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部分 材料的断裂

第二部分 材料的断裂
第二部分

弹性形变 材料受力 塑性形变 断裂 粘性形变 蠕变 应力增大
材料受力 弹性形变 塑性形变 粘性形变 蠕变 断裂 应力增大

断裂现象 随着外加作用应力的持续增大或应力作用时间的延续,材 料在形变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将发生断裂,分成若干部分。 断裂的分类 随着材料温度、应力状态、加载速度的不同,材料的断裂表 现出多种类型。 根据断裂前发生塑性形变的情况,大体上可把材料分为: >延性断裂(韧性断裂) 是材料在断裂前及断裂过程中已经经历了明显宏观塑性变 形的过程
断裂现象 l 随着外加作用应力的持续增大或应力作用时间的延续,材 料在形变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将发生断裂,分成若干部分。 l 断裂的分类 随着材料温度、应力状态、加载速度的不同,材料的断裂表 现出多种类型。 根据断裂前发生塑性形变的情况,大体上可把材料分为: Ø 延性断裂(韧性断裂) 是材料在断裂前及断裂过程中已经经历了明显宏观塑性变 形的过程

>脆性断裂 是材料断裂前没有明显的宏观塑性变形,没有明显的迹象,往往 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快速断裂过程。 根据断裂时应力和时间的关系,断裂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称为瞬时断裂,指的是在以较快的速率持续增大的应 力作用下发生的断裂; >另一类称为延迟断裂,包括材料在以缓慢的速率持续增大 的外力作用下发生的断裂、材料在承受恒定外力作用一段 时间之后发生的断裂以及以及材料在交变荷载作用一段时 间之后发生的断裂等。延迟断裂有时也称为疲劳断裂
根据断裂时应力和时间的关系,断裂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 Ø 一类称为瞬时断裂,指的是在以较快的速率持续增大的应 力作用下发生的断裂; Ø 另一类称为延迟断裂,包括材料在以缓慢的速率持续增大 的外力作用下发生的断裂、材料在承受恒定 外力作用一段 时间之后发生的断裂以及以及材料在交变荷载作用一段时 间之后发生的断裂等。延迟断裂有时也称为疲劳断裂 Ø 脆性断裂 是材料断裂前没有明显的宏观塑性变形,没有明显的迹象,往往 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快速断裂过程

2.1断裂强度的微裂纹理论 2.1.1固体材料的理论断裂强度 所谓固体材料的理论断裂强度,就是固体材料断裂强度在理 论上可能达到的最高值,又称为理论结合强度。 断裂本质是破坏原子间的结合力 原子间结合力 应力应变关系 理论断裂强度 不同的组成 不同的结构 使问题复杂化 不同的键合方式
2.1.1 固体材料的理论断裂强度 2.1 断裂强度的微裂纹理论 l 所谓固体材料的理论断裂强度,就是固体材料断裂强度在理 论上可能达到的最高值,又称为理论结合强度。 断裂本质是破坏原子间的结合力 原子间结合力 应力应变关系 理论断裂强度 不同的组成 不同的结构 不同的键合方式 使问题复杂化

●Orowan近似: Orowan:提出以正弦曲线来近似 原子间约束力σ随原子间的距离) a0022 的变化曲线: -osir2) σh为理论断裂强度;入为正弦曲线的波长
l Orowan近似: Orowan提出以正弦曲线来近似 原子间约束力随原子间的距离λ 的变化曲线: th为理论断裂强度;λ为正弦曲线的波长

在对材料施以逐渐最大的外力作用时,2.1曲线可以视作材料 的受力变形曲线,当外力由0瞬间增大至σh从而导致材料 断裂这一过程中,外力所作的功v可以计算如下: /2 2元X 2m[-c0s入] 2πX,分 v= Oth sin 0 入 2元 X6th
λ 2 = λσth π 在对材料施以逐渐最大的外力作用时,2.1曲线可以视作材料 的受力变形曲线 ,当外力由 0 瞬间增大至σth从而导致材料 断裂这一过程中,外力所作的功 v 可以计算如下:

能量守衡理论 固体在拉伸应力的作用下做功,转变成由于伸长而 储存了弹性应变能,断裂时,弹性应变能提供了新生断 面所需的表面能。即: V=2y= 20h π ↓ 2Y O th
固体在拉伸应力的作用下做功,转变成由于伸长而 储存了弹性应变能,断裂时,弹性应变能提供了新生断 面所需的表面能。即: l 能量守衡理论 2 th 2 th

在接近平衡位置0的区域内,原子间约束力σ随原子间距离x的变化 关系曲线服从胡克定律,根据胡克定律: 0=E8= E 式中,E为材料弹性模量, a a为原子的平衡间距,近似等于晶格常数 2πX 2元X sin Oth 2 代入a=ir2x) 0=EE= E Ey 0
在接近平衡位置0的区域内,原子间约束力 随原子间距离x的变化 关系曲线服从胡克定律,根据胡克定律: 式中,E为材料弹性模量, a为原子的平衡间距,近似等于晶格常数 2 th 代入

虽然只是对固体材料理论断裂强度的一个粗略估计,但对所 有固体均能应用而无需涉及原子间的具体结合力。一般材料 的表面能大致约为其弹性模量与晶格常数的乘积的1/100, 因此:
虽然只是对固体材料理论断裂强度的一个粗略估计,但对所 有固体均能应用而无需涉及原子间的具体结合力。一般材料 的表面能大致约为其弹性模量与晶格常数的乘积的1/100, 因此: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部分 无机材料的热学性能.ppt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部分 材料的电学性质.ppt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部分 材料的光学性能.ppt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部分 材料的介电性能.ppt
- 清华大学出版社:《无机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材书籍PDF电子书 Physical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Materials(第2版,共八章).pdf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材料物理性能》课程书籍教材PDF电子书(编著:田莳,共七章).pdf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资源(讲义)实验一 材料弯曲强度测试.doc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资源(讲义)实验二 材料硬度测定(维氏硬度的测定).doc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资源(讲义)实验三 材料导热系数测定(不良导体导热系数测定).doc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资源(讲义)实验五 材料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测定.doc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资源(讲义)实验六 四探针法测量半导体电阻率.doc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部分 材料的磁性能.ppt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超导材料.ppt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材料的硬度.pdf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绪论.ppt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材料的受力形变 1.1 应力与应变 1.2 材料的弹性形变.ppt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材料的受力形变 1.3 塑性形变和延展性 1.4 高温下玻璃相的粘性流动 1.5 无机材料的高温蠕变.ppt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材料的断裂强度.ppt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无机材料中微裂纹的起源、无机材料断裂强度测试方法、显微结构对无机材料断裂强度的影响.ppt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无机材料的断裂及裂纹扩展.ppt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部分 应力和应变.ppt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绪论(山东理工大学:张华).ppt
- 《材料表面与界面》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表面活性剂溶液.ppt
- 《材料表面与界面》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章 复合材料的表界面.ppt
- 《材料表面与界面》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无机非金属材料表界面.ppt
- 《材料表面与界面》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金属材料的表面.ppt
- 《材料表面与界面》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聚合物的表面改性.ppt
- 《材料表面与界面》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高分子材料的表面张力.ppt
- 《材料表面与界面》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液-固界面.ppt
- 《材料表面与界面》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固体表面.ppt
- 《材料表面与界面》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液体表面.ppt
- 《材料表面与界面》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绪论 Surface and Interface of Materials.ppt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实验指导书(山东理工大学,共五个实验).doc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七章 无机材料的介电性能.pdf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无机材料的介电性能 7.1 介质的极化.ppt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无机材料的电导 6.5 无机材料的电导 6.6 半导体陶瓷的物理效应 6.7 超导体.ppt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无机材料的电导 6.3 电子电导 6.4 玻璃态电导.ppt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无机材料的电导 6.1 电导的物理现象 6.2 离子电导.ppt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无机材料的热学性能 4.3 无机材料的热传导 4.4 无机材料的热稳定性 4.5 无机材料的熔融与分解.ppt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无机材料的热学性能 4.2 无机材料的热膨胀 4.3 无机材料的热传导.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