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中药学》课程教学大纲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15
文件大小:111.5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中药学》课程教学大纲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西北联启大学中药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药学课程编号:H17360英文名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课程属性:必修学时:48学分:3先修课程:中医基础理论,药用植物学适用专业:中药一、课程简介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本课程是中医药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常用中药的性能、应用理论知识及技能,为学习方剂学及中医药各专业课奠定基础。在讲授中药学过程中必须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突出辨证用药的特点,使学生能正确掌握中药性能和应用。中药的理论和功效主治是本课程教学的重点,教学时必须讲清功效的概念。运用中医药理论分析功效,以功效联系主治、用法,有机地将几方面内容结合起来,并突出重点。故教学时要做到明确共性,突出个性,注意前后有关内容的联系,加强系统性。对于功效近似的药物,采用归纳比较的方法进行讲授。在教学中要有重点地说明某些药物通过配伍后性能的变化,治疗范围的扩大及各类药物之间的配伍规律。中药学教学应以课堂教学为主(包括计算机辅助教学),并可采用观看药材标本、幻灯片、录像片,布置作业,组织讨论,学生自学等多种形式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内容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注意学生所学知识的反复巩固,既抓好平时教学,又要重视单元复习及总复习。在按功能分类系统讲解中药学主要内容之后,可按篇未所附病证用药,进行横向串讲,以期打下坚实的中药性能基本功,为学习方剂、临床各科打下基础。建议总学时数48。学生学习完病理学课程后,应当做到:能够掌握“中药”、“本草”、“中药学”的含义,性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炮制自的、配伍关系、用药禁忌等中药学基本理论知识;各类药物的含义、性能特点、功效、主治、配伍应用和使用注意;112种常用中药的分类、性能特点、功效、应用、典型配伍;某些药物特殊的炮制意义、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熟悉本学科的发展概况、主要的炮制方法、用量、用法;105种常用药物的分类、功效、主治、某些药物特殊的炮制意义、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了解中药的起源

中药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药学 课程编号:H17360 英文名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课程属性:必修 学 时:48 学 分:3 先修课程:中医基础理论,药用植物学 适用专业:中药 一、课程简介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本课程是中医药各专业的专业基 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常用中药的性能、应用理论知 识及技能,为学习方剂学及中医药各专业课奠定基础。在讲授中药学过程中必须以中医 药理论为指导,突出辨证用药的特点,使学生能正确掌握中药性能和应用。中药的理论 和功效主治是本课程教学的重点,教学时必须讲清功效的概念。运用中医药理论分析功 效,以功效联系主治、用法,有机地将几方面内容结合起来,并突出重点。故教学时要 做到明确共性,突出个性,注意前后有关内容的联系,加强系统性。对于功效近似的药 物,采用归纳比较的方法进行讲授。在教学中要有重点地说明某些药物通过配伍后性能 的变化,治疗范围的扩大及各类药物之间的配伍规律。中药学教学应以课堂教学为主(包 括计算机辅助教学),并可采用观看药材标本、幻灯片、录像片,布置作业,组织讨论, 学生自学等多种形式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 内容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注意 学生所学知识的反复巩固,既抓好平时教学,又要重视单元复习及总复习。在按功能分 类系统讲解中药学主要内容之后,可按篇末所附病证用药,进行横向串讲,以期打下坚 实的中药性能基本功,为学习方剂、临床各科打下基础。建议总学时数 48。 学生学习完病理学课程后,应当做到:能够掌握“中药”、“本草”、“中药学”的含 义,性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炮制目的、配伍关系、用药禁忌等中药学基本理论 知识;各类药物的含义、性能特点、功效、主治、配伍应用和使用注意;112 种常用中 药的分类、性能特点、功效、应用、典型配伍;某些药物特殊的炮制意义、用法用量及 使用注意。熟悉本学科的发展概况、主要的炮制方法、用量、用法;105 种常用药物的 分类、功效、主治、某些药物特殊的炮制意义、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了解中药的起源

西北联启大学产地、采集及其它炮制方法;同一药味因品种来源不同而效用有异者;108种常用药物的功效、某些药物特殊的炮制意义、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而且本课程的学习还要具备识别常用中药饮片的一般知识。余药仅作参考。附药视具体情况由任课教师作具体要求。理论授课采取“启发式”、“实物式”多媒体教学课件授课。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教学环节课时安排讲课上机合计习题课讨论课实验课其它4848第一单元: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建议学时数:0.5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概况。熟悉各个时期学术发展特点及主要本草代表著作。掌握中药、本草、中药学的含义。2.能力培养:明确中药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一一界定《中药学》的课程特点。教学中要使学生树立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同时与中基理论相联系3.教学方法:引导式多媒体教授法。【重点】中药、本草、中药学的含义;各个时期学术发展特点及主要本草代表著作。【难点】中药、本草、中药学的含义;各个时期学术发展特点及主要本草代表著作。第二单元:中药的产地与采集(建议学时数:0.5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了解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如何发展道地药材生产以适应临床用药的需要。植物药采集季节与药效的关系,以及不同药用部位的一般采收原则。掌握中药的产地与药效的关系,道地药材的含义。2.能力培养:中药的产地与药效的关系,道地药材的含义;植物药采集季节与药效

产地、采集及其它炮制方法;同一药味因品种来源不同而效用有异者;108 种常用药物 的功效、某些药物特殊的炮制意义、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而且本课程的学习还要具备 识别常用中药饮片的一般知识。余药仅作参考。附药视具体情况由任课教师作具体要求。 理论授课采取“启发式”、“实物式”多媒体教学课件授课。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教 学 环 节 课 时 安 排 讲课 习题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上机 其它 合计 48 48 第一单元: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建议学时数:0.5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概况。熟悉各个时期学术发展特点及主要 本草代表著作。掌握中药、本草、中药学的含义。 2.能力培养:明确中药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界定《中药学》的课程特点。教学 中要使学生树立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同时与中基理论相联系。 3.教学方法:引导式多媒体教授法。 【重点】 中药、本草、中药学的含义;各个时期学术发展特点及主要本草代表著作。 【难点】 中药、本草、中药学的含义;各个时期学术发展特点及主要本草代表著作。 第二单元:中药的产地与采集(建议学时数:0.5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了解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如何发展道地药材生产以适应临床用药的需 要。植物药采集季节与药效的关系,以及不同药用部位的一般采收原则。掌握中药的产 地与药效的关系,道地药材的含义。 2.能力培养:中药的产地与药效的关系,道地药材的含义;植物药采集季节与药效

西北联启大学的关系,以及不同药用部位的一般采收原则。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如何发展道地药材生产以适应临床用药的需要。3.教学方法:引导式多媒体教授法【重点】中药的产地与药效的关系,道地药材的含义,植物药采集季节与药效的关系以及不同药用部位的一般采收原则。【难点】中药的产地与药效的关系,道地药材的含义,植物药采集季节与药效的关系以及不同药用部位的一般采收原则。第三单元:中药的炮制(建议学时数:1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中药的炮制方法。常用或特殊的炮制方法。中药炮制的自的2.能力培养:掌握中药炮制的目的,熟悉常用或特殊的炮制方法,3.教学方法:启发式、提问式教学。【重点】中药炮制的目的,常用的5种炮制方法。【难点】中药炮制的目的第四单元:药性理论(建议学时数:1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中药性能理论的含义及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的含义,确定的依据,所表示药物的作用,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毒性的含义,如何正确对待中药的毒性,引起中毒的原因,应用有毒药物的注意事项。2.能力培养:中药性能理论的含义及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四气的含义、确定依据、作用及其对临床意义

的关系,以及不同药用部位的一般采收原则。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如何发展道地药材生 产以适应临床用药的需要。 3.教学方法:引导式多媒体教授法。 【重点】 中药的产地与药效的关系,道地药材的含义,植物药采集季节与药效的关系以及不 同药用部位的一般采收原则。 【难点】 中药的产地与药效的关系,道地药材的含义,植物药采集季节与药效的关系以及不 同药用部位的一般采收原则。 第三单元:中药的炮制(建议学时数: 1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中药的炮制方法。常用或特殊的炮制方法。中药炮制的目的。 2.能力培养:掌握中药炮制的目的,熟悉常用或特殊的炮制方法。 3.教学方法:启发式、提问式教学。 【重点】 中药炮制的目的,常用的 5 种炮制方法。 【难点】 中药炮制的目的。 第四单元:药性理论(建议学时数:1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中药性能理论的含义及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四气、五味、升降浮沉, 归经的含义,确定的依据,所表示药物的作用,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影响升降浮沉 的因素;毒性的含义,如何正确对待中药的毒性,引起中毒的原因,应用有毒药物的注 意事项。 2.能力培养:中药性能理论的含义及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四气的含义、确定依据、 作用及其对临床意义

西北联启后大学3.教学方法:启发式、提问式教学。【重点】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的含义,确定的依据,所表示药物的作用,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难点】药性的含义,确定的依据,所表示药物的作用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第五单元:中药的配伍(建议学时数:1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掌握品种配伍的概念。中药配伍的目的意义,药物“七情”含义及对指导临床用药的意义。掌握中药配伍的内容。2.能力培养:中药配伍的内容;中药配伍的目的意义,药物“七情”含义及对指导临床用药的意义。3.教学方法:启发式、提问式教学。【重点】药物“七情”的内容;指导临床用药的意义的小结;十八反和十九畏的内容。【难点】对十八反和十九畏内容的正确理解与应用。第六单元:中药的用药禁忌(建议学时数:0.25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服药饮食禁忌。妊娠用药禁忌。病证用药禁忌、配伍用药禁忌2.能力培养:病证用药禁忌、配伍用药禁忌;妊娠用药禁忌。3.教学方法:启发式、提问式教学。【重点】配伍用药禁忌。【难点】配伍用药禁忌。第七单元:中药的剂量与用法(建议学时数:0.25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中药的煎法(包括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另煎等不同要求)及服

3.教学方法:启发式、提问式教学。 【重点】 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的含义,确定的依据,所表示药物的作用,及其对临 床的指导意义;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 【难点】 药性的含义,确定的依据,所表示药物的作用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第五单元:中药的配伍(建议学时数:1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掌握品种配伍的概念。中药配伍的目的意义,药物“七情”含义及对 指导临床用药的意义。掌握中药配伍的内容。 2.能力培养:中药配伍的内容;中药配伍的目的意义,药物“七情”含义及对指导 临床用药的意义。 3.教学方法:启发式、提问式教学。 【重点】 药物 “七情”的内容;指导临床用药的意义的小结;十八反和十九畏的内容。 【难点】 对十八反和十九畏内容的正确理解与应用。 第六单元:中药的用药禁忌(建议学时数: 0.25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服药饮食禁忌。妊娠用药禁忌。病证用药禁忌、配伍用药禁忌。 2.能力培养:病证用药禁忌、配伍用药禁忌;妊娠用药禁忌。 3.教学方法:启发式、提问式教学。 【重点】 配伍用药禁忌。 【难点】 配伍用药禁忌。 第七单元:中药的剂量与用法(建议学时数:0.25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中药的煎法(包括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另煎等不同要求)及服

西北联启大学法。剂量与药效的关系。剂量的含义及确定剂量的因素。2.能力培养:确定剂量的因素;剂量与药效的关系。中药的煎法及服法。3.教学方法:启发式、提问式教学。【重点】剂量的含义及确定剂量的因素;剂量与药效的关系。中药的煎法(包括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另煎等不同要求)及服法【难点】确定剂量的因素;中药的煎法及服法第八单元:解表药(建议学时数:4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解表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及各节药物的性能特点;掌握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2.能力培养:使用解表药时发汗不宜太过,煎煮时间不宜太长,禁忌等注意事项。3.教学方法:启发式、提问式教学。【重点】发散风寒药(麻黄、桂枝、紫苏、紫苏梗、防风、荆芥,羌活、白芷、香幕、细辛、苍耳子、苍耳草、生姜、生姜皮、生姜汁),发散风热药(薄荷、牛劳子、桑叶、菊花、葛根、葛花、柴胡、升麻、蝉蜕)【难点】麻黄与石膏的典型配伍:对桂枝与白节配伍后调和营卫作用的理解第九单元:清热药(建议学时数:7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清热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及各节药物的性能特点;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2.能力培养:寒凉伤阳、苦寒败胃、苦燥伤津、甘寒助湿等药物副作用的含义。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3.教学方法:启发式、提问式教学。【重点】清热药的含义、性能特点、适应症、用药配伍、使用注意

法。剂量与药效的关系。剂量的含义及确定剂量的因素。 2.能力培养:确定剂量的因素;剂量与药效的关系。中药的煎法及服法。 3.教学方法:启发式、提问式教学。 【重点】 剂量的含义及确定剂量的因素;剂量与药效的关系。中药的煎法(包括先煎、后下、 包煎、烊化、另煎等不同要求)及服法。 【难点】 确定剂量的因素;中药的煎法及服法。 第八单元:解表药(建议学时数:4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解表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及各节药物的 性能特点;掌握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2.能力培养:使用解表药时发汗不宜太过,煎煮时间不宜太长,禁忌等注意事项。 3.教学方法:启发式、提问式教学。 【重点】 发散风寒药(麻黄、桂枝、紫苏、紫苏梗、防风、荆芥,羌活、白芷、香薷、细辛、 苍耳子、苍耳草、生姜、生姜皮、生姜汁),发散风热药(薄荷、牛蒡子、桑叶、菊花、 葛根、葛花、柴胡、升麻、蝉蜕)。 【难点】 麻黄与石膏的典型配伍;对桂枝与白芍配伍后调和营卫作用的理解。 第九单元:清热药(建议学时数:7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清热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及各节药物的 性能特点;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2.能力培养:寒凉伤阳、苦寒败胃、苦燥伤津、甘寒助湿等药物副作用的含义。相 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3.教学方法:启发式、提问式教学。 【重点】 清热药的含义、性能特点、适应症、用药配伍、使用注意

杨北联后大学【难点】清热泻火药与清热凉血药适应证的主要区别。温热病热入营血与热入气分间病机、临床表现的区别与联系第十单元:泻下药(建议学时数:2.5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泻下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及各节药物的性能特点;攻下药(大黄、芒硝);峻下逐水药(甘遂、巴豆):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攻下、峻下药大多作用峻猛,有的有毒,要求掌握用法(含炮制方法)剂量、禁忌,以保证用药安全2.能力培养: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攻下药大多作用峻猛,有的有毒,要求掌握用法(含炮制方法)、剂量、禁忌,以保证用药安全3.教学方法:多媒体授课,启发式、提问式教学【重点】攻下药(大黄、芒硝);峻下逐水药(甘遂、巴豆):泻下药的用法(含炮制方法)剂量、禁忌。【难点】对“上病治下”、“釜底抽薪”治疗思路的理解与运用。第十一单元:祛风湿药(建议学时数:2.5学时)【学习自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祛风湿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及各节药物的性能特点;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2.能力培养:防己有木防己、汉防己;五加皮有南五加皮、北五加皮;白花蛇有蕲蛇、金钱白花蛇的不同品种。3.教学方法:多媒体授课,启发式、提问式教学【重点】祛风寒湿药(独活、木瓜、威灵仙、川乌)乌梢蛇);祛风湿热药(秦艺、防己);祛风湿强筋骨药(桑寄生、五加皮)【难点】祛风寒湿药(独活、木瓜、威灵仙、川乌)乌梢蛇);祛风湿热药(秦艺、防己);

【难点】 清热泻火药与清热凉血药适应证的主要区别。温热病热入营血与热入气分间病机、 临床表现的区别与联系。 第十单元:泻下药(建议学时数:2.5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泻下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及各节药物的 性能特点;攻下药(大黄、芒硝);峻下逐水药(甘遂、巴豆);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 异同点;攻下、峻下药大多作用峻猛,有的有毒,要求掌握用法(含炮制方法)、剂量、 禁忌,以保证用药安全。 2.能力培养: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攻下药大多作用峻猛,有的有毒,要 求掌握用法(含炮制方法)、剂量、禁忌,以保证用药安全。 3.教学方法:多媒体授课,启发式、提问式教学 【重点】 攻下药(大黄、芒硝);峻下逐水药(甘遂、巴豆);泻下药的用法(含炮制方法)、 剂量、禁忌。 【难点】 对“上病治下”、“釜底抽薪”治疗思路的理解与运用。 第十一单元:祛风湿药(建议学时数:2.5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祛风湿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及各节药物 的性能特点;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2.能力培养:防己有木防己、汉防己;五加皮有南五加皮、北五加皮;白花蛇有蕲 蛇、金钱白花蛇的不同品种。 3.教学方法:多媒体授课,启发式、提问式教学 【重点】 祛风寒湿药(独活、木瓜、威灵仙、川乌)、乌梢蛇);祛风湿热药(秦艽、防己); 祛风湿强筋骨药(桑寄生、五加皮)。 【难点】 祛风寒湿药(独活、木瓜、威灵仙、川乌)、乌梢蛇);祛风湿热药(秦艽、防己);

杨北联后大学祛风湿强筋骨药(桑寄生、五加皮)第十二单元:化湿药(建议学时数:1.5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气味芳香,性偏温燥,化湿运脾牌;功效:醒脾化湿、燥湿健脾;适应湿阻中焦证;据不同证候,作适当的配伍;阴虚血燥及气虚者应慎用,入煎剂宜后下2.能力培养:熟悉化湿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掌握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3.教学方法:多媒体授课,启发式、提问式教学【重点】苍术、厚朴;藿香、佩兰;砂仁、白豆蔻【难点】苍术、厚朴;藿香、佩兰;砂仁、白豆蔻。第十三单元:利水渗湿药(建议学时数:2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利水渗湿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及各节药物的性能特点;利水消肿药(茯苓、泽泻、薏苡仁、猪苓);利尿通淋药(车前子、关木通、滑石、石韦);利湿退黄药(茵陈、金钱草、虎杖);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2.能力培养:茯苓为何可治寒热虚实各种水肿。茵陈蒿现代药理研究。3.教学方法:多媒体授课,启发式、提问式教学【重点】利水消肿药(茯苓、泽泻、薏苡仁、猪苓);利尿通淋药(车前子、关木通、滑石、石韦):利湿退黄药(茵陈、金钱草、虎杖)【难点】利水消肿药(茯苓、泽泻、意以仁、猪苓);利尿通淋药(车前子、关木通、滑石、石韦):利湿退黄药(茵陈、金钱草、虎杖)第十四单元:温里药(建议学时数:2.5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掌握温里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及使用注意。掌握附

祛风湿强筋骨药(桑寄生、五加皮)。 第十二单元:化湿药(建议学时数:1.5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气味芳香,性偏温燥,化湿运脾;功效:醒脾化湿、燥湿健脾;适应 湿阻中焦证;据不同证候,作适当的配伍;阴虚血燥及气虚者应慎用,入煎剂宜后下。 2.能力培养:熟悉化湿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掌握相 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3.教学方法:多媒体授课,启发式、提问式教学 【重点】 苍术、厚朴;藿香、佩兰;砂仁、白豆蔻。 【难点】 苍术、厚朴;藿香、佩兰;砂仁、白豆蔻。 第十三单元:利水渗湿药(建议学时数:2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利水渗湿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及各节药 物的性能特点;利水消肿药(茯苓、泽泻、薏苡仁、猪苓);利尿通淋药(车前子、关 木通、滑石、石韦);利湿退黄药(茵陈、金钱草、虎杖);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 点。 2.能力培养:茯苓为何可治寒热虚实各种水肿。茵陈蒿现代药理研究。 3.教学方法:多媒体授课,启发式、提问式教学 【重点】 利水消肿药(茯苓、泽泻、薏苡仁、猪苓);利尿通淋药(车前子、关木通、滑石、 石韦);利湿退黄药(茵陈、金钱草、虎杖)。 【难点】 利水消肿药(茯苓、泽泻、薏苡仁、猪苓);利尿通淋药(车前子、关木通、滑石、 石韦);利湿退黄药(茵陈、金钱草、虎杖)。 第十四单元:温里药(建议学时数:2.5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掌握温里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及使用注意。掌握附

杨北联后大学子、干姜、吴茉萸、肉桂。掌握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2.能力培养:温里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附子药性及毒性的现代研究进展。3.教学方法:多媒体授课,启发式、提问式教学【重点】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花椒(附椒目)丁香(附母丁香)小茴香(附八角茴香)【难点】附子、千姜、肉桂、吴茱萸、花椒(附椒目)丁香(附母丁香)小茴香(附八角茴香)第十五单元:理气药(建议学时数:2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掌握理气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及使用注意。掌握橘皮、积实、木香、香附。掌握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2.能力培养:气滞证和肺、脾、肝三脏的密切关系。行气、调气、破气、降气、疏肝等含义的解释。理气药除了用于各种气滞证外,常作为化湿药、活血药、化痰药的配伍药物,广泛用于临床诸有关病证中。3.教学方法:多媒体授课,启发式、提问式教学【重点】橘皮(附橘核、橘络、橘叶、化橘红)积实(附积壳)木香、香附、青皮、川楝子、沉香。【难点】橘皮(附橘核、橘络、橘叶、化橘红)积实(附积壳)木香、香附、青皮、川楝子、沉香。第十六单元:消食药(建议学时数:0.5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消食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及配伍方法;山楂、神曲、麦芽、莱子、鸡内金;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子、干姜、吴茱萸、肉桂。掌握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2.能力培养:温里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附子药性及 毒性的现代研究进展。 3.教学方法:多媒体授课,启发式、提问式教学 【重点】 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花椒(附椒目)、丁香(附母丁香)、小茴香(附八角 茴香)。 【难点】 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花椒(附椒目)、丁香(附母丁香)、小茴香(附八角 茴香)。 第十五单元:理气药(建议学时数:2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掌握理气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及使用注意。掌握橘 皮、枳实、木香、香附。掌握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2.能力培养:气滞证和肺、脾、肝三脏的密切关系。行气、调气、破气、降气、疏 肝等含义的解释。理气药除了用于各种气滞证外,常作为化湿药、活血药、化痰药的配 伍药物,广泛用于临床诸有关病证中。 3.教学方法:多媒体授课,启发式、提问式教学 【重点】 橘皮(附橘核、橘络、橘叶、化橘红)、枳实(附枳壳)、木香、香附、青皮、川楝 子、沉香。 【难点】 橘皮(附橘核、橘络、橘叶、化橘红)、枳实(附枳壳)、木香、香附、青皮、川楝 子、沉香。 第十六单元:消食药(建议学时数:0.5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消食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及配伍方法;山楂、神曲、麦芽、莱 菔子、鸡内金;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杨北联后大学2.能力培养:各药的消食特点;山楂的现代药理研究及临床新用。3.教学方法:多媒体授课,启发式、提问式教学【重点】山楂、神曲、麦芽、莱子、鸡内金。【难点】山楂、神曲、麦芽、莱子、鸡内金。第十七单元:驱虫药(建议学时数:0.5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掌握驱虫药的含义、各种驱虫药的不同作用、配伍方法及使用注意。掌握使君子、苦楝皮、槟榔;了解南瓜子、鹤草芽、雷丸。2.能力培养:每味药物的驱虫特点3.教学方法:多媒体授课,启发式、提问式教学【重点】使君子、苦楝皮、槟榔【难点】使君子、苦楝皮、槟榔。第十八单元:止血药(建议学时数:2.5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止血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及各节正血药的性能特点;白及、三七、蒲黄、灶心土等药的用法;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2.能力培养:瘀血出血的机制,出血造成亡阳病理机制。艾叶的现代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3.教学方法:多媒体授课,启发式、提问式教学【重点】凉血止血药(小蓟、地榆、大蓟、槐花、白茅根);化瘀止血药(三七、茜草、蒲黄);收敛止血药(白及);温经止血药(艾叶)【难点】凉血止血药(小蓟、地榆、大蓟、槐花、白茅根);化瘀止血药(三七、茜草、蒲黄);收敛正血药(白及);温经止血药(艾叶)

2.能力培养:各药的消食特点;山楂的现代药理研究及临床新用。 3.教学方法:多媒体授课,启发式、提问式教学 【重点】 山楂、神曲、麦芽、莱菔子、鸡内金。 【难点】 山楂、神曲、麦芽、莱菔子、鸡内金。 第十七单元:驱虫药(建议学时数:0.5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掌握驱虫药的含义、各种驱虫药的不同作用、配伍方法及使用注意。 掌握使君子、苦楝皮、槟榔;了解南瓜子、鹤草芽、雷丸。 2.能力培养:每味药物的驱虫特点 3.教学方法:多媒体授课,启发式、提问式教学 【重点】 使君子、苦楝皮、槟榔。 【难点】 使君子、苦楝皮、槟榔。 第十八单元:止血药(建议学时数:2.5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止血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及各节止血 药的性能特点;白及、三七、蒲黄、灶心土等药的用法;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2.能力培养:瘀血出血的机制,出血造成亡阳病理机制。艾叶的现代药理研究及临 床应用。 3.教学方法:多媒体授课,启发式、提问式教学 【重点】 凉血止血药(小蓟、地榆、大蓟、槐花、白茅根);化瘀止血药(三七、茜草、蒲 黄);收敛止血药(白及);温经止血药(艾叶)。 【难点】 凉血止血药(小蓟、地榆、大蓟、槐花、白茅根);化瘀止血药(三七、茜草、蒲 黄);收敛止血药(白及);温经止血药(艾叶)

西北联后大学第十九单元:活血化瘀药(建议学时数:2.5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熟悉活血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着重理解配伍理气药的道理)及各节药物的性能特点、使用注意。掌握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掌握川芎、郁金、延胡索、益母草(附:荒蔚子)红花(附番红花)、桃仁、丹参、牛膝(附:土牛膝)水蛭。熟悉乳香、姜黄、鸡血藤、马钱子(附:木鳖子)没药、土鳖虫、骨碎补、三棱、术。了解五灵脂、王不留行、血竭、苏木、自然铜、穿山甲。2.能力培养:了解活血化淤药的定义及概述,掌握主要代表药的来源、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量用法和使用注意。熟悉药物9味,了解药物13味。3.教学方法:多媒体授课,启发式、提问式教学【重点】活血化淤药的定义和代表药的功效及应用【难点】活血化淤药的定义和代表药的功效及应用。第二十单元:化痰止咳平喘药(建议学时数:2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化痰止咳平喘药的定义及概述,主要代表药的来源、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量用法和使用注意。掌握半夏、桔梗、川贝母、瓜萎、桑白皮、掌劳子、苦杏仁(附甜杏仁)、苏子。熟悉浙贝母、天南星(附胆南星)、竹茹、旋覆花、百部、款冬花紫菀、马兜铃、白果(附银杏叶)、枇杷叶。2.能力培养:熟悉化痰止咳平喘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及各节药物的性能特点、使用注意。掌握药物8味,熟悉药物10味,了解药物22味。掌握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3.教学方法:多媒体授课,启发式、提问式教学【重点】

第十九单元:活血化瘀药(建议学时数: 2.5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熟悉活血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着重理解配伍理气药 的道理)及各节药物的性能特点、使用注意。掌握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掌握 川芎、郁金、延胡索、益母草(附:茺蔚子)、红花(附番红花)、桃仁、丹参、牛膝(附: 土牛膝)、水蛭。熟悉乳香、姜黄、鸡血藤、马钱子(附:木鳖子)、没药、 土鳖虫、 骨碎补、三棱、莪术。了解五灵脂、王不留行、血竭、苏木、自然铜、穿山甲。 2.能力培养:了解活血化淤药的定义及概述,掌握主要代表药的来源、性味、归经、 功效、应用、用量用法和使用注意。熟悉药物 9 味,了解药物 13 味。 3.教学方法:多媒体授课,启发式、提问式教学 【重点】 活血化淤药的定义和代表药的功效及应用。 【难点】 活血化淤药的定义和代表药的功效及应用。 第二十单元:化痰止咳平喘药(建议学时数:2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化痰止咳平喘药的定义及概述,主要代表药的来源、性味、归经功效、 应用、用量用法和使用注意。掌握半夏、桔梗、川贝母、瓜蒌、桑白皮、葶苈子、苦杏 仁(附甜杏仁)、苏子。熟悉浙贝母、天南星(附胆南星)、竹茹、旋覆花、百部、款冬花、 紫菀、马兜铃、白果(附银杏叶)、枇杷叶。 2.能力培养:熟悉化痰止咳平喘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及各节药物 的性能特点、使用注意。掌握药物 8 味,熟悉药物 10 味,了解药物 22 味。掌握相似 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3.教学方法:多媒体授课,启发式、提问式教学 【重点】

共15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