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钢工艺学》课程授课教案(轧制原理讲义)第六章 平均单位压力

第六章平均单位压力计算模型由于轧制压力p的计算需用平均单位压力p,即p=F,其中F是水平投影面积,F=B1=(B+b)/2./R·△h。本章将建立大量实用的用于计算平均单位压力的数学模型,模型的推导需用到第五章得到的单位压力p的分布函数式。6.1采利柯夫平均单位压力计算式以采利柯夫的无张力单位压力p的分布函数式为例:K后滑区:P=(8-1)·G)8+1hK.[(6 +1) (X)8-1前滑区:PhLR其中,o-2.1f_2f.Rh2D2fAhhNAhh6.1.1求轧制压力P根据轧制压力的定义,P可由下式求得:(1)P=]"B·p,(x)·dx+J"B·ph(x).dx其中p(x)、P(x)分别是前滑区和后滑区的单位压力分布函数式。只需将采利柯夫单位压力p的分布函数式代入(1)式积分即可求得。积分时需作变量代换,即将变量h.变换成x,根据采利柯夫以弦代弧的假定:Ah.hx+V212则由y=,有2Ahh=.x+h1写成微分关系:65
65 第六章 平均单位压力计算模型 由于轧制压力 P 的计算需用平均单位压力 p ,即 P = pF ,其中 F 是水平投影面积, F = Bl = (B + b) 2 R h 。本章将建立大量实用的用 于计算平均单位压力的数学模型,模型的推导需用到第五章得到的单 位压力 p 的分布函数式。 6.1 采利柯夫平均单位压力计算式 以采利柯夫的无张力单位压力 p 的分布函数式为例: 后滑区: ( ) = −1 ( ) +1 x H h K H p 前滑区: ( ) = +1 ( ) −1 h K h p x h 其中, h D f h R f h f R h h l f = = = 2 2 2 2 = 6.1.1 求轧制压力 P 根据轧制压力的定义, P 可由下式求得: P B p x dx B p x dx h H + ( ) ( ) 0 = (1) 其中 p (x) p (x) h 、 H 分别是前滑区和后滑区的单位压力分布函数式。 只需将采利柯夫单位压力 p 的分布函数式代入(1)式积分即可求 得。积分时需作变量代换,即将变量 x h 变换成 x ,根据采利柯夫以弦 代弧的假定: 2 2 h x l h y + = , 则由 2 hx y = ,有 x h l h hx + = 写成微分关系:

h.dx,1dh, =dx =dh,1Ah将这些关系都代入(1)式:P=BLK["[s -1)(H/h. )° +1lih, + [" [(s + 1)(h. /h)° -1lhAhs将此式积分后,整理:P=BK.h,[H/h, +(n, /h) -2](2)Ah(2)式中的H/h,和h,/h为未知,但根据中性面上h,=h,时,必有Ph=PH,则可推出:()--[6+()-2]代入(2)式,轧制压力为:B2lh,P= h(6-1) K-]4-而其中的h,/h在第五章已推出:[1+ /1+(82 - 1) (H / h)°Mh8+1平均单位压力P的采利柯夫计算模型与图表6.1.2P2Kh前-()[D=P=k.2.(I-s))[() -- (6.)%-6.(8-1):n。= P/K = f(8,s)为方便实际应用,有人根据上式作出了n。=f(s,s)的曲线图,即由某道次的8、s之值,可在曲线图上查得n。,从而求得万。详见教材p48。66
66 x dhx h l dx dx l h dh = = , 将这些关系都代入(1)式: ( )( ) ( )( ) − + + + − x h h x x H h H hx dh h h dh K h l P B = 1 1 1 1 将此式积分后,整理: ( ) + ( ) − 2 h H h h h K h l P=B (2) (2)式中的 H h 和 h h 为未知,但根据中性面上 hx = h 时,必有 ph = pH,则可推出: ( ) − + − = 1 2 1 1 h h h H 代入(2)式,轧制压力为: ( ) − − = 1 1 2 h h K h B lh P 而其中的 h h 在第五章已推出: 1 2 1 1 1 ( 1) ( ) + + + − = H h h h 6.1.2 平均单位压力 p 的采利柯夫计算模型与图表 ( ) − − = = 1 1 2 h h h h h Kh B l P p ( ) 1 ( , ) 1 2 (1 ) K f h h h h p K = − − − = ( , ) n = P K = f 为方便实际应用,有人根据上式作出了 ( ) n = f , 的曲线图,即 由某道次的 、 之值,可在曲线图上查得 n ,从而求得 p 。详见教 材p48

Sims平均单位压力计算模型6.26.2.1求轧制压力根据Sims单位压力p的分布函数式:后滑区:RRP=.nho+#+- arctan(/R/h .0)/R/h:arctanK-4VhH4h前滑区:RP=".nho+"+R/h.0)-arctan(K-4mh4Vh将该二式代入下式:P=I, p,(x)·dx+ [" Pr(x)-dx并注意到,作用在弧段R·do上的压力为:p·(R·do),如图1所示。dx=Rde.coso,则上式可写成P='p,Rdo.cosO+ "phRdo.coso因coso~1,则P='p,Rd0+"pRdo(3)注意,此式中轧件的平均宽度B=1。这样处理的目的是为了推导简便,并不影响后面的计算。将前,后滑区的单位压力函数式均代入(3)中,积分后得元h-元α-n%+m(4)P= R.K·arctan2'VR'Vi-84h2h其中h,可利用求得:h,=h+D.(1-cosy)67
67 6.2 Sims平均单位压力计算模型 6.2.1 求轧制压力 根据Sims单位压力 p 的分布函数式: 后滑区: ( ) ( ) = + + − R h h R R h h R H h K pH arctan arctan 4 ln 4 前滑区: ( ) = + + R h h R h h K ph arctan 4 ln 4 将该二式代入下式: P p x dx p x dx h H + ( ) ( ) 0 = 并注意到,作用在弧段 R d 上的压力为: p (R d) ,如图1所示。 dx = Rd cos ,则上 式可写成 cos cos 0 + P= phRd pH Rd 因 cos 1 ,则 + P phRd pH Rd 0 = (3) 注意,此式中轧件的平均宽度 B =1。这样处理的目的是为了推导 简便,并不影响后面的计算。 将前,后滑区的单位压力函数式均代入(3)中,积分后得 − − + − = h H h h R h P R K ln 2 1 ln 1 4 arctan 2 (4) 其中 h 可利用 求得: (1 cos ) h = h + D −

6.2.2平均单位压力P的Sims模型PPP=B.L-1-lMR.K「元ThH6个1h-In(5)arctanInα-JR.Ah2VRhN1-84h2= K-f(R/h,s)其中B.n1-61-86元元f(R/h,c)--arctanVh'1-6426C(6)R1[1-81 In2V6VhVi-8由(5)式推出(6)式的过程如下:(5)式中的第一项:hRVRVR.AhhhRH+h-HH-81VR·AhVRVAhhVAh6(5)式中的第二项:R元:aJR·Ah4将α解出即可.因I~R·α(以弦代弧),则α为:hVR.Ah=RVR将其代入,则RRAh_元元元Q:VR44JR.Ah4JR.h(5)式中的第三项:台R.InhVRAhhyRhyAhyR11in. InInVh1VhhhJR.hJAh/hV(-)/e冬Re.InVh1hS(5)式中的第四项:68
68 6.2.2 平均单位压力 p 的Sims模型 ( ) , ln 2 1 ln 1 4 arctan 2 1 K f R h h H h h R h R h R K l P B l P p = − − + − = = = (5) 其中 ( ) − − + − − − − − = 1 1 ln 1 2 1 ln 1 1 4 arctan 1 2 , h R h h h R f R h (6) 由(5)式推出(6)式的过程如下: (5)式中的第一项: R h R h R − − = − = = + − = = 1 1 1 1 h H h H h H h h R h R h R (5)式中的第二项: R h 4 R 将 解出即可.因 l R (以弦代弧), 则 为: R h R R h = = 将其代入,则 4 4 4 = = R h R h R R h R (5)式中的第三项: h h R h R ln h h h R h h h R h h h R h h h h R h R ln 1 ln (1 ) 1 ln 1 ln − = − = = (5)式中的第四项:

RInHInNVR.Ah 2R1HRRH11111-81.n- Inin2VVhVhh2 /h/h61-8VR.Ah 2其中H1=nInh1-8应力状态影响系数n。6.2.3R卫_(7)n。==KCh由于Sims的p计算式求解很烦,故有人作出了(7)的曲线图,根据该图(详见P298)。对某道次,首先算出R/h和s,然后从图上查出应力状态影响系数n.之值,从而可得。Sims式的简化式6.2.41.志田茂式志田茂在实验的基础上.对复杂的Sims式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修正和改造:ng=0.8+(0.45+0.04)-(/R/H0.5)后来他根据沃克维特和他自已的实测数据,又将上式修正为:n。=0.8+c-(/R/H-0.5)其中c按下式计算:当≤0.15,c=0.052//+0.016当>0.15c=0.2+0.12对厚件轧制的情况,即/h较小时,上式还需补充一项,为R-0.5) (3+/)n=0.8+c.(Vh3+1/h2.五弓,斋藤式:69
69 h H R h R ln 2 1 − − = = 1 1 ln 1 2 1 ln 1 2 1 ln 2 1 h R h H h R h h h H R h R 其中 − = 1 1 ln ln h H 6.2.3 应力状态影响系数 n = = , h R f K p n (7) 由于Sims的 p 计算式求解很烦,故有人作出了(7)的曲线图,根 据该图(详见P298)。对某道次,首先算出 R/ h 和 ,然后从图上查 出应力状态影响系数 n 之值,从而 p 可得。 6.2.4 Sims式的简化式 1.志田茂式 志田茂在实验的基础上,对复杂的Sims式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修正和 改造: n = 0.8+ (0.45 + 0.04)( R H − 0.5) 后来他根据沃克维特和他自己的实测数据,又将上式修正为: n = 0.8 + c ( R H − 0.5) 其中 c 按下式计算: 当 0.15, c = 0.052 + 0.016 当 0.15, c = 0.2 + 0.12 对厚件轧制的情况,即 l h 较小时,上式还需补充一项,为 ) 3 3 0.8 ( 0.5) ( l h h l h R n c + + = + − 2.五弓,斋藤式:

五弓和斋藤认为,对Sims式还可进一步简化。经实验,在Sims式中所包含的各参数中,最重要的是1/h,从而提出如下的计算模型:n。=0.6+0.3-1/h+0.25.h/l,1/h>0.35naK1+0.14.5,1P=1.6-1.5≤0.35n.h1Kh该式仅适于轧制厚件,即1/h<1.0的情形。6.3Ekelund平均单位压力计算式此式是Ekelund在整理实验数据的基础上,经回归分析得到的,故也称半经验式:p=(1+m).( +n·)式中,m=16.VR-AMh-12Ah,主要反应外摩擦对p的影响。H+hf = a·(1.05 - 0.0005T)对钢辊:α=0.8,对铸铁辊:a=1.0n=0.1(14-0.01T).cMpa,为粘度系数,T是温度(℃)。其中c是与轧制速度有关的系数:取法见《工艺》P74,《原理》301。_ 2v.Ah/RH+h为平均变形速度(是轧辊的线速度)。70
70 五弓和斋藤认为,对Sims式还可进一步简化。经实验,在Sims式 中所包含的各参数中,最重要的是 l h ,从而提出如下的计算模型: 0.6 0.3 , 1 0.6 0.3 0.25 , 1 = + = + + n l h l h n l h h l l h 3.适合轧制厚件的计算模型: 利用Karman方程和Orowan方程,从不同的假设条件出发,所推 出的各种平均单位压力的计算模型,基本未对轧件外端的影响予以考 虑,然而对厚件轧制,外端的影响是主要的(外摩擦的影响甚至可以 忽略),对这样的轧制过程,可采用滑移线理论中得到的模型: 1.6 1.5 0.14 , 0.35 0.14 0.43 0.43 , 1.0 0.35 = = − + = = + + h l l h h l K p n h l l h h l K p n 该式仅适于轧制厚件,即 l h 1.0 的情形。 6.3 Ekelund平均单位压力计算式 此式是Ekelund在整理实验数据的基础上,经回归分析得到的,故 也称半经验式: ( ) ( ) p = 1+ m K + 式中, H h f R h h m + − = 1.6 1.2 ,主要反应外摩擦对 p 的影响。 f = a (1.05−0.0005T) 对钢辊: a = 0.8,对铸铁辊: a =1.0 = 0.1(14 − 0.01T) c Mpa, 为粘度系数,T 是温度(℃)。其中 c 是与轧制速度有关的系数:取 法见《工艺》P74,《原理》301。 H h v h R + = 2 , 为平均变形速度( v 是轧辊的线速度)

K = 9.8(14-0.01T)(1.4+C+Mn +0.3Cr) Mpa使用条件:①热轧状态:T>800℃;②轧件:低碳钢③轧制速度:v<20(m/s)在Φ500轧机上用此式计算近似较好(比采利柯夫好)6.4轧辊弹性压扁时P的计算若不考虑轧辊的弹性压扁时,变形区长度为:1=/R·Ah;但由于冷变形时,轧制压力大,轧辊产生弹性压扁,此时的变形区长度1=?6.4.1对弹性压扁问题的分析图1如图1所示,因存在弹性压扁和轧件的弹性压缩,致使该道轧制没有达到预期所需要的出口厚度h,实际出口厚是h,二者的差值h-h=A,+A,其中:A是轧辊的弹性压扁值,若不考虑A,则轧辊应处在B,的位置,若同时也不考虑,则轧后为所预期的h。A,是轧件的弹性压缩值,由于A,的存在,使轧件的出口厚度增71
71 K = 9.8(14 − 0.01T)(1.4 + C + Mn + 0.3Cr) Mpa 使用条件: ①热轧状态:T>800℃; ②轧件:低碳钢 ③轧制速度: v <20(m/s) ④在Φ500轧机上用此式计算近似较好(比采利柯夫好) 6.4 轧辊弹性压扁时 P 的计算 若不考虑轧辊的弹性压扁时,变形区长度为: l = Rh ;但由于 冷变形时,轧制压力大,轧辊产生弹性压扁,此时的变形区长度 l = ? 6.4.1 对弹性压扁问题的分析 图1 如图1所示,因存在弹性压扁和轧件的弹性压缩,致使该道轧制 没有达到预期所需要的出口厚度 h ,实际出口厚是 1 h ,二者的差值 h1 − h = 1 + 2 ,其中: 1 是轧辊的弹性压扁值,若不考虑 1 ,则轧辊应处在 B2 的位置, 若同时也不考虑,则轧后为所预期的 h。 2 是轧件的弹性压缩值,由于 2 的存在,使轧件的出口厚度增

大,如图所示。A,和在实际的冷轧生产中必然存在,这导致变形区的长度由1变为,前已述及,"是计算轧制力的重要参数,故该值的正确确定十分重要。6.4.21的计算如图所示,考虑有△和^,时,变形区长度为I'=x +X=R2 -(R-B,D) +R2-(R-B,B,)其中,B,D=Ah/2+A,+A,;B,B,=A, +△2(8)I'~/2R.(Ah/2+A, +A,)+ /2R(A, +A,)=/R·Ah+x +x2可见,若x,=0,则"=1=R·△h,x,¥0,只需确定x,故需先确定△,和,,这里将用到《弹性力学》的结果。如图2所示,I的弹性量:4, = 2p. 1-v2元E,IⅡI的弹性量:42 =2P.1-V2元E2其中,P=2ap=2x·P,即将a看作x2,将I和IⅡI看作轧辊和轧件,则图21-v21-v2R4X, = /2R·(A, +△,) =4x+4x2.p.r元E,元E,(1-v21-v28R.X21元E,元E,平方后,解出x2(1-1-2X2 =8R-元E,元E,若不考虑轧件的弹性变形,则上式为72
72 大,如图所示。 1 和 2 在实际的冷轧生产中必然存在,这导致变形区的长度由 l 变为 l ,前已述及,l 是计算轧制力的重要参数,故该值的正确确定 十分重要。 6.4.2 l 的计算 如图所示,考虑有 1 和 2 时,变形区长度为 l= 1 2 x + x = ( ) ( ) 2 1 3 2 2 3 2 R − R − B D + R − R − B B 其中, B3D = h 2 + 1 + 2 ; B1B3 = 1 + 2 2 ( 2 ) 2 ( ) 1 2 1 + 2 l R h + + + R = 2 2 2 Rh + x + x (8) 可见,若 x2 = 0,则 l = l = Rh , x2 0 ,只需确定 2 x ,故需先确 定 1 和 2 ,这里将用到《弹性力学》的结果。如图2所示, Ⅰ的弹性量: 1 2 1 1 1 2 E P − = Ⅱ的弹性量: 2 2 2 2 1 2 E P − = 其中, P = 2a p = 2x2 p ,即将a看作 2 x ,将Ⅰ和Ⅱ看作轧辊和轧件,则 图 2 − + − = − + − = + = 2 2 2 1 2 1 2 2 2 2 2 1 2 1 2 1 2 2 1 1 8 1 4 1 2 ( ) 2 4 E v E v R x p E v x p E v x R R x p 平方后,解出 2 x − + − = 2 2 2 1 2 1 2 1 1 8 E v E v x R p 若不考虑轧件的弹性变形,则上式为 Ⅰ Ⅱ Δ Δ

1-2-V8R·PX,=8R.pC·R·p元E元E,其中,p为平均单位压力,u和E为轧辊的波松比和弹性模量。8(1-v2)0元·E所以轧辊压扁后的变形区弧长为(9)I'=R.Ah+x +x,=/R.Ah+(cRp)°+cRp这就是采利柯夫压扁弧长的计算式。根据变形区弧长的定义,压扁后其值可由下式计算(10)I'=VR'.Ah其中R'为压扁后的轧辊半径。可见若能得到R,则"易求得。现求R':将平均单位压力p=P/I"代入(9)式,并与(10)式联立,有"=R-Ah.1"2 +(cRP)+ cRP(11)11该式可写成R".Sh= R.Ah”-R'+c"R"p?CRPR'-AhR-Ah即R'-h=R.h?.R'+cR'p?+cRP将cRP移到等式左边并平方得(R-h-cRP)?=R.Ah?.R'+c2R2p2将左边展开整理得R'-Ah-2cRP = R:Ah(12)R/R=1+2cP/△h该式称为Hitchcock式(西奇库克)。计算时需用迭代法,步骤如下:1.首先计算不考虑弹性压扁时的轧制压力P=·B·P;2.根据p求出",利用(11)式;3.再由I'计算P:P=I·B·;4.根据P,求出},利用(11)式;73
73 c R p E v R p E v x R p = − = − = 2 2 2 2 2 1 8 1 8 其中, p 为平均单位压力, 和E 为轧辊的波松比和弹性模量。 E v c − = 8(1 ) 2 所以轧辊压扁后的变形区弧长为 l = Rh + x + x = Rh + (cRp) + cRp 2 2 2 2 (9) 这就是采利柯夫压扁弧长的计算式。根据变形区弧长的定义,压 扁后其值可由下式计算 l = R h (10) 其中 R 为压扁后的轧辊半径。可见若能得到 R ,则 l 易求得。现求 R : 将平均单位压力 p = P l 代入(9)式,并与(10)式联立,有 ( ) l cRP l R h l cRP l + + = 2 2 (11) 该式可写成 R h cRP R h R h R c R P R h + + = 2 2 2 2 即 R h = Rh R + c R P + cRP 2 2 2 2 将 cRP 移到等式左边并平方得 2 2 2 2 2 (R h − cRP) = Rh R + c R P 将左边展开整理得 R h − 2cRP = Rh R R =1+ 2cP h (12) 该式称为Hitchcock式(西奇库克)。计算时需用迭代法,步骤如 下: 1.首先计算不考虑弹性压扁时的轧制压力 P1 = l B p ; 2.根据 P1 求出 1 l,利用(11)式; 3.再由 1 l 计算 P2 : P2 = l 1 B p ; 4.根据 P2 求出 2 l,利用(11)式;

5.比较与△=-,当很小时计算停止。一般令△=10-4即可。当材料的变形抗力大导致轧制压力P较大时,或对产品精度要求较高时,如冷轧薄板,轧辊和轧件的弹性变形所引起的变形区长度1的变化不可忽视,故此时应计算1或R。Stone平均单位压力计算式6.5Stone平均单位压力计算模型只适用于冷轧薄板的变形过程,其依据有二:①冷轧薄板时,D/h很大,故轧辊的弹性压扁大;②因加工硬化使,很大,使轧制压力大,故轧辊的弹性压扁严重。鉴于此,常将接触面看作平面(而非弧面),如此处理既简化了计算又符合现场实际。6.5.1Stone平均单位压力计算模型若将接触面看作平面,推导过程就与平砧压缩矩形薄件(工程法)完全相同,在塑性加工力学”中已得到,其结果为:有张力时:P(13)pB-1'无张力时:P(14)DB.I其中,x=f.1/h,=(q+qh)确定的图解法6.5.274
74 5.比较 1 l 与 2 l =l 1 -l 2 , 当 很小时计算停止。一般令 4 10− = 即 可。 当材料的变形抗力大导致轧制压力 P 较大时,或对产品精度要求 较高时,如冷轧薄板,轧辊和轧件的弹性变形所引起的变形区长度 l 的变化不可忽视,故此时应计算 l 或 R。 6.5 Stone平均单位压力计算式 Stone平均单位压力计算模型只适用于 冷轧薄板的变形过程,其依据有二: ①冷轧薄板时, D h 很大,故轧辊的 弹性压扁大; ②因加工硬化使 s 很大,使轧制压力 大,故轧辊的弹性压扁严重。鉴于此,常 将接触面看作平面(而非弧面),如此处理既简化了计算又符合现场 实际。 6.5.1 Stone平均单位压力计算模型 若将接触面看作平面,推导过程就与平砧压缩矩形薄件(工程 法)完全相同,在"塑性加工力学"中已得到,其结果为: 有张力时: ) 1 ( ) ( x e K q B l P p x − = − = (13) 无张力时: ) 1 ( x e K B l P p x − = = (14) 其中, , ( ) H h x = f l h q = q + q 6.5.2 确定 l 的图解法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轧钢工艺学》课程授课教案(轧制原理讲义)第五章 轧制单位压力.doc
- 《轧钢工艺学》课程授课教案(轧制原理讲义)第二章 变形区内金属质点流动规律的分析.doc
- 《轧钢工艺学》课程授课教案(轧制原理讲义)第三章 宽展.doc
- 《轧钢工艺学》课程授课教案(轧制原理讲义)第七章 轧制力矩.doc
- 《轧钢工艺学》课程授课教案(轧制原理讲义)第一章 轧制过程基本概念.doc
- 《型钢孔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Pass design.doc
- 《金属材料加工理论与工艺》课程教学大纲(轧制原理 Rolling Theory).doc
- 《轧钢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Rolling Technology(热加工理论与工艺).doc
-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章 绪论(华北理工大学:张志明).ppt
-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2章 聚合物熔融和溶解.ppt
-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5章 化学纤维成型加工原理.ppt
-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6章 塑料成型加工原理.ppt
-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3章 混合.ppt
-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4章 聚合物流体的流变性.ppt
-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7章 橡胶成型加工原理.ppt
-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8章 胶黏剂与涂料制备及应用原理.ppt
-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原理》课程授课教案(讲稿,共八章,华北理工大学:张志明).doc
-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Principles of Moulding and Process of Polymer Materials.pdf
- 《金属材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单元 热处理原理.ppt
- 《金属材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单元 热处理工艺.ppt
- 《轧钢工艺学》课程授课教案(轧制原理讲义)第四章 前滑.doc
- 《轧钢工艺学》课程授课教案(型钢孔型设计讲义)1 前言.doc
- 《轧钢工艺学》课程授课教案(型钢孔型设计讲义)2 孔型设计理论基础.doc
- 《轧钢工艺学》课程授课教案(型钢孔型设计讲义)3 延伸孔型系统设计.doc
- 《轧钢工艺学》课程授课教案(型钢孔型设计讲义)4 简单断面型钢孔型设计.doc
- 《轧钢工艺学》课程授课教案(型钢孔型设计讲义)5 H型钢孔型设计.doc
- 《轧钢工艺学》课程授课教案(型钢孔型设计讲义)6 连轧机孔型设计.doc
- 《轧钢工艺学》课程授课教案(型钢孔型设计讲义)7 导卫装置设计.doc
- 《型钢孔型设计》课程授课教案(完整讲义,共七部分).doc
- 《轧钢工艺学》课程授课教案(完整讲稿,轧制工艺基础、型材和棒线材生产).doc
- 《轧制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轧钢专业方向生产实习指导书.doc
- 《轧制工艺学》课程毕业设计指导书.doc
- 《轧制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压下规程设计指导书.doc
- 《轧钢工艺学》课程教学实验指导书(PDF电子片).doc
- 《轧钢工艺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轧制原理)概述.ppt
- 《轧钢工艺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轧制原理)第一章 轧制过程基本概念.ppt
- 《轧钢工艺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轧制原理)第六章 平均单位压力计算模型.ppt
- 《轧钢工艺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轧制原理)第七章 轧制力矩与电机负荷力矩的计算.ppt
- 《轧钢工艺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轧制原理)第三章 轧制时的横向变形——宽展.ppt
- 《轧钢工艺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轧制原理)第二章 变形区内金属质点流动规律的分析.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