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出版社:《材料力学》配套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第八章 组合变形及连接部分的计算(8.2)两相互垂直平面内的弯曲

§2两相互垂直平面内的穹曲 F e纵向 对称面 B M=Fx M=(x-a F y M M y F z M O=01+O,=
§2 两相互垂直平面内的弯曲 q F Me FAy FByx B A y 对称面 纵 向 F2 F1 z x y a x M F x y = 1 M F (x a) z = 2 − =1 + 2 y y I M z 1 = z z I M y 2 = z z y y I M y I M z = −

MM R=0+O x中性轴位置 O=0 y令y0,代表中性轴上任一点的坐标 M2=0M20=0(0 yo.l 1g=180,1,≠1(g日≠g M 外力与中性轴并不互相垂直 斜弯曲时,横截面的中性轴是一条通过截 面形心的斜直线。一般情况下,中性轴不 与外力垂直
=1 + 2 z z y y I M y I M z = − 中性轴位置: = 0 令y0,z0代表中性轴上任一点的坐标 0 0 0 − = z z y y I M y I M z z y M y Mz 0 0 y z tg = z y y z I I M M = • z y I I tg = tg y z I I tg tg F1 F2 外力与中性轴并不互相垂直 斜弯曲时,横截面的中性轴是一条通过截 面形心的斜直线。一般情况下,中性轴不 与外力垂直 F2 F1 z x y a x

一般生产车间所用的吊车大梁两端由钢轨支撑,可以简化为简 梁,如图示.图中/=4m。大梁由32a热轧普通工字钢制成,许用 应力[0]=160MPa。起吊的重物重量F=80kN,且作用在梁的中 点,作用线与y轴之间的夹角a=5°,试校核吊车大梁的强度是 否安全。 F 1,首先将斜弯曲分解 为两个平面弯曲的叠加F2=F0sa L/2 ,(2z F=Fsin a 2,确定两个平面弯曲的最大弯矩 FL F 4 3,计算最大正应力并校核强度杏表,mDmW=70.758cm3 MM :217. 8MPa>lo max 4,讨论a=0m=1156MPa 88.4% 吊车起吊重物只能在吊车大梁垂直方向起吊,不允许在大梁的侧面斜方向起吊
Fy = F cos Fz = F sin 1, 首先将斜弯曲分解 为两个平面弯曲的叠加 2, 确定两个平面弯曲的最大弯矩 4 F L M y z = 4 F L M z y = 3, 计算最大正应力并校核强度 z z y y W M W M max = + 查表: 3 Wy = 692.2cm 3 Wz = 70.758cm = 217.8MPa 4, 讨论 = 0 max =115.6MPa 88.4% 吊车起吊重物只能在吊车大梁垂直方向起吊,不允许在大梁的侧面斜方向起吊。 一般生产车间所用的吊车大梁,两端由钢轨支撑,可以简化为简 支梁,如图示.图中l=4m。大梁由32a热轧普通工字钢制成,许用 应力[σ]=160MPa。起吊的重物重量F=80kN,且作用在梁的中 点,作用线与y轴之间的夹角α=5°,试校核吊车大梁的强度是 否安全。 F L 2 L 2

跨度为L的简支梁,由32a工字钢做成,其受力如图所 力作用线通过截面形心且于y轴夹角φ=15 σ]=170MPa,试按正应力校核此梁强度。 F=FCOS = f=30kN F=Fsn B 2r 2 F L M M 4 W=692cm3 Wy=70.8 M. M mx w.W=152MPa 2000年哈工大
跨度为L的简支梁,由32a工字钢做成,其受力如图所 示,力F作用线通过截面形心且于y轴夹角φ=15° , [σ]=170MPa,试按正应力校核此梁强度。 x y F = 30kN 2m 2m B 0 =15 y F z 3 Wz = 692cm 3 Wy = 70.8cm Fy = F cos Fz = F sin 4 F L M y z = 4 F L M z y = z z y y W M W M max = + =152MPa 2000年哈工大

图示矩形截面梁,截面宽度b=90m,高度h=180mm。梁在两个 互相垂直的平面内分别受有水平力F和铅垂力F2。若已知F 800N,F2=1650N,=1m,试求梁内的最大弯曲正应力并指 出其作用点的位置 M2=F1×2L M:=F2× M max WW F1 6×2×E,L6×FL bh L 9.979MP =9.979MPa
图示矩形截面梁,截面宽度b=90mm,高度h=180mm。梁在两个 互相垂直的平面内分别受有水平力F1和铅垂力F2 。若已知F 1= 800N, F 2=1650N, L =1m,试求梁内的最大弯曲正应力并指 出其作用点的位置。 F2 F1 z x L L y M y = F1 2L Mz = F2 L z z y y W M W M max = + 2 1 2 1 6 2 6 bh F L bh F L + = max = 9.979MPa + 9.979MPa max = −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高等教育出版社:《材料力学》配套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第八章 组合变形及连接部分的计算(8.1)概述.ppt
- 高等教育出版社:《材料力学》配套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七章 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7.6)强度理论及其相当应力.ppt
- 高等教育出版社:《材料力学》配套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七章 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7.5)空间应力状态下的应变能密度.ppt
- 高等教育出版社:《材料力学》配套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七章 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7.4)应力与应变间的关系.ppt
- 高等教育出版社:《材料力学》配套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七章 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7.3)空间应力状态的概念.ppt
- 高等教育出版社:《材料力学》配套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七章 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7.2)平面应力状态的应力分析 主应力.ppt
- 高等教育出版社:《材料力学》配套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七章 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7.1)概述.ppt
- 高等教育出版社:《材料力学》配套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第十二章 动荷载交变应力(12.3)构件受冲击荷载作用时的动应力计算.ppt
- 高等教育出版社:《材料力学》配套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第十二章 动荷载交变应力(12.2)构件作等加速直线运动或等速转动时的动应力计算.ppt
- 高等教育出版社:《材料力学》配套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第十二章 动荷载交变应力(12.1)概述.ppt
- 高等教育出版社:《材料力学》配套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第十一章 能量法.ppt
- 高等教育出版社:《材料力学》配套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第十章 考虑材料塑性的极限分折(10.4)梁的极限弯矩·塑性铰.ppt
- 高等教育出版社:《材料力学》配套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第十章 考虑材料塑性的极限分折(10.3)等直圆杆扭转时的极限扭矩.ppt
- 高等教育出版社:《材料力学》配套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第十章 考虑材料塑性的极限分折(10.2)拉压杆系的极限荷载.ppt
- 高等教育出版社:《材料力学》配套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第十章 考虑材料塑性的极限分折(10.1)塑性变形·塑性极限分析的假设.ppt
- 高等教育出版社:《材料力学》配套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五章 梁弯曲时的位移(5.3)按叠加原理计算梁的挠度和转角.ppt
- 高等教育出版社:《材料力学》配套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五章 梁弯曲时的位移(5.2)梁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及积分.ppt
- 高等教育出版社:《材料力学》配套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五章 梁弯曲时的位移(5.1)梁的位移——-挠度及转角.ppt
- 高等教育出版社:《材料力学》配套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第四章 弯曲应力(4.6)梁的合理设计.ppt
- 高等教育出版社:《材料力学》配套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第四章 弯曲应力(4.5)梁横截面上的切应力.梁的切应力强度条件.ppt
- 高等教育出版社:《材料力学》配套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第八章 组合变形及连接部分的计算(8.3)拉伸(压缩)与弯曲.ppt
- 高等教育出版社:《材料力学》配套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第八章 组合变形及连接部分的计算(8.4)扭转与弯曲.ppt
- 高等教育出版社:《材料力学》配套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第八章 组合变形及连接部分的计算(8.5)连接件的实用计算.ppt
- 高等教育出版社:《材料力学》配套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九章 压杆稳定(9.1)概述.ppt
- 高等教育出版社:《材料力学》配套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九章 压杆稳定(9.2)概述.ppt
- 高等教育出版社:《材料力学》配套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九章 压杆稳定(9.3)不同杆端约束下细长压杆临界力的欧拉公式 压杆的长度因数.ppt
- 高等教育出版社:《材料力学》配套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九章 压杆稳定(9.4)欧拉公式的应用范围.临界应力总图.ppt
- 高等教育出版社:《材料力学》配套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九章 压杆稳定(9.5)实际压杆的稳定因数.ppt
- 高等教育出版社:《材料力学》配套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九章 压杆稳定(9.6)实际压杆的稳定因数.ppt
- 高等教育出版社:《材料力学》配套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附录I:截面的几何性质.ppt
- 高等教育出版社:《材料力学》配套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第四章 弯曲应力(4.1)对称弯曲的概念及梁的计算简图.ppt
- 《材料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三章 扭转.ppt
- 《材料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一章 绪论.ppt
- 《材料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章 测量技术基础.ppt
- 《材料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三章 光滑圆柱体结合的互换性及其检测.ppt
- 《材料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测量技术基础.ppt
- 《材料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一章 绪论.ppt
- 《材料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章 表面粗糙度.ppt
- 《材料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测量的基本概念与尺寸传递.ppt
- 《材料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的互换性.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