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中药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中药学讲稿(第24-28章)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62
文件大小:253.5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第二十四章 补虚药 第二十五章 收涩药 第二十六章 涌吐药 第二十七章 攻毒杀虫止痒药 第二十八章 拔毒化腐生肌药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课程名称:《中药学》第11周,第1讲次摘要第二十四章补虚药授课题目(章、节)第一节补气药本讲目的要求及重点难点:【目的要求】1.掌握补虚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及各节药物的性能特点2.熟悉补气药的用法(含炮制方法)、剂量、禁忌。3.了解太子参的性能、功效、应用、用量用法和使用注意。【重点】1.人参、西洋参、党参、黄芪的性能、功效与应用。2.人参大补元气的机理与应用;2.黄芪升阳的机理与应用。【难点】1.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皆为参类药物,功用有何不同。2.苍术、白术功用的异同点内容【本讲课程的引入】复习提问(1)试述麝香的功效、应用及作用机制。(2)开穷药有哪些药物。导言(1)课题介绍。(2)本节药物概况介绍。【本讲课程的内容】第二十四章补虚药一、概念

课程名称:《中药学》 第 11 周,第 1 讲次 摘 要 授课题目(章、节) 第二十四章 补虚药 第一节 补气药 本讲目的要求及重点难点: 【目的要求】 1.掌握补虚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及各节药物的性 能特点 2.熟悉补气药的用法(含炮制方法)、剂量、禁忌。 3.了解太子参的性能、功效、应用、用量用法和使用注意。 【重 点】 1. 人参、西洋参、党参、黄芪的性能、功效与应用。 2.人参大补元气的机理与应用;2.黄芪升阳的机理与应用。 【难 点】 1. 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皆为参类药物,功用有何不同。 2. 苍术、白术功用的异同点。 内 容 【本讲课程的引入】 复习提问 (1)试述麝香的功效、应用及作用机制。 (2)开窍药有哪些药物。 导言 (1)课题介绍。 (2)本节药物概况介绍。 【本讲课程的内容】 第二十四章 补虚药 一、概念

凡能补虚扶弱,纠正人体气血阴阳虚衰的病理偏向,以治疗虚证为主的药物,称为补虚药。二、性味功效本类药物能够扶助正气,补益精微,根据“甘能补”的理论,故大多具有甘味。各类补虚药的药性和归经等性能,互有差异,其具体内容将分别在各节概述中介绍。三、适应症、补虚药具有补虚作用,可以主治人体正气虚弱、精微物质亏耗引起的精神萎靡,体倦之力,面色淡白或萎黄,心悸气短、脉象虚弱等。具体地讲,补虚药的补虚作用又有补气、补阳、补血与补阴的不同,分别主治气虚证、阳虚证、血虚证和阴虚证。此外,有的补虚药还分别兼有祛寒、润燥、生津、清热等及收涩功效,还有其相应的主治病证。四、配伍应用使用补虚药,首先应因证选药,必须根据气虚、阳虚、血虚与阴虚的证候不同,选择相应的对证药物。一般来说,气虚证主要选用补气药,阳虚证主要选用补阳药,血虚证主要选用补血药,阴虚证主要选用补阴药。其次,应考虑到人体气血阴阳之间,在生理上存在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在病理上也常常相互影响,临床上单一的虚证并不多见。因此,需将两类或两类以上的补虚药配伍使用。如气虚可发展为阳虚,阳虚者其气必虚,故补气药常与补阳药同用。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气虚生化无力,可致血虚;血为气之宅,血虚则气无所依,血虚亦可导致气虚,故补气药常与补血药同用。气属阳,津液属阴。气能生津,津能载气。气虚可影响津液的生成,而致津液不足;津液大量亏耗,亦可导致气随津脱。热病不仅容易伤阴,而且壮火亦会食气,以致气阴两虚,故补气药亦常与补阴药同用。津血同源,津液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血亦属于阴的范畴;失血血虚可导致阴虚,阴津大量耗损又可导致津枯血燥,血虚与阴亏并呈之证颇为常见,故补血药常与补阴药同用。阴阳互根,无阴则阳无由生,无阳则

凡能补虚扶弱,纠正人体气血阴阳虚衰的病理偏向,以治疗虚证为主 的药物,称为补虚药。 二、性味功效 本类药物能够扶助正气,补益精微,根据“甘能补”的理论,故大多 具有甘味。各类补虚药的药性和归经等性能,互有差异,其具体内容将分 别在各节概述中介绍。 三、适应症、 补虚药具有补虚作用,可以主治人体正气虚弱、精微物质亏耗引起的 精神萎靡,体倦乏力,面色淡白或萎黄,心悸气短、脉象虚弱等。具体地 讲,补虚药的补虚作用又有补气、补阳、补血与补阴的不同,分别主治气 虚证、阳虚证、血虚证和阴虚证。此外,有的补虚药还分别兼有祛寒、润 燥、生津、清热等及收涩功效,还有其相应的主治病证。 四、配伍应用 使用补虚药,首先应因证选药,必须根据气虚、阳虚、血虚与阴虚的 证候不同,选择相应的对证药物。一般来说,气虚证主要选用补气药,阳 虚证主要选用补阳药,血虚证主要选用补血药,阴虚证主要选用补阴药。 其次,应考虑到人体气血阴阳之间,在生理上存在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在病理上也常常相互影响,临床上单一的虚证并不多见。因此,需将两类 或两类以上的补虚药配伍使用。如气虚可发展为阳虚,阳虚者其气必虚, 故补气药常与补阳药同用。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气虚生化无力,可致 血虚;血为气之宅,血虚则气无所依,血虚亦可导致气虚,故补气药常与 补血药同用。气属阳,津液属阴。气能生津,津能载气。气虚可影响津液 的生成,而致津液不足;津液大量亏耗,亦可导致气随津脱。热病不仅容 易伤阴,而且壮火亦会食气,以致气阴两虚,故补气药亦常与补阴药同 用。津血同源,津液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血亦属于阴的范畴;失血血 虚可导致阴虚,阴津大量耗损又可导致津枯血燥,血虚与阴亏并呈之证颇 为常见,故补血药常与补阴药同用。阴阳互根,无阴则阳无由生,无阳则

阴无由长,故阴或阳虚损到一定程度,可出现阴损及阳或阳损及阴的情况,以致最后形成阴阳两虚的证候,则需要滋阴药与补阳药同用。补虚药除用于虚证以补虚扶弱外,还常常与其他多类药物配伍以扶正祛邪,或与容易损伤正气的药物配伍应用以保护正气,预护其虚。五、使用注意使用补虚药还应注意:一要防止不当补而误补。邪实而正不虚者,误用补虚药有“误补益疾”之弊。补虚药是以补虚扶弱为主要作用的,其作用在于以其性之偏纠正人体气血阴阳虚衰的病理偏向。不正当的依赖补虚药强身健体,可能破坏机体阴阳之间的相对平衡,导致新的病理变化。二应避免当补而补之不当。如不分气血,不别阴阳,不辨脏腑,不明寒热,盲目使用补虚药,不仅不能收到预期的疗效,而且还可能导致不良后果。如阴虚有热者误用温热的补阳药,会助热伤阴;阳虚有寒者误用寒凉的补阴药,会助寒伤阳。三是补虚药用于扶正祛邪,不仅要分清主次,处理好祛邪与扶正的关系,而且应避免使用可能妨碍祛邪的补虚药,使祛邪而不伤正,补虚而不留邪。四应注意补而兼行,使补而不滞。部分补虚药药性滋腻,不容易消化,过用或用于脾运不健者可能妨碍脾胃运化,应掌握好用药分寸,或适当配伍健脾消食药顾护脾胃,同时,补气还应辅以行气、或除湿、化痰,补血还应辅以行血。此外,补虚药如作汤剂,一般宜适当久煎,使药味尽出。虚弱证一般病程较长,补虚药宜采用蜜丸、煎膏(膏滋)、口服液等便于保存、服用,并可增效的剂型第一节补气药本类药物均具有补气的功效,能补益脏气以纠正人体脏气虚衰的病理偏向。补气文包括补脾气、补肺气、补心气、补元气等,因此,补气药的主治有:脾气虚,症见食欲不振,皖腹虚胀,大便糖薄,体倦神疲,面色萎黄,消瘦或一身虚浮,甚或脏器下垂,血失统摄等。肺气虚,症见气少不足以息,动则益甚,咳嗽无力,声音低,甚或喘促,体倦神疲,易

阴无由长,故阴或阳虚损到一定程度,可出现阴损及阳或阳损及阴的情 况,以致最后形成阴阳两虚的证候,则需要滋阴药与补阳药同用。 补虚药除用于虚证以补虚扶弱外,还常常与其他多类药物配伍以扶 正祛邪,或与容易损伤正气的药物配伍应用以保护正气,预护其虚。 五、使用注意 使用补虚药还应注意:一要防止不当补而误补。邪实而正不虚者,误 用补虚药有“误补益疾”之弊。补虚药是以补虚扶弱为主要作用的,其作 用在于以其性之偏纠正人体气血阴阳虚衰的病理偏向。不正当的依赖补虚 药强身健体,可能破坏机体阴阳之间的相对平衡,导致新的病理变化。二 应避免当补而补之不当。如不分气血,不别阴阳,不辨脏腑,不明寒热, 盲目使用补虚药,不仅不能收到预期的疗效,而且还可能导致不良后果。 如阴虚有热者误用温热的补阳药,会助热伤阴;阳虚有寒者误用寒凉的补 阴药,会助寒伤阳。三是补虚药用于扶正祛邪,不仅要分清主次,处理好 祛邪与扶正的关系,而且应避免使用可能妨碍祛邪的补虚药,使祛邪而不 伤正,补虚而不留邪。四应注意补而兼行,使补而不滞。部分补虚药药性 滋腻,不容易消化,过用或用于脾运不健者可能妨碍脾胃运化,应掌握好 用药分寸,或适当配伍健脾消食药顾护脾胃,同时,补气还应辅以行气、 或除湿、化痰,补血还应辅以行血。此外,补虚药如作汤剂,一般宜适当 久煎,使药味尽出。虚弱证一般病程较长,补虚药宜采用蜜丸、煎膏(膏 滋)、口服液等便于保存、服用,并可增效的剂型。 第一节 补气药 本类药物均具有补气的功效,能补益脏气以纠正人体脏气虚衰的病 理偏向。补气又包括补脾气、补肺气、补心气、补元气等,因此,补气药 的主治有:脾气虚,症见食欲不振,脘腹虚胀,大便溏薄,体倦神疲,面 色萎黄,消瘦或一身虚浮,甚或脏器下垂,血失统摄等。肺气虚,症见气 少不足以息,动则益甚,咳嗽无力,声音低怯,甚或喘促,体倦神疲,易

出虚汗等。心气虚,症见心悸证种,胸闷气短,活动后加剧等。元气虽藏于肾,但元气依赖三焦可通达全身。周身脏腑器官组织得到元气的激发和推动,才能发挥各自的功能。脏腑之气的产生有赖元气的资助,故元气虚之轻者,常表现为某些脏气虚:元气虚极欲脱,可见气息短促,脉微欲绝。本节各药物分别兼有养阴、生津、养血等不同功效,还可用治阴虚津号证或血虚证,尤宜于气阴(津)两伤或气血俱虚之证。本类药的性味以甘温或甘平为主。其中,少数兼能清火、或燥湿者,可有苦味。能清火者,药性偏寒。大多数药能补益脾肺之气,主要归脾肺经。少数药兼能补心气者,可归心经。使用本类药物治疗各种气虚证时,除应结合其兼有功效综合考虑外,补益脾气之品用于脾虚食滞证,还常与消食药同用,以消除消化功能减弱而停滞的宿食;用于脾虚湿滞证,多配伍化湿、燥湿或利水渗湿的药物,以消除脾虚不运而停滞的水湿;用于脾虚中气下陷证,多配伍能升阳的药物,以升举下陷的清阳之气;用于脾虚久泻证,还常与涩肠止泻药同用;用于脾不统血证,则常与止血药同用;补肺气之品用于肺虚喘咳有痰之证,多配伍化痰、止咳、平喘的药物,以利痰咳痰喘的消除。用于脾肺气虚自汗证,多配伍能固表止汗的药物;用于心气不足,心神不安证,多配伍宁心安神的药物;若气虚兼见阳虚里寒、血虚或阴虚证者,又需分别与补阳药、温里药、补血药或补阴药同用。补气药用于扶正祛邪时,还需分别与解表药、清热药或泻下药等同用。本类药中部分味甘雍中,碍气助湿之品,对湿盛中满者应慎用,必要时应辅以理气除湿之药。人参Renshen《神农本草经》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性能】甘、微苦,平。归肺、脾、心经

出虚汗等。心气虚,症见心悸怔忡,胸闷气短,活动后加剧等。元气虽藏 于肾,但元气依赖三焦可通达全身。周身脏腑器官组织得到元气的激发和 推动,才能发挥各自的功能。脏腑之气的产生有赖元气的资助,故元气虚 之轻者,常表现为某些脏气虚;元气虚极欲脱,可见气息短促,脉微欲 绝。本节各药物分别兼有养阴、生津、养血等不同功效,还可用治阴虚津 亏证或血虚证,尤宜于气阴(津)两伤或气血俱虚之证。 本类药的性味以甘温或甘平为主。其中,少数兼能清火、或燥湿 者,可有苦味。能清火者,药性偏寒。大多数药能补益脾肺之气,主要归 脾肺经。少数药兼能补心气者,可归心经。 使用本类药物治疗各种气虚证时,除应结合其兼有功效综合考虑 外,补益脾气之品用于脾虚食滞证,还常与消食药同用,以消除消化功能 减弱而停滞的宿食;用于脾虚湿滞证,多配伍化湿、燥湿或利水渗湿的药 物,以消除脾虚不运而停滞的水湿;用于脾虚中气下陷证,多配伍能升阳 的药物,以升举下陷的清阳之气;用于脾虚久泻证,还常与涩肠止泻药同 用;用于脾不统血证,则常与止血药同用;补肺气之品用于肺虚喘咳有痰 之证,多配伍化痰、止咳、平喘的药物,以利痰咳痰喘的消除。用于脾肺 气虚自汗证,多配伍能固表止汗的药物;用于心气不足,心神不安证,多 配伍宁心安神的药物;若气虚兼见阳虚里寒、血虚或阴虚证者,又需分别 与补阳药、温里药、补血药或补阴药同用。补气药用于扶正祛邪时,还需 分别与解表药、清热药或泻下药等同用。本类药中部分味甘壅中,碍气助 湿之品,对湿盛中满者应慎用,必要时应辅以理气除湿之药。 人参 Ren shen 《神农本草经》 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 【性能】 甘、微苦,平。归肺、脾、心经

【功效】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应用】1.元气虚脱证。本品能大补元气,复脉固脱,为拯危救脱要药。适用于因大汗、大泻、大失血或大病、久病所致元气虚极欲脱,气短神疲,脉微欲绝的重危证候。2.肺脾心肾气虚证。本品为补肺要药,可改善短气喘促,懒言声微等肺气虚衰症状。本品亦为补脾要药,可改善倦急之力,食少便糖等脾气虚衰症状。本品又能补益心气,可改善心悸证,胸闷气短,脉虚等心气虚衰症状,并能安神益智,治疗失眠多梦,健忘。常与酸枣仁、柏子仁等药配伍,如天王补心丹(《摄生秘剖》)。本品还有补益肾气作用,不仅可用于肾不纳气的短气虚喘,还可用于肾虚阳瘘。3.热病气虚津伤口渴及消渴证。热邪不仅容易伤津,而且亦会耗气,对于热病气津两伤,口渴,脉大无力者,本品既能补气,又能生津。此外,本品还常与解表药、攻下药等祛邪药配伍,用于气虚外感或里实热结而邪实正虚之证,有扶正祛邪之效。【用法用量】煎服,3~19g;挽救虚脱可用1530g。宜文火另煎分次兑服。野山参研末吞服,每次2g,日服2次。【使用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西洋参xiyangshen《增订本草备要》为五加科植物西洋参的根

【功效】 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 【应用】 1.元气虚脱证。本品能大补元气,复脉固脱,为拯危救脱要药。适 用于因大汗、大泻、大失血或大病、久病所致元气虚极欲脱,气短神疲, 脉微欲绝的重危证候。 2.肺脾心肾气虚证。本品为补肺要药,可改善短气喘促,懒言声微 等肺气虚衰症状。 本品亦为补脾要药,可改善倦怠乏力,食少便溏等脾气虚衰症状。 本品又能补益心气,可改善心悸怔忡,胸闷气短,脉虚等心气虚衰 症状,并能安神益智,治疗失眠多梦,健忘。常与酸枣仁、柏子仁等药配 伍,如天王补心丹(《摄生秘剖》)。 本品还有补益肾气作用,不仅可用于肾不纳气的短气虚喘,还可用 于肾虚阳痿。 3.热病气虚津伤口渴及消渴证。热邪不仅容易伤津,而且亦会耗 气,对于热病气津两伤,口渴,脉大无力者,本品既能补气,又能生津。 此外,本品还常与解表药、攻下药等祛邪药配伍,用于气虚外感或 里实热结而邪实正虚之证,有扶正祛邪之效。 【用法用量】 煎服,3~19g;挽救虚脱可用 15~30g。宜文火另 煎分次兑服。野山参研末吞服,每次 2g,日服 2 次。 【使用注意】 不宜与藜芦同用。 西洋参 Xi yang shen 《增订本草备要》 为五加科植物西洋参的根

【性能】甘、微苦、凉。归肺、心、肾、脾经。【功效】补气养阴,清热生津。【应用】1.气阴两伤证。本品亦能补益元气,但作用弱于人参;其药性偏凉,兼能清火养阴生津。2.肺气虚及肺阴虚证。本品能补肺气,兼能养肺阴、清肺火,适用于火热耗伤肺脏气阴所致短气喘促,咳嗽痰少,或痰中带血等症。此外,本品还能补心气,益脾气,并兼能养心阴,滋脾阴。3.热病气虚津伤口渴及消渴。本品不仅能补气、养阴生津,还能清热,适用于热伤气津所致身热汗多,口渴心烦,体倦少气,脉虚数者。【用法用量】另煎兑服,3~6g。【使用注意】据《药典》记载,本品不宜与藜芦同用。【鉴别用药】人参与西洋参均有补益元气之功,可用于气虚欲脱之气短神疲、脉细无力等症。但人参益气救脱之力较强,单用即可收效;西洋参偏于苦寒,兼能补阴,较宜于热病等所致的气阴两脱者。二药又皆能补脾肺之气,可以主治脾肺气虚之证,其中也以人参作用较强;但西洋参多用于脾肺气阴两虚之证。此二药还有益气生津作用,均常用于津伤口渴和消渴证。此外,人参尚能补益心肾之气,安神增智,还常用于失眠、健忘、心悸证仲及肾不纳气之虚喘气短。党参Dang seng《增订本草备要》为桔梗科植物党参或川党参的根。【性能】甘,平。归脾、肺经

【性能】 甘、微苦、凉。归肺、心、肾、脾经。 【功效】 补气养阴,清热生津。 【应用】 1.气阴两伤证。本品亦能补益元气,但作用弱于人参;其药性偏 凉,兼能清火养阴生津。 2.肺气虚及肺阴虚证。本品能补肺气,兼能养肺阴、清肺火,适用 于火热耗伤肺脏气阴所致短气喘促,咳嗽痰少,或痰中带血等症。 此外,本品还能补心气,益脾气,并兼能养心阴,滋脾阴。 3.热病气虚津伤口渴及消渴。本品不仅能补气、养阴生津,还能清 热,适用于热伤气津所致身热汗多,口渴心烦,体倦少气,脉虚数者。 【用法用量】 另煎兑服,3~6g。 【使用注意】 据《药典》记载,本品不宜与藜芦同用。 【鉴别用药】 人参与西洋参均有补益元气之功,可用于气虚欲脱之 气短神疲、脉细无力等症。但人参益气救脱之力较强,单用即可收效;西 洋参偏于苦寒,兼能补阴,较宜于热病等所致的气阴两脱者。二药又皆能 补脾肺之气,可以主治脾肺气虚之证,其中也以人参作用较强;但西洋参 多用于脾肺气阴两虚之证。此二药还有益气生津作用,均常用于津伤口渴 和消渴证。此外,人参尚能补益心肾之气,安神增智,还常用于失眠、健 忘、心悸怔忡及肾不纳气之虚喘气短。 党参 Dang seng 《增订本草备要》 为桔梗科植物党参或川党参的根。 【性能】 甘,平。归脾、肺经

【功效】补脾肺气,补血,生津。【应用】1.脾肺气虚证。本品性味甘平,主归脾肺二经,以补脾肺之气为主要作用。2.气血两虚证。本品既能补气,文能补血,常用于气虚不能生血,或血虚无以化气,而见面色苍白或萎黄,乏力,头晕,心悸等症的气血两虚证。3.气津两伤证。本品对热伤气津之气短口渴,亦有补气生津作用,适用于气津两伤的轻证,宜与麦冬、五味子等养阴生津之品同用。此外,本品亦常与解表药、攻下药等祛邪药配伍,用于气虚外感或里实热结而气血亏虚等邪实正虚之证,以扶正祛邪,使攻邪而正气不伤。【用法用量】煎服,9~30g。【使用注意】据《药典》记载,本品不宜与藜芦同用。【鉴别用药】】人参与党参均具有补脾气、补肺气、益气生津、益气生血及扶正祛邪之功,均可用于脾气虚、肺气虚、津伤口渴、消渴、血虚及气虚邪实之证。但党参性味甘平,作用缓和,药力薄弱,古方用以主治以上轻症和慢性疾患者,可用党参加大用量代替,而急症、重症仍以人参为宜。但党参不具有人参益气救脱之功,凡元气虚脱之证,应以人参急救虚脱,不能以党参代替。此外,人参还长于益气助阳,安神增智,而党参则类似作用不明显。但党参兼有补血之功。太子参Taixi shen《中国药用植物志》为石竹科植物异叶假繁缕的块根。【性能】甘、微苦、平。归脾、肺经

【功效】 补脾肺气,补血,生津。 【应用】 1.脾肺气虚证。本品性味甘平,主归脾肺二经,以补脾肺之气为主 要作用。 2.气血两虚证。本品既能补气,又能补血,常用于气虚不能生血, 或血虚无以化气,而见面色苍白或萎黄,乏力,头晕,心悸等症的气血两 虚证。 3.气津两伤证。本品对热伤气津之气短口渴,亦有补气生津作用, 适用于气津两伤的轻证,宜与麦冬、五味子等养阴生津之品同用。 此外,本品亦常与解表药、攻下药等祛邪药配伍,用于气虚外感或 里实热结而气血亏虚等邪实正虚之证,以扶正祛邪,使攻邪而正气不伤。 【用法用量】 煎服,9~30g。 【使用注意】 据《药典》记载,本品不宜与藜芦同用。 【鉴别用药】 人参与党参均具有补脾气、补肺气、益气生津、益气 生血及扶正祛邪之功,均可用于脾气虚、肺气虚、津伤口渴、消渴、血虚 及气虚邪实之证。但党参性味甘平,作用缓和,药力薄弱,古方用以主治 以上轻症和慢性疾患者,可用党参加大用量代替,而急症、重症仍以人参 为宜。但党参不具有人参益气救脱之功,凡元气虚脱之证,应以人参急救 虚脱,不能以党参代替。此外,人参还长于益气助阳,安神增智,而党参 则类似作用不明显。但党参兼有补血之功。 太子参 Tai xi shen 《中国药用植物志》 为石竹科植物异叶假繁缕的块根。 【性能】 甘、微苦、平。归脾、肺经

【功效】补气健脾,生津润肺。【应用】用于脾肺气阴两虚证。本品能补脾肺之气,兼能养阴生津,其性略偏寒凉,属补气药中的清补之品。【用法用量】煎服,9~30g。【鉴别用药】西洋参与太子参均为气阴双补之品,均具有益脾肺之气,补脾肺之阴,生津止渴之功。但太子参性平力薄,其补气,养阴、生津与清火之力俱不及西洋参。凡气阴不足之轻证、火不盛者及小儿,宜用太子参,气阴两伤而火较盛者,当用西洋参。黄芪Huangqi《神农本草经》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的根。【性能】甘,微温。归脾、肺经。【功效】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托毒生肌。【应用】1.脾气虚证。本品甘温,善入脾胃,为补中益气要药。脾气虚弱,倦怠乏力,食少便糖者,可单用熬膏服,或与党参、白术等补气健脾药配伍。2.肺气虚证。本品入肺又能补益肺气,可用于肺气虚弱,咳喘日久,气短神疲者,常与紫菀、款冬花、杏仁等祛痰止咳平喘之品配伍。3.气虚自汗证。脾肺气虚之人往往卫气不固,表虚自汗。4.气血亏虚,疮疡难溃难腐,或溃久难敛。本品以其补气之功还能收托毒生肌之效

【功效】 补气健脾,生津润肺。 【应用】 用于脾肺气阴两虚证。本品能补脾肺之气,兼能养阴生津,其性略 偏寒凉,属补气药中的清补之品。 【用法用量】 煎服,9~30g。 【鉴别用药】 西洋参与太子参均为气阴双补之品,均具有益脾肺 之气,补脾肺之阴,生津止渴之功。但太子参性平力薄,其补气,养阴、 生津与清火之力俱不及西洋参。凡气阴不足之轻证、火不盛者及小儿,宜 用太子参,气阴两伤而火较盛者,当用西洋参。 黄芪 Huang qi 《神农本草经》 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的根。 【性能】 甘,微温。归脾、肺经。 【功效】 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托毒生肌。 【应用】 1.脾气虚证。本品甘温,善入脾胃,为补中益气要药。脾气虚弱, 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者,可单用熬膏服,或与党参、白术等补气健脾药配 伍。 2.肺气虚证。本品入肺又能补益肺气,可用于肺气虚弱,咳喘日 久,气短神疲者,常与紫菀、款冬花、杏仁等祛痰止咳平喘之品配伍。 3.气虚自汗证。脾肺气虚之人往往卫气不固,表虚自汗。 4.气血亏虚,疮疡难溃难腐,或溃久难敛。本品以其补气之功还能 收托毒生肌之效

此外,痹证、中风后遗症等气虚而致血滞,筋脉失养,症见肌肤麻木或半身不遂者,亦常用本品补气以行血。【用法用量】1煎服,9~30g。蜜炙可增强其补中益气作用。【鉴别用药】人参、党参、黄芪三药,皆具有补气及补气生津、补气生血之功效,且常相须为用,能相互增强疗效。但人参作用较强,被誉为补气第一要药,并具有益气救脱、安神增智、补气助阳之功。党参补气之力较为平和,专于补益脾肺之气,兼能补血。黄芪补益元气之力不及人参,但长于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疮生肌、利水退肿,尤宜于脾虚气陷及表虚自汗等证。白术 Bai shu《神农本草经》为菊科植物白术的根茎。【性能】甘、苦,温。归脾、胃经。【功效】健脾益气,燥湿利尿,正汗,安胎。【应用】1.脾气虚证。本品甘苦性温,主归脾胃经,以健脾、燥湿为主要作用,被前人誉之为“脾脏补气健脾第一要药”。2.气虚自汗。本品对于脾气虚弱,卫气不固,表虚自汗者,其作用与黄芪相似而力稍逊,亦能补脾益气,固表止汗。3.脾虚胎动不安。本品还能益气安胎。【用法用量】煎服,6~12g。炒用可增强补气健脾止泻作用【使用注意】本品性偏温燥,热病伤津及阴虚燥渴者不宜。【鉴别用药】白术与苍术,古时统称为“术”,后世逐渐分别入

此外,痹证、中风后遗症等气虚而致血滞,筋脉失养,症见肌肤麻 木或半身不遂者,亦常用本品补气以行血。 【用法用量】 煎服,9~30g。蜜炙可增强其补中益气作用。 【鉴别用药】 人参、党参、黄芪三药,皆具有补气及补气生津、补 气生血之功效,且常相须为用,能相互增强疗效。但人参作用较强,被誉 为补气第一要药,并具有益气救脱、安神增智、补气助阳之功。党参补气 之力较为平和,专于补益脾肺之气,兼能补血。黄芪补益元气之力不及人 参,但长于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疮生肌、利水退肿,尤宜于脾虚气陷 及表虚自汗等证。 白术 Bai shu 《神农本草经》 为菊科植物白术的根茎。 【性能】 甘、苦,温。归脾、胃经。 【功效】 健脾益气,燥湿利尿,止汗,安胎。 【应用】 1.脾气虚证。本品甘苦性温,主归脾胃经,以健脾、燥湿为主要作 用,被前人誉之为“脾脏补气健脾第一要药”。 2.气虚自汗。本品对于脾气虚弱,卫气不固,表虚自汗者,其作用 与黄芪相似而力稍逊,亦能补脾益气,固表止汗。 3.脾虚胎动不安。本品还能益气安胎。 【用法用量】 煎服,6~12g。炒用可增强补气健脾止泻作用。 【使用注意】 本品性偏温燥,热病伤津及阴虚燥渴者不宜。 【鉴别用药】 白术与苍术,古时统称为“术”,后世逐渐分别入

药。二药均具有健脾与燥湿两种主要功效。然白术以健脾益气为主,宜用于脾虚湿困而偏于虚证者;苍术以苦温燥湿为主,宜用于湿浊内阻而偏于实证者。此外,白术还有利尿、正汗、安胎之功,苍术还有发汗解表、祛风湿及明目作用,分别还有其相应的主治病证。山药Shanyao《神农本草经》为薯科植物薯的根茎。【性能】甘,平。归脾、肺、肾经。【功效】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应用】1.脾虚证。本品性味甘平,能补脾益气,滋养脾阴。2.肺虚证。本品又能补肺气,兼能滋肺阴。其补肺之力虽较和缓,但对肺脾气阴俱虚者,补土亦有助于生金。3.肾虚证。本品还能补肾气,兼能滋养肾阴,对肾脾俱虚者,其补后天亦有助于充养先天。适用于肾气虚之腰膝酸软,夜尿频多或遗尿,滑精早泄,女子带下清稀及肾阴虚之形体消瘦,腰膝酸软,遗精等症。。4.消渴气阴两虚证。【用法用量】煎服,15~30g。麸炒可增强补脾止泻作用。甘草Gan cao《神农本草经》为豆科植物甘草的根及根茎。【性能】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药。二药均具有健脾与燥湿两种主要功效。然白术以健脾益气为主,宜用 于脾虚湿困而偏于虚证者;苍术以苦温燥湿为主,宜用于湿浊内阻而偏于 实证者。此外,白术还有利尿、止汗、安胎之功,苍术还有发汗解表、祛 风湿及明目作用,分别还有其相应的主治病证。 山药 Shan yao 《神农本草经》 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根茎。 【性能】 甘,平。归脾、肺、肾经。 【功效】 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 【应用】 1.脾虚证。本品性味甘平,能补脾益气,滋养脾阴。 2.肺虚证。本品又能补肺气,兼能滋肺阴。其补肺之力虽较和缓, 但对肺脾气阴俱虚者,补土亦有助于生金。 3.肾虚证。本品还能补肾气,兼能滋养肾阴,对肾脾俱虚者,其补 后天亦有助于充养先天。适用于肾气虚之腰膝酸软,夜尿频多或遗尿,滑 精早泄,女子带下清稀及肾阴虚之形体消瘦,腰膝酸软,遗精等症。 4.消渴气阴两虚证。 【用法用量】 煎服,15~30g。麸炒可增强补脾止泻作用。 甘草 Gan cao 《神农本草经》 为豆科植物甘草的根及根茎。 【性能】 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