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教学资源(学术资料)治未病探讨 - 长沙医学院

32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20090ct,18(30) 《黄帝内经》治未病探讨 刘立莉 (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贵州贵阳550003) 关键词]黄帝内经;治未病 中图分类号]R2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8849(2009)30-3732-01 《黄帝内径》治未病源于《易经》、《道德经》,是传统中华文防病的时机。《黄帝内经》以“微”、“萌芽”等来形容。唐代大 化在维护人体健康领域的具体体现,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医家孙思邈称此时为“欲病”。如果欲病积而不愈就会发展 《黄帝内经》最早提出了治未病,在多个章节论述了治未病涵成为已病。《黄帝内经》对治疗欲病,预防已病有深刻认识 义和内容。本文节选有关条文,加以归纳阐述,对《黄帝内如《素问刺热病篇》曰:“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 经》治未病进行探讨,旨在为认识治未病、实施治未病工程寻病。”这里“病虽未发”指的就是欲病,指出了治欲病是治未病 源探宝 的重要内容。另外《素问·八正神明论》曰“上工救其萌芽 1最早提出治未病 指出治欲病是高明医生的上乘技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有“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日:“见微得过,周之不殆。”所谓“见微”是诊知微弱变化,即欲 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病,“得过”了解、掌握疾病所在和发生,“用之不殆”治疗欲病 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的论述,最早提出了治未就不会发生疾病。全文的意思是:诊视欲病,便能了解疾病的 病。文中“圣人”是指精通养生之道,用养生方法治病的医生,所在和发生,治疗欲病就不会发生疾病。治欲病可预防已病 也就是现代人称的养生专家。全文从3方面论述了治未病。是《黄帝内经》治未病的又一重要内容。 首先,“不治已病治未病”是养生专家的主张,直接提出治未4已病早治,预防传病 病。紧接着用“不治已乱治未乱”介绍在气机未乱时,随时维 传变是疾病发展变化的规律,其中传是病位的改变,变是 护气机平衡,是治未病的基本方法。最后用“渴而穿井,斗而病情变化和程度加重。《黄帝内经》有表里传变、经络传变、脏 铸锥”为比喻,批评“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的错腑传变、气血传变的不同。如《素问·皮部论》“百病的始生也 误行为,从反面强调治未病的重要性。以上三节从不同的角必生于皮毛,留而不去传入经,留而不去,传入府,与肠胃”就 度论述了治未病,开创治未病先河,历代医家以此为源,加以是表里传变的例子。疾病传变是一个由轻到重,由重到危的 发挥,使治未病成为中医一大特色。 过程,认识过程的各个阶段,可把握疾病的轻重治疗的效果 2重视养生,防患未然 预后的吉凶。一般早中期治疗效果好,可以彻底治疗,因此主 体健康的维护,重点是通过养生,对人体正气进行保张早中期治疗,预防疾病传变,避免造成严重损害和因病而 养,使精足、气充、神全,气机旺盛、平衡、畅达,从而增强人体亡。早期治疗,预防传变也是《黄帝内经》治未病的重要方面。 调节能力和抵抗能力。这是预防疾病的关键,是延缓衰老,享在《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有“病久则传化,上下不并,良医弗 受天年的基础,是维护健康的根本法则。这种重视养生,防患为”的告诚。指出疾病日久传变的必然趋势和造成“良医弗 未然的思想自始至终贯穿于《黄帝内经》之中,是《黄帝内经》治”的严重后果。《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还有一段论述:“善治 治未病的最高境界和重要内容。那么《黄帝内经》是怎么论述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 的?这就是:①“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上古天真论》),半生半死也。”更明确指出,善于早期治疗的医生才是高明的 精神安定不耗散,疾病无从发生。②“从之则苛疾不起”(《素医生,而疾病后期虽尽力治疗,也只能是“半生半死”了。由此 卢气调神大论》),遵从四季养生规律,任何疾病不会发生。看出《黄帝内经》治未病对已病早治、预防传变的重视 ③“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素问·灵兰秘典 《黄帝内经》治未病是以人体健康为对象,以事先预防为 论》),保养精神,使脏腑功能协调,便能长寿,始终不发生疾主轴的健康医学体系。他将人体健康状况分为常态、疾病萌 病。④"道者能却老而全形”(《素问·上古天真论》),遵照养生芽态疾病态3种,治未病针对3种状态分为日常养生、治欲 之道的人,能延缓衰老,使身体健康。⑤“谨道如法,长有天病治已病三类。日常养生着眼于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遵循 命”《素问·生气通天论》谨慎、严格遵守养生法则才能长久养生之道强身保健抗衰延寿,是治未病的最高境界和最重 健康。上述五条经文,清楚提示,养生能防病,养生能抗衰,养要内容。治欲病立足于察微知著,防微杜渐,遵循生成规律 生能长寿。养生治未病旨在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调气于疾病之先。治已病着力于早期治疗,知常达变,遵循传 3治疗欲病,预防已病 变规律,阻断传变,避免危害。总之,《黄帝内经》治未病为建 病的发生有从病生至病成的发展过程。在这生成过程立中医特色的健康医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气机变化微弱,形体尚未损害,疾病尚未形成,是一个治疗 [收稿日期]2009-06-25 万方数据
.3732·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2009 Oct,18(30) 《黄帝内经》治未病探讨 刘立莉 (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贵州贵阳550003) [关键词] 黄帝内经;治未病 [中图分类号】R2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8—8849(2009)30—3732—01 《黄帝内径》治未病源于《易经》、《道德经》,是传统中华文 化在维护人体健康领域的具体体现,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黄帝内经》最早提出了治未病,在多个章节论述了治未病涵 义和内容。本文节选有关条文,加以归纳、阐述,对《黄帝内 经》治未病进行探讨,旨在为认识治未病、实施治未病工程寻 源探宝。 1最早提出治未病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有“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 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 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的论述,最早提出了治未 病。文中“圣人”是指精通养生之道,用养生方法治病的医生, 也就是现代人称的养生专家。全文从3方面论述了治未病。 首先,“不治已病治未病”是养生专家的主张,直接提出治未 病。紧接着用“不治已乱治未乱”介绍在气机未乱时,随时维 护气机平衡,是治未病的基本方法。最后用“渴而穿井,斗而 铸锥”为比喻,批评“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的错 误行为,从反面强调治未病的重要性。以上三节从不同的角 度论述了治未病,开创治未病先河,历代医家以此为源,加以 发挥,使治未病成为中医一大特色。 2重视养生。防患未然 人体健康的维护,重点是通过养生,对人体正气进行保 养,使精足、气充、神全,气机旺盛、平衡、畅达,从而增强人体 调节能力和抵抗能力。这是预防疾病的关键,是延缓衰老,享 受天年的基础,是维护健康的根本法则。这种重视养生,防患 未然的思想自始至终贯穿于《黄帝内经》之中,是《黄帝内经》 治未病的最高境界和重要内容。那么《黄帝内经》是怎么论述 的?这就是:①“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上古天真论》), 精神安定不耗散,疾病无从发生。②“从之则苛疾不起”(《素 问-四气调神大论》),遵从四季养生规律。任何疾病不会发生。 ③“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素问·灵兰秘典 论》),保养精神,使脏腑功能协调,便能长寿,始终不发生疾 病。④“道者能却老而全形”(《素问·上古天真论》),遵照养生 之道的人,能延缓衰老,使身体健康。⑤“谨道如法,长有天 命”《素问·生气通天论》,谨慎、严格遵守养生法则,才能长久 健康。上述五条经文,清楚提示,养生能防病,养生能抗衰,养 生能长寿。养生治未病旨在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3治疗欲病,预防已病 疾病的发生有从病生至病成的发展过程。在这生成过程 中,气机变化微弱,形体尚未损害,疾病尚未形成,是一个治疗 防病的时机。《黄帝内经》以“微”、“萌芽”等来形容。唐代大 医家孙思邈称此时为“欲病”。如果欲病积而不愈,就会发展 成为已病。《黄帝内经》对治疗欲病,预防已病有深刻认识。 如《素问·刺热病篇》曰:“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日治未 病。”这里“病虽未发”指的就是欲病,指出了治欲病是治未病 的重要内容。另外《素问·八正神明论》日“上工救其萌芽”。 指出治欲病是高明医生的上乘技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日:“见微得过,周之不殆。”所谓“见微”是诊知微弱变化,即欲 病,“得过”了解、掌握疾病所在和发生,“用之不殆”治疗欲病 就不会发生疾病。全文的意思是:诊视欲病,便能了解疾病的 所在和发生,治疗欲病就不会发生疾病。:治欲病可预防已病, 是《黄帝内经》治未病的又一重要内容。 4已病早治。预防传病 传变是疾病发展变化的规律,其中传是病位的改变,变是 病情变化和程度加重。《黄帝内经》有表里传变、经络传变、脏 腑传变、气血传变的不同。如《素问·皮部论》“百病的始生也, 必生于皮毛,留而不去传人经,留而不去,传入府,与肠胃”就 是表里传变的例子。疾病传变是一个由轻到重,由重到危的 过程,认识过程的各个阶段,可把握疾病的轻重,治疗的效果, 预后的吉凶。一般早中期治疗效果好,可以彻底治疗,因此主 张早中期治疗,预防疾病传变,避免造成严重损害和因病而 亡。早期治疗,预防传变也是《黄帝内经》治未病的重要方面。 在《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有“病久则传化,上下不并,良医弗 为”的告诫。指出疾病日久传变的必然趋势和造成“良医弗 治”的严重后果。《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还有一段论述:“善治 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 半生半死也。”更明确指出,善于早期治疗的医生才是高明的 医生。而疾病后期虽尽力治疗,也只能是“半生半死”了。由此 看出《黄帝内经》治未病对已病早治、预防传变的重视。 《黄帝内经》治未病是以人体健康为对象,以事先预防为 主轴的健康医学体系。他将人体健康状况分为常态、疾病萌 芽态、疾病态3种,治未病针对3种状态分为日常养生、治欲 病、治已病三类。日常养生着眼于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遵循 养生之道,强身保健,抗衰延寿,是治未病的最高境界和最重 要内容。治欲病立足于察微知著,防微杜渐,遵循生成规律, 调气于疾病之先。治已病着力于早期治疗,知常达变,遵循传 变规律,阻断传变,避免危害。总之,《黄帝内经》治未病为建 立中医特色的健康医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收稿日期】2009—06—25 万方数据

《黄帝内经》治未病探讨 旧数据 文献链接 者 作者单位 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贵州,贵阳,550003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sT 英文刊名: 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年,卷(期) 2009,18(30) 被引用次数: 1.冯文林.吴弥漫. FENG Wen-1in.WMi-man《内经》”治未病"治则的思想探源[期刊论文]-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 志2006,12(12 刘焕兰《内经》"治未病”解读及其应用探讨[期刊论文]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6(6) 姜惟.童园园”治未病”的含义[期刊论文]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8(4) 4.金茹娜.吴丹巍中医眼科之”治未病"[期刊论文]-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33) 5.蓝毓营. LAN Yu-ying"治未病"源流述略[期刊论文]-上海中医药杂志2005,39(9) 6.金光亮《内经》未病概念与”治未病”理论探讨[期刊论文]一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029(12) 7.腰向颖钱彦方中医治未病”之我见[期刊论文]-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2) 8.洪蕾冼华. HONG Lei. XIAN Hua中医”治未病"的理论研究[期刊论文]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13(2) 9.王左原《内经》“治未病”思想的核心——先机扶正[期刊论文]-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4 10.胡永信《内经》”治未病"说探源[期刊论文]-医古文知识2002,19(4) 1.杨小芬杨意双中医“治未病”理论在社区高血压病管理中的应用[期刊论文]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7 2.谢有良"治未病"理论的临床应用与探讨[期刊论文]-中医研究2011(7) 3.童存存.牟建军.周端中医"治未病"思想防治高血压病探微[期刊论文]-江苏中医药201(12)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xdzxyjhzz200930051.aspx
《黄帝内经》治未病探讨 作者: 刘立莉 作者单位: 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贵州,贵阳,550003 刊名: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英文刊名: 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年,卷(期): 2009,18(30) 被引用次数: 2次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冯文林.吴弥漫.FENG Wen-lin.WU Mi-man 《内经》"治未病"治则的思想探源[期刊论文]-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 志2006,12(12) 2. 刘焕兰 《内经》"治未病"解读及其应用探讨[期刊论文]-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6(6) 3. 姜惟.童园园 "治未病"的含义[期刊论文]-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8(4) 4. 金茹娜.吴丹巍 中医眼科之"治未病"[期刊论文]-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33) 5. 蓝毓营.LAN Yu-ying "治未病"源流述略[期刊论文]-上海中医药杂志2005,39(9) 6. 金光亮 《内经》未病概念与"治未病"理论探讨[期刊论文]-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9(12) 7. 腰向颖.钱彦方 中医"治未病"之我见[期刊论文]-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2) 8. 洪蕾.冼华.HONG Lei.XIAN Hua 中医"治未病"的理论研究[期刊论文]-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13(2) 9. 王左原 《内经》"治未病"思想的核心——先机扶正[期刊论文]-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14(4) 10. 胡永信 《内经》"治未病"说探源[期刊论文]-医古文知识2002,19(4) 引证文献(3条) 1.杨小芬.杨意双 中医“治未病”理论在社区高血压病管理中的应用[期刊论文]-求医问药(学术版) 2012(7) 2.谢有良 "治未病"理论的临床应用与探讨[期刊论文]-中医研究 2011(7) 3.童存存.牟建军.周端 中医"治未病"思想防治高血压病探微[期刊论文]-江苏中医药 2011(12)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xdzxyjhzz200930051.aspx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四章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ppt
- 南通大学医学院:《妇产科疾病超声诊断》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五章 妇科.ppt
- 《内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篇 结缔组织病和风湿性疾病 第三章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ppt
-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急腹症(PPT课件讲稿)Acute Abdomen.pptx
- 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心理学基础》课程配套PPT教学课件(高职高专)第六章 病人心理干预.ppt
- 《中医妇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月经病.ppt
- 四川大学:《儿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Introduction & Infant Feeding.ppt
- 重庆医科大学:《影像核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内分泌系统 endocrine system(主讲:庞华、中国医科大学:李亚明).ppt
- 中国医科大学:子宫内膜癌(PPT课件讲稿,附属盛京医院:栾南南).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西医内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hyperthyroidism.ppt
-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支气管肺炎(PPT课件讲稿,儿童医学中心:陈路军).ppt
- 大连大学:医学院护理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汇编1(合集).doc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外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45章 骨折病人的护理 第二节 四肢骨折(下肢)、第三节 脊柱骨折与脊髓损伤.ppt
- 《内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心律失常 Cardiac Arrhythmia.ppt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急性肾功能衰竭(PPT课件讲稿,Acute Renal Failure,ARF,主讲:王艳秋).ppt
- 《健康评估》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神经系统检查 Neurological Assessment(主讲:董璐).ppt
- 长沙医学院:《内科学 Internal medicine》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篇 消化系统疾病 第十五章 原发性肝癌.ppt
- 口腔颌面外科学(PPT课件讲稿)阻生牙拔牙术.ppt
- 《临床血液学检验》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贫血(珠蛋白异常).ppt
- 《护理管理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一章 管理概述 Science of nursing management(主讲:王静).ppt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症状(PPT课件讲稿)发绀(主讲:林红).ppt
- 中国医科大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PT课件讲稿,附属盛京医院:宋薇薇).ppt
- 长沙医学院:慢性肾衰竭(PPT课件讲稿)Chronic Renal Failure.ppt
- 《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免疫细胞的分离与检测.ppt
- 《急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急救学——创伤(讲稿,繁体版).ppt
- 四川大学:《呼吸系统疾病护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五章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ppt
- 《内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口腔颌面外科麻醉与镇痛.ppt
- 《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静脉输液 intravenous infusion.ppt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性脑病(PPT课件讲稿)Hepatic Encephalopathy,HE(主讲:吴浩).ppt
- 《内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呼吸衰竭 Respiratory Failure.ppt
- 《母婴护理学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分娩并发症妇女的护理.ppt
- 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腹部检查(PPT讲稿)Abdominal examination.ppt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外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外科感染(主讲:刘利君).ppt
- 《核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七章 放射性核素治疗 Radionuclide Therapy(四川大学:匡安仁、泸州医学院:陈跃).ppt
- 《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资源(教学大纲)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Nursing.pdf
- 长沙医学院:《内科学 Internal medicine》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篇 消化系统疾病 第十七章 胰腺炎 第一节 急性胰腺炎.ppt
- 中国医科大学:门静脉高压症(PPT课件讲稿,附属盛京医院:宋军民).ppt
- 《黄帝内经》教学资源(学术资料)《难经》因时施针.pdf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学心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绪论(主讲:张岚).pptx
- 长沙医学院:《内科学 Internal medicine》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篇 消化系统疾病 第七章 肠结核和结核性腹膜炎.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