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弯曲变形

第八章弯曲刚度87.1挠度、转角及其相互关系87.2挠曲线微分方程87.3确定梁位移的积分法87.4确定梁位移的叠加法87.5梁的刚度计算提高梁刚度的措施87.6简单静不定梁
§ 7.6 简单静不定梁 §7.1 挠度、转角及其相互关系 § 7.2 挠曲线微分方程 § 7.3 确定梁位移的积分法 § 7.4 确定梁位移的叠加法 § 7.5 梁的刚度计算 提高梁刚度的措施

7.1挠度、转角及其相互关系梁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弯曲变形,其横截面的位置将发“位移”生改变,称为梁的如图所示之悬q臂梁,设梁在外力Ac作用下发生平面弯曲。梁变形后,其上任意横截面将发生三种位移:(a)
7.1 挠度、转角及其相互关系 梁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弯曲变形,其横截面的位置将发 生改变,称为梁的“位移”。 如图所示之悬 臂梁,设梁在外力 作用下发生平面弯 曲。梁变形后,其 上任意横截面将发 生三种位移: θ q P C ⊿x ⊿c x ( a )

7.1挠度、转角及其相互关系截面形心C沿垂直于轴线方向的铅垂位移,称为“挠度”,用y表示。截面相对于变形前初始位置所转过的角度,称为“转角”,用表示。截面形心C沿轴向的“水平位移”其中:三种位移中,挠度和转角是主要的在小变形的条件下,水平位移很小,因为忽略不计
三种位移中,挠度和转角是主要的。 在小变形的条件下,水平位移很小,因为忽略不计。 截面形心C沿垂直于轴线方向的铅垂位移,称为“挠 度”,用y表示。 截面相对于变形前初始位置所转过的角度,称为“转角”, 用θ表示。 截面形心C沿轴向的“水平位移”。 其中: 7.1 挠度、转角及其相互关系

7.1挠度、转角及其相互关系在平面弯曲和弹性范围内加载的情形下,梁的轴线在梁变形后弯曲成一条光滑连续的平面曲线,且位于外力作用面内,这曲线称为“挠度曲线”,简称“挠曲线”以梁的左端为原点,建立Oxyyy=f(x)坐标系,其中x轴与变形前梁的轴H线一致,y轴垂直向上,如图所示。在Oxy坐标中挠曲线可用方Yc程y=y(x)描述,此方程称为挠曲线方程”或“挠度方程”。中0P梁变形后挠曲线上任意一点(以x表示)的(b)纵坐标y(x),即为过该点的截面的挠度
在平面弯曲和弹性范围内加载的情形下,梁的轴线 在梁变形后弯曲成一条光滑连续的平面曲线,且位于外 力作用面内,这曲线称为“挠度曲线”,简称“挠曲 线”。以梁的左端为原点,建立Oxy 坐标系,其中x轴与变形前梁的轴 线一致,y轴垂直向上,如图所示。 在Oxy坐标中挠曲线可用方 程y=y(x)描述,此方程称为 “挠曲线方程”或“挠度方程”。 梁变形后挠曲线上任意一点(以x表示)的 纵坐标y(x),即为过该点的截面的挠度。 7.1 挠度、转角及其相互关系 θ q P θ y f x = ( ) C y O c y ( b )

7.1挠度、转角及其相互关系根据平面假设,梁变形后横截面仍保持平面并且垂直于挠曲线,因此,任一横截面的转角,也可用挠曲线上与该截面形心对应点处的切线与x轴的夹角来表示dytgo=1dx工程中,绝大多数梁的变形都属于小变形范围,因而梁的转角θ一般也很小,可取tg0= 0dy0=tgo==y(挠度与转角间的关系)dx梁的任一横截面转角θ等于梁的挠度方程y(x)对x的一阶导数在该截面处的数值
根据平面假设,梁变形后横截面仍保持平面并且垂直 于挠曲线,因此,任一横截面的转角,也可用挠曲线上与 该截面形心对应点处的切线与x轴的夹角来表示。 y' dx dy tg = = 工程中,绝大多数梁的变形都属于小变形范围,因而 梁的转角θ一般也很小,可取 tg = y' dx dy = tg = = (挠度与转角间的关系) 梁的任一横截面转角θ等于梁的挠度方程y(x)对x的一 阶导数在该截面处的数值。 7.1 挠度、转角及其相互关系

7.1挠度、转角及其相互关系挠度与转角的正负号规定与y坐标正方向一致的挠度为正,反之为负;转角θ自x正向转向y正向的e为正;自x轴正向转向y负向e为负。yy=f(αx)思考:H图中挠度、转角的方向Y00qK(b)
挠度与转角的正负号规定 与y坐标正方向一致的挠度为正,反之为负; 转角θ 自x正向转向y正向的θ为正;自x轴正向转向y负向θ 为负。 思考: 图中挠度、 转角的方向 7.1 挠度、转角及其相互关系 θ q P θ y f x = ( ) C y O c y ( b )

7.1挠度、转角及其相互关系工程结构设计中,对某些承受弯曲的构件,除要求有足够的强度外,往往还要求有足够的刚度,即:弯曲后的弹性挠度和转角都不能超过一定限度,否则也将会使构件丧失正常工作能力。例如,机械传动中常用的齿轮轴,若弯曲后安装齿轮的截面处挠度或转角过大,不仅会加大齿轮间磨损,而且会产生噪声。再如各种车辆上的板簧,要求能够产生较大的挠度,才能缓和车辆行驶时受到的冲击和振动
工程结构设计中,对某些承受弯曲的构件,除要求有 足够的强度外,往往还要求有足够的刚度,即: 例如,机械传动中常用的齿轮轴,若弯曲后安装齿轮 的截面处挠度或转角过大,不仅会加大齿轮间磨损,而且 会产生噪声。 再如各种车辆上的板簧,要求能够产生较大的挠度, 才能缓和车辆行驶时受到的冲击和振动。 7.1 挠度、转角及其相互关系 弯曲后的弹性挠度和转角都不能超过一定限度,否 则也将会使构件丧失正常工作能力

7.2挠曲线微分方程7.2.1挠曲线微分方程前章所及的公式也是确定梁挠曲线去曲率的公式:1_ Mz(a)EID对于细长梁,剪力对变形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在横弯曲中上式仍适用。但是式中的弯矩M,与曲率半径p应为x的函数,即1Mz(x)(b)EIzp(x)又因为d?yd'y1dx?(c)=±Mz(x)dx?p(x)/2土一[1+(dyp/2EIz[1 +(dxdx(c)式代入得(b)得:
7.2.1 挠曲线微分方程 前章所及的公式也是确定梁挠曲线去曲率的公式: Z Z EI M = 1 Z Z EI M x x ( ) ( ) 1 = 对于细长梁,剪力对变形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因此 在横弯曲中上式仍适用。但是式中的弯矩 与曲率半径 应为x的函数,即 MZ 又因为 2 3/ 2 2 2 [1 ( ) ] ( ) 1 dx dy dx d y x + = Z Z EI M x dx dy dx d y ( ) [1 ( ) ] 2 3/ 2 2 2 = + 7.2 挠曲线微分方程 (a) (b) (c) (c)式代入得(b)得:

7.2挠曲线微分方程dy是一个很小的量,因此(在小变形条件下,日<<Idx式孚可以简化为:可以忽略不计。于是,d?yMz(x)土dr?EIz这就是小挠度挠曲线微分方程。式中,Mz(x)为弯矩方程,EI,为梁的抗弯刚度
在小变形条件下, 是一个很小的量,因此 可以忽略不计。于是,式子可以简化为: dx dy = Z Z EI M x dx d y ( ) 2 2 = ( ) 1 2 dx dy 这就是小挠度挠曲线微分方程。式中, 为弯矩方 程, 为梁的抗弯刚度。 M (x) Z EIZ 7.2 挠曲线微分方程

7.2挠曲线微分方程正负号取向ydy如按图(a)所示取向上的y为正>0dx?向,则当梁段在正弯矩作用时,挠曲M,>0线为向上凹的曲线,这时二阶导数d2ydx?为正;当梁段在负弯矩作用时,挠曲线X为向上凸的曲线,这时的二阶导数"0dx?(a)为负。此图中,弯矩Mz(x)与 d'’y同号,所以:d2Mz(x)1dr?dr2Elz
正负号取向 如按图(a)所示取向上的y为正 向,则当梁段在正弯矩作用时,挠曲 线为向上凹的曲线,这时二阶导数 为正; 当梁段在负弯矩作用时,挠曲线 为向上凸的曲线,这时的二阶导数 为负。 此图中,弯矩 与 同号,所以: M (x) Z 2 2 dx d y Z Z EI M x dx d y ( ) 2 2 = 2 2 dx d y 2 2 dx d y 7.2 挠曲线微分方程 x y o ( a ) 2 2 Mz d y dx >0 >0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弯曲应力.ppt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压杆稳定.ppt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一章 动载荷与疲劳强度(Dynamic loads and fatigue).ppt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二章 能量法(能量原理).ppt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力学史杂谈(四),(五).pdf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力学史杂谈(六),(七).pdf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力学史杂谈(一)—(三).pdf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中国古代材料力学史料杂录(一).pdf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伟人的阴暗面——力学史杂谈之十四.pdf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阿基米德一位同现代科学相通的天才——力学史杂谈之十三.pdf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力学史杂谈(八).pdf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混沌发现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力学史杂谈之十二.pdf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人类飞起来前后——力学史杂谈之十五.pdf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说梁——力学史札记之十九.pdf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打开近代科学之门的对话——力学史杂谈之十八,介绍伽利略的《关于两门新科学的对话》.pdf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科学实验与力学——力学史杂谈之十六.pdf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材料力学试卷B(试题).doc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材料力学试卷A(答案).doc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材料力学试卷A(试题).doc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材料力学试卷B(答案).doc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组合变形.ppt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ppt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弯曲内力.ppt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扭转与剪切(Torsion & Shearing).ppt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Geometrical properties of plane graph).ppt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绪论(主讲:杨梅、刘鸿文).ppt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轴向拉伸和压缩.ppt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附录 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ppt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章 动载荷.ppt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一章 交变应力.ppt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三章 能量原理在位移分析中的应用.ppt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压杆稳定.ppt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弯曲变形.ppt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组合变形.ppt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应力状态分析.ppt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弯曲应力.ppt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弯曲内力.ppt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拉伸、压缩与剪切.ppt
-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扭转.ppt
- 《高等土力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Soil Mechanics Review.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