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出版社:《无机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材书籍PDF电子书 Physical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Materials(第2版,共八章)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列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Physical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Materials (Second Edition) 无机材料物理性能 第2顺 关振锋张中太焦金生编著 ■■■ 清华大学出版社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列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无机材料物理性能 清华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教材是国内该领域同类教材中最早的权威教材。也是后来成为其他院校自 编教材参考的范本它系统地述了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力学学、光学、导电 介电磁学等性能及其发展和应用介绍了各种重要性能的原理及微观机制性 能的测定方法以及控制和改善性能的指施。各种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各性能 之间的相互制约与变化规律。本书在无机材料的断裂力学及缺陷电导的应用方面 的闸述均有特色。本次再版。重新安排了无机材料的力学性能扩大了强度及断 裂韧性内容。热学。光学。磁学等性能部分也根据教学实践进行了若干改写利 充实,并且对介电及导电性能部分增加了应用实例。本书可作为无机非金属材料 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相关领域的科技人员也可参考使用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列 材料科学与工程概论 材并科学与工程概论教学辅导手册(非卖品) 固体物理(第2版) 四体物理学习辅导与习题解答(第2版) 生物材料概论 生物材料学(第2版 粉体工程 材料工程基础(第2版) 材料工程基础辅导与实验 电子显微分析 光学显微分析(第2版)】 先进材料测试仪器基础教程 材料腐蚀与控制 多孔固体结构与性能(第2版】 多孔材料引论 陶瓷材料力学性能导论 材料科学基础(修订版】 薄膜技术与薄膜材料 0无机材料物理性能(第2版 ■■■■ ■■■ ■■
内容简介 本教材是国内该领域同类教材中最早的权威教材.也是后来成为其他院校自 编教材参考的范本.它系统地阐述了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力学、热 学 .光 学 .导 电 . 介 电 .磁 学 等 性 能 及 其 发 展 和 应 用 .介 绍 了 各 种 重 要 性 能 的 原 理 及 微 观 机 制 .性 能的测定方法以及控制和改善性能的措施,各种材料结构 与 性 能 的 关 系 .各 性 能 之间的相互制约与变化规律。本书在无机材料的断裂力学及缺陷电导的应用方面 的阐述均有特色。本次再版.重新安排了无机材料的力学性能. 扩大了强度及断 裂 韧 性 内 容 ,热 学 .光 学 .磁 学 等 性 能 部 分 也 根 据 教 学 实 践 进 行 了 若 干 改 写 和 充 实 ,并且对介电及导电性能部分增加了应用实例。本书可作为无机非金属材料 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相关领域的科技人员也可参考使用。 本 书 是 普 通 高 等 教 育 "十 一 五 "国 家 级 规 划 教 材 。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列 材料科学与工程概论 材料科学与工程概论教学辅导手册(非卖品) 固 体 物 理 (第2版 ) 固体物理学习辅导与习题解答(第2版) 生物材料概论 生 物 材 料 学 (第2版 ) 粉体工程 材 料 工 程 基 础 (第2版 ) 材料工程基础辅导与实验 电子显微分析 光 学 显 微 分 析 (第2版 ) 先进材料测试仪器基础教程 材料腐蚀与控制 多孔固体结构与性能(第2版 ) 多孔材料引论 陶瓷材料力学性能导论 材 料 科 学 基 础 (修订版) 薄膜技术与薄膜材料 无机材料物理性能(第2版 )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Physical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Materials (Second Edition) 无机材料物理性能 第2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北京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Physical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Materials (Second Edition) 无机材料物理性能 第 2 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北 京

本书封面贴有清华大学出版社防伪标签,无标签者不得销售。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侵权举报电话:010-6278298913701121933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无机材料物理性能/关振锋,张中太,焦金生编著。-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6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列) ISBN978-7-302-25854-4 I.①无.Ⅱ.①关.②张.③焦.Ⅲ.①无机材料一物理性能V.①TB321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1)第103299号 责任编辑:宋成斌 责任校对:赵丽敏 声任印制,李红黄 出版发行:清华大学出版社 地 址:北京清华大学学研大厦A座 http://www.tup.com.cn 编:100084 社总机:010-62770175 邮购,010-62786544 投稿与读者服务:010-62776969,c-service@(tup.tsinghua.cdu,cn 质量反 :010-62772015,zhiliang@tup.tsinghua.edu.cn 印刷者:北京市人民文学印刷厂 装订者:三河市兴旺装订有限公司 经开 销:全国新华书 本:175×245 印张19.25字数:397干学 次:2011年6月第2版 印 次·2011年6月第1次印刷 数,15000 定 价:29.80元 产品编号:025838-01
本 书 封 面 贴 有清华大学出版社防伪标签,无标签者不得 销 售 。 版 权 所 有 ,侵 权 必究。侵 权举报 电 话 :010-62782989 13701121933 图 书 在 版 编 目 (C IP )数据 无机材料物理性能/关 振 铎 ,张 中 太 ,焦金生 编 著 .-2 版.一北京:清 华 大 学 出 版 社 , 2011.6 (材 料 科 学 与 工 程 系 列 ) ISBN 978-7-302-25854-4 I . ①无. II. ①关. ②张. ③焦. 1 •① 无 机 材 料 一 物 理 性 能 IV• ① T B321 中国版本图书馆C IP 数据核字(2011)第 103 2 9 9号 责 任 编 辑 :宋成斌 责 任 校 对 :赵聊敏 责 任 印 制 :李红英 出 版 发 行 :清华大学出版社 地 址: 北京清华大学学研大厦 A 座 h llp://www.tup.com.cn 由择 编: 100084 社 总 机 :01062770175 由is 购: 010-62786544 投稿与 读 者 服 务 :010-62776969,c_service@ tup.tsinghua.edu.cn 质 量 反 馈■■ 010-62772015,zhiliang@ tup.tsinghua_edu.cn 印 刷 者: 北京市人民文学印刷厂 装 订 者: 三河市兴旺装订有限公司 经 销: 全国新华书店 开 本: 175X 245 印 张 19.25 % 数 :3 9 7千字 版 次: 2 0 1 1年 6 月 第 2 版 印 次 . 2 0 1 1年 6 月第1 次印刷 印 数: 1〜 5000 定 价: 29. 80 元 产 品 编 号 :025838-01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列 第2版序 本书是关振怿、张中太、焦金生三位前辈编著的《无机材料物理性能》的第2版。 从本书的第1版正式出版到现在,已经过去了整整20年。在这20年间,国内众多高 校都采用了本书作为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科书或主要教学参考 书。本书多次重印,总印数已经高达几万册,仍然有供不应求之势。清华大学出版社 在对本书的读者群进行了深人调研的基础上,多次就出版第2版事宜与作者沟通协 商;只是由于三位前辈或年事渐高或工作性质变化,精力和体力都无法承担起对本书 进行再度修订的工作。因此,受关振怿和张中太两位前辈的委托,我们于2007年年 末在两位前辈的指导下开始了对本书进行修订的尝试。 我们是本书第1版的第一批读者;确切地说,我们应该是本书最早的一批读者。 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本书刚刚开始以油印本的形式作为清华大学化工系无机非 金属材料专业本科生教材使用的时候,我们就先后手捧着这本教材坐在教室里聆听 过关振怿和张中太两位前辈的讲授。而后,我们又先后分别进入了关振怿教授和张 中太教授的课题组,分别追随两位前辈开始了科研生涯:在此后20多年的工作中,这 本书一直都是我们案头必备的参考书之一。 20年来,我们也接触了国内许多高校的教师和学生。从他们的言谈之间,我们 能够强烈地感受到本书在国内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所发挥出的 巨大作用。毫不夸张地说,读过本书的人无不对本书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和赞赏。我 们深深知道,这种极高的评价和赞赏不仅仅是因为本书是国内第一部关于无机材料 物理性能的专业教科书,而且还因为本书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 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深厚的学术功底决定了本书的科学性,丰富的教学经验则决定 了本书的可读性。 20年来,以高性能陶瓷为主要代表的无机材料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相应地, 与无机材料物理性能的理论探素和实验研究也取得了极为丰硕的新成果。然而,当 开始对本书进行修订的时候,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新进展和新成果所依赖的基本概 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术在第1版中都或多或少地有所反映。作为一部主要面 向本科生的教材,本书第1版无疑是成功的。 因此,与第1版相比,我们最终完成的第2版在内容上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只是 为了教学上的方便,将第1版的第2章“无机材料的脆性断裂与强度”分成了两章,即 第2版中的第2章“无机材料的断裂强度”和第3章“无机材料的断裂及裂纹扩展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列 第 2 版 序 本书是关振铎、张中太、焦金生三位前辈编著的《无 机 材 料 物 理 性 能 》的 第 2 版 。 从 本 书 的 第 1 版正式出版到现在,已经过去了整整2 0 年 。在 这 2 0 年 间 ,国内众多高 校都采用了本书作为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科书或主要教学参考 书 。本 书 多次重印,总印数已经高达几万册,仍然有供不应求之势。清华大学出版社 在对本书的读者群进行了深人调研的基础上,多 次 就 出 版 第 2 版事宜与作者沟通协 商 ;只是由于三位前辈或年事渐高或工作性质变化,精力和体力都无法承担起对本书 进行再度修订的工作。因 此 ,受关振铎和张中 太 两 位 前 辈 的 委 托 ,我 们 于 2 0 0 7年年 末在两位前辈的指导下开始了对本书进行修订的尝试。 我 们 是 本 书 第 1 版的第一批读者 ;确切地说,我 们 应 该 是 本 书 最 早 的 一 批 读 者 。 2 0 世 纪 8 0 年代中期,当本书刚刚开始以油印本的形式作为清华大学化工系无机非 金属材料专业本科生教材使用的时候,我们就先后手捧着这本教材坐在教室里聆听 过关振铎和张中太两位前辈的讲授。而 后 ,我们又先后分别进人了关振铎教授和张 中太教授的课题组,分别追随两位前辈开始了科研生涯 ;在此后2 0 多年的工作中,这 本书一直都是我们案头必备的参考书之一。 2 0 年 来 ,我们也接触了国内许多高校的教师和学生。从 他 们 的 言 谈 之 间 ,我们 能够强烈地感受到本书在国内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所发挥出的 巨大作用。毫 不夸张地说,读过本书的人无不对本书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和赞赏。我 们深深知道,这种极高的评价和赞赏不仅仅是因为本书是国内第一部关于无机材料 物理性能的专业教科书,而且还因为本书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 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深厚的学术功底决定了本书的科学性,丰富的教学经验则决定 了本书的可读性。 2 0 年 来 ,以高性能陶瓷为主要代表的无机材料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相 应 地 , 与无机材料物理性能的理论探索和实验研究也取得了极为丰硕的新成果。然 而 ,当 开始对本书进行修订的时候,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新进展和新成果所依赖的基本概 念 、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术在第1 版 中 都 或 多 或 少 地 有 所 反 映 。作为一部主要面 向本科生的教材,本 书 第 1 版无疑是成功的。 因此,与 第 1 版 相 比 ,我 们 最 终 完 成 的 第 2 版 在 内 容 上 没 有 实 质 性 的 变 化 ,只是 为了教学上的方便,将 第 1 版 的 第 2 章“无机材料的脆性断裂与强度”分成了 两 章 ,即 第 2 版 中 的 第 2 章“无机材料的断裂强度”和 第 3 章“无 机 材 料 的 断 裂 及 裂 纹 扩 展

无机材料物理性能 此外,针对第1版中少量未能深人展开的内容进行了适当的扩充和完善。为了使读 者在正式阅读之前对本书的内容及背景有所了解,第2版保留了第1版的前言。 正是因为与第1版相比没有实质性的变化,而我们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文 字修订工作而已,我们认为本书的署名应该仍然维持原状,以尊重三位前辈为撰写本 书所付出的心血。只是作为第2版文字的责任人,我们在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在第2 版中,龚江宏承担了第1~5章的修订工作,唐子龙承担了第6~8章的修订工作。全 书由龚江宏统稿。 在本书第2版交付印刷之际,我们谨向关振锋、张中太、焦金生三位前辈表示由 衷的敬意,并衷心希望这个修订本的出版能够使他们感到满意和欣慰。 龚江宏唐子龙 2011年6月清华园
此 外 ,针 对 第 1 版中少量未能深人展开的内容进行了适当的扩充和完善。为了使读 者在正式阅读之前对本书的内容及背景有所了解,第 2 版 保 留 了 第 1 版的前言。 正 是 因 为 与 第 1 版相比没有实质性的变化,而我们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文 字修订工作而已,我们认为本书的署名应该仍然维持原状,以尊重三位前辈为撰写本 书所付出的心血。只 是 作 为 第 2 版文字的责任人,我们 在 这 里 需 要 说 明 一 下 :在 第 2 版 中 ,龚 江 宏 承 担 了 第 1〜 5 章的修订工作,唐 子 龙 承 担 了 第 6〜 8 章的修订工作。.全 书由龚江宏统稿。 在 本 书 第 2 版交付印刷之际,我们谨 向 关 振 铎 、张 中 太 、焦金生三位前辈表示由 衷 的 敬 意 ,并衷心希望这个修订本的出版能够使他们感到满意和欣慰。 龚 江宏唐子龙 2〇n 年 6 月清华园 无 机 材 料 物 理 #■ 能 . .- . . . . —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列 第1版 前言 无机非金属材料类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材料科学基础理论”教材编审小组在 1990年度工作会议(1990年10月8~10日于天津大学)上,对“无机材料物理性能” 教材进行了审查,同意列为全国统编教材。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教材办公室随后审 定“同意作为必修课教材出版”。 本书的主要内容是无机材料(指无机非金属材料,包括陶瓷、玻璃、耐火材料、建 筑材料等)的各种物理性能,不牵涉到化学性能(如耐腐蚀等)。所研究的性能包括无 机材料的变形与力学性能、脆性断裂与强度,以及热学,光学、电导,介电、压电和磁学 等性能。这些性能基本上都是各个领域在研制和应用无机非金属材料中对它们提出 来的一系列技术要求,即所谓材料的本征参数。因此,首先要掌握上述各类本征参数 的物理意义和单位以及这些参数在实际问题中所处的地位。其次,要搞懂这些性能 参数的来源,即性能和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构造的关系。也就是说,掌握这些性能参 数的物质规律,从而为判断材料优劣,正确选择和使用材料,改变材料性能,探索新材 料、新性能、新工艺打下理论基础。为了全面地掌握材料的结构,对无机材料的原料 和工艺也应有所认识,以取得分析性能的正确依据。 书中安排了较多的实验内容,从验证性能参数、掌握检验技术、学习科研方法和 分析手段等方面加强学习效果。 本书的先修内容为:材料力学,物理化学、固体材料结构基础、微观分析方法、硅 酸盐工艺等。 无机材料物理性能的研究方法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经验方法,在大量占有实 验数据的基础上,经过对数据的分析处理,整理为经验方程,来表示它们的函数关系; 另一种是从机理着手,即从反映本质的基本关系(如原子间的相互作用、点阵振动的 波形方程等)出发,按照性能的有关规律,建立物理模型,用数学方法求解,得到有关 理论方程式。通过以上两种方法的相互验证促进了材料科学的发展。 在材料的性能研究过程中,为了阐明材料的宏观构造和微观结构,在各种性能实 验的同时,常常进行材料的金相显微镜形貌、偏光、扫描电镜微观构造以及X射线衍 射等微观分析,以取得物质结构和成分的宏观及亚微观方面的直观验证。 在本书的一些章节中,介绍了最近发表的科研成果,特别是新型材料和新型工艺 下获得的高性能机理(例如超导材料性能机理)。 本书适用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新型陶瓷、传统陶瓷,玻璃、晶体、半导体、石墨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列 第 1 版前言 无机非金属材料类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材 料 科 学 基 础 理 论 ”教材编审小组在 1 9 9 0年度工作会议(1 9 9 0年 1 0 月 8〜 1 0 日于天津大学)上 ,对 “无机材料物理性能” 教材进行了审查,同意列为全国统编教材。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教材办公室随后审 定“同意作为必修课教材出版”。 本书的主要内容是无机材料(指无机非金属材料,包 括 陶 瓷 、玻 璃 、耐 火 材 料 、建 筑材料等)的各种物理性能,不牵涉到化学性能(如耐腐蚀等)。所研究的性能包括无 机材料的变形与力学性能、脆性断裂与强度,以及热学、光 学 、电导、介 电 、压电和磁学 等性能。这些性能基本上都是各个领域在研制和应用无机非金属材料中对它们提出 来的一系列技术要求,即所谓材料的本征参数。因 此 ,首先要掌握上述各类本征参数 的物理意义和单位以及这些参数在实际问题中所处的地位。其 次 ,要搞懂这些性能 参数的来源,即性能和材料的组成、结 构 和 构 造 的 关 系 。也 就 是 说 ,掌握这些性能参 数的物质规律,从而为判断材料优劣,正确选择和使用材料 ,改变材料性能,探索新材 料 、新 性 能 、新工艺打下理论基础。为 了 全 面 地 掌 握 材 料 的 结 构 ,对无机材料的原料 和工艺也应有所认识,以取得分析性能的正确依据。 书中安排了较多的实验内容,从 验 证 性 能 参 数 、掌 握 检 验 技 术 、学习科研方法和 分析手段等方面加强学习效果。 本书的先修内容为:材料力学、物理化学、固体材料结构基础、微 观 分 析 方 法 、硅 酸盐工艺等。 无机材料物理性能的研究方法可以分为两种:一 种 是 经 验 方 法 ,在大量占有实 验数据的基础上,经过对数据的分析处理,整理为经验方程,来表示它们的函数关系; 另一种是从机理着手,即从反映本质的基本关系(如 原 子 间 的 相 互 作 用 、点阵振动的 波形方程等)出发,按照性能的有关规律,建 立 物 理 模 型 ,用 数 学 方 法 求 解 ,得到有关 理论方程式。通过以上两种方法的相互验证促进了材料科学的发展。 在材料的性能研究过程中,为了阐明材料的宏观构造和微观结构,在各种性能实 验 的 同 时 ,常常进行材料的金相显微镜形貌、偏 光 、扫 描 电 镜 微 观 构 造 以 及 X 射线衍 射等微观分析,以取得物质结构和成分的宏观及亚微观方面的直观验证。 在本书的一些章节中,介绍了最近发表的科研成果,特别是新型材料和新型工艺 下获得的高性能机理(例如超导材料性能机理)。 本书适用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新型陶瓷、传统陶瓷、玻 璃 、晶 体 、半 导 体 、石 墨

无机材料物理性能 薄膜、复合材料以及耐火材料等专业。其他像硅酸盐工程,包括水泥与混凝土材料 建筑及装饰材料等专业也可参考。 本书第1~4章由关振铎编著,第5章由张中太编著,第6、7章由焦金生编著 全书由关振铎统编。 书中不妥及错误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作者
薄 膜 、复合材料以及耐火材料等专业。其 他 像 硅 酸 盐 工 程 ,包 括 水 泥 与 混 凝 土 材 料 、 建筑及装饰材料等专业也可参考。 本 书 第 1〜 4 章由关振铎编著,第 5 章 由 张 中 太 编 著 ,第 6 、7章 由 焦 金 生 编 著 。 全书由关振铎统编。 书中不妥及错误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无 机 材 料 物 理 性 能

村料科学与工程系列 目 录 第1章无机材料的受力形变.1 1.1应力与应变.1 1.1.1应力 1.1.2应变.2 1.2无机材料的弹性形变.4 1.2.1 各向同性体的弹性常数.4 1.2.2单晶的弹性常数.6 1.2.3弹性模量的物理本质.8 1.2.4多相材料的弹性模量 .8 1.2.5弹性模量的测定.9 1.3无机材料中晶相的塑性形变.10 1.3.1晶格滑移.11 1.3.2塑性形变的位错运动理论. 13 1.3.3塑性形变速率对屈服强度的影响.16 1.4高温下玻璃相的黏性流动.16 1.4.1流动模型.16 1.4.2影响黏度的因素.17 1.5无机材料的高温蠕变.19 1.5.1 黏弹性与滞弹性.19 1.5.2高温蠕变曲线. .21 1.5.3高温变理论.22 1.5,4编变断裂. 24 1.5.5影响蠕变的因素 .24 1.6无机材料的超塑性.27 习题.28 第2章无机材料的断裂强度 .30 2.1断裂强度的微裂纹理论. 30 2.1,1固体材料的理论断裂强度.30
材料科梦与工程系列 目 录 第 1 章无机材料的受力形变 . 1 1 . 1 应 力 与 应 变 . 1 1 .1 . 1 应 力 .2 1 .1. 2 应 变 .2 1 . 2 无 机 材 料 的 弹 性 形 变 . 4 1 .2. 1 各 向 同 性 体 的 弹 性 常 数 . 4 1 .2.2 单 晶 的 弹 性 常 数 . 6 1 . 2 . 3 弹 性 模 量 的 物 理 本 质 . 8 1 . 2 . 4 多 相 材 料 的 弹 性 模 量 . 8 1 . 2 . 5 弹 性 模 量 的 测 定 . 9 1 . 3 无 机 材 料 中 晶 相 的 塑 性 形 变 . 10 1.3.1 晶 格 滑 移 . 1 1 1 . 3 . 2 塑性形变的位错运动理论. 13 1 . 3 . 3 塑性形变速率对屈服强度的影响.16 1 . 4 高 温 下 玻 璃 相 的 黏 性 流 动 . 16 1.4.1 流 动 模 型 . 16 1 . 4 . 2 影 响 黏 度 的 因 素 . 17 1 . 5 无 机 材 料 的 高 温 蠕 变 . 19 1 . 5 . 1 黏 弹 性 与 滞 弹 性 . 19 1 . 5 . 2 高 温 蠕 变 曲 线 . 21 1. 5. 3 高 温 蠕 变 理 论 . 22 1. 5. 4 蠕 变 断 裂 . 24 1.5.5 影 响 蠕 变 的 因 素 . 24 1 .6 无 机 材 料 的 超 塑 性 . 27 壊 . 28 第 2 章无机材料的 断 裂强度 . 30 2.1 断 裂 强 度 的 微 裂 纹 理 论 . 30 2.1 .1 固体材料的理论断裂强度. 30

无机材料物理性能 2.1.2 Griffith微裂纹理论 ,32 2.2无机材料中微裂纹的起源.36 2.2.1无机材料中本征裂纹的起源.36 2.2.2表面接触损伤及机械加工损伤 .39 2.3无机材料断裂强度测试方法.40 2.4断裂强度的统计性质.43 2.4.1 强度的统计分析.r .43 2.4.2韦伯函数中m和o。的求法 44444444.4.0449404445 2.4.3韦伯统计的应用及实例.45 2n4.4两参数韦伯分布及其应用.47 2.5显微结构对无机材料断裂强度的影响.47 2.5.1气孔率的影响.48 2.5,2晶粒尺寸的影响. .48 .49 第3章无机材料的断裂及裂纹扩展.50 3.1断裂力学基本概念.50 3.1.1裂纹系统的机械能释放率.50 3.1.2裂纹尖端处的应力场强度.52 3.1.3临界应力场强度因子及断裂韧性.54 3.1.4平面应变断裂韧性. 55 3.1.5几何形状因子的柔度标定技术.57 3.2无机材料断裂韧性测试方法.58 3.2.1直通切口梁测试技术 .59 3.2.2双扭法.60 3.2.3山形切口法.61 3.3显微结构对断裂韧性的影响.63 3.3.1裂纹偏转与裂纹偏转增韧.63 3.3.2裂纹桥接与裂纹桥接增韧.65 3.3.3 微裂纹增韧与相变增韧.67 3.3.4裂纹扩展阻力曲线. 68 3.4无机材料中裂纹的缓慢扩展.70 3.4.1 裂纹缓慢扩展0一K1曲线.71 3.4.2 裂纹缓慢扩展机理. .72 3.4.3裂纹缓慢扩展行为研究方法. 75 3.4.4无机材料断裂寿命预测.76
无 机 材 料 物 理 性 能 YI 2. 1. 2 Griffith 微 裂 纹 理 论 . 32 2 . 2 无 机 材 料 中 微 裂 纹 的 起 源 . . 36 2.2. 1 无机材料中本征裂纹的起源. 36 2. 2. 2 表面接触损伤及机械加工损伤. 39 2 . 3 无 机 材 料 断 裂 强 度 测 试 方 法 . 40 2 . 4 断 裂 强 度 的 统 计 性 质 .43 2.4. 1 强 度 的 统 计 分 析 . 43 2_ 4. 2 韦伯函 数 中 m 和 <r。的 求 法 . 45 2. 4. 3 韦伯统计的应用及实例. '. 45 2. 4. 4 两参数韦伯分布及其应用. 47 2 . 5 显 微 结 构 对 无 机 材 料 断 裂 强 度 的 影 响 . 47 2. 5. 1 气 孔 率 的 影 响 . 48 2.5.2 晶粒尺 寸 的 影 响 . 48 题 . 49 第 3 章 无 机 材 料 的 断 裂 及 裂 纹 扩 展 . 50 3 . 1 断 裂 力 学 基 本 概 念 . 50 3.1. 1 裂纹系统的机械能释放率. 50 3. 1 . 2 裂纹尖端处的应力场强度. 52 3. 1. 3 临界应力场强度因子及断裂韧性.54 3 . 1 . 4 平 面 应 变 断 裂 韧 性 . 55 3 . 1 . 5 几何形状因子的柔度标定技术. 57 3 . 2 无 机 材 料 断 裂 初 性 测 试 方 法 . 58 3.2.1 直 通 切 口梁测试技术.59 3. 2. 2 双 扭 法 . :60 3. 2. 3 山 形 切 口 法 . 61 3 . 3 显 微 结 构 对 断 裂 軔 性 的 影 响 . 63 3 . 3 . 1 裂纹偏转与裂纹偏转增钿. 63 3 . 3 . 2 裂纹桥接与裂纹桥接增韧. 65 3. 3. 3 微裂纹增 韧 与 相 变 增 钿 .67 3 . 3 . 4 裂 纹 扩 展 阻 力 曲 线 . 68 3 . 4 无 机 材 料 中 裂 纹 的 缓 慢 扩 展 . 70 3 . 4 . 1 裂 纹 缓 慢 扩 展 〜 K i 曲 线 . 71 3 . 4 . 2 裂 纹 缓 慢 扩 展 机 理 . 72 3 . 4 . 3 裂纹缓慢扩展行为研究方法. 75 3 . 4 . 4 无 机 材料断裂寿命预测.76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材料物理性能》课程书籍教材PDF电子书(编著:田莳,共七章).pdf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资源(讲义)实验一 材料弯曲强度测试.doc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资源(讲义)实验二 材料硬度测定(维氏硬度的测定).doc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资源(讲义)实验三 材料导热系数测定(不良导体导热系数测定).doc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资源(讲义)实验五 材料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测定.doc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资源(讲义)实验六 四探针法测量半导体电阻率.doc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部分 材料的磁性能.ppt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超导材料.ppt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材料的硬度.pdf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绪论.ppt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材料的受力形变 1.1 应力与应变 1.2 材料的弹性形变.ppt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材料的受力形变 1.3 塑性形变和延展性 1.4 高温下玻璃相的粘性流动 1.5 无机材料的高温蠕变.ppt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材料的断裂强度.ppt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无机材料中微裂纹的起源、无机材料断裂强度测试方法、显微结构对无机材料断裂强度的影响.ppt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无机材料的断裂及裂纹扩展.ppt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材料的硬度.ppt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无机材料的热学性能(无机材料的热容和热膨胀).ppt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无机材料的热传导、无机材料的热稳定性.ppt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材料的电学性质(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ppt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超导体(超导材料).ppt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部分 材料的介电性能.ppt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部分 材料的光学性能.ppt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部分 材料的电学性质.ppt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部分 无机材料的热学性能.ppt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部分 材料的断裂.ppt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部分 应力和应变.ppt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绪论(山东理工大学:张华).ppt
- 《材料表面与界面》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表面活性剂溶液.ppt
- 《材料表面与界面》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章 复合材料的表界面.ppt
- 《材料表面与界面》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无机非金属材料表界面.ppt
- 《材料表面与界面》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金属材料的表面.ppt
- 《材料表面与界面》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聚合物的表面改性.ppt
- 《材料表面与界面》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高分子材料的表面张力.ppt
- 《材料表面与界面》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液-固界面.ppt
- 《材料表面与界面》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固体表面.ppt
- 《材料表面与界面》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液体表面.ppt
- 《材料表面与界面》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绪论 Surface and Interface of Materials.ppt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实验指导书(山东理工大学,共五个实验).doc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七章 无机材料的介电性能.pdf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无机材料的介电性能 7.1 介质的极化.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