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5章 51单片机的外围模块及应用 5.3 串口UART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16
文件大小:783.5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5章 51单片机的外围模块及应用 5.3 串口UART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5.3串行口UART根据CPU与外设之间连线结构和数据发送方式的不同,可将通信分为并行通信和串行通信两种基本方式。bob1停止位起始位1b20n00b30b4b7/b6:b5b4b3b2/b1b0设备B设备Ab50设备A设备Bb60b7GNDGND(a)(b)图5-3-1基本通信方式(a)并行通信;(b)串行通信1.串行通信的种类根据数据传输方式的不同,可将串行通信分为同步通信和异步通信。同步通信是一种数据连续传输的串行通信方式。在这种通信方式中,数据块内各字节数据之间没有间隙,传输效率高,但发送、接收双方必须保持同步(使用同一时钟信号),且数据块的长度越大,对同步的要求就越高。同步通信是一种数据连续传输的串行通信方式。在这种通信方式中,数据块内各字节数据之间没有间隙,传输效率高,但发送、接收双方必须保持同步(使用同一时钟信号),且数据块的长度越大,对同步的要求就越高典型的同步通信数据顿格式如下所示:同步字符1同步字符2n个字节的连续数据校验信息2校验信息1异步通信的特点是每次只传送一个字,每个字由起始位(规定为0电平)、数据位、奇偶校验位和停止位(规定为1电平)组成,典型的异步通信数据顿格式如下所示:

5.3 串行口 UART 根据 CPU 与外设之间连线结构和数据发送方式的不同,可将通信分为并行 通信和串行通信两种基本方式。 图 5-3-1 基本通信方式 (a) 并行通信; (b) 串行通信 1. 串行通信的种类 根据数据传输方式的不同,可将串行通信分为同步通信和异步通信。 同步通信是一种数据连续传输的串行通信方式。在这种通信方式中,数据块 内各字节数据之间没有间隙,传输效率高,但发送、接收双方必须保持同步(使 用同一时钟信号),且数据块的长度越大,对同步的要求就越高。 同步通信是一种数据连续传输的串行通信方式。在这种通信方式中,数据块 内各字节数据之间没有间隙,传输效率高,但发送、接收双方必须保持同步(使 用同一时钟信号),且数据块的长度越大,对同步的要求就越高。 典型的同步通信数据帧格式如下所示: 异步通信的特点是每次只传送一个字,每个字由起始位(规定为 0 电平)、数 据位、奇偶校验位和停止位(规定为 1 电平)组成,典型的异步通信数据帧格式如 下所示:

第n个字符第n+1个字符起起停止始始验止位空闲位位位t8个数据位2数据发送顺序2.波特率在串行通信系统中常用波特率来衡量通信的快慢。波特率的含义是每秒中传送的二进制数码的位数,单位是位/秒(b/s或Kb/s),简称“波特”。3.串行通信数据的传输方向根据串行通信数据的传输方向,可将串行通信系统分为单工方式、半双工方式和全双工方式。一方发送,另一方接收,就构成了“单工”通信方式:分时收、发数据(即发送时,不接收:接收时,不发送),就构成了“半双工”通信方式。同时接收和发送,就构成了“全双工”通信方式。(g)(p)(c)FTTFT蒸长恭尔本描数影保微受喜滨张收N#想拆檬部RB拉EY轻格作BVSB图5-3-2数据传输方式(a)单工方式;(b)半双工方式;(c)全双工方式4.串行通信接口的种类根据串行通信格式及约定(如同步方式、通信速率、信号电平等)的不同,派生出不同的串行通信接口标准,如常见的RS-232、RS-422、RS-485、IEEE1394、I2C、SPI(同步通信)、USB(通用串行总线接口)和CAN总线接口等。5.3.1串行口的组成和特性主要由两个物理上完全独立的串行接收缓冲器和串行发送缓冲器、接收控制器(包括输入移位寄存器)、发送控制器及发送门电路等部件组成,串行数据从TXD(P3.1)引脚输出,从RXD(P3.0)引脚输入,其内部结构如下图所示

2. 波特率 在串行通信系统中常用波特率来衡量通信的快慢。波特率的含义是每秒中传 送的二进制数码的位数,单位是位/秒(b/s 或 Kb/s),简称“波特”。 3. 串行通信数据的传输方向 根据串行通信数据的传输方向,可将串行通信系统分为单工方式、半双工方 式和全双工方式。 一方发送,另一方接收,就构成了“单工”通信方式; 分时收、发数据(即发送时,不接收;接收时,不发送),就构成了“半双工” 通信方式。 同时接收和发送,就构成了“全双工”通信方式。 图 5-3-2 数据传输方式 (a) 单工方式;(b) 半双工方式;(c) 全双工方式 4. 串行通信接口的种类 根据串行通信格式及约定(如同步方式、通信速率、信号电平等)的不同,派 生出不同的串行通信接口标准,如常见的 RS-232、RS-422、RS-485、IEEE1394、 I2C、SPI(同步通信)、USB(通用串行总线接口)和 CAN 总线接口等。 5.3.1 串行口的组成和特性 主要由两个物理上完全独立的串行接收缓冲器和串行发送缓冲器、接收控制 器(包括输入移位寄存器)、发送控制器及发送门电路等部件组成,串行数据从 TXD(P3.1)引脚输出,从 RXD(P3.0)引脚输入,其内部结构如下图所示

串行接口电路发送缓冲器SBUF发送门TXD(P3.1)发送波特率发送控制器串行中断ES累加器或门Acc接收控制器RI接收波特率SBUF移位寄存器RXD(P3.0)接收缓冲器图5-3-3MCS-51串行通信接口内部结构在MCS-51芯片中,串行接收缓冲器和串行发送缓冲器使用同一特殊功能寄存器名SBUF(字节地址为99H),但它们是两个不同的寄存器。由于串行接收缓冲器只能读出,不能写入,因此读SBUF寄存器时,操作对象是串行接收缓冲器;而串行发送缓冲器正好相反,即只能写入,不能读出,因此写SBUF寄存器时,操作对象是串行发送缓冲器。在MCS-51中,与串行通信控制有关的寄存器为串行通信接口控制寄存器SCON选择串行通信接口工作方式)和电源控制寄存器PCON的SMOD1位(发送、接收波特率倍增控制位)。、串行通信接口控制寄存器SCON字节地址98H,可位寻址

图 5-3-3 MCS-51 串行通信接口内部结构 在 MCS-51 芯片中,串行接收缓冲器和串行发送缓冲器使用同一特殊功能寄 存器名 SBUF(字节地址为 99H),但它们是两个不同的寄存器。由于串行接收缓 冲器只能读出,不能写入,因此读 SBUF 寄存器时,操作对象是串行接收缓冲器; 而串行发送缓冲器正好相反,即只能写入,不能读出,因此写 SBUF 寄存器时, 操作对象是串行发送缓冲器。 在 MCS-51 中,与串行通信控制有关的寄存器为串行通信接口控制寄存器 SCON(选择串行通信接口工作方式)和电源控制寄存器 PCON 的 SMOD1 位(发 送、接收波特率倍增控制位)。 一、串行通信接口控制寄存器 SCON 字节地址 98H,可位寻址

位地址9FH9EH9DH9CH9BH9AH99H98HRISCONSMO/FESMISM2RENTB8RB8TI字节地址98H串行接收允许位待发送的第九位数据接收到的第九位数据发送中断标志接收中断标志多选择工作方式机机通信控制位图5-3-4SCON各位含义D7D6D5D4D3D2D1DOSCONSMOSM1SM2RENRB8TIRITB898H位地址9EH98H9FH9DH9CH9BH9AH99H串行口4种工作方式的选择位(1)SM0、SSMISM1方式功能说明SMO000同步移位寄存器方式(用于扩展I/O口)0118位异步收发,波特率可变(由定时器控制)1029位异步收发,波特率为fosc/64或fosc/321139位异步收发,波特率可变(由定时器控制)多机通信控制位(2) SM2用于方式2或方式3中。当串行口以方式2或方式3接收时如果SM2=1,只有当接收到的第9位数据(RB8)为“1”时,才将接收到的前8位数据送入SBUF,并置“1”RI,产生中断请求;当接收到的第9位数据(RB8)为“0”时,则将接收到的前8位数据丢弃。如果SM2=0,则不论第9位数据是“1”还是“0”,都将前8位数据送入SBUF中,并置“1”RI,产生中断请求。方式1时,如果SM2=1,则只有收到停止位时才会激活RI。方式0时,SM2必须为0

图 5-3-4 SCON 各位含义 (1)SM0、SM1——串行口 4 种工作方式的选择位 SM0 SM1 方式功 能 说 明 0 0 0 同步移位寄存器方式(用于扩展 I/O 口) 0 1 1 8 位异步收发,波特率可变(由定时器控制) 1 0 2 9 位异步收发,波特率为 fosc/64 或 fosc/32 1 1 3 9 位异步收发,波特率可变(由定时器控制) (2)SM2 ——多机通信控制位 用于方式 2 或方式 3 中。 当串行口以方式 2 或方式 3 接收时, 如果 SM2=1,只有当接收到的第 9 位数据(RB8)为“1”时,才将接收到的 前 8 位数据送入 SBUF,并置“1” RI,产生中断请求;当接收到的第 9 位数据 (RB8)为“0”时,则将接收到的前 8 位数据丢弃。 如果 SM2=0,则不论第 9 位数据是“1”还是“0”,都将前 8 位数据送入 SBUF 中,并置“1” RI,产生中断请求。 方式 1 时,如果 SM2=1,则只有收到停止位时才会激活 RI。 方式 0 时,SM2 必须为 0

(3)REN一一允许串行接收位由软件置“1”或清“0”。REN=1允许串行口接收数据。REN=0禁止串行口接收数据。(4)TB8一一发送的第9位数据方式2和3时,TB8是要发送的第9位数据,可作为奇偶校验位使用,也可作为地址或数据帧的标志。=1为地址顿,=0为数据顿(5)RB8一一接收到的第9位数据方式2和3时,RB8存放接收到的第9位数据。在方式1,如果SM2=0,RB8是接收到的停止位。在方式0,不使用RB8。(6)TI—一发送中断标志位方式0时,串行发送第8位数据结束时由硬件置“1”,其它工作方式,串行口发送停止位的开始时置“1”。TI=1,表示一顿数据发送结束,可供软件查询,也可申请中断。CPU响应中断后,向SBUF写入要发送的下一数据。TI必须由软件清0。(7)RI—一接收中断标志位方式0时,接收完第8位数据时,RI由硬件置1。其它工作方式,串行接收到停止位时,该位置“1”。RI=1,表示一顿数据接收完毕,并申请中断。该位状态也可软件查询。RI必须由软件清“0”。二、波特率倍增选择特殊功能寄存器PCON字节地址为87H,没有位寻址功能。SMOD:波特率选择位,也称波特率倍增位。5.3.2串行口的工作方式一、方式0同步移位寄存器输入/输出方式,常用于外接移位寄存器,以扩展并行I/O口。8位数据为一顿,不设起始位和停止位,先发送或接收最低位。波特率固定为fosc/12。顿格式如下:

(3)REN——允许串行接收位 由软件置“1”或清“0”。 REN=1 允许串行口接收数据。 REN=0 禁止串行口接收数据。 (4)TB8——发送的第 9 位数据 方式 2 和 3 时,TB8 是要发送的第 9 位数据,可作为奇偶校验位使用,也可作为 地址帧或数据帧的标志。 =1 为地址帧, =0 为数据帧 (5)RB8——接收到的第 9 位数据 方式 2 和 3 时,RB8 存放接收到的第 9 位数据。在方式 1,如果 SM2=0,RB8 是接收到的停止位。在方式 0,不使用 RB8。 (6)TI——发送中断标志位 方式 0 时,串行发送第 8 位数据结束时由硬件置“1”, 其它工作方式,串行口发送停止位的开始时置“1”。TI=1,表示一帧数据发送结 束,可供软件查询,也可申请中断。CPU 响应中断后, 向 SBUF 写入要发送的下 一帧数据。TI 必须由软件清 0。 (7)RI——接收中断标志位 方式 0 时,接收完第 8 位数据时,RI 由硬件置 1。 其它工作方式,串行接收到停止位时,该位置“1”。RI=1,表示一帧数据接收完 毕,并申请中断 。该位状态也可软件查询。RI 必须由软件清“0”。 二、波特率倍增选择 特殊功能寄存器 PCON 字节地址为 87H,没有位寻址功能。 SMOD:波特率选择位,也称波特率倍增位。 5.3.2 串行口的工作方式 一、方式 0 同步移位寄存器输入/输出方式,常用于外接移位寄存器,以扩展并行 I/O 口。 8 位数据为一帧,不设起始位和停止位,先发送或接收最低位。波特率固定为 fosc/12。帧格式如下:

D1D2D4D5D7DOD3D6口口TALECLOCK串行移位时钟txHOXtoVXH数据输出2写发送缓冲寄存器SBUFoytxorET数据输出XXXXXXXXXXXXXXXALX清除接收中斯有效标志RISETRI图5-3-5串行口方式0操作时序1.方式0输出当CPU执行一条将数据写入发送缓冲器SBUF的指令时,产生一个正脉冲,串行口即把SBUF中的8位数据以fosc/12的固定波特率从RXD引脚串行输出,低位在先,TXD引脚输出同步移位脉冲,发送完8位数据置“1”中断标志位TI。时序如图5-3-6所示。S1~S6机器周期S1~S6写SBUF0RXD(数据)DOD1D2D3D4D5D6D7TXD(移位脉冲)TI图5-3-6方式0发送时序方式0应用:外接串入并出移位寄存器,如74LS164。CPU对发送数据缓冲器SBUF写入一个数据,就启动串行口从低位开始串行发送,经过8个机器周期,串行口输出数据缓冲器内容移入外部的移位寄存器74LS164,置位T1,串行口停止移位,完成一个字节输出。MD1RXD0+5VDz74LS16489C52TXDBLK34516110111213D72D

图 5-3-5 串行口方式 0 操作时序 1. 方式 0 输出 当 CPU 执行一条将数据写入发送缓冲器 SBUF 的指令时,产生一个正脉冲, 串行口即把 SBUF 中的 8 位数据以 fosc/12 的固定波特率从 RXD 引脚串行输出, 低位在先,TXD 引脚输出同步移位脉冲,发送完 8 位数据置“1”中断标志位 TI。 时序如图 5-3-6 所示。 图 5-3-6 方式 0 发送时序 方式 0 应用:外接串入并出移位寄存器,如 74LS164。 CPU 对发送数据缓冲器 SBUF 写入一个数据,就启动串行口从低位开始串 行发送,经过 8 个机器周期,串行口输出数据缓冲器内容移入外部的移位寄存器 74LS164,置位 T1,串行口停止移位,完成一个字节输出

图5-3-7方式0输出:连接移位寄存器2.方式0REN=1,接收数据,REN=0,禁止接收。REN=1,允许接收。向串口的SCON写入控制字(置为方式O,并置“1”REN位,同时RI=O)时,产生一个正脉冲,串行口即开始接收数据。RXD为数据输入端,TXD为移位脉冲信号输出端,接收器也以fosc/12的固定波特率采样RXD引脚的数据信息,当收到8位数据时置“1”RI。表示一顿数据接收完时序如下:S1~S6S1~S6机器周期11写SCON0RXD(数据)D2D3D4D5DOD1D6D7TXD(移位脉冲)RI图5-3-9方式0接收时序方式0下,SCON中的TB8、RB8位没有用到,发送或接收完8位数据由硬件置“1”TI或RI,CPU响应中断。TI或RI须由用户软件清“0”,可用如下指令:CLRTI;TI位清“0”CLRRI;RI位清“0”方式0时,SM2位必须为0。二、方式1SM0、SM1=01方式1一顿数据为10位,1个起始位(0),8个数据位,1个停止位(1),先发送或接收最低位。顿格式如下:方式1波特率=(2SMOD/32)X定时器T1的溢出率SMOD为PCON寄存器的最高位的值(O或1)。1.方式1发送

图 5-3-7 方式 0 输出:连接移位寄存器 2.方式 0 REN=1,接收数据,REN=0,禁止接收。 REN=1,允许接收。向串口的 SCON 写入控制字(置为方式 0,并置“1” REN 位,同时 RI=0)时,产生一个正脉冲,串行口即开始接收数据。RXD 为数 据输入端,TXD 为移位脉冲信号输出端,接收器也以 fosc/12 的固定波特率采样 RXD 引脚的数据信息,当收到 8 位数据时置“1” RI。表示一帧数据接收完, 时序如下: 图 5-3-9 方式 0 接收时序 方式 0 下,SCON 中的 TB8、RB8 位没有用到,发送或接收完 8 位数据由硬 件置“1”TI 或 RI,CPU 响应中断。TI 或 RI 须由用户软件清“0”,可用如下指 令: CLR TI ;TI 位清“0” CLR RI ;RI 位清“0” 方式 0 时,SM2 位必须为 0。 二、方式 1 SM0、SM1=01 方式 1 一帧数据为 10 位,1 个起始位(0),8 个数据位,1 个停止位(1), 先发送或接收最低位。帧格式如下: 方式 1 波特率=(2SMOD/32)×定时器 T1 的溢出率 SMOD 为 PCON 寄存器的最高位的值(0 或 1)。 1.方式 1 发送

方式1输出时,数据由TXD输出,一顿信息为10位,1位起始位0,8位数据位(先低位)和1位停止位1。当执行一条数据写发送缓冲器SBUF的指令,就启动发送。图中TX时钟的频率就是发送的波特率。发送开始时,内部发送控制信号变为有效。将起始位向TXD输出,此后,每经过一个TX时钟周期,便产生一个移位脉冲,并由TXD输出一个数据位。8位数据位全部发送完毕后,置“1”TI。方式1发送数据的时序,如图所示。Tx时钟写 SBUr/SENDTXDD4DOD1D2D3D5D6D7停止位起始位TI图5-3-10方式1发送时序2.方式1接收数据从RXD(P3.0)脚输入。当检测到起始位的负跳变时,开始接收数据。定时控制信号有两种:接收移位时钟(RX时钟,频率和波特率相同)和位检测器采样脉冲(频率是RX时钟的16倍,1位数据期间,有16个采样脉冲)当采样到RXD端从1到0的跳变时就启动检测器,接收的值是3次连续采样(第7、8、9个脉冲时采样)进行表决以确认是否是真正的起始位(负跳变)的开始。当一顺数据接收完,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接收才真正有效。(1)RI=O,即上一帧数据接收完成时,RI=1发出的中断请求已被响应,SBUF中的数据已被取走,说明“接收SBUF”已空。(2)SM2=0或收到的停止位=1(方式1时,停止位已进入RB8),则收到的数据装入SBUF和RB8(RB8装入停止位),且置“1”中断标志RI。若这两个条件不同时满足,收到的数据将丢失。三、方式29位异步通信接口。每顿数据均为11位,1位起始位0,8位数据位(先低位),1位可程控的第9位数据和1位停止位。顿格式如下

方式 1 输出时,数据由 TXD 输出,一帧信息为 10 位,1 位起始位 0,8 位 数据位(先低位)和 1 位停止位 1。 当执行一条数据写发送缓冲器 SBUF 的指令,就启动发送。图中 TX 时钟的 频率就是发送的波特率。 发送开始时,内部发送控制信号变为有效。将起始位向 TXD 输出,此后, 每经过一个 TX 时钟周期,便产生一个移位脉冲,并由 TXD 输出一个数据位。8 位数据位全部发送完毕后,置“1” TI。方式 1 发送数据的时序,如图所示。 图 5-3-10 方式 1 发送时序 2.方式 1 接收 数据从 RXD(P3.0)脚输入。当检测到起始位的负跳变时,开始接收数据。 定时控制信号有两种:接收移位时钟(RX 时钟,频率和波特率相同)和位 检测器采样脉冲(频率是 RX 时钟的 16 倍,1 位数据期间,有 16 个采样脉冲), 当采样到 RXD 端从 1 到 0 的跳变时就启动检测器,接收的值是 3 次连续采样(第 7、8、9 个脉冲时采样)进行表决以确认是否是真正的起始位(负跳变)的开始。 当一帧数据接收完,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接收才真正有效。 ⑴ RI=0,即上一帧数据接收完成时,RI=1 发出的中断请求已被响应,SBUF 中 的数据已被取走,说明“接收 SBUF”已空。 ⑵ SM2=0 或收到的停止位=1(方式 1 时,停止位已进入 RB8),则收到的数据 装入 SBUF 和 RB8(RB8 装入停止位),且置“1”中断标志 RI。 若这两个条件不同时满足,收到的数据将丢失。 三、方式 2 9 位异步通信接口。每帧数据均为 11 位,1 位起始位 0,8 位数据位(先低 位),1 位可程控的第 9 位数据和 1 位停止位。帧格式如下

起始位停止位b2bobib3b4bsb6b7b8方式2波特率=(2SMOD/64)Xfosc1.方式2发送发送前,先根据通讯协议由软件设置TB8(例如,双机通讯时的奇偶校验位或多机通讯时的地址/数据的标志位)。方式2发送数据波形如图所示。2.方式2接收SM0、SM1=10,且REN=1。数据由RXD端输入,接收11位信息。当位检测到RXD从1到0的负跳变,并判断起始位有效后,开始收一顿信息。在接收器完第9位数据后,需满足两个条件,才能将接收到的数据送入SBUF。(1)RI=0,意味着接收缓冲器为空。(2)SM2=0或接收到的第9位数据位RB8=1时。当上述两个条件满足时,接收到的数据送入SBUF(接收缓冲器),第9位数据送入RB8,并置“1”RI。若不满足两个条件,接收的信息将被丢弃。方式2接收数据的时序如图所示。0RX时钟口11福1位检测采样川ⅡII=ImIRXDDOD1D2D3起始位D4DsD6D7RB8停止位RI四、方式3SMO、SM1=11,串口为方式3。波特率可变的9位异步通讯方式,除波特率外,方式3和方式2相同。方式3的时序见方式2。方式3波特率=(2SMOD/32)×定时器T1的溢出率5.3.3波特率一、方式0波特率

方式 2 波特率= (2SMOD/64)×fosc 1.方式 2 发送 发送前,先根据通讯协议由软件设置 TB8(例如,双机通讯时的奇偶校验 位或多机通讯时的地址/数据的标志位)。 方式 2 发送数据波形如图所示。 2.方式 2 接收 SM0、SM1=10,且 REN=1。数据由 RXD 端输入,接收 11 位信息。当位检 测到 RXD 从 1 到 0 的负跳变,并判断起始位有效后,开始收一帧信息。在接收 器完第 9 位数据后,需满足两个条件,才能将接收到的数据送入 SBUF。 (1)RI=0,意味着接收缓冲器为空。 (2)SM2=0 或接收到的第 9 位数据位 RB8=1 时。 当上述两个条件满足时,接收到的数据送入 SBUF(接收缓冲器),第 9 位数 据送入 RB8,并置“1”RI。若不满足两个条件,接收的信息将被丢弃。 方式 2 接收数据的时序如图所示。 四、方式 3 SM0、SM1=11,串口为方式 3。 波特率可变的 9 位异步通讯方式,除波特率外,方式 3 和方式 2 相同。方式 3 的时序见方式 2。 方式 3 波特率=(2SMOD/32)×定时器 T1 的溢出率 5.3.3 波特率 一、方式 0 波特率

方式0波特率=振荡器频率/12:二、方式2波特率方式2波特率=X振荡器频率/64;三、方式1和方式3的波特率串行口方式1和方式3的波特率由定时器T1或T2的溢出率和SMOD所确定。1.用定时器T1产生波特率方式1和方式3波特率=X(T1溢出率)/32定时器T1作波特率发生器时,应禁止T1中断,T1工作于定时方式,一般工作于方式2,此时波特率计算公式为:方式1和方式3波特率=X振荡器频率/32X12(256-(TH1)2.用定时器T2产生波特率当TCLK=1,RCLK=1时,T2作为串行口波特率发生器:T溢出:拆满器频率+2面不是+12E2LC/T2-0SMODRCLK(PT.o16一换收脉冲TReC/T2-1O'TCLK工重装人16-发送脉冲RCAP2LRCAP2H微变检测T2EX-定时器T2中新EXF2EXEN制图5-3-11T2波特率发生器方式结构方式1和方式3波特率=振荡器频率/32[65536-(RCAP2H)(RCAP2L))5.3.4多机通信原理1.标准MCS-51多机通信过程多机系统是主从式,由主机控制多机之间的通信,从机和从机的通讯只能经主机才能实现,主机可以与任一从机通信。主机和从机只能工作在方式2或方式3中,主机的SM2位必须为0,以确保主机能够接收从机发送的地址信息(第9位为1)和数据信息(第9位为0)

方式 0 波特率=振荡器频率/12; 二、方式 2 波特率 方式 2 波特率= X 振荡器频率/64; 三、方式 1 和方式 3 的波特率 串行口方式 1 和方式 3 的波特率由定时器 T1 或 T2 的溢出率和 SMOD 所确定。 1.用定时器 T1 产生波特率 方式 1 和方式 3 波特率= X(T1 溢出率)/32 定时器 T1 作波特率发生器时,应禁止 T1 中断,T1 工作于定时方式,一般 工作于方式 2,此时波特率计算公式为: 方式 1 和方式 3 波特率= X 振荡器频率/[32X12(256-(TH1))] 2.用定时器 T2 产生波特率 当 TCLK=1,RCLK=1 时,T2 作为串行口波特率发生器: 图 5-3-11 T2 波特率发生器方式结构 方式 1 和方式 3 波特率=振荡器频率/32[65536-(RCAP2H)(RCAP2L)] 5.3.4 多机通信原理 1. 标准 MCS-51 多机通信过程 多机系统是主从式,由主机控制多机之间的通信,从机和从机的通讯只能经 主机才能实现,主机可以与任一从机通信。 主机和从机只能工作在方式 2 或方式 3 中,主机的 SM2 位必须为 0,以确 保主机能够接收从机发送的地址信息(第 9 位为 1)和数据信息(第 9 位为 0)

共16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