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中药学讲稿(第11-18章)

课程名称:《中药学》第5周,第1讲次摘 要第十章泻下药第一节攻下药(部分)授课题目(章、节)第二节润下药第三节峻下逐水药本讲目的要求及重点难点:【目的要求】1.掌握泻下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及各节药物的性能特点2.熟悉泻下药的用法(含炮制方法)、剂量、禁忌。3.了解番泻叶、芦荟、火麻仁、郁李仁、甘遂、牵牛子、巴豆、大戟。【重点】1.润肠通便药的适应症。2.峻下逐水药性能、功效、主治和使用注意以及甘遂性能特点、功效和应用。【难点】1.何谓“釜底抽薪”、“通因通用”。2.甘遂生与熟不同、配伍不同其结果截然不同。内容【本讲课程的引入】复习提问(1)试述大黄的功效、应用及作用机制。(2)清虚热药本节有哪些药物。导言(1)课题介绍。(2)本节药物概况介绍
课程名称:《中药学》 第 5 周,第 1 讲次 摘 要 授课题目(章、节) 第十章 泻下药 第一节 攻下药(部分) 第二节润下药 第三节峻下逐水药 本讲目的要求及重点难点: 【目的要求】 1.掌握泻下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及各节药物的性 能特点 2.熟悉泻下药的用法(含炮制方法)、剂量、禁忌。 3.了解番泻叶、芦荟、火麻仁、郁李仁、甘遂、牵牛子、巴豆、大戟。 【重 点】 1. 润肠通便药的适应症。 2. 峻下逐水药性能、功效、主治和使用注意以及甘遂性能特点、功效和应用。 【难 点】 1. 何谓“釜底抽薪”、“通因通用”。 2. 甘遂生与熟不同、配伍不同其结果截然不同。 内 容 【本讲课程的引入】 复习提问 (1)试述大黄的功效、应用及作用机制。 (2)清虚热药本节有哪些药物。 导言 (1)课题介绍。 (2)本节药物概况介绍

【本讲课程的内容】芒硝Mangxiao《名医别录》为含硫酸钠的天然矿物经精制而成的结晶体。【性能】咸、苦,寒。归胃、大肠经。【功效】泻下攻积,润燥软坚,清热消肿。【应用】1.积滞便秘。本品能泻下攻积,且性寒能清热,味咸润燥软坚,对实热积滞,大便燥结者尤为适宜。常与大黄相须为用,以增强泻下通便作用。2.咽痛、口疮、目赤及痛疮肿痛。本品外用有清热消肿作用。治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可与硼砂、冰片、朱砂同用,如冰硼散,或以芒硝置西瓜中制成的西瓜霜外用;治目赤肿痛,可用芒硝置豆腐上化水或用玄明粉配制眼药水,外用滴眼:治乳痛初起,可用本品化水或用纱布包裹外敷;治肠痛初起,可与大黄、大蒜同用,捣烂外敷;治痔疮肿痛,可单用本品煎汤外洗。【用法用量】10~15g,冲入药汁内或开水溶化后服。外用适量。【使用注意】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忌用或慎用。【鉴别用药】芒硝、大黄均为泻下药,常相须用治肠燥便秘。然大黄味苦泻下力强,有荡涤肠胃之功,为治热结便秘之主药;芒硝味咸,可软坚泻下,善除燥屎坚结。番泻叶Fanxieye《饮片新参》
【本讲课程的内容】 芒 硝 Mangxiao 《名医别录》 为含硫酸钠的天然矿物经精制而成的结晶体。 【性能】 咸、苦,寒。归胃、大肠经。 【功效】 泻下攻积,润燥软坚,清热消肿。 【应用】 1.积滞便秘。本品能泻下攻积,且性寒能清热,味咸润燥软坚,对 实热积滞,大便燥结者尤为适宜。常与大黄相须为用,以增强泻下通便作 用。 2.咽痛、口疮、目赤及痈疮肿痛。本品外用有清热消肿作用。治咽 喉肿痛、口舌生疮,可与硼砂、冰片、朱砂同用,如冰硼散,或以芒硝置 西瓜中制成的西瓜霜外用;治目赤肿痛,可用芒硝置豆腐上化水或用玄明 粉配制眼药水,外用滴眼;治乳痈初起,可用本品化水或用纱布包裹外 敷;治肠痈初起,可与大黄、大蒜同用,捣烂外敷;治痔疮肿痛,可单用 本品煎汤外洗。 【用法用量】 10~15g,冲入药汁内或开水溶化后服。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忌用或慎用。 【鉴别用药】 芒硝、大黄均为泻下药,常相须用治肠燥便秘。然大 黄味苦泻下力强,有荡涤肠胃之功,为治热结便秘之主药;芒硝味咸,可 软坚泻下,善除燥屎坚结。 番泻叶 Fanxieye 《饮片新参》

为豆科植物狭叶番泻或尖叶番泻的干燥小叶。【性能】甘、苦,寒。归大肠经。【功效】泻下通便。【应用】1.热结便秘。本品苦寒降泄,既能泻下导滞,又能清导实热,适用于热结便秘,亦可用于习惯性便秘及老年便秘。大多单味泡服,小剂量可起缓泻作用,大剂量则可攻下;若热结便秘,腹满胀痛者,可与积实、厚朴配伍,以增强泻下导滞作用。2.腹水肿胀。本品能泻下行水消胀,用于腹水肿胀,单味泡服,或与牵牛子、大腹皮同用。此外,临床上以番泻叶小剂量,每日3克,代茶饮,用于中风昏迷者,可通肠腑,缓解症状,以利康复。【用法用量】温开水泡服,1.5~3g;煎服,2~6g,宜后下。【使用注意】妇女哺乳期、月经期及孕妇忌用。芦荟Luhui《药性论》为百合科肉质植物库拉索芦荟及好望角芦荟的液质经浓缩的干燥物。【性能】苦,寒。归肝、胃、大肠经。【功效】泻下通便,清肝,杀虫。【应用】1.热结便秘。本品苦寒降泄,既能泻下通便,又能清肝火,除烦热。2.烦燥惊痫。本品有较好的清肝火作用。用治肝经火盛的便秘漫
为豆科植物狭叶番泻或尖叶番泻的干燥小叶。 【性能】 甘、苦,寒。归大肠经。 【功效】 泻下通便。 【应用】 1.热结便秘。本品苦寒降泄,既能泻下导滞,又能清导实热,适用 于热结便秘,亦可用于习惯性便秘及老年便秘。大多单味泡服,小剂量可 起缓泻作用,大剂量则可攻下;若热结便秘,腹满胀痛者,可与枳实、厚 朴配伍,以增强泻下导滞作用。 2.腹水肿胀。本品能泻下行水消胀,用于腹水肿胀,单味泡服,或 与牵牛子、大腹皮同用。 此外,临床上以番泻叶小剂量,每日 3 克,代茶饮,用于中风昏迷 者,可通肠腑,缓解症状,以利康复。 【用法用量】 温开水泡服,1.5~3g;煎服,2~6g,宜后下。 【使用注意】 妇女哺乳期、月经期及孕妇忌用。 芦荟 Luhui 《药性论》 为百合科肉质植物库拉索芦荟及好望角芦荟的液质经浓缩的干燥物。 【性能】 苦,寒。归肝、胃、大肠经。 【功效】 泻下通便,清肝,杀虫。 【应用】 1.热结便秘。本品苦寒降泄,既能泻下通便,又能清肝火,除烦 热。 2.烦燥惊痫。本品有较好的清肝火作用。用治肝经火盛的便秘溲

赤、头晕头痛、烦燥易怒、惊痫抽搐等证,常与龙胆草、子、青黛等同用,如当归芦荟丸。3.小儿疮积。本品能杀虫疗。用治虫积腹痛、面色萎黄、形瘦体弱的小儿痞积证,以芦荟与使君子等份为未,米饮调服;或配人参、白术等益气健脾之品,如肥儿丸。此外,取其杀虫之效,可外用治疗癣疮。【用法用量】入丸散服,每次1~2g。外用适量。【使用注意】脾胃虚弱,食少便糖及孕妇忌用。第二节润下药本类药物多为植物种子和种仁,富含油脂,味甘质润,多入脾、大肠经,能润滑大肠,促使排便而不致峻泻。适用于年老津枯、产后血虚、热病伤津及失血等所致的肠燥津枯便秘。使用时还应根据不同病情,配伍其他药物。若热盛津伤而便秘者,配清热养阴药;兼气滞者,配伍行气药;因血虚引起便秘者,可配伍补血药。火麻仁Huomaren《神农本草经》为桑科植物大麻的干燥成熟果实。【性能】甘,平。归脾、胃、大肠经。【功效】润肠通便。【应用】肠燥便秘。本品甘平,质润多脂,能润肠通便,且又兼有滋养补虚作用。适用于老人、产妇及体弱津血不足的肠燥便秘证。单用有效,如《肘后方》用本品研碎,以米杂之煮粥服。临床亦常与郁李仁、瓜萎仁、苏
赤、头晕头痛、烦燥易怒、惊痫抽搐等证,常与龙胆草、栀子、青黛等同 用,如当归芦荟丸。 3.小儿疳积。本品能杀虫疗疳。用治虫积腹痛、面色萎黄、形瘦体 弱的小儿疳积证,以芦荟与使君子等份为末,米饮调服;或配人参、白术 等益气健脾之品,如肥儿丸。 此外,取其杀虫之效,可外用治疗癣疮。 【用法用量】 入丸散服,每次 1~2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及孕妇忌用。 第二节 润下药 本类药物多为植物种子和种仁,富含油脂,味甘质润,多入脾、大肠 经,能润滑大肠,促使排便而不致峻泻。适用于年老津枯、产后血虚、热 病伤津及失血等所致的肠燥津枯便秘。使用时还应根据不同病情,配伍其 他药物.若热盛津伤而便秘者,配清热养阴药;兼气滞者,配伍行气药; 因血虚引起便秘者,可配伍补血药。 火麻仁 Huomaren 《神农本草经》 为桑科植物大麻的干燥成熟果实。 【性能】 甘,平。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 润肠通便。 【应用】 肠燥便秘。本品甘平,质润多脂,能润肠通便,且又兼有滋养补虚作 用。适用于老人、产妇及体弱津血不足的肠燥便秘证。单用有效,如《肘 后方》用本品研碎,以米杂之煮粥服。临床亦常与郁李仁、瓜蒌仁、苏

子、否仁等润肠通便药同用,或与大黄、厚朴等配伍,以加强通便作用。【用法用量】煎服,10~15g,打碎入煎。郁李仁Yuliren《神农本草经》为蔷薇科植物欧李、郁李或长柄扁桃的干燥成熟种子。【性能】辛、苦、甘,平。归脾、大肠、小肠经。【功效】润肠通便,利水消肿。【应用】1.肠燥便秘。本品质润多脂,润肠通便作用类似火麻仁而较强,且润中兼可行大肠之气滞。常与火麻仁、柏子仁、杏仁等润肠药同用,用于大肠气滞,肠燥便秘之证,如五仁丸。2.水肿胀满及脚气浮肿。本品能利水消肿,可与桑白皮、赤小豆等利水消肿药同用,如郁李仁汤。【用法用量】煎服,6~12g,打碎入煎。【使用注意】孕妇慎用。松子仁Songziren《开宝本草》为松科乔木红松PinuskoraiensisSieb.etZucc等的种仁。主产于东北。于果实成熟后采收,晒干,去硬壳取出种子。【性能】甘,温。归肺、肝、大肠经。【功效】润肠通便,润肺止咳。【应用】
子、杏仁等润肠通便药同用,或与大黄、厚朴等配伍,以加强通便作用。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打碎入煎。 郁李仁 Yuliren 《神农本草经》 为蔷薇科植物欧李、郁李或长柄扁桃的干燥成熟种子。 【性能】 辛、苦、甘,平。归脾、大肠、小肠经。 【功效】 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应用】 1.肠燥便秘。本品质润多脂,润肠通便作用类似火麻仁而较强,且 润中兼可行大肠之气滞。常与火麻仁、柏子仁、杏仁等润肠药同用,用于 大肠气滞,肠燥便秘之证,如五仁丸。 2.水肿胀满及脚气浮肿。本品能利水消肿,可与桑白皮、赤小豆等 利水消肿药同用,如郁李仁汤。 【用法用量】 煎服,6~12g,打碎入煎。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 松子仁 Songziren 《开宝本草》 为松科乔木红松 Pinus koraiensis Sieb. et Zucc 等的种仁。主产 于东北。于果实成熟后采收,晒干,去硬壳取出种子。 【性能】 甘,温。归肺、肝、大肠经。 【功效】 润肠通便,润肺止咳。 【应用】

1.肠燥便秘。本品质润气香,甘润入肠而有润肠通便作用,宜用于津枯肠燥便秘之证。如老人虚秘,可以本品配火麻仁、柏子仁等份同研,溶白醋为丸,黄芪汤送服(《本草衍义》)。2.肺燥干咳。本品质润,入肺而有润肺止咳之功。用治肺燥咳嗽,可与胡桃仁共捣成膏状,加熟蜜,饭后米汤送服(《玄惑传尸方》)。【用法用量】】煎服,5~10g。或入膏、丸。【使用注意】脾虚便糖,湿痰者禁用。第二节峻下逐水药本类药物大多苦寒有毒,药力峻猛,服药后能引起剧烈腹泻,有的兼能利尿,能使体内潴留的水饮通过二便排出体外,消除肿胀。适用于全身水肿,大腹胀满,以及停饮等正气未衰之证。本类药攻伐力强,副作用大,易伤正气,临床应用当“中病即止”,不可久服,使用时常配伍补益药以保护正气。体虚者慎用,孕妇忌用。还要注意本类药物的炮制、剂量、用法及禁忌等,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甘遂Gansui《神农本草经》为大戟科植物甘遂的干燥块根。【性能】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功效】泻水逐饮,消肿散结。【应用】1.水肿,膨胀,胸胁停饮。本品苦寒性降,善行经隧之水湿,泻下逐饮力峻,药后可连续泻下,使潴留水饮排泄体外。2.风痰癫痫。本品尚有逐痰涎作用。临床上以甘遂为末,入猪心煨
1.肠燥便秘。本品质润气香,甘润入肠而有润肠通便作用,宜用于 津枯肠燥便秘之证。如老人虚秘,可以本品配火麻仁、柏子仁等份同研, 溶白醋为丸,黄芪汤送服(《本草衍义》)。 2.肺燥干咳。本品质润,入肺而有润肺止咳之功。用治肺燥咳嗽, 可与胡桃仁共捣成膏状,加熟蜜,饭后米汤送服(《玄惑传尸方》)。 【用法用量】 煎服,5~10g。或入膏、丸。 【使用注意】 脾虚便溏,湿痰者禁用。 第二节 峻下逐水药 本类药物大多苦寒有毒,药力峻猛,服药后能引起剧烈腹泻,有的兼 能利尿,能使体内潴留的水饮通过二便排出体外,消除肿胀。适用于全身 水肿,大腹胀满,以及停饮等正气未衰之证。 本类药攻伐力强,副作用大,易伤正气,临床应用当“中病即止”, 不可久服,使用时常配伍补益药以保护正气。体虚者慎用,孕妇忌用。还 要注意本类药物的炮制、剂量、用法及禁忌等,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甘遂 Gansui 《神农本草经》 为大戟科植物甘遂的干燥块根。 【性能】 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 【功效】 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应用】 1.水肿,臌胀,胸胁停饮。本品苦寒性降,善行经隧之水湿,泻下 逐饮力峻,药后可连续泻下,使潴留水饮排泄体外。 2.风痰癫痫。本品尚有逐痰涎作用。临床上以甘遂为末,入猪心煨

后,与朱砂未为丸服,可用于风痰癫痫之证,如遂心丹。3.疮痛肿毒。本品外用能消肿散结,治疮痛肿毒,可用甘遂末水调外敷。【用法用量】入丸散服,每次0.5~1g。外用适量,生用。内服醋制用,以减低毒性。【使用注意】虚弱者及孕妇忌用。不宜与甘草同用。京大戟Jingdaji《神农本草经》为大戟科植物大戟的干燥根。【性能】苦,寒;有毒。归肺、脾、肾经。【功效】泻水逐饮,消肿散结。【应用】1.水肿、胀、胸胁停饮。本品泻水逐饮作用类似甘遂而稍逊,偏行脏腑之水湿,多治水肿,膨胀,正气未衰者。《活法机要》治水肿腹水,用大戟与大枣同煮,去大戟不用,食枣。又如十枣汤。2.痛肿疮毒,疡痰核。本品能消肿散结,内服外用均可。治热毒痈肿疮毒,可鲜用捣烂外敷;治颈项间痈疽,配当归、白术、生半夏为丸服;治痰火凝聚的痰核,可用大戟与鸡蛋同煮,食鸡蛋。【用法用量】煎服,1.5~3g;入丸散服,每次1g。外用适量,生用。内服醋制用,以减低毒性。【使用注意】虚弱者及孕妇忌用。不宜与甘草同用
后,与朱砂末为丸服,可用于风痰癫痫之证,如遂心丹。 3.疮痈肿毒。本品外用能消肿散结,治疮痈肿毒,可用甘遂末水调 外敷。 【用法用量】 入丸散服,每次 0.5~1g。外用适量,生用。内服醋 制用,以减低毒性。 【使用注意】 虚弱者及孕妇忌用。不宜与甘草同用。 京大戟 Jingdaji 《神农本草经》 为大戟科植物大戟的干燥根。 【性能】 苦,寒;有毒。归肺、脾、肾经。 【功效】 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应用】 1.水肿、臌胀、胸胁停饮。本品泻水逐饮作用类似甘遂而稍逊,偏 行脏腑之水湿,多治水肿,臌胀,正气未衰者。《活法机要》治水肿腹 水,用大戟与大枣同煮,去大戟不用,食枣。又如十枣汤。 2.痈肿疮毒,瘰疬痰核。本品能消肿散结,内服外用均可。治热毒 痈肿疮毒,可鲜用捣烂外敷;治颈项间痈疽,配当归、白术、生半夏为丸 服;治痰火凝聚的瘰疬痰核,可用大戟与鸡蛋同煮,食鸡蛋。 【用法用量】 煎服,1.5~3g;入丸散服,每次 1g。外用适量,生 用。内服醋制用,以减低毒性。 【使用注意】 虚弱者及孕妇忌用。不宜与甘草同用

芜花Yuanhua《神农本草经》为瑞香科植物芜花的干燥花蕾。【性能】苦、辛,温;有毒。归肺、脾、肾经。【功效】泻水逐饮,祛痰止咳,杀虫疗疮。【应用】1.胸胁停饮,水肿,膨胀。本品泻水逐饮作用与甘遂、京大戟相似而力稍逊,且以泻胸胁水饮,并能祛痰止咳见长。故适用于胸胁停饮所致的喘咳、胸胁引痛、心下瘩鞭及水肿、胀等证。2.咳嗽痰喘。本品能祛痰止咳,用于咳嗽痰喘证。可单用或与大枣煎服。近代有用醋制花的粉剂及苯制莞花制成的胶囊或水泛丸,以防治慢性支气管炎,有良效。3.头疮、白秃、顽癣及痛肿。本品外用能杀虫疗疮,用治头疮、白秃、顽癣等皮肤病及痛肿。【用法用量】煎服,1.5~3g;入丸散服,每次0.6g。外用适量。内服醋制用,以降低毒性。【使用注意】虚弱者及孕妇忌用。不宜与甘草同用。【鉴别用药】】甘遂、京大戟、芜花均为峻下逐水药,具有泻水逐饮之效,作用峻猛,常同用治疗水肿、胀、胸胁停饮之证。但甘遂作用最强,其次为京大戟,最弱者为芜花。其中甘遂善行经隧之水湿,大戟偏行脏腑水湿,芜花以泻胸胁水饮,并祛痰止咳见长。另外,三者均有毒,且不宜与甘草同用;内服时,多醋制,可降低其毒性
芫花 Yuanhua 《神农本草经》 为瑞香科植物芫花的干燥花蕾。 【性能】 苦、辛,温;有毒。归肺、脾、肾经。 【功效】 泻水逐饮,祛痰止咳,杀虫疗疮。 【应用】 1.胸胁停饮,水肿,臌胀。本品泻水逐饮作用与甘遂、京大戟相似 而力稍逊,且以泻胸胁水饮,并能祛痰止咳见长。故适用于胸胁停饮所致 的喘咳、胸胁引痛、心下痞鞭及水肿、臌胀等证。 2.咳嗽痰喘。本品能祛痰止咳,用于咳嗽痰喘证。可单用或与大枣 煎服。近代有用醋制芫花的粉剂及苯制芫花制成的胶囊或水泛丸,以防治 慢性支气管炎,有良效。 3.头疮、白秃、顽癣及痈肿。本品外用能杀虫疗疮,用治头疮、白 秃、顽癣等皮肤病及痈肿。 【用法用量】 煎服,1.5~3g;入丸散服,每次 0.6g。外用适量。 内服醋制用,以降低毒性。 【使用注意】 虚弱者及孕妇忌用。不宜与甘草同用。 【鉴别用药】 甘遂、京大戟、芫花均为峻下逐水药,具有泻水逐饮 之效,作用峻猛,常同用治疗水肿、臌胀、胸胁停饮之证。但甘遂作用最 强,其次为京大戟,最弱者为芫花。其中甘遂善行经隧之水湿,大戟偏行 脏腑水湿,芫花以泻胸胁水饮,并祛痰止咳见长。另外,三者均有毒,且 不宜与甘草同用;内服时,多醋制,可降低其毒性

牵牛子(Qianniuzi《名医别录》为旋花科植物牵牛的干燥成熟种子。【性能】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功效】泻下逐水,去积杀虫。【应用】1.水肿,胀。本品苦寒,其性降泄,能通利二便以排泄水湿,其逐水作用虽较甘遂、京大戟稍缓,但仍属峻下逐水之品,以水湿停滞,正气未衰者为宜。2.痰饮喘咳。本品能泻肺气,逐痰饮,用治肺气雍滞,痰饮咳喘,面目浮肿者,可与大黄、槟榔为末服,如牛黄夺命散3.虫积腹痛。本品能去积杀虫,并可借其泻下通便作用以排除虫体。治虫、虫及虫积腹痛者,可与槟榔、使君子同用,研末送服,以增强去积杀虫之功。【用法用量】煎服,3~9g。入丸散服,每次1.5~3g。本品炒用药性减缓。【使用注意】孕妇忌用。不宜与巴豆、巴豆霜同用巴豆Badou《神农本草经》为大戟科植物巴豆的干燥成熟果实。【性能】辛,热;有大毒。归胃、大肠经。【功效】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外用蚀疮
牵牛子 Qianniuzi 《名医别录》 为旋花科植物牵牛的干燥成熟种子。 【性能】 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 【功效】 泻下逐水,去积杀虫。 【应用】 1.水肿,臌胀。本品苦寒,其性降泄,能通利二便以排泄水湿,其 逐水作用虽较甘遂、京大戟稍缓,但仍属峻下逐水之品,以水湿停滞,正 气未衰者为宜。 2.痰饮喘咳。本品能泻肺气,逐痰饮,用治肺气壅滞,痰饮咳喘, 面目浮肿者,可与大黄、槟榔为末服,如牛黄夺命散 3.虫积腹痛。本品能去积杀虫,并可借其泻下通便作用以排除虫 体。治蛔虫、绦虫及虫积腹痛者,可与槟榔、使君子同用,研末送服,以 增强去积杀虫之功。 【用法用量】 煎服,3~9g。入丸散服,每次 1.5~3g。本品炒用 药性减缓。 【使用注意】 孕妇忌用。不宜与巴豆、巴豆霜同用。 巴豆 Badou 《神农本草经》 为大戟科植物巴豆的干燥成熟果实。 【性能】 辛,热;有大毒。归胃、大肠经。 【功效】 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外用蚀疮

【应用】1.寒积便秘。本品辛热,能峻下冷积,开通肠道闭塞。2.腹水胀。本品峻泻,有较强的逐水退肿作用。用治腹水胀,可用巴豆配否仁为丸服。3.喉痹痰阻。本品能祛痰利咽以利呼吸。治喉痹涎雍塞气道,呼吸困难,甚则室息欲死者,可单用巴豆,去皮,线穿纳入喉中,牵出即苏;近代用于白喉及喉炎引起喉梗阻,用巴豆霜吹入喉部,引起呕吐,排出痰涎,使梗阻症状得以缓解。4.痛肿未溃、癣恶疮。本品外用有蚀腐肉、疗疮毒作用。【用法用量】入丸散服,每次0.1~0.3g.。大多数制成巴豆霜用,以减低毒性。外用适量。【使用注意】孕妇及体弱者忌用。不宜与牵牛子同用。【本讲课程的小结】(1)芒硝的功用要点。(2)甘遂、大戟与芜花;大黄与巴豆的功用要点。【讲课程的作业】1.火麻仁与郁李仁在通便方面治证有何不同。2.峻下逐水药使用注意有那些。3.对比甘遂、大戟与花在逐水消肿方面的应用
【应用】 1.寒积便秘。本品辛热,能峻下冷积,开通肠道闭塞。 2.腹水臌胀。本品峻泻,有较强的逐水退肿作用。用治腹水臌胀, 可用巴豆配杏仁为丸服。 3.喉痹痰阻。本品能祛痰利咽以利呼吸。治喉痹涎壅塞气道,呼吸 困难,甚则窒息欲死者,可单用巴豆,去皮,线穿纳入喉中,牵出即苏; 近代用于白喉及喉炎引起喉梗阻,用巴豆霜吹入喉部,引起呕吐,排出痰 涎,使梗阻症状得以缓解。 4.痈肿未溃、疥癣恶疮。本品外用有蚀腐肉、疗疮毒作用。 【用法用量】 入丸散服,每次 0.1~0.3g.。大多数制成巴豆霜 用,以减低毒性。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孕妇及体弱者忌用。不宜与牵牛子同用。 【本讲课程的小结】 (1)芒硝的功用要点。 (2)甘遂、大戟与芫花;大黄与巴豆的功用要点。 【讲课程的作业】 1. 火麻仁与郁李仁在通便方面治证有何不同。 2. 峻下逐水药使用注意有那些。 3. 对比甘遂、大戟与芫花在逐水消肿方面的应用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中药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中药学讲稿(第1-10章).doc
- 《中药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中药学讲稿(第24-28章).doc
- 《中药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中药学讲稿(第19-20章:活血化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doc
- 《中药学》课程教学大纲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doc
-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一章 炒法(stir-heating drugs in a caldron).ppt
-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八章 其他炙法.ppt
-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五章 复制法、第十六章 发酵、发芽法、第十七章 制霜法.pptx
-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四章 蒸煮燀法.ppt
-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三章 煅法.ppt
-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二章 炙法.ppt
-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饮片的切制(cutting).ppt
-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净选与加工.ppt
-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炮制品的质量要求及贮藏保管.ppt
-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中药炮制的分类及辅料.ppt
-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中药炮制的目的及对药物的影响.ppt
-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ppt
-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资源(知识点)重点难点剖析.docx
-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二章 中药炮制的基本理论.docx
-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一章 绪论.docx
-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三章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docx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各章题库及参考解答(共二十六章,含各论).doc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26、27、28章 涌吐、攻毒、拔毒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23章 开窍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25章 收涩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22章 平肝息风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21章 安神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20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24章 补虚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9章 活血化瘀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8章 止血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6、17章 消食药和驱虫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5章 理气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3章 利水渗湿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4章 温里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2章 化湿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0章 泻下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9章 清热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8章 解表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1章 祛风湿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7章 总论.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