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材料的断裂强度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PT
文档页数:21
文件大小:560.74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1.断裂强度的微裂纹理论 2 微裂纹的起源 3.断裂强度的测试方法 4.显微结构对断裂强度的影响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第三节材料的断裂强度

一般固体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受力变形情况: 1、首先产生正应力下的弹性形变和剪应力下的弹性畸变,随着外力的移去,这两种形变 都会完全恢复。 2、在足够大的剪应力作用下,材料中的晶体部分将选择最易滑移的系统发生晶粒内部的 位错滑移,宏观上表现为塑性形变。环境温度较高时,无机材料中的晶界非晶相以及玻 璃、有机高分子材料等非晶态材料则会产生另一种形变一黏性流动,宏观上表现为材 料的黏性流动。这两种形变为不可恢复的永久形变。当剪应力降低时,塑性形变及黏性 流动减缓甚至终止。 3、当材料长期受载(尤其在高温环境中受载),上述的塑性形变及黏性形变将随时 间的延续而具有不同的速率,这就是材料的蠕变。 4、随着外加作用应力的持续增大或应力作用时间的延续,材料在形变达到一定程度之后 将发生断裂

一般固体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受力变形情况: 1、首先产生正应力下的弹性形变和剪应力下的弹性畸变,随着外力的移去,这两种形变 都会完全恢复。 2、在足够大的剪应力作用下,材料中的晶体部分将选择最易滑移的系统发生晶粒内部的 位错滑移,宏观上表现为塑性形变。环境温度较高时,无机材料中的晶界非晶相以及玻 璃、有机高分子材料等非晶态材料则会产生另一种形变——黏性流动,宏观上表现为材 料的黏性流动。这两种形变为不可恢复的永久形变。当剪应力降低时,塑性形变及黏性 流动减缓甚至终止。 4、随着外加作用应力的持续增大或应力作用时间的延续,材料在形变达到一定程度之后 将发生断裂 3、当材料长期受载(尤其在高温环境中受载),上述的塑性形变及黏性形变将随时 间的延续而具有不同的速率,这就是材料的蠕变

对于断裂,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 瞬时断裂 在以较快的速度持续增大的应力作用下发生的断裂。 延迟断裂(疲劳断裂) (1)材料在以缓慢的速率持续增大的外力作用下发生的断裂; (2)材料在承受外力作用一段时间之后发生的断裂; (3)材料在交变荷载作用一段时间之后发生的断裂。 评价材料断裂行为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参数是断裂强度

对于断裂,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 瞬时断裂 延迟断裂(疲劳断裂) 在以较快的速度持续增大的应力作用下发生的断裂。 (1)材料在以缓慢的速率持续增大的外力作用下发生的断裂; (2)材料在承受外力作用一段时间之后发生的断裂; (3)材料在交变荷载作用一段时间之后发生的断裂。 评价材料断裂行为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参数是断裂强度

主要内容: 1.断裂强度的微裂纹理论 2微裂纹的起源 3.断裂强度的测试方法 4.显微结构对断裂强度的影响

主要内容: 1.断裂强度的微裂纹理论 2 微裂纹的起源 3.断裂强度的测试方法 4.显微结构对断裂强度的影响

本节课重点内容: 。裂纹尖端应力集中区域的力场和应变场分布; 裂纹生长、扩展最终导致断裂的动态过程和规律 ·抑制裂纹扩展、防止材料断裂的条件

本节课重点内容: • 裂纹尖端应力集中区域的力场和应变场分布; • 裂纹生长、扩展最终导致断裂的动态过程和规律; • 抑制裂纹扩展、防止材料断裂的条件

固体材料的微裂纹理论 固体材料的微裂纹理论

固体材料的微裂纹理论 固体材料的微裂纹理论

2.1.1固体材料的理论断裂强度 理论断裂强度一一固体材料断裂强度在理论上可能达到的最高值,又称为 理论结合强度。 推导理论断裂强度,必须从原子间的结合力入手,只有克服了原子间结 合力,材料才能断裂

2.1.1 固体材料的理论断裂强度 理论断裂强度——固体材料断裂强度在理论上可能达到的最高值,又称为 理论结合强度。 推导理论断裂强度,必须从原子间的结合力入手,只有克服了原子间结 合力,材料才能断裂

模型:orowan提出以正弦曲线来近似原子间约束力c随X的变化曲线 Orowan:近似 0一理论断裂强度、入一正弦曲线波长 Oih ■■■■■■■■■■ X /2 a=ousin) (2.1)

Orowan近似 x  /2 th 0 a0  = th sin 2x (  ) 模型:orowan提出以正弦曲线来近似原子间约束力随X的变化曲线 σth—理论断裂强度、—正弦曲线波长 (2.1)

当外力由0逐渐增大至0从而导致材料断裂这一过程,外力所做的功可以计算如下: λ/2 v- 2X1全_0 2mx_0h[-c0s元] Om sin-元= 2π 材料断裂时产生两个新表面,所以只有当外力所做的功大于或等于材料产生两个新表 面所需的表面能时,材料发生断裂,设表面能为Y,则由V=2Y可得: Aoth 2y π 得: 2πY为 0h=1 (2.3)

λ 2 当外力由0 逐渐增大至σth从而导致材料断裂这一过程,外力所做的功可以计算如下: 材料断裂时产生两个新表面,所以只有当外力所做的功大于或等于材料产生两个新表 面所需的表面能时,材料发生断裂,设表面能为,则由=2  可得: th = 2   s  得: (2.3)

在接近平衡位置0的区域内,原子间约束力σ随原子间距离x的变化关系服从胡克定律: o=E:=~E (2.4) a α为原子间的平衡距离,可近似处理为材料的晶格常数。 2πx2πx 当x很小时, sin- 入 (2.5) 将式(2.3)、(2.4)、(2.5)代入式(2.1)即可得到理论断裂强度的近似值: 理论断裂强度:

在接近平衡位置0的区域内,原子间约束力σ随原子间距离x的变化关系服从胡克定律: a为原子间的平衡距离,可近似处理为材料的晶格常数。 (2.4) 当x很小时, (2.5) 理论断裂强度: 将式(2.3)、(2.4)、(2.5)代入式(2.1)即可得到理论断裂强度的近似值:

共21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