有苯类芳香烃、硫化氢、还有四乙铅或四甲铅汽油等,惰性气 体中的氧化氮、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对人体都是有害的。 六、胀缩性 石油在受热后容积会膨胀,冷却后容积会收缩,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膨胀时 危害性很大。比如在有限的舱内膨胀时会造成溢油或油舱破裂,甚至出现燃烧爆炸 事故。因此在载运石油货物时,油舱内必须留有足够的空余舱容以允许在温度升高 时货油容积的增大。通常每个油舱都留出舱容 2%左右。在实际的日常装载中,应 根据货油种类,航行区域的气温和海水温度变化情况来计算出留有多少必要的舱 容,即空档高度。 第四节 石油运输概况 石油是当今人类的主要能源。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技术的进步,工业的迅 速发展,石油的使用日趋广泛,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地位迅猛上升,成为工业 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随着石油需求的增长,产油国的石油生产也迅速发 展起来。1979 年世界石油产量达到 32.2 亿 t。近些年来,由于世界经济的好转以及 油价的相对低廉,使石油消费量不断增加。与此同时,石油输出国组织也相应增加 石油产量,1989 年达 2000 万桶/d 以上,世界石油产量达 6000 万桶/d 以上。 一、石油的产区与消费区 目前,世界石油产区主要有: 1.中东海湾地区:这是世界规模最大的油田,是储量最高,产量最高,运输 条件优越,输出最多,经济效益最好的石油产品

2.北美地区主要集中在墨西哥湾沿岸,加里福尼亚州的大陆和沿海,阿拉斯加州的大陆附近海域。3.前苏联的外高加索一带、伏尔加一乌拉尔、西伯利亚地区。4.英国和挪威的北海地区。5.委内瑞拉和墨西哥为主的拉美地区。6.北非的阿尔及利亚、利比亚、突尼斯、埃及等国。7.几内亚湾地区主要分布在尼日利亚、加蓬、科特迪瓦、利比里亚、喀麦隆、刚果、安哥拉等沿海平原与近海。8.东南亚地区的印尼、马来西亚和文莱。9.中国大陆和沿海大陆架。10.日本(秋明原油)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区主要是西欧、北美、苏联和东亚四个地区。四个消费区中除前苏联自给有余外,美国是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和进口国,主要来自委内瑞拉、墨西哥。西欧是世界最大的石油进口地区。主要来自西亚波斯湾沿岸,西欧输入石油最多的国家是德国、法国、意大利。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石油进口大国,每年所需石油基本全部进口。75%是来自海湾地区,其次是东南亚地区和中国。二、石油的运输石油生产区远离消费区,带来了远距离运输的问题。作为其最经济的运输方式只有海上运输和输油管道运输。海运的主要工具便是油船。见表1-3。表1-3石油运量与运力量周转海运量油船吨位年份原油成品油原油成品油单位:艘数一单位:100万t单位:18.52亿tkm(10亿tnmile)100万载重t13202768219102019803071-326.819811170267719310003081-324.79931982285521210703084-320.21983930282447810802944-300.99302971984450811402785-280.38711985288400711502645-264.51986958305464012652515-239.31987970313467113452507-233.032519881042506514452488-228.919891120340573615402529-232.119901175350611016102580-239.4石油海运市场的变化取决于两个因素:1、石油输出、输入地区的变化和主要石油航线的变化。2、石油船队的运力。世界石油贸易量受石油产量、需求量和各6
6 2.北美地区主要集中在墨西哥湾沿岸,加里福尼亚州的大陆和沿海,阿拉斯 加州的大陆附近海域。 3.前苏联的外高加索一带、伏尔加-乌拉尔、西伯利亚地区。 4.英国和挪威的北海地区。 5.委内瑞拉和墨西哥为主的拉美地区。 6.北非的阿尔及利亚、利比亚、突尼斯、埃及等国。 7.几内亚湾地区主要分布在尼日利亚、加蓬、科特迪瓦、利比里亚、喀麦隆、 刚果、安哥拉等沿海平原与近海。 8.东南亚地区的印尼、马来西亚和文莱。 9.中国大陆和沿海大陆架。 10.日本(秋明原油)。 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区主要是西欧、北美、苏联和东亚四个地区。四个消费 区中除前苏联自给有余外,美国是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和进口国,主要来自委内瑞拉、 墨西哥。西欧是世界最大的石油进口地区。主要来自西亚波斯湾沿岸,西欧输入石 油最多的国家是德国、法国、意大利。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石油进口大国,每 年所需石油基本全部进口。75%是来自海湾地区,其次是东南亚地区和中国。 二、石油的运输 石油生产区远离消费区,带来了远距离运输的问题。作为其最经济的运输方式, 只有海上运输和输油管道运输。海运的主要工具便是油船。见表 1-3。 石 油 运 量 与 运 力 表 1-3 海 运 量 周 转 量 油 船 吨 位 年份 原 油 成 品 油 原 油 成品油 单位:100 万 t 单位:18.52亿t·km(10亿t·n mile) 单位:艘数—— 100 万载重 t 1980 1320 276 8219 1020 3071-326.8 1981 1170 267 7193 1000 3081-324.7 1982 993 285 5212 1070 3084-320.2 1983 930 282 4478 1080 2944-300.9 1984 930 297 4508 1140 2785-280.3 1985 871 288 4007 1150 2645-264.5 1986 958 305 4640 1265 2515-239.3 1987 970 313 4671 1345 2507-233.0 1988 1042 325 5065 1445 2488-228.9 1989 1120 340 5736 1540 2529-232.1 1990 1175 350 6110 1610 2580-239.4 石油海运市场的变化取决于两个因素:1、石油输出、输入地区的变化和主要 石油航线的变化。2、石油船队的运力。世界石油贸易量受石油产量、需求量和各

国能源政策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又与油价的高低起落有密切关系。见表1-4至表1-6。表1-4世界石油价格变化(单位:美元/桶)75798041829091年份737483848610-151818油价2.810. 816. 028..032.34.030.329.10. 7.50油船承租运价(单位:W/S)表1-5船灵便型油船小型原油型超级中型和巨型运价油船轻油重油成品油船年分578119853211612233659419861401507519874210514816741761101161551988198951102143207202*W/S:国际船舶管理和航运新闻运价指数表 1-6主要航线承租运价(单位:W/S)地中海西非中东湾加勒比海一美东/美中东湾-西行原油一日本湾一美东/美东/美湾年份美湾大型油船原油1313万t级9万t级原油13轻油5重油5轻油3万t级万t级万t级万t级万t级19852645575434-81109641986295165401108813638841987618451133108161416485855912712816219884782103112831631722151989通过表1-3和表1-4可以看出,油价的高低与海运量也是有着明显关联的。1980年油价暴涨,而海运量则开始下降;1986年油价下跌则海运量也开始回升。三、世界石油运输的主要航线分布1.波斯湾一一好望角美洲运输航线。此航线从波斯湾各油港经一西欧一霍尔木兹海峡,进入阿拉伯海到印度洋,沿非洲东海岸南下,穿过莫桑比克海峡,绕好望角进入大西洋,再沿非洲西海岸北上,直达西欧沿海国家:若横渡大西洋,则可达北美东海岸各港。该航线主要为巨型油船VLCC(VERYLARGECRUDECARRIER)和超级油船ULCC(ULTRALARGECRUDECARRIER)所使用。它是西欧、北美的主要供油运输线,也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海上石油运输线。7
7 国能源政策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又与油价的高低起落有密切关系。见表 1-4 至 表 1-6。 世界石油价格变化 (单位:美元/桶) 表 1-4 年份 73 74 75 79 80 81 82 83 84 86 90 91 油价 2.8 10.8 10.7 16.0 28.0 32.5 34.0 30.3 29.0 10-15 18 18 油船承租运价 (单位:W/S) 表 1-5 船 灵便型油船 型 运价 年 分 超 级 巨 型 中 型 油 船 小型原油 和 成品油船 重 油 轻 油 1985 32 57 81 116 122 1986 33 65 94 140 150 1987 42 75 105 148 167 1988 41 76 110 116 155 1989 51 102 143 207 202 *W/S:国际船舶管理和航运新闻运价指数 主 要 航 线 承 租 运 价(单位:W/S) 表 1-6 中东湾-西行原油 地中海 -美东 / 美湾 西非- 美东/美 湾 中东湾 -日本 加勒比海-美东/美 湾 年份 大型油船 13 万 t 级 9 万 t 级 原 油 13 万 t 级 原油 13 万 t 级 轻 油 5 万 t 级 重 油 5 万 t 级 轻 油 3 万 t 级 1985 26 45 57 54 34 - 81 109 1986 29 51 64 65 40 110 88 136 1987 38 61 84 84 51 133 108 161 1988 41 64 85 85 59 127 128 162 1989 47 82 103 112 83 163 172 215 通过表 1-3 和表 1-4 可以看出,油价的高低与海运量也是有着明显关联的。1980 年油价暴涨,而海运量则开始下降;1986 年油价下跌则海运量也开始回升。 三、世界石油运输的主要航线分布 1.波斯湾——好望角——西欧——美洲运输航线。此航线从波斯湾各油港经 霍尔木兹海峡,进入阿拉伯海到印度洋,沿非洲东海岸南下,穿过莫桑比克海峡, 绕好望角进入大西洋,再沿非洲西海岸北上,直达西欧沿海国家;若横渡大西洋, 则可达北美东海岸各港。该航线主要为巨型油船 VLCC(VERY LARGE CRUDE CARRIER)和超级油船 ULCC(ULTRA LARGE CRUDE CARRIER)所使用。它是 西欧、北美的主要供油运输线,也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海上石油运输线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油气运输船舶储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Technology on Oil or Gas Transport Tanker.pdf
- 《轮机仿真及控制技术》课程授课教案(讲义)Mitigating Technologies for Cleaner Air.pdf
- 《轮机仿真及控制技术》课程授课教案(讲义)Tidal Energy.pdf
- 《轮机仿真及控制技术》课程授课教案(讲义)Modelling Emission Factors and Emission Indices.pdf
- 《轮机仿真及控制技术》课程授课教案(讲义)Electric and Hybrid Propulsion.pdf
- 《轮机仿真及控制技术》课程授课教案(讲义)Ballast 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ies(Current Status).pdf
- 《轮机仿真及控制技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01 Marine 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pdf
- 《轮机仿真及控制技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04 Numerical Process Modeling of Marine Engines.pdf
- 《轮机仿真及控制技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05 State-space modeling and control of ship propulsion.pdf
- 《轮机仿真及控制技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03 P-I-D engine speed governors.pdf
- 《轮机仿真及控制技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02 Applied control engineering mathematics.pdf
- 《高等路面设计理论》课程授课教案(讲义)Formulation Of Analytical Wet Weather Safety.doc
- 《高等路面设计理论》课程授课教案(讲义)System Identification Method for Backcalculating Pavement Layer Properties.pdf
- 《高等路面设计理论》课程授课教案(讲义)Pavement Roughness on Expansive Clays.doc
- 《高等路面设计理论》课程授课教案(讲义)Prediction of TyreRoad Friction.doc
- 《高等路面设计理论》课程授课教案(讲义)THE FOURIER TRANSFORM(扫描版).pdf
- 《船舶水动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章 运动方程及干模态分析 dry hull analysis symmetric.pdf
- 《船舶水动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章 规则波波浪理论 Regular waves.pdf
- 《船舶水动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章 二维水动力理论及切片理论 2D hydrodynamics Strip theory.pdf
- 《船舶水动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五章 不规则波中水动力响应分析 Random seas.pdf
- 《油气运输船舶储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油气集输实验指导书.doc
- 《油气运输船舶储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输油管路模拟实验指导书(油气储运专业用).doc
- 《油气运输船舶储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小呼吸蒸发损耗实验实验指导书.doc
- 《油气运输船舶储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船舶基础知识.ppt
- 《油气运输船舶储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石油与运输.ppt
- 《油气运输船舶储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现代油船船型特点(现代油运船舶布置及结构).ppt
- 《油气运输船舶储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现代油船的设备系统.ppt
- 《油气运输船舶储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液化气船的设计及构造原则.ppt
- 《油气运输船舶储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油船的安全管理.ppt
- 《油气运输船舶储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液化气体的危害特性.ppt
- 《油气运输船舶储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液化气与运输.ppt
- 《油气运输船舶储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液化气船液货装卸作业.ppt
- 《油气运输船舶储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一章 液化气船的安全管理.ppt
- 《油气运输船舶储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液化气船货物操作设备及附属系统.ppt
-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Highway Reconnaissance and Design.pdf
-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1章 绪论 Highway Reconnaissance and Design.doc
-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2章 平面设计.doc
-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4章 横断面设计.doc
-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3章 纵断面设计.doc
-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6章 定线.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