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电磁感应复习资料(含参考答案)

电磁感应复习资料1,如图所示,一矩形金属线框,以速度元从无场空间进入一均匀磁场中,然后又从磁场中出来,XXXXXB到无场空间中,不计线圈的自感,下面哪一条图CX+XXX线正确地表示了线圈中的感应电流对时间的函数XXXX关系?(从线圈刚进入磁场时刻开始计时,I以顺时针方向为正)xx×x14(A)(B)0t11不0(C)(D)OL两根无限长平行直导线载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电流I,并各以dI/dr2.的变化率增长,一矩形线圈位于导线平面内(如图),则:(A)线圈中无感应电流(B)线圈中感应电流为顺时针方向(C)线圈中感应电流为逆时针方向。(D)线圈中感应电流方向不确定3.一块铜板垂直于磁场方向放在磁感强度正在增大的磁场中时,铜板中出现的涡流(感应电流)将(A)加速铜板中磁场的增加.(B)减缓铜板中磁场的增加(C)对磁场不起作用.(D)使铜板中磁场反向.4.一导体圆线圈在均匀磁场中运动,能使其中产生感应电流的一种情况是(A)线圈绕自身直径轴转动,轴与磁场方向平行(B)线圈绕自身直径轴转动,轴与磁场方向垂直.(C)线圈平面垂直于磁场并沿垂直磁场方向平移(D)线圈平面平行于磁场并沿垂直磁场方向平移、5.半径为α的圆线圈置于磁感强度为B的均匀磁场中,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线圈电阻为R;当把线圈转动使其法向与B的夹角α=60°时,线圈中通过的电荷与线圈面积及转动所用的时间的关系是(A)与线圈面积成正比,与时间无关(B)与线圈面积成正比,与时间成正比.(C)与线圈面积成反比,与时间成正比,(D)与线圈面积成反比,与时间无关,6.将形状完全相同的铜环和木环静止放置,并使通过两环面的磁通量随时间的变化率相等,则不计自感时
电磁感应复习资料 1. 如图所示,一矩形金属线框,以速度 v 从无 场空间进入一均匀磁场中,然后又从磁场中出来, 到无场空间中.不计线圈的自感,下面哪一条图 线正确地表示了线圈中的感应电流对时间的函数 关系?(从线圈刚进入磁场时刻开始计时,I 以顺 时针方向为正) 2. 两根无限长平行直导线载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电流 I,并各以 dI /dt 的变化率增长,一矩形线圈位于导线平面内(如图),则: (A) 线圈中无感应电流. (B) 线圈中感应电流为顺时针方向. (C) 线圈中感应电流为逆时针方向. (D) 线圈中感应电流方向不确定. 3. 一块铜板垂直于磁场方向放在磁感强度正在增大的磁场中时,铜板中出现的涡流(感应 电流)将 (A) 加速铜板中磁场的增加. (B) 减缓铜板中磁场的增加. (C) 对磁场不起作用. (D) 使铜板中磁场反向. 4. 一导体圆线圈在均匀磁场中运动,能使其中产生感应电流的一种情况是 (A) 线圈绕自身直径轴转动,轴与磁场方向平行. (B) 线圈绕自身直径轴转动,轴与磁场方向垂直. (C) 线圈平面垂直于磁场并沿垂直磁场方向平移. (D) 线圈平面平行于磁场并沿垂直磁场方向平移. 5. 半径为 a 的圆线圈置于磁感强度为 B 的均匀磁场中,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线圈 电阻为 R;当把线圈转动使其法向与 B 的夹角 =60°时,线圈中通过的电荷与线圈面积及 转动所用的时间的关系是 (A) 与线圈面积成正比,与时间无关. (B) 与线圈面积成正比,与时间成正比. (C) 与线圈面积成反比,与时间成正比. (D) 与线圈面积成反比,与时间无关. 6. 将形状完全相同的铜环和木环静止放置,并使通过两环面的磁通量随时间的变化率相 等,则不计自感时 v B I I O O t t (A) (D) I O t (C) O t (B) I I I

(A)铜环中有感应电动势,木环中无感应电动势,B)铜环中感应电动势大,木环中感应电动势小.(C)铜环中感应电动势小,木环中感应电动势大.(D)两环中感应电动势相等.7:在无限长的载流直导线附近放置一矩形T闭合线圈,开始时线圈与导线在同一平面IIIII内,且线圈中两条边与导线平行,当线圈以相同的速率作如图所示的三种不同方向的平动时,线圈中的感应电流(B)以情(A)以情况I中为最大.U1况Ⅱ中为最大-(C)以情况III中为最大.(D)在情况I和ⅡI中相同.8.在两个永久磁极中间放置一圆形线圈,线圈的大小和磁极大小约相等,线圈平面和磁场方向垂直,今欲使线圈中产生逆时针方向(俯视)的瞬时感应电流(如图),可选择下列哪一个方法?(A)把线圈在自身平面内绕圆心旋转一个小角度,0(B)把线圈绕通过其直径的OO轴转一个小角度(C)把线圈向上平移(D)把线圈向右平移,9.一个圆形线环,它的一半放在一分布在方形区域的匀强磁场B中,另一半位于磁场之外,如图所示.磁场B的方向垂直指向纸内:欲使圆线环中产生逆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应使(A)线环向右平移.(B)线环向上平移(C)线环向左平移.(D)磁场强度减弱.10.如图所示,一载流螺线管的旁边有一圆形线圈,欲使线圈产生图示方向的感应电流i,下列哪一种情况可以做到?(A)载流螺线管向线圈靠近.(B)载流螺线管离开线圈。(C)载流螺线管中电流增大,(D)载流螺线管中插入铁芯一矩形线框长为α宽为b,置于均匀磁场中,线框绕Oo11.1o0轴,以匀角速度の旋转(如图所示).设1=0时,线框平面处于纸面h内,则任一时刻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为3(A) 2abB|cosot].(B)abBa1(C)-oabB cosot.(D)oabB|cosot).2(E)abB sinotl.o'12.如图所示,导体棒AB在均匀磁场B中绕通过C点B0.A不的垂直于棒长且沿磁场方向的轴OO转动(角速度与BAo同方向),BC的长度为棒长的,则B3
(A) 铜环中有感应电动势,木环中无感应电动势. (B) 铜环中感应电动势大,木环中感应电动势小. (C) 铜环中感应电动势小,木环中感应电动势大. (D) 两环中感应电动势相等. 7. 在无限长的载流直导线附近放置一矩形 闭合线圈,开始时线圈与导线在同一平面 内,且线圈中两条边与导线平行,当线圈以 相同的速率作如图所示的三种不同方向的 平动时,线圈中的感应电流 (A) 以情况Ⅰ中为最大. (B) 以情 况Ⅱ中为最大. (C) 以情况Ⅲ中为最大. (D) 在情况Ⅰ和Ⅱ中相同. [ ] 8. 在两个永久磁极中间放置一圆形线圈,线圈的大小和磁极大 小约相等,线圈平面和磁场方向垂直.今欲使线圈中产生逆时针 方向(俯视)的瞬时感应电流 i(如图),可选择下列哪一个方法? (A) 把线圈在自身平面内绕圆心旋转一个小角度. (B) 把线圈绕通过其直径的 OO′轴转一个小角度. (C) 把线圈向上平移. (D) 把线圈向右平移. 9. 一个圆形线环,它的一半放在一分布在方形区域的匀强磁场 B 中,另一半位于磁场之外,如图所示.磁场 B 的方向垂直指向 纸内.欲使圆线环中产生逆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应使 (A) 线环向右平移. (B) 线环向上平移. (C) 线环向左平移. (D) 磁场强度减弱. 10. 如图所示,一载流螺线管的旁边有一圆形线圈,欲使线圈产生图示方向的感应电流 i,下列哪一种情况可以做到? (A) 载流螺线管向线圈靠近. (B) 载流螺线管离开线圈. (C) 载流螺线管中电流增大. (D) 载流螺线管中插入铁芯. 11. 一矩形线框长为 a 宽为 b,置于均匀磁场中,线框绕 OO′ 轴,以匀角速度旋转(如图所示).设 t =0 时,线框平面处于纸面 内,则任一时刻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为 (A) 2abB | cos t |. (B) abB (C) abB cos t 2 1 . (D) abB | cos t |. (E) abB |sin t |. 12. 如图所示,导体棒 AB 在均匀磁场 B 中 绕通过 C 点 的垂直于棒长且沿磁场方向的轴 OO 转动(角速度 与 B 同方向),BC 的长度为棒长的 3 1 ,则 a c b d a c b d a c b d v v v Ⅰ Ⅱ Ⅲ I O′ S N O i B i I O O′ B a b O O′ B B A C

(A)A点比B点电势高:(B)A点与B点电势相等(B)A点比B点电势低。(D)有稳恒电流从A点流向B点13.如图,长度为1的直导线ab在均匀磁场B中以速度ü移16动,直导线ab中的电动势为(A)Blv.(B) Blusina.B(C)Blvcosa.(D) 0.U如图所示,直角三角形金属框架abc放在均匀磁场中,磁场B平行14.B于ab边,bc的长度为l.当金属框架绕ab边以匀角速度转动时,abc回路中的感应电动势L和a、c两点间的电势差Ua-U.为1_Bol?.(A)L=0,Ua-U,=21Bol?.(B)L=0,Ua-U=21=Bol?(C)L=Bol,Ua-U=-2Bol?(D)L=Bol?, Ua-U,=.215圆铜盘水平放置在均匀磁场中,B的方向垂直盘面向上,当铜盘绕通过中心垂直于盘面的轴沿图示方向转动时,(A)铜盘上有感应电流产生,沿着铜盘转动的相反方向流动.(B)铜盘上有感应电流产生,沿着铜盘转动的方向流动(C)铜盘上产生涡流(D)铜盘上有感应电动势产生,铜盘边缘处电势最高.E)铜盘上有感应电动势产生,铜盘中心处电势最高16.一根长度为L的铜棒,在均匀磁场B中以匀角速度绕通过OR其一端O的定轴旋转着,B的方向垂直铜棒转动的平面,如图所示.设1=0时,铜棒与Ob成θ角(b为铜棒转动的平面上的一个固X定点),则在任一时刻1这根铜棒两端之间的感应电动势是:X(A) @L'Bcos(ot+O).-oLBcosot.(B)2(D) LB.(C) 2oL'Bcos(ot+).1.OL'B.(F)217.两个通有电流的平面圆线圈相距不远,如果要使其互感系数近似为零,则应调整线圈的取向使(A)两线圈平面都平行于两圆心连线(B)两线圈平面都垂直于两圆心连线(C)一个线圈平面平行于两圆心连线,另一个线圈平面垂直于两圆心连线,(C)两线圈中电流方向相反
(A) A 点比 B 点电势高. (B) A 点与 B 点电势相等. (B) A 点比 B 点电势低. (D) 有稳恒电流从 A 点流向 B 点. 13. 如图,长度为 l 的直导线 ab 在均匀磁场 B 中以速度 v 移 动,直导线 ab 中的电动势为 (A) Blv. (B) Blv sin. (C) Blv cos. (D) 0. 14. 如图所示,直角三角形金属框架 abc 放在均匀磁场中,磁场 B 平行 于 ab 边,bc 的长度为 l.当金属框架绕 ab 边以匀角速度转动时,abc 回路中的感应电动势和 a、c 两点间的电势差 Ua – Uc为 (A) =0,Ua – Uc = 2 2 1 Bl . (B) =0,Ua – Uc = 2 2 1 − Bl . (C) = 2 Bl ,Ua – Uc = 2 2 1 Bl . (D) = 2 Bl ,Ua – Uc = 2 2 1 − Bl . 15.圆铜盘水平放置在均匀磁场中, B 的方向垂直盘面向上.当铜盘 绕通过中心垂直于盘面的轴沿图示方向转动时, (A) 铜盘上有感应电流产生,沿着铜盘转动的相反方向流动. (B) 铜盘上有感应电流产生,沿着铜盘转动的方向流动. (C) 铜盘上产生涡流. (D) 铜盘上有感应电动势产生,铜盘边缘处电势最高. (E) 铜盘上有感应电动势产生,铜盘中心处电势最高. 16. 一根长度为 L 的铜棒,在均匀磁场 B 中以匀角速度绕通过 其一端 的定轴旋转着, B 的方向垂直铜棒转动的平面,如图所 示.设 t =0 时,铜棒与 Ob 成 角(b 为铜棒转动的平面上的一个固 定点),则在任一时刻 t 这根铜棒两端之间的感应电动势是: (A) cos( ) 2 L B t + . (B) L Bcos t 2 1 2 . (C) 2 cos( ) 2 L B t + . (D) L B 2 . (F) L B 2 2 1 . 17. 两个通有电流的平面圆线圈相距不远,如果要使其互感系数近似为零,则应调整线圈 的取向使 (A) 两线圈平面都平行于两圆心连线. (B) 两线圈平面都垂直于两圆心连线. (C) 一个线圈平面平行于两圆心连线,另一个线圈平面垂直于两圆心连线. (C) 两线圈中电流方向相反. l B b a v B a b c l B O B L O b

18.两个通有电流的平面圆线圈相距不远,如果要使其互感系数近似为零,则应调整线圈的取向使(A)两线圈平面都平行于两圆心连线,B)两线圈平面都垂直于两圆心连线(C)一个线圈平面平行于两圆心连线,另一个线圈平面垂直于两圆心连线,两线圈中电流方向相反.(D)1L1?19.用线圈的自感系数L来表示载流线圈磁场能量的公式W2(A)只适用于无限长密绕螺线管(B)只适用于单匝圆线圈(C)只适用于一个匝数很多,且密绕的螺绕环。(E)适用于自感系数L一定的任意线圈20.两根很长的平行直导线,其间距离d、与电源组成回路如图。已知导线上的电流为1,两根导线的横截面的半径均为o:设用L表示两导线回路单位长度的自感系数,则沿导线单位长度的空间内的总磁能W为ILP?(A)2TrHolMol1LI?+1?(B)22元d212元2元(d+r)ro(C)8.1+40d(D)In -22元ro21.真空中根无限长直细导线上通电流1,则距导线垂直距离为4的空间某点处的磁能密度为11(HolHol(A)(B)4o2元2μ2元a1-2元a(H01)2(C)(D)2ol2μo2a复习题答案1C2B3B4B 5A6D7B8C9C10B11D12 A13D14 B15 D16 E17C18C19D20A21B
18. 两个通有电流的平面圆线圈相距不远,如果要使其互感系数近似为零,则应调整线圈 的取向使 (A) 两线圈平面都平行于两圆心连线. (B) 两线圈平面都垂直于两圆心连线. (C) 一个线圈平面平行于两圆心连线,另一个线圈平面垂直于两圆心连线. (D) 两线圈中电流方向相反. 19. 用线圈的自感系数 L 来表示载流线圈磁场能量的公式 2 2 1 W LI m = (A) 只适用于无限长密绕螺线管. (B) 只适用于单匝圆线圈. (C) 只适用于一个匝数很多,且密绕的螺绕环. (E) 适用于自感系数L一定的任意线圈. 20. 两根很长的平行直导线,其间距离 d、与电源组成回路如图.已知导线上的电流为 I, 两根导线的横截面的半径均为 r0.设用 L 表示两导线回路单位长度 的自感系数,则沿导线单位长度的空间内的总磁能 Wm 为 (A) 2 2 1 LI . (B) 2 2 1 LI + + − 0 ] 2π d 2π 2 ( ) [ 2 0 0 2 r r r d r I r I I (C) ∞. (D) 2 2 1 LI 0 2 0 ln 2 r I d + 21. 真空中一根无限长直细导线上通电流 I,则距导线垂直距离为 a 的空间某点处的磁能 密度为 (A) 0 2 0 ) 2 ( 2 1 a I (B) 0 2 0 ) 2 ( 2 1 a I (C) 2 0 ) 2 ( 2 1 I a (D) 0 2 0 ) 2 ( 2 1 a I 复习题答案 1C 2B 3B 4B 5A 6D 7B 8C 9C 10B 11D 12 A 13D 14 B 15 D 16 E 17C 18C 19D 20A 21B I I d 2r0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基础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热学、电磁学复习资料(答案).doc
- 《基础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热学、电磁学复习资料(题目).doc
- 《基础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力学复习资料(选择题)答案.doc
- 《基础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力学复习资料(选择题)题目.doc
- 高等教育出版社:《物理学》书籍教材PDF电子版(第五版)习题分析与解答(主编:马文蔚).pdf
- 高等教育出版社:《物理学教程》书籍教材PDF电子版(第二版)习题分析与解答(主编:马文蔚).pdf
- 《基础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Basic Physics Experiment.pdf
- 广东工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六篇 近代物理基础 第17章 激光和固体的量子理论(固体的能带结构、半导体的导电机理).pdf
- 广东工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六篇 近代物理基础 第17章 激光和固体的量子理论(激光的产生、激光的特性、激光的应用).pdf
- 广东工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六篇 近代物理基础 第16章 量子物理基础(氢原子的量子力学描述、电子自旋、多电子原子、原子的壳层结构).pdf
- 广东工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六篇 近代物理基础 第16章 量子物理基础(不确定关系、波函数、薛定谔方程、一维定态问题).pdf
- 广东工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六篇 近代物理基础 第16章 量子物理基础(康普顿散射、粒子的波动性).pdf
- 广东工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六篇 近代物理基础 第16章 量子物理基础(玻尔的氢原子理论).pdf
- 广东工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六篇 近代物理基础 第16章 量子物理基础(黑体辐射、普朗克量子假设、光电效应、爱因斯坦光子理论).pdf
- 广东工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六篇 近代物理基础 第15章 狭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动力学基础).pdf
- 广东工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六篇 近代物理基础 第15章 狭义相对论(洛伦兹变换).pdf
- 广东工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六篇 近代物理基础 第15章 狭义相对论(伽利略变换、经典时空观、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相对论时空观).pdf
- 广东工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五篇 电磁学 第14章 电磁感应(位移电流、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电磁波).pdf
- 广东工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五篇 电磁学 第14章 电磁感应(自感与互感、磁场的能量).pdf
- 广东工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五篇 电磁学 第14章 电磁感应(电磁感应定律、动生和感生电动势).pdf
- 浙江科技大学:《基础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大学物理C考试试卷A卷(题目).doc
- 浙江科技大学:《基础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大学物理C考试试卷A卷(答案).doc
- 浙江科技大学:《基础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大学物理C期中A卷(题目).doc
- 浙江科技大学:《基础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大学物理C期中A卷(答案).doc
- 浙江科技大学:《基础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物理B期中试卷A卷(题目).doc
- 浙江科技大学:《基础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物理B期中试卷A卷(答案).doc
- 《基础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理想气体变化过程物理量的计算(热学表).doc
- 《基础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关河流冲刷河岸的部分物理解释.doc
- 《基础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关于密舍尔斯基方程.doc
- 《基础物理实验》课程实验教案(PPT讲稿)拉伸法测钢丝的杨氏模量.pps
- 《基础物理实验》课程实验教案(PPT讲稿)声速的测定.pps
- 《基础物理实验》课程实验教案(PPT讲稿)夫兰克-赫兹实验.pps
- 《基础物理实验》课程实验教案(PPT讲稿)示波器的使用及不同电信号的测量.pps
- 《基础物理实验》课程实验教案(PPT讲稿)衍射光栅.pps
- 《基础物理实验》课程实验教案(PPT讲稿)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与使用.pps
- 《基础物理实验》课程实验教案(PPT讲稿)用示波器测量铁磁材料的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pps
- 《基础物理实验》课程实验教案(PPT讲稿)光的等厚干涉现象及应用.pps
- 《基础物理实验》课程实验教案(PPT讲稿)霍尔元件测磁场.pps
- 《基础物理实验》课程实验教案(PPT讲稿)电位差计的使用与电动势的测量及自组电表与用电位差计校表.pps
- 《基础物理实验》课程实验教案(PPT讲稿)大学物理实验绪论.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