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8章 相量法

HHHHHHHHHHHHHHHHHHHHHH第8章相量法PhasorMethod重点:1.正弦量的表示、相位差;2.正弦量的相量表示3.电路定理的相量形式;取回
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 3. 电路定理的相量形式; ⚫ 重点: 1. 正弦量的表示、相位差; 第8章 相量法 Phasor Method

HHHHHHHHHHHHHHHHHHHHHH复数s 8-1A=a+jb (i=-1 为虚数单位)复数A的表示形式ImtImtbbA0f0ReReaA=|AlejoA= a+ jbA=| Alejo = Al(cos+ jsin)= a+ jbA=|A|e =|A|Z0这回
⚫ 复数A的表示形式 A b Re Im 0 a A=a+jb A b Re Im 0 a |A| (j = - 1 为虚数单位) A = a + jb j A =| A| e A A e A j a jb j =| | =| |(cos + sin ) = + = = A | A| e | A| j § 8-1 复数

HHHHHHHHHHHHHHHHHHHImt两种表示法的关系AbAIA=a+jb直角坐标表示0极坐标表示A=|A|eio -|A|/00ReaI A|=Va’ +ba =| Alcoso或bb =| A / sino0= arctga图解法Im t复数运算——一采用代数形式1)加减运算4若卧A=ai+jbi, A2=az+jb2一Re则Ai±A2=(ai±a2)+j(bi±b2)上页这回下页
两种表示法的关系: A=a+jb A=|A|ej =|A| 直角坐标表示 极坐标表示 或 ⚫ 复数运算 则 A1±A2=(a1±a2 )+j(b1±b2 ) (1)加减运算——采用代数形式 若 A1=a1+jb1, A2=a2+jb2 A1 A2 Re Im 0 图解法 = = + a b θ A a b arctg | | 2 2 = = b A θ a | A | θ | |sin cos A b Re Im 0 a |A|

2乘除运算采用极坐标形式RHHHHHHHHHHHHHHHHHHHHH若A,=Ail/01,A2-|A2l b则: AX A =-[4le% [4le10. =[4lA-le(e+8)乘法:模相乘,角相加。=|AA2|20 + 0,A IA,|Z0,_|A,|ejoiLA1 j(01-02A2/A, /Z0, /A, lej021A,141除法:模相除,角相减。101-0,例1.5Z47°+10Z -25°= ?5Z47° +10Z - 25° = (3.41 + j3.657) +(9.063- j4.226)解= 12.47 — j0.569 = 12.48Z - 2.61上页下页这回
(2) 乘除运算——采用极坐标形式 若 A1=|A1 | 1 ,A2=|A2 | 2 除法:模相除,角相减。 例1. 乘法:模相乘,角相加。 则: 解 1 2 1 2 ( ) 1 2 1 2 1 2 1 2 1 2 = + × = × = + A A A A A e A e A A e j j j 1 2 2 1 j( ) 2 1 j 2 2 j 1 2 2 1 1 2 1 | | | | e | | | | | | e | | e | | | | 1 2 1 θ θ A A A A A A A θ A θ A A θ θ θ θ = - = = = - 547 + 10 - 25 = ? o o 547 + 10 - 25 = (3.41+ j3.657) + (9.063- j4.226) o o = 12.47 - j0.569 o = 12.48 - 2.61

HHHHHHHHHHHHHHHHHHHHH例2.220 L35 + (17 + j9) (4+ j6) = ?20 + j519.24Z27.9°7.211Z56.3解原式=180.2 +i126.2 +20.62Z14.04= 180.2 + j126.2 + 6.728Z70.16= 180.2 + j126.2 + 2.238 + j6.329A. ejoIm t= 182.5 + j132.5 = 225.5Z36(3)旋转因子 :0A复数 ejo=cos+jsin =l00Re.ejoA·相当于A逆时针旋转一个角度θ,而模不变。故把eie 称为旋转因子。上页返回下页
例2. (3) 旋转因子: 复数 e j =cos +jsin =1∠ A• e j 相当于A逆时针旋转一个角度 ,而模不变。 故把 e j 称为旋转因子。 解 A Re Im 0 A• e j ? 20 j5 (17 j9)(4 j6) 220 35 = + + + + o 原式 = 180.2 + j126.2 o o o 20.62 14.04 19.24 27.9 7.211 56.3 ´ + o = 180.2 + j126.2 + 6.72870.16 = 180.2 + j126.2 + 2.238+ j6.329 o = 182.5 + j132.5 = 225.536

HHHHHHHHHHHHHHHHHHHHHHHImi几种不同e值时的旋转因子元A2Re元元元212一十一=jsin+iCOS0-jil2元元元0== cos(-二)+ jsin(一-)=-j222ej = cos(±) + jsin(±) = -199二,故+i,-i,-1都可以看成旋转因子上页这回下页
故 +j, –j, -1 都可以看成旋转因子。 几种不同值时的旋转因子 jI + jI - Re Im 0 I - I e j j j = + = + = 2 sin 2 cos , 2 2 p p p p e j j j = - p + - p = - p = - p - ) 2 ) sin( 2 , cos( 2 2 = ±p , = cos(±p) + sin(±p) = -1 ±p e j j

HHHHHHHHHHHHHHHHHHHHHHs 8-2i正弦量的基本概念Basic of Concept Sinusoids激励和响应均为正弦量的电路称正弦电流电路为正弦电路或交流电路。1.正弦量波形:瞬时值表达式1i(t)=Imcos(の t+y)周期T(period)和频率f(frequency):T单位:s,秒周期T:重复变化一次所需的时间。单位:Hz,赫(兹频率f:每秒重复变化的次数。这回上页下页
⚫ 正弦电流电路 激励和响应均为正弦量的电路称 为正弦电路或交流电路。 § 8-2 正弦量的基本概念 Basic of Concept Sinusoids 1. 正弦量 瞬时值表达式: i(t)=Imcos(w t+y) 波形: t i O y T 周期T (period)和频率f(frequency) : 频率f :每秒重复变化的次数。 周期T :重复变化一次所需的时间。 单位:Hz,赫(兹) 单位:s,秒 T f 1 =

HHH2.正弦量的三要素i(t)=Imcos(w t+y)?.最大值)I.1)幅值(amplitude)(振幅、HHHHHHHHHHHHHHHHHHH反映正弦量变化幅度的大小。(2)角频率(angularfrequency)相位变化的速度,反映正弦量变化快慢0=2元-2元/斤单位:rad/s,弧度/秒(3)初相位(initialphaseangle)y2元反映正弦量的计时起点Yot1这回上页贝
(1) 幅值 (amplitude) (振幅、 最大值)Im (2) 角频率(angular frequency)w 2. 正弦量的三要素 t i O y T (3) 初相位(initial phase angle) y Im 2p wt 单位: rad/s ,弧度 / 秒 反映正弦量变化幅度的大小。 相位变化的速度, 反映正弦量变化快慢。 反映正弦量的计时起点。 i(t)=Imcos(w t+y) T f w p 2p = 2 =

HHHHHHHHHHHHHHHHHHHHHHH如果正弦量的正最大值发生在时间起点t=0之前,则称为业为正值,如果正弦量的正最大值发生在时间起点=0之后则称为y为负值。(a) m0(b)0180(c)0>>-180(d)4=180
如果正弦量的正最大值发生在时间起点t=0之前,则称为y 为正值,如果正弦量的正最大值发生在时间起点t=0之后 则称为y为负值

HHHHHHHHHHHHHHHHHHHHHH已知正弦电流波形如图,の=103rad/s例(1)写出(t)表达式:100(2)求最大值发生的时间t50解i(t) = 100cos(10° t + 0)ti0t = 0 → 50 = 100cos 00 = ±元/3元由于最大值发生在计时起点之后A:二3元i(t) = 100 cos(10' t - -3元3-1.047ms当 10°t=元/3有最大值t-103上页下页返回
例 已知正弦电流波形如图,w=103rad/s, (1)写出i(t)表达式; (2)求最大值发生的时间t1 t i 0 100 50 t1 解 由于最大值发生在计时起点之后 ( ) 100cos(10 ) 3 i t = t + t = 0 → 50 = 100cos 当 10 1 3 有最大值 3 t = p t 1.047ms 10 3 1= 3 = p ) 3 ( ) 100cos(103 p i t = t - = ±p 3 3 p = -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7章 二阶电路.pps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4章 网络函数.pps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0章 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pps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2章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和信号的频.pps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1章 三相电路.pps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3章 线性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pps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7章 非线性电路简介.pps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6章 二端口网络.pps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5章 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pps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A卷(试题).doc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A卷(答案).doc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卷B(试题).doc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卷B(答案).doc
- 《电路》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电路讲稿(第1-10章,任课教师:史涛).doc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教案)第十章 含有耦合电感电路.doc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教案)第十二章 电路定理.doc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教案)第十一章 三相电路.doc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教案)第十三章 拉普拉斯变换.doc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教案)第十五章 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doc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教案)第十七章 非线性电路简介.doc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9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pps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6章 一阶电路.pps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5章 含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pps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4章 电路定理.pps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2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pps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3章 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pps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章 电路模型与电路定律.pps
- 《现代电路与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Morden Circuits and Systems(A).doc
- 《现代电路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8章 混沌电路的分析与设计.ppt
- 《现代电路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9章 人工神经网络的分析与设计.ppt
- 《现代电路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6章 线性电路的时-频域分析(开关网络).ppt
- 《现代电路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7章 非线性电路分析(非线性电阻电路分析、非线性电路系统分析).ppt
- 《现代电路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5章 线性电路的时-频域分析(网络的状态变量分析法).ppt
- 《现代电路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章 概述.ppt
- 《现代电路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3章 线性电路的时-频域分析(非正弦周期稳态电路分析).ppt
- 《现代电路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4章 线性电路的时-频域分析(动态网络的复频域分析法).ppt
- 《现代电路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2章 线性电路的时-频域分析(线性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ppt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研究生院:自动化学院各学科课程教学大纲汇编(2024年).pdf
- 广东科技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自动化专业各课程教学大纲汇编(2024版).pdf
- 广东科技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各课程教学大纲汇编(2024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