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牧草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中文课件)第九章 豆科牧草 第五节 红豆草、小冠花

第五节 红豆草属红豆草 别名驴喜豆、牧草皇后 分布在欧洲、北非、亚洲西部和南部, 我国新疆天山北坡海拔1000~2000m半 荫坡有野生种。 目前国内种植较多的省 市区宥内豪古、新疆、陕西、宁夏、青 海。红豆草花色粉红艳丽,饲用价值可 紫花首蓿媲美, 故有牧草皇后”之称。 粉的美器誉钟害美 红骨和高加索红 国,后者原产苏联。 现在欧洲,非洲和 亚洲都有大面积的栽培。 问草生产华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Northwest Agriculture Forestry University 西北衣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草业科学系
第五节 红豆草属红豆草 别名 驴喜豆、牧草皇后 分布在欧洲、北非、亚洲西部和南部, 我国新疆天山北坡海拔1000~2000m半 荫坡有野生种。目前国内种植较多的省 市区有内蒙古、新疆、陕西、宁夏、青 海。红豆草花色粉红艳丽,饲用价值可 与紫花苜蓿媲美,故有“牧草皇后”之称。 目前国内栽培的全是引进种,主要是普 通红豆草和高加索红豆草。前者原产法 国,后者原产苏联。现在欧洲,非洲和 亚洲都有大面积的栽培

“牧草皇后红豆草 饲草生产号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Northwest Agriculture Forestry University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草业科学系
“牧草皇 后 ”红 豆 草

植物学特征 红豆草是豆科红豆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深根型牧草,主根粗壮,侧根随土壤加厚而增多,大量根瘤。 茎直立,中空,绿色或紫红色,高50一90厘米,分枝5一15个。 第一片真叶单生,其余为奇数羽状复叶,小叶6一14对或更多, 卵圆形、长圆形或椭圆形,叶背边缘有短茸毛,托叶三角形。 总状花序,长15一30厘米,有小花40一75朵,蝶形,粉红色、 红色或深红色,十分美丽。 荚果扁平,黄褐色,果皮粗糙有凸形网状脉纹,边缘有锯齿,成 熟后不易开裂,内含肾形绿褐色种子1粒。 种皮光滑,长2.5一4.5毫米,宽2.0一3.5毫米,厚1.5-2.0毫 米,千粒重13一16克,带壳千荚重18一26克,硬实率不超过 20%。 饲草生产华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Northwest Agriculture Forestry University -49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草业科学系
一、植物学特征 红豆草是豆科红豆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深根型牧草,主根粗壮,侧根随土壤加厚而增多,大量根瘤。 茎直立,中空,绿色或紫红色,高50—90厘米,分枝5—15个。 第一片真叶单生,其余为奇数羽状复叶,小叶6—14对或更多, 卵圆形、长圆形或椭圆形,叶背边缘有短茸毛,托叶三角形。 总状花序,长15—30厘米,有小花40—75朵,蝶形,粉红色、 红色或深红色,十分美丽。 荚果扁平,黄褐色,果皮粗糙有凸形网状脉纹,边缘有锯齿,成 熟后不易开裂,内含肾形绿褐色种子1粒。 种皮光滑,长2.5—4.5毫米,宽2.0—3.5毫米,厚1.5—2.0毫 米,千粒重13—16克,带壳千荚重18—26克,硬实率不超过 20%

二、生物学特性 红豆草性喜温凉、干燥气候,耐干旱、忌水淹(5天死 亡);耐寒、耐贫瘠土壤等不利因素。与苜蓿比, 抗旱性强,抗寒性稍弱。春播当年即有产量;秋播 者次年返青较苜蓿早一周,再生性不及苜蓿;适应 栽培在年均气温3一8℃,无霜期140天左右,年降 水量400毫米上下的地区。生长最适温度20℃~25℃。 红豆草属严格的异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结实 率较低,一般只在50%左右。 红豆草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可在干燥瘠薄,土粒粗大 的砂砾、沙壤土和白垩土上生长。在富含石灰质的 土壤,疏松的碳酸盐土壤和肥沃的田间生长极好。 饲草生产学 不适宜在酸性土,沼泽地和地下水位高的地方栽培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Northwest Agriculture Forestry University 。s84e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草业科学系
二、生物学特性 红豆草性喜温凉、干燥气候,耐干旱、忌水淹(5天死 亡);耐寒、耐贫瘠土壤等不利因素。与苜蓿比, 抗旱性强,抗寒性稍弱。春播当年即有产量;秋播 者次年返青较苜蓿早一周,再生性不及苜蓿;适应 栽培在年均气温3—8℃,无霜期140天左右,年降 水量400毫米上下的地区。生长最适温度20℃~25℃。 红豆草属严格的异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结实 率较低,一般只在50%左右。 红豆草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可在干燥瘠薄,土粒粗大 的砂砾、沙壤土和白垩土上生长。在富含石灰质的 土壤,疏松的碳酸盐土壤和肥沃的田间生长极好。 不适宜在酸性土,沼泽地和地下水位高的地方栽培

三、栽培技术 (一)整地:清除杂草,施足磷、钾肥,不宜连作,隔5~6年再种 (二)播种 带壳不影响种子发芽率,去壳会损伤胚,硬实率4%~20%;播期 以春季(早春)或8月为宜,播量:草用60~75kgha,种用 37.5-52.5kg/ha;单播行距30~60cm,播深:3-4cm。混播时 可与无芒雀麦、苇状羊茅等隔行或混播,开花至结荚收获最 好。· (三)追肥 磷肥750kgha,前1~2年氮肥以90kgha为宜,以后靠自身固氮。 (四)收获 鲜草年刈2~4次,均以第一次产量最高(50%),二茬只有头茬的一 半。因此,多一茬收草,二茬放牧,齐地不影响分枝,而高加 索红豆草再生芽从叶腋产生,应留茬5~6cm 种子产量以第2~3年最高450~750kgha,落粒性严重,采种不能过 饲草生产华 迟,施磷肥或根外喷磷可增加种子产量。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Northwest Agriculture Forestry University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草业科学系
三、栽培技术 (一)整地:清除杂草,施足磷、钾肥,不宜连作,隔5~6年再种 (二)播种 带壳不影响种子发芽率,去壳会损伤胚,硬实率4%~20%;播期 以春季(早春)或8月为宜,播量:草用60~75kg/ha,种用 37.5~52.5kg/ha;单播行距30~60cm,播深:3~4cm。混播时 可与无芒雀麦、苇状羊茅等隔行或混播,开花至结荚收获最 好。. (三)追肥 磷肥750kg/ha,前1~2年氮肥以90kg/ha为宜,以后靠自身固氮。 (四)收获 鲜草年刈2~4次,均以第一次产量最高(50%),二茬只有头茬的一 半。因此,多一茬收草,二茬放牧,齐地不影响分枝,而高加 索红豆草再生芽从叶腋产生,应留茬5~6cm 种子产量以第2~3年最高450~750kg/ha,落粒性严重,采种不能过 迟,施磷肥或根外喷磷可增加种子产量

四、饲用价值 无论干鲜草,蛋白质含量丰富,维生素及矿物 质含量多, 消化率高, 幼苗期达755,花后 降至65%。最大优点: 含有较高浓缩单 宁,不发生臌胀病。 利用方法: 1.青饲 茎中空脆嫩,气味芳香,适 口性仅次于苜蓿,花后适口性变差 2.放牧一刈割两次后,再生草放牧优 于苜蓿,浓缩单宁1~1.5%能沉淀可溶性 白质,不会发生臌胀病 个a是 3蜜源植物一自花不实,每公顷采蜜 问草生产华 120kg左右。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Northwest Agriculture Forestry University 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草业科学系
四、饲用价值 无论干鲜草,蛋白质含量丰富,维生素及矿物 质含量多,消化率高,幼苗期达755,花后 降至65%。最大优点:含有较高浓缩单 宁,不发生臌胀病。 利用方法: 1. 青饲——茎中空脆嫩,气味芳香,适 口性仅次于苜蓿,花后适口性变差 2. 放牧——刈割两次后,再生草放牧优 于苜蓿,浓缩单宁1~1.5%能沉淀可溶性 白质,不会发生臌胀病 3.蜜源植物——自花不实,每公顷采蜜 120kg左右

第六节小冠花属(crownvetch flower) ◆别名多变小冠花 多年生豆科小冠花属草本植物,原产欧洲地中海中南部一带,我国 1950年引进,现已推广至北京、陕西、山西、河南、江西等 地,生长良好。是二种优良的豆科牧草。在黄士高原的丘陵 壑及其它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 是保持水士,防止冲刷和爱 蓄较亚的优良草种,栽培前途广阔 饲草生产华 y
第六节 小冠花属(crownvetch flower) ◆别名 多变小冠花 多年生豆科小冠花属草本植物,原产欧洲地中海中南部一带,我国 1950年引进,现已推广至北京、陕西、山西、河南、江西等 地,生长良好。是一种优良的豆科牧草。在黄土高原的丘陵 壑及其它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是保持水土,防止冲刷和发 畜牧业的优良草种,栽培前途广阔

、 植物学特征 根:主根粗壮,直径达2cm以上,侧根发达,主要 布于0~40cm土层,质嫩色黄白。主根一年后入土 深达80cm,侧根横向穿走达1m以外,根上有许 多不定芽,可形成新植株和新地下茎,根上均有 不规则块状或棒状根瘤,较大,固氮效果好。 茎:中空有条棱,柔软而脆嫩,上升倾卧或铺展生 长,着地处不生根,长90~150cm,草层高 50-60cm 会a8 饲草生产学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Northwest Agriculture Forestry University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草业科学系
一、植物学特征 根:主根粗壮,直径达2cm以上,侧根发达,主要 布于0~40cm土层,质嫩色黄白。主根一年后入土 深达80cm,侧根横向穿走达1m以外,根上有许 多不定芽,可形成新植株和新地下茎,根上均有 不规则块状或棒状根瘤,较大,固氮效果好。 茎:中空有条棱,柔软而脆嫩,上升倾卧或铺展生 长,着地处不生根,长90~150cm,草层高 50~60cm

饲草生产

◆叶:奇数羽状复叶,小叶互生,9~27 片,长椭圆或倒卵形,全缘,总叶柄长 15~25cm,托叶尖舌状 饲草生产学
◆叶:奇数羽状复叶,小叶互生,9~27 片,长椭圆或倒卵形,全缘,总叶柄长 15~25cm,托叶尖舌状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牧草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中文课件)第九章 豆科牧草 第三节 三叶草属(Trifolium L.).pdf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牧草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中文课件)第八章 牧草种子生产.pdf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牧草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中文课件)第五章 牧草地建植和管理技术.pdf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牧草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中文课件)第九章 豆科牧草 第二节 苜蓿属(Medicago L.).pdf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牧草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中文课件)第九章 豆科牧草 第一节 豆科牧草概述.pdf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牧草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中文课件)第七章 草田轮作.pdf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牧草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中文课件)第四章 土壤耕作及其耕作制.pdf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牧草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中文课件)第二章 牧草饲料作物的生长和发育.pdf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牧草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中文课件)第一章 牧草的分布和区划.pdf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牧草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中文课件)绪论(负责人:呼天明).pdf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牧草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双语课件)Chapter 8 禾谷类饲料作物 Cereal and Legume Crops.pdf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牧草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双语课件)Chapter 6 阔叶草本 Forbs.pdf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牧草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双语课件)Chapter 5 Grasses(2/2)others.pdf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牧草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双语课件)Chapter 5 Grasses(1/2)smooth bromes & ryegrass.pdf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牧草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双语课件)Chapter 4 Legumes(1/3)alfalfa.pdf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牧草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双语课件)Chapter 4 Legumes(3/3)clover & crownvetch.pdf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牧草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双语课件)Chapter 4 Legumes(2/3)clover & crownvetch.pdf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牧草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双语课件)Chapter 3 Pasture Establishment and Management.pdf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牧草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双语课件)Chapter 2 Soil and Soil Tillage.pdf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牧草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双语课件)Chapter 1 Pla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pdf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牧草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中文课件)第九章 豆科牧草 第六节 百脉根、草木樨、毛苕子.pdf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牧草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中文课件)第九章 豆科牧草 第四节 黄芪属牧草.pdf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牧草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中文课件)第十一章 其他科牧草.pdf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牧草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中文课件)第十三章 豆类饲料作物.pdf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牧草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中文课件)第十二章 禾谷类饲料作物.pdf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牧草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中文课件)第十四章 块根、块茎及瓜类作物.pdf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牧草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中文课件)第十章 禾本科牧草 第一节 雀麦属.pdf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牧草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中文课件)第十章 禾本科牧草 第三节 早熟禾、羊茅属、鸭茅属.pdf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牧草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中文课件)第十章 禾本科牧草 第二节 赖草属、冰草属.pdf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牧草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中文课件)第十章 禾本科牧草 第五节 苏丹草Sudan grass、其他禾本科牧草.pdf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牧草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中文课件)第十章 禾本科牧草 第四节 披碱草属、黑麦草属.pdf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牛生产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模拟试题一.doc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牛生产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模拟试题二.doc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牛生产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模拟试题三.doc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牛生产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模拟试题四.doc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牛生产学》课程教学大纲(打印版,负责人:昝林森).pdf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牛生产学》课程授课教案(打印版)养牛生产学 Bovine Science.pdf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牛生产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一章 养牛业在畜牧业经济中的地位、第二章 牛的品种资源.pdf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牛生产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三章 牛的体质外貌和生产力.pdf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牛生产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四章 牛的育种繁殖技术与管理.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