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三章 扭转

材料力学第三章扭转 ]§3-1扭转的概念和实例 §3-2外力偶矩的计算扭矩和扭矩图 四§3-3纯剪切 心53-4圆轴扭转时的应力 少§3-5圆轴扭转时的变形
材料力学 第三章 扭 转 §3-1 扭转的概念和实例 §3-2 外力偶矩的计算 扭矩和扭矩图 §3-3 纯剪切 §3-4 圆轴扭转时的应力 §3-5 圆轴扭转时的变形

材料力学第三章扭转 §3-1扭转的概念和实例 1.受力特征:在杆件两端垂直于杆轴线的平面内作用一对大小相等,方 向相反的外力偶 2.变形特征:横截面形状大小未变,只是绕轴线发生相对转动。 轴:以扭转为主要变形的构件称为轴
材料力学 第三章 扭 转 §3-1 扭转的概念和实例 1.受力特征:在杆件两端垂直于杆轴线的平面内作用一对大小相等,方 向相反的外力偶。 2.变形特征:横截面形状大小未变,只是绕轴线发生相对转动。 轴:以扭转为主要变形的构件称为轴

材料力学第三章扭转 船舶的螺旋桨轴 圖國
材料力学 第三章 扭 转

材料力学第三章扭转 受扭转变形杆件通常为轴类零件,其横截面大都是圆形的, 所以本章主要介绍圆轴扭转
材料力学 第三章 扭 转 受扭转变形杆件通常为轴类零件,其横截面大都是圆形的, 所以本章主要介绍圆轴扭转

材料力学第三章扭转 §3-2外力偶矩的计算扭矩和扭矩图 1.外力偶矩 直接计算Me=Fd F Me
材料力学 第三章 扭 转 §3-2 外力偶矩的计算 扭矩和扭矩图 直接计算 1.外力偶矩

材料力学第三章扭转 按输入功率和转速计算 Motor 已知 轴转速一n转/分钟 输出功率一P千瓦 求:力偶矩胎 电机每秒输入功 W=P×1000(Nm) 外力偶作功完成:W=M1·2丌 60 P m=9549-(N·m)
材料力学 第三章 扭 转 按输入功率和转速计算 电机每秒输入功: 外力偶作功完成: W = P1000(N.m) 60 2 n W Me = 已知 轴转速-n 转/分钟 输出功率-P 千瓦 求:力偶矩Me = 9549 (N m) n P m

材料力学第三章扭转 例3-2-1传动轴如图所示,主动轮A输入功率P=50kW,从动 轮B、C、D输出功率分别为PB=PC=15kW,PD=20kW,轴的转 速n=300r/min,计算各轮上所受的外力偶矩 M 解:计算外力偶矩 MA=9549-4=1592Nm Mn=M=95492B=4775N.m P Mn=95492=637N.m
材料力学 第三章 扭 转 例3-2-1 传动轴如图所示,主动轮A输入功率PA=50kW,从动 轮B、C、D输出功率分别为PB=PC=15kW,PD=20kW,轴的转 速n=300r/min,计算各轮上所受的外力偶矩。 MA MB MC B C A D MD 解:计算外力偶矩 9549 637N m 9549 477.5N m 9549 1592N m = = = = = = = n P M n P M M n P M D D B B C A A

材料力学第三章扭转 2.扭矩与扭矩图 由∑M=0,T-M=0 得T=M T称为截面n-n上的扭矩 扭矩符号规定: T 注意女用截面法求扭矩时,建议均假设各截面扭矩T为正, 如果由平衡方程得到T为正,则说明是正的扭矩,如 果为负,则是负的扭矩。在画轴的扭矩图,正的扭 矩画在x轴上方,负的扭矩画在轴下方
材料力学 第三章 扭 转 2.扭矩与扭矩图 = 0, 由 Mx T − Me = 0 得T=Me T称为截面n-n上的扭矩。 用截面法求扭矩时,建议均假设各截面扭矩T为正, 如果由平衡方程得到T为正,则说明是正的扭矩,如 果为负,则是负的扭矩。在画轴的扭矩图,正的扭 矩画在x轴上方,负的扭矩画在x轴下方。 注意 Me Me Me T x 扭矩符号规定:

材料力学第三章扭转 扛矩符号规定 人: 右手定则:右手四指内屈,与扭矩转向相 同,则拇指的指向表示扭矩矢的方向,若 扭矩矢方向与截面外法线相同,规定扭矩 为正,反之为负
材料力学 第三章 扭 转 右手定则:右手四指内屈,与扭矩转向相 同,则拇指的指向表示扭矩矢的方向,若 扭矩矢方向与截面外法线相同,规定扭矩 为正,反之为负。 扭 矩 符 号 规 定 : mI T I m I I T mI T I m I I T − T + T

材料力学第三章扭转 扭矩图:表示沿杆件轴线各横截面上扭矩变化规律的图线。 目①扭矩变化规律 的②Tm值及其截面位置一→强度计算(危险截面)
材料力学 第三章 扭 转 扭矩图:表示沿杆件轴线各横截面上扭矩变化规律的图线。 目 的 ①扭矩变化规律; ②|T|max值及其截面位置 强度计算(危险截面)。 x T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高等教育出版社:《材料力学》配套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第四章 弯曲应力(4.1)对称弯曲的概念及梁的计算简图.ppt
- 高等教育出版社:《材料力学》配套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附录I:截面的几何性质.ppt
- 高等教育出版社:《材料力学》配套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九章 压杆稳定(9.6)实际压杆的稳定因数.ppt
- 高等教育出版社:《材料力学》配套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九章 压杆稳定(9.5)实际压杆的稳定因数.ppt
- 高等教育出版社:《材料力学》配套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九章 压杆稳定(9.4)欧拉公式的应用范围.临界应力总图.ppt
- 高等教育出版社:《材料力学》配套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九章 压杆稳定(9.3)不同杆端约束下细长压杆临界力的欧拉公式 压杆的长度因数.ppt
- 高等教育出版社:《材料力学》配套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九章 压杆稳定(9.2)概述.ppt
- 高等教育出版社:《材料力学》配套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九章 压杆稳定(9.1)概述.ppt
- 高等教育出版社:《材料力学》配套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第八章 组合变形及连接部分的计算(8.5)连接件的实用计算.ppt
- 高等教育出版社:《材料力学》配套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第八章 组合变形及连接部分的计算(8.4)扭转与弯曲.ppt
- 高等教育出版社:《材料力学》配套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第八章 组合变形及连接部分的计算(8.3)拉伸(压缩)与弯曲.ppt
- 高等教育出版社:《材料力学》配套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第八章 组合变形及连接部分的计算(8.2)两相互垂直平面内的弯曲.ppt
- 高等教育出版社:《材料力学》配套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第八章 组合变形及连接部分的计算(8.1)概述.ppt
- 高等教育出版社:《材料力学》配套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七章 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7.6)强度理论及其相当应力.ppt
- 高等教育出版社:《材料力学》配套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七章 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7.5)空间应力状态下的应变能密度.ppt
- 高等教育出版社:《材料力学》配套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七章 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7.4)应力与应变间的关系.ppt
- 高等教育出版社:《材料力学》配套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七章 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7.3)空间应力状态的概念.ppt
- 高等教育出版社:《材料力学》配套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七章 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7.2)平面应力状态的应力分析 主应力.ppt
- 高等教育出版社:《材料力学》配套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七章 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7.1)概述.ppt
- 高等教育出版社:《材料力学》配套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第十二章 动荷载交变应力(12.3)构件受冲击荷载作用时的动应力计算.ppt
- 《材料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一章 绪论.ppt
- 《材料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章 测量技术基础.ppt
- 《材料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三章 光滑圆柱体结合的互换性及其检测.ppt
- 《材料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测量技术基础.ppt
- 《材料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一章 绪论.ppt
- 《材料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章 表面粗糙度.ppt
- 《材料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测量的基本概念与尺寸传递.ppt
- 《材料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的互换性.ppt
- 《材料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滚动轴承公差与配合.ppt
- 《材料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一章 绪论(授课教师:车晓毅).ppt
- 《材料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二章 光滑圆柱体结合的公差与配合.ppt
- 《材料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章 表面粗糙度.ppt
- 《材料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ppt
- 《材料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课题三 典型结合和传动的精度设计螺纹(螺纹结合的精度设计).ppt
- 《材料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课题三 典型结合和传动的精度设计(键、花键配合的精度设计).ppt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1章 弯曲问题的进一步研究.pdf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2章 考虑材料塑性的极限分析.pdf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3章 能量法.pdf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4章 压杆稳定问题的进一步研究.pdf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5章 应变分析 电阻应变计法基础.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