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学:《鱼类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八 鳞片的观察、年龄鉴定及鱼类生长的推算

实验八 鳞片的观察、年龄鉴定 及鱼类生长的推算 一、 实验目的 1、通过鳞片观察,了解盾鳞和骨鳞的基本结构;骨鳞中侧线鳞及棱鳞的 形态构造。 2、了解年龄的形成过程。学习鉴定鱼类年龄的方法。 3、利用鳞片,推算鱼类的生长。 二、实验材料与用品 1、实验材料:鳞片结构观察材料-盾鳞(鲨类) 骨鳞(鳓 鲥 鲤 鳗鲡 鳕 鲈及鲐类的鳞片);年龄鉴定与生长推算材料-鲤鱼或鲢鱼。 2、实验用品:生物显微镜 体视显微镜 解剖针 镊子 台称 尺 分规 解剖刀 剪刀 载玻片 吸管 NaOH 或 KOH 甘油 三、鳞片的制作与观察 (一)制作方法 1、盾鳞:取浸制鲨类标本,在背鳍下方,切割一小片皮肤,放入 100ml 烧杯中,加半杯水,再加入 NaOH 或 KOH 一小勺,放在电炉或煤气喷灯上加热煮 沸,直到皮肤溶解为止,此时盾鳞从皮肤上脱落下来,沉淀于溶液底部,倒去 上层碱液加入清水,冲洗数次,然后将甘油与水配制成 1:2 溶液,盾鳞可放此 溶液中保存。 2、骨鳞:鳞片取自鱼体背鳍下方侧线上方的位置,此区鳞片形状较典型, 磨损也少。鳞片表层通常有粘液及皮肤覆盖,故需先放入碱性溶液中浸泡 24 小时,然后取出用清水漂洗干净,吸干水份,最后压在两载玻片中,载玻片两 端用胶纸或胶布固定。 (二)鳞片结构观察 1、盾鳞:用吸管吸取几颗已分散的盾鳞,放置载玻片上,用低倍显微镜观 察。外形上分两部分,露在皮肤外面,且尖端朝后的部分为棘突;埋在皮肤内
实验八 鳞片的观察、年龄鉴定 及鱼类生长的推算 一、 实验目的 1、通过鳞片观察,了解盾鳞和骨鳞的基本结构;骨鳞中侧线鳞及棱鳞的 形态构造。 2、了解年龄的形成过程。学习鉴定鱼类年龄的方法。 3、利用鳞片,推算鱼类的生长。 二、实验材料与用品 1、实验材料:鳞片结构观察材料-盾鳞(鲨类) 骨鳞(鳓 鲥 鲤 鳗鲡 鳕 鲈及鲐类的鳞片);年龄鉴定与生长推算材料-鲤鱼或鲢鱼。 2、实验用品:生物显微镜 体视显微镜 解剖针 镊子 台称 尺 分规 解剖刀 剪刀 载玻片 吸管 NaOH 或 KOH 甘油 三、鳞片的制作与观察 (一)制作方法 1、盾鳞:取浸制鲨类标本,在背鳍下方,切割一小片皮肤,放入 100ml 烧杯中,加半杯水,再加入 NaOH 或 KOH 一小勺,放在电炉或煤气喷灯上加热煮 沸,直到皮肤溶解为止,此时盾鳞从皮肤上脱落下来,沉淀于溶液底部,倒去 上层碱液加入清水,冲洗数次,然后将甘油与水配制成 1:2 溶液,盾鳞可放此 溶液中保存。 2、骨鳞:鳞片取自鱼体背鳍下方侧线上方的位置,此区鳞片形状较典型, 磨损也少。鳞片表层通常有粘液及皮肤覆盖,故需先放入碱性溶液中浸泡 24 小时,然后取出用清水漂洗干净,吸干水份,最后压在两载玻片中,载玻片两 端用胶纸或胶布固定。 (二)鳞片结构观察 1、盾鳞:用吸管吸取几颗已分散的盾鳞,放置载玻片上,用低倍显微镜观 察。外形上分两部分,露在皮肤外面,且尖端朝后的部分为棘突;埋在皮肤内

面部分为基板;棘突外层覆以类珐琅质,内层为齿质,中央为髓腔;基板底部 有一孔,神经和血管由此通入。盾磷为软骨鱼类所特有。 2、骨鳞:为真骨鱼类所有。每一鳞片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骨质层,比较 脆薄,为骨质组成,使鳞片坚固;下层柔软,为纤维层,由成层的胶原纤维束 排列而成。表面可分四区:前区,亦称基区,埋在真皮深层内;后区,亦称顶 区,即未被周围鳞片覆盖的扇形区域;上、下侧区分别处于前后区之间的背腹 部。表面结构有骨质凹沟的鳞沟(辐射沟),骨质层隆起线的鳞嵴(环片)及鳞 中心位置的鳞焦。依后区鳞嵴的不同结构可将骨鳞分成圆鳞与栉鳞。 ①圆鳞:后区边缘光滑,如鲱形目、鲤形目等鱼类具有。依结构的不同又 可分三种类型:①鲤型鳞,整个鳞片表面都有鳞嵴环绕中心排列,后区鳞嵴常 变异成许多瘤状突起。鳞焦偏于基区或顶区。鳞沟辐射状或仅向基区或顶区辐 射,许多鲤科鱼类属之,如鲤的鳞。②鲱型鳞,鳞嵴作同心圆排列,而鳞沟呈 波纹状平行排列,故鳞嵴与鳞沟几直角相交,见于鲱科鱼类,如鲥、太平洋鲱 等。③鳕型鳞,鳞嵴呈小枕状,沿鳞焦作同心圆排列,鳞焦偏基区,鳞沟向四 区辐射排列,如鳕科鱼类。 ②栉鳞:后区缘具齿状突起,手感粗糙。鳞沟仅向基区辐射。鳞焦偏顶区, 如鰭科的鲈。 ③侧线鳞:侧线鳞是被侧线管所贯穿的鳞片,从头后纵列至尾基,外观呈 点线状,其数目是分类依据之一。侧线管在基区开口于外表面,在顶区开口于 内表面。观察时可用一条黑细线穿入前后侧线鳞的侧线管中。 ④棱鳞:鲽科大多数鱼类侧线上的鳞,中央纵嵴状隆起,鳞片近菱形,后 缘尖突。此外鲱科鳓属等鱼类腹部正中的鳞片呈 V 形,下后缘尖突,腹缘锐尖; 匀称棱鳞。 ⑤年轮:鱼类在生长过程中鳞片也随着生长而变化鳞嵴间距或形状,生长 缓慢时鳞嵴相互接近,或中断或改变走向;每年周而复始形成年轮。鲤科鱼类 鳞片在两侧区相邻鳞嵴改变走向,呈 U 型和 O 型鳞嵴,相交且相切,形成切割 型年轮。鲱科鱼类鳞峭出现波纹断裂的年轮特征
面部分为基板;棘突外层覆以类珐琅质,内层为齿质,中央为髓腔;基板底部 有一孔,神经和血管由此通入。盾磷为软骨鱼类所特有。 2、骨鳞:为真骨鱼类所有。每一鳞片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骨质层,比较 脆薄,为骨质组成,使鳞片坚固;下层柔软,为纤维层,由成层的胶原纤维束 排列而成。表面可分四区:前区,亦称基区,埋在真皮深层内;后区,亦称顶 区,即未被周围鳞片覆盖的扇形区域;上、下侧区分别处于前后区之间的背腹 部。表面结构有骨质凹沟的鳞沟(辐射沟),骨质层隆起线的鳞嵴(环片)及鳞 中心位置的鳞焦。依后区鳞嵴的不同结构可将骨鳞分成圆鳞与栉鳞。 ①圆鳞:后区边缘光滑,如鲱形目、鲤形目等鱼类具有。依结构的不同又 可分三种类型:①鲤型鳞,整个鳞片表面都有鳞嵴环绕中心排列,后区鳞嵴常 变异成许多瘤状突起。鳞焦偏于基区或顶区。鳞沟辐射状或仅向基区或顶区辐 射,许多鲤科鱼类属之,如鲤的鳞。②鲱型鳞,鳞嵴作同心圆排列,而鳞沟呈 波纹状平行排列,故鳞嵴与鳞沟几直角相交,见于鲱科鱼类,如鲥、太平洋鲱 等。③鳕型鳞,鳞嵴呈小枕状,沿鳞焦作同心圆排列,鳞焦偏基区,鳞沟向四 区辐射排列,如鳕科鱼类。 ②栉鳞:后区缘具齿状突起,手感粗糙。鳞沟仅向基区辐射。鳞焦偏顶区, 如鰭科的鲈。 ③侧线鳞:侧线鳞是被侧线管所贯穿的鳞片,从头后纵列至尾基,外观呈 点线状,其数目是分类依据之一。侧线管在基区开口于外表面,在顶区开口于 内表面。观察时可用一条黑细线穿入前后侧线鳞的侧线管中。 ④棱鳞:鲽科大多数鱼类侧线上的鳞,中央纵嵴状隆起,鳞片近菱形,后 缘尖突。此外鲱科鳓属等鱼类腹部正中的鳞片呈 V 形,下后缘尖突,腹缘锐尖; 匀称棱鳞。 ⑤年轮:鱼类在生长过程中鳞片也随着生长而变化鳞嵴间距或形状,生长 缓慢时鳞嵴相互接近,或中断或改变走向;每年周而复始形成年轮。鲤科鱼类 鳞片在两侧区相邻鳞嵴改变走向,呈 U 型和 O 型鳞嵴,相交且相切,形成切割 型年轮。鲱科鱼类鳞峭出现波纹断裂的年轮特征

四、年龄鉴定与生长推算 1、生长率:指鱼在一年中所增加的体长(或体重)。 n:表示鱼在以往任何年的长度。 Rn:表示与 Ln 相应的年份的龄长,即相对应年份的鳞片长度。 L:表示鱼体的实际长度。 R:表示整个鳞片的长度。 2、丰满度:指鱼体重量的增长程度 K:丰满度系数。 g:鱼体重量(以克为单位) L:鱼体长度(以毫米为单位) 五、作业 1、绘出鱼类盾鳞、骨鳞的形态图。 2、鉴定鲤鱼的年龄,推算该鱼在不同年龄时的体重。 L R Rn Ln = = 100% 体长 生殖腺重 3 成熟系数 ( ) = 100% 空壳重 去内脏 生殖腺重 或 = 100 3 L g K
四、年龄鉴定与生长推算 1、生长率:指鱼在一年中所增加的体长(或体重)。 n:表示鱼在以往任何年的长度。 Rn:表示与 Ln 相应的年份的龄长,即相对应年份的鳞片长度。 L:表示鱼体的实际长度。 R:表示整个鳞片的长度。 2、丰满度:指鱼体重量的增长程度 K:丰满度系数。 g:鱼体重量(以克为单位) L:鱼体长度(以毫米为单位) 五、作业 1、绘出鱼类盾鳞、骨鳞的形态图。 2、鉴定鲤鱼的年龄,推算该鱼在不同年龄时的体重。 L R Rn Ln = = 100% 体长 生殖腺重 3 成熟系数 ( ) = 100% 空壳重 去内脏 生殖腺重 或 = 100 3 L g K

骨质层 棱突 棘突 纤维只 随腔通孔 一基板 鲜沟 1。梅花鲨的盾解(表现) 上侧区 4.骨鳞的横切面 黑色素细胞 年轮 瘤壮突起 顶区 基区 鳞沟 年轮 5.鳕的片 下侧区 2.的鳞片分区及表面结构 解沟 年轮 顶区 6.鲈的鳞 年轮 3.太平洋鲱的鳞片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海南大学:《鱼类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七 硬骨鱼类的分类——鲈形目的分类.doc
- 海南大学:《鱼类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六 软骨鱼纲的分类.doc
- 海南大学:《鱼类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五 鱼体测量及描述.doc
- 海南大学:《鱼类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四 鱼类的呼吸与循环系统.doc
- 海南大学:《鱼类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三 鱼类的尿殖系统.doc
- 海南大学:《鱼类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二 鱼类的消化系统.doc
- 海南大学:《鱼类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一 鱼类的外部形态.doc
- 浙江海洋大学:《海洋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海洋生态学与可持续发展.ppt
- 浙江海洋大学:《海洋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与海洋生物的影响.ppt
- 浙江海洋大学:《海洋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ppt
- 浙江海洋大学:《海洋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海洋水域生物生产.ppt
- 浙江海洋大学:《海洋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海洋生物及其生物方式.ppt
- 浙江海洋大学:《海洋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海洋与海洋生物间的相互关系.ppt
- 浙江海洋大学:《海洋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生态学基本知识.ppt
- 浙江海洋大学:《海洋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绪论 Marine Ecology(主讲:吴常文、张建设).ppt
- 广东海洋大学:《水产食品加工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综合性实验——罗非鱼下脚料的综合利用.doc
- 广东海洋大学:《水产食品加工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设计性实验——冷冻鱼糜及鱼糜制品的生产.doc
- 广东海洋大学:《水产食品加工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篇 水产食品加工 2.7 水产调味料.ppt
- 广东海洋大学:《水产食品加工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篇 水产食品加工 2.6 海藻加工食品.ppt
- 广东海洋大学:《水产食品加工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篇 水产食品加工 2.5 水产罐头食品.ppt
- 海南大学:《海水养殖动物病害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海水养殖动物病害学教案.doc
- 海南大学:《海水养殖动物病害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绪论.ppt
- 海南大学:《海水养殖动物病害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疾病的发生与控制.ppt
- 海南大学:《海水养殖动物病害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免疫学原理在疾病诊断和防治中的应用.ppt
- 海南大学:《海水养殖动物病害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病理学基础简介.ppt
- 海南大学:《海水养殖动物病害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常用药物及其作用机理简介.ppt
- 海南大学:《海水养殖动物病害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赤潮和水质污染.ppt
- 海南大学:《海水养殖动物病害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养殖鱼类疾病.ppt
- 海南大学:《海水养殖动物病害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养殖虾类疾病.ppt
- 海南大学:《海水养殖动物病害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养殖贝类疾病.ppt
- 浙江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学院):《水产食品学》课程教学实验指导书.doc
- 浙江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学院):《贝类养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绪论 Mollusca Aquaculture(主讲教师:王志铮).ppt
- 浙江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学院):《贝类养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埋栖型贝类的养殖 1.1 缢蛏的养殖 Sinonovacula Constricta(Lamarck).ppt
- 浙江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学院):《贝类养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埋栖型贝类的养殖 1.2 泥蚶的养殖 Tegillarca granosa(Linnaeus).ppt
- 浙江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学院):《贝类养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埋栖型贝类的养殖 1.3 菲律宾蛤仔的养殖 Ruditapes philippinarum(Adams et Reeve).ppt
- 浙江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学院):《贝类养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埋栖型贝类的养殖 1.4 文蛤的养殖 Meretrix meretrix(Linnaeus).ppt
- 浙江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学院):《贝类养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埋栖型贝类的养殖 1.5 青蛤的养殖 Cyclina sinensis(Gmelin).ppt
- 浙江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学院):《贝类养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埋栖型贝类的养殖 1.6 彩虹明樱蛤的养殖 Moerella iridescens(Benson).ppt
- 浙江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学院):《贝类养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固着型贝类的养殖.ppt
- 浙江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学院):《贝类养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附着型贝类的养殖 3.1 紫贻贝的养殖 Mytilus edulis Linnaeus.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