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7章 总论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PT
文档页数:57
文件大小:18.19M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 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 第四章 药性理论 第四章 药性理论 山茱萸 第五章 中药的配伍 第六章 中药的用药禁忌 第七章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总论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中药的产地和采集 中药的炮制 中药的性能 中药的配伍 用药禁忌 用药剂量与用法

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基本概念中药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用来防病治病的天然药物及其加工制品。草药广泛流行于民间。为民间医生所习用,且加工炮制尚欠规范的部分中药。中药学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中药学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 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基本概念 中药 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用来防病治病的 天然药物及其加工制品。 草药 广泛流行于民间,为民间医生所习用,且加工炮制 尚欠规范的部分中药

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原始社会药物的起源夏商周时代伊尹创制汤液酒剂的发明五十二病方黄帝内经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一 、原始社会药物的起源 二、夏商周时代 酒剂的发明 伊尹创制汤液 五十二病方 黄帝内经

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中国医学名著三、秦汉时期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约成书于东纯·吴香等进汉末年(一说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载药365种,分上、中、清·扑呈村拌下三品。它是对汉以前药学知识和经验的第一次大总结,为现存最早的本草学专著,中医四大经典之一。4点牡校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三、秦汉时期 简称《本经》,约成书于东 汉末年(一说西汉末年至东汉 初年),载药365种,分上、中、 下三品。它是对汉以前药学知 识和经验的第一次大总结,为 现存最早的本草学专著,中医 四大经典之一

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四、两晋南北朝时期本草經集注中国古典学装作者,梁·陶弘景(公元456~536年):成书于公元500年左右,共七卷。载药730种,刊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对于药物的寒热性味用朱、墨点子于区别,以朱点为热。墨点为冷无点为平:总括诸病通用的药物。是《本经》之后对药物的又一次总结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四、两晋南北朝时期 作者,梁·陶弘景(公元 456~536年),成书于公元500 年左右,共七卷,载药730种, 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对 于药物的寒热性味用朱、墨点予 于区别,以朱点为热,墨点为冷, 无点为平;总括诸病通用的药物。 是《本经》之后对药物的又一次 总结

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四两晋南北朝时期陶弘景像作者,梁·陶弘景(公元456~536年),成书于公元500年左右,共七卷,载药730种,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对于药物的寒热性味用朱、墨点子于区别,以朱点为热,墨点为冷无点为平:总括诸病通用的药物。是《本经》之后对药物的又一次总结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四、两晋南北朝时期 作者,梁·陶弘景(公元 456~536年),成书于公元500 年左右,共七卷,载药730种, 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对 于药物的寒热性味用朱、墨点予 于区别,以朱点为热,墨点为冷, 无点为平;总括诸病通用的药物。 是《本经》之后对药物的又一次 总结

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四、两晋南北朝时期雷公炉灵谕作者,南朝(公元420一辑供本479年)雷教,是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书中系统的介绍了多种炮制方法以及炮制的作用、目的。对后世中药炮制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R9431LX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0598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四、两晋南北朝时期 作者,南朝(公元420- 479年)雷敩,是我国第一部 炮制专著。书中系统的介绍了 多种炮制方法以及炮制的作用、 目的,对后世中药炮制的发展 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五、隋唐时期福唐·新檬草又名《唐本草》,唐·苏敬、李勤等编写:成书于公名茗元659年。载药844种,新增药物114种,采用图文并茂的主生创礼方法,开创了世界药学著作的先例。是我国第一部官修本草,也是世界公开颁布的-最早的药典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五、隋唐时期 又名《唐本草》,唐·苏 敬、李勣等编写,成书于公 元659年。载药844种,新增 药物114种,采用图文并茂的 方法,开创了世界药学著作 的先例。是我国第一部官修 本草,也是世界公开颁布的 最早的药典

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六、宋金元时期证类本茸作者,宋代唐慎微。成书于公元1082年,载药1558种,附方3000余首。在集前人著作大成方面作了极大贡献,为后世保存了大量古代方药的宝贵文献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六、宋金元时期 作者,宋代唐慎微,成书 于公元1082年,载药1558种, 附方3000余首。在集前人著 作大成方面作了极大贡献, 为后世保存了大量古代方药 的宝贵文献

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七明代明·李时珍历代中医名著精华丛书本草纲目作者,明代李时珍,成书原著于公元1578年,共52卷,载药1892种,附方11096首,新增药物374种。全面总结了明以前的药性理论,保存了大量医药文献,还介绍了植物学、动物学等多学科知识,是我国科·精华本·技史上极其辉煌的硕果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七、明 代 作者,明代李时珍,成书 于公元1578年,共52卷,载药 1892种,附方 11096首,新增 药物374种。全面总结了明以 前的药性理论,保存了大量医 药文献,还介绍了植物学、动 物学等多学科知识,是我国科 技史上极其辉煌的硕果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