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力学复习资料(选择题)题目

力学复习资料(选择题)1、某质点作直线运动的运动学方程为x=3t-5f+6(SI),则该质点作(A)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x轴正方向.(B)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x轴负方向.(C)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x轴正方向.(D)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x轴负方向2、如图所示,湖中有一小船,有人用绳绕过岸上一定高度处的定滑轮拉湖中的船向岸边运动。设该人以匀速率。收绳,绳不伸长、湖水静止,则小船的运动是(B)匀减速运动.(A)匀加速运动.(C)变加速运动.(D)变减速运动.(E)匀速直线运动3、一运动质点在某瞬时位于矢径(x,y)的端点处,其速度大小为drdr(B)(A)dtdtdildx1(D)(C)ddt4、以下五种运动形式中,a保持不变的运动是(A)单摆的运动.(B)匀速率圆周运动(C)行星的椭圆轨道运动(D)抛体运动.(E)圆锥摆运动5、对于沿曲线运动的物体,以下几种说法中哪一种是正确的:(A)切向加速度必不为零,(B)法向加速度必不为零(拐点处除外)(C)由于速度沿切线方向,法向分速度必为零,因此法向加速度必为零.(D)若物体作匀速率运动,其总加速度必为零.(E)若物体的加速度a为恒矢量,它一定作匀变速率运动。6、某物体的运动规律为dv/dt=-kut,式中的k为大于零的常量.当t=0时,初速为o,则速度U与时间1的函数关系是-1kt +Vo,kt?+Uo,(A) V= (B) U=221_kt2.11-_kt21(C)(D)2V2VUU7、质点作半径为R的变速圆周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表示任一时刻质点的速率)
力学复习资料 (选择题) 1、 某质点作直线运动的运动学方程为 x=3t-5t 3 + 6 (SI),则该质点作 (A) 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 x 轴正方向. (B) 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 x 轴负方向. (C) 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 x 轴正方向. (D) 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 x 轴负方向. 2、 如图所示,湖中有一小船,有人用绳绕过岸上一定高度处的定滑 轮拉湖中的船向岸边运动.设该人以匀速率 v 0 收绳,绳不伸长、湖水 静止,则小船的运动是 (A) 匀加速运动. (B) 匀减速运动. (C) 变加速运动. (D) 变减速运动. (E) 匀速直线运动. 3、 一运动质点在某瞬时位于矢径 r(x, y) 的端点处, 其速度大小为 (A) t r d d (B) t r d d (C) t r d d (D) 2 2 d d d d + t y t x 4、 以下五种运动形式中, a 保持不变的运动是 (A) 单摆的运动. (B) 匀速率圆周运动. (C) 行星的椭圆轨道运动. (D) 抛体运动. (E) 圆锥摆运动. 5、 对于沿曲线运动的物体,以下几种说法中哪一种是正确的: (A) 切向加速度必不为零. (B) 法向加速度必不为零(拐点处除外). (C) 由于速度沿切线方向,法向分速度必为零,因此法向加速度必为零. (D) 若物体作匀速率运动,其总加速度必为零. (E) 若物体的加速度 a 为恒矢量,它一定作匀变速率运动. 6、 某物体的运动规律为 t k t 2 dv / d = − v ,式中的 k 为大于零的常量.当 t = 0 时,初速为 v0,则速度 v 与时间 t 的函数关系是 (A) 0 2 2 1 v = kt +v , (B) 0 2 2 1 v = − kt +v , (C) 0 2 1 2 1 v v = + kt , (D) 0 2 1 2 1 v v = − + kt 7、 质点作半径为 R 的变速圆周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v 表示任一时刻质点的速率) v0

du(A)(B)dtdu.?(D)(C) dtR8、水平地面上放一物体A,它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为u.现Y加一恒力F如图所示.欲使物体A有最大加速度,则恒力F与60水平方向夹角应满足A(A) sing =μ.(B) cos=μ.(C) tgo =μ.(D) ctg =μ.9、两个质量相等的小球由一轻弹簧相连接,再用一细绳悬挂于天花板Q球1上,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将绳子剪断的瞬间,球1和球2的加速度分别为(A) ai=g, az=g.(B)ai=0,a2=g.(D)a=2g,a=0(C)a=g,a2=0.了球210、质量为m的物体自空中落下,它除受重力外,还受到一个与速度平方成正比的阻力的作用,比例系数为k,k为正值常量该下落物体的收尾速度(即最后物体作匀速运动时的速度)将是mg(B) (A)Vk2k(D) /gk:(C) gk .11、如图所示,用一斜向上的力F(与水平成30°角),将一重为G的木块压靠在竖直壁面上,如果不论用怎样大的力F,都不能使木块向上滑动,30°则说明木块与壁面间的静摩擦系数μ的大小为F11V(A) μ≥(B) μ≥2QV3(C) μ≥ V3.(D) μ≥2V/3.12、如图,物体A、B质量相同,B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滑轮与绳的质量以及空气阻力均不计,滑轮与其轴之间的摩擦也不计:系统无初速地释放,则物体A下落的加速度是(A) g.(B) 4g/5A(D) g/3 .(C) g/213、在水平冰面上以一定速度向东行驶的炮车,向东南(斜向上)方向发射一炮弹,对于炮车和炮弹这一系统,在此过程中(忽略冰面摩擦力及空气阻力)(A)总动量守恒(B)总动量在炮身前进的方向上的分量守恒,其它方向动量不守恒.(C)总动量在水平面上任意方向的分量守恒,竖直方向分量不守恒.(D)总动量在任何方向的分量均不守恒
(A) d t dv . (B) . (C) t R 2 d dv v + . (D) 1/ 2 2 4 2 d d + t R v v . 8、 水平地面上放一物体 A,它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为.现 加一恒力 F 如图所示.欲使物体 A 有最大加速度,则恒力 F 与 水平方向夹角 应满足 (A) sin =. (B) cos =. (C) tg =. (D) ctg =. 9、 两个质量相等的小球由一轻弹簧相连接,再用一细绳悬挂于天花板 上,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将绳子剪断的瞬间,球 1 和球 2 的加速度 分别为 (A) a1=g,a2=g. (B) a1=0,a2=g. (C) a1=g,a2=0. (D) a1=2g,a2=0. 10、 质量为 m 的物体自空中落下,它除受重力外,还受到一个与速度平方成正比的阻力的 作用,比例系数为 k,k 为正值常量.该下落物体的收尾速度(即最后物体作匀速运动时的速 度)将是 (A) k mg . (B) k g 2 . (C) gk . (D) gk . 11、 如图所示,用一斜向上的力 F (与水平成 30°角),将一重为 G 的木 块压靠在竖直壁面上,如果不论用怎样大的力 F,都不能使木块向上滑动, 则说明木块与壁面间的静摩擦系数的大小为 (A) . 2 1 (B) 3 1 . (C) 3 . (D) 2 3 . 12、 如图,物体 A、B 质量相同,B 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滑 轮与绳的质量以及空气阻力均不计,滑轮与其轴之间的摩擦也 不计.系统无初速地释放,则物体 A 下落的加速度是 (A) g. (B) 4g/5 . (C) g/2 . (D) g/3 . 13、 在水平冰面上以一定速度向东行驶的炮车,向东南(斜向上)方向发射一炮弹,对于 炮车和炮弹这一系统,在此过程中(忽略冰面摩擦力及空气阻力) (A) 总动量守恒. (B) 总动量在炮身前进的方向上的分量守恒,其它方向动量不守恒. (C) 总动量在水平面上任意方向的分量守恒,竖直方向分量不守恒. (D) 总动量在任何方向的分量均不守恒. F A 球 1 球 2 F G 30° B A

14、A、B两木块质量分别为mA和mB,且mB=2mA,两者用一mmg轻弹簧连接后静止于光滑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若用外力将两1木块压近使弹簧被压缩,然后将外力撤去,则此后两木块运动动能之比EKA/EKB为1(B) V2 /2.(A)2:(C) V2.(D) 2.15、一炮弹由于特殊原因在水平飞行过程中,突然炸裂成两块,其中一块作自由下落,则另一块着地点(飞行过程中阻力不计)(A)比原来更远.(B)比原来更近(C)仍和原来一样远.(D)条件不足,不能判定、16、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作椭圆轨道运动,地球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则卫星的(A)动量不守恒,动能守恒(B)动量守恒,动能不守恒(C)对地心的角动量守恒,动能不守恒(D)对地心的角动量不守恒,动能守恒.17、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作椭圆轨道运动,卫星轨道近地点和远地点分别为A和B.用1和Ek分别表示卫星对地心的角动量及其动能的瞬时值,则应有(A) LA>LB, EKA>EB.(B)LA=LB,EKAEkB.(D) LA<LB, EKA<EKB一质点在如图所示的坐标平面内作圆周运动,有一力不F=F(xi+y)作用在质点上。在该质点从坐标原点运动到(0,2R)A位置过程中,力F对它所作的功为(A) FR?.(B) 2FR2.(C) 3FR2.(D) 4FR2.018、如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放着一辆小车,车上左端放着一只箱子,今用同样的水平恒力F拉箱子,使它由小车的左端达到右端,一次小车被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另一次小车没有固定:试以水平地面为参照系,判断下列结论中正2确的是(A)在两种情况下,F做的功相等,(B)在两种情况下,摩擦力对箱子做的功相等(C)在两种情况下,箱子获得的动能相等,(D)在两种情况下,由于摩擦而产生的热相等,19、质量为m=0.5kg的质点,在Oxy坐标平面内运动,其运动方程为x=5t,J=0.5(SI),从t=2s到t=4s这段时间内,外力对质点作的功为(A) 1.5 J.(B) 3 J.(C) 4. 5 J.(D) -1. 5 J.20、质量为m的质点在外力作用下,其运动方程为F=Acosoti+Bsinotj式中A、B、0都是正的常量:由此可知外力在t=0到=元/(2の)这段时间内所作的功为
14、 A、B 两木块质量分别为 mA 和 mB,且 mB=2mA,两者用一 轻弹簧连接后静止于光滑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若用外力将两 木块压近使弹簧被压缩,然后将外力撤去,则此后两木块运动动 能之比 EKA/EKB 为 (A) 2 1 . (B) 2 / 2. (C) 2 . (D) 2. 15、 一炮弹由于特殊原因在水平飞行过程中,突然炸裂成两块,其中一块作自由下落,则 另一块着地点(飞行过程中阻力不计) (A) 比原来更远. (B) 比原来更近. (C) 仍和原来一样远. (D) 条件不足,不能判定. 16、 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作椭圆轨道运动,地球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则卫星的 (A)动量不守恒,动能守恒. (B)动量守恒,动能不守恒. (C)对地心的角动量守恒,动能不守恒. (D)对地心的角动量不守恒,动能守恒. 17、 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作椭圆轨道运动,卫星轨道近地点和远地点分别为 A 和 B.用 L 和 EK分别表示卫星对地心的角动量及其动能的瞬时值,则应有 (A) LA>LB,EKA>EkB. (B) LA=LB,EKAEKB. (D) LA<LB,EKA<EKB. 一 质 点 在 如 图 所 示 的 坐 标 平 面 内 作 圆 周 运 动 , 有 一 力 ( ) 0 F F xi yj = + 作用在质点上.在该质点从坐标原点运动到(0,2R) 位置过程中,力 F 对它所作的功为 (A) 2 F0R . (B) 2 2F0R . (C) 2 3F0R . (D) 2 4F0R . 18、 如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放着一辆小车,车上左端放着一只箱子,今用 同样的水平恒力 F 拉箱子,使它由小车的左端达到右端,一次小车被固定在水 平地面上,另一次小车没有固定.试以水平地面为参照系,判断下列结论中正 确的是 (A) 在两种情况下, F 做的功相等. (B) 在两种情况下,摩擦力对箱子做的功相等. (C) 在两种情况下,箱子获得的动能相等. (D) 在两种情况下,由于摩擦而产生的热相等. 19、质量为 m=0.5 kg 的质点,在 Oxy 坐标平面内运动,其运动方程为 x=5t,y=0.5t 2(SI), 从 t=2 s 到 t=4 s 这段时间内,外力对质点作的功为 (A) 1.5 J. (B) 3 J. (C) 4.5 J. (D) -1.5 J. 20、 质量为 m 的质点在外力作用下,其运动方程为 r A t i B t j = cos + sin 式中 A、B、都是正的常量.由此可知外力在 t=0 到 t=/(2)这段时间内所作的功为 mA mB x y R O F

1(A) =mo(A?+B")(B) mo?(A? +B2)211(D) =mo (B2 - A")mo"(A? -B")(C)2221、质量为m的质点在外力作用下,其运动方程为P = Acosoti + Bsin @t j式中A、B、の都是正的常量.由此可知外力在=0到=元/(2の)这段时间内所作的功为1(A) mO(A?+B)(B) mo"(A? +B")2112mo (4'-B")(D) mo (B= -4)(C)22、已知两个物体A和B的质量以及它们的速率都不相同,若物体A的动量在数值上比物体B的大,则A的动能EkA与B的动能EkB之间(A)EkB—定大于EkA.(B)EkB一定小于EKA.(C) EKB=EKA.(D)不能判定谁大谁小.23、速度为V的子弹,打穿一块不动的木板后速度变为零,设木板对子弹的阻力是恒定的.那么,当子弹射入木板的深度等于其厚度的一半时,子弹的速度是11(A)"U.(B)O4112u.(C)(D)-V./224、A、B两物体的动量相等,而mAEKB.(C) EkA=EKB.(D)敦大熟小无法确定25、一船浮于静水中,船长L,质量为m,一个质量也为m的人从船尾走到船头,不计水和空气的阻力,则在此过程中船将(A)不动.(B)后退L.11(C)后退=L后退二L(D)2326、一质量为m的滑块,由静止开始沿着1/4圆弧形光滑的木槽滑下设木槽的质量也是m.槽的圆半径为R,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则滑块离开槽时的速度是(B)2 /Rg .(A)/2Rg .m(C)/Rg.1Rg.(D)22Rg.(E)
(A) ( ) 2 1 2 2 2 m A + B (B) ( ) 2 2 2 m A + B (C) ( ) 2 1 2 2 2 m A − B (D) ( ) 2 1 2 2 2 m B − A 21、 质量为 m 的质点在外力作用下,其运动方程为 r A t i B t j = cos + sin 式中 A、B、都是正的常量.由此可知外力在 t=0 到 t=/(2)这段时间内所作的功为 (A) ( ) 2 1 2 2 2 m A + B (B) ( ) 2 2 2 m A + B (C) ( ) 2 1 2 2 2 m A − B (D) ( ) 2 1 2 2 2 m B − A 22、 已知两个物体 A 和 B 的质量以及它们的速率都不相同,若物体 A 的动量在数值上比物 体 B 的大,则 A 的动能 EKA 与 B 的动能 EKB 之间 (A) EKB 一定大于 EKA. (B) EKB 一定小于 EKA. (C) EKB=EKA. (D) 不能判定谁大谁小. 23、速度为 v 的子弹,打穿一块不动的木板后速度变为零,设木板对子弹的阻力是恒定的.那 么,当子弹射入木板的深度等于其厚度的一半时,子弹的速度是 (A) v 4 1 . (B) v 3 1 . (C) v 2 1 . (D) v 2 1 . 24、 A、B 两物体的动量相等,而 mA<mB,则 A、B 两物体的动能 (A) EKA<EKB. (B) EKA>EKB. (C) EKA=EKB. (D) 孰大孰小无法确定. 25、 一船浮于静水中,船长 L,质量为 m,一个质量也为 m 的人从船尾走到船头. 不计水 和空气的阻力,则在此过程中船将 (A) 不动. (B) 后退 L. (C) 后退 L 2 1 . (D) 后退 L 3 1 . 26、 一质量为 m 的滑块,由静止开始沿着 1/4 圆弧形光滑的木槽 滑下.设木槽的质量也是 m.槽的圆半径为 R,放在光滑水平地 面上,如图所示.则滑块离开槽时的速度是 (A) 2Rg . (B) 2 Rg . (C) Rg . (D) Rg 2 1 . (E) 2Rg 2 1 . m m R v

27、质量为m的平板A,用竖立的弹簧支持而处在水平位置,2如图.从平台上投掷一个质量也是m的球B,球的初速为U,BCATT沿水平方向.球由于重力作用下落,与平板发生完全弹性碰撞。a7A假定平板是光滑的:则与平板碰撞后球的运动方向应为>A(A)Ao方向.(B)Ai方向(C)A2方向.(D)A3方向。MA328、如图所示,置于水平光滑桌面上质量分别为ml和m2的物体A和B之间夹有一轻弹簧:首先用双手挤压A和B使弹簧处于压缩状态,然后撤掉外力,则在A和B被弹开的过程中(A)系统的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mmBB(B)系统的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C)系统的动量不守恒,机械能守恒.(D)系统的动量与机械能都不守恒。29、人造地球卫星到地球中心O的最大距离和最小距离分别是RA和RB.设卫星对应的角动量分别是LA、LB,动能分别是EKA、EKB,则应有(A) LB>LA, EKA>EKB.(B)R.LB>LA,EKA=EKB.O(C)LB=LA,EKA=EKB.A(D)LBβB.(C) βA<βB.(D)开始时βA=βB,以后βA<βB32、均匀细棒OA可绕通过其一端O而与棒垂直的水平固定光滑轴转动,如图所示,今使棒从水平位置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在棒摆动到竖直位置的过程中,下述说法哪一种是正确的?(A)角速度从小到大,角加速度从大到小,(B)角速度从小到大,角加速度从小到大.(C)角速度从大到小,角加速度从大到小,(D)角速度从大到小,角加速度从小到大
27、 质量为 m 的平板 A,用竖立的弹簧支持而处在水平位置, 如图.从平台上投掷一个质量也是 m 的球 B,球的初速为 v, 沿水平方向.球由于重力作用下落,与平板发生完全弹性碰撞。 假定平板是光滑的.则与平板碰撞后球的运动方向应为 (A) A0 方向. (B) A1 方向. (C) A2 方向. (D) A3 方向. 28、 如图所示,置于水平光滑桌面上质量分别为 m1 和 m2 的 物体 A 和 B 之间夹有一轻弹簧.首先用双手挤压 A 和 B 使弹簧处于压缩状态,然后撤掉外 力,则在 A 和 B 被弹开的过程中 (A) 系统的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B) 系统的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 (C) 系统的动量不守恒,机械能守恒. (D) 系统的动量与机械能都不守恒. 29、 一人造地球卫星到地球中心 O 的最大距离和最小距离分别是 RA 和 RB.设卫星对应的 角动量分别是 LA、LB,动能分别是 EKA、EKB,则应有 (A) LB > LA,EKA > EKB. (B) LB > LA,EKA = EKB. (C) LB = LA,EKA = EKB. (D) LB < LA,EKA = EKB. (E) LB = LA,EKA < EKB. 30、 如图所示,一个小物体,位于光滑的水平桌面上,与一绳的一端相连结,绳的另一端 穿过桌面中心的小孔 O. 该物体原以角速度 在半径为 R 的圆周上绕 O 旋转,今将绳从小 孔缓慢往下拉.则物体 (A) 动能不变,动量改变. (B) 动量不变,动能改变. (C) 角动量不变,动量不变. (D) 角动量改变,动量改变. (E) 角动量不变,动能、动量都改变. 31、 如图所示,A、B 为两个相同的绕着轻绳的定滑轮.A 滑轮 挂一质量为 M 的物体,B 滑轮受拉力 F,而且 F=Mg.设 A、B 两滑轮的角加速度分别为A 和B,不计滑轮轴的摩擦,则有 (A) A=B. (B) A>B. (C) A<B. (D) 开始时A=B,以后A<B. 32、 均匀细棒 OA 可绕通过其一端 O 而与棒垂直的水平固定光滑轴 转动,如图所示.今使棒从水平位置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在棒摆动 到竖直位置的过程中,下述说法哪一种是正确的? (A) 角速度从小到大,角加速度从大到小. (B) 角速度从小到大,角加速度从小到大. (C) 角速度从大到小,角加速度从大到小. (D) 角速度从大到小,角加速度从小到大. A A1 A2 A3 A0 B v A m1 m2 B B A RB RA O O R A M B F O A

33、一轻绳跨过一具有水平光滑轴、质量为M的定滑轮,绳的两端分别悬有质量为ml和m2的物体(mipB,但两圆盘的质量与厚度相同,如两盘对通过盘心垂直于盘面轴的转动惯量各为JA和JB,则(A)J>JB.(B) JB>JA.(C) JA=JB.(D)JA、JB哪个大,不能确定35、花样滑冰运动员绕通过自身的竖直轴转动,开始时两臂伸开,转动惯量为Jo,角速度为00.然后她将两臂收回,使转动惯量减少为=Jo.这时她转动的角速度变为31() 0(B)(C) 3 c0.(D)3 00.36、一水平圆盘可绕通过其中心的固定竖直轴转动,盘上站着一个人.把人和圆盘取作系统,当此人在盘上随意走动时,若忽略轴的摩擦,此系统(A)动量守恒.(B)机械能守恒(C)对转轴的角动量守恒(D)动量、机械能和角动量都守恒,(E)动量、机械能和角动量都不守恒37、一圆盘正绕垂直于盘面的水平光滑固定轴O转动,如图射来两个质量相同,速度大小相同,方向相m反并在一条直线上的子弹,子弹射入圆盘并且留在盘内,则子弹射入后的瞬间,圆盘的角速度0(A)增大.(B)不变M(C) 减小.(D)不能确定.38、如图所示,一匀质细杆可绕通过上端与杆垂直的水平光滑固定轴O旋转,初始状态为静止悬挂,现有一个小球自左方水平打击细杆设小球与细YO杆之间为非弹性碰撞,则在碰撞过程中对细杆与小球这一系统(A)只有机械能守恒(B)只有动量守恒.(C)只有对转轴O的角动量守恒(D)机械能、动量和角动量均守恒
33、 一轻绳跨过一具有水平光滑轴、质量为 M 的定滑轮,绳的两端分别 悬有质量为 m1 和 m2 的物体(m1<m2),如图所示.绳与轮之间无相对滑动.若 某时刻滑轮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则绳中的张力 (A) 处处相等. (B) 左边大于右边. (C) 右边大于左边. (D) 哪边大无法判断. 34、 两个匀质圆盘 A 和 B 的密度分别为 A 和 B ,若A>B,但两圆盘的质量与厚度相同, 如两盘对通过盘心垂直于盘面轴的转动惯量各为 JA 和 JB,则 (A) JA>JB. (B) JB>JA. (C) JA=JB. (D) JA、JB 哪个大,不能确定. 35、 花样滑冰运动员绕通过自身的竖直轴转动,开始时两臂伸开,转动惯量为 J0,角速度 为0.然后她将两臂收回,使转动惯量减少为 3 1 J0.这时她转动的角速度变为 (A) 3 1 0. (B) (1/ 3) 0. (C) 3 0. (D) 3 0. 36、 一水平圆盘可绕通过其中心的固定竖直轴转动,盘上站着一个人.把人和圆盘取作系 统,当此人在盘上随意走动时,若忽略轴的摩擦,此系统 (A) 动量守恒. (B) 机械能守恒. (C) 对转轴的角动量守恒. (D) 动量、机械能和角动量都守恒. (E) 动量、机械能和角动量都不守恒. 37、 一圆盘正绕垂直于盘面的水平光滑固定轴 O 转 动,如图射来两个质量相同,速度大小相同,方向相 反并在一条直线上的子弹,子弹射入圆盘并且留在盘 内,则子弹射入后的瞬间,圆盘的角速度 (A) 增大. (B) 不变. (C) 减小. (D) 不能确定. 38、 如图所示,一匀质细杆可绕通过上端与杆垂直的水平光滑固定轴 O 旋 转,初始状态为静止悬挂.现有一个小球自左方水平打击细杆.设小球与细 杆之间为非弹性碰撞,则在碰撞过程中对细杆与小球这一系统 (A) 只有机械能守恒. (B) 只有动量守恒. (C) 只有对转轴 O 的角动量守恒. (D) 机械能、动量和角动量均守恒. m2 m1 O O M m m O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高等教育出版社:《物理学》书籍教材PDF电子版(第五版)习题分析与解答(主编:马文蔚).pdf
- 高等教育出版社:《物理学教程》书籍教材PDF电子版(第二版)习题分析与解答(主编:马文蔚).pdf
- 《基础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Basic Physics Experiment.pdf
- 广东工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六篇 近代物理基础 第17章 激光和固体的量子理论(固体的能带结构、半导体的导电机理).pdf
- 广东工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六篇 近代物理基础 第17章 激光和固体的量子理论(激光的产生、激光的特性、激光的应用).pdf
- 广东工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六篇 近代物理基础 第16章 量子物理基础(氢原子的量子力学描述、电子自旋、多电子原子、原子的壳层结构).pdf
- 广东工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六篇 近代物理基础 第16章 量子物理基础(不确定关系、波函数、薛定谔方程、一维定态问题).pdf
- 广东工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六篇 近代物理基础 第16章 量子物理基础(康普顿散射、粒子的波动性).pdf
- 广东工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六篇 近代物理基础 第16章 量子物理基础(玻尔的氢原子理论).pdf
- 广东工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六篇 近代物理基础 第16章 量子物理基础(黑体辐射、普朗克量子假设、光电效应、爱因斯坦光子理论).pdf
- 广东工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六篇 近代物理基础 第15章 狭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动力学基础).pdf
- 广东工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六篇 近代物理基础 第15章 狭义相对论(洛伦兹变换).pdf
- 广东工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六篇 近代物理基础 第15章 狭义相对论(伽利略变换、经典时空观、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相对论时空观).pdf
- 广东工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五篇 电磁学 第14章 电磁感应(位移电流、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电磁波).pdf
- 广东工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五篇 电磁学 第14章 电磁感应(自感与互感、磁场的能量).pdf
- 广东工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五篇 电磁学 第14章 电磁感应(电磁感应定律、动生和感生电动势).pdf
- 广东工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五篇 电磁学 第13章 稳恒电流的磁场(小结习题课).pdf
- 广东工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五篇 电磁学 第13章 稳恒电流的磁场(磁场中的磁介质).pdf
- 广东工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五篇 电磁学 第13章 稳恒电流的磁场(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磁场对载流导线的作用).pdf
- 广东工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五篇 电磁学 第13章 稳恒电流的磁场(磁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pdf
- 《基础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力学复习资料(选择题)答案.doc
- 《基础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热学、电磁学复习资料(题目).doc
- 《基础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热学、电磁学复习资料(答案).doc
- 《基础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电磁感应复习资料(含参考答案).doc
- 浙江科技大学:《基础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大学物理C考试试卷A卷(题目).doc
- 浙江科技大学:《基础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大学物理C考试试卷A卷(答案).doc
- 浙江科技大学:《基础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大学物理C期中A卷(题目).doc
- 浙江科技大学:《基础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大学物理C期中A卷(答案).doc
- 浙江科技大学:《基础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物理B期中试卷A卷(题目).doc
- 浙江科技大学:《基础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物理B期中试卷A卷(答案).doc
- 《基础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理想气体变化过程物理量的计算(热学表).doc
- 《基础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关河流冲刷河岸的部分物理解释.doc
- 《基础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关于密舍尔斯基方程.doc
- 《基础物理实验》课程实验教案(PPT讲稿)拉伸法测钢丝的杨氏模量.pps
- 《基础物理实验》课程实验教案(PPT讲稿)声速的测定.pps
- 《基础物理实验》课程实验教案(PPT讲稿)夫兰克-赫兹实验.pps
- 《基础物理实验》课程实验教案(PPT讲稿)示波器的使用及不同电信号的测量.pps
- 《基础物理实验》课程实验教案(PPT讲稿)衍射光栅.pps
- 《基础物理实验》课程实验教案(PPT讲稿)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与使用.pps
- 《基础物理实验》课程实验教案(PPT讲稿)用示波器测量铁磁材料的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pp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