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师范大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二章 生物氧化

第十二章生物氧化物质在生物体内的氧化分解概念线粒体内:生成ATP,与能量代谢有关意义线粒体外:不生成ATP,与生物转化有关同体外燃烧,产物相同本质生物条件特点
1 1 3. 逐步放能,部分储存在ATP中。 1. 细胞内,由酶催化。 2. 温和条件:体温,pH近中性。 第十二章 生物氧化 能量突 然释放 C6H12O6 + 6O2 燃烧 线粒体内生物氧化: C6H12O6 + 6O2 酶 脱羧 脱氢传递给氧 逐步释放储存 直接与氧结合 体外燃烧 6CO2 + 6H2O + 热 6CO2 + 6H2O + ATP 物质在生物体内的氧化分解 线粒体内:生成ATP,与能量代谢有关 线粒体外:不生成ATP,与生物转化有关 同体外燃烧,产物相同 生物条件

81生成ATP的氧化体系一、呼吸链?概念车国1.呼吸链(respiratorychain)递氢体同时有EI(电子传递链传递电子的作用2.递氢体传递氢的酶或辅酶3.电子传递体传递电子的酶或辅酶2
1 2 § 1 生成 ATP 的氧化体系 一、呼吸链 1. 呼吸链 (respiratory chain) 2. 递氢体 3. 电子传递体Ⅰ Ⅱ Q Ⅲ Ⅳ Cyt c H+ 复合体 ⅠⅡ Ⅲ Ⅳ H+ CoQ(泛醌) Cyt c 多种酶和辅酶按一定顺序排列在线粒体内膜上, 将代谢物脱下的氢(2H)或电子逐步传递,最终与氧 结合生成水。 此传递链称为呼吸链。 2 1 2 1 2 1 O2 1 2 e¯ e¯ (电子传递链 Electron Transport Chain) 概念 传递氢的酶或辅酶 递氢体同时有 传递电子的作 用 传递电子的酶或辅酶

(一)呼吸链的组成辅基复合体功能结构重要酶蛋白酶名称工Vit B2NADH-泛l黄素蛋白FMNFe还原酶铁硫蛋白Fe-S五FADVit B2黄素蛋白琥珀酸-泛鲲Fe还原酶铁硫蛋白Fe-SFe铁外啉Cyt b正Cyt b泛醌-细胞色素Fe铁叶琳C还原酶Cyt c1铁硫蛋白FeFe-SIVFe细胞色素C铁外啉Cyt aa3Cu氧化酶鱼泛醌31白Cyt c
1 3 (一)呼吸链的组成 复合体 酶名称 重要酶蛋白 辅基 功能结构 Ⅰ NADH-泛醌 还原酶 黄素蛋白 铁硫蛋白 FMN Fe-S Vit B2 Fe Ⅱ 琥珀酸-泛醌 还原酶 黄素蛋白 铁硫蛋白 Cyt b FAD Fe-S 铁卟啉 Vit B2 Fe Fe Ⅲ 泛醌-细胞色素 C还原酶 Cyt b Cyt c1 铁硫蛋白 铁卟啉 Fe-S Fe Fe Ⅳ 细胞色素C 氧化酶 Cyt aa3 铁卟啉 Fe Cu 异咯嗪环共轭双键 N R N N 5 N1H H 氧化型 还原型 N R N N 5 N1 Cys-S Cys-S S-Cys S-Cys Fe Fe Fe Fe S S S S Cys-S Cys-S S-Cys Cys S- Fe 2 S2 Fe 4 S4 Fe Fe S S ① 分类:(根据吸收光谱) ② 呼吸链中的细胞色素: Cyt b, c1, c, a, a3 ③ Cyt c:水溶性,易分离 不在复合体中 ④ Cyt aa3: 不能分开 一类以铁卟啉 为辅基的催化电子 传递的有色酶类。 Fe N N N N 铁卟啉的基本结构 泛醌 Cyt c CoQ (辅酶Q) 功能结构:苯醌 O O H + + e O O H H (UQ) H + + e O · OH 醌型 半醌型 氢醌型

(二)呼吸链组分的排列顺序1.两条呼吸链10NADH氧化呼吸钳NADH→ FMN -→ Q-→Cytb- C1- C →aa3→?FADH22)琥珀酸氧化呼吸链(FADH2氧化呼吸链)E2.呼吸链各组分的标准氧化还原电位(AE0)3.呼吸链传递氢和电子
1 4 (二)呼吸链组分的排列顺序 1. 两条呼吸链 NADH FMN Q Cytb c1 c aa3 O2 FADH2 2)琥珀酸氧化呼吸链( FADH2氧化呼吸链) 1) NADH氧化呼吸链 2.呼吸链各组分的标准氧化还原电位(ΔE0 ’) NADH FMN Q Cytb c1 c aa3 O2 FADH2 -0.32 -0.30 0.04 0.07 0.22 0.25 0.29 0.82 ( 0.10 ) ( 0.55 ) -0.06 (ΔE0 ’) 3.呼吸链传递氢和电子AH2 NADH A NAD+ FMN Q 2Fe3+ 2Fe2+ 1/2O2 Ⅰ H + 2H + FMNH2 H + H2O 2H + QH2 Fe-S Fe-S Cyt b, c1 Cyt aa3 Ⅲ Ⅳ Cyt c

氧化磷酸化二、?概念 ATP的生成方式1.底物水平磷酸化直接将代谢物分子中的能量转移给ADP(或GDP)而生成ATP(或GTP)的过程2.氧化磷酸化(偶联磷酸化)呼吸链电子传递过程中偶联ADP磷酸51化生成ATP的过程
1 5 1.底物水平磷酸化 直接将代谢物分子中的能量转移给ADP (或GDP)而生成ATP (或GTP)的过程。 呼吸链电子传递过程中偶联ADP磷酸 化生成ATP的过程。 2. 氧化磷酸化(偶联磷酸化) 二、氧化磷酸化 概念 ATP的生成方式

(一)偶联部位(ATP的形成部位)1.P/O比值(确定部位)1)概念每消耗1mol氧原子,所消耗无机磷的mol数3)结果2)实验条件底物呼吸链ATPP/O3β-羟丁酸2.6NAD+02线粒体21.7琥珀酸FADH3PO4ADP抗坏血酸11CytC底物中中Cytaa3Cyt c(Fe2+)66
1 6 (一)偶联部位(ATP的形成部位) 1. P/O比值(确定部位) 1) 概念 每消耗 1mol 氧原子,所消耗无机磷的mol数。 2) 实验条件 O2 底物 线粒体 H3PO4 ADP 3)结果 P/O ATP 2.6 3 1.7 2 1 1 1 1 底物 β-羟丁酸 琥珀酸 抗坏血酸 Cyt c(Fe2+) NAD+ FAD Cyt C Cytaa3 呼吸链

2.自由能变化(满足条件)(生成1molATP需30.5kJ)AGO=-nF △E0FADH2-0.06NADH-FMN-Q-Cytb-c1-→c-aa3--0.32-0.300.040.070.220.250.290.820.21AEO" (V)0.360.5340.5△Go’(kJ)69.5102.371
1 7 NADH FMN Q Cytb c1 c aa3 O2 FADH2 -0.32 -0.30 0.04 0.07 0.22 0.25 0.29 0.82 -0.06 2.自由能变化 ΔG0’ (生成1mol ATP需 30.5kJ ) =–nFΔE0’ ΔG0 ’ (kJ) ΔE0 ’ (V) 0.36 69.5 0.21 40.5 0.53 102.3 (满足条件)

(二)偶联机制Nobel Prize19781.化学渗透假说电子传递的自由能,驱动质子(H+)从线粒体基质跨过内膜进入到膜间隙,产生膜内外质子电化学梯度,以此储存能量。当质子顺浓度梯度回流时驱动ADP与Pi生成ATP。PeterMitchell
1 8 (二)偶联机制 1. 化学渗透假说 1978 电子传递的自由能,驱动质子 (H+)从线粒体基质跨过内膜 进入到膜间隙,产生膜内外质 子电化学梯度,以此储存能量。 当质子顺浓度梯度回流时驱动 ADP与Pi生成ATP

质子转移机制的两种假设一氧化三还原回路机制膜间隙2H+2H+2H+de(2e)Fe-s(62e)e(2e)内膜C1CFe-sFMNH26ZHOZHOaa3(2eFe-Oeeee基质1022H+H20NAD+2H+NADH+2H++H+存在问题:不能解释复合体IV对H+的转移
1 9 内膜 膜间隙 基质 -氧化–还原回路机制 NADH +H+ NAD+ 2H+ (2e- ) Fe-S c1 c 2 1O2 +2H+ H2O 存在问题:不能解释复合体Ⅳ对H+的转移 2H+ 2H+ e¯e¯ e¯e¯ e¯ e¯ e¯e¯ e¯e¯ e¯ e¯

质子转移机制的两种假设3质子泵机制复合体I、Ⅲ、IV均有质子泵的作用电子经呼吸链传递释放的能量,将基质中H+泵到线粒体内膜外侧.1010
1 10 复合体Ⅰ、Ⅲ、Ⅳ均有质子泵的作用 电子经呼吸链传递释放的能量, 将基质中H+泵到线粒体内膜外侧。 -质子泵机制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沈阳师范大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一章 核酸的降解和核苷酸代谢.ppt
- 沈阳师范大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脂类代谢 Metabolism of Lipids.pptx
- 沈阳师范大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糖代谢 Metabolism of Carbohydrates.ppt
- 沈阳师范大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维生素化学 Vitamins and Microelements.pptx
- 沈阳师范大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酶化学.pptx
- 沈阳师范大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核酸化学.pptx
- 沈阳师范大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蛋白质化学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Protein.ppt
- 沈阳师范大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糖类化学.ppt
- 沈阳师范大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脂质化学.pptx
- 沈阳师范大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绪论 Biochemistry.pptx
- 沈阳师范大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Biochemistry(主讲教师:逄洪波).pdf
- 沈阳师范大学:《生物化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共十六章).pdf
- 沈阳师范大学:《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1章 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pdf
- 沈阳师范大学:《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0章 过渡元素(二)铁系和铂系元素.pdf
- 沈阳师范大学:《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9章 过渡元素(一)钛钒铬锰副族元素.pdf
- 沈阳师范大学:《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8章 铜族和锌族元素.pdf
- 沈阳师范大学:《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7章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元素.pdf
- 沈阳师范大学:《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6章 硼族元素.pdf
- 沈阳师范大学:《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5章 碳族元素.pdf
- 沈阳师范大学:《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4章 氮族元素 The Nitrogen Family Elements.pdf
- 沈阳师范大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蛋白质降解和氨基酸代谢.ppt
- 沈阳师范大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三章 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控制.ppt
- 沈阳师范大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五章 RNA的生物合成(转录)RNA Biosynthesis(Transcription).pptx
- 沈阳师范大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六章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翻译)Protein Biosynthesis,Translation.ppt
- 沈阳师范大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四章 DNA的生物合成(复制)DNA Biosynthesis,Replication.ppt
- 沈阳师范大学:《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7章氧化还原滴定法(授课教师:周丽景).pdf
- 沈阳师范大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Biochemistry.pdf
- 沈阳师范大学:《生物化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共十六章,主讲教师:逄洪波).pdf
- 沈阳师范大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0章 蛋白质的降解和氨基酸代谢.pdf
- 沈阳师范大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1章 核酸的降解和核苷酸代谢.pdf
- 沈阳师范大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2章 生物氧化.pdf
- 沈阳师范大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3章 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控制.pdf
- 沈阳师范大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4章 DNA的生物合成(复制).pdf
- 沈阳师范大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5章 RNA的生物合成(转录).pdf
- 沈阳师范大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6章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pdf
- 沈阳师范大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章 绪论 Biochemistry.pdf
- 沈阳师范大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章 糖类化学.pdf
- 沈阳师范大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3章 脂质化学.pdf
- 沈阳师范大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4章 蛋白质化学.pdf
- 沈阳师范大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5章 核酸化学.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