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第二医科大学:中药学专业各课程标准汇编(合集)

中药学专业课程标准目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3《形势与政策》课程标准.:7《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标准1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标准1827《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标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标准42《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课程标准48《计算机文化基础-1》课程标准5456《计算机文化基础-2》课程标准《体育》课程标准62《大学英语》课程标准.65《医用高等数学》课程标准9397《军事理论》课程标准,99《无机化学》课程标准。108《有机化学》课程标准130《分析化学-1》课程标准,《物理化学》课程标准.134147《分析化学-2》课程标准,152《人体解部学》课程标准,《生理学》课程标准..169175《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标准《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标准188《中医学基础》课程标准197202《药用植物学》课程标准205《中药学》课程标准211《方剂学》课程标准《药理学》课程标准,218《中药药理学》课程标准227《中药化学》课程标准238《中药药剂学》课程标准246《中药鉴定学》课程标准.258262《中药炮制学》课程标准.271《中药分析学》课程标准275《文献检索》课程标准《物理学》课程标准,278《医药数理统计》课程标准280287《药事管理学》课程标准,《临床药理学》课程标准.292298《生物技术制药》课程标准《药物毒理学》课程标准303《中药材加工与养护学》课程标准3101
1 中药学专业课程标准 目 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 . 3 《形势与政策》课程标准 . 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标准 . 1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标准 . 18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标准 . 2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标准 . 42 《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课程标准 . 48 《计算机文化基础-1》课程标准 . 54 《计算机文化基础-2》课程标准 . 56 《体育》课程标准 . 62 《大学英语》课程标准 . 65 《医用高等数学》课程标准 . 93 《军事理论》课程标准 . 97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 . 99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 . 108 《分析化学-1》课程标准 . 130 《物理化学》课程标准 . 134 《分析化学-2》课程标准 . 147 《人体解剖学》课程标准 . 152 《生理学》课程标准 . 169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标准 . 175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标准 . 188 《中医学基础》课程标准 . 197 《药用植物学》课程标准 . 202 《中药学》课程标准 . 205 《方剂学》课程标准 . 211 《药理学》课程标准 . 218 《中药药理学》课程标准 . 227 《中药化学》课程标准 . 238 《中药药剂学》课程标准 . 246 《中药鉴定学》课程标准 . 258 《中药炮制学》课程标准 . 262 《中药分析学》课程标准 . 271 《文献检索》课程标准 . 275 《物理学》课程标准 . 278 《医药数理统计》课程标准 . 280 《药事管理学》课程标准 . 287 《临床药理学》课程标准 . 292 《生物技术制药》课程标准 . 298 《药物毒理学》课程标准 . 303 《中药材加工与养护学》课程标准 . 310

《中药学综合实验》课程标准314《中药拉丁语》课程标准319《中药资源综合利用与产品开发》课程标准325《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标准329《专业英语》课程标准,338《临床药物治疗学》课程标准错误!未定义书签。347《现代物流》课程标准。《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课程标准350《体内药物分析》课程标准355361《电子商务》课程标准。:《中医养生学》课程标准365《药用植物栽培学》课程标准:368《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标准370《药物经济学》课程标准,错误!未定义书签。2
2 《中药学综合实验》课程标准 . 314 《中药拉丁语》课程标准 . 319 《中药资源综合利用与产品开发》课程标准 . 325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标准 . 329 《专业英语》课程标准 . 338 《临床药物治疗学》课程标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现代物流》课程标准 . 347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课程标准 . 350 《体内药物分析》课程标准 . 355 《电子商务》课程标准 . 361 《中医养生学》课程标准 . 365 《药用植物栽培学》课程标准 . 368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标准 . 370 《药物经济学》课程标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药学专业《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学时:40学分:2.5适用专业:中药学1.课程概述:本课程是本科所有专业通修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学校各专业学生的公共必修课,是对大学生系统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重要课程。本课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有效地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的教育,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本课程是大学生入校后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进一步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基础。2.课程目标:2.1知识目标:·知道大学生活特点,科学的学习理念、优良的学风,领会新时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领会人生观、价值观理论,分析思考有关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意义等人生问题,领悟人生真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投身人生实践,创造有价值的人生,科学进行人生价值评价。.知道当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新趋势,领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国精神、理性爱国、改革创新的重大意义。。领会社会主义道德基本理论,运用中华传统美德、中国革命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道德规范,正确进行道德分析及评价,学会应用基本的道德修养方法。领会社会主义法律基础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治体系、法治道路、法治思维、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等法律术语的基本含义。2.2能力目标:·能够在了解大学生活特点、我国大学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的基础上,深刻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树立科学的人生理想,初步具有大学生涯和职业生涯的规划、设计能力。·能够在明确个体对自然、社会、他人和自身应该承担责任的基础上,提高学习、交往及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培养科学生存发展和择业就业的适应能力。3
3 中药学专业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 学时:40 学分:2.5 适用专业:中药学 1.课程概述: 本课程是本科所有专业通修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中宣部、教育部规定 的高等学校各专业学生的公共必修课,是对大学生系统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 地,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和法律素质的重要课程。 本课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针对大学 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有效地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 观和法律观的教育,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 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本课程是大学生入校后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 是进一步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基础。 2.课程目标: 2.1 知识目标: 知道大学生活特点,科学的学习理念、优良的学风,领会新时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领会人生观、价值观理论,分析思考有关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意义等人生问 题,领悟人生真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投身人生实践,创造有价值 的人生,科学进行人生价值评价。 知道当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新趋势,领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国精神、理性爱国、改革创新的重大意义。 领会社会主义道德基本理论,运用中华传统美德、中国革命道德、社会公德、职业 道德、家庭美德等道德规范,正确进行道德分析及评价,学会应用基本的道德修养 方法。 领会社会主义法律基础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治体系、法治道路、 法治思维、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等法律术语的基本含义。 2.2 能力目标: 能够在了解大学生活特点、我国大学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的基础上,深刻认识大学生 的历史使命,树立科学的人生理想,初步具有大学生涯和职业生涯的规划、设计能 力。 能够在明确个体对自然、社会、他人和自身应该承担责任的基础上,提高学习、交 往及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培养科学生存发展和择业就业的适应能力

能够将道德的相关知识理论内化为自觉的意识、自身的习惯、自主的要求,成为道德生活的主体,提升道德认知力、道德辨别力和道德实践能力。能够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密切联系生活学习实际,掌握一定的法律常识,形成一定9的法律意识、法律实践能力,在社会生活中强化规则意识,自觉遵纪守法。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尊重社会主义法律权威,遂步形成法律信仰。2.3素质目标:具有走向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文化、道德、法律、职业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具有科学的公德意识、公民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家庭观念、法律意识、法治观念。·具有较为系统的道德与法律认知力、辨别力和实践能力。3.课程的主要内容与要求:序号教学项目教学内容与要求活动设计建议参考学时1绪论1.知道和领会大学生活特点,提1.课堂讨论什么是大学?理论高独立生活的能力,树立新的学为什么上大学?如何上大3学时学?习理念,培养优良学风,明确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2.引导学生进行大学生涯规划。2.领会道德与法律的异同。3.领会本课程的性质及重要意3.结合案例讲授。义,掌握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主要方法。第一章1.领会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关系;1.关于人的本质的中外研理论23学时人生的青春之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确立积极究。间进取的人生态度;用科学高尚的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人生观指引人生,反对错误的人质的理解。生观。3.案例讲授人生观问题。2.领会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4.人生问题的课堂讨论。分析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思考如何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3.辩证对待人生矛盾。协调自我身心关系、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3第二章1.知道和领会理想信念的含义1.案例讲授理想信念的含理论坚定理想信念与特征,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义特征。3学时2.运用基本理论指导自身树立2.举例说明理想信念的重4
4 能够将道德的相关知识理论内化为自觉的意识、自身的习惯、自主的要求,成为道 德生活的主体,提升道德认知力、道德辨别力和道德实践能力。 能够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密切联系生活学习实际,掌握一定的法律常识,形成一定 的法律意识、法律实践能力,在社会生活中强化规则意识,自觉遵纪守法。树立社 会主义法治观念,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尊重社会主义法律权威,逐步形成法律 信仰。 2.3 素质目标: 具有走向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文化、道德、法律、职业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具 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具有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具有科学的公德意识、公民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 家庭观念、法律意识、法治观念。 具有较为系统的道德与法律认知力、辨别力和实践能力。 3.课程的主要内容与要求: 序号 教学项目 教学内容与要求 活动设计建议 参考学时 1 绪论 1.知道和领会大学生活特点,提 高独立生活的能力,树立新的学 习理念,培养优良学风,明确当 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2.领会道德与法律的异同。 3.领会本课程的性质及重要意 义,掌握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 法律基础”课的主要方法。 1.课堂讨论什么是大学? 为什么上大学?如何上大 学? 2.引导学生进行大学生涯 规划。 3.结合案例讲授。 理论 3 学时 2 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 问 1.领会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关系; 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确立积极 进取的人生态度;用科学高尚的 人生观指引人生,反对错误的人 生观。 2.领会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分析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思考 如何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 生。 3.辩证对待人生矛盾。协调自我 身心关系、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 关系。 1.关于人的本质的中外研 究。 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 质的理解。 3.案例讲授人生观问题。 4.人生问题的课堂讨论。 理论 3 学时 3 第二章 坚定理想信念 1.知道和领会理想信念的含义 与特征,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 2.运用基本理论指导自身树立 1.案例讲授理想信念的含 义特征。 2.举例说明理想信念的重 理论 3 学时

科学的理想信念,追求崇高的理要意义。想信念。3.讨论理想信念的培养与追求问题。3.领会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坚持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统一;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第三章理论41.领会中国精神的内涵与价值,1.阐述重精神是中华民族6学时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传统。的含义。2.案例讲授与专题研究、课2.领会掌握爱国主义的科学内堂讨论结合起来,探讨爱国涵、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思考主义的深层问题。大学生应如何做忠诚的爱国者。3.领会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5第四章1.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1.价值观问题的由来。践行社会主义基本内容。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3学时核心价值观2.分析如何坚定价值观自信。三个层次。3.联系实际努力做社会主义核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现实意义。第五章理论61.领会道德的起源与本质,掌握1.视频教学。9学时明大德守公道德的功能与发展规律。2. 课堂理论学习。德严私德2.领会中华传统美德的当代价3.专题研究:家庭教育、学值与基本精神。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各自分3.领会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工与配合。容。4.思考与讨论:道德教育的4.知道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作用与局限性。庭美德的基本内容。第六章理论71.知道法律基础理论。1.中国法治发展简史。尊法学法守2.知道和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2.我国法律体系的主要构9学时法用法义法律体系、法治体系、法治道成。路。3.案例分析。3.知道和领会法治思维。4.专题研究:法治的内涵。4.领会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辅导答疑8课程辅导理论教材全部理论4学时4.教学建议:4.1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要形式,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要手段,理论讲授与课堂实践教学相结合。5
5 科学的理想信念,追求崇高的理 想信念。 3.领会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坚持 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统一;在 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 梦想。 要意义。 3.讨论理想信念的培养与 追求问题。 4 第三章 弘扬中国精神 1.领会中国精神的内涵与价值, 中国精神、民族精神、时代精神 的含义。 2.领会掌握爱国主义的科学内 涵、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思考 大学生应如何做忠诚的爱国者。 3.领会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 1.阐述重精神是中华民族 的传统。 2.案例讲授与专题研究、课 堂讨论结合起来,探讨爱国 主义的深层问题。 理论 6 学时 5 第四章 践行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1.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基本内容。 2.分析如何坚定价值观自信。 3.联系实际努力做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1.价值观问题的由来。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三个层次。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现实意义。 理论 3 学时 6 第五章 明大德 守公 德 严私德 1.领会道德的起源与本质,掌握 道德的功能与发展规律。 2.领会中华传统美德的当代价 值与基本精神。 3.领会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 容。 4.知道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 庭美德的基本内容。 1.视频教学。 2.课堂理论学习。 3.专题研究:家庭教育、学 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各自分 工与配合。 4.思考与讨论:道德教育的 作用与局限性。 理论 9 学时 7 第六章 尊法 学法 守 法 用法 1.知道法律基础理论。 2.知道和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法律体系、法治体系、法治道 路。 3.知道和领会法治思维。 4.领会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 关系。 1.中国法治发展简史。 2.我国法律体系的主要构 成。 3.案例分析。 4.专题研究:法治的内涵。 理论 9 学时 8 辅导答疑 教材全部理论 课程辅导 理论 4 学时 4.教学建议: 4.1 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要形式,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要手段,理论讲授与课堂实践教学相结合

紧密联系大学生的学习、思想、生活实际,开展专题研究,进行案例分析,综合运用辩论演讲、观看经典音像作品、辅导答疑、论文写作、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方法进行教学,注重启发引导,关注学生的实际需要。4.2评价方法:采取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4.3教材选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编写组主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4月,第8版。4.4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设课程网站,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教师自主制作教学课件。骨干教师的教学视频资料比较齐全,学生比较容易获得最新的网络课程资料信息。执笔:郝明扬审核:宋茂银审定:李万忠2019年9月7日6
6 紧密联系大学生的学习、思想、生活实际,开展专题研究,进行案例分析,综合运用辩论、 演讲、观看经典音像作品、辅导答疑、论文写作、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方法进行教学,注重 启发引导,关注学生的实际需要。 4.2 评价方法: 采取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平时成绩占 30%,期末考试成绩占 70%。 4.3 教材选编: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编写组主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 社,2018 年 4 月,第 8 版。 4.4 资源开发与利用: 建设课程网站,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教师自主制作教学课件。骨干教师的教学视频资 料比较齐全,学生比较容易获得最新的网络课程资料信息。 执 笔:郝明扬 审 核:宋茂银 审 定:李万忠 2019 年 9 月 7 日

中药学专业《形势与政策》课程标准学时:32学分:2适用专业:中药学1.课程概述:《形势与政策》是本科各专业通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掌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培养学生的政策解读能力和形势研判能力,使学生适应新时代医疗卫生工作要求,通过人生观养成与技能提高相衔接,把坚定的政治方向植入“乐道济世”的职业素养要求中,把高尚的爱国情操融入“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人生追求中。课程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基础。2.课程目标:2.1知识目标:知道新时代的形势特点和发展任务、目标,学习一些基本的形势政策理论和基础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形势与政策观、形势与政策的分析方法、形势发展变化的规律、政策的产生和发展、政策的本质和特征等。·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内容,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策体系,领会新时代政策方针的特征和目标指向。.了解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和基本矛盾,建立正确认识和分析经济社会问题的知识基础和逻辑框架。建构透析宏观形势政策问题的专业视角、知识基础,以及正确认识和解决专业问题的宏观视域和思维习惯。2.2技能目标:·运用马克思主义政策观和分析方法,观察变动不居的国内外局势,分析时代特点,把握时代脉搏,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和错综复杂的时代局势中保持定力,坚定方向。提高政策敏锐性和形势预判能力,增强理论联系实际、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执行力。·自觉把个人职业规划、人生追求目标和国家民族的前途结合起来,养成在平凡中成就伟大、在奉献中实现价值、在服务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维和行为习惯。2.3素质目标:·掌握马克思主义形势政策观,具有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恒心。.完整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核,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清时代特点和社会发展规律,具有攻坚克难的思想准备、脚踏实地的学习工作态度、追求民族复兴的使命担当。7
7 中药学专业 《形势与政策》课程标准 学时:32 学分:2 适用专业:中药学 1.课程概述: 《形势与政策》是本科各专业通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世界 观和方法论,掌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培养学生的政策解读能力和形势研判 能力,使学生适应新时代医疗卫生工作要求,通过人生观养成与技能提高相衔接,把坚定的 政治方向植入“乐道济世”的职业素养要求中,把高尚的爱国情操融入“自强不息、锐意进 取”的人生追求中。课程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马克思 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基础。 2.课程目标: 2.1 知识目标: 知道新时代的形势特点和发展任务、目标,学习一些基本的形势政策理论和基础知 识,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形势与政策观、形势与政策的分析方法、形势发展变化的规 律、政策的产生和发展、政策的本质和特征等。 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内容,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策体系,领会新时 代政策方针的特征和目标指向。 了解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和基本矛盾,建立正确认识和分析经济 社会问题的知识基础和逻辑框架。 建构透析宏观形势政策问题的专业视角、知识基础,以及正确认识和解决专业问题 的宏观视域和思维习惯。 2.2 技能目标: 运用马克思主义政策观和分析方法,观察变动不居的国内外局势,分析时代特点, 把握时代脉搏,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和错综复杂的时代局势中保持定力,坚定方 向。 提高政策敏锐性和形势预判能力,增强理论联系实际、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的自觉性和执行力。 自觉把个人职业规划、人生追求目标和国家民族的前途结合起来,养成在平凡中成 就伟大、在奉献中实现价值、在服务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维和行为习惯。 2.3 素质目标: 掌握马克思主义形势政策观,具有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恒心。 完整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核,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认清时代特点和社会发展规律,具有攻坚克难的思想准备、脚踏实地的学习工作态 度、追求民族复兴的使命担当

3.课程主要内容与要求:序号教学项目活动设计建议参考学时教学内容与要求1政策和理1.党的重要会议精神解读。1.视频讲座:权威理论论专家解读重大政4学时识记:会议主题、召开背景和会议策。任务。理解:政策内容和任务目标。2.课堂表演:“我向人大提议案。”运用:用政策分析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形势。2.全国人大重要会议精神解读。识记:全国两会的主要议题和重大关切。理解:国家重大政策的内容和目标指向。运用:正确分析时政热点问题。国内形势1.民族复兴的蓝图和实现路径。1.课堂讨论:我国理论2经济发展面临的问8学时识记:民族复兴的含义和历史使命。理解:实现民族复兴的条件、背景题。和路径。2.小论文写作:经运用:个体在民族复兴中的责任和济新常态下大学生担当。应具备怎样的专业素质。2.国内经济热点问题扫描。识记:经济现象和本质问题。3.热点问题讨论:理解:当前经济问题和相关政策措全面从严治党和依施。法治国的关系。运用:经济新常态表现、经济转型4.全面建成小康社升级的条件。会需要突出解决哪些问题。3.党的领导与法治中国。识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和重点难点。运用:依法治国,健全法治。4.社会建设和民生问题。识记:社会建设的意义。理解:民生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途径。运用:社会建设和民生问题所需要的专业素养和人文素质。8
8 3.课程主要内容与要求: 序号 教学项目 教学内容与要求 活动设计建议 参考学时 1 政策和理 论 1.党的重要会议精神解读。 识记:会议主题、召开背景和会议 任务。 理解:政策内容和任务目标。 运用:用政策分析当前经济社会发 展阶段和形势。 2.全国人大重要会议精神解读。 识记:全国两会的主要议题和重大 关切。 理解:国家重大政策的内容和目标 指向。 运用:正确分析时政热点问题。 1.视频讲座:权威 专 家 解 读 重 大 政 策。 2.课堂表演:“我向 人大提议案。” 理论 4 学时 2 国内形势 1.民族复兴的蓝图和实现路径。 识记:民族复兴的含义和历史使命。 理解:实现民族复兴的条件、背景 和路径。 运用:个体在民族复兴中的责任和 担当。 2.国内经济热点问题扫描。 识记:经济现象和本质问题。 理解:当前经济问题和相关政策措 施。 运用:经济新常态表现、经济转型 升级的条件。 3.党的领导与法治中国。 识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 义法治的本质特征。 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和 重点难点。 运用:依法治国,健全法治。 4.社会建设和民生问题。 识记:社会建设的意义。 理解:民生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 途径。 运用:社会建设和民生问题所需要 的专业素养和人文素质。 1.课堂讨论:我国 经济发展面临的问 题。 2.小论文写作:经 济新常态下大学生 应具备怎样的专业 素质。 3.热点问题讨论: 全面从严治党和依 法治国的关系。 4.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需要突出解决哪 些问题。 理论 8 学时

31.课堂讨论:厉害国际形势1.国际局势和大国关系。理论了,我的国。4学时识记:国际关系特点。理解:国际局势变化特点和我国对2.论文写作:全球外战略目标。化发展趋势和展运用:我国外交政策基本原则和特望。征。2.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和前景。识记:国际社会演变进程和规律。理解:我国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的责任和策略。运用: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需要的条件和需要克服的问题。健康中国1.课堂讨论:全民41.全民健康。理论识记:全民健康的目标和内容。健康是医学生实现16学时自我价值的大舞理解:全民健康在全面建成小康社台。会中的重要意义。运用:全民健康是实现美好生活目2.论文写作:总结标的必要条件。梳理近年来生态保2.绿色中国。护的政策措施以及识记:绿色中国的政策措施。效果评价。理解:生态问题产生的客观原因和3.情景剧表演或课解决前景。堂辩论:舌尖上的运用:养成“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安全。山”的发展理念和行为习惯。4.课堂讨论:广场3.食安中国。舞热折射出的社会识记:民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和政问题。府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理解:食品和医药安全的现状和原因。运用:食品安全机制的构建。4.全民健身。识记:健康人格的生理标准和精神气质。理解:全民健身运动存在的问题以及政策应对。运用:全民健身的科普方法和软硬件建设。4.教学建议:9
9 3 国际形势 1.国际局势和大国关系。 识记:国际关系特点。 理解:国际局势变化特点和我国对 外战略目标。 运用:我国外交政策基本原则和特 征。 2.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和前景。 识记:国际社会演变进程和规律。 理解:我国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 同体过程中的责任和策略。 运用: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需要 的条件和需要克服的问题。 1.课堂讨论:厉害 了,我的国。 2.论文写作:全球 化 发 展 趋 势 和 展 望。 理论 4 学时 4 健康中国 1.全民健康。 识记:全民健康的目标和内容。 理解:全民健康在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中的重要意义。 运用:全民健康是实现美好生活目 标的必要条件。 2.绿色中国。 识记:绿色中国的政策措施。 理解:生态问题产生的客观原因和 解决前景。 运用:养成“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 山”的发展理念和行为习惯。 3.食安中国。 识记:民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和政 府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 理解:食品和医药安全的现状和原 因。 运用:食品安全机制的构建。 4.全民健身。 识记:健康人格的生理标准和精神 气质。 理解:全民健身运动存在的问题以 及政策应对。 运用:全民健身的科普方法和软硬 件建设。 1.课堂讨论:全民 健康是医学生实现 自 我 价 值 的 大 舞 台。 2.论文写作:总结 梳理近年来生态保 护的政策措施以及 效果评价。 3.情景剧表演或课 堂辩论:舌尖上的 安全。 4.课堂讨论:广场 舞热折射出的社会 问题。 理论 16 学时 4.教学建议:

4.1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要形式,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要手段,全部采用专题教学和案例教学模式,重视启发式和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全面牢固地掌握基本政策和基本理论。4.2评价方法:采取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4.3教材选编:·《形势与政策》山东编写组主编,《形势与政策》,人民出版社。·教育部“形势与政策”年度教学要点。4.4资源开发与利用:充分利用数字校园,建设课程网站,丰富师生互动、互评和互学途径;及时向学生推介网络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的时事报告、研究文章。执笔:刘明审核:李万才审定:李万忠2019年9月7日10
10 4.1 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要形式,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要手段,全部采用专题教学和案例教学模式, 重视启发式和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全面牢固地掌握基本政策和基本理论。 4.2 评价方法: 采取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 30%,期末考 试成绩占 70%。4.3 教材选编: 《形势与政策》山东编写组主编,《形势与政策》,人民出版社。 教育部“形势与政策”年度教学要点。 4.4 资源开发与利用: 充分利用数字校园,建设课程网站,丰富师生互动、互评和互学途径;及时向学生推介 网络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的时事报告、研究文章。 执 笔:刘 明 审 核:李万才 审 定:李万忠 2019 年 9 月 7 日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山东农业大学:《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课件(实验指导,中药药理实验基本知识,共六个实验).pdf
-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藏象.ppt
-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精气学说.ppt
-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阴阳学说.ppt
-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病机.ppt
-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绪论(主讲:贾永森).ppt
-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气血津液与精神.ppt
-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体质.ppt
-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五行学说.ppt
-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防治原则.ppt
-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经络.ppt
-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病因与发病.ppt
-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中医养生.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7章 总论.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1章 祛风湿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8章 解表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9章 清热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0章 泻下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2章 化湿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4章 温里药.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