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师范大学:《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9章 过渡元素(一)钛钒铬锰副族元素

第19章(一)过渡元素
第19章 过渡元素(一)

本章内容过渡元素通性1.2.钛、钒的重要化合物3.铬副族、锰的重要化合物本章基本要求过渡元素通性1.2.TiO2、V,Os的主要性质3.Cr(III)、Cr(VI)的氧化物、氧化物的水合物、盐的性质4.Mo、W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5. Mn(II)、Mn(IV)、Mn(VI)、Mn(VI)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1. 过渡元素通性 2. TiO2、V2O5 的主要性质 3. Cr(Ⅲ)、Cr(Ⅵ)的氧化物、氧化物的 水合物、盐的性质 4. Mo、W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5. Mn(Ⅱ)、Mn(Ⅳ)、Mn(Ⅵ)、 Mn(Ⅶ) 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1. 过渡元素通性 2. 钛、钒的重要化合物 3. 铬副族 、锰的重要化合物 本章内容 本章基本要求

引言19-1(n-1)d1~9ns1~2d-blocktransitionelements或f能级的元素称为过渡最后的电子填充d(ds?本书采用不含)可金元素,又称为过渡金属分为外过渡元素(d区元素)和内过渡元素(f区元素:镧系、钢系)。第一过渡系元素:第4周期的Sc到Ni;第二过渡系元素:第5周期Y到Pd;第三过渡系元素:第6周期La到PtErPrNdPmGdTbDyHoTmYbCeSmEuLu*LanthanidesTActinidesUThCfEsPaNpPuBkFmMdNoLrAmCm(n-2)f0~14(n-1)d0~2ns2
19-1 引 言 (n-1)d1~9ns1~2 (n-1)d10ns1~2 (n-2)f0~14(n-1)d0~2ns2 最后的电子填充d(ds?本书采用不含)或f能级的元素称为过渡 元素,又称为过渡金属。 分为外过渡元素(d区元素)和内过渡元素(f区元素:镧系、锕 系)。 第一过渡系元素:第4周期的Sc到Ni; 第二过渡系元素:第5周期Y到Pd; 第三过渡系元素:第6周期La到Pt

金属准金属非金属金属的分类58717Fe、Cr、Mn及它们的合金(Fe、C合金即钢铁)黑色金属轻有色金属(4.5g.cm-3):Cu、Zn、Cd、Hg、Sn、Pb、Bi、Co、Ni等。属贵金属(10.4~22.4g.cm-3):Au、Ag、Pt、Ir、Os、有色Ru、Rh、Pd等。熔点高,化学性质稳定。金属希有金属:Li、Rb、Cs、Be、Ti、Hf、V、Nb、Ta、Mo、W、Re、Ga、In、Tl、Ge希土和超元素等。准金属:B、Si、Se、Te、As等。性脆,热和电的不良导体,电负性较大(1.8~2.1)
金属 87 准金属 5 非金属 17 Fe、Cr、Mn及它们的合金(Fe、C合金即钢铁) 轻有色金属(4.5g.cm-3 ): Cu、Zn、Cd、Hg、 Sn、Pb、Bi、Co、Ni等。 贵金属(10.4~22.4g.cm-3 ): Au、Ag、Pt、Ir、Os、 Ru、Rh、Pd等。熔点高, 化学性质稳定。 准金属: B、Si、Se、Te、As等。性脆,热和 电的不良导体,电负性较大(1.8~2.1) 希有金属: Li、Rb、Cs、Be、Ti、Hf、V、 Nb、Ta、Mo、W、Re、Ga、In、Tl、Ge希 土和超铀元素等。 金 属 黑色 金属 有色 金属 金属的分类

化学元素在地球系统中的平均含量称为丰度通常用克拉克(clark)值表示(质量百分比元素的丰度或原子百分比)。KTiAlFeNaMgCa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2.52.58.051.870.464.652.96除Au、Ag等以单质存在外,其余的以化合态存在形式存在,化合态中最主要的是氧化物(在周期表左则)及含氧酸盐和硫化物(周期表右侧)两类中国金属矿藏最丰富的是U、W、Sn、Mo希土、Ti、Sb、Hg、Pb、Zn、Fe、Au、Ag、Mg等。其次是Cu、Al、Mn等
化学元素在地球系统中的平均含量称为丰度 通常用克拉克(clark)值表示(质量百分比 或原子百分比)。 Al Fe Ca Na K Mg Ti % 8.05 4.65 2.96 2.5 2.5 1.87 0.46 除Au、Ag等以单质存在外,其余的以化合态 存在,化合态中最主要的是氧化物(在周期表左 侧)及含氧酸盐和硫化物(周期表右侧)两类 中国金属矿藏最丰富的是U、W、Sn、Mo、 希土、Ti、Sb、Hg、Pb、Zn、Fe、Au、Ag、 Mg等。其次是Cu、Al、Mn等。 元素的丰度 含量最多的 金属元素 存在形式

19-2过渡元素的基本性质1.共性口均为金属,硬度较大,熔点和沸点较高(3高);有良好的导热、导电性,易生成合金。口还原能力较强口大多有多种氧化态,水合离子和酸根离子常呈一定的颜色口具有部分填充的电子层,能形成一些顺磁性化合物口原子或离子形成配合物的倾向较大。因为有空的价轨道,与配位原子形成配键;又有富裕的d电子,可与配体的元*反键轨道或nd空轨道形成反馈π键
均为金属,硬度较大,熔点和沸点较高(3高);有良好 的导热、导电性,易生成合金。 还原能力较强 大多有多种氧化态,水合离子和酸根离子常呈一 定的颜色 19-2 过渡元素的基本性质 具有部分填充的电子层,能形成一些顺磁性化合物 原子或离子形成配合物的倾向较大。因为有空的价 轨道,与配位原子形成σ配键;又有富裕的d电子,可与配 体的π*反键轨道或nd空轨道形成反馈π键。 1.共性

2、过渡元素原子的电子构型口具有部分填充的d壳层电子(Pd例外)口价电子构型(n-1)d1~9nsl~2(Pd (n-1)d10ns°)口(n-1)d、ns能级交错、能量差值小,因此d电子成键能力强
具有部分填充的d壳层电子(Pd例外) 2、过渡元素原子的电子构型 价电子构型 (n-1)d1~9ns1~2 (Pd (n-1)d10ns0) (n-1) d、ns 能级交错、能量差值小,因此d电子 成键能力强

具有多种氧化数3.氧化数族VIIVBVIBVIBIIIBIVBIBIIBV元素ScTiNiCrMnFeCoZnCu3d103d33d63dl3d23d5Bd5Bd7B3d83dn3d9+2+2+2+2+2+2+2+1主要氧化数+3+3+3+3+2+3+3+3+3+4+4+4+5+2氧化态几乎为所有过+6+6稳定氧化数+7渡元素的特征氧化态1.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氧化数升高,VIB后又降低:元素最高氧化数一般与族号相同,但VI、IB例外。2.从上往下,高氧化数化合物稳定性增加,低氧化数化合物相反(与p区金属的情性电子对效应相反)
3.氧化数 具有多种氧化数 族 ⅢB ⅣB ⅤB ⅥB ⅦB Ⅷ ⅠB ⅡB 元素 Sc Ti V Cr Mn Fe Co Ni Cu Zn 3dn 3d1 3d2 3d3 3d5 3d5 3d6 3d7 3d8 3d9 3d10 主 要 氧 化 数 +2 +3 +3 +4 +3 +4 +5 +2 +3 +6 +2 +3 +4 +6 +7 +2 +3 +2 +3 +2 +3 +1 +2 +2 稳定氧化数 1. 从左到右, 元素最高氧化数升高, ⅦB后又降低;元素最高氧化 数一般与族号相同,但Ⅷ、ⅠB例外。 2. 从上往下, 高氧化数化合物稳定性增加,低氧化数化合物相反 (与p区金属的惰性电子对效应相反 )。 +2氧化态几乎为所有过 渡元素的特征氧化态

4.金属半径和离子半径0.21.同一周期元素从左Istseries (3d)2nd sehes (4)到右金属半径缓慢Ardsecies(Sd)(a)perooScTaNHW减小,到铜族前后0.15ReMoOsTi1R1又稍增大CrMnFNC0.1Atomic.umber2.同族元素从上往下半径增大,但五、六周期(除IIB外)同族元素金属或离子半径十分接近。镧系收缩镧系元素随核电荷增加,半径缓慢下降现象镧系收缩>五、六周期(除IIIB外)同族半径十分接近,性质极为相似>第六周期的过渡元素非常致密,密度大
2. 同族元素从上往下半径增大,但五、六周期(除ⅢB外)同族 元素金属或离子半径十分接近。 ——镧系收缩 镧系元素随核电荷增加,半径缓慢下降现象 1. 同一周期元素从左 到右金属半径缓慢 减小,到铜族前后 又稍增大 4.金属半径和离子半径 镧系收缩—— 五、六周期(除ⅢB外)同族半径十分接近,性质极为相似 第六周期的过渡元素非常致密,密度大

5.单质的性质物理性质最外层s电子和次外层d电子都可参与成键,键强度增加除和钛5,都是重金属密度大密度最大的是铂系元素Os22.54g.cm3熔点高熔点最高5W-3683KHg-234K硬度大硬度最大Cr-9 Na-0.4机械性能强延展性最好Au,Pt电和热的导体导电Ag-Cu-Au过渡元素具有优良的机械加工性,彼此间以及与非过渡金属组成具有多种特性的合金,在工程材料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钛合金耐腐蚀Vi机械性能强不锈钢
过渡元素具有优良的机械加工性,彼此间以及与非过渡金 属组成具有多种特性的合金,在工程材料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不锈钢 Cr Fe Ni 耐腐蚀 钛合金 机械性能强 5.单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 除钪和钛<5外,其余的均>5,都是重金属 密度最大的是铂系元素Os22.54 g.cm-3 熔点最高 W-3683K Hg-234K 硬度最大 Cr-9 Na-0.4 延展性最好 Au,Pt 导电Ag- Cu-Au 密度大 熔点高 硬度大 机械性能强 电和热的导体 最外层s电子和次外层d电子都可参与成键,键强度增加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沈阳师范大学:《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8章 铜族和锌族元素.pdf
- 沈阳师范大学:《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7章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元素.pdf
- 沈阳师范大学:《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6章 硼族元素.pdf
- 沈阳师范大学:《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5章 碳族元素.pdf
- 沈阳师范大学:《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4章 氮族元素 The Nitrogen Family Elements.pdf
- 沈阳师范大学:《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3章 氧族元素.pdf
- 沈阳师范大学:《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2章 卤素 The Halogens.pdf
- 沈阳师范大学:《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0章 元素化学引论.pdf
- 沈阳师范大学:《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Inorganic Chemistry Ⅱ.pdf
- 沈阳师范大学:《无机化学》课程授课教案 Inorganic Chemistry(讲义Ⅱ,共十三章).pdf
- 沈阳师范大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Biochemistry).pdf
- 《结构化学 Structur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八章 金属与合金结构 Metals and alloys.docx
- 《结构化学 Structur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七章 晶体学基础 The basic knowledge of crystallography.docx
- 《结构化学 Structur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六章 多原子分子 The polyatomic molecules 2/2(部分内容无图).docx
- 《结构化学 Structur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五章 多原子分子 The polyatomic molecules 1/2(不含动画演示).docx
- 《结构化学 Structur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三章 分子的对称性 The symmetry of molecules(不含动画演示).docx
- 《结构化学 Structur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Selected Problems and Solutions for Chapters 5-9.pdf
- 《结构化学 Structur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Special Talk Applications of Group Theory in Chemistry.pdf
- 《结构化学 Structur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Chapter 9 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of Ionic Compounds.pdf
- 《结构化学 Structur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Chapter 8 Strcutures and Properties of Metals and Alloys.pdf
- 沈阳师范大学:《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0章 过渡元素(二)铁系和铂系元素.pdf
- 沈阳师范大学:《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1章 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pdf
- 沈阳师范大学:《生物化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共十六章).pdf
- 沈阳师范大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Biochemistry(主讲教师:逄洪波).pdf
- 沈阳师范大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绪论 Biochemistry.pptx
- 沈阳师范大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脂质化学.pptx
- 沈阳师范大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糖类化学.ppt
- 沈阳师范大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蛋白质化学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Protein.ppt
- 沈阳师范大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核酸化学.pptx
- 沈阳师范大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酶化学.pptx
- 沈阳师范大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维生素化学 Vitamins and Microelements.pptx
- 沈阳师范大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糖代谢 Metabolism of Carbohydrates.ppt
- 沈阳师范大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脂类代谢 Metabolism of Lipids.pptx
- 沈阳师范大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一章 核酸的降解和核苷酸代谢.ppt
- 沈阳师范大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二章 生物氧化.ppt
- 沈阳师范大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蛋白质降解和氨基酸代谢.ppt
- 沈阳师范大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三章 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控制.ppt
- 沈阳师范大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五章 RNA的生物合成(转录)RNA Biosynthesis(Transcription).pptx
- 沈阳师范大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六章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翻译)Protein Biosynthesis,Translation.ppt
- 沈阳师范大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四章 DNA的生物合成(复制)DNA Biosynthesis,Replication.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