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02答案

一、名词解释(本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1.Metapopulation:复合种群;由经常局部性绝灭,但又重新定居而再生的种群所组成的种群。复合种群是由空间上相互隔离但又有功能联系(繁殖体或生物个体的交流)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亚种群组成的种群斑块系统。2.Ecosystem: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组成的一个整体,各组成要素间藉助物种流动、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价值流动,而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形成具有自调节功能的复合体。3.ShortDayPlant:短日照植物:日照时数少于某一数值时才能开花的植物。4.SpeciesFrequency:频度:群落中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占整个样方数的百分比,表示物种的个体在群落地段分布的均匀状况。5.Ecotone:群落交错区,又称为生态交错区或生态过渡带;是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或生态地带之间)的过渡区域。群落交错区的环境条件比较复杂,能为不同生态类型的植物定居从而为更多的动物提供食物、营巢和隐蔽条件,故在群落交错区往往包含两个重叠群落中所有的一些种以及交错区本身所特有的种,故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二、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1分,共15分)1.著有《生态学基础》一书并因此获得“泰勒"奖,被誉为“现代生态学之父”的是下列哪位生态学家?(A)A. Odum B. Haeckel C. Clements D.Tansley2、北极狐的外耳明显短于温带的赤狐,而温带赤狐的外耳又明显短于热带的大耳狐,这种现象可以用(B)解释。A贝格曼规律B.阿仑规律C.谢尔福德规律D.高斯假说3.单元顶级学说中的顶级"是指(A)A气候顶级B.偏途顶级C.土壤顶级D.地形顶级4.当环境中的资源(B)时,植物会投资较多的生物量于能充分吸收此资源的构造上。A丰富B.缺乏C.变化大D.稳定5.下列对各类生态系统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D)A,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但其调节能力差B,草原上生活着多种动物,其中主要是两栖类动物C.自然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可以循环流动D任何自然生态系统中,分解者都是必不可少的6.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霸王鞭,分属仙人掌科和大戟科,但它们都以小叶、肉质化的茎来适应干旱生境,这种现象称为(A)。A趋同适应B.竞争C.互利共生D.趋异适应7.在生物群落中,判断一个物种是否为优势种的主要依据是(D)A.物种数量B.物种生物量C.物种的体积D.物种在群落中的作用8.在我国的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主要以下列哪种生活型的植物为主?(D)
一、名词解释( 本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1. Metapopulation:复合种群;由经常局部性绝灭,但又重新定居而再生的种群所组成的种 群。复合种群是由空间上相互隔离但又有功能联系(繁殖体或生物个体的交流)的两个或两个 以上的亚种群组成的种群斑块系统。 2. Ecosystem: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组成的一个整 体,各组成要素间藉助物种流动、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价值流动,而相互联 系、相互制约,并形成具有自调节功能的复合体。 3. Short Day Plant:短日照植物;日照时数少于某一数值时才能开花的植物。 4. Species Frequency:频度;群落中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占整个样方数的百分比,表示物种 的个体在群落地段分布的均匀状况。 5. Ecotone: 群落交错区,又称为生态交错区或生态过渡带;是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或生 态地带之间)的过渡区域。群落交错区的环境条件比较复杂,能为不同生态类型的植物定居, 从而为更多的动物提供食物、营巢和隐蔽条件,故在群落交错区往往包含两个重叠群落中 所有的一些种以及交错区本身所特有的种,故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 二、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1分,共15分) 1. 著有《生态学基础》一书并因此获得“泰勒”奖,被誉为“现代生态学之父”的是下列哪位生态 学家?(A) A. Odum B. Haeckel C. Clements D. Tansley 2. 北极狐的外耳明显短于温带的赤狐,而温带赤狐的外耳又明显短于热带的大耳狐,这种现象 可以用(B)解释。 A. 贝格曼规律 B. 阿仑规律 C. 谢尔福德规律 D. 高斯假说 3. 单元顶级学说中的“顶级”是指(A) A. 气候顶级 B. 偏途顶级 C. 土壤顶级 D. 地形顶级 4. 当环境中的资源(B)时,植物会投资较多的生物量于能充分吸收此资源的构造上。 A. 丰富 B. 缺乏 C. 变化大 D. 稳定 5. 下列对各类生态系统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D) A. 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但其调节能力差 B. 草原上生活着多种动物,其中主要是两栖类动物 C. 自然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可以循环流动 D. 任何自然生态系统中,分解者都是必不可少的 6.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霸王鞭,分属仙人掌科和大戟科,但它们都以小叶、肉质化的茎来 适应干旱生境,这种现象称为(A)。 A. 趋同适应 B. 竞争 C. 互利共生 D. 趋异适应 7. 在生物群落中,判断一个物种是否为优势种的主要依据是(D)。 A. 物种数量 B. 物种生物量 C. 物种的体积 D. 物种在群落中的作用 8.在我国的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主要以下列哪种生活型的植物为主?(D)

A.地面芽植物B.地上芽植物C.地下芽植物D.高位芽植物9.林德曼效率描述的是两个营养级间的(A)。A.能量关系B.信息传递C.物质循环D.营养关系10.赤潮的形成主要与下列哪种因素的关系最为密切?(C)A.CO,浓度升高B.水体温度变化C.水体富营养化D.水体重金属污染物11生态系统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5~6级,原因是(A)。A.能量在营养级间的流动是逐级递减的B.能量是守恒的C.消费者数量不足D.生态系统遭到破坏12.生物休眠的意义体现在(A)A.适应逆境B.提高生产力C.促进代谢D.推迟生育13.下列哪项内容和物种形成无关?(D)A.出现地理障碍B.出现生殖隔离C.生态位分化D.近亲繁殖14.亚热带地区的典型地带性植被为(C)。A.苔原B.热带雨林C.常绿阔叶林D.针叶林15.下图表示两种鸟的食物成份()和捕食频度()的关系。种内竞争大、种间竞争小的情况是(D)。三、问答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1、陆生动物如何适应干热环境?从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行为特征3个方面讲清动物节水、防热的特征。如形态:骆驼毛皮隔热;如生理:尿血浓度比高;如行为,选择适宜活动时间减少水消耗。试说明什么是最大可持续产量?2、按照种群增长的逻辑斯谛模型,在维持种群数量为1/2K的水平上,单位时间可获取的量rK/4就是最大可持产量。在此情况下,种群可持续利用,又可获取最大收益。3、什么是植物种内竞争所表现的密度效应?植物的种内竞争所表现的密度效应有2个法则,其一是最后产量恒值法则,即在密度变化的一定区间内,最终产量是恒定的而与播种的密度无关,可由公式表述:C=W·d,C总产量,W:平均株重,d:密度。原因是种内竞争激烈,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密度升高,则植株变小,构件减少。另一个是-3/2自疏法则,即:播种密度超过某一临界密度,则不仅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速度),而且影响到种群的存活率,种群表现为密度越高,密度制约性死亡发生越早,且死亡率越高。自疏表现早晚在密度与平均株重的坐标图中表现出-3/2斜率的自疏线。4、影响初级净生产力的因素有那些?内因表现在植物自身的生物学特征,如C3、C4植物的光合能力的差异,植物自身的呼吸消耗的差异。外因应包括光照条件如光强度和照射时间(与纬度和高度相关);温度环境差异,包括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物质条件包括二氧化碳、水和营养物质的供给条件:动物的取食程度的两方面的影响
A. 地面芽植物 B. 地上芽植物 C. 地下芽植物 D. 高位芽植物 9. 林德曼效率描述的是两个营养级间的(A)。 A. 能量关系 B. 信息传递 C. 物质循环 D. 营养关系 10. 赤潮的形成主要与下列哪种因素的关系最为密切?(C) A. CO2浓度升高 B. 水体温度变化 C. 水体富营养化 D.水体重金属污染物 11. 生态系统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5~6级,原因是(A)。 A. 能量在营养级间的流动是逐级递减的 B. 能量是守恒的 C. 消费者数量不足 D. 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12. 生物休眠的意义体现在(A) A. 适应逆境 B.提高生产力 C.促进代谢 D. 推迟生育 13. 下列哪项内容和物种形成无关?(D) A. 出现地理障碍 B. 出现生殖隔离 C. 生态位分化 D. 近亲繁殖 14. 亚热带地区的典型地带性植被为(C)。 A. 苔原 B. 热带雨林 C. 常绿阔叶林 D. 针叶林 15. 下图表示两种鸟的食物成份()和捕食频度()的关系。种内竞争大、种间竞争小的情况 是(D)。 三、问答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1、 陆生动物如何适应干热环境? 从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行为特征3个方面讲清动物节水、防热的特征。如形态:骆驼毛 皮隔热;如生理:尿血浓度比高;如行为,选择适宜活动时间减少水消耗。 2、 试说明什么是最大可持续产量? 按照种群增长的逻辑斯谛模型,在维持种群数量为1/2K的水平上,单位时间可获取的量 rK/4就是最大可持产量。在此情况下,种群可持续利用,又可获取最大收益。 3、 什么是植物种内竞争所表现的密度效应? 植物的种内竞争所表现的密度效应有2个法则,其一是最后产量恒值法则,即在密度变化的 一定区间内,最终产量是恒定的而与播种的密度无关,可由公式表述:c=w·d, c: 总产量,w: 平均株重,d:密度。原因是种内竞争激烈,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密度升高,则植株变小,构 件减少。另一个是-3/2自疏法则,即:播种密度超过某一临界密度,则不仅影响植株的生长发 育(速度),而且影响到种群的存活率,种群表现为密度越高,密度制约性死亡发生越早,且 死亡率越高。自疏表现早晚在密度与平均株重的坐标图中表现出-3/2斜率的自疏线。 4、 影响初级净生产力的因素有那些? 内因表现在植物自身的生物学特征,如C3、C4植物的光合能力的差异,植物自身的呼吸消 耗的差异。 外因应包括光照条件如光强度和照射时间(与纬度和高度相关);温度环境差异,包括对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物质条件包括二氧化碳、水和营养物质的供给条件;动物的取食 程度的两方面的影响

四、论述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什么是植物群落的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请比较二者的异同。在植物群落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现象称为演替。演替可以从裸露的地面上开始,也可以从已有的一个群落中开始。裸地可以分为原生裸地和次生裸地。原生裸地是指从来没有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段。(要点,3分)次生裸地是指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植被下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其至还有曾经生长在此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段。(3分)植物群落的原生演替是指发生在原生裸地上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发生在次生裸地上的演替。(2分)二者的共同点:(1)演替都是在裸地上开始。(1分)(2)群落在形成过程中,都有植物的传播、植物的定居和植物之间的竞争这三个方面的条件和作用。(2分)(3)都是进展演替,即群落向着物种多样化、中生化和高生产力方向演替。(1分)二者的不同点:(1)演替开始的土壤条件不同,原生演替开始的裸地条件严酷,从来没有植物的繁殖体或被彻底消灭了,而次生演替开始的裸地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有一些繁殖体存在。(2分)(2)演替速度不同,原生演替慢,而次生演替快。(1分)3、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濒危物种,谈谈你对其濒危原因的认识,并提出拯救该物种的建议。濒危原因:(1)人类捕杀(2)(2)栖息环境破坏(2)(3)K-对策不易增加种群数量(2)(4)寡食性(2)(5)生殖进化的缺陷(2)拯救建议:(1)保护其生存环境(保护区面积尽可能大)(2)提高其繁殖率和后代的成活率(3)采取增加遗传多样性的措施
四、论述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 什么是植物群落的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请比较二者的异同。 在植物群落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现象称为演替。 演替可以从裸露的地面上开始,也可以从已有的一个群落中开始。裸地可以分为原生裸地和 次生裸地。原生裸地是指从来没有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 的地段。(要点,3分)次生裸地是指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植被下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 甚至还有曾经生长在此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段。(3分)植物群落的原生演替是指发生在原 生裸地上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发生在次生裸地上的演替。(2分) 二者的共同点:(1)演替都是在裸地上开始。(1分) (2)群落在形成过程中,都有植物的传播、植物的定居和植物之间的竞争这三 个方面的条件和作用。(2分) (3)都是进展演替,即群落向着物种多样化、中生化和高生产力方向演替。(1 分) 二者的不同点:(1)演替开始的土壤条件不同,原生演替开始的裸地条件严酷,从来没有植物 的繁殖体或被彻底消灭了,而次生演替开始的裸地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 还有一些繁殖体存在。(2分) (2)演替速度不同,原生演替慢,而次生演替快。(1分) 3、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濒危物种,谈谈你对其濒危原因的认识,并提出拯救该物种的建议。 濒危原因:(1)人类捕杀(2) (2)栖息环境破坏(2) (3)K-对策不易增加种群数量(2) (4)寡食性(2) (5)生殖进化的缺陷(2) 拯救建议:(1)保护其生存环境(保护区面积尽可能大) (2)提高其繁殖率和后代的成活率 (3)采取增加遗传多样性的措施

3
3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05试题.doc
- 《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06试题.doc
- 《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06答案.doc
- 《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04答案.doc
- 《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05答案.doc
- 《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03答案.doc
- 《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综合复习题(含参考答案).doc
- 《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名词选编(含参考答案).doc
- 《基础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种群生态学(1/3)第一节 种群及其基本特征.ppsx
- 《基础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绪论(中国农业大学:孙振钧).ppsx
- 《基础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个体生态学(生物与环境).ppsx
- 《基础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种群生态学(3/3)第三节 种内、种间关系.ppsx
- 《基础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种群生态学(2/3)第二节 种群的遗传与进化.ppsx
- 《基础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群落生态学(3/3)第三节 生物群落的分类与排序.ppsx
- 《基础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1/4)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ppsx
- 《基础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群落生态学(1/3)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ppsx
- 《基础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群落生态学(2/3)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动态.ppsx
- 《基础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4/4)第四节 自然生态系统.ppsx
- 《基础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大尺度生态学和分子生态学.ppsx
- 《基础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2/4)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ppsx
- 《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01答案.doc
- 《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01试题.doc
- 《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04试题.doc
- 《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03试题.doc
- 《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02试题.doc
- 《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生态学未来之展望.pdf
- 《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教材)中国生态环境建设地带性原理与实践.pdf
- 《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教材)生态学研究方法.pdf
- 《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教材)动物生态学原理(第三版).pdf
- 《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教材)植被生态学.pdf
- 《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教材)新疆植被及其利用.pdf
- 《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生态系统生态学 EcosystemEcology(第12章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ppt
- 《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生态系统生态学 EcosystemEcology(第13章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ppt
- 《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生态系统生态学 EcosystemEcology(第11章 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ppt
- 《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应用生态学(应用生态概论).ppt
- 《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群落生态学(第九章 群落的动态).ppt
- 《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群落生态学(第十章 群落的分类与排序).ppt
- 《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生态系统生态学 EcosystemEcology(第14章 生态系统类型及分布).ppt
- 《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群落生态学(第八章 群落的组成与结构).ppt
- 《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种群生态学(第七章 种内与种间关系 1/2).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