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中药学讲稿(第19-20章:活血化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

课程名称:《中药学》第10周,第1讲次摘要第十九章活血化药授课题目(章、节)第一节活血止痛药第二节活血调经药(部分I)本讲目的要求及重点难点:【目的要求】1.掌握活血化瘀药的概念、作用、适应证及使用注意。2.掌握活血止痛药、活血调经药的性能特点、作用及适应证。3.掌握川芎、延胡索、郁金、丹参的功效及应用。4.熟悉乳香及五灵脂的功效及主治。5.了解姜黄、没药的功效。【重点】1.活血化瘀药的作用、适应证及使用注意。2.川芎、延胡索、郁金、丹参的功效、应用。3.乳香、五灵脂的功效及主治。【难点】1.活血化瘀、破瘀等术语的含义。2.本节各味活血药的主治特点。内容【本讲课程的引入】复习提问试述三七、艾叶的功效、应用。导言(1)课题介绍。(2)活血化瘀药的概况介绍。(3)活血止痛药、活血调经药的概况介绍。【本讲课程的内容】第十九章活血化瘀药一、概念:凡以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功效,用于治
课程名称:《中药学》 第 10 周,第 1 讲次 摘 要 授课题目(章、节) 第十九章 活血化瘀药 第一节 活血止痛药 第二节 活血调经药(部分 I) 本讲目的要求及重点难点: 【目的要求】 1.掌握活血化瘀药的概念、作用、适应证及使用注意。 2.掌握活血止痛药、活血调经药的性能特点、作用及适应证。 3.掌握川芎、延胡索、郁金、丹参的功效及应用。 4.熟悉乳香及五灵脂的功效及主治。 5.了解姜黄、没药的功效。 【重 点】 1.活血化瘀药的作用、适应证及使用注意。 2.川芎、延胡索、郁金、丹参的功效、应用。 3.乳香、五灵脂的功效及主治。 【难 点】 1.活血化瘀、破瘀等术语的含义。 2.本节各味活血药的主治特点。 内 容 【本讲课程的引入】 复习提问 试述三七、艾叶的功效、应用。 导言 (1)课题介绍。 (2)活血化瘀药的概况介绍。 (3)活血止痛药、活血调经药的概况介绍。 【本讲课程的内容】 第十九章 活血化瘀药 一、概念:凡以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功效,用于治

疗瘀血病证的药物,称活血化瘀药,或活血祛瘀药,简称活血药,或化药。其中活血作用较强者,又称破血药,或逐瘀药。二、作用与适应症:1.活血化瘀药适用于一切瘀血阻滞之证。2.活血化瘀药,依据其作用强弱的不同,有和血行血、活血散瘀、破血逐瘀之分。因本章药物数量较多,按其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的不同,分为活血止痛药、活血调经药、活血疗伤药、破血消癣四类。3.临床上在应用活血化瘀药时,除根据各类药物的不同效用特点而随证选用外,尚需针对引起瘀血的原因进行配伍,以标本兼治。如寒凝血脉者,当配温里散寒、温通经脉药;热灼营血,瘀热互结者,宜配清热凉血,泻火解毒药;痰湿阻滞,血行不畅者,当配化痰除湿药;风湿痹阻,经脉不通者,应伍祛风除湿通络药;久瘀体虚或因虚致瘀者,则配补益药;癣瘦积聚,配伍软坚散结药。由于气血之间的密切关系,在使用活血祛瘀药时,常配伍行气药,以增强和提高活血散瘀的功效。三、使用注意:本类药物行散力强,易耗血动血,不宜用于妇女月经过多以及其他出血证无瘀血现象者:对于孕妇尤当慎用或忌用。四、现代药理研究:活血化瘀药具有改善血液循环;具有抗凝血的功能;能改善机体的代谢功能,促使组织的修复、创伤、骨折的愈合;又能调整机体免疫,有抗菌消炎作用。第一节活血止痛药本类药物多具辛味,辛散善行,既入血分,又入气分,活血每兼行气,有良好的正痛效果,主治气血瘀滞所致的各种痛证,如头痛,胸胁痛、心腹痛、痛经、产后腹痛,肢体痹痛、跌打损伤之瘀痛等。也可用于其他瘀血病证。活血止痛药各有不同的特点,临床应用时,应根据疼痛的不同部位,病因和病情,选择相应的药物,并作适当的配伍。如肝郁血瘀者,选兼理气疏肝之品,并配疏肝理气药;跌打损伤,瘀肿疼痛者,则选兼
疗瘀血病证的药物,称活血化瘀药,或活血祛瘀药,简称活血药,或化 瘀药。其中活血作用较强者,又称破血药,或逐瘀药。 二、作用与适应症: 1.活血化瘀药适用于一切瘀血阻滞之证。 2.活血化瘀药,依据其作用强弱的不同,有和血行血、活血散瘀、 破血逐瘀之分。因本章药物数量较多,按其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的不 同,分为活血止痛药、活血调经药、活血疗伤药、破血消癥四类。 3.临床上在应用活血化瘀药时,除根据各类药物的不同效用特点而 随证选用外,尚需针对引起瘀血的原因进行配伍,以标本兼治。如寒凝 血脉者,当配温里散寒、温通经脉药;热灼营血,瘀热互结者,宜配清 热凉血,泻火解毒药;痰湿阻滞,血行不畅者,当配化痰除湿药;风湿 痹阻,经脉不通者,应伍祛风除湿通络药;久瘀体虚或因虚致瘀者,则 配补益药;癥瘕积聚,配伍软坚散结药。由于气血之间的密切关系,在 使用活血祛瘀药时,常配伍行气药,以增强和提高活血散瘀的功效。 三、使用注意:本类药物行散力强,易耗血动血,不宜用于妇女月 经过多以及其他出血证无瘀血现象者;对于孕妇尤当慎用或忌用。 四、现代药理研究:活血化瘀药具有改善血液循环;具有抗凝血的功 能;能改善机体的代谢功能,促使组织的修复、创伤、骨折的愈合;又能 调整机体免疫,有抗菌消炎作用。 第一节 活血止痛药 本类药物多具辛味,辛散善行,既入血分,又入气分,活血每兼行 气,有良好的止痛效果,主治气血瘀滞所致的各种痛证,如头痛,胸胁 痛、心腹痛、痛经、产后腹痛,肢体痹痛、跌打损伤之瘀痛等。也可用 于其他瘀血病证。 活血止痛药各有不同的特点,临床应用时,应根据疼痛的不同部 位,病因和病情,选择相应的药物,并作适当的配伍。如肝郁血瘀者, 选兼理气疏肝之品,并配疏肝理气药;跌打损伤,瘀肿疼痛者,则选兼

消肿生肌药,并配活血疗伤之品;妇女经产诸痛者,选兼活血调经药并配养血活血调经之品;外科疮疡痛肿,选兼活血消肿之品,并配清热消痛解毒药。川芎Chuanxiong《神农本草经》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根茎。【性能】辛,温。归肝、胆、心包经。【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应用】1.血瘀气滞痛证。川芎善“下调经水,中开郁结”,为妇科要药,能活血调经,可用治多种妇产科的疾病。2.头痛,风湿痹痛。本品辛温升散,能“上行头目”,祛风正痛,为治头痛要药。【使用注意】阴虚火旺,多汗,热盛及无瘀之出血证和孕妇慎用。【现代药理研究】1.川嗪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的血氧供应,并降低心肌的耗氧量。2.川芎嗪可扩张脑血管,降低血管阻力,显著增加脑及肢体血流量,改善微循环。临床研究:川芎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如:用川芎、红花各等份压2片,每天口服3次,每次4片(每片含川芎、红花各1.25克),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用川芎24一28克,白酒30毫升,水250毫升,浸泡1小时后,加盖用文火炖煎分2次服,不饮酒者可单加水炖服,治疗功能性子宫出
消肿生肌药,并配活血疗伤之品;妇女经产诸痛者,选兼活血调经药, 并配养血活血调经之品;外科疮疡痈肿,选兼活血消肿之品,并配清热 消痈解毒药。 川芎 Chuanxiong 《神农本草经》 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根茎。 【性能】 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功效】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应用】 1.血瘀气滞痛证。川芎善“下调经水,中开郁结”,为妇科要药, 能活血调经,可用治多种妇产科的疾病。 2.头痛,风湿痹痛。本品辛温升散,能“上行头目”,祛风止痛, 为治头痛要药。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多汗,热盛及无瘀之出血证和孕妇慎用。 【现代药理研究】 1.川芎嗪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的血氧 供应,并降低心肌的耗氧量。 2.川芎嗪可扩张脑血管,降低血管阻力,显著增加脑及肢体血流 量,改善微循环。 临床研究:川芎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如:用川芎、红花各等份压 2 片,每天口服 3 次,每次 4 片(每片含川芎、红花各 1.25 克),治疗冠 心病心绞痛。 用川芎 24—28 克,白酒 30 毫升,水 250 毫升,浸泡 1 小时后,加 盖用文火炖煎分 2 次服,不饮酒者可单加水炖服,治疗功能性子宫出

血I。延胡索Yanhusuo《雷公炮炙论》为罂栗科植物延胡索的块根。【性能】辛、苦,温。归心、肝、脾经。【功效】活血,行气,止痛。【应用】1.用于气血瘀滞之痛证。本品辛散温通,为活血行气止痛之良药。若治心血瘀阻之胸痹心痛,常与丹参、桂枝、燕白、瓜萎等药同用;若配川子,可治热证胃痛,如金铃子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2.寒证胃痛,可配桂枝(或肉桂)、高良姜,如安中散(《和剂局方》);治气滞胃痛,可配香附、木香、砂仁;3.治瘀血胃痛,可配丹参、五灵脂等药用;4.配党参、白术、白芍等,可治中虚胃痛;5.治肝郁气滞之胸胁痛,可伍柴胡、郁金;治肝郁化火之胸胁痛,配伍川楝子、山;6.寒疝腹痛,可配小茴香、吴茱黄等药用;治气滞血瘀之痛经、月经不调、产后瘀滞腹痛,常配当归、红花、香附等药用;7.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常与乳香、没药同用;治风湿痹痛,可配秦艺、桂枝等药用。【现代药理研究】1.延胡索乙素有显著的镇痛、催眠、镇静与安定作用,甲素和丑素的镇痛作用也较为明显,并有一定的催眠、镇静与安定作用;2.醇提物能扩张冠脉、降低冠脉阻力、增加冠脉血流量,提高耐缺氧能力;
血。 延胡索 Yanhusuo 《雷公炮炙论》 为罂粟科植物延胡索的块根。 【性能】 辛、苦,温。归心、肝、脾经。 【功效】 活血,行气,止痛。 【应用】 1.用于气血瘀滞之痛证。本品辛散温通,为活血行气止痛之良药。 若治心血瘀阻之胸痹心痛,常与丹参、桂枝、薤白、瓜蒌等药同用;若 配川楝子,可治热证胃痛,如金铃子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2.寒证胃痛,可配桂枝(或肉桂)、高良姜,如安中散(《和剂局 方》);治气滞胃痛,可配香附、木香、砂仁; 3.治瘀血胃痛,可配丹参、五灵脂等药用; 4.配党参、白术、白芍等,可治中虚胃痛; 5.治肝郁气滞之胸胁痛,可伍柴胡、郁金;治肝郁化火之胸胁痛, 配伍川楝子、山栀; 6.寒疝腹痛,可配小茴香、吴茱萸等药用;治气滞血瘀之痛经、月 经不调、产后瘀滞腹痛,常配当归、红花、香附等药用; 7.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常与乳香、没药同用;治风湿痹痛,可 配秦艽、桂枝等药用。 【现代药理研究】 1.延胡索乙素有显著的镇痛、催眠、镇静与安定作用,甲素和丑素 的镇痛作用也较为明显,并有一定的催眠、镇静与安定作用; 2.醇提物能扩张冠脉、降低冠脉阻力、增加冠脉血流量,提高耐缺 氧能力;

3.总碱能对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血压、减慢心率;全碱有抗溃疡、抑制胃分泌的作用;乙素和丑素有肌肉松弛的作用。郁金Yujin《药性论》为姜科植物温郁金、姜黄、广西莪术或蓬莪术的块根【性能】辛、苦,寒。归肝、胆、心经。【功效】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黄。【应用】1.气滞血瘀之胸、胁、腹痛。本品味辛能行能散,既能活血,又能行气,故治气血瘀滞之痛证。2.热病神昏,癫痫痰闭。郁金辛散苦泄,能解郁开窍3.吐血、血、倒经、尿血、血淋。郁金性寒清热,味苦能降泄,入肝经血分而能凉血降气正血,用于气火上逆之吐血、血、倒经。4.肝胆湿热黄疽、胆石症。郁金性寒入肝胆经,能清利肝胆湿热,可治湿热黄疽,配茵陈蒿、子;配伍金钱草可治胆石症。【使用注意】畏丁香。【现代药理研究】1.郁金有保护肝细胞、促进肝细胞再生、去脂和抑制肝细胞纤维化的作用,能对抗肝脏毒性病变。2.姜黄素和挥发油能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减少尿内鸟胆元;煎剂能刺激胃酸及十二指肠液分泌。3.水煎剂能降低全血粘度,抑制血小板聚集,醇提物能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含量。水煎剂、挥发油对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3.总碱能对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血压、 减慢心率;全碱有抗溃疡、抑制胃分泌的作用;乙素和丑素有肌肉松弛 的作用。 郁金 Yujin 《药性论》 为姜科植物温郁金、姜黄、广西莪术或蓬莪术的块根。 【性能】 辛、苦,寒。归肝、胆、心经。 【功效】 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黄。 【应用】 1.气滞血瘀之胸、胁、腹痛。本品味辛能行能散,既能活血,又能 行气,故治气血瘀滞之痛证。 2. 热病神昏,癫痫痰闭。郁金辛散苦泄,能解郁开窍。 3. 吐血、衄血、倒经、尿血、血淋。郁金性寒清热,味苦能降泄, 入肝经血分而能凉血降气止血,用于气火上逆之吐血、衄血、倒经。 4. 肝胆湿热黄疸、胆石症。郁金性寒入肝胆经,能清利肝胆湿热, 可治湿热黄疸,配茵陈蒿、栀子;配伍金钱草可治胆石症。 【使用注意】 畏丁香。 【现代药理研究】 1.郁金有保护肝细胞、促进肝细胞再生、去脂和抑制肝细胞纤维化 的作用,能对抗肝脏毒性病变。 2.姜黄素和挥发油能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减少尿内鸟胆元;煎剂 能刺激胃酸及十二指肠液分泌。 3.水煎剂能降低全血粘度,抑制血小板聚集,醇提物能降低血浆纤 维蛋白含量。水煎剂、挥发油对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4.郁金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尤其对革兰氏阴性菌的作用强于对革兰氏阳性菌。郁金也有一定的抗炎止痛作用。此外郁金还有抗早孕的作用。姜黄Jianghuang《新修本草》为姜科植物姜黄的根茎。【性能】辛、苦,温。归肝、脾经。【功效】活血行气,通经止痛。【应用】1.气滞血瘀所致的心、胸、胁、腹诸痛。姜黄辛散温通,苦泄,既入血分又入气分,能活血行气而止痛。2.风湿痹痛。本品辛散苦燥温通,外散风寒湿邪,内行气血,通经止痛,尤长于行肢臂而除痹痛。【用法用量】煎服,3~10g。外用适量。【使用注意】血虚无气滞血瘀者慎用,孕妇忌用。【现代药理研究】1.姜黄素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浆粘度和全血粘度;2.水煎剂、姜黄粉石油醚、乙醇和水提物有抗早孕作用;3.姜黄素、水提物及有效成分有抗肿瘤作用;姜黄素、醇或醚提取物和挥发油能降血脂;乳香Ruxiang《名医别录》为橄榄科植物乳香树及其同属植物皮部渗出的树脂
4.郁金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尤其对革兰氏阴性菌的作用强于对 革兰氏阳性菌。郁金也有一定的抗炎止痛作用。此外郁金还有抗早孕的 作用。 姜黄 Jianghuang 《新修本草》 为姜科植物姜黄的根茎。 【性能】 辛、苦,温。归肝、脾经。 【功效】 活血行气,通经止痛。 【应用】 1.气滞血瘀所致的心、胸、胁、腹诸痛。姜黄辛散温通,苦泄,既 入血分又入气分,能活血行气而止痛。 2. 风湿痹痛。本品辛散苦燥温通,外散风寒湿邪,内行气血,通经 止痛,尤长于行肢臂而除痹痛。 【用法用量】 煎服,3~1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血虚无气滞血瘀者慎用,孕妇忌用。 【现代药理研究】 1. 姜黄素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浆粘度和全血粘度; 2.水煎剂、姜黄粉石油醚、乙醇和水提物有抗早孕作用; 3.姜黄素、水提物及有效成分有抗肿瘤作用;姜黄素、醇或醚提取 物和挥发油能降血脂; 乳香 Ruxiang 《名医别录》 为橄榄科植物乳香树及其同属植物皮部渗出的树脂

【性能】辛、苦,温。归心、肝、脾经【功效】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应用】1.跌打损伤、疮疡痛肿。乳香辛香走窜,入心、肝经。味苦通泄入血,既能散瘀止痛,又能活血消痛,祛腐生肌,为外伤科要药。2.气滞血瘀之痛证。本品辛散走窜,味苦通泄,既入血分,又入气分,能行血中气滞,化瘀止痛。【用法用量】煎服,3~10g,宜炒去油用。外用适量,生用或炒用,研末外敷。【使用注意】胃弱者慎用,孕妇及无瘀滞者忌用。【现代药理研究】1.乳香有镇痛、消炎、升高白细胞的作用,并能加速炎症渗出排泄,促进伤口愈合;所含烯有祛痰作用;2.乳香能明显减轻阿司匹林、保泰松、利血平所致胃粘膜损伤及应激性粘膜损伤,减低幽门结扎性溃疡指数及胃液游离酸度。3.不良反应:对胃肠道有较强的刺激性,可引起呕吐、腹痛、腹泻等。没药Moyao《开宝本草》为橄榄科植物没药树【性能】辛、苦,平。归心、肝、脾经。【功效】活血止痛,消肿生肌。【应用】
【性能】 辛、苦,温。归心、肝、脾经。 【功效】 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 【应用】 1.跌打损伤、疮疡痈肿。乳香辛香走窜,入心、肝经。味苦通泄入 血,既能散瘀止痛,又能活血消痈,祛腐生肌,为外伤科要药。 2.气滞血瘀之痛证。本品辛散走窜,味苦通泄,既入血分,又入气 分,能行血中气滞,化瘀止痛。 【用法用量】 煎服,3~10g,宜炒去油用。外用适量,生用或炒 用,研末外敷。 【使用注意】 胃弱者慎用,孕妇及无瘀滞者忌用。 【现代药理研究】 1.乳香有镇痛、消炎、升高白细胞的作用,并能加速炎症渗出排 泄,促进伤口愈合;所含蒎烯有祛痰作用; 2.乳香能明显减轻阿司匹林、保泰松、利血平所致胃粘膜损伤及应 激性粘膜损伤,减低幽门结扎性溃疡指数及胃液游离酸度。 3.不良反应:对胃肠道有较强的刺激性,可引起呕吐、腹痛、腹泻 等。 没药 Moyao 《开宝本草》 为橄榄科植物没药树 【性能】 辛、苦,平。归心、肝、脾经。 【功效】 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应用】

没药的功效主治与乳香相似。常与乳香相须为用,治疗跌打损伤瘀滞疼痛,痛疽肿痛,疮疡溃后久不收口以及一切瘀滞痛证。区别在于乳香偏于行气、伸筋,治疗痹证多用。没药偏于散血化瘀,治疗血瘀气滞较重之胃痛多用。【现代研究】1.没药对离体子宫先呈短暂的兴奋,后呈抑制现象;含油脂部分具有降脂、防止动脉内膜粥样斑块形成的作用;2.水浸剂对多种真菌有抑制作用,挥发油能轻度抑制霉菌;有局部刺激作用,能兴奋肠蠕动。3.不良反应:没药对局部有较强的刺激性,未经炮制或排制不当,可引起胸中烦闷、卧不安、呕吐、腹痛腹泻等。五灵脂Wulingzhi《开宝本草》为鼠科动物复齿鼠的粪便。【性能】苦、咸、甘,温。归肝经。【功效】活血止痛,化瘀止血。【应用】1.瘀血阻滞之痛证。本品苦泄温通,专入肝经血分,善于活血化痴止痛,为治疗瘀滞疼痛之要药。2.瘀滞出血证。本品炒用,既能活血散瘀,又能止血。故可用于瘀血内阻、血不归经之出血,如妇女崩漏经多,色紫多块,少腹刺痛。【使用注意】血虚无瘀及孕妇慎用。“十九畏”认为人参畏五灵脂,一般不宜同用。【现代药理研究】
没药的功效主治与乳香相似。常与乳香相须为用,治疗跌打损伤瘀 滞疼痛,痈疽肿痛,疮疡溃后久不收口以及一切瘀滞痛证。 区别在于乳香偏于行气、伸筋,治疗痹证多用。没药偏于散血化 瘀,治疗血瘀气滞较重之胃痛多用。 【现代研究】 1.没药对离体子宫先呈短暂的兴奋,后呈抑制现象;含油脂部分具有降 脂、防止动脉内膜粥样斑块形成的作用; 2.水浸剂对多种真菌有抑制作用,挥发油能轻度抑制霉菌;有局部 刺激作用,能兴奋肠蠕动。 3.不良反应:没药对局部有较强的刺激性,未经炮制或排制不当, 可引起胸中烦闷、卧寐不安、呕吐、腹痛腹泻等。 五灵脂 Wulingzhi 《开宝本草》 为鼯鼠科动物复齿鼯鼠的粪便。 【性能】 苦、咸、甘,温。归肝经。 【功效】 活血止痛,化瘀止血。 【应用】 1.瘀血阻滞之痛证。本品苦泄温通,专入肝经血分,善于活血化瘀 止痛,为治疗瘀滞疼痛之要药。 2. 瘀滞出血证。本品炒用,既能活血散瘀,又能止血。故可用于瘀 血内阻、血不归经之出血,如妇女崩漏经多,色紫多块,少腹刺痛。 【使用注意】 血虚无瘀及孕妇慎用。“十九畏”认为人参畏五灵 脂,一般不宜同用。 【现代药理研究】

1.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2.降低心肌细胞耗氧量;提高耐缺氧、耐寒和耐高温能力;能缓解平滑肌控挛;增强正常机体免疫功能,改善实验性微循环。第二节活血调经药凡以调畅血脉,通经止痛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活血调经药。丹参Danshen《神农本草经》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根。【性能】苦,微寒。归心、心包、肝经。【功效】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痛,除烦安神。【应用】1.月经不调,闭经痛经,产后瘀滞腹痛。丹参功善活血祛瘀,性微寒而缓,能祛瘀生新而不伤正,善调经水,为妇科调经常用药。2.血瘀心痛、院腹疼痛、癣痕积聚、跌打损伤及风湿痹证。本品善能通行血脉,祛瘀止痛,广泛应用于各种瘀血病证。3.疮痛肿毒:本品性寒,既能凉血活血,又能清热消痛,可用于热毒瘀阻引起的疮痛肿毒,常配伍清热解毒药用。4.热病烦躁神昏及心悸失眠。本品入心经,既可清热凉血,又可除烦安神,既能活血又能养血以安神定志。【用法用量】煎服,5~15g。活血化瘀宜酒炙用。【使用注意】反藜芦。孕妇慎用。【现代药理研究】1.能扩张冠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促进心肌缺血或
1.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 2.降低心肌细胞耗氧量;提高耐缺氧、耐寒和耐高温能力;能缓解 平滑肌痉挛;增强正常机体免疫功能,改善实验性微循环。 第二节 活血调经药 凡以调畅血脉,通经止痛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活血调经药。 丹参 Danshen 《神农本草经》 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根。 【性能】 苦,微寒。归心、心包、肝经。 【功效】 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除烦安神。 【应用】 1.月经不调,闭经痛经,产后瘀滞腹痛。丹参功善活血祛瘀,性微 寒而缓,能祛瘀生新而不伤正,善调经水,为妇科调经常用药。 2.血瘀心痛、脘腹疼痛、癥瘕积聚、跌打损伤及风湿痹证。本品善 能通行血脉,祛瘀止痛,广泛应用于各种瘀血病证。 3.疮痈肿毒:本品性寒,既能凉血活血,又能清热消痈,可用于热 毒瘀阻引起的疮痈肿毒,常配伍清热解毒药用。 4.热病烦躁神昏及心悸失眠。本品入心经,既可清热凉血,又可除 烦安神,既能活血又能养血以安神定志。 【用法用量】 煎服,5~15g。活血化瘀宜酒炙用。 【使用注意】 反藜芦。孕妇慎用。 【现代药理研究】 1.能扩张冠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促进心肌缺血或

损伤的恢复,缩小心肌梗死范围;2.能提高耐缺氧能力,对缺氧心肌有保护作用;能改善微循环,促进血液流速;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3.能调节血脂,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能保护肝细胞损伤,促进肝细胞再生,有抗肝纤维化作用。4.不良反应:个别患惠者在丹参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胃痛、食欲减少,口咽干燥,恶心呕吐,与丹参能抑制消化液的分泌有关。红花Honghua《新修本草》为菊科植物红花的筒状花冠。【性能】辛,温。归心、肝经。【功效】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应用】1.血滞经闭、痛经、产后滞腹痛。红花辛散温通,为活血祛瘀、通经止痛之要药,是妇产科血瘀病证的常用药。2.癣癜积聚。本品能活血通经,祛瘀消徽,可治疗瘤瘦积聚。3.胸痹心痛、血瘀腹痛、胁痛。本品能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善治阻心腹胁痛。。4.跌打损伤,瘀滞肿痛。本品善能通利血脉,消肿止痛,为治跌打损伤,瘀滞肿痛之要药。5.瘀滞斑疹色暗。本品能活血通脉以化滞消斑,可用于瘀热郁滞之斑疹色暗。【使用注意】孕妇忌用。有出血倾向者慎用
损伤的恢复,缩小心肌梗死范围; 2.能提高耐缺氧能力,对缺氧心肌有保护作用;能改善微循环,促 进血液流速;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3.能调节血脂,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能保护肝细胞损 伤,促进肝细胞再生,有抗肝纤维化作用。 4.不良反应:个别患者在丹参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胃痛、食欲减 少,口咽干燥,恶心呕吐,与丹参能抑制消化液的分泌有关。 红花 Honghua 《新修本草》 为菊科植物红花的筒状花冠。 【性能】 辛,温。归心、肝经。 【功效】 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应用】 1. 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红花辛散温通,为活血祛瘀、 通经止痛之要药,是妇产科血瘀病证的常用药。 2. 癥瘕积聚。本品能活血通经,祛瘀消徵,可治疗癥瘕积聚。 3. 胸痹心痛、血瘀腹痛、胁痛。本品能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善治 瘀阻心腹胁痛。 4. 跌打损伤,瘀滞肿痛。本品善能通利血脉,消肿止痛,为治跌打 损伤,瘀滞肿痛之要药。 5. 瘀滞斑疹色暗。本品能活血通脉以化滞消斑,可用于瘀热郁滞之 斑疹色暗。 【使用注意】 孕妇忌用。有出血倾向者慎用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中药学》课程教学大纲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doc
-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一章 炒法(stir-heating drugs in a caldron).ppt
-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八章 其他炙法.ppt
-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五章 复制法、第十六章 发酵、发芽法、第十七章 制霜法.pptx
-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四章 蒸煮燀法.ppt
-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三章 煅法.ppt
-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二章 炙法.ppt
-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饮片的切制(cutting).ppt
-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净选与加工.ppt
-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炮制品的质量要求及贮藏保管.ppt
-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中药炮制的分类及辅料.ppt
-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中药炮制的目的及对药物的影响.ppt
-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ppt
-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资源(知识点)重点难点剖析.docx
-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二章 中药炮制的基本理论.docx
-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一章 绪论.docx
-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三章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docx
-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四章 中药炮制目的及对药物的影响.docx
-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六章 中药饮片的包装贮藏与质量控制.docx
-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五章 中药炮制的分类及辅料.docx
- 《中药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中药学讲稿(第24-28章).doc
- 《中药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中药学讲稿(第1-10章).doc
- 《中药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中药学讲稿(第11-18章).doc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各章题库及参考解答(共二十六章,含各论).doc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26、27、28章 涌吐、攻毒、拔毒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23章 开窍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25章 收涩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22章 平肝息风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21章 安神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20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24章 补虚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9章 活血化瘀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8章 止血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6、17章 消食药和驱虫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5章 理气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3章 利水渗湿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4章 温里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2章 化湿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0章 泻下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9章 清热药.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