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章 表面粗糙度

第五章表面粗糙度 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及其数值 表面粗糙度的标注 表面粗糙度参数值的选择
第五章 表面粗糙度 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及其数值 表面粗糙度的标注 表面粗糙度参数值的选择

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及其数值 、基本术语和定义 1、取样长度两基准线的长度,主要清除表 面波度的影响,一般有5个以上的波峰、波谷 2、评定长度,两基准线长度,1=5l,评定 某表面最小长度。 3、基准中线m:最小二乘中线,算术平均中 线
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及其数值 一、基本术语和定义 1、取样长度l 两基准线的长度,主要清除表 面波度的影响,一般有5个以上的波峰、波谷。 2、评定长度ln 两基准线长度,ln =5l,评定 某表面最小长度。 3、基准中线m:最小二乘中线,算术平均中 线

基本概念 表面粗糙度是指零件表面因加工而形 成的微观几何形状误差 二、评定表面粗糙度的参数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 ★轮廓最大高度—Ry ★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z 优先选用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
一、基本概念 表面粗糙度是指零件表面因加工而形 成的微观几何形状误差. 二、评定表面粗糙度的参数 ★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 ★ 轮廓最大高度——Ry 优先选用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 表面粗糙度的概念及其注法 ★ 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z

1.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 表面轮廓 I=取样长度 Ra=tJ Vx)dx 近似为:R=∑M
L=取样长度 ⒈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 Ra =-∫ y(x) dx 1 L 0 L Ra =-∑ yi 1 L i=1 n 近似为: Y X 表面轮廓 R a

2.轮廓最大高度—R L=取样长度 Rz= Rp Rm Rp--最大轮廓峰高 Rm--最大轮廓谷深
2. 轮廓最大高度——Ry L=取样长度 R p Rz R m Y X Rp----最大轮廓峰高 Rm----最大轮廓谷深 Rz = Rp + Rm

表面粗糙度代(符)号及其注法 1.表面粗糙度符号、意义及说明 60 H=1.4h b e 字高 a=用任何方法获得的表面(单独使用无意义) b=用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的表面 C=用不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的表面 d-横线上用于标注有关参数和说明 e=表示所有表面具有相同的表面粗糙度要求
三、表面粗糙度代(符)号及其注法 ⒈ 表面粗糙度符号、意义及说明 b c d e H≈1.4h h —— 字高 a 60° 60° a-用任何方法获得的表面(单独使用无意义) b-用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的表面 c-用不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的表面 d-横线上用于标注有关参数和说明 e-表示所有表面具有相同的表面粗糙度要求

2.表面粗糙度参数 1)表面粗糙度参数的单位是m 2)注写Ra时,只写数值 R3 注写Rz、Ry时,应同时注出Rz、Ry和数值: 3)注一个值时,表示为上限值;注两 个值时,表示为上限值和下限值
2.表面粗糙度参数: 1)表面粗糙度参数的单位是m。 2)注写Ra时,只写数值: 3)注一个值时,表示为上限值;注两 个值时,表示为上限值和下限值。 注写Rz、Ry时,应同时注出Rz、Ry和数值: 3.2 3.2

(3) 2)/(4 63/25 6 5)
3.基本符号周围有关的标注

符號 說明 符號 說明 国例 刀痕之方向興 刀痕之方向興 其所指加工面 其所指加工面 之邊祿平行 之邊糠垂值 刀痕之方向與 胶X⑧ |其所指加工面区 刀痕成多方向[mm 之邊成兩方 M交叉或無一定 向傾斜交叉 方向 C 刀痕成同心圆 R刀成放射状
加工纹理方向

表面粗糙度的代号举例 意义代号意义 3.2 用任何方法获得32mx用去除材料的方 的表面粗糙度,R1.6miy/法获得的表面粗糙 的上限值为 V度,Ra的上限值为 3.2μm,Rn的下限 3.2m。 值为1.6μm
意 义 代 号 意 义 3.2 1.6min 用任何方法获得 3.2max 的表面粗糙度,Ra 的 上 限 值 为 3.2μm。 用去除材料的方 法获得的表面粗糙 度,Ra的上限值为 3.2μm,Ra的下限 值为1.6μm。 表面粗糙度的代号举例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材料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一章 绪论.ppt
- 《材料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测量技术基础.ppt
- 《材料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三章 光滑圆柱体结合的互换性及其检测.ppt
- 《材料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章 测量技术基础.ppt
- 《材料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一章 绪论.ppt
- 《材料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三章 扭转.ppt
- 高等教育出版社:《材料力学》配套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第四章 弯曲应力(4.1)对称弯曲的概念及梁的计算简图.ppt
- 高等教育出版社:《材料力学》配套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附录I:截面的几何性质.ppt
- 高等教育出版社:《材料力学》配套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九章 压杆稳定(9.6)实际压杆的稳定因数.ppt
- 高等教育出版社:《材料力学》配套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九章 压杆稳定(9.5)实际压杆的稳定因数.ppt
- 高等教育出版社:《材料力学》配套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九章 压杆稳定(9.4)欧拉公式的应用范围.临界应力总图.ppt
- 高等教育出版社:《材料力学》配套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九章 压杆稳定(9.3)不同杆端约束下细长压杆临界力的欧拉公式 压杆的长度因数.ppt
- 高等教育出版社:《材料力学》配套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九章 压杆稳定(9.2)概述.ppt
- 高等教育出版社:《材料力学》配套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九章 压杆稳定(9.1)概述.ppt
- 高等教育出版社:《材料力学》配套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第八章 组合变形及连接部分的计算(8.5)连接件的实用计算.ppt
- 高等教育出版社:《材料力学》配套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第八章 组合变形及连接部分的计算(8.4)扭转与弯曲.ppt
- 高等教育出版社:《材料力学》配套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第八章 组合变形及连接部分的计算(8.3)拉伸(压缩)与弯曲.ppt
- 高等教育出版社:《材料力学》配套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第八章 组合变形及连接部分的计算(8.2)两相互垂直平面内的弯曲.ppt
- 高等教育出版社:《材料力学》配套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第八章 组合变形及连接部分的计算(8.1)概述.ppt
- 高等教育出版社:《材料力学》配套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七章 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7.6)强度理论及其相当应力.ppt
- 《材料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测量的基本概念与尺寸传递.ppt
- 《材料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的互换性.ppt
- 《材料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滚动轴承公差与配合.ppt
- 《材料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一章 绪论(授课教师:车晓毅).ppt
- 《材料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二章 光滑圆柱体结合的公差与配合.ppt
- 《材料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章 表面粗糙度.ppt
- 《材料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ppt
- 《材料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课题三 典型结合和传动的精度设计螺纹(螺纹结合的精度设计).ppt
- 《材料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课题三 典型结合和传动的精度设计(键、花键配合的精度设计).ppt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1章 弯曲问题的进一步研究.pdf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2章 考虑材料塑性的极限分析.pdf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3章 能量法.pdf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4章 压杆稳定问题的进一步研究.pdf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5章 应变分析 电阻应变计法基础.pdf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6章 动荷载 交变应力.pdf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7章 材料力学性能的进一步研究.pdf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2章 轴向拉伸和压缩.pdf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3章 扭转.pdf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4章 弯曲应力.pdf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5章 梁弯曲时的位移.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