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分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教材讲义)第八章 食品中氨基酸总量的测定

第八章 食品氨基酸总量的测定 【教学目标】: 1.掌握氨基酸、含氮量等的概念和相关知识; 2.掌握氨基酸液氮的测定方法和操作技能; 3.了解比色法的原理,基本方法及仪器使用和维护的知识。 一、甲醛滴定法 1 原理 氨基酸具有酸性的一 COOH 基和碱性的一 N H2 基。它们互相作用使氨基酸成为中性 的内盐。加入甲醛溶液时,一 N H2 基与甲醛结合,其碱性消失。这样就可能用碱来滴定 一 COOH 基,并用间接的方法测定氨基酸的量。用碱完全中和一 COOH 基时的 pH 值为 8.4~9.2。 2 试剂 (1)40%中性甲醛:用百里酚酞作指示剂,将甲醋用碱溶液中和至淡蓝色。 (2)0.1%百里酚酞乙醇溶液。 (3)0.1N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 3 操作方法 称取粉碎样品 5.00~10.00g 或液体样品 5~10mL,置于烧杯中,加入 50mL 水和活性碳 约 5g,加热煮沸,过滤,用 30~40mL 热水洗涤活性碳,收集滤液于三角瓶中,加入 3 滴 百里酚酞指示剂,用 0.1N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淡蓝色。加入中性甲醛 20mL,摇匀, 静置 1min,此时蓝色已经消失,再用 0.1N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淡蓝色。记录第二次 滴定时消耗的碱液毫升数。 4 计算 氨基酸态氮(%)= 100 0.014 W N V 式中:N-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当量浓度; V-氢氧化钠钠标准溶液的消耗量(第二次)(g); W-样品溶液相当于样品的量(g); 0.014-氮的毫克当量。 5 说明 (1)用碱性溶液第一次滴定时,用 pH 计控制滴定到溶液 pH7.5 后,然后加入中性甲醛 继续用碱液滴定,又用 pH 计控制用碱液滴定样液至 pH9.2 为终点较为正确。 (2)取相同 2 份样品溶液,其中 1 份加入中性红指示剂 3 滴,用 0.1N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 滴定至琥珀色为终点,另 1 份加入百里酚酞指示剂 3 滴和中性甲醛 20mL,静置 1min 后, 用 0.1N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淡蓝色。按下列、公式计算: 100 ( ) 0.014 (%) 2 1 − = = W N V V 氨基酸 X 式中: V2 -用百里酚蓝作指示剂时消耗氢氧化钠量(mL); V1 -用中性红作指示剂时消耗氢氧化钠量(mL); N -标准氢氧化钠溶液的当量浓度; W-样品重量(g); 0.014-氮的毫克当量。 以上方法更为准确些。中性红指 0.1%中性红、50%乙醇溶液。 (3)用 pH 计控制滴定终点,可以解决样液色深问题。 二、茚三酮比色法 1 原理 氨基酸在一定的 pH 条件下与茚三酮起反应,生成蓝紫色化合物,可比色定量。最近 的研究指示,这种颜色不是由于单一物质,而是由于好几种有色物质,有些要视所用氨基
第八章 食品氨基酸总量的测定 【教学目标】: 1.掌握氨基酸、含氮量等的概念和相关知识; 2.掌握氨基酸液氮的测定方法和操作技能; 3.了解比色法的原理,基本方法及仪器使用和维护的知识。 一、甲醛滴定法 1 原理 氨基酸具有酸性的一 COOH 基和碱性的一 N H2 基。它们互相作用使氨基酸成为中性 的内盐。加入甲醛溶液时,一 N H2 基与甲醛结合,其碱性消失。这样就可能用碱来滴定 一 COOH 基,并用间接的方法测定氨基酸的量。用碱完全中和一 COOH 基时的 pH 值为 8.4~9.2。 2 试剂 (1)40%中性甲醛:用百里酚酞作指示剂,将甲醋用碱溶液中和至淡蓝色。 (2)0.1%百里酚酞乙醇溶液。 (3)0.1N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 3 操作方法 称取粉碎样品 5.00~10.00g 或液体样品 5~10mL,置于烧杯中,加入 50mL 水和活性碳 约 5g,加热煮沸,过滤,用 30~40mL 热水洗涤活性碳,收集滤液于三角瓶中,加入 3 滴 百里酚酞指示剂,用 0.1N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淡蓝色。加入中性甲醛 20mL,摇匀, 静置 1min,此时蓝色已经消失,再用 0.1N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淡蓝色。记录第二次 滴定时消耗的碱液毫升数。 4 计算 氨基酸态氮(%)= 100 0.014 W N V 式中:N-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当量浓度; V-氢氧化钠钠标准溶液的消耗量(第二次)(g); W-样品溶液相当于样品的量(g); 0.014-氮的毫克当量。 5 说明 (1)用碱性溶液第一次滴定时,用 pH 计控制滴定到溶液 pH7.5 后,然后加入中性甲醛 继续用碱液滴定,又用 pH 计控制用碱液滴定样液至 pH9.2 为终点较为正确。 (2)取相同 2 份样品溶液,其中 1 份加入中性红指示剂 3 滴,用 0.1N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 滴定至琥珀色为终点,另 1 份加入百里酚酞指示剂 3 滴和中性甲醛 20mL,静置 1min 后, 用 0.1N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淡蓝色。按下列、公式计算: 100 ( ) 0.014 (%) 2 1 − = = W N V V 氨基酸 X 式中: V2 -用百里酚蓝作指示剂时消耗氢氧化钠量(mL); V1 -用中性红作指示剂时消耗氢氧化钠量(mL); N -标准氢氧化钠溶液的当量浓度; W-样品重量(g); 0.014-氮的毫克当量。 以上方法更为准确些。中性红指 0.1%中性红、50%乙醇溶液。 (3)用 pH 计控制滴定终点,可以解决样液色深问题。 二、茚三酮比色法 1 原理 氨基酸在一定的 pH 条件下与茚三酮起反应,生成蓝紫色化合物,可比色定量。最近 的研究指示,这种颜色不是由于单一物质,而是由于好几种有色物质,有些要视所用氨基

酸的本性而定,但在一切事例中,都可观察到形成紫色的双一 1,3——二酮茚; 2 试剂 (1)茚三酮:分析纯。如包装不良变红色时,应按下法处理。将 5g 茚三酮溶于 20mL 热 水中,加入 0.5g 活性碳,轻轻摇动,30min 后过滤。滤液置冰箱中过夜,即出现蓝色结 晶。过滤,用 1mL 冷水洗涤结晶。然后置于干燥器中干燥,装瓶保存。 (2)2%茚三酮溶液:称取茚三酮 1.0g,溶于 25mL 热水中,加入 40mg 氯化亚锡 ( SnCI2 H2O )拌匀(作防腐剂),过滤,滤液置冷暗处过液,定容至 25mL。 (3)磷酸盐缓冲液(pH8.04):1/15moL/L 磷酸二氢钾 5mL 与 1/15moL/L 磷酸氢二钠 95mL 混匀[1/15moL/L 磷酸二氢钾液:取本品 9.070g 溶于水成 1000mL;1/15moL/L 磷酸氢二钠 液:取磷酸氢二钠( Na2HPO4 12H2O )23.876g 溶于水成 1000mL]。 (4)氨基酸标准液( 20g / ml ):称取纯粹干燥的氨基酸(例如白氨酸)0.2000g,用水 溶解并定容至 100mL,摇匀。吸取此液 10mL 于容量瓶中加水至 100mL,即得( 20g / ml ) 标准液。 3 操作方法 (1)标准曲线绘制 精确吸取氨基酸标准液 0、0.5、1.0、1.5、2.0、2.5.mL(相当于 0、100、200、 300、400、500.g 氨基酸)分置于数个 25mL 容量瓶中,加水补充至容积各为 4.0mL, 然后各加入茚三酮和缓冲液各 1mL,摇匀,置水浴中加热 15min,取出,迅速冷至室温, 加水至刻度,摇匀。静置 15min 后,在 570nm 波长下测定光密度,绘制标准曲线。 (2)样品测定 移取澄清的样品溶液 1~4mL(样液制备方法同单指示剂法),按标准曲线制作步骤操 作,测定光密度,并扣除样液空白值后,从标准曲线上查得氨基酸微克数。按下式计算样 品的氨基酸含量(以 某种氨基酸计); 100 1000 ( %) = W G 氨基酸总量 mg 式中:G-从标准曲线上查得的氨基酸的量( g ); W-测定的样品溶液相当于样品的量(g)
酸的本性而定,但在一切事例中,都可观察到形成紫色的双一 1,3——二酮茚; 2 试剂 (1)茚三酮:分析纯。如包装不良变红色时,应按下法处理。将 5g 茚三酮溶于 20mL 热 水中,加入 0.5g 活性碳,轻轻摇动,30min 后过滤。滤液置冰箱中过夜,即出现蓝色结 晶。过滤,用 1mL 冷水洗涤结晶。然后置于干燥器中干燥,装瓶保存。 (2)2%茚三酮溶液:称取茚三酮 1.0g,溶于 25mL 热水中,加入 40mg 氯化亚锡 ( SnCI2 H2O )拌匀(作防腐剂),过滤,滤液置冷暗处过液,定容至 25mL。 (3)磷酸盐缓冲液(pH8.04):1/15moL/L 磷酸二氢钾 5mL 与 1/15moL/L 磷酸氢二钠 95mL 混匀[1/15moL/L 磷酸二氢钾液:取本品 9.070g 溶于水成 1000mL;1/15moL/L 磷酸氢二钠 液:取磷酸氢二钠( Na2HPO4 12H2O )23.876g 溶于水成 1000mL]。 (4)氨基酸标准液( 20g / ml ):称取纯粹干燥的氨基酸(例如白氨酸)0.2000g,用水 溶解并定容至 100mL,摇匀。吸取此液 10mL 于容量瓶中加水至 100mL,即得( 20g / ml ) 标准液。 3 操作方法 (1)标准曲线绘制 精确吸取氨基酸标准液 0、0.5、1.0、1.5、2.0、2.5.mL(相当于 0、100、200、 300、400、500.g 氨基酸)分置于数个 25mL 容量瓶中,加水补充至容积各为 4.0mL, 然后各加入茚三酮和缓冲液各 1mL,摇匀,置水浴中加热 15min,取出,迅速冷至室温, 加水至刻度,摇匀。静置 15min 后,在 570nm 波长下测定光密度,绘制标准曲线。 (2)样品测定 移取澄清的样品溶液 1~4mL(样液制备方法同单指示剂法),按标准曲线制作步骤操 作,测定光密度,并扣除样液空白值后,从标准曲线上查得氨基酸微克数。按下式计算样 品的氨基酸含量(以 某种氨基酸计); 100 1000 ( %) = W G 氨基酸总量 mg 式中:G-从标准曲线上查得的氨基酸的量( g ); W-测定的样品溶液相当于样品的量(g)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分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教材讲义)第七章 食品中脂肪的测定.doc
- 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分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教材讲义)第六章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doc
- 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分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教材讲义)第五章 食品酸度的测定.doc
- 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分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教材讲义)第四章 食品中灰分的测定.doc
- 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分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教材讲义)第三章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doc
- 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分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教材讲义)第二章 样品的采集.doc
- 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分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教材讲义)主要参考文献.doc
- 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分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教材讲义)第十三章 食品中矿物质元素的测定.doc
- 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分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教材讲义)第十二章 食品中维生素的测定.doc
- 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分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教材讲义)第十一章 食品中淀粉的测定.doc
- 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分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教材讲义)第十章 食品中蔗糖的测定.doc
- 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分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教材讲义)第一章 常规分析方法 第三节 吸光光度法.doc
- 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分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教材讲义)第一章 常规分析方法 第二节 重量分析法.doc
- 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分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教材讲义)第一章 常规分析方法 第一节 滴定分析法.doc
- 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原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食品添加剂.ppt
- 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原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嗜好食品.ppt
- 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原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香辛料与调味料.ppt
- 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原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水产品.ppt
- 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原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畜产食品.ppt
- 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原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园艺产品的特点与利用.ppt
- 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分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教材讲义)第九章 食品中还原糖的测定.doc
- 宁夏大学:《生物工艺原理》课程PPT教学课件(发酵工艺学)第一章 绪论 biotechnology(授课人:张惠玲).ppt
- 宁夏大学:《生物工艺原理》课程PPT教学课件(发酵工艺学)第二章 生物工业菌种与培养基.ppt
- 宁夏大学:《生物工艺原理》课程PPT教学课件(发酵工艺学)第四章 灭菌与空气净化.ppt
- 宁夏大学:《生物工艺原理》课程PPT教学课件(发酵工艺学)第五章 厌氧发酵机制.ppt
- 宁夏大学:《生物工艺原理》课程PPT教学课件(发酵工艺学)第六章 好氧发酵产物积累机制.ppt
- 宁夏大学:《生物工艺原理》课程PPT教学课件(发酵工艺学)第七章 生物工艺过程控制.ppt
- 宁夏大学:《生物工艺原理》课程PPT教学课件(发酵工艺学)第八章 发酵生产染菌及防止.ppt
- 宁夏大学:《生物工艺原理》课程PPT教学课件(发酵工艺学)第九章 葡萄酒生产工艺.ppt
- 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稿)绪论 PRINCIPLES OF FOOD ENGINEERING(授课教师:范贵生).pdf
- 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绪论.ppt
- 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稿)第一章 流体流动(Fluid flow).pdf
- 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流体流动.ppt
- 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化工原理虚拟实验指导书.doc
- 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稿)第二章 流体输送机械 The Machinery for Conveying Fluid.pdf
- 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流体输送.ppt
- 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稿)第四章 沉降与过滤 Sedimentation and Filtration.pdf
- 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沉降与过滤.ppt
- 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稿)第五章 传热 Teat Transfer.pdf
- 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传热.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