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部分 材料的介电性能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PT
文档页数:67
文件大小:2.33M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7.1 概论 7.2 介质的极化 7.3 介质的损耗 7.4 介电强度 7.5 铁电性与压电性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第四部分(3)材料的介电性能 主要内容: 7.1概论 7.2介质的极化 73介质的损耗 7.4介电强度 7.5铁电性与压电性 难点内容: 7.3介质的损耗 7.4介电强度 7.5铁电性与压电性

第四部分(3) 材料的介电性能 主要内容: 7.1 概论 7.2 介质的极化 7.3 介质的损耗 7.4 介电强度 7.5 铁电性与压电性 难点内容: 7.3 介质的损耗 7.4 介电强度 7.5 铁电性与压电性

7.1概论 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能产生极化的一切物质。通常 是指电阻率大于100?·cm的一类在电场中以感应而并非 传导的方式旦而甘由当性触的物质 ● 能承受有 目下,束缚电 荷出现乡 的),结果促 使正负 naod 专递、存储或 记录外 在电工x公T,比川从土女州H为出 u绝缘材料, 故电介质亦称为电绝缘材料

7.1 概论 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能产生极化的一切物质。通常 是指电阻率大于1010·cm的一类在电场中以感应而并非 传导的方式呈现其电学性能的物质。 ⚫ 能承受较强的外电场,同时在外电场作用下,束缚电 荷出现短程运动与位移(原子尺度范围内),结果促 使正负电荷中心偏移,通过这种方式来传递、存储或 记录外电场的影响。 ⚫ 在电工技术中,电介质主要用作为电气绝缘材料, 故电介质亦称为电绝缘材料

OΘΘΘΘO 真 E 电介质 ⊕⊕⊕⊕⊕⊕⊕ A Co 0 d C= Co× A:电容器极板面积 电介质的介电系数 d:极板间距 8, 相对介电系数 8o:真空介电系数 Cd 反映了电介质 Eo A 的极化能力

真 空 - + + + + - - - E - + + + + - - - - - - + + + d A C 0 0 =  C C C r    0 0 = 0  = A:电容器极板面积 d:极板间距 ε0:真空介电系数 ε:电介质的介电系数 εr:相对介电系数 A Cd C C r = =  0 0 1   电 介 质 反映了电介质 的极化能力

常见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 真空 空气 乙醇 水 石英 玻璃 石蜡 1.00000 1.00059 26.4 80.1 4.274.34 3.80 2.0-2.5 聚乙烯 聚四氟乙烯 聚氯乙烯 环氧树脂 天然橡胶 酚醛树脂 2.26 2.11 4.55 3.6-4.1 2.6-2.9 5.1-8.6 氧化铝 NaCl 钛酸钙 金红石(Ti02) 钛酸钡 11.28~13.27 6.12 130-150 86-170 1604500

真空 空气 乙醇 水 石英 玻璃 石蜡 1.00000 1.00059 26.4 80.1 4.27~4.34 3.80 2.0~2.5 氧化铝 NaCl 钛酸钙 金红石(TiO2) 钛酸钡 11.28~13.27 6.12 130~150 86~170 160~4500 聚乙烯 聚四氟乙烯 聚氯乙烯 环氧树脂 天然橡胶 酚醛树脂 2.26 2.11 4.55 3.6~4.1 2.6~2.9 5.1~8.6 常见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

常用电介质的种类 无机材料 具有优良的介电性能 ● 室温时在应力作用下,无蠕变或形变 电子电路中的电 容元件、电绝缘 有较大的抵抗环境变化能力 体、谐振器。 能够与金属进行气密封接 (按性质分类 有机高分子材料 ·便宜 易制成更精确的尺寸 电机、电器的绝缘

常 用 电 介 质 的 种 类 ( 按 性 质 分 类 ) 无机材料 ⚫ 具有优良的介电性能 ⚫ 室温时在应力作用下,无蠕变或形变 ⚫ 有较大的抵抗环境变化能力 ⚫ 能够与金属进行气密封接 有机高分子材料 ⚫ 便宜 ⚫ 易制成更精确的尺寸 电子电路中的电 容元件、电绝缘 体、谐振器。 电机、电器的绝缘

7.2介质的极化 7.2.1极化 极化:电介质的带电粒子是被原子、分子的内力或分子间 的力紧密束缚着,因此这些粒子的电荷为束缚电荷。在外 电场作用下,这些由荷只能在微观范围内移动,这个过程 就称为极化。 电介质按其极化机制,可分为无极分子电介质和有极分子 电介质 ●无极分子:在没有外电场时,分子正、负电荷中心重合 。有极分子:无外电场时,分子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 每一个分子相当于一个电偶极子

7.2.1 极化 极化:电介质的带电粒子是被原子、分子的内力或分子间 的力紧密束缚着,因此这些粒子的电荷为束缚电荷。在外 电场作用下,这些电荷只能在微观范围内移动,这个过程 就称为极化。 7.2 介质的极化 电介质按其极化机制,可分为无极分子电介质和有极分子 电介质 ⚫ 无极分子:在没有外电场时,分子正、负电荷中心重合 ⚫ 有极分子:无外电场时,分子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 每一个分子相当于一个电偶极子

无极分子 有极分子 (a)He (6)CH4 (a)HCI 6)H20 (c)NH3 无极分子极化 ⊙t 有极分子极化

无极分子 有极分子 无极分子极化 有极分子极化

极化的微观机制(无极分子): 正负电 D®⊕⊕®田® 荷重合 ⊕ 无外电场 有外电场 材料内部 。介质极化的微观质点是原子、分子、离子、电子等 ●无外电场时,质点正负中心重合,不显电性。 ●有外电场时,正负重心不重合,正负电荷之间拉开一段距离

⚫ 介质极化的微观质点是原子、分子、离子、电子等, ⚫ 无外电场时,质点正负中心重合,不显电性。 ⚫ 有外电场时,正负重心不重合,正负电荷之间拉开一段距离。 无外电场 有外电场 材料内部 正负电 荷重合 极化的微观机制(无极分子):

7.2.2极化的物理量 偶极子:在极化的过程中,构成质点的正负电荷沿电场方 向在有限范围内短程移动,正负电荷重心分离,形成一个 偶极子。 偶极子一般指相距很近的符号相反的一对电荷 束缚电荷:电介质极化后可在电介质内部和表面上产生附 加电荷,由于这种电荷不像导体中的自由电荷那样可用传 导的方法引走,它在电场力作用下只能在原子或分子范围 内做微小位移,故称作束缚电荷或极化电荷

偶极子:在极化的过程中,构成质点的正负电荷沿电场方 向在有限范围内短程移动,正负电荷重心分离,形成一个 偶极子。 偶极子一般指相距很近的符号相反的一对电荷 束缚电荷:电介质极化后可在电介质内部和表面上产生附 加电荷,由于这种电荷不像导体中的自由电荷那样可用传 导的方法引走,它在电场力作用下只能在原子或分子范围 内做微小位移,故称作束缚电荷或极化电荷。 7.2.2 极化的物理量

偶极子及束缚电荷示意图: ○自由电荷 +一 偶极子 束缚电荷

偶极子及束缚电荷示意图: E - + + + + - - - - + + - - + 自由电荷 + - 偶极子 束缚电荷 + -+ - + -+ - + -+ -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