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2章 水和废水监测 2.5 物理指标的检验

环境监测EnvironmentalMonitoring水与废水监测(5)chapter2
环境监测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hapter2 水与废水监测(5)

目录Chapter22. 1水质污染与监测2. 2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2.3水样的采集和保存2. 4水样的预处理2. 5物理指标的检验2.6金属化合物的测定2. 7非金属无机物的测定2.8有机污染物的测定2.9底质监测2. 10活性污泥性质的监测
Chapter2 目 录 2.1 水质污染与监测 2.2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 2.3 水样的采集和保存 2.4 水样的预处理 2.5 物理指标的检验 2.6 金属化合物的测定 2.7 非金属无机物的测定 2.8 有机污染物的测定 2.9 底质监测 2.10 活性污泥性质的监测

2. 5物理指标的测定>本节要求:1)熟练掌握水体各项物理指标2)水温、色度、臭和味道、残渣、电导率、浊度、透明度、矿化度、氧化还原电位等的检验方法原理、适用情况和注意事项
2.5 物理指标的测定 ➢本节要求: ➢ 1)熟练掌握水体各项物理指标: ➢ 2)水温、色度、臭和味道、残渣、电 导率、浊度、透明度、矿化度、氧化还原 电位等的检验方法原理、适用情况和注意 事项

2. 5物理指标的测定水温>2.5. 1>2. 5. 2臭和味色度>2.5.3浊度>2.5.4>2.5.5透明度残渣2.5.6(水中固体)矿化度2.5.7>2.5.8电导率K>2.5.9氧化还原电位
2.5 物理指标的测定 ➢2.5.1 水温 ➢2.5.2 臭和味 ➢2.5.3 色度 ➢2.5.4 浊度 ➢2.5.5 透明度 ➢2.5.6 残渣(水中固体) ➢2.5.7 矿化度 ➢2.5.8 电导率K ➢2.5.9 氧化还原电位

水温2. 5. 1地下水常为8~12℃(比较稳定)地上水变化较大一一0~30 ℃>测定方法:(一)水温计法注意事项:1、放入水中3min,2、同时测气温、水的pH值3、工业废水多次读数(二)测深层水温颠倒温度计法:U
2.5.1 水温 ➢地下水(比较稳定)—— 常为8~12℃ ➢地上水变化较大—— 0~30 ℃ ➢测定方法: (一)水温计法 注意事项:1、放入水中3min, 2、同时测气温、水的pH值, 3、工业废水多次读数 (二)颠倒温度计法: 测深层水温

臭和味2.5.2水中的臭和味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污染物、天然物质的分解或与之有关的微生物活动。测定方法福ODORCONTROL(1)定性描述法(2)臭阈值(稀释倍数)法U
2.5.2 臭和味 ➢水中的臭和味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 污染物、天然物质的分解或与之有关的微生物活 动。 ➢测定方法 (1)定性描述法 (2)臭阈值(稀释倍数)法

1)定性描述法膜:这种检验方法的要点是:取100mL水样于250mL锥形瓶中,检验人员依靠自已的嘎觉,分别在20℃和煮沸稍冷后闻其臭,用适当的词语描述其臭特征,并按表划分的等级报告臭强度>表2-15臭强度等级>味:只有清洁的水或已经确认经口接触对人体健康无害的水样才能进行味的检验。检验方法:分别取20℃和煮沸冷却后的水样放入口中,尝其味道,用适当词语(酸、甜、咸、苦、涩等)描述并参照表2-15记录味的强度。U
(1)定性描述法 ➢ 嗅:这种检验方法的要点是:取lOOmL水样于 250mL锥形瓶中,检验人员依靠自己的嗅觉,分别 在20℃和煮沸稍冷后闻其臭,用适当的词语描述 其臭特征,并按表划分的等级报告臭强度。 ➢表2-15臭强度等级 ➢味:只有清洁的水或已经确认经口接触对人体健 康无害的水样才能进行味的检验。检验方法:分 别取20℃和煮沸冷却后的水样放入口中,尝其味 道,用适当词语(酸、甜、咸、苦、涩等)描述, 并参照表2-15记录味的强度

表2-15臭强度等级说明等级强度无0无任何气味微弱1一般饮用者难以察觉,嗅觉敏感这可以察觉弱2一般饮用者刚能察觉明显3以能明显察觉,不加处理,不能饮用强4有很明显的臭味5很强有强烈的恶臭
➢表2-15臭强度等级

(2)臭阈值法(odor threshold quantity method)>用水样和无臭水在锥形瓶中配制水样稀释系列(稀释倍数不要让检验人员知道),在水浴上加热至60土1℃;检验人员取出锥形瓶,振荡2一3次,去塞,闻其臭气,与无臭水比较确定刚好闻出臭气的稀释样,计算臭阈值(mL)+无臭水体积臭值=水样体积(mL)(mL)1/水样体积
(2)臭阈值法(odor threshold quantity method) ➢用水样和无臭水在锥形瓶中配制水样稀释系 列(稀释倍数不要让检验人员知道),在水浴 上加热至60±1℃;检验人员取出锥形瓶,振 荡2-3次,去塞,闻其臭气,与无臭水比较, 确定刚好闻出臭气的稀释样,计算臭阈值。 ➢臭阈值=[水样体积(mL)+无臭水体积 (mL)]/水样体积(mL)

色度2.5.31、测定意义(1)颜色的分类表色一一未除去悬浮物的颜色真色一一除去悬浮物的颜色应测」“真色”(2)>2、测定方法较清洁的、带(1)铂钻标准比色法有黄色色调的天然水和饮用水(2)稀释倍数法—一污水(3)分光光度法U
2.5.3 色度 ➢1、测定意义 (1)颜色的分类 表色——未除去悬浮物的颜色 真色——除去悬浮物的颜色 (2)应测“真色” ➢2、测定方法 (1)铂钴标准比色法——较清洁的、带 有黄色色调的天然水和饮用水 (2)稀释倍数法——污水 (3)分光光度法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2/2).ppt
-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1/2).ppt
-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噪声监测.ppt
-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环境中放射性污染监测.ppt
-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环境污染生物监测(2/2).ppt
-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空气和废气监测(2/2).ppt
-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空气和废气监测(1/2).ppt
-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土壤质量监测.ppt
-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固体废物监测.ppt
-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环境污染生物监测(1/2).ppt
-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水和废水监测(4/4).ppt
-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水和废水监测(1/4).ppt
-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水和废水监测(3/4).ppt
-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水和废水监测(2/4).ppt
-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绪论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ppt
-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环境监测实验大纲.doc
-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环境监测实习指导书.doc
- 《环境监测》课程实验指导(PPT讲稿)大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ppt
- 《环境监测》课程实验指导(PPT讲稿)水中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钾法(CODCr).ppt
- 《环境监测》课程实验指导(PPT讲稿)水中溶解氧的测定(碘量法)、水的浊度测定(浊度仪法).ppt
-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章 绪论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ppt
-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2章 水和废水监测 2.8 有机化合物的测定.ppt
-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2章 水和废水监测 2.1 水资源及水质污染 2.2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2.3 水样的采集和保存 2.4 水样的预处理.ppt
-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自动监测与简易监测技术.ppt
-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5章 土壤污染监测.ppt
-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4章 固体废物监测.ppt
-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2章 水和废水监测 2.9 底质监测 2.10 活性污泥性质的测定.ppt
-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2章 水和废水监测 2.6 金属化合物的测定 2.7 非金属无机物的测定.ppt
-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3章 空气和废气监测.ppt
-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0章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ppt
-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6章 生物污染监测.ppt
-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7章 噪声监测.ppt
-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8章 放射性污染监测.ppt
- 《高等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Advanced environmental ecology.pptx
- 《环境行为研究方法》课程授课教案(讲稿).doc
- 《水污染控制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Control principle of water pollution(研究生).doc
- 《水污染控制原理》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研究生)第十章 厌氧生物处理法.doc
- 《水污染控制原理》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研究生)第九章 生物膜法.doc
- 《水污染控制原理》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研究生)第十一章 废水的脱氮与除磷.doc
- 《水污染控制原理》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研究生)第八章 活性污泥法.doc