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22章 平肝息风药

第十五章平肝熄风药
第十五章 平肝熄风药

平肝熄风药$中中一、含义:·概念:凡以平肝潜阳或息风止痉为主,治疗肝阳上亢或肝风内动病证的药物,称之
平肝熄风药 一、含义: • 概念:凡以平肝潜阳或息风止痉为 主,治疗肝阳上亢或肝风内动病证 的药物,称之

平肝熄风药$+功效与适应证:平抑肝阳药一平肝潜阳,主治肝阳上亢,头晕目用平肝息风药息风止药一熄肝风、止痤抽,主治肝风内动惊抽推部分药物兼有:清肝一治肝热或肝火重镇安神一心神不安
平抑肝阳药—平肝潜阳, 主治肝阳上亢,头晕目眩 平肝息风药 息风止痉药—熄肝风、止痉抽,主治肝风内动 惊厥抽搐 部分药物兼有:清肝-治肝热或肝火 重镇安神-心神不安 平肝熄风药 二、功效与适应证:

(肝体阴而用阳,具有升动的特点:若阴血不足,则肝阳失于潜藏而上亢,则出现头晕目眩、耳鸣腰酸、头重脚轻、脉弦等肝阳上亢表现。平肝药重镇沉降能针对肝阳上亢的病理状态而平抑之,故有治疗作用,肝阳上亢进一步发展,升动无制,肝阳暴涨,进而化风;或肝经热盛,热极生风,或阴血不足,血虚生风;或感受风毒,深入内脏,引动肝风;均可导致机体出现震颤、动摇、痉挛、抽搐甚至强直等症状,称之为肝风内动。息风止痉药具有良好的制止痉挛抽搐作用,对肝风内动证有针对性的治疗效果。由于肝阳上亢与肝风内动病位相同;二者在病机上关系密切,肝阳上亢进一步发展,可成为肝风内动;治疗上经常合用;部分药物具有平抑肝阳和息风止的双重作用,因此,将两类药物合为一章。)
(肝体阴而用阳,具有升动的特点;若阴血不足,则 肝阳失于潜藏而上亢,则出现头晕目眩、耳鸣腰酸、 头重脚轻、脉弦等肝阳上亢表现。平肝药重镇沉降, 能针对肝阳上亢的病理状态而平抑之,故有治疗作用。 肝阳上亢进一步发展,升动无制,肝阳暴涨,进而化 风;或肝经热盛,热极生风,或阴血不足,血虚生风; 或感受风毒,深入内脏,引动肝风;均可导致机体出 现震颤、动摇、痉挛、抽搐甚至强直等症状,称之为 肝风内动。息风止痉药具有良好的制止痉挛抽搐作用, 对肝风内动证有针对性的治疗效果。 由于肝阳上 亢与肝风内动病位相同;二者在病机上关系密切,肝 阳上亢进一步发展,可成为肝风内动;治疗上经常合 用;部分药物具有平抑肝阳和息风止痉的双重作用。 因此,将两类药物合为一章。)

平肝息风药阴虚阳亢,配滋阴药,益阴制阳使用注声阳亢化火,配清肝泻火药:肝阳化风,配平肝药;1.对热极生风,配清热泻火解毒药:风痰上扰癫痫,配化痰药;2.注意阴血亏虚动风,配补养阴血药:3.脾虚脾虚慢惊,配补气健脾药:窍闭神昏,配开窍药
平肝息风药 使用注意: 1.对证用药:肝阳上亢用平肝药,肝风内动用息风药 2.注意配伍: 3.脾虚慢惊忌用寒凉;阴虚血亏忌用温燥。 阴虚阳亢,配滋阴药,益阴制阳; 阳亢化火,配清肝泻火药; 肝阳化风,配平肝药; 热极生风,配清热泻火解毒药; 风痰上扰癫痫,配化痰药; 阴血亏虚动风,配补养阴血药; 脾虚慢惊,配补气健脾药; 窍闭神昏,配开窍药

石决明出处:《名医别录》来源:鲍科动物杂色鲍、皱纹盘鲍、羊鲍、澳洲鲍、耳鲍、白鲍等的贝壳采制:生用或用,打碎。处方名:石决明、生石决明、石决明373园版
石决明 出处:《名医别录》 采制:生用或煅用, 打碎。 来源:鲍科动物杂色鲍、皱纹盘鲍、羊鲍、澳洲鲍、 耳鲍、白鲍等的贝壳。 处方名:石决明、 生石决明、煅石决明

石决明性味归经:咸,寒。归肝经功效:平肝潜阳咸寒、质重,清、镇清肝明目
石决明 功效: 性味归经:咸,寒。归肝经。 咸寒、质重,清、镇 平肝潜阳 清肝明目

石决明临床应用:阴虚阳亢,配生地黄、白芍、1.肝阳上亢,头晕自眩牡蛎等,育阴潜阳汤阳亢化火,烦躁易怒,配黄芩、夏枯草、菊花等,平肝潜阳汤凉肝、镇肝要药!善治肝肾阴虚、肝阳上亢
石决明 临床应用: 1. 肝阳上亢,头晕目眩 阴虚阳亢,配生地黄、白芍、 牡蛎等,育阴潜阳汤 阳亢化火,烦躁易怒,配黄芩、 夏枯草、菊花等,平肝潜阳汤 凉肝、镇肝要药! 善治肝肾阴虚、肝阳上亢

石决明临床应用:肝火上炎,配夏枯草、决明子、菊花等目赤黔障肝经风热,配蝉蜕、菊花2.目疾治虚实目疾,肝血虚目昏,配熟地黄、枸杞子、为明目要药青盲雀目,配苍术、猪肝等此外,有收敛、制酸、止痛、止血、作用
石决明 临床应用: 2.目疾 肝火上炎,配夏枯草、决明子、菊花等 目赤翳障 肝血虚目昏,配熟地黄、枸杞子、菟丝子等 肝经风热,配蝉蜕、菊花、木贼等 青盲雀目,配苍术、猪肝等 治虚实目疾, 为明目要药! 此外,有收敛、制酸、止痛、止血、作用

自赤目間肝阳上亢石决明用量用法:煎服,3~15g,打碎先煎。平肝、清肝宜生用,外用点眼宜缎用水飞使用注意:脾胃虚寒、食少便糖慎用。石决明与珍珠母、紫贝齿石决明一平肝、明目要药平肝明目早昕棚旺航咸寒赤珍珠母镇惊安神,治惊悸失眠紫贝齿
石决明 用量用法:煎服,3~15g,打碎先煎。 平肝、清肝宜生用,外用点眼宜煅用水飞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食少便溏慎用。 平 肝 明 目 石决明与珍珠母、紫贝齿 石决明-平肝、明目要药 珍珠母 紫贝齿 镇惊安神,治惊悸失眠 咸寒 肝 阳 上 亢 目 赤 目 昏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25章 收涩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23章 开窍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26、27、28章 涌吐、攻毒、拔毒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各章题库及参考解答(共二十六章,含各论).doc
- 《中药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中药学讲稿(第11-18章).doc
- 《中药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中药学讲稿(第1-10章).doc
- 《中药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中药学讲稿(第24-28章).doc
- 《中药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中药学讲稿(第19-20章:活血化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doc
- 《中药学》课程教学大纲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doc
-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一章 炒法(stir-heating drugs in a caldron).ppt
-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八章 其他炙法.ppt
-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五章 复制法、第十六章 发酵、发芽法、第十七章 制霜法.pptx
-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四章 蒸煮燀法.ppt
-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三章 煅法.ppt
-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二章 炙法.ppt
-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饮片的切制(cutting).ppt
-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净选与加工.ppt
-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炮制品的质量要求及贮藏保管.ppt
-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中药炮制的分类及辅料.ppt
-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中药炮制的目的及对药物的影响.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21章 安神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20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24章 补虚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9章 活血化瘀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8章 止血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6、17章 消食药和驱虫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5章 理气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3章 利水渗湿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4章 温里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2章 化湿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0章 泻下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9章 清热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8章 解表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1章 祛风湿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7章 总论.ppt
-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中医养生.ppt
-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病因与发病.ppt
-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经络.ppt
-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防治原则.ppt
-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五行学说.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