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群落生态学(第九章 群落的动态)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PT
文档页数:12
文件大小:544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群落生态学(第九章 群落的动态)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第三部分群落生态学第九章群落的动态

第九章 群落的动态 第三部分 群落生态学

生物群落的动态(dynamics)福·群落的内部动态·群落的演替·地球上生物群落的进化

生物群落的动态(dynamics) • 群落的内部动态 • 群落的演替 • 地球上生物群落的进化

1.生物群落的内部动态1.1群落的内部动态群落的内部动态包括季节变化和年际间变化群落内部的变化,不产生群落的更替现象,通常将这种变动称为波动(fluctuation)。群落的波动多数是由群落所在地区气候条件的不规则变动引起的,其特点是群落区系成分的相对稳定性、群落数量特征变化的不定性以及变化的可逆性。根据群落变化的形式,将波动划分为以下3种类型(1)不明显波动;(2)摆动性波动;(3)偏途性波动

1.生物群落的内部动态 群落的内部动态包括季节变化和年际间变化 群落内部的变化,不产生群落的更替现象,通常将这 种变动称为波动(fluctuation)。群落的波动多数是由群 落所在地区气候条件的不规则变动引起的,其特点是群落 区系成分的相对稳定性、群落数量特征变化的不定性以及 变化的可逆性。 根据群落变化的形式,将波动划分为以下3种类型: (1)不明显波动;(2)摆动性波动;(3)偏途性波动 1.1 群落的内部动态

2.群落的演替2.1演替的概念植物群落的演替(succession)是指在植物群落发展变化过程中,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自然演变现象。没有植物生长的地段为裸地(或称荒原)原生裸地(primarybarearea)是指从来没有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包括原有植被下的士壤)的地段次生裸地(seeondarybarearea)是指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植被下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有曾经生长在此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段。一般将发生在原生裸地上的演替称为原生演替,发生在次生裸地上的演替称为次生演替群落的形成条件:迁移(migration)定居(ecesis)竞争(competition)

2.群落的演替 • 植物群落的演替(succession)是指在植物群落发展变化过 程中,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一个阶段接着一个 阶段,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自然演变现象。 • 没有植物生长的地段为裸地(或称荒原) 原生裸地(primary bare area)是指从来没有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 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包括原有植被下的土壤)的地段。 次生裸地(seeondary bare area)是指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 植被下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有曾经生长在此的种子或其他繁 殖体的地段。一般将发生在原生裸地上的演替称为原生演替,发生在 次生裸地上的演替称为次生演替。 • 群落的形成条件: 迁移(migration)定居(ecesis)竞争(competition) 2.1 演替的概念

2.2演替的类型1.按照演替发生的时间进程(L.G.Ramensky,1938)(1)快速演替:(2)长期演替:(3)世纪演替2.按照引起演替的主导因素(B.H.Cykayeb,1942,1950,1954)(1)群落发生演替(群落发生);(2)内因生态演替或内因动态演替;(3)外因生态演替或外因动态演替3.按照基质的性质(1)水生基质演替系列(hydroaehsere)a.黏士生演替系列(geosere);b砂生演替索列(psammosere);c.石生演替系列(iithosere);d.水生演替系列(hydrosere)(2)旱生基质演替系列(xerarchser:)a.黏士生演替系列(geosere-);b砂生演替系列(psammosere);c.石生演替系列(lithosere4.按群落代谢特征(1)有自养性演替;(2)异养性演替5.我国植物生态学家刘慎教授(1959)把演替划分为(1)时间演替;(2)空间演替;(3)植被类型发生演替

1.按照演替发生的时间进程(L .G.Ramensky,1938) (1)快速演替;(2)长期演替;(3)世纪演替 2.按照引起演替的主导因素(B.H.Cykayeb,1942,1950,1954) (1)群落发生演替(群落发生);(2)内因生态演替或内因动态演替;(3)外因 生态演替或外因动态演替 3.按照基质的性质 (1)水生基质演替系列(hydroaehsere)a.黏土生演替系列(geosere);b. 砂生演替系列(psammosere);c.石生演替系列(1ithosere);d.水生演替 系列(hydrosere) (2)旱生基质演替系列(xerarchser~:)a.黏土生演替系列(geosere-);b 砂生演替系列(psammosere);c.石生演替系列(1ithosere) 4.按群落代谢特征 (1)有自养性演替;(2)异养性演替 5.我国植物生态学家刘慎谔教授(1959)把演替划分为 (1)时间演替;(2)空间演替;(3)植被类型发生演替 2.2 演替的类型

2.3演替系列生物群落的演替过程,从植物的定居开始,到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为止,这个过程叫做演替系列。1.水生演替系列1)自由漂浮植物阶段(2)沉水植物阶段(3)浮叶根生植物阶段(4)直立水生阶段(5)湿生草本植物阶段(6)木本植物阶段2.旱生演替系列(1)地衣植物群落阶段(2)苔藓植物群落阶段(3)草本植物群落阶段(4)灌木群落阶段(5)乔木群落阶段

生物群落的演替过程,从植物的定居开始,到形成稳定的 植物群落为止,这个过程叫做演替系列。 1.水生演替系列 (1)自由漂浮植物阶段(2)沉水植物阶段 (3)浮叶根生植物阶段(4)直立水生阶段 (5)湿生草本植物阶段(6)木本植物阶段 2.旱生演替系列 (1)地衣植物群落阶段(2)苔藓植物群落阶段 (3)草本植物群落阶段(4)灌木群落阶段(5)乔木群落阶段 2.3 演替系列

2.4控制演替的几种主要因素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关系(包括种内和种间关系)与外界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因素:(1)环境不断变化(2)植物繁殖体的散布(3)植物之间直接或间接的相互作用(4)在群落的种类组成中,新的植物分类单位(如种、亚种、生态型)不断发生(5)人类活动的影响

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关系(包括种内和种间关系) 与外界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主要因素: (1)环境不断变化 (2)植物繁殖体的散布 (3)植物之间直接或间接的相互作用 (4)在群落的种类组成中,新的植物分类单位(如种、亚种、 生态型)不断发生 (5)人类活动的影响 2.4 控制演替的几种主要因素

演替方向2.5生物群落的演替,若按其演替方向,可分为进展演替(progresslveSucCession)和逆行演替(re-grCssive或retrogressive Succession)进展演替是指随着演替的进行,生物群落的结构和种类成分由简单到复杂,群落对环境的利用由不充分到充分群落生产力由低到逐步增高,群落逐渐发展为中生化,生物群落对外界环境的改造逐渐强烈。逆行演替的进程则与进展演替相反,它导致生物群落结构简单花,不能充分利用环境,生产力逐渐下降,不能充分利用地面,群落旱生化,对外界环境的改造轻微

生物群落的演替,若按其演替方向,可分为进展演替 (progresslve SUCCession)和逆行演替(re-grCssive或 retrogressive Succession) 进展演替是指随着演替的进行,生物群落的结构和种 类成分由简单到复杂,群落对环境的利用由不充分到充分, 群落生产力由低到逐步增高,群落逐渐发展为中生化,生 物群落对外界环境的改造逐渐强烈。 逆行演替的进程则与进展演替相反,它导致生物群落 结构简单化,不能充分利用环境,生产力逐渐下降,不能 充分利用地面,群落旱生化,对外界环境的改造轻微。 2.5 演替方向

2.6演替过程的理论模型在群落演替研究过程中,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经典的演替观两个基本点:每一演替阶段的群落明显不同于下一阶段的群落:前一阶段群落中物种的活动促进了下一阶段物种的建立。个体论演替观初始物种组成决定着群落演替后来的优势种。当代的演替观强调个体生活史特征、物种对策、以种群为中心和各种干扰对演替的作用。究竟演替的途径是单向性的,还是多途径的?初始物种组成对后来物种的作用如何?演替的机制如何?这些是当代演替观的活跃领域

在群落演替研究过程中,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 1. 经典的演替观 两个基本点: • 每一演替阶段的群落明显不同于下一阶段的群落; • 前一阶段群落中物种的活动促进了下一阶段物种的建立。 2. 个体论演替观 • 初始物种组成决定着群落演替后来的优势种 。 当代的演替观强调个体生活史特征、物种对策、以种群 为中心和各种干扰对演替的作用。究竟演替的途径是单向 性的,还是多途径的?初始物种组成对后来物种的作用如 何?演替的机制如何?这些是当代演替观的活跃领域。 2.6 演替过程的理论模型

3.Connell和Slatyer的演替模型a.促进模型b.抑制模型c.耐受模型三类模型的共同点是,演替中的先锋物种最先出现,它们具有生长快、种子产量太有较高的扩散能力等特点。三种模型的区别表明,重要的是演替的机制,即物种替代的机制,是促进或抑制,还是现存物种对替代影响不大而演替机制取决于物种间的竞争能力

3.Connell和Slatyer的演替模型 a.促进模型 b.抑制模型 c.耐受模型 三类模型的共同点是,演 替中的先锋物种最先出现,它 们具有生长快、种子产量太、 有较高的扩散能力等特点。 三种模型的区别表明,重 要的是演替的机制,即物种替 代的机制,是促进或抑制,还 是现存物种对替代影响不大, 而演替机制取决于物种间的竞 争能力

共12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