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办发〔2012〕14号)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党 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的通知 中办发〔2012)1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人民政府,中央和国家机关各 部委,解放军各总部、各大单位,各人民团体: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已经党中央、国务院同 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央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 2012年4月16日 -1
— 1 —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党 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的通知 中办发〔2012〕14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人民政府,中央和国家机关各 部委,解放军各总部、各大单位,各人民团体: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已经党中央、国务院同 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央中央办公厅 国 务 院 办 公 厅 2012 年 4 月 16 日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适应中国共产党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以 下简称党政机关)工作需要,推进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科 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各级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 第三条党政机关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 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传达贯 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公布法规和规章,指导、布置和商洽 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通报和交流情况等的重要工 具。 第四条公文处理工作是指公文拟制、办理、管理等 系列相互关联、衔接有序的工作。 第五条公文处理工作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准确规范、 精简高效、安全保密的原则。 第六条各级党政机关应当高度重视公文处理工作,加 强组织领导,强化队伍建设,设立文秘部门或者由专人负责 公文处理工作。 第七条各级党政机关办公厅(室)主管本机关的公文 处理工作,并对下级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督 -2-
— 2 —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适应中国共产党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以 下简称党政机关)工作需要,推进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科 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各级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 第三条 党政机关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 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传达贯 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公布法规和规章,指导、布置和商洽 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通报和交流情况等的重要工 具。 第四条 公文处理工作是指公文拟制、办理、管理等一 系列相互关联、衔接有序的工作。 第五条 公文处理工作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准确规范、 精简高效、安全保密的原则。 第六条 各级党政机关应当高度重视公文处理工作,加 强组织领导,强化队伍建设,设立文秘部门或者由专人负责 公文处理工作。 第七条 各级党政机关办公厅(室)主管本机关的公文 处理工作,并对下级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督

促检查。 第二章公文种类 第八条公文种类主要有: (一)决议。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 (二)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 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三)命令(令)。适用于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 施行重大强制性措施、批准授予和晋升衔级、嘉奖有关单位 和人员。 (四)公报。适用于公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项。 (五)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 项。 (六)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 知的事项。 (七)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八)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 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 (九)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 神和告知重要情况。 (十)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 一3
— 3 — 促检查。 第二章 公文种类 第八条 公文种类主要有: (一)决议。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 (二)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 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三)命令(令)。适用于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 施行重大强制性措施、批准授予和晋升衔级、嘉奖有关单位 和人员。 (四)公报。适用于公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项。 (五)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 项。 (六)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 知的事项。 (七)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八)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 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 (九)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 神和告知重要情况。 (十)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

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十一)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十二)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 (十三)议案。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 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 项。 (十四)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 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十五)纪要。适用于记载会议主要情况和议定事项。 第三章公文格式 第九条公文一般由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 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 附件说明、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 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页码等组成。 (一)份号。公文印制份数的顺序号。涉密公文应当标 注份号。 (二)密级和保密期限。公文的秘密等级和保密的期限。 涉密公文应当根据涉密程度分别标注“绝密”“机密”“秘 密”和保密期限。 (三)紧急程度。公文送达和办理的时限要求。根据紧 -4-
— 4 — 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十一)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十二)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 (十三)议案。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 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 项。 (十四)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 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十五)纪要。适用于记载会议主要情况和议定事项。 第三章 公文格式 第九条 公文一般由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 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 附件说明、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 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页码等组成。 (一)份号。公文印制份数的顺序号。涉密公文应当标 注份号。 (二)密级和保密期限。公文的秘密等级和保密的期限。 涉密公文应当根据涉密程度分别标注“绝密”“机密”“秘 密”和保密期限。 (三)紧急程度。公文送达和办理的时限要求。根据紧

急程度,紧急公文应当分别标注“特急”“加急”,电报应 当分别标注“特提”“特急”“加急”“平急”。 (四)发文机关标志。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 加“文件”二字组成,也可以使用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 简称。联合行文时,发文机关标志可以并用联合发文机关名 称,也可以单独用主办机关名称。 (五)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发文顺序号 组成。联合行文时,使用主办机关的发文字号。 (六)签发人。上行文应当标注签发人姓名。 (七)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组成。 (八)主送机关。公文的主要受理机关,应当使用机关 全称、规范化简称或者同类型机关统称。 (九)正文。公文的主体,用来表述公文的内容。 (十)附件说明。公文附件的顺序号和名称。 (十一)发文机关署名。署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 称。 (十二)成文日期。署会议通过或者发文机关负责人签 发的日期。联合行文时,署最后签发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 (十三)印章。公文中有发文机关署名的,应当加盖发 文机关印章,并与署名机关相符。有特定发文机关标志的普 发性公文和电报可以不加盖印章。 (十四)附注。公文印发传达范围等需要说明的事项。 5
— 5 — 急程度,紧急公文应当分别标注“特急”“加急” ,电报应 当分别标注“特提”“特急”“加急”“平急”。 (四)发文机关标志。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 加 “文件”二字组成,也可以使用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 简称。联合行文时,发文机关标志可以并用联合发文机关名 称,也可以单独用主办机关名称。 (五)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发文顺序号 组成。联合行文时,使用主办机关的发文字号。 (六)签发人。上行文应当标注签发人姓名。 (七)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组成。 (八)主送机关。公文的主要受理机关,应当使用机关 全称、规范化简称或者同类型机关统称。 (九)正文。公文的主体,用来表述公文的内容。 (十)附件说明。公文附件的顺序号和名称。 (十一)发文机关署名。署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 称。 (十二)成文日期。署会议通过或者发文机关负责人签 发的日期。联合行文时,署最后签发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 (十三)印章。公文中有发文机关署名的,应当加盖发 文机关印章,并与署名机关相符。有特定发文机关标志的普 发性公文和电报可以不加盖印章。 (十四)附注。公文印发传达范围等需要说明的事项

(十五)附件。公文正文的说明、补充或者参考资料。 (十六)抄送机关。除主送机关外需要执行或者知晓公 文内容的其他机关,应当使用机关全称、规范化简称或者同 类型机关统称。 (十七)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公文的送印机关和送印 日期。 第十条公文的版式按照《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 准执行。 第十一条公文使用的汉字、数字、外文字符、计量单 位和标点符号等,按照有关国家标准和规定执行。民族自治 地方的公文,可以并用汉字和当地通用的少数民族文字。 第十二条公文用纸幅面采用国际标准A4型。特殊形式 的公文用纸幅面,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第四章行文规则 第十三条行文应当确有必要,讲求实效,注重针对性 和可操作性。 第十四条行文关系根据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一 般不得越级行文,特殊情况需要越级行文的,应当同时抄送 被越过的机关。 第十五条向上级机关行文,应当遵循以下规则: -6
— 6 — (十五)附件。公文正文的说明、补充或者参考资料。 (十六)抄送机关。除主送机关外需要执行或者知晓公 文内容的其他机关,应当使用机关全称、规范化简称或者同 类型机关统称。 (十七)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公文的送印机关和送印 日期。 第十条 公文的版式按照《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 准执行。 第十一条 公文使用的汉字、数字、外文字符、计量单 位和标点符号等,按照有关国家标准和规定执行。民族自治 地方的公文,可以并用汉字和当地通用的少数民族文字。 第十二条 公文用纸幅面采用国际标准 A4 型。特殊形式 的公文用纸幅面,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第四章 行文规则 第十三条 行文应当确有必要,讲求实效,注重针对性 和可操作性。 第十四条 行文关系根据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一 般不得越级行文,特殊情况需要越级行文的,应当同时抄送 被越过的机关。 第十五条 向上级机关行文,应当遵循以下规则:

(一)原则上主送一个上级机关,根据需要同时抄送相 关上级机关和同级机关,不抄送下级机关。 (二)党委、政府的部门向上级主管部门请示、报告重 大事项,应当经本级党委、政府同意或者授权;属于部门职 权范围内的事项应当直接报送上级主管部门。 (三)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如需以本机关名义向上级 机关请示,应当提出倾向性意见后上报,不得原文转报上级 机关。 (四)请示应当一文一事。不得在报告等非请示性公文 中夹带请示事项。 (五)除上级机关负责人直接交办事项外,不得以本机 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负责人报送公文,不得以本机关负责人名 义向上级机关报送公文。 (六)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一个上级机关行文,必要时 抄送另一个上级机关。 第十六条向下级机关行文,应当遵循以下规则: (一)主送受理机关,根据需要抄送相关机关。重要行 文应当同时抄送发文机关的直接上级机关。 (二)党委、政府的办公厅(室)根据本级党委、政府 授权,可以向下级党委、政府行文,其他部门和单位不得向 下级党委、政府发布指令性公文或者在公文中向下级党委、 政府提出指令性要求。需经政府审批的具体事项,经政府同 -7
— 7 — (一)原则上主送一个上级机关,根据需要同时抄送相 关上级机关和同级机关,不抄送下级机关。 (二)党委、政府的部门向上级主管部门请示、报告重 大事项,应当经本级党委、政府同意或者授权;属于部门职 权范围内的事项应当直接报送上级主管部门。 (三)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如需以本机关名义向上级 机关请示,应当提出倾向性意见后上报,不得原文转报上级 机关。 (四)请示应当一文一事。不得在报告等非请示性公文 中夹带请示事项。 (五)除上级机关负责人直接交办事项外,不得以本机 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负责人报送公文,不得以本机关负责人名 义向上级机关报送公文。 (六)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一个上级机关行文,必要时 抄送另一个上级机关。 第十六条 向下级机关行文,应当遵循以下规则: (一)主送受理机关,根据需要抄送相关机关。重要行 文应当同时抄送发文机关的直接上级机关。 (二)党委、政府的办公厅(室)根据本级党委、政府 授权,可以向下级党委、政府行文,其他部门和单位不得向 下级党委、政府发布指令性公文或者在公文中向下级党委、 政府提出指令性要求。需经政府审批的具体事项,经政府同

意后可以由政府职能部门行文,文中须注明已经政府同意。 (三)党委、政府的部门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可以向下级 党委、政府的相关部门行文。 (四)涉及多个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务,部门之间未协 商一致的,不得向下行文;擅自行文的,上级机关应当责令 其纠正或者撤销。 (五)上级机关向受双重领导的下级机关行文,必要时 抄送该下级机关的另一个上级机关。 第十七条同级党政机关、党政机关与其他同级机关必 要时可以联合行文。属于党委、政府各自职权范围内的工作, 不得联合行文。党委、政府的部门依据职权可以相互行文。 部门内设机构除办公厅(室)外不得对外正式行文。 第五章公文拟制 第十八条公文拟制包括公文的起草、审核、签发等程 序。 第十九条公文起草应当做到: (一)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完整准 确体现发文机关意图,并同现行有关公文相衔接。 (二)一切从实际出发,分析问题实事求是,所提政策 措施和办法切实可行。 -8-
— 8 — 意后可以由政府职能部门行文,文中须注明已经政府同意。 (三)党委、政府的部门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可以向下级 党委、政府的相关部门行文。 (四)涉及多个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务,部门之间未协 商一致的,不得向下行文;擅自行文的,上级机关应当责令 其纠正或者撤销。 (五)上级机关向受双重领导的下级机关行文,必要时 抄送该下级机关的另一个上级机关。 第十七条 同级党政机关、党政机关与其他同级机关必 要时可以联合行文。属于党委、政府各自职权范围内的工作, 不得联合行文。党委、政府的部门依据职权可以相互行文。 部门内设机构除办公厅(室)外不得对外正式行文。 第五章 公文拟制 第十八条 公文拟制包括公文的起草、审核、签发等程 序。 第十九条 公文起草应当做到: (一)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完整准 确体现发文机关意图,并同现行有关公文相衔接。 (二)一切从实际出发,分析问题实事求是,所提政策 措施和办法切实可行

(三)内容简洁,主题突出,观点鲜明,结构严谨,表 述准确,文字精炼。 (四)文种正确,格式规范。 (五)深入调查研究,充分进行论证,广泛听取意见。 (六)公文涉及其他地区或者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 起草单位必须征求相关地区或者部门意见,力求达成一致。 (七)机关负责人应当主持、指导重要公文起草工作。 第二十条公文文稿签发前,应当由发文机关办公厅 (室)进行审核。审核的重点是: (一)行文理由是否充分,行文依据是否准确。 (二)内容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是否完整准确体现发文机关意图;是否同现行有关公文相衔 接;所提政策措施和办法是否切实可行。 (三)涉及有关地区或者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是否经 过充分协商并达成一致意见。 (四)文种是否正确,格式是否规范;人名、地名、时 间、数字、段落顺序、引文等是否准确;文字、数字、计量 单位和标点符号等用法是否规范。 (五)其他内容是否符合公文起草的有关要求。 需要发文机关审议的重要公文文稿,审议前由发文机关 办公厅(室)进行初核。 第二十一条经审核不宜发文的公文文稿,应当退回起
— 9 — (三)内容简洁,主题突出,观点鲜明,结构严谨,表 述准确,文字精炼。 (四)文种正确,格式规范。 (五)深入调查研究,充分进行论证,广泛听取意见。 (六)公文涉及其他地区或者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 起草单位必须征求相关地区或者部门意见,力求达成一致。 (七)机关负责人应当主持、指导重要公文起草工作。 第二十条 公文文稿签发前,应当由发文机关办公厅 (室)进行审核。审核的重点是: (一)行文理由是否充分,行文依据是否准确。 (二)内容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是否完整准确体现发文机关意图;是否同现行有关公文相衔 接;所提政策措施和办法是否切实可行。 (三)涉及有关地区或者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是否经 过充分协商并达成一致意见。 (四)文种是否正确,格式是否规范;人名、地名、时 间、数字、段落顺序、引文等是否准确;文字、数字、计量 单位和标点符号等用法是否规范。 (五)其他内容是否符合公文起草的有关要求。 需要发文机关审议的重要公文文稿,审议前由发文机关 办公厅(室)进行初核。 第二十一条 经审核不宜发文的公文文稿,应当退回起

草单位并说明理由;符合发文条件但内容需作进一步研究和 修改的,由起草单位修改后重新报送。 第二十二条公文应当经本机关负责人审批签发。重要 公文和上行文由机关主要负责人签发。党委、政府的办公厅 (室)根据党委、政府授权制发的公文,由受权机关主要负 责人签发或者按照有关规定签发。签发人签发公文,应当签 署意见、姓名和完整日期;圈阅或者签名的,视为同意。联 合发文由所有联署机关的负责人会签。 第六章公文办理 第二十三条公文办理包括收文办理、发文办理和整理 归档。 第二十四条收文办理主要程序是: (一)签收。对收到的公文应当逐件清点,核对无误后 签字或者盖章,并注明签收时间。 (二)登记。对公文的主要信息和办理情况应当详细记 载。 (三)初审。对收到的公文应当进行初审。初审的重点 是:是否应当由本机关办理,是否符合行文规则,文种、格 式是否符合要求,涉及其他地区或者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 是否已经协商、会签,是否符合公文起草的其他要求。经初 -10-
— 10 — 草单位并说明理由;符合发文条件但内容需作进一步研究和 修改的,由起草单位修改后重新报送。 第二十二条 公文应当经本机关负责人审批签发。重要 公文和上行文由机关主要负责人签发。党委、政府的办公厅 (室)根据党委、政府授权制发的公文,由受权机关主要负 责人签发或者按照有关规定签发。签发人签发公文,应当签 署意见、姓名和完整日期;圈阅或者签名的,视为同意。联 合发文由所有联署机关的负责人会签。 第六章 公文办理 第二十三条 公文办理包括收文办理、发文办理和整理 归档。 第二十四条 收文办理主要程序是: (一)签收。对收到的公文应当逐件清点,核对无误后 签字或者盖章,并注明签收时间。 (二)登记。对公文的主要信息和办理情况应当详细记 载。 (三)初审。对收到的公文应当进行初审。初审的重点 是:是否应当由本机关办理,是否符合行文规则,文种、格 式是否符合要求,涉及其他地区或者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 是否已经协商、会签,是否符合公文起草的其他要求。经初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普通话》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普通话教程的基本结构(完整讲稿,共八部分).ppt
- 《普通话》课程授课教案(讲稿)普通话(A)教案.doc
-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阅读文本)第二十章 戏剧(二)夏衍《芳草天涯》.pdf
-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阅读文本)第二十章 戏剧(二)夏衍《法西斯细菌》.pdf
-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阅读文本)第二十章 戏剧(二)夏衍《上海屋檐下》.pdf
-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阅读文本)第十四章 小说(二)蒋光慈-短裤党.pdf
-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阅读文本)第十四章 小说(二)蒋光慈-丽莎的哀怨.pdf
-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阅读文本)第十四章 小说(二)萧红-生死场.pdf
-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阅读文本)第十四章 小说(二)萧红-呼兰河传.pdf
-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阅读文本)第十四章 小说(二)艾芜-山峡中.pdf
-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阅读文本)第十四章 小说(二)穆时英-白金的女体塑像.pdf
-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阅读文本)第十四章 小说(二)穆时英-上海的狐步舞.pdf
-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阅读文本)第十四章 小说(二)柔石-二月.pdf
-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阅读文本)第十四章 小说(二)施蛰存-鸠摩罗什.pdf
-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阅读文本)第十四章 小说(二)施蛰存-梅雨之夕.pdf
-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阅读文本)第十四章 小说(二)张天翼-包氏父子.pdf
-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阅读文本)第十四章 小说(二)废名-桥.pdf
-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阅读文本)第十四章 小说(二)丁玲-韦护.pdf
-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阅读文本)第十四章 小说(二)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pdf
-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阅读文本)第十四章 小说(二)丁玲-水.pdf
- 《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应用文写作绪论.ppt
- 《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最权威的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含式样).pdf
- 《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党政机关公文写作(通知、通报、通告).ppt
- 《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课件(教案讲义)第一章 绪论.doc
- 《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事务文书(调查报告).ppt
- 《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事务文书(计划、总结).ppt
- 《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党政公文 第六节 报告、请示.ppt
- 《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党政公文 第一节 党政公文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 党政公文的行文规则.ppt
- 《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党政公文 第三节 党政公文的格式 第四节 党政公文写作者的素养.ppt
- 《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党政公文 第七节 函、纪要.ppt
- 《教师口语》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教师口语专题讲稿(共五章).ppt
- 《教师口语》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共十章,简版).ppt
- 《教师口语》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求职、就职、述职口语训练.ppt
- 《普通话》课程教学资源(教案,共五章).doc
-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设计范例)高中语文《雷雨》教案.doc
-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设计范例)爸爸的花儿落了说课稿.doc
-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设计范例)社戏(方案A)教学设计.doc
-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设计范例)社戏(方案B)教学设计.doc
-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设计范例)背影教案.doc
-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设计范例)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