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24章 补虚药

第二十四章补虚药
第二十四章补虚药

含 义:凡能补虚扶弱,纠正人体气血阴阳虚衰的病理偏向,治疗虚证为主的药,叫补虚药。功效:补虚扶弱(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用于久病、大病之后,正气虚弱和正虚邪实病主治病证:证。单一虚证较少见,虚实夹证多见。药性特点:多甘味。口合
含 义: 功 效: 主治病证: 补虚扶弱(补气、补血、补阴、补阳) 用于久病、大病之后,正气虚弱和正虚邪实病 证 。单一虚证较少见,虚实夹证多见。 凡能补虚扶弱,纠正人体气血阴阳虚 衰的病理偏向,治疗虚证为主的药, 叫补虚药。 药性特点: 多甘味

配伍应用:1.血虚证十补气药2.阳虚证十补气药:补阴虚药3.虚实证十祛邪药合
配伍应用: 1.血虚证+补气药 2.阳虚证+补气药;补阴虚药 3.虚实证+祛邪药

使用注意:1.不可滥用,无虚不用2.对虚实夹之证,要防止“闭门留寇3.辨明虚实真假,实证不用4.对渐损之虚,必循序渐进,方可获效5.用法:入煎剂,宜久煎。常制丸散酒剂等服用
使用注意: 1.不可滥用,无虚不用 2.对虚实夹之证,要防止“闭门留寇” 3.辨明虚实真假,实证不用 4.对渐损之虚,必循序渐进,方可获效 5.用法:入煎剂,宜久煎。常制丸散酒 剂等服用

第一节补气药含 义:凡以补益脏腑之气,纠正人体脏气虚衰的病理偏向,治疗气虚证为主要功效的药,叫补气药。主治病证:气虚证(脾、肺、心、元、肾)尤以治脾、肺气虚证疗效最为显著药性特点:1.多甘温&甘平2.多归肺、脾。合
第一节 补气药 1.多甘温&甘平 2.多归肺、脾。 含 义: 主治病证: 药性特点: 凡以补益脏腑之气,纠正人体脏气虚衰的病 理偏向,治疗气虚证为主要功效的药,叫补 气药。 气虚证(脾、肺、心、元、肾) 尤以治脾、肺气虚证疗效最为显著

人参来源: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串m1.18M台
人参 来源: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

人参大补元气一元气虚脱证(气脱)。要药。峻补品P补脾肺气一要药。1.脾虚诸证。2.肺气虚诸证甘、微苦、平生津一主治气津亏虚证安神益智一主治不寐、健忘证及心悸证、胸闷气短、脉虚等心气虚衰病症。肺、脾、心合
人 参 甘 、 微 苦 、 平 肺 、 脾 、 心 补脾肺气 安神益智 大补元气 -元气虚脱证(气脱)。要药。峻补品。 -主治不寐、健忘证及心悸怔忡、胸闷气 短、脉虚等心气虚衰病症。 生 津 -要药 。1.脾虚诸证。2.肺气虚诸证 -主治气津亏虚证

人参功用特点:1.大补元气,补五脏之气,为补气第一要药。能益气而生津止渴、益气而生血能助脾肾之阳3
人参功用特点: 1. 大补元气,补五脏之气,为补气 第一要药。 2. 能益气而生津止渴、益气而生血 3. 能助脾肾之阳

西洋参来源:五加科植物西洋参的根。处方名:洋参、花旗参、五叶人参西洋参
来源:五加科植物西洋参的根。 处方名:洋参、花旗参、五叶人参 西洋参

西洋参补气养阴、清热生津①气阴两脱证。②脾胃气阴双虚证。③肺气阴双虚证1.气阴双虚证:甘、微苦、凉④气阴两虚:心悸、失眠③肾阴不足,亦可选用2.气津亏虚证:①热病伤气耗津十麦冬、五味子、石斛肺心肾脾②消渴(最宜气阴双虚)十天花粉、山药黄精、黄芪等。T口合
①气阴两脱证。 ②脾胃气阴双虚证。 ③肺气阴双虚证 ④气阴两虚:心悸、失眠 ⑤肾阴不足,亦可选用。 西 洋 参 甘 、 微 苦 、 凉 肺 心 肾 脾 1.气阴双虚证: 补气养阴、清热生津 2.气津亏虚证:①热病伤气耗津+麦冬、五味子、石斛。 ②消渴(最宜气阴双虚)+天花粉、山药、 黄精、黄芪等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20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21章 安神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22章 平肝息风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25章 收涩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23章 开窍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26、27、28章 涌吐、攻毒、拔毒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各章题库及参考解答(共二十六章,含各论).doc
- 《中药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中药学讲稿(第11-18章).doc
- 《中药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中药学讲稿(第1-10章).doc
- 《中药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中药学讲稿(第24-28章).doc
- 《中药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中药学讲稿(第19-20章:活血化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doc
- 《中药学》课程教学大纲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doc
-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一章 炒法(stir-heating drugs in a caldron).ppt
-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八章 其他炙法.ppt
-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五章 复制法、第十六章 发酵、发芽法、第十七章 制霜法.pptx
-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四章 蒸煮燀法.ppt
-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三章 煅法.ppt
-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二章 炙法.ppt
-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饮片的切制(cutting).ppt
-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净选与加工.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9章 活血化瘀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8章 止血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6、17章 消食药和驱虫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5章 理气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3章 利水渗湿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4章 温里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2章 化湿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0章 泻下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9章 清热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8章 解表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1章 祛风湿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7章 总论.ppt
-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中医养生.ppt
-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病因与发病.ppt
-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经络.ppt
-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防治原则.ppt
-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五行学说.ppt
-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体质.ppt
-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气血津液与精神.ppt
-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绪论(主讲:贾永森).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