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工程力学——杆件的内力

第三章 杆件的内力 第一节内力与截面法 一、内力和截面法的概念 1.内力 内力是因外载荷引起的构件各部分之间所产生的 附加作用力。 2.截面法 M 应用假想截面 将构件截为两部分, 应用平衡或简化的 方法求截面的内力。 M 第三章杆件的内力
第三章 杆件的内力 1 第三章 杆件的内力 第一节 内力与截面法 一、内力和截面法的概念 1. 内力 内力是因外载荷引起的构件各部分之间所产生的 附加作用力。 2. 截面法 应用假想截面 将构件截为两部分, 应用平衡或简化的 方法求截面的内力。 m m 1 Fi 2 Fi z y x FN FS y FS z M x M y M z

二、 用截面法求内力 1.平衡法 gl 切:假象截面切开构件 2个 取:研究截面一侧 B 代:内力的正向假定 2a 平:部分构件平衡 例题1 求1-1、2-2截面内力。 M 解:Fs1=ql M,qlx X gl Fs2 ql+g(x2 -a) M=g%+号6-a 第三章杆件的内力
第三章 杆件的内力 2 二、 用截面法求内力 1. 平衡法 切:假象截面切开构件 取:研究截面一侧 代:内力的正向假定 平:部分构件平衡 例题1 求1-1、2-2截面内力。 解: a a q A C B ql l 1 1 2 2 y x 1 x FS1 A ql 1 1 M1 a 2 x q FS2 A ql 2 2 M 2 ( ) ( ) 2 1 2 2 S2 2 1 1 S1 2 x a q M qlx F ql q x a M qlx F ql = + − = + − = =

二、用截面法求内力 2.简化法 切;取;简化;按内力的正向假定来确定正负。 例题2 y 求1-1、2-2截面内力。 解: ql 2 1 Fs gl A qx 2 943 2 第三章杆件的内力 3
第三章 杆件的内力 3 二、 用截面法求内力 2. 简化法 切;取;简化;按内力的正向假定来确定正负。 例题2 求1-1、2-2截面内力。 解: 2 2 2 2 2 S qx x ql M qx ql F ql FA FB = − = − = = q A B FA l 1 1 y x FB q A FA 1 1 y x x FS M

三、内力分量的分类和作用 轴力:FN;引起杆件伸长、缩短。 剪力:Fsy Fs:;引起杆件剪切错动。 扭矩:T=Mx;引起杆件扭转。 弯矩:M2、M,;引起杆件弯曲。 M 第三章杆件的内力 4
第三章 杆件的内力 4 三、 内力分量的分类和作用 轴力:FN;引起杆件伸长、缩短。 剪力:FSy、FSz ;引起杆件剪切错动。 扭矩:T=Mx ;引起杆件扭转。 弯矩: Mz 、My ;引起杆件弯曲。 m m 1 Fi 2 Fi z y x FN FS y FS z M x M y M z n Fi

第二节内力方程内力图 一、轴力方程和轴力图 1.轴力 纯拉压问题的横截面内力称轴力。标识:F、;量纲: IF],常用单位kN,N。 正向假定 拉伸为+;压缩为-。 求法 F>0 截面法 分布图 称“轴力图” F<0 第三章杆件的内力
第三章 杆件的内力 5 第二节 内力方程 内力图 一、轴力方程和轴力图 1. 轴力 纯拉压问题的横截面内力称轴力。标识:FN;量纲: [ F],常用单位 kN,N。 正向假定 拉伸为 + ;压缩为 -。 求法 截面法 分布图 称“轴力图” F FN 0 F F F F FN 0 F

2.轴力图 F 4F 3F 2F 例题3 已知F,试绘制轴力图。 解: 4F 3F 2F 支反力:FR=5F 应用截面法: ∑Fx=0FN,=5F ∑Fx=0FN2=F SF ∑Fx=0FN1=-2F -2F 第三章杆件的内力 6
第三章 杆件的内力 6 2. 轴力图 例题3 已知F,试绘制轴力图。 解: 支反力:FR=5F 应用截面法: FN1 4F 1 A FA 3F 2F 4F 3F 2F 1 3F 2F FN 2 2 2 2F FN3 3 3 5F F −2F FN F F F F F F F F F X X X 0 2 0 0 5 1 2 1 N N N = = − = = = =

绘制轴力图的例题 例题4 2F 4F 4F 已知F,试绘轴力图。 B 解: 应用规律:左上右下 自己证明。 2F 该杆件上载荷力系 ← 关于杆件中截面C对称。 可以发现,F的分布关 于杆件中截面C也是对 2F 2F 称的。 第三章杆件的内力
第三章 杆件的内力 7 绘制轴力图的例题 例题4 已知F,试绘轴力图。 解: 应用规律:左上右下 自己证明。 该杆件上载荷力系 关于杆件中截面C对称。 可以发现,FN的分布关 于杆件中截面C也是对 称的。 FN1 4F 1 A 4F 2F 1 FN 2 2 2 2F FN3 3 3 2F −2F FN 2F 2F 2F 4F D E C B 2F

绘制轴力图的例题 例题5 F=gl/2 q F=gl/2 如图杆件,己知q,试绘 →一 →→ 制轴力图。 B 解: 该杆件上的载荷力系 关于杆件中截面C反对称。 可以发现,F、的分布 关于杆件中截面C也是反 对称的。 第三章杆件的内力 8
第三章 杆件的内力 8 绘制轴力图的例题 例题5 如图杆件,已知q,试绘 制轴力图。 解: 该杆件上的载荷力系 关于杆件中截面C反对称。 可以发现,FN的分布 关于杆件中截面C也是反 对称的。 q A FN x F −F FN F = ql / 2 q C B F = ql / 2 F x

二、动力传递和扭矩图 1.动力传递 功率、转速与扭力偶矩之间的关系在匀角速度定 轴转动时: P:千瓦(kW) P=M.0 0: 弧度秒(1/s) 2mn 0 n:转/分 60 扭力偶矩: (N.m) M。=9549 扭力偶矩M的方向 n 在主动轮上M.与n方向一致,在从动轮上Mc与n方 向相反。 第三章杆件的内力 9
第三章 杆件的内力 9 二、动力传递和扭矩图 1. 动力传递 功率、转速与扭力偶矩之间的关系在匀角速度定 轴转动时: P:千瓦(kW) ω:弧度/秒(1/s) n:转/分 扭力偶矩:(N.m) 扭力偶矩Me的方向 在主动轮上Me与n方向一致,在从动轮上Me与n方 向相反。 n P M n P M 9549 60 2 e e = = =

2.扭矩与扭矩图 纯扭转杆横截面内力:扭矩 标识:T;量纲:[FL 常用单位kN.m,N.m 正方向假定: 按照右手螺旋法则,四T<0 指表示扭矩的旋转方向,拇 指表示扭矩的矢量方向。正 的扭矩矢量朝向横截面外法 线方向,反之为负。 扭矩的分布图称扭矩图 第三章杆件的内力 10
第三章 杆件的内力 10 2. 扭矩与扭矩图 纯扭转杆横截面内力:扭矩 标识:T ;量纲:[ FL] 常用单位 kN.m,N.m 正方向假定: 按照右手螺旋法则,四 指表示扭矩的旋转方向,拇 指表示扭矩的矢量方向。正 的扭矩矢量朝向横截面外法 线方向,反之为负。 扭矩的分布图称扭矩图 T 0 T 0 T 0 T 0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材料力学——扭转.ppt
- 《力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工程力学试题(样卷,含参考答案).doc
- 《力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材料力学试题(样卷,含答案).doc
- 《力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材料力学习题解.doc
- 《力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动力学试题(无答案).pdf
- 《力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运动学模拟试题(无答案).pdf
- 《力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静力学测验(无答案).pdf
-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章 指针.ppt
-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函数.ppt
-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预处理命令.ppt
-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选择结构程序设计.ppt
-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数组.ppt
-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循环控制.ppt
-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数据描述.ppt
-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最简单的c程序设计——顺序程序设计.ppt
-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程序的灵魂——算法.ppt
-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C语言概述.ppt
-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选择题样题(无答案).doc
-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习题集(末页含答案).ppt
-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选择填空题(无答案).doc
- 《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实验力学——静态测量.ppt
- 《数据结构》课程实验指导.pdf
- 《数据结构》课程作业习题(无答案).pdf
- 《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Microcomputer Principle and Its Applications.pdf
- 《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3章 C51基本语法.doc
- 《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5章 51单片机的外围模块及应用 5.1 并口.doc
- 《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2章 51系列单片机系统结构.doc
- 《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5章 51单片机的外围模块及应用 5.2 定时器及其应用.doc
- 《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1章 单片微型计算机基础知识.doc
- 《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5章 51单片机的外围模块及应用 5.3 串口UART.doc
- 《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7章 C51应用程序设计.doc
- 《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实验指导书(内蒙古科技大学:李琦,共十七个实验).doc
- 《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2007试卷A(答案).doc
- 《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2007试卷A(试题).doc
- 《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2007试卷B(答案).doc
- 《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2007试卷B(试题).doc
- 《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2010-2011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试卷(答案).doc
- 《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2011-2012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试卷A(答案).doc
- 《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2011-2012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试卷A(试题).doc
- 《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67106309A卷(试题).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